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巡察整改监督检查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工作目标
按照市卫生建康委要求严格落实上级健康扶贫工作规定,充分认识卫生计生系统健康扶贫的重要意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决策部署上来。以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出发点,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符合规定的住院费用和门诊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分别达到90%、80%、“先诊疗后付费”政策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履约情况等工作。
二、 整改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 确保健康扶贫工作有效展开
进一步加强对健康扶贫工作的领导,建立医院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在医务部下设扶贫组。专人负责管理扶贫政策的落实情况,妥善处理在健康扶贫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确保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符合规定的住院费用和门诊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分别达到90%、80%、“先诊疗后付费”政策落实。针对去年扶贫组对我院督查和暗访出现的“先诊疗后结算” 问题的通报情况,我们认真总结,明确专人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运行, 确保扶贫群众利益不受损害。 对贫困对象进行分类标识, 开通绿色通道,先救治后结算,简化入院手续,严禁因费用问题延误救治或推诿扶贫救助对象。对于“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未签”的问题,我院公卫科人员按区域划分管理贫困户,与贫困户家人或者村医以及贫困户帮扶对象联系,时刻关注贫困户人员去向;同时下乡核实走访贫困户;及时组织全镇村医开了村医整改会,动员村医积极联系外出人员,掌握外出人员动向,做的及时签约。
(二) 健康扶贫政策知晓率低。
通过医院健康教育宣传栏、健康知识讲座等多种途径进行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同时我们在全院宣传栏、各个诊室、护士站张贴和放置标示牌,让医护人员都要知晓健康扶贫政策,加强政策上的医患沟通,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政策知晓率。
(三)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各项减免政策及时到位。
我们加强了减免政策与信息化管理的监督检查,根据信息系统存在问题,安排专人负责,加快完善步伐,做到发现问题整改问题, 针对来我院就诊的扶贫人员,通过信息化自动化直接给予减免, 确保贫困患者各项减免政策落实及时到位。
三、 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责任,提高健康扶贫工作在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性,确保把健康扶贫作为最大政治任务、作为重点工程来干。成立了医院健康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院长兼任小组组长,各组员各司其职,在医务部成立扶贫组,由医务部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全面做好健康扶贫工作,将扶贫工作做为常态来抓,及时处理扶贫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严格执行并做好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符合规定的住院费用和门诊特殊慢性病门诊医疗费用实际报销比例分别达到90%、80%、“先诊疗后付费”政策落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履约情况、认真贯彻落实政府工作要求及文件精神。
(二) 完善工作机制,加大工作统筹,强化健康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在扶贫中的综合协调能力,为工作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强化责任意识,责任落实到人,对在扶贫工作中有实招、干实事、见实效的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
(三) 规范诊疗行为,严格落实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
(四) 加大全院临床、护理、医技科室对健康扶贫政策的学习, 熟记各项减免政策,加强医患良好沟通,加大宣传力度,切实为扶贫人员就医服务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及就医条件。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jinmingkj”为你整理了这篇2020年医保局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专项行动开展情况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0年医保局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专项行动开展情况总结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障基金监管,规范医疗保障运行秩序,严厉打击医疗保障领域欺诈骗保行为,促进医疗机构健康发展,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根据上级文件及会议精神,阜南县医疗保障局积极开展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专项行动,现将相关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落实情况
(一)成立行动小组,强化组织领导。为确保专项行动扎实开展,取得实效,县医保局成立了县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于伟同志为组长,县医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艳、杨晓波为副组长,局机关各股室及二级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专项政治行动小组,统筹负责专项行动工作。
(二)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行动要求。根据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县医保局于2020年4月27日印发了《2020年阜南县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细化了工作目标、工作重点、工作步骤、工作要求,明确了工作任务、完成时限、检查细则,确保行动开展有规范可循。
(三)开展打击欺诈骗保宣传月活动,营造行动氛围。一是县医保局召开全县医保系统打击欺诈骗保宣传月启动仪式,局机关各股室及二级机构、全县定点医药机构共200多人参会,县医保局党组书记、局长于伟强调了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专项整治行动的重大意义,对当前医保监管形式进行了分析,对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专项行动进行了安排部署。县医保局将把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治理作为首要整治任务,切实履行基金监管主体责任,从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出发,对在打击欺诈骗保中发现的违规行为严格依法办事,按规定从严、从重、从速处理。二是要求全县所有定点医药机构开展打击欺诈骗保政策培训,认真学习《2020年阜南县打击欺诈骗取医疗保障基金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及《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三是加强打击欺诈骗保政策宣传,利用电视台、县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政府网站等新闻媒体进行政策宣传,通过进社区、乡村、政策展板、条幅、公布投诉举报电话等方式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进行政策宣传,提高社会对医保基金监管参与度,提升行动效果;四是要求全县定点医药机构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打击欺诈骗保宣传月活动,通过全县定点医药机构张挂条幅、张贴政策公示、发放宣传资料开展打击欺诈骗保宣传月活动,营造遵纪守法氛围。
(四)严格督导检查,严肃处理问题。一是要求医保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和医共体牵头单位基金专用账户开展自查自纠和整改落实。自查单位要向县医保局书面报送自查自纠报告,列明查出的问题和整改落实情况,并将自查自纠的违规问题涉及的医保基金主动申请退回县财政局社会保障基金医保专户;二是县医保局对“两机构一账户”进行抽查,对抽查时发现自查自纠不到位、仍然存在违规违纪违法使用医保基金的行为,依规依法从严顶格处理,并公开曝光,涉嫌犯罪的,及时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二、打击欺诈骗保专项行动检查处理情况
截至目前,阜南县医保局2020年共查处87家协议医药机构,其中,定点医疗机构48家,定点药店39家,覆盖率达到100%,涉及违规医保资金?14953583.72 元,协议处理6390975.55 元,合计追回金额 21344559.27 元。其中,通报批评 43 家,约谈 6 家,暂停 5 家定点医药机构,移交县卫健委3起,移交市场监督管理局1起,上报县纪委监委2起。行政处罚1人,涉及医保资金4113元,罚款8223元。
(一)自查自纠。2020打击欺诈骗保定点医疗机构自查自纠全县共有48家定点医疗机构上报自查自纠报告,共追回金额1659580.66元。
(二)对协议医药机构打击欺诈骗保专项整治。2020年打击欺诈骗保县医保局结合调研情况及日常监管经验,进一步改进监督方式。对实地检查分医院类型开展进驻式检查和常规检查,同时,定时开展数据分析,进行指标性扣款,年中开展半年度综合检查和专项病历评审,实现监督检查实时化、常态化、制度化。
(1)进驻式打击欺诈骗保检查。2020年共对四家医院进行进驻式检查,通过查看住院患者在院情况、查阅病历、核对费用清单、查看报补单等方式对四家医疗机构进行打击欺诈骗保检查。共追回金额947068.28元。
(2)日常性打击欺诈骗保检查。2020年共对全县定点医药机构开展2轮次不定时检查,共发现?36 家次定点医疗机构存在违规行为,共追回金额 4284762.65 元。
(3)病历评审专项检查。2020年?1-3 月份,县医保局发现全县定点医疗机构康复理疗病历存在较为混乱的现象,县城乡居民医保中心于4月份组织康复理疗领域专家对全县定点医疗机构康复科理疗病历进行了病历评审。共追回金额 428520.28 元。
(4)上半年度综合检查。县医保局于2020年7月3日下发了关于开展2020年上半年城乡居民医保基金专项检查的通知,并成立了专项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和两个检查组。针对定点医药机构医保管理制度建设、欺诈骗保、日常管理、指标控制、整改落实等相关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综合检查。
(5)数据分析及指标性扣款。2020年1月,县医保局对全县定点医疗机构2019年第四季度医保监管数据进行结果运用。其中,扣款性指标包括选择性执行按病种付费、选择性执行同病同价、次均三费超5%三项指标,全县共追回金额10399241.31元。
(6)对2019年查处案件进行处理。2020年1月14日下发了2019年12月16日至2019年12月20日对阜南县中医院进驻式检查的处理文件。共追回金额2917120.56元。
2020年3月24日下发了2019年11月19日对阜南县龙王乡卫生院打击欺诈骗保检查的处理文件。共追回金额32872.25元。
2020年4月10日下发了县委第二巡察组对阜南县医保局开展巡察期间发现洪河桥镇和柴集镇卫生院存在违规挂床住院的处理文件。共追回金额568002元。
(7)日常审核性扣款。2020年阜南县城乡居民医保中心药审科日常审核追回基金:郜台乡卫生院17530.47元,安徽医科大学附属阜阳医院43152元,阜阳民生医院35520元,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11188.8元。累计追回金额107391.27。
(三)对参保居民打击欺诈骗保整治
2020年,发现1例参保患者借用就诊证套取医保基金现象。涉及医保资金4113元已追缴回基金专户,同时给予行政罚款8226元。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加强政策法规宣传,提高医务人员认识。加强对《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和《阜南县基本医疗保险定点医药机构服务协议》的宣传,要求各协议医疗机构定期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医保相关法律法规和各种政策,充分认识到医保政策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引导全县定点医药机构规范诊疗行为,主动建立健全医药机构内部的医保基金监管制度。
(二)持续加大打击力度,深入推进专项行动。打击欺诈骗保是一项长期性的艰巨工作,县医保局将继续加大打击欺诈骗保力度。下一步将以《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医疗服务项目目录》和《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两个目录中的项目内涵为抓手,以大数据筛查为基础,采取实地抽查、现场走访等方式对次均费用高、住院人次多、诊疗行为乱的定点医药机构的诊疗价格和药品使用规范进行重点核查,持续规范医药机构的诊疗、用药和收费行为。
(三)严格跟踪整改落实,规范诊疗服务行为。县医保局将严格跟进整改督查,督促定点医药机构对专项行动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梳理,仔细分析,举一反三,深入查找本单位在医保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其它问题,认真研究拿出整改措施,提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将整改措施和管理办法落到实处,以避免和杜绝重复问题的发生。
(四)巩固专项行动成果,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县医保局将以本次专项行动为契机,不断完善监督管理制度,持续强化监督管理工作,严惩违规行为,坚决遏制医保领域违法违规现象普发多发势头,当好医保基金的“守门人”,护牢保障人民健康的“救命钱”,确保医保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医保基金安全平稳健康运行。
为认真贯彻《**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省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闽政文〔2006〕161号),进一步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建立和完善农村食品安全的运行机制、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农村食品市场监督管理,促进农村食品安全状况的根本好转,不断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食品需要和安全消费,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农村食品现代流通网
由市贸发局牵头,市供销社、粮食局、海洋与渔业局配合,组织建设全市农村食品现代流通网。在“十一五”期间,发展一批农村现代农产品和食品流通骨干企业,初步形成以各县(市)城区中心市场和骨干企业为核心、乡镇市场和重点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布局合理、规范有序,便利安全的农村现代食品流通网络。主要措施:
(一)建立和健全农村农产品流通体系
1.加快推进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和改造升级。由贸发部门负责,供销、海洋与渔业、粮食部门配合。在农产品主产区县(市)有重点地建设和改造升级一批粮油、果蔬、水产品、肉类等专业批发市场;加快批发市场的信息系统、物流装备、农产品冷链系统以及食品安全检疫检测设施建设,逐步建成区域性的农产品集散中心、价格中心、加工配送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开展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标准化工作,促进农产品交易市场改善经营环境,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工作,完善经营设施。今后五年内全市要培育40个标准化农产品批发市场,其中国家级4个,省级6个,培育5个农产品经营龙头企业;新建和改造升级水产品批发市场以及农贸市场7个,其中省级重点扶持2个,市级重点扶持5个。
2.发展各种类型的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供销部门负责,鼓励发展为农民提供包括信用、供销、技术推广等在内的服务的行业协会和购销服务合作社,鼓励发展和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为农民提前产中产后服务。今后五年内全市要新发展农村行业协会20个,专业合作社23个。
3.建设农产品信息网络。由贸发部门牵头,供销社配合,在县(市、区)、乡(镇)、村三级建立信息站点,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市场供求、交易及价格等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制度,完善农产品国内外市场供求、价格信息、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网上展销等服务功能,提高农产品流通信息服务水平,进一步整合流通信息资源,推进网络互补,信息联通。依托**现有的信息服务网络、“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龙头企业、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信息服务中心平台,规范公共商务信息服务推广站,设立基层服务网络,三年内建设万村千乡龙头企业信息服务站50个,供销社系统基层信息服务站90个,村级商务信息服务点169个(其中供销社系统建立村级信息服务点120个,通过网上商品供求信息促进商品成交额达1亿元以上),农产品集散地商务信息网站1个,涉农网站1个,培育500个农户骨干,培养50名大学生村级信息员,开展商务信息服务站建设。五年内实现每个县(市、区)、乡(镇)、行政村都有一个农产品信息站(点),形成“三级延伸、双向辐射”的信息网络。4.发展一批有经济实力、有经营管理经验的大型生鲜超市连锁企业。由贸发部门负责,加快建立和发展生鲜农产品加工、包装、存贮、运输为一体的统一配送系统和冷链系统。鼓励连锁超市集团建立自有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或与生产基地产销对接、定单、定牌生产。开展农产品连锁经营的试点工作,重点依托现有大型连锁综合超市发展农产品连锁经营,逐步加大现有大型连锁综合超市中的农产品经营份额,国家试点企业力争用三年时间,使食用农产品的销售比例达到25以上。
(二)建设和完善农村食品经营网络
1.建设“万村千乡”农家店。由贸发部门牵头,供销社配合,按照开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试点工作的要求,积极引导大中型商贸流通企业进入乡村,加快推进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积极鼓励有实力的商贸流通企业到农村开办直营店、发展加盟店。改造和新建连锁经营网点,拓展农村市场,充分发挥供销社在农村零售网点的作用,依托现有经营设施,逐步开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完善农村服务网络体系。鼓励农村食品经营网点适应农村居民生活需求变化,增加服务项目,扩大经营品种和经营规模。2006年在泉港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8个试点县(市、区)的乡(镇)和村建立860个消费品农家店和农资农药店,并建立县级生活消费品配送中心。2007年8个试点县(市、区)乡(镇)、村计划建立400个消费品农家店和农资农药店。力争用3年时间发展和改造乡(镇)“农家店”1800家,8个试点县(市、区)和**市区建立生活消费品和生产资料配送中心,并依托在**的大中型流通企
业,构建全市消费品流通网络。
2.加强县乡加工食品批发网络建设。由贸发部门牵头,工商、质监、卫生、粮食、供销部门配合。在城区发展辐射农村、规范经营的加工食品批发市场或批发一条街,发展向农村小店统一配送食品的骨干批发企业和配送中心。在重点乡镇培育一批讲求信誉、规范经营的加工食品批发户。今后五年内全市要
实现县县有较规范的加工食品批发市场(街),乡乡有较规范的加工食品批发户。
3.加强中心集镇商业建设。由贸发部门负责,在中心集镇积极发展食品超市、便利店、自选店等新型业态,把集镇食品商业网点建设纳入小城镇建设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形成辐射周边的农村商业中心;以现代流通方式新办超市、便利店、专卖店、购物中心253家,营业面积8万平方米。
二、建设农村食品监管责任网
联席办负责协调督促有关部门建设全市农村食品监管责任网,建立农村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对重大食品中毒事件及时进行处置,依法开展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查处。主要措施:(一)由市联席办牵头协调农业、卫生、质监、工商、粮食部门,构建部门间信息沟通平台,建立农村食品安全信息监测系统和信息通报网络,实现信息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开展农村食品安全性调查分析工作,及时研究分析农村食品安全形势,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
(二)由农业、渔业、工商、供销、检验检疫部门负责,落实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卫生安全监管责任,加大农业投入品专项整治力度,从源头上治理农产品污染。继续推进“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深入组织开展农药残留、滥用畜禽产品违禁药物、水产品药物残留等专项整治,加强农药、兽(渔)药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的监督,依法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建立健全有效开展产品上市前的抽查检测工作。继续抓好禽畜的防疫检疫工作,防控疫病发生,加强生产(外调)源头监管,防止疫病禽畜产品上市。推进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综合示范区、养殖小区、示范农场和出口生产基地的建设,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定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推广“基地+公司+农户”模式。今后五年内全市要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场30个(不含水产品)、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3万亩、无公害农产品45个(其中水产品20个)。
(三)由贸发、农业、工商部门负责,加强牲畜屠宰行业的监管,依法取缔非法屠宰,推行定点屠宰场、市场两个“准入准(退)出”制度,巩固和发展猪肉产销监控工作,提高生猪、牛、羊定点屠宰率。加强牲畜屠宰检疫、“瘦肉精”检测、肉品品质检验工作,严格查处定点屠宰场为私宰肉盖章出证的行为。强化肉品“两证”、“两章”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推行无公害和品牌肉上市,加强对集贸市场、生鲜超市肉品销售的监管,落实市场开办者责任制度和经营者准入退出制度,建立健全肉品采购检查验收、索证索票、台帐登记和不合格肉品退出销毁制度。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加大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市场执法力度,依法取缔非法屠宰场和屠宰窝点,彻底摧毁其经营网络。对涉黑势力和团伙私屠滥宰和制售注水肉、病害肉等不法行为要严厉打击,追究其刑事责任,震慑违法者。(四)落实加工食品质量卫生安全监管责任,大力整顿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由质监、卫生部门负责,工商部门配合,建设农村加工食品监管责任网,完善监管制度。各乡(镇、街道)要明确分管领导,并配备1-2名食品质量安全协管员,食品生产加工较集中的行政村(居委会)也要配备食品质量安全协管员,人员从乡(镇、街道)现有从事经济工作的同志中选配。食品生产加工质量安全协管员主要职责和任务是:协助质监部门做好对本乡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和登记造册;宣传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及相关政策,及时了解和掌握食品生产加工企业情况,组织辖区内的企业逐一签订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督促其完善保证产品质量生产必备条件,严格按照质量法律法规履行产品出厂检验义务;发现企业重要情况变化或有违法违规行为、存在质量安全隐患时,应及时向县(市、区)质监部门报告,并协助质监部门督促企业进行整改。县(市、区)政府要加强领导,组织深入加工食品生产加工环节清理整顿,从源头上抓好食品安全监管。质监、卫生、工商等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作,紧密配合,深入调研,摸清情况,扎实开展清理整顿,强化食品生产加工管理,依法严肃查处无生产许可证、无营业执照、无卫生许可证的生产经营行为和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建立农村食品生产加工的有效管理机制。行政村(居委会)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积极支持和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食品生产加工安全工作,形成联防联控联治的工作机制。县(市、区)质监部门要定期向乡(镇、街道)通报食品加工安全有关信息,强化食品质量安全协管员培训,指导和督促其按照协管职责,做好加工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通过整治,到2010年全市各类加工食品生产企业全都具备相关证照,28类加工食品生产企业都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
(五)落实食品流通环节监管责任,开展农村食品市场整治。由工商部门负责,卫生部门配合,加强对农村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工商部门要把好农村食品市场主体准入关,指导和监督农村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开办者和经营者建立健全农产品和食品的索证索票、验证、检测、标识及公示制度,开展对农村流通领域食品质量卫生监测。健全和完善市工商局流动监测车不定期巡回检测、各县(市、区)局每月抽检、基层工商所每周定向检测制度,形成三级过滤式快速检测网,特别要加大食品批发市场、批发店的巡查力度,建立健全大宗、敏感食品的日常抽查检测、结果公示制度,切断假冒伪劣食品流通的关键环节。要广泛深入地组织开展对农村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小商店、小超市、代销点、流动摊贩的整治,对农村无营业执照和超范围经营的行为进行查处,依法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提高经营者食品安全责任意识,严把食品进货关、贮存关、销售关,依法经营合格食品。到2010年全市农村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商店全都具备相关证照,市场上的28类食品基本具备QS标志,禽畜肉产品都有票有证;集贸市场、批发市场、超市都建立快速检测,对上市的蔬菜、水果、水产品进行抽检、公示。(六)落实餐饮业食品卫生监管责任,加强农村餐饮业整治。由卫生部门负责,加强农村餐饮业监管队伍建设,乡(镇、街道)从事文教卫生干部中确定1-2名食品卫生监测员,明确职责,落实监管责任,专门培训,加强农村食品卫生和餐饮业的监管。与工商、质监部门紧密配合,开展各种检查督促,严厉打击生产加工、销售假冒伪劣、“三无”食品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行为,及时食品安全警告或警示,建立食品安全重大事故报告网络体系,完善监管机制,确保农村食品安全;认真贯彻落实《食品卫生许可证管理办法》、《餐饮业和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卫生规范》等规定,组织开展农村餐饮业的清理整顿,严格把好卫生许可证准入关,对不符合条件的要限期整改,对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坚决吊销卫生许可证,严格查处无证照餐馆经营行为。到2010年全市农村餐饮店、学校食堂都要具备相关证照;卫生、教育部门要大力开展对农村学校食堂的整治,督促其完善设施、规范管理,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首先在县级城区以上学校食堂全面实施,重点加强对各大专院校、中小学校、幼儿园食堂学生用餐和课间餐学生营养餐的监督检查,改善食品加工卫生条件,提高卫生质量意识,建立学校食物中毒责任追究制度,并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加强农村自办宴席食品安全的管理,降低食源性疾病发生率。同时,认真组织开展“食品卫生示范店”、“食品卫生示范街”等活动,以点带面,分类指导,不断提高农村食品卫生水平。
(七)公安部门负责依法查处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有毒有害食品以及非法经营的犯罪行为,严厉打击在食品安全行政执法过程中出现的妨碍公务和暴力抗法的违法犯罪行为。
(八)财政部门负责做好农村食品安全行政监管经费的保障和资金落实工作。
三、建设农村食品群众监督网
由工商部门负责牵头组织建设全市农村食品群众监督网。主要措施:
(一)建立多方合力机制,实行食品安全巡察员制度。
1.组建相对固定的分别由人大、政协、社会团体、企业主、群众代表、新闻媒介、专业人士等人员组成的食品安全巡察员队伍,建立完善市局、县(市、区)局、工商所三级监督联动、方便群众参与的监督平台。
2.建立工商部门、名优食品企业、农村经销商、农村消费者四方互动机制。采取定期邀请食品生产商(供应商)、经营者和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召开约谈会,协助食品生产商举办产品推介会等形式为经营者掌握农村信息和了解农民消费需求、村民了解食品市场信息提供互动平台,进一步增进购销双方和监管与被监管双方的信任,形成名优食品产销信息互通的良性机制。3.建立工商、名优食品企业联手打假机制。与名优企业建立经常性的联手打假机制,实行食品名优企业联络员制度,采取专人联系、定期沟通的办法,利用名优企业掌握市场信息准、识假专业能力强的优势,定期深入广大农村开展联合打假,维护名优食品企业的合法权益。
4.建立红盾维权监控网。深入开展红盾维权进乡村活动,依托社区居委会、小区物业管理等组织在全市建立“红盾维权站”、聘请红盾维权联络员,把维权投诉网点延伸到边远山区,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让群众投诉有门,投诉方便,处理及时,进一步提高对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的监控能力。
(二)由各乡镇政府负责,工商部门配合,建立乡镇一级消委会分会,做到人员到位、机构健全、履行职责规范、农村维权作用明显,至少要达到“六个一(一人、一牌、一证、一室、一薄、一栏)的标准。“一人”,即至少有一人兼职做监督维权工作;“一牌”,即悬挂统一式样的乡镇分会标识牌;“一证”,即为工作人员颁发的社会监督员证;“一室”,即调解室,可单独设立,也可与乡镇政府其它合用;“一薄”,即投诉、举报登记薄;“一栏”,即固定宣传栏,刊登法律法规、消费警示等内容,并配备投诉举报电话。到2010年全市乡(镇、街道)要100建立消委会分会。
四、实施步骤
(一)准备部署阶段(2006年5-6月)
市建设“食品放心工程”联席办根据省政府印发《**省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工作方案》制定5年全市食品安全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建设实施方案,并由市政府印发各地执行。根据省里试点工作的要求,我市确定晋江市、安溪县为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试点。
(二)试点阶段(2006年7月-2006年12月)
晋江市、安溪县制定试点具体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并及时做好工作总结。市级有关部门加强试点工作指导,及时总结工作经验教训,组织观摩学习,完成试点工作总结。
(三)全面实施阶段(2007年1月-2010年9月)
在试点取得成功的基础上组织全市全面实施农村食品安全“三网”建设。市、县(市、区)联席办每年年初组织联席会议有关部门分别制定下达当年食品安全现代流通网、监管责任网、群众监督网建设工作年度工作计划(含年度目标任务),并认真组织实施。开展年度“三网”建设工作督查评估。
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在全体窗口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市行政审批中心紧紧围绕全市的中心工作,进一步改进服务方式,优化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下面,我将中心2012年的工作开展情况和2012年的重点工作安排向领导和同志们汇报一下。
一、2012年工作情况回顾
2012年中心各窗口共办理各类行政许可审批事项17万余件,比2011年增加1.8万件,增幅12%,按期办结率100%。共办理咨询服务事项12万人次,窗口收费1.99亿元,无违规收费现象。全年共收到锦旗35面,表扬信(函)127封,群众满意率在99.9%以上。主要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工作,切实抓好“两集中、四到位”的落实,中心集中办事能力进一步提高。
2012年,我们继续深化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工作,重点在落实“两集中、四到位”上下功夫。分为三个步骤、三项措施:一是彻底清查。组织对所有窗口进驻事项情况和实际办理状况进行彻底清查,包括市政府公布进驻的事项是否进驻、市编办文件确定归并到行政许可科的事项是否归并、事项是否真正授权到窗口直接办理、行政许可科是否整建制进驻中心、进驻人员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等等,摸清底数,查清问题。二是督促整改。利用召开第一季度工作例会的机会,组织5家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工作开展较好的单位介绍工作经验,向存在问题的窗口单位发放《整改通知单》,要求各窗口单位学习先进找差距,对照问题抓整改。会后,中心业务科室也积极与有关单位进行沟通协调,共同研究整改措施和解决方案。三是公开承诺。为促使各窗口单位落实整改措施,中心引入社会监督机制,推出服务公开承诺制度,要求所有成立行政许可科的部门、单位,必须全部按照“两集中、四到位”的要求,签订《公开承诺书》,承诺书的内容包括:本部门将哪些事项归并到行政许可科并整建制进驻中心,哪些事项授权到中心窗口,承诺做到从受理到办结都能够在窗口集中办理以及办理时限、收费标准等等,各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盖章。公开承诺书通过窗口柜台、政策超市、中心网站、电子屏等形式对外公示,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实现部门整改的目的。通过上述措施,各窗口单位普遍加大了工作力度,市建委将整个系统内的许可审批事项都归并集中到窗口的行政许可科,实行“一个窗口对外”,理顺流程,强化授权,全部做到了窗口受理初审、窗口制证发证,彻底杜绝了“两头跑”现象。林业局、海洋渔业局等将所有事项全部纳入到中心办理。质监局在全省质监系统率先开展相对集中工作,成立了行政审批办公室,将局里所有许可审批和年检、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审批办,整建制进驻中心集中办理。进驻事项由以前的组织机构代码证1项增加到各种许可服务事项21项,人员由3人增加到12人,年增办件1万余件。
(二)发挥中心优势,创新运行机制,中心窗口办事效能进一步提高。
一是绿色通道、并联审批运行机制更加高效便捷。全年共办理由发改、环保、水利、地震等部门牵头的并联审批项目20多个,组织联合踏勘19次,为华东数控省级实验室设立等20个项目提供了“绿色通道”审批服务,提高办事效率达50%以上。工商窗口国地税税务登记证“一照两证”、“一窗式”并联审批得到了良性发展,全年税务登记证14793份,该项目被评选为“市青年自主创新优秀项目”。另外,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心将并联审批服务范围扩大到了由民政局、人社局窗口联办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设立,共办理大地职业培训学校等8个事项,缩短办事时限50多个工作日。
二是大项目代办服务运行机制更加深入扎实。组织编制了《市级重点项目服务责任书》,将2012年市级重点项目所涉及的许可审批任务分解到中心各窗口和各市区中心,明确市级相关部门及各市区中心工作责任。通过向项目建设单位邮寄公开信、上门走访、电话联络等方式,与项目单位保持有效沟通,每月调度,随时根据项目进度,提供相应服务。国土、建委、规划、人防等部门窗口,开通绿色通道,实行专人负责,报批方案随到随审,常常深入一线工地,与设计、施工单位反复交流沟通,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办妥相关许可手续。比如为保证五星级酒店洲际皇冠假日酒店的按时开工,市规划局窗口加班加点,仅用2个工作日就将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完毕。全年中心各窗口为宝泉广场、家居建材城、港客运中心等61个重点项目办理审批手续300多件次,为项目建设单位节省时间300多个工作日。
三是联合、预约、上门年检工作机制更加利企便民。年检工作时间相对集中、工作量大。为了做好年检工作,我们提前与相关部门沟通,合理安排好年检时间和年检场所,指导窗口提前通过新闻媒体下发年检通知,将年检时间、年检要求、年检程序和年检报告书等在中心和部门网站进行了公示,并通过网络、电话、短信等多种形式提醒应检组织按时参检。市商务局联合财政、工商等部门,实施了一个月的外资企业联合年检,完成企业年检2000多家。市物价局采取上门年检、电话预约的方式,完成了全市150家行政事业单位的收费许可证审验工作。市质监局窗口开展了预约年检服务,家家悦和燕喜堂通过电话预约,错开年检高峰期,百余家连锁机构的组织机构代码证年检工作在一个小时内办结。
(三)建设完善系统功能,加快推动系统应用,中心的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2012年,中心信息化工作重点在完善系统功能和推动系统应用上下功夫。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组织实施了市级电子审批系统二期工程。将关键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优化为群集模式,增加数据存储、安全备份设备以及其他附属设备、机房设备等,实施了双网络改造,为全网系统运行提供一个更加安全、稳定的网络环境,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组织修改完善了中心网站功能,开发建设了新的考勤管理系统和监督考核平台,对统计分析、书面凭证和证照票据打印功能进行了修改完善,办事群众在我市各级中心网站均可实现网上申报、表格下载和在线查询、网上评价,强化了系统功能,满足了工作需要。二是组织实施了市级行政许可审批服务事项基础信息梳理工作。为确保电子审批系统内事项基本数据信息的准确全面,我们组织对市级行政许可、审批、备案、年检和公共服务事项进行了重新理顺规范,一方面进一步明确事项类型、申报条件、审批流程、办理时限、收费标准以及事项的办理地点、每个环节的经办人等基本信息,便于系统部署;另一方面尽可能的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共组织梳理了70多个部门的700多个事项,减少审批环节85个,压缩审批时限300多个工作日。经审核确认的基础资料都全部重新录入系统,在中心网站都能查询,同时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做到如有更改,即时更新。三是依托市县镇三级电子审批系统平台,开发建设了三级联网和联审联批软件,对近百个许可审批服务事项进行了流程再造和系统部署,部分实现了市县镇两级、三级网上联审联批,极大地方便了基层群众和企业办事。
(四)积极创先争优,开展特色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
2012年,根据市委创先争优活动要求,中心组织在窗口开展了“争创一流窗口,树立第一形象”主体服务竞赛活动。活动中,各窗口结合工作实际,开展了各种特色服务,服务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一是“预约服务”受欢迎。国庆节前,在国外工作的金先生、李女士打算在假期期间回国办理涉外婚姻登记手续,他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电话咨询民政局窗口能否预约。窗口工作人员在向其详细说明所需准备的相关材料的同时也给出了肯定的答复。当天,当这对新人匆忙赶到窗口时已临近中午,而迎接他们的是一张笑脸,两杯热水及真诚的祝福。二是“延伸服务”强内涵。泊于镇海头院村到林业局申办苗木生产经营许可证时,窗口工作人员得知该村由于信息闭塞,育苗地里有大片已成林杨树无法及时销售,在帮助其办理审批手续后,主动利用掌握的信息资源,无偿为村民联系苗木销路,解决群众难题。三是“亲切服务”显爱心。交通局、残联等窗口主动为文化程度不高的办事群众代填表格,为老人和行动不便的办事群众代办交费、复印手续,凸显了鱼水之情。四是“延时服务”便百姓。卫生、药监、旅游等窗口,自觉做到早来早办,晚来晚办,直到最后一名服务对象办完手续,才能下班。五是“提醒服务”暖人心。市人社局窗口对在就业的外国人实行统一摸底登记,在就业手续到期前电话提醒办理延期手续,使外国人能够在异地安心就业。六是“五零服务”提档次。市国土局窗口提出打造“让服务对象受到有尊严的服务”理念,实行受理“零推诿”、告知“零延迟”、办理“零差错”、沟通“零距离”、服务“零投诉”,让服务对象感受到了尊重,体现了尊严。据不完全统计,全年中心窗口共提供预约服务700多人次,延时服务1100多人次,得到了企业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五)加强监督管理,规范工作秩序,客观考核评比,中心的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中心是展示政府服务形象的窗口,如何擦亮窗口,树立政府对外服务的良好形象,让外来投资者满意,让企业和群众满意,要求中心必须加强监督管理,严格考核评比,做到环境秩序化、管理制度化、运行规范化、考核客观化。为此,我们开展了四项工作:一是组织开展了工作作风、工作纪律和窗口环境、工作秩序集中整治工作。重点解决规范着装、挂牌上岗、串岗聊天和工作时间上网玩游戏、看视频、炒股、聊天等问题,制定出台窗口办公环境管理细则,对柜台内外物品标准进行了详细、具体的规定,使窗口办公环境、人员状态和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二是制定出台和修改完善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制定了新的综合考核办法,改变原来主观打分与客观分数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所有考核项目的分数要么由电子审批系统自动生成,要么根据群众评议、投诉等依法确认,使考核结果更加客观、公正;修改了考勤管理规定,实行了一日四次指纹考勤,杜绝了工作人员中午早退现象;制定了网上咨询处理办法和举报投诉处理办法,及时回复群众咨询,切实保障群众权益;制定了中介机构窗口管理规定,加强窗口管理,预防超范围经营和恶性竞争等行为的发生。三是加强日常巡回检查,强化对事项办理情况的监督,通过电子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对许可审批行为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全年共受理群众投诉6件,处理违纪窗口工作人员7人。四是广泛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通过现场评价器、电话回访、网上评价、问卷调查、登门走访、视频监察、社会监督等方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全年电话回访3000余件,发放群众评议卡、行风评议票40000余份,现场回访2000余人次,网上调查800余人次,服务对象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9.9%以上,该项工作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和肯定。
(六)加强党建工作和队伍建设,丰富文化生活,中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提高
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组织窗口工作人员集体到监狱和大企业等地接受廉政专题教育4次,严格执行“禁酒令”等工作纪律,全年无违纪案例。认真抓好政治理论学习与思想教育,加强窗口干部队伍建设,邀请专家教授举办蓝色经济区、总书记“七一”讲话等专题辅导讲座3期,政务服务文明礼仪专题培训3期。扎实做好党务公开工作,在全市党务公开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了典型发言,中心党务公开工作被市委表彰为市直机关“党务公开工作示范单位”。组织开展扶贫解困献爱心活动,组织助残主题活动7次,义务献血26人次,捐助爱心钱物折款7.6万元,得到市委主要领导两次表扬批示。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工商企业注册局党支部被省工商局授予“齐鲁红盾先锋党支部”称号,药监局窗口被省文明办授予全省药监系统“文明窗口”称号,质监局窗口被授予市级“巾帼文明岗”。积极参加市直机关纪念建党90周年系列文艺汇演活动,荣获了银奖和优秀组织奖。组织举办了迎新春联欢晚会、“三八”妇女节健身趣味运动会、唱红歌卡拉OK比赛、太极拳培训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丰富了中心文化生活,营造了团结和谐、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
(七)加强指导检查,强化沟通交流,部门办事大厅(窗口)、综合窗口进一步规范运行
中心综合窗口、部门办事大厅(窗口)作为行政审批中心的有机组成部分,始终保持与中心做到统一窗口标准、统一运行模式、统一考核办法“三统一”。中心也坚持通过定期巡察、不定期暗访、问卷调查、现场指导等形式,加强对20个部门办事大厅(窗口)和11个综合窗口单位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掌握运行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和群众投诉举报的问题,及时通过电话通知、整改通知单等形式,督促其对照要求抓好整改。同时,通过组织召开专题会、现场会、观摩会等形式,促进部门办事大厅(窗口)之间的交流学习,通过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规范化建设水平。市海事局政务中心结合海事工作实际,出台了23项便民服务措施,得到了服务对象的一致好评。市住房公积金中心在抓好文明服务的同时,简化审批手续,将住房公积金支取审批时限从3个工作日改为即收即办,住房公积金贷款审批时限从15个工作日缩短为10个工作日。市公安局出入境大厅、车辆管理大厅,提出了“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往返”的口号,大力发展网上业务,将能够网上审批的事项全部纳入网上运作。市人社局的社保中心和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深入开展了以“微笑服务•和谐就业”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倾力打造“满意服务360”服务品牌,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无委办、教育局、侨办等综合窗口单位,根据本部门的业务特点和时间要求,主动与中心联系沟通,在业务集中办理期间进驻综合窗口对外办公。盐务局首次将3年一次的食盐零售许可证换证工作纳入综合窗口办理,大大方便了群众办事。
同志们,过去的一年,中心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中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个别单位对中心窗口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市政府公布的进驻事项没有进驻;二是个别单位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工作落实不到位,存在职能归并和授权不到位的问题;三是电子审批系统的使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个别单位进驻窗口工作人员不符合规定,存在顶岗、轮岗现象。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新的一年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2年重点工作安排
2012年市行政审批中心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中办、国办《关于深化政务公开加强政务服务的意见》精神为契机,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锐意创新,不断进取,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提高中心的服务效能,更好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具体工作安排是围绕“一个重点”,开展“三项创新”,抓好五项基础性工作。
围绕“一个重点”:就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会议精神,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立足我市实际,加强调查研究,在省政府实施意见出台后,适时提出我市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政策规定和工作措施。同时,积极拓宽工作思路,不断完善行政审批中心的公共服务功能,推动服务型政府建设。
推进“三个创新”:一是创新运行机制,提高办事效率。推行统一登记制度,从源头上规范行政审批行为;实施网上并联审批,实行牵头窗口受理、系统自动分发、窗口同步办理和网上限时督办的审批模式;推行“一窗式”并联审批,做到一个窗口受理办理、一个窗口办结发证;继续为市级重点项目做好跟踪服务和代办服务。二是创新管理方式,推行标准化体系建设。将标准化建设纳入中心的重点工作目标,切实提高对标准化建设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学习借鉴外地中心的工作经验,科学论证标准化建设的原则、内容和方法、步骤,研究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年内完成建设任务。三是创新联动机制,建立市县镇村四级政务服务体系。指导各市区在较大的社区和村(居)推广建立便民代办点,实行免费代办制度,完善镇级便民服务中心建设管理,建立完善项目审批联动机制,推动“一体化”建设步伐。
一
、上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严格环境准入,切实加强污染防治。
坚持环境、社会、经济效益三兼顾的原则,强化管理措施,完善管理手段,坚持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帮助企业对建设项目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研究,做到优化选址、合理布局。坚决杜绝审批“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的项目,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宏观经济调控中的作用,切实地做到“把关不设卡,服务不添乱”,在项目勘察、选址阶段就提早介入,积极从源头把住项目准入关。对会泽县大海靖铅锌矿有限责任公司选矿厂尾矿库1个项目进行了审批。同时加强项目建设期的监督管理,确保污染治理设施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制度管理,把新建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为我县的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保驾护航。
(二)严格监管,强化排污申报、排污费征收和排污许可证年检制度。
(三)加强环境安全监管,防范和降低环境风险。
1、深入开展环保专项行动
县政府成立了以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县环保局局长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环保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制定了确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确保专项整治工作
2、开展污染源现场监督检查工作
3、开展采选企业尾矿库环境安全排查
对县域内的8家采选企业进行了集中检查,对尾矿库存在的环境安全隐患进行了逐一排查,要求企业积极做好防汛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对会泽县铜矿采选厂和会泽县鑫和矿业有限公司的环境违法行为分别下达了停产通知和限期整改通知。针对会泽县鑫和矿业有限公司不执行整改要求一事,我局已向县政府上报了《关于会泽县鑫和矿业有限公司环境违法行为的情况报告》(会环报[2011]10号),请求县政府责令企业停产治理。
4、排污口规范化管理工作监督
为实施污
染物总量控制计划,强化对污染源的日常现场监督检查,促进排污单位加强经营管理和污染治理,减少污染事故和污染纠纷的发生,提高排污企业的环境意识,进一步深化环境监察工作,在往年排污口规范化管理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加大监督力度和工作力度。通过排污口规范化管理工作,加大了对企业排污口的规范管理工作,同时也加强了企业本身对排污口的管理工作,避免了企业偷排乱
排的情况。
5、放射源监督管理工作
强化对放射源的监管工作,共出动18人(次)对我县涉及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含密封放射性同位素)的三家水泥厂和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会泽分公司采选厂进行检查。通过检查,各用源单位都充分认识到放射源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了应对突发辐射事故的敏锐性和责任感,都建立建全了组织机构,完善各种管理制度,工作程序,编制了辐射事故应急预案,各种安全措施到位,设备运行正常、准确有效。
(四)积极筹措,加快推进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
(五)强化环境服务,维护企业、群众合法权益。
1、强化服务意识,切实转变机关工作作风。
为切实提高行政效率,改善发展环境,提升单位形象,我局在县政务服务中心设置了环保窗口,派出两名工作人员负责本单位履行的行政许可事项和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受理职能;进一步落实行政问责、服务承诺、首问责任、限时办结“
四项制度”,强化全局干部职工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公仆意识和依法履行职责的法制意识,努力营造高效务实、服务周到的政务环境,安全舒畅、和谐稳定的行业环境。
2、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做好项目协调服务。
在建设项目严格审批的同时,注重对企业在项目环评审批手续办理、项目选址、工艺选择等方面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工作。一方面,对自身审批的项目,寓服务于审批当中。另一方面,对省、市环保部门审批的项目,积极协助做好与省、市环保部门相关科室的对接和汇报工作,通过衔接促成了项目的推进。
3、积极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切实为民办实事。
一是严格服务程序,依法办理每一件人民来信、来访、电话举报的问题。为了认真解决群众关心的难点、焦点环境问题,按照我局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对每一个来访者做到热情接待、言语文明。在处理中坚持“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共接待来信来访2件,登记来电举报10件,均已调查处理完成,真正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二是高标准、严要求,认真做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议案、提案办复工作。近几年反映环境问题的议案、提案呈逐年增加态势,反映问题的面也越来越广。为切实做好答复工作,解决反映的环境问题,我们采取了走出去一一调查,制定整改措施,走访代表委员征求意见,请进来一一座谈,看问题解决得是否满意,还有何意见等措施。今年共接受议提案1件,在规定的时限内办结,实现了答复率100%,与代表、委员面商率100%。
4、落实责任,开展中高考期间环境噪声监管工作。
一是考前在各考点及考生住宿点周围张贴下发《会泽县环境保护局关于加强高、中考环境噪声管理的通告》;二是中、高考期间,成立巡逻应急小组,对环境敏感区和重点污染源实行24小时昼夜巡逻和监控,有效制止建筑施工工地,各娱乐场所等生产经营单位产生噪声;三是在每个考点设立环保监督岗,并24小时开通环保举报热线12369,安排专人接听,并及时处理;四是积极协调建设、城管综合执法部门,加强对建筑施工单位的管理,死看死守,严格控制施工作业时间,控制瞬间噪声污染,同时积极协调交警部门对考点部分区域采取临时通管制,禁止在周边路段鸣喇叭,为考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考试环境。
(六)加强宣传,提高全民环境意识和法制观念。
>
1、开展“六.五”环境宣传活动
将“六·五”活动及节能宣传周列为全年宣传工作的重点,进行专题研究并制定宣传活动方案,要求结合实际,把举办“六·五”活动及节能宣传周活动作为提高社会公众环境意识、增强环境法制观念、动员公众参与的一次有利机遇。通过精心组织,共投入宣传专项资金3万余元,使“六·五”宣传活动及节能宣传周在形式、内容等方面有了新的突破。
一是举行宣传活动,活动采取发放环保宣传资料等形式,给广大市民讲解有关环保知识,共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环保袋4000余个,环保围裙1000余件;
二是制作节能减排宣传展板、标语,并将宣传画及环保小常识张贴至人群密集的单位和社区,使环保理念深入社区、深入基层,营造创建绿色生活的良好氛围;
三是和县妇联、县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在县中心城区围绕宣传主题开展街头咨询活动,重点进行生态建设知识、节能减排的普及宣传,现场接受市民的咨询。
2、开展节能减排专题讲座
积极与会泽卷烟厂等企业衔接开展节能减排专题讲座,对企业职工进行节能减排方面知识的讲解和宣传,进一步提高广大职工的节能环保意识,增强节能减排自觉性。
通过各种新闻宣传报道和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有效引导了环保、参与环保的意识,扩大了节能减排宣传的社会覆盖面,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七)循环发展,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明显。
1、强化项目环评审批
切实加强对水土、森林、植被等有影响的建设项目和对自然景观、旅游开发、高速公路、梯级电站项目的监管,有效的保护了我县的生态环境。共办理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20家,环境影响报告表3家,进行现场踏勘25次。为进一步加强矿山秩序监督管理力度,根据《环境保护法》、《矿山环境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对矿山开采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2、加强农村污染治理
加强农村水源保护及畜禽养殖面源污染的治理,协同相关部门指导农民按标准使用农药及化肥,使农村环境质量得到根本的改善。为切实加强对农村污染的治理,今年启动了大桥乡农村污染专项治理工作,预计投入资金95万元,现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同时,认真做好秸杆禁烧工作,实现良性循环,使秸杆转变为畜禽饲料及有机肥料,
利于大气环境保护。通过和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今年我县做到了无秸杆焚烧情况。
(八)共同参与,深入开展绿色创建工作。
(九)加大监测力度,为环境监管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环境管理必不可少的技术手段,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环境质量监测
一是开展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对牛栏江(江底大桥段)、硝厂河、牛栏江(黄梨树段)、水文站下游、大桥水库、长海子水库、金乐水库、小江、跃进水库9个地点的地表水采样分析,共分析铅、锌、铜、镉、砷、溶解氧、生化需氧量等19个项目,取得监测数据445个。通过监测结果表明,我县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当地水环境功能要求,在ⅰ~ⅲ类水标准之间,水质良好。
三是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完成县城环境空气监测2次,取得监测数据110个。监测结果显示,我县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二级标准,空气质量状况良好。
四是开展降雨、降尘、硫酸盐化速率例行监测,共取得监测数据48个。在环境监测站楼顶设置降雨和硫酸盐化速率监测点各一个,降雨采用逢雨监测的方式,取得监测数据30个;硫酸盐化速率每月监测一次,取得监测数据6个;在环境监测站楼顶及县第一人民医院各设降尘监测点一个,每月监测一次,取得监测数据12个。监测结果显示,县城区域内未出现酸雨现象。
2、污染源监测
一是开展废气监测。按照市环保局的要求,对会泽滇北工贸有限责任公司鼓风炉生产线和会泽东兴实业有限公司回转窑生产线两个监测点每月监测一次,对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会泽冶炼厂则采用随机抽测的方式,共取得监测数据近370个,获得了大量的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数据,为环境
管理和污染防治提供依据。
二是开展废水监测。对污水处理厂废水进出口按月监测,监测项目为酸度、悬浮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共计5个。但由于污水处理厂运行不正常,仅于3月份开展过一次监测,取得监测数据20个。此外,按照环境监察要求,对金钟镇温泉采选厂田水沟上游、下游水质进行监测,取得监测数据24个。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是污染减排压力大。尽管近年来我县的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但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总量仍然偏大。2011年是“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的开局之年,对“十二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的完成至关重要,但污水处理厂至今管网不配套,运行不正常,必将影响到我县化学需氧量减排任务的完成。
二是农村环境形势严峻。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等普遍存在,危及农村饮水安全和农产品安全,在一定程度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环保能力建设依旧不足。主要表现在人员编制、人员严重不足,环境监察、环境监测仪器设备依然十分短缺、办公业务用房尚在建盖中。随着全社会环保意识的增强,环保工作越来越多,本不宽裕的环保执法力量更为捉襟见肘,制约着环保工作的更好更快发展。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面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局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各项工作目标,进一步强化领导,夯实责任,加大执法力度,狠抓环境监测、信息报送及宣传教育等基础能力建设,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为促进县域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营造良好氛围,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工作。
广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宣传环保法律法规和基础环保知识,强化公众环保意识,形成广泛的环保“统一战线”。特别要抓好领导干部和企业法人的环保法制培训,增强环保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倡导绿色文明,积极开展绿色创建活动。
通
过创建“绿色学校”,把学校的环境教育引入家庭,引入社区,进而做到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创建一所绿色学校,带动一个社区,使绿色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三)突出重点,狠抓减排工程建设。
按照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制定年度减排计划,分解减排目标,营造全县上下抓减排、社会各方促减排的良好氛围。切实落实工程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三大减排措施”,确保各项减排目标实现。
(四)强化饮用水源保护,确保饮用水安全。
一是建设饮用水源生态功能保护区,加强植树造林,确保水源涵养;二是会同相关乡镇、部门加大农村水体特别是集中式饮用水源的保护力度,重点防治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和渔业污染;强化对水源积雨区内群众水源保护的宣传教育,引导农民科学施肥;积极力争沼气池建设计划,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三是继续对饮用水源保护区及影响区范围内的农家乐进行清查,对不达标的制定整治方案,限期达标排放;四是加大对县乡饮用水源的监测力度,对水源水质有严重影响的达标项目进行跟踪监测;五是加大巡查力度,确保饮用水安全。
(五)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
一是加大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力度,积极申报治理资金;二是加强资源开发的生态保护和恢复,坚持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重点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三是加强城镇环境综合整治,营造优良人居环境;四是强化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继续加强城乡油烟、煤烟、垃圾、污水、噪声为重点的污染防治,积极稳妥处理好群众投诉,构建和谐厂群关系、商(家)住(户)关系。
(六)严格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严控新增污染源。
深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宣传、贯彻和落实,消除环境隐患,推行战略环评和规划环评,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切实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一是严格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所有建设项目都必须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都必须符合节能减排的相关要求;二是加强工业园区及其建设项目的监管;三是严格执法,对所有违法建设项目依法进行处理。
(七)加强环境监管,严防污染事故发生。
继续开展环保专项行动,以重金属污染企业的专项治理为重点,强化对化工、建材等行业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大对企业的巡察力度,加强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确保治污
设施正常运转。加大执法力度,严查环境违法行为,对屡查屡犯、恶意排污行为严厉打击,顶格处罚。
(八)抓好核与辐射监管,确保辐射环境安全。
加大对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和监管力度,全面落实重点核技术应用单位的辐射防护措施,确保不发生放射源遗失、被盗和人员受到误照射。
(九)加大环境监测频次,做好对外服务工作。
严格按照环境监测计划开展对地表水、城市饮用水源地、城区环境空气的监测工作,按时完成对国控企业和减排项目的环境监测任务,并认真做好各类委托监测、污染纠纷监测及竣工验收监测等项临时性监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