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共享实训的心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网络财务人才;实训课程;课程体系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3-0252-02
1 设计实训课程的原则
1.1 综合性与集成性原则
综合性与集成性原则是集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于一体,以工作岗位之间相互关联的业务过程为主线,体现出全面、系统、综合的原则。在相互关联的一些专业综合自己实训内容的基础上,还应该进行专业之间实训内容的集成。这种集成不仅可以起到各个专业的综合业务实训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作用,还能体现出业务与管理的综合与集成。
1.2 动态性与完整性原则
静态性的实训课程内容比较简单,不完整、不系统、机械式的训练比较多,灵活性、应变型的训练比较少。因此,实训课程的设计内容要尽可能是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或一个完整的业务周期,实现动态连续,以保证实训内容的完整。同时,在设计实训的情景时,要有较大的灵活性,以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灵活处理业务的能力。如处理企业的日常业务。应根据企业的实际运作方式,采用动态的业务发生和处理方法,只有顺利完成前项业务,才能接着开展下一项内容,而前期的业务处理又影响到后期业务的运行,从而使实训的内容不仅仅局限在业务处理上,而且延伸到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
1.3 技术先进性和同步性原则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经济管理领域的各项业务操作手段已逐步实现信息化、网络化和电子化。因此在实训课程中应尽可能地运用这些先进性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实训的效率,而且也能使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很快的加以应用。
1.4 指导性与主动性原则
对于综合性的实训课程,老师在教学时要给学生较大的自由度和发挥的空间。教师通过设置场景和要求,由学生自主地发挥积极性,创造性地去完成工作任务。教师主要是起到教学设计与组织、指导和评估的作用。从以教师管理为主转向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教师分别指导和因材施教,提高实训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1.5 体验性与实用性原则
为了使学生能更加真实的了解工作的实际环境,提高工作技能,应组织学生去企业亲身体会,所以设计实训课程的内容中应有到专业的实习基地去实习,在企业中,会有真实的环境,你必须严格执行真实的制度、规范、条例,操作各类真实性的数据、资料、合同、单证、帐表、票据等等。所实践的内容,就可能会是今后工作中所用的。通过实习。可以更加深刻理解书本上的专业知识,使理论联合实际。
2 设计实训课程的能力培养
2.1 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传统的专业教学,是将专业理论知识分散在各门课程中,以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进行的教学活动。由于网络财务(网络财务就是将“网络”这种工具和财务这种管理方法进行组合而形成的一种新兴的管理技术)课程本身固有的特点,学生既要掌握财务知识,又要熟悉网络技术,因此感觉难度比较大,难以用固化的学习模式去直接套用并取得理想的效果。如何将专业知识掌握的更加系统深刻,就是衡量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
在实训的过程中,由于要涉及财务软件的实验及去税务局、会计师事务所、银行等多部门的实习,学生要将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就需要不断的复习课程上学到的知识,与老师进行沟通等。通过实训,学生可以以直观的方式理解网络财务课程的内容,也实现了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方案设计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多项能力的同步提高。
2.2 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及资料整理能力
由于学生缺乏社会上的经验。其语言沟通能力、文字表述能力都不尽如人意。因此在实训课程中应针对这个问题进行强化训练。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一是通过布置实训任务要求学生必须走出校门,直接进入有关部门,如税务局、银行、企业等,通过对这些相关部门的咨询和解答来完成实训任务。二是通过汇报实训的完成情况及写出实训心得。学生需要对自己的实训做一个整理从而写出生动和专业的实训报告。这两种方式都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勇气,而且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促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发现、不断创新,这些收获是其他课程所不能提供的。
2.3 团队合作能力与自学能力
当今社会,竞争与合作并存,具备团结协作的精神和有效的人际交往技能是成为优秀的网络财务人才所应有的条件。通过网络财务综合实训课程,给学生提供一个团结合作的机会。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良好的合作所形成的凝聚力是可以发挥出事半功倍的效应的。而且在更加真实的实践过程中,同学之间更能了解现实的竞争性。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3 实训课程体系的创新
3.1 以社会需求为原则设置实训课程
在实训课程设置上应以社会需求为原则,紧紧围绕培养目标,有效整合理论、实验和实践三个环节,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切实可行的教学体系。具体来说,包括一个体系和四个模块,注重融合,突出素质。将整个课程体系分为公共基础课程模块、计算机类课程模块、财经类课程模块和综合实践模块。要培养能胜任企业岗位的网络财务专门人才,我们在设计实训课程体系时,充分体现“以用为主”的原则,妥善处理“度”的问题,即:一是深度要适当,必须能够满足实际应用的需要;二是广度要足够,应覆盖网络财务人才所必需的相关知识。学校可以根据培养目标和学生人数,设置基本理论课和实践操作课,课时相同,另在每学年暑假安排一个月实习。而且每门实训课程均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课程开课前按“教学大纲”要求,讲授知识要点,明确能力培养要求和考核标准,详细列出章节学时分配、作业量和实训要求。在教学中,主要结合网络财务课程的进度,培养学生对网络财务的初步认识和基本的应用能力,为网络财务的应用打下基础。本阶段的实验内容为财务软件的应用,详见《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指导书》。经过本阶段的实验课程,要求学生能了解软件的运行程序以及实验要求,使学生掌握财务软件的基本指令及应用,通过实验锻炼学生基本应用能力,学会分析实验结果和过程。
3.2 充分利用现代化设备。优化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学改革的重要因素,
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不但要掌握先进的教学思想,还要靠先进的教学手段。随着计算机的广泛使用,要加强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互联网、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拓宽学习渠道,丰富学习内容,共享教育资源。具体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投入资金加强多媒体教学硬件建设,建设更多媒体教室;二是对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知识的培训使老师都能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三是积极进行实用程序软件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开发。随着这一全新的教学手段逐步规范化、系列化,学生可更直观、更形象地学习本专业的知识,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活动中,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采用实验室网络教学,同时,还要鼓励教师积极制作课件和网上试题库。教学实践表明: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不但可以大大缩短教学时间,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比较牢固的掌握知识。
3.3 强调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网络财务是从网络和财务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而且还在不断地应用和发展之中。随着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财务人才的培养更要突出实践性特征。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动手能力是实践教学体系的宗旨,将校内计算机机房等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相结合,构建实践教学应用平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主动参与能力,突出计算机应用、财务管理、财务软件的应用与开发等技能培养和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我们可以将实践教学分为基础实验、专业实训、现场实习三部分,使其形成一个完整体系。对于财经类课程来说,一是要求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去参观实习,感受财务的运作过程,感受现场工作的环境和气氛,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分析归纳总结、理论与实践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从公司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授课。三是组织学生参加学术技术报告会,丰富和扩学生的知识面。这些课程与活动的开展,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4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云服务平台是Internet技术发展的重大突破,具有规模超大、虚拟化、高可靠性、价格低廉等优势。云服务、云平台是两个相互紧密联系的概念,云服务是掌握云平台的基础,是基于Internet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涉及通过Internet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虚拟化的资源,其包括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基础设施即服务(LaaS)、数据即服务(DaaS)四种,这种服务既是IT和软件,也是Internet相关的其它服务,它意味着计算能力的商业价值可以在Internet上进行买卖[1]。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发展,网络营销实践教学也面临着模拟教学软件落后、真实网络环境不足、无一体化的网络营销实践教学平台(ELS)等困境,如何解决上述几个问题,便成为网络营销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作为一门应用性强的实践教学课程,应有其独特的教学体系与教学方法,除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外,还应加强与线下教育资源的互通,这就迫切需要构建一个云服务平台,将众多线下资源集成,为众多高校及网络营销授课教师服务。
二、网络营销实践教学云服务平台构建
网络营销实践教学云服务平台是一款功能强大、便捷实用的学习交流平台,将线下教育机构互联网化,运用云计算技术整合现有技术服务平台,包括云服务网站、应用端APP、微信应用软件三部分,可以促进高校教师、学生、社会人员之间的交流,实现城域范围内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如图1所示。其定位于高等院校、高等院校教师、大学生、社会大众、第三方机构五大服务对象,包括创建网校平台、在线学习系统、在线直播系统、在线题库系统、教学排课系统、学员管理系统、教务管理系统、数 据分析系统子功能模块。
三、网络营销实践教学云平台的服务对象
1.高等院校。构建平台,打通学生、教师、学校之间的沟通互动渠道,让学校及时了解教师、学生各个方面的情况,保证三者两两之间的信息互通与服务对称性。
2.高等院校教师。通过信息平台、物联网技术实现对高等院校网络营销授课教师的“讲”、“学”、“用”等方面的服务。
3.高等院校及大专院校学生。通过平台、云计算技术实现对高等院校学生的“学”、“用”、“做”等方面的关爱和服务。
4.社会大众。指社会性学员,主要包括各类企业员工、成功创业者、往届毕业大学生等等。通过应用端APP或微信,让社会大众了解在线学习、在线直播、在线题库、数据分析与共享等信息,并可为企业员工提供再次深造学习的机会;也可为成功创业者提供在线讲座的机会,以促进其与同行或同层次专家学者间的交流、分享创业心得,为大学生提供有关社会创业等实践经验的借鉴。5.第三方机构。主要包括分销机构、营销服务伙伴、投资机构等。如果大量第三方机构接入平台,平台会沉淀高校、高校教师、大学生、社会人员等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可形成线下课程、管理等方面的数据分析报告,也可对平台的管理、平台定位服务的五大对象的行为进行深度挖掘,使其成为有用的“数据黄金”。
四、网络营销实践教学云服务平台的功能
网络营销实践教学云服务平台可实现门户网站、网络课堂、辅助教学、教务管理、系统配置等功能。
1.门户网站。通过建立网站作为网校操作平台,主要包括课程展示、课程推荐、名师展示、课程购买、新闻资讯、社区问答、个人中心具体功能。
2.网络课堂。是该平台最基础的功能模块。包括直播教学、公开课、录播教学、考试题库、互动答疑、投票系统、问卷调查等具体功能。
3.辅助教学。在线学习、在线直播、在线答题等都是辅助教学的内容。主要用于实现课程笔记、课程分享、课程标签、课程收藏、课件下载、学习跟踪、课程评论等功能。
4.教务管理。教务管理系统实现智能排课、班级管理、学员导入、电子档案、教材管理、教师管理、课酬绩效管理等功能。
5.系统配置。是对平台前后端进行健康管理的操作。主要实现数据统计、发送通知、权限分配、站内短信、版权保护、财务审核、人员管控等功能。总之,基于云计算、云服务的网络营销实践教学平台可促进城域范围内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现异地两课堂双向交互的同步教学,使其可在网络教学空间内使用。
作者:王梓蓉 单位:兰州财经大学
参考文献:
[1]刘捡平,黄勇,周西柳.云计算科技服务系统平台设计研究[J].科技通报,2012,(10):52-56.
[2]常雪琴.基于云计算的网络营销系统构建研究[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2015,(5):33-37.
[3]朱江鸿.高校虚拟与实体实训平台协同构建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2):74.
[4]张艳.网络营销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与创新[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2,(11):105-106.
(一)专业性技术的欠缺
针对路政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新的监控技能的学习。从业人员基本都能熟练应用传统上的工作方法,满足过路车辆的专业需要,但他们往往固守一种工作模式,对复杂路段的掌控能力较弱。比如,在隧道公路建设中,为了方便解决日后道路监管过程中出现的棘手状况,需要路政管理人员的前期介入工作,继而充分了解施工原理和结构构成,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从这个方面来说,大多管理人员的知识面比较狭窄,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低,直接影响了管理效果,路政管理队伍的再学习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公路后勤管理
就整个工作系统而言,路政信息化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工作。由于面对的人流量较大,服务的对象不确定,要做到面面俱到,服务站点需要具有处理事情的综合能力。另外,服务站点存在资源浪费现象。如何在满足大众要求的同时,最大限度的节约资源,也是路政管理的一项重要责任。
二、提高路政管理水平的方法
(一)定期开展培训活动
路政管理部门根据从业人员的工作状态和信息化发展进程,制定培训计划,按时对员工进行科学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工作。加强路政管理人员操作能力的实训,注重对待人接物和现代会办公手段运用的侧重。进行案列教学分析,为员工在工作中解决问题时拓展思路。开展经验交流活动,谈论工作心得,取长补短。考核培训结果,并评出先进个人。建立奖罚机制,敦促落后,奖励先进,促进内部竞争,激发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工作提供动力。
(二)建立综合服务运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
联合交警、监控、警察等相关部门,建立信息、安全、高效为一体的办公网络,实施对整个路段无死角的全程监控工作,建立电子限超载提示系统、交警联网呼叫系统、3G信息传输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一体化的服务平台。提高现代化知识水平在交通管理上的应用发挥的功效。完善辅佐系统,使用日通过量统计软件,通过对数字进行分析和预测,了解高速公路管理的运行状态。
(三)科学规划服务站点的供给
道路的发展要求开设相应的服务点与之相适应,“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个小的服务站也要求配备人力、物力。合理规划服务站点的设立,在统计大量数据信息的基础上加以分析、通过物流计算,选择最佳输送渠道,做好财务预算,优化物品供应链,在保证自给的情况下,利用优越的地理位置创造收益,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四)制定路况应急预案
任何社会活动都会伴随着突发状况的发生,路政部门也要根据行业的特殊性,预见引发各种意外情况的潜在因素,做出应急措施。由于出行受天气变化的影响较大,对高速公路的监控也要随着天气的变化做出调整。雨雾雪的天气直接影响交通状况,特别是雾雪天,能见度低,给道路监控工作带来极大不便。为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采取在车上安装安全提醒装置等措施,在视线受到阻碍时,给司机提供安全提示,使车辆之间保持在安全距离之内。
(五)加大民众的监督力度
过路费收取是民众的普遍关心的问题,统一收费标准,增加收费额透明度,取得广大民众的信任度,为路政工作的开展提供方便。另外,开设互动平台,鼓励大家参与到提高交通管制的活动中来,针对路政管理中的问题提出建议。对于好的意见进行采纳。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及时敦促工作中出现存在的不良现象的改善,保障人们群众的利益,促进路政管理事业更上一个台阶。
三、结语
培养综合素质强、行业认可度高的高水平专业人才是高水平大学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旅游专业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性,毕业生就业初期一般在基层工作时间长、体力强度大、待遇低下,容易形成职业倦怠。这一问题严重影响着高水平大学旅游专业学生的择业态度及就业对口率,也造成了该行业人才培养的“供需错位”的现象。以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路与实践为例,探讨了构建高级职业经理人定向培养模式的可行性以及对其他高校旅游专业办学的启示。
关键词:
职业规划;定向培养;高级旅游人才
中图分类号:
F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4)04-0102-02
国内高水平大学近年来培养了一大批旅游专业人才,但其培养目标、教学与课程体系不尽合理、特别是职业观念和实践能力不强,学生毕业后在旅游业内工作就业比例一直较低,造成了旅游行业人才培养的“供需错位”的现象。国内旅游管理人才需求结构性失衡,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缺陷是问题的关键。上述问题的解决需要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在观念上的根本转变,特别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改革。
1 高水平大学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1.1 基于高水平大学的人才培养定位与历史使命
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使高校形成“千校一面”的办学模式。普遍追求“大而全”、“综合化”,欠缺个性化、特色化办学理念,这已成为制约高水平大学发展的理念瓶颈。“985工程”的实施,赋予了我国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科教兴国”和缩小与世界一流大学差距的历史使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遵循两条基本规律:一是教育要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二是教育要适应和促进人的发展。适应和引领的关系,是高水平大学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根本表现和集中概况,是高水平大学固有精神、历史传统、时代使命的统一。高水平大学在学科发展、师资力量、科研能力、生源素质方面优于普通高校,其在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及模式方面,理应与普通高校形成梯度差距,培育出自身特色。
1.2 基于高水平大学旅游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除在国内或者出国留学继续深造读研究生的部分学生外,目前高水平大学旅游专业的学生就业签约主要集中于银行、航空、地产等行业及政府部门。旅游行业普遍入职起薪低且通常要求有较长的基层实习经历,不少学生因升职预期不明朗而产生择业犹豫,不少学生家长也有担心孩子高分入学低门槛就业的抱怨情绪。因此,大部分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本科在读期间辅修了金融、国际贸易、经济等专业的双专业学位,毕业时直接选择起薪待遇较好的其他行业。笔者与其他“985”高校旅游专业负责人交流,也都存在相似人才培养“供需错位”的问题。虽然旅游专业跨学科、多领域和综合性的特点使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具有多样性,但是长期专业对口率低会影响社会对一个学科人才培养的评价和认可度。
2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专业精英培育与发展计划的案例
2.1 项目背景
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学科成立以来10年期间,凭借“985”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竞争力和学科方面的优势,先后与广东省及地方政府、众多旅游及酒店业集团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并就共同进行人才培养的合作达成了广泛的共识。例如,华南理工大学先后与广东省旅游局、清远市、东莞市、中山市签订了战略合作或产学研合作协议;先后与广东粤海酒店集团、长隆旅游集团、中山旅游集团、广之旅、南湖国旅、广州酒家等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并与香格里拉酒店、威斯汀酒店、万豪酒店和国际精选酒店集团等进行了联合培训合作及精英培育计划项目。
2.2 项目目标与流程
华南理工大学联合大型旅游集团或品牌旅游企业针对企业需求推出大学生精英培育及发展计划,为极具潜力的学生提供将理论教学与岗位培训有机结合的机会(为大学生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二线部门中层管理者提供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培训;为大学生提供结构性的实训计划以帮助其拓宽视野、熟悉旅游企业核心业务部门的实际运作流程),使他们在相对较短时间内有能力达到企业主要二线管理部门中层管理者(部门经理)的职位要求和具备在未来旅游业的管理部门担任骨干所需要的优秀素质,并通过有吸引力的培训计划鼓励大学生在培训结束后继续留在本企业工作,成为企业管理部门的核心和骨干。本计划也为大型旅游集团或品牌旅游企业储备高素质人才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渠道。
2.3 项目培训内容
该计划为期16个月,采取三阶段的联合培养方式。
阶段一:基层轮岗实训阶段(4个月)。本阶段由华南理工大学与学生实习企业联合制定实训计划,进行基层员工工作职能和业务的培训,让学生熟悉企业核心业务部门运作流程。学生需要在工作完成的过程中发挥主动性。
阶段二:定岗职业发展规划与专门人才培养(6个月)。本阶段由华南理工大学与学生实习企业共同决定学生适合其发展的专业领域(可选择IT部门、营销、宴会及会议统筹、收益管理、财务或人力资源),并定岗对学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和专门的人才培养。学生在此期间需要熟悉并完成所选专业的部门领导所安排的基层任务,并积极主动参与该部门管理工作职能的学习。
阶段三:见习经理工作培养(6个月)。本阶段学生在部门担任见习经理,承担IT部门、营销、宴会及会议统筹、收益管理、财务或人力资源部门中层管理者所应该承担的职责,适应并勇于面对压力、接受挑战,追求工作业绩,使自身拥有能够胜任中层管理职位的信心与素质。
2.4 项目实施与评估
该方案采用“3+1+0.5”方式实施,即学生将在大学完成3年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后,从大三下学期末联合企业展开学生选拔工作,由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和大型旅游集团或品牌旅游企业相关部门管理人员合作完成学生大四在企业10个月的实训合作培养计划以及毕业后6个月的见习培养。受训者必须完成每一次的任务和计划并通过评估。学校和企业将全程跟踪并评估学生实训情况、工作业绩、专业倾向和未来职业发展的可能性,并以是否达到部门经理的职位要求并进行定向培养,最终为学生成为旅游行业专业高级管理人才奠定基础。华南理工大学也在一个人才培养期满对合作企业进行评估。华南理工大学自2008年与广州香格里拉大酒店签署合作协议后,目前已经累计为本酒店及集团其他酒店培养了十多名素质过硬的部门经理。
3 旅游专业高级职业经理人定向培养模式的启示
3.1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升了学生职业发展信心
旅游行业对管理人员的基层工作经历有特定的要求。高水平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虽然有知识迁移能力强、创新思维活跃的优势,但对于工作初期长时间偏向于体力劳动、技术含量较低、劳动强度相对比较大、待遇较低的工作普遍有抵触情绪,不如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的技术型旅游人才在入职初期工作态度踏实。高级职业经理人定向培养的模式可以为高水平大学旅游专业学生提供具有针对性的职业发展指导和培训,并为其提供科学的评估和发展计划,极大提升了学生职业发展信心和本专业就业意愿。
3.2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搭建了“产学研”合作桥梁和纽带
传统高校在人才培养理念、模式、机制方面的固化、单一和同质性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基于高级职业经理人定向培养模式推动的“产学研”合作有助于解决教育经济“两张皮”、学生在知识更新程度和实践能力方面与社会脱节等问题。在人才定向培养的合作中,产学研合作基地平台可以为实习实践、咨询策划、技术开发、项目研究、培训讲座等搭建桥梁,有助于深入进行智力成果开发、企业技术创新研究、引进学生创业、人才孵化等,可以为高水平大学带来新的办学空间、办学资源、办学潜能、办学机遇。
3.3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动了课程结构改造和内容更新
高级职业经理人定向培养模式是为旅游行业培养优秀的人才,所以在进行课程设计上必然要注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并迎合产业发展的需求。高水平大学聘请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课程教学,提供本行业中真实的案例情境与问题情境,并把本行业所需能力及如何获取这种能力吸纳到教材建设当中,开发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真实情境性的教材,有助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符合行业发展趋势。人才定向培养模式为不同岗位和不同企业去向的学生进行定制化的课程设计,具有吸引力的模块化选修课程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起到了良好的因材施教效果。
3.4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利于师资结构的调整与优化
高级职业经理人定向培养模式以重视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为特色。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推动师资结构调整和优化方面突出企业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增加了职业导师制的新理念。即邀请企业专家担任实践教学指导专家组成员和学生的职业导师,与学生分享职业成长心得,帮助学生在校期间树立职业规划意识,提供职业咨询和发展规划、专业能力培养与鉴定、实践教学方面的指导,使实践教学具有更强针对性。大学辅导员也被邀请参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监督受训者完成培训项目并提供有效帮助。师资结构的充实和优化,真正实现了理论实践结合、课内课外结合、校企结合,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3.5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获得了业界与学生家长的高度认同
高级职业经理人定向培养模式通过高水平大学与著名旅游企业联合实施“教学–实训–职业发展”结构性教育培养计划和为学生提供学校与企业全程参与的有针对性的督导式人才培养方案,全面构建了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实训课程、岗位工作一体化教学与教学管理体系,解决旅游管理特别人才培养培养目标定位与市场需要相结合的问题,建立了学位教育、企业培训、行业发展研究、学生职业发展的有机结合的教育资源共享机制。该模式改变了高水平大学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旅游业就业意愿差低的现象,为著名旅游企业储备中高层管理人才提供机会,也受到了学生家长的支持和认同。
参考文献
[1]侯晓明.高水平大学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访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刘树道[N].中国教育报,2007-01-08.
在新零售时代背景下,实体零售业受到电商的冲击,不断出现关店危机。作为“水果专业连锁业态”的首创者,深圳百果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果园”)逆势而为,一路高歌猛进,不断创造盈利奇迹。目前,百果园在中国30多个城市拥有超过1800家门店,并且仍在以每个月30~40家的速度扩张。
百果园的高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公司管理者对新零售时代营销人才的快速培养。
2017年,百果园计划新增门店1000家,以每家店6名员工计算,意味着百果园今年将有6000名员工入职,其中包括1000名店长。如此巨大的人才需求,对于任何一家企业而言都是巨大的挑战。如果以传统的招聘渠道来选拔、培养员工,将不能满足公司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而百果园的门店遍布全国各地,也无法对员工进行集中培训。与此同时,门店员工从90后向95后延伸,学习的主动性也有待加强。对此,百果园从两方面发力,破解新零售时代背景下的人才发展困局。
严控人才供应源头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高校学生资源是人才市场上重要的招聘资源,然而,同质化的校园招聘很难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学生入职后会遇到上手慢、融入难、流失大、晋升慢、文化不匹配等问题。百果园在与高校的合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最终摸索出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 “紧密合作订单班” 2.0模式(见图表1)、“双主体办学、企业为主导”的现代学徒育人4.0模式,以及“店长学院、连锁化办学职教集团” 5.0模式。
开展现代学徒制 打造人才蓄水池
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招生即招工、入学即入厂”的合作教育制度,具备“双主体办学”“学生双身份”“双环境交替”“双导师指导”的特点。百果园与多所高校共建百果园学院,开展现代学徒制,很好地解决了实训基地与工作场地一体化、企业课程与学校课程一体化、企业师资与学校师资一体化等方面的问题。
明确定位 培养“职业店长”
高职院校传统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专业,通常面向各行各业,基于学科体系泛泛培养学生。百果园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则非常明确,就是要培养“职业店长”。学生即使将来离开果品流通这个行业,不再做水果专卖店店长,也可以去其他行业的小型专卖店做店长。
校企同步 招工招生一体化
在招生模式上,推行一体化的招工与招生模式。在招生宣传时,校企双方会将人才培养的模式、课程开设情况、毕业与就业要求等充分告知每一位有意向的考生及家长。由校企共同出题,共同面试。在面试时,会再次向学生介绍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正式录取前,学校会将企业的用工合同发送给学生和家长,双方达成共识后,校企共同举办现代学徒制百果园店长班签约与录用仪式。在学生与企业签定用工合同后,学校发放录取通知书。
聚焦专业 校企共设课程体系
在课程设置上,校企共建专业教学标准。根据“合作共赢、职责共担”的原则,百果园学院围绕企业店长的工作任务和核心能力,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岗位标准、企业师傅标准、教学组织标准、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质量监控标准以及相应实施方案。校企共同建设基于典型工作场景的专业课程体系,并开发基于岗位工作内容、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专业教材,以此规范和保证学徒的培养质量。
互聘共用 构建丰富的师资队伍
在师资建设上,百果园学院实现了校企师资队伍的互聘共用。校企双方各自选出的老师会进行互聘共用,他们既是学生的双导师,也是校企双方各自发展所需人才的有效补充。在此基础上,学校每年还会派4名教师去企业担任人力资源总监助理等职务,协助企业做好员工职业发展的规划与研究;跟踪并深入研究百果园店长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制定岗位工作手册,为百果园学院店长的人才培养标准和核心课程建设提供丰富的第一手素材。
开启“订单班”合作模式 输送专门人才
开展现代W徒制的前提是企业与高校具备良好的合作基础,并且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百果园在全国各地的业务布局加快,现代学徒制在人数上已满足不了各区域,特别是新区人才高速发展的需求。为此,百果园推出“定单班”的校企合作模式,作为现代学徒制的补充。
2017年,百果园开拓了重庆新区。在此之前,为培养高稳定性、与本土文化相符的员工,百果园校企合作事业部在2016年便与重庆财经职院开展了“校企合作定单班”模式,将该校两批学生分别送到百果园成熟的深圳区和成都区培养。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加线上知鸟(微课学习平台)校园版培训考试、微信案例培训和线下集训授课等,到门店报到前便具备了店长的理论水平。同时,学生于2016年12月到门店进行2个多月的实操学习,当43人于2017年2月返回重庆时,都已具备独立开展工作的能力,高质量地支持了重庆16家门店的开业工作,也为重庆储备了一支职业店长队伍。
自建水果大学
线上线下双向提升
面对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企业必须快速奔跑起来,否则很容易被淘汰出局。而如果想在竞争的浪潮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拥有一个完整的人才培养机制。百果园通过自建水果大学,综合采用线上知鸟、线下实操和技能大赛的方式,通过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培训迎接新零售时代的人才挑战,搭建敢挑战、能打仗的人才梯队。
推出线上培训平台 倡导碎片化学习
为满足全国各地门店员工培训的需求,百果园通过在线培训,让员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学习,让学习时时在线。百果园采取“以会代培”的方式,将每次的内部业绩大会、总结会议和高管演讲等,通过文字或视频的形式上传到知鸟学习平台,让全体员工学习。2016年4月,百果园上线了自己的移动学习平台――水果大学,在前期推广和内容搭建方面下足了功夫。
精心策划 推动“水果大学”全覆盖
水果大学上线之初,百果园总部部门经理以上的员工必须首先下载,并熟练使用。然后,推广到每一个门店,通过店长传导到员工,最终覆盖百果园每一个人。公司十分重视平台的搭建,将其作为重要的项目来落实,注册激活率被当成一项重要的工作指标予以考核。同时,每个部门设置了一个后台管理员,进行课程的上传和后台管理,并以甘特图的形式做重要工作的时间节点要求。
人人参与 搭建培训学习的网状结构
人人参与,每位员工既是学习成果的共享者,也是学习内容的创造者。百果园重视发挥每一位员工的智慧和才能,最大限度地在公司内部创造价值,共享成果。在前期,通过把已有的技能、案例和课程逐步优化、上传到平台上,将百果园多年水果和零售的相关知识沉淀下来。
截至2017年2月,水果大学已实现上线课程1138门、员工激活率达99%,总部及门店课程体系规划完毕。与此同时,由总监带领各部门核心干部,把各部门重要的专业技能和经验萃取出来,放到平台上。百果园要求每一位核心干部都要成为微课程开发师,每个月至少要制作两门精品课程,并且鼓励每一位员工将自己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和成果,通过水果大学分享给大家。
设计考核 激发员工不断升级的斗志
员工在学完所有课程后,还要参加线上考试,考试成绩会按照排名情况予以公布。虽然公司对于考成绩只给予口头奖励或警示,但是这对很多员工,特别是年轻员工而言,其促进作用堪比物质奖励。在百果园,每个人在水果大学中的权限是不同的,随着员工层级的不断提高,公司将为其开辟更多权限,让员工就像打游戏获得升级一样,拥有不断进步的动力。
线下师傅一对一带教 开展晋升集训
每名新员工入职门店后,都会有师傅对他进行一对一带教,师傅通常为店长或技能较强的老员工。师傅带教是新员工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师傅按照流程和经验完成教学内容,按时安排实操任务。通过一对一带教,员工逐渐胜任收货、收银、导购、果吧加工、订货、陈列、库存管理、财务管理、公共关系管理、客诉管理等工作。由于教学内容具有统一性和规范性,在员工调店或支援新区时,可以无差异化地胜任新的门店工作。师傅一对一带教决定了门店的战斗力,极大提升了新员工成长的速度和稳定性;同时,在培养新员工的过程中,师傅乃至店长也可温故知新,可谓一举两得。
员工每向上晋升一级,都要经过系统性的集训并且通过考核。根据百果园门店人才发展体系,员工走向店长职位,需经过“新员工培训―班长培训―店助培训―店长黄埔训练营”的培训流程(见图表2),培训内容也从工作心态、果品专业能力,向销售营销能力、管理能力、领导能力层层递进。通过系统性的集训,学员可以接触到来自百果园各个区域的员工,相互分享工作心得,在竞争性的培训和学习中逐渐提升自己。
以赛代练 通过实战巩固员工职业技能
百果园每年都会组织一次技能大赛,通过“线上筛选苗子,线下考核实践,赛后总结课程”的方法,以赛代练,为员工提供一个共同交流、学习和成长的平台。
线上考核内容具体分为技能类和知识类,其中技能类的考核包括收银、导购、打包、水果开切等内容;知识类的考核包括员工手册、水果、果吧100个为什么等内容。这些内容都是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使用的知识和技能。在线下比赛开始前的两个月内,参赛人员每两周需要在线上参加一门考试,一共考四次,只有在规定时间内成功闯关并且通过四门考试,才能马甲加身,进入线下的技能PK。
公司根据不同的部门和条块,设置了不同的奖项,包括“金牌导购奖”“得心应手奖”“才高八斗奖”“全能王”“全能团队冠军”“最佳组织奖”等,并给予不同的物质或现金奖励。这些奖项不仅是一个个荣誉称号,更是员工升职加薪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