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安全讨论发言材料

安全讨论发言材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安全讨论发言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安全讨论发言材料

安全讨论发言材料范文第1篇

辩论。辩论是议会主要的、最常用的议事方式。一般议会或议院在听取了委员会对议案的审议报告或提案者的报告后,议会或议院会议便开始正式讨论,进行大会发言或辩论。许多国家的议事规则都对辩论的程序、辩论的规则作了规定。辩论要求辩题集中、态度分明、限定时间。辩论程序一般分几个步骤:即动议―双方首席先后发言―双方其他议员轮流发言―双方代表总结―表决。

议员的发言。外国议会议事规则中一般都对议员的言论免责和发言时间限制作出规定,前者旨在保护议员的言论自由,后者旨在约束个别议员漫无边际的发言和利用言论自由阻挠讨论的行为。对于议员的发言,大多数国家对发言次数和发言时间有所限制,一种办法是限制每个议员的发言次数和时间,另一种办法是限制每个议会党团的发言次数和时间。对发言时间的规定从不超过10分钟到不超过30分钟不等,法国、意大利、德国、日本等国对发言时间按该议会的议会党团所占议席比例分配。议事规则通常还规定,就同一问题的第二次发言时间应少于第一次发言,而表达反对意见,发言时间可适当延长或不加限制。如发言人超过规定时间偏离议题,主持人可令发言人停止发言或言归本题;对不听劝阻者,主持人有权取消其发言权。

议员在辩论中的发言,不论在哪一个国家,都由指导机构负责安排。通常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议员可以(或必须)预先向每一场辩论的主持人登记;一种是在辩论过程中,议员可随时向主持人请求发言。议员发言,有些国家不准议员照稿宣读,有些国家允许使用发言提纲或宣读有关技术性材料和引文。极少数国家不对发言加以任何限制,如芬兰等国,只要议员愿意,想讲多久就讲多久,想讲几次就讲几次。

“一事不再议原则”。这一原则是议会议事的惯例,即对于议会已经议决的事项,在同一次会期中不得再次审议和做出决议;如确有必要讨论,也只能在下一次或以后的会期提出和审议。这一原则的目的是为了保证议会意见的一贯性,保持议会决议的权威,也有利于提高议事效率,尤其是防止议会内少数派阻挠议事过程的正常进行。

议事公开原则

议事公开原则有一个发展过程。早期的英国议会多举行秘密会议。在16世纪,英国下院曾通过决议规定“议会的任何人士皆应保守秘密,不得泄密,不得泄露议会大厦内所做所说之事”,对未经许可报道议会活动者甚至可以判处监禁,课以重税。后来,随着议会民主的发展和议员免责权制度的形成,秘密会议在18世纪遭到严厉批判。1787年,议事公开原则写进了美国宪法。

安全讨论发言材料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组合作 学习 科学探究

小组合作学习是小学科学课中主要的教学方式,它为学生创造了宽松愉悦的学习情境,因而在科学教育中创建合作学习小组,既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能。正确运用,合理调控好这个“合作的小组”,就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使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课堂活力不断呈现。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构建合作学习模式是十分重要的。

一、构建结构、分工合理的合作学习小组

在构建合作小组时,首先,要注意结构的合理化。遵循“优势互补”原则。我主要采取动静、男女、动手强和思维强的组合方法。这样组合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其次、要注意分工的合理化,只有小组内分工明确,才会使探究过程“活而有序”反之容易出现“争抢”和“坐等”等不良现象,不利于小组团体意识的增强和探究能力的提高。

一般在小组内设置小组长、实验员、记录员、汇报员、材料员等角色。这些角色并不是孤立的,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例如小组长也可以是汇报员,记录员也可以是材料员等。这些角色也不是终身的,我们会定期轮换。通过一段时期的训练,学生形成了良好的合作意识,掌握了一定的合作技能。

二、创建环境,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机会

1.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

良好的合作学习氛围,可以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在精神上受到鼓舞。教师要放下架子,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中。

在执教《点亮我的小灯泡》一课,我给每组准备一个灯泡,一节电池,一根导线。要求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并在记录本上画出你的连接方法。在讨论过程中我播放一段轻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主动的探究,同时,我走入他们中间,和他们一起合作学习。没过一会,有好多组的小灯泡都被点亮了。但是我发现其中有一组一直没亮起,看他们的神情好象有点着急了,我及时过去安抚他们:“不要急,慢慢来,需要老师的帮助吗?”我给他们指出了几点建议,一试果然亮起来了。他们很开心。

2.提供充裕的合作时间与空间。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探究、交流时间和空间。减少不必要的讲解时间,把课堂时间的支配权给学生,使学生有机会发言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发挥。在合作前给足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时间,只有当学生对探究的问题无法解释时进行合作才是最有效的。

在执教《光与热》一课中,我主要是让学生来认识光与热的必然联系。首先,给每一小组提供材料:温度计、平面镜三面、记录表格。其次,给学生十分宽松的时间进行讨论。即认识实验的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实验的注意事项等问题并拟好书面的实验方案。然后,交流各组的实验方案,学生进行讨论并提出建议,相互补充,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修改各组的实验方案。这里我给了学生足足20分钟的时间,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机会,使不同的学生的智慧得到尽情地发挥,体会合作探究的乐趣。同时为下面的实验操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最大限度取得实验的成功。最后,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探究空间,不局限于教室走廊,在不影响学校教学次序和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你可以选择校园的任何角落来作为你的探究场所进行实验。最终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3.开展组间竞争,激励学生合作。

有的时候对学生适当运用奖励的方法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教学中我常采用小组竞争的机制。在执教《造一艘小船》一课时,教师为每组准备相同的橡皮泥一块,小铁圈若干。让小组间进行比赛,看哪组用橡皮泥做的船装载的小铁圈最多为胜利。在合作之前,我激励学生,今天老师给各组一个机会,来比一比那组同学造的船厉害。能装载大量的货物并能分析出装载量大小与船的哪些因素有关系。比赛结束后,老师给装货多并能说出装载多少原因的合作小组给予奖励。颁发“最佳造船奖”。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你们取得的成功是大家合作的结果,每个人的努力都将关系到合作小组的荣誉,体会到自己是小组中的一员,要为小组出力,才能使的小组探究取得成功。

三、有效组织,促使合作学习的成功

1.努力培养学生的“三会”。

即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努力听出同学发言的要点,对同学的发言能做出自己的评价;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同学作进一步的解释;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出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努力培养学生的这“三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这种习惯,促成合作学习效果的最优化。

2.善于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时机。

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如在当有较多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相近疑难个人无法解决时;当学生对某一问题出现较大分歧,需要共同探讨时;当学生学习任务较多,需要分工协作时;当学生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时,都是进行合作学习的较好时机。记得在执教《相互协作的人体器官》一课中,我要求各组用图文的形式直观表达人体器官的联系。我深知完成这个关系图的绘制是有难度的,所以并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充分的发挥小组合作优势,先给小组学生充分的思考与修改的时间,然后通过讨论让学生相互启发,开阔思路,找到彼此之间更广泛的联系,最后再完成一幅完整的图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安全讨论发言材料范文第3篇

今年“两会”上,在完成一些重大程序性报道的同时,许多媒体严密组织,精心策划,很好地传播了代表、委员们的声音。大到科学发展观、宏观调控、“三农”问题、和谐社会、深入改革、科技创新等等,细至入学、就业、医疗、收入分配、生产安全、免费婚检等等,不少媒体都站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视角,对代表、委员们就此发表的观点做了深入独到的报道。这些报道,虽然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通讯、专访、评论等等,但都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让人读了解渴,思有所获,也对我们今后进一步搞好“两会”报道以有益的启示。

找准中央关注、百姓关心的话题。“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的议案、提案和发言讨论等,涉及的问题方方面面,观点信息可以说是海量的。我们不可能对此进行全面地报道。这里就有一个选择问题。实践告诉我们,选择那些中央高度重视和关注的、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典型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以及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进行充分深入的报道,不仅能引发全社会的进一步关注和共鸣,也使我们对这些问题有深入、全面、细致的了解,使认识更加清醒和深化,思考更加理性和周密。另一方面,报道这些话题,最终也有利于推动我们的工作,促进问题的解决,使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变得更加健康持续协调。

提炼意见建议,荟萃真知灼见。代表、委员们来自不同领域不同行业,自身条件禀赋等也存在差异,他们的议案提案,还有发言讨论等,不可能在同一水准同一层次上。水平有高有低,研究有深有浅,这一点毋庸讳言。但不少议案提案都有真知灼见,这是可以肯定的。只不过有些新颖独到的观点淹没在材料中,或如珍珠散落在各处。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发掘和提炼。记者要有敏锐的目光看到其中的价值,把它像淘宝似地淘出来。另一方面,有不少意见和建议往往只是侧重讲一个方面,或求全面而不深入,如果单独刊发出来,难免会感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这就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把对某一问题的观点予以荟萃集纳。这样,经过我们有机的拼装整合后,观点报道就会既深入又全面,读之很是尽兴。

安全讨论发言材料范文第4篇

笔者以为,只要注意了课堂教学各环节中的“四言”“二拍”就能化解课堂消极沉默。所谓“四言”指的学生在教师设计引导下肯言乐言、敢言能言、,“二拍”指的是教师要注意课堂生成的演进节拍和学生心理情绪的共鸣节拍。

一、和谐氛围、积极评价,让学生肯言乐言

要想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首先要让他们感觉轻松,没有顾虑,心情舒畅。所以,课堂需要和谐的氛围。怎样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做好“宽容、理解、耐心、提点、信任、平等、尊重、激励”这十六字是关键。比如上《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一课时,有粗心大意的学生在答问时把所记人物梁启超和作者梁实秋给混淆了,这是一个很明显的错误,当即有学生在下面起哄嘲笑,该生立即羞红了脸,很受打击,问题一时也不知怎么答下去了。我没有埋怨、批评甚至怒叱,而是给予尊重,肯定他敢于发表己见努力参与的行为,鼓励他要么自己努力解决问题,要么向老师和同学“请教求助”。在课堂上,教师不仅要以语言和表情鼓励犯错学生,还要引导大家学会尊重、信任、理解、耐心、宽容,从而积累课堂氛围的正能量。正因为如此,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一种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也才能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其次,打破课堂消极沉默,还要让学生积极学习、士气昂扬。因此,在教学中尽量要做到对学生不讽刺、不应付、不刁难,学生才会乐于发言,享受成功的喜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对学生日常的语文学习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强化训练、降低难度,让学生敢言能言

敢言,是有激情有想象力创造力,敢于发表不同意见;善言是有方法有技巧有逻辑,善于表达会表达。让学生敢言能言的途径很多,基本环节有:课前三分钟新闻播报和点评的长期性轮流训练,课堂教学方法的设计选用、课后的多元拓展延伸训练。比如在教《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时,恰逢莫言先生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我在课前给学生提供了一则消息和相关评论,让学生在课前三分钟时交流。然后由莫言获奖给中国的读书人争了一口气引出课文所描写的人物——一个典型的读书人梁启超,然后以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我今天太高兴了!”引导学生通过速读、朗读感知梁启超的书生本色、名士风采,由学生自主学习概括出段落大意和人物的主要特点,进行旁批训练,小组展示后教师明确梁启超的特点,从而完成本课的一个学习重点。然后我引导学生完成本课另一个重点的学习——合作探究文章的艺术特点、鉴赏精彩语段。针对开头铺垫部分文字较多,中间部分“片段式白描”的写法,先让学生观察其形式特点,接着以“这样写恰当吗?有什么好处?”为辩题发起小组间的辩论活动,并提醒学生注意“凤头、猪肚、豹尾”的结构标准、“文无定法”的写作观念、提醒学生使用“我方认为、对方辩友”等辩论时表明观点、尊重对手的词语。难点突破环节,我把“鉴赏第3段的外貌描写”任务分解成“篇幅、层次、写法、效果、句式”等几个方面让所有的学习小组合作,各承担其中的一项任务,各组展示后教师总结明确。这样既降低难度,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子”,又节省时间。总结拓展部分,用学生自主、教师协助的方式总结本堂课的收获,然后布置课外拓展训练任务:搜集有关梁启超的故事,全面了解梁启超其人其事,训练学生养成搜集材料的好习惯,最后让学生在悠扬的古筝曲《高山流水》中欣赏梁启超先生“十分秀丽”的书法,涵养学生书生之气,让学生得到放松的同时又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根据到外校给从未合作的学生授课的课堂生成情况来看,学生基本都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发言,而且气氛相当活跃。由此可见,只要方法得当,引导有力,学生是能够有话可说、敢于发言、说得精彩的,课堂消极沉默自然不复存在。

简化头绪,动静快慢结合,随时调控课堂结构生成的演进节拍,积极关注学生心理情绪的共鸣节拍。

安全讨论发言材料范文第5篇

在本书有这样一句话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儿童需要安全和保护,才能冒险。”这句话使我联系到我们数学课堂的学生提问,总是固定的小朋友举手,其他的孩子为什么都不敢举起自己的小手呢!那我们是否可以给学生以提问的安全,从而激发敢于提问并回答,使数学课堂中的师生互动充满“冒险”感呢?

带着这样的思考,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中问题,我试图通过以后的教学来使学生敢于发言,勇于思考。

从低年级开始,我们先要培养学生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低年级学生还比较敢问,对不懂就问的学生要表扬。到了中高年级,学生由于心理上的原因,怕问,因此教师一旦发现学生练习中的错误,要耐心询问学生哪里不懂,要以鼓励、诱导、启发等尊重、爱护学生的方法,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切忌责怪。对学有所长的学生,则还要鼓励他们提出不同见解。如果学生不会质疑,教师则要设疑。通过经常训练,学生就从无疑到有疑,从不会质疑到会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