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法治建设发言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乡低保不断规范。今年,全市以城市低保人均月补差169元位居全省第一;农村低保工作重在扩面,出台了《××市农村低保家庭收入核算办法》,进一步规范申请、审核和审批程序,强化民主评议和公示环节,确保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困难群众纳入保障范围,实现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目前,全市在册农村低保对象8825人,累计发放保障金422.08万元。
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更加高效。通过进一步简化程序,加大医前、医中救助力度,继续资助城乡低保、农村五保、重点优抚对象参加城乡各种保险。目前,全市共救助414人次,累计发放医疗救助金162.23万元,较好地保障了困难群众“病有所医”。
困难群众分层分类救助全面启动。拟定了以就业、教育、医疗、住房、重大节日生活救助、临时困难、司法等“七位一体”为主要救助制度内容的《××市低收入家庭困难群众专项救助制度》,以此推动“低保家庭享受全部救助制度,低收入家庭享受部分专项救助”的分层分类救助,实现救助体系的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目前,全市已救助243人,累计发放救助金28.66万元。
“社会救助强基工程”有序推进。按照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到位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民政基层基础工作,重点解决基层救助工作力量薄弱的问题。目前已制定了相关意见,正与人事等部门沟通协商,待市委、市政府研究后下发。
积极做好“大拆违”中困难群众社会救助工作。围绕当前我市大拆违的重点工作,及时下发《关于查处违法建设期间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户,不仅现场办理,还要求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对不符合低保条件但生活确有困难的,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由县、区政府按照《××市临时困难救助暂行办法》给予一次性临时救助,确保了重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电梯工程;设备;材料;控制;质量
中图分类号:F253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高层建筑与日俱增,这就大大增加了电梯的数量,电梯工程项目在进行的过程中,必须要重点做好设备、材料的控制和质量检验工作。
二、电梯安装项目管理概念
1.项目管理之全局理念
电梯安装项目必须按照企业管理体制、程序和要求运作,接受企业的统一管理。以前电梯企业的利润主要靠设备的制造部分,现在电梯市场设备部分收益很低甚至某些项目没有收益,这时候电梯安装项目管理能力将直接影响项目合同义务的履行及合同预定的经济目标的实现。
2.项目管理之合同概念
为了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电梯安装项目的合同管理从投标开始就要加强合同的签订、履行管理,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我们要以强化合同管理为突破口,以法治理念为基础的合同管理是项目管理的灵魂。项目管理要贯彻合同管理理念,以信息管理为手段,协调项目各相关方的关系,有效实现项目的安全、质量、进度、投资等目标。
3.项目管理之管理规划
在进行项目安装施工和施工管理的过程中,进行电梯安装工程项目分解,形成施工对象分解体系,以确定阶段控制目标,从局部到整体地进行施工活动和进行施工项目管理。建立施工项目管理工作体系,绘制电梯施工项目管理工作体系图和工作信息流程图。编制电梯施工组织设计,确定管理点,以利执行。
三、电梯工程设备和材料的控制和质量检验要点
1、电梯工程设备和材料采购的控制
(一)根据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的文件,编制采购计划,其内容应包括:工程设备、材料的名称、规格、型号、参数、数量、质量要求和分批量使用的时间等。
(二)对供应商选择、采购合同签订和管理的过程中质量控制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对重要的工程设备和材料签订采购合同前通报业主(或设计、监理方)进行确认。
(三)根据工程设备采购合同约定,制订设备监造计划。
2、电梯工程设备和材料进货检查和验收的控制
确定对电梯工程设备和材料质量检验的方式(免检、抽检、全检),采用不同的检验方法(书面检验、外观检验、理化检验、无损检验等),根据设备和材料的质量标准,项目经理部物资管理部门负责组织进货检验,邀请监理方参加检验并确认,确保检验不合格的物资不入库或进场,或做出标识隔离存放,保证投入使用物资的质量可靠性。电梯安装的材料主要是电梯产品本身,对业主提供的电梯设备实行厂家、业主、安装单位三方共同确认的方式―――开箱点件。点件过程中应认真细致,查验配件的包装是否完好,铭牌与电梯型号是否相符;对缺损件认真登记,并时请业主、厂家签字确认,施工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产品,要及时请厂家确认负责补齐,对安装过程中损坏的配件应按厂家要求购买指定的产品。施工用的辅助材料:施工用的型钢、焊条、钢板、膨胀螺栓、配件等,原则上使用厂家指定产品,非指定产品必须要求材料供应商提供材料的材质证明及合格证,所用材料必须符合工艺标准规定的技术参数指标,以确保达到工程质量标准。
3、电梯工程设备、材料储存保管的控制
(一)按照被储存保管的电梯设备和材料性能、规格和要求,在安全适用的库房或场所分类存放,对于易燃、易爆、有毒的材料,应设专用库房,并设醒目的禁令标识,具备安全防火防毒禁人设施。
(二)入库的物资按规定要求上架、入区,并有区别标识,建立入库“物资台账”,保证账、物相符,坚持定期盘点和不定期检查,加强日常保养。
(三)在储存保管期间,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并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问题扩大,同时实施处置对策。
4、合理组织物资发放使用,减少损失
(一)遵循物资先入先出的原则,尽量缩短库存时间。
(二)按定额计量使用材料的制度,加强材料限额管理和发放工作,健全现场材料管理制度。
(三)工程设备和材料领取后,要加强施工现场的保管工作,合理存放,做好标识,避免错用。
5、施工方法和操作工艺的制定与实施要点
电梯工程质量是在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工序质量控制是项目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基础,制定正确的施工方法和操作工艺,才能对各工序施工活动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一)施工方法和操作工艺的制定要求。
(1)必须结合电梯工程实际、自身能力、因地制宜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综合考虑。
(2)力求施工方法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工艺先进、措施得力、操作方便。
(3)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确保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实施的要点。
(1)严格遵守施工工艺标准和操作规程,它是进行施工作业的依据,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
(2)切实控制工序活动的操作者、材料和工程设备、施工机具、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使其处于受控状态,保证每道工序质量正常、稳定。
(3)检验工序活动是评价工序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的手段。加强工序质量检验工作,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发现质量问题及时研究处理,自始至终使工序检验活动质量满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4)控制点是指为了保证工序质量而需要进行控制的点或关键工序。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并进行强化管理,保持工序处于良好的受控状态。
(5)工序质量控制的方法。一般有质量预控和工序质量检验两种,以质量预控为主。质量预控是指施工技术人员和质量检验人员事先对工序进行分析,找出在施工过程中可能或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采取质量预控措施予以预防。质量预控方案一般包括:工序名称、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提出质量预控措施等三部分内容。工序质量检验是指质量检查人员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工序操作及其完成产品的质量进行实物的测定、查看和检查,并将所测得的结果同该工序的操作规程规定的质量特性和技术标准进行比较,从而判断是否合格。工序质量检验一般包括标准、度量、比较、判定处理和记录等内容。
四、电梯安装工程质量控制需要留心的地方
1.电梯安装工程需要进行分阶段验收
电梯需要沿着导轨运行,所以应当关注导轨的安装质量。对于电梯的整体运行质量而言,导轨的安装精度影响较大,所以在验收导轨时,必须对导轨的支架以及导轨的安装质量严格的控制,确保整个电梯安装工程质量不受到任何影响。在导轨组装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施工单位还需要进行报站的中间验收,只有等待导轨组装验收合格之后才能够进行轿厢以及其余部分部件的安装。通过这样的方法也能够确保导轨的安装质量不受影响,在正常运行或者是急剧闸车的时候都能保证导轨的万无一失,确保电梯的正常运行。
2.曳引绳的安装与调整问题必须解决好
曳引绳由于钢丝螺旋卷莹,在运行了一段时间之后,新的钢丝绳就会逐渐地延长。在运输的初期,由于经常性的满载状态,就会出现较快的伸长,等待伸长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其伸长速度就会逐渐地减少。就统计数据所得,钢丝绳越长,其伸长量就会越快、越大。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尽量地节约时间与费用,就需要在曳引绳初装的时候将其伸长量裁掉。并且曳引绳两端均通过锥套及螺栓和垫圈,然后将力传递到弹簧上,弹簧除了缓冲和减震作用之外,还可以对各曳引绳张力的作用进行适当地调节。
3.电梯安装工程的验收务必严格
在电梯安装工程中,需要对导轨组装、电气装置安装、轿厢层门组装、全保护装置安装、曳引装置组装、试运行等根据GBJ31O-88《电梯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的规定进行严格的验收。在进行验收时,首先要保证安全钳动作的可靠性,在动作之后是否能够恢复到正常的状态,然后在进行曳引绳的检查,之后再进行运行功能的检验,检测其是否能够满足设计标准以及使用标准。另外,电梯安装工程不能够离开土建工程而单独的存在,必须保持高度的一致性。在电梯安装工程竣工后,不仅要检验其性能标准,确保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还要确保其外形美观,给人一种整体上的舒适感。
4.施工环境控制
的主要控制内容影响工程项目施工质量的环境因素较多,有工程技术环境、工程管理环境、作业劳动环境等。环境因素对工程施工质量的影响,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
(一)环境因素。
(1)工程技术环境,如气候条件的变化(温度、湿度、风速、暴雨等)都将直接影响或间接影响工程质量;往往前一道工序就是后一道工序的环境。
(2)工程管理环境,在组织立体交叉作业时,上层施工会污染或损坏下层已施工实体,且构成下层施工人员安全隐患;在组织平行施工作业时,由于空间和作业的限制而产生相互干扰等。
(3)作业劳动环境,机械或电动工具产生的噪声或粉尘;电焊、气焊产生的弧光和烟尘等环境因素都会
不同程度影响工程质量和职工身心健康。
(二)主要控制内容。
(1)对环境因素的控制,与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紧密相关;与施工组织、管理、协调工作紧密相关;也与施工作业人员的文明施工、责任性和敬业精神紧密相关。
(2)拟定控制方案及措施。应针对工程的特点和环境条件情况,拟定控制方案及措施,如制定季节性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的有效措施。
(3)综合上述环境因素及相关性,涉及范围较广,在拟定对环境因素的控制方案或措施时,必须全面考虑,综合分析,才能达到有效控制的目的。
五、电梯安装工程质量安全控制的重点内容
1、完善电梯管理制度
目前很多电梯使用单位对于电梯隐藏的安全隐患关注程度不够高,电梯整体管理制度暴露出了诸多弊端,即便是制定了相关管理规章制度也不能真正的落实。有些单位在电梯安装施工前没有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小组进行工程质量督导,后期不能定期对电梯进行维护,当有问题存在时没有专业人员及时解决,相关人员缺乏道德素质且专业技能不强,导致在电梯安装过程中不能预知电梯安装可能存在的风险。因此很有必要这种规章制度其实就是一种表面形式。具体的电梯运营管理制度可以参考下表:
2、依据标准规定进行电梯安装施工
安装施工过程决定了电梯运行的可靠性,因此在安装过程中严格依据标准规定进行电梯安装施工是保证施工质量的重点内容。标准的国家电梯施工规定是检验电梯安装施工的唯一标准,因此必须强调施工过程质量的规范性,这是进行电梯质量控制的最佳途径
3、加强性能调试质量及自检过程控制
当电梯工程完成以前应该进行电梯系统自检工作,并由质检部门根据实际检测结果编写《电梯安装自检报告书》。应该着重强调以下几个质量控制点:首先是电梯安装全部完成后,一定要有试验运行过程;其次要对业主进行实地走访,根据他们对电梯的要求来调节电梯运行的舒适感;最后是要对电梯的全部安全防护设备进行反复试验,排除一切可能的安全隐患。只有做到了各个小环节都没有问题,才能保证电梯安全稳定的运行。
4、做好电梯安装质量的施工前控制
电梯施工前的控制是指电梯在开始安装以前监管人采取的质量审核措施。在此项工作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对施工图纸的掌握程度以及电梯生产厂家的基本条件,土建施工中要严格遵照已经设计的图纸进行,保证各项工序都符合技术要求;其次是与业主签订电梯安装的施工合同,避免后期施工带来业主与企业间的矛盾。此外建立部门应该召集电梯安装单位的技术员、工程负责人等有关责任人,向他们明确交代电梯安装工程过程质量控制的要点,这样就会为施工单位怎样高效率工作和配合监管部门指明方向;再次监理部门应该对电梯施工单位提出严格的要求,对不符合规定安装技术的地点不得安装电梯,并要编写书面报告由监管部门审核,知道达到标准后方可施工;最后当电梯设备进入现场后,建立部门要严格根据实际标准进行验货,具体包括型号、实际规格、产地、数量材料等方面。
5、电梯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电梯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是指在各项工程施工阶段,对其主要的工序进行科学合理的质量控制,避免电梯运行阶段出现问题在做处理就会变得很麻烦。电梯安装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的主要工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最基础工作的控制,例如选择有合法资质的施工人员进行测量放线和制作样板架。这两项工作看似简单却与电梯关键部分、井道布置、机房位置紧密相连,也是影响井道偏离的决定性因素。其次在电梯安装过程中,安全控制监管部门对工序进行隐蔽调查或者站旁监督,是保证电梯安装质量控制最有效的管理对策。最后是在电梯施工中要加强施工技术的应用,例如地坎支座的焊接技术、隔层门框的连接技术以及各节点的参数设置,验收标准等。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了提高电梯工程项目的实施效果,一定要分析施工过程中材料控制和质量检验的方法,进而提高电梯工程项目的施工效果,确保施工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白根亮.浅谈电梯安装项目全过程管理[J].广西轻工业.2011(06):56-57
党总支、村委会
各位领导、同志们:
现在,我把我们周楼村关于开展“民主法制示范村”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创建活动的情况向大家做个简要的回报。
我们××村是××市的东大门,是镇政府的所在地。328国道、××路从村中心纵横交叉通过,人群密集,人流量较大,全村有15个村民小组1507户,常住人口4937人,流进人口现有400多人,耕地面积3630亩。
在开展“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活动中,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主管部门的直接帮助和指导下,我们先后召开了总支委员会、村委会、村民代表会和村组干部会,从宣传发动入手,抓紧硬件、软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修订工作,边学边干,边干边学。
1、建立了组织。村成立了“民主法制示范村”创建领导小组,由书记任组长,村民主任任副组长,村委会其他同志为成员,下设办公室,由村民主任任主任,村总帐会计任副主任,并建立了人民调解,治安保卫,经济建设,社会保障,文教卫生等委员会,五个小委员会均由村条口负责人兼任主任,根据我们村流动人口多并成立了“外来人员专职协管员,整个创建活动做到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统一部署,有序工作。
2、明确专人。我村按照要求明确专人收集、整理村务公开、财务公开、普法、依法治理等资料,建立了相关台帐,建好档案。根据创建活动的标准,到目前,我村硬件,软件资料基本收集整理好,该上墙的上墙,该公示的公示,该存档的分类装订成册存档。并已做到了“六有”,即有牌子有办公室、有会议室,有公开栏、宣传栏,有档案柜,有联系箱。版权所有,全国公务员共同的天地!内部资料“六齐全”即各项制度齐全,会议记录齐全,村务公开内容反馈意见齐全,村委会改选及历次评议干部资料齐全;学法、用法资料齐全,经济、社会发展资料齐全。
各位领导、同仁们:
大家好!
按照会议安排,我简要作表态发言如下:
下一步,县司法局将紧密结合司法行政工作职能,认真贯彻落实书记讲话精神,继续在法治建设上主动创新,奋力推进司法行政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坚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一、开拓创新,切实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利用横幅、标语、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在全社会进行广泛的宣传,提高群众对普法工作的认识,增强全社会参与普法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树立典型,培育骨干。根据新时期普法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注重发现、培育、推广各类典型,加强分类指导;同时选配好师资队伍,做好普法联络员的培训工作。三是按照“六五”普法的要求,健全学法用法制度,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并针对不同对象分类组织教育:领导干部层面,制定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计划,全年举办一至二次领导干部法制讲座,注重提高依法决策意识;公务员层面,对县级机关公务员统一组织法律知识考试,进一步增强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意识;青少年层面,抓好学校法制教育,结合“法律进学校”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法制教育和法制实践活动,切实发挥法制副校长作用,提高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质量和实效;农牧民层面,通过农村普法宣传,广泛开展适合农牧民特点的法制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广大农牧民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依法维权意识;寺庙方面,采用民族语言传播法治,教育僧尼遵纪守法,爱国爱教,用法制宣传教育促进民族团结和睦。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多渠道、宽领域地开展法制培训和开辟法制宣传阵地,综合利用各类资源,扩大法制宣传教育覆盖面。
二、完善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作用
充分认识人民调解维护社会稳定、服务经济建设职能作用,努力拓展人民调解工作内涵和外延,着力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向纵深发展。
(一)排查调处纠纷。认真落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制度,广泛参与社会热点纠纷矛盾调解,实现矛盾纠纷、社会不安定因素早发现、早分流、早消化,调处率和成功率达98%以上。
(二)完善调解机制。提高人民调解工作在法院诉前调解工作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推进专业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加强司法助理员的调解技能培训。
(三)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和普及《人民调解法》相关规定,严格依法依规完善和改进人民调解工作。做好人民调解典型案例和先进个人的宣传推广工作,进一步树立人民调解工作的良好形象。
三、以预防重新犯罪为目标,加强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
按照社区矫正“防脱管、防漏管、防再犯罪”专项活动有关要求,以推进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社会化为中心,以管控有重新违法犯罪倾向人员为重点,创新矫正帮教措施,提高矫正监管质量,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犯罪。
(一)完善社区矫正工作机制。建立社区矫正对象的日常监管工作机制,以制度建设提升监管质量。加强安全监管各项制度落实,有效预防脱漏管,社区服刑人员的当年重新违法犯罪率控制在0.5%以下,脱管漏管率控制在1.5%以内。
(二)完善部门衔接配合机制。加强与检察院的密切配合,每半年对全县12个乡镇进行一次监督检查,规范社区矫正工作日常监管制度落实,抓好对重点对象教育监管措施的落实;加强与法院衔接沟通,对新判决社区服刑人员宣告事宜进行协商,畅通法律文书送达渠道;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协调,统一监管处罚法律依据,理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处罚审批程序,完善基层派出所与司法所协调配合机制。
(三)落实安置帮教措施。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登记造册,载明基本情况并建立档案,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强化接管帮教措施,拓宽安置就业渠道,健全衔接管理帮教制度,做到随回归、随安置、随帮教。
四、便民惠民,深入推进法律援助工作
(一)加强培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以规范初审业务、强化网格职能为重点,面向乡镇司法所开展一到两次法律援助窗口业务培训。确立常规化、周期化、制度化的业务培训机制,确保同步业务更新。
关键词:痕迹化;依法治企;质效;精益化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档案收集、管理和利用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眼下,大数据时代要求我们必须高效地进行海量数据处理。那么,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们能否以推动痕迹化管理为切入点,带动提高档案管理水平,推进企业精益化管理,进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呢?梳理多年工作实践,尝试分析如下:
1 定义
痕迹是指事物留下的迹印(《新华字典》)。时下,痕迹化管理的概念虽屡被提及,但尚无统一的定义。依笔者理解,痕迹化管理是指在一切管理活动中留下的实体和记录,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等。借由这些痕迹可在管理事项结束后最大程度地还原、推测或佐证活动发生时的真实情况。痕迹管理不是一门单独的管理类别或技术,而是所有管理的基础保障措施。企业的各类管理均可归纳为流程管理,而任一流程都由一系列相互衔接的记录、痕迹系统来支撑,以保证流程被环环相扣地执行,实现结果的可控性。换言之,痕迹是流程执行的真实体现。痕迹不等同于记录。记录重在对行为的表述,是对过程的确认,如文件使用记录等。痕迹的含义则更为广泛,除记录外,还包括文件、合同、通知、纪要、图片、视频等,再现的是完整的管理过程。企业实行痕迹化管理就是要借助人为的强化手段,使所有的生产、经营管理行为都留下印迹,形成管理和痕迹的一一对应关系,供日后查证、评估管理行为的合法性和质效。痕迹化管理关注过程管理,要求做好过程任一时段的每一项记录,其宗旨是推进日常管理行为的标准化、制度化、流程化和规范化,形成规章制度和管理痕迹相互印证、相互促进的管理机制,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执行力,形成“依法合规地决策、一丝不苟地执行”的工作作风,与不因人员变换影响工作开展的管理模式。
2 痕迹化管理的意义
2.1 有利于推进依法治企建设
目前,随着法制化建设的深入和网络的迅猛发展,国有企业已成为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依法治企”不但是政府的迫切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健康发展和企业管理者维护权益的自觉选择。依法治企的本质要求就是严格落实规章制度。在自上而下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标准的情势下,企业只需在管理流程中将规定动作按规则要求做到位并生成痕迹记录,就可以在审计监督面前用痕迹证明其履职尽责的合法、合规性。企业只要落实了痕迹化管理,纷繁复杂的管理行为就可以沿着管理流程水到渠成地生成痕迹,实现管理的单向推进,不需再为迎接依法治企等各类检查抽调额外的人力,做额外的工作。
2.2 利于提高企业的执行力
执行力不强是目前多数企业的短板。痕迹恰可作为执行力的评估依据。因而,实行痕迹化管理首先将强化责任意识。“口说无凭,立字为据”,在痕迹化管理覆盖下,人人如同在“摄像头”下活动,清楚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将记录留痕,迫使人们“主观对自己”、“客观对企业” 负责为出发点,增强责任意识,明辨职责所在,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和岗位责任制,相互支撑配合,提升企业的整体执行力。
2.3 利于提升工作质效
痕迹化管理有利于规范流程,减少工作行为的随意性,促进由粗放型管理向精益化转型,以“严、细、实”消除管理粗放和权责不清的现象;由关注结果转向全过程管控,以细节到位和流程管控,水到渠成地实现既定目标;将管理流程显性化,将各环节要求和落实情况具体化,在执行前将目标“化整为零”,在执行过程中逐步再“化零为整”,从而提高管理的针对性和科学性;管理者可以通过痕迹对比纠正错误,弥补不足,改进管理方法,不断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另一方面,痕迹化管理易于统计利用,可为改进管理,提升集团的集约化水平提供可靠的基础材料。
2.4 便于监督考核
痕迹化管理要求流程中的各管理人员作为日常行为的第一责任人,在落实本岗职责时均要执行既定工作流程,在每一环节都形成规范的记录,如工作计划、决策过程及结果、任务分配、执行反馈等,从而形成较为齐全的管理档案,可供查考、评估、佐证和问责。如会议记录可真实反映与会者的发言表态和会议决定,各类业务报表、审批单据、合同等真实记录了决策审批过程与意见。这些清晰透明的痕迹,既便于绩效评估,也为上级主管单位和司法机关区分责任界限并向管理者实施问责及追究法律责任提供了佐证材料,易于进行责任追究。
3 开展痕迹化管理的措施
痕迹化管理是精益化管理的基础,强化痕迹化管理可以提升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培养“提高效率、严格自律”的职业习惯。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推进痕迹化管理:
3.1 强化痕迹化管理的意识
采取多种形式对全员进行相应规章制度的培训,促使大家认识到管理留痕是对企业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在强化痕迹意识的同时,普及管理要求和和岗位技能,规范留痕操作,形成管理流程清晰、职责明确、要求具体的管理机制,使参与管理的人员在深刻认识 “为什么要留痕?怎样留痕?”后,摒弃自传习惯,形成工作安排痕迹化、目标控制痕迹化、职责履行痕迹化、 监督管理痕迹化和考核奖惩痕迹化,在管理的每一个节点、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时段都留下痕迹,并形成稳定的合力,逐步提升企业的精益化管理水平。
3.2 要完善制度建设
规章制度是管理的依据,是痕迹的源头,也是评估管理质效及其痕迹的标尺。只有完善的规章制度才能形成全面的管理痕迹。企业的制度、标准、细则,计划、规定、年度目标等,作为开展各项工作的源头,应力求全面、科学、合理,进而使全部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形成“凡事都有标准,凡事都有依据,凡事有人负责”的制度管控体系,既可指导管理工作有效地开展,又可以遵循形成规范、科学的痕迹记录。另一方面,企业还要对管理痕迹进行定期梳理、诊断、评估,并反向推动各项规章制度优化完善,实现管理制度与痕迹地相互提升。
3.3 整合其它管理手段,强化考核,提升痕迹化管理水平
要将痕迹化管理融入各岗位标准和管理要求,如档案管理等,整合相关岗位的标准与要求规范痕迹的载体、格式等具体规定,尤其要重视借助信息化手段,强化痕迹管理。目前,各企业的办公、生产、财务、物资管理等均已信息化。要借此将各岗位标准要求和痕迹规定嵌入相关信息管理系统,持续优化改进,强制规范执行人的留痕行为,提高痕迹质量。
同时,要根据管理项目的性质,采用随机考核(单项任务)与定期考核(月度、年度)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对管理及其形成的痕迹进行检查、评估与考核,完善各类痕迹模板,形成良性机制,持续推进痕迹化管理。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