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改革创新不足的整改措施

改革创新不足的整改措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改革创新不足的整改措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改革创新不足的整改措施范文第1篇

一、分析检查阶段工作的总体情况

我局学习实践活动转入分析检查阶段后,局党组高度重视,进行了周密部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

第一,精心组织,保证了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分析检查阶段的时间紧、环节多、要求高。为使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及时制定了分析检查阶段的实施方案,对每一环节及其关键步骤都作出精心安排,同时加强了检查指导,保证了工作质量。全体党员把深入学习贯穿整个阶段,在深入学习规定书目的基础上,还结合自身工作学习了相关的学习资料,进一步打牢了理论基础,提高了思想认识。

第二,广开言路,广集社会各界的真知灼见。为切实找准存在问题,我局广泛开展“听民声集民意、找问题明方向”活动,设立了意见箱,通过党政网向全县各镇、县级各部门征求意见,召开座谈会向企业、退休同志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放了征求意见表,认真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对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局党组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并吸纳到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中。同时,坚持边学边改,将分析查找出的问题和意见建议,分解落实到责任股室。目前,一些能及时整改的,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意见。对不能马上整改到位的,责任单位正在制定措施。

第三,充分准备,认真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为抓好这一重点环节,我们进行了充分准备。一是认真撰写发言材料。每位班子成员对照要求,深入分析思考,撰写发言材料,做好会前准备。二是广泛开展谈心活动。党组书记与成员、成员与成员之间就研究决策重大问题、落实党组决议、相互支持配合、分管工作存在问题以及个人思想、作风等方面的情况进行了坦城交流,增进了理解,并为查找分析、理清思路、形成共识打下了基础。三是深入查摆问题。6月12日,局党组将专题民主生活会暨年度民主生活会合并召开,班子成员积极发言,以严肃认真、开诚布公的态度,结合工作实际,深刻检查党组及个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情况,对全县环保工作和党组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原因尤其是主观原因进行了深刻分析,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找准了领导班子和个人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了努力方向。

第四,反复斟酌,精心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为保证分析检查报告的质量,局主要负责人全程主持。按照讲成绩要“实”、摆问题要“准”、查原因要“深”,理思路要“清”的原则,形成了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初稿。经局党组进行了集体讨论,班子成员从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认识高度、查找问题的广度、原因分析的深度、整改落实的关注度等方面,提出了修改意见。报告修改后,我们召开了由局机关全体干部职工、人大代表、政协代表、企业代表等人员参加的评议大会,对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进行评议。据统计,群众满意率为89.2%,基本满意率9.6%,不满意率1.2%。最终形成的《罗江县环保局领导班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已上报县委科发办,并将成为我局今后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二)几点收获

分析检查过程中,我们坚持深入学习,深入查找,边议边改,在三个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第一,对科学发展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学习调研阶段取得五点共识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讨论,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1)科学发展观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思想武器,是解决一切发展问题的“金钥匙”;(2)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内核,是指导社会生产生活和人们行为的普遍原则;(3)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全面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实现一切为了人民的必由之路;(4)坚持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5)环境保护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环保部门必须立足县情,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进程中壮大环保事业。因此,我们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政治信仰来追求,作为科学真理来坚持,作为行动指南来践行。

第二,找准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产生原因。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班子成员认真总结了十六大以来尤其是全国第六次环保大会以来,局党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全县环保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并在对意见和建议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全面查找了全县环保工作和局党组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

就我县环保工作而言,主要表现在“五个仍然”上:一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仍然较大;二是完成污染减排“十一五”目标任务仍然艰巨;三是重点流域水质改善缓慢仍然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四是农村环境问题仍然是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薄弱环节;五是环保机构能力和队伍建设距离全面履行职责,仍然有很大差距。

造成这些问题,主要是“五个不足”:一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方面,坚定性与灵活性的把握上存在不足;二是服务经济建设大局方面,统筹兼顾的能力上存在不足;三是履行环保职责方面,形成联动机制上存在不足;四是加强环境监管方面,综合运用管理手段上存在不足;五是环保能力和队伍建设方面,业务能力上存在不足。

局党组从主观上深刻剖析,导致上述不足的主要原因有三个:一是面对环境保护的新形势和新挑战,我们的思想解放还不够深入,改革创新意识还不够强;二是面对环境保护的新任务和新要求,我们的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方式方法还不够适应;三是面对环境保护的新发展和新机遇,我们的思想准备还不够充分,乘势而上的意识还不够强。对此,我们将在整改落实阶段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努力加以解决。

第三,提出了环保工作在新起点上的新思路、新办法。我县环保工作在新起点上的新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书记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密围绕全县经济发展的大局,加强局领导班子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强化环境监管,改进工作作风,提升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我县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取得新的突破。

二、整改落实阶段的工作安排

在整改落实阶段,我们将进一步提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按照“党员群众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围绕“明确目标、落实责任、扎实整改”的阶段任务,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制定整改落实方案。一要明确整改落实目标和时限要求。二要提出整改落实措施。三要明确整改落实责任。四要对整改落实作出公开承诺。

(二)集中力量解决突出问题。要在破解实践难题上下功夫,集中力量把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群众普遍期待的实事好事解决好、落实好。

(三)积极推进机制制度创新。结合实际,对现行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尽快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内部管理制度。完善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深入推进我局效能建设。

改革创新不足的整改措施范文第2篇

一、召开转段动员会议,安排分析检查阶段工作

根据县委的统一部署,我办学习实践活动分析检查阶段,时间自2009年5月1日起至6月30日。

5月6日上午我办在主任办公室,召开了由全体党员干部参加的学习实践活动转段动员会议,总结交流学习调研阶段的情况,安排部署分析检查阶段的工作。

会议上主任杨新文同志就分析检查阶段的主要工作做了安排:

一是充分运用学习调研阶段取得的成果,紧密结合生物创新工作实际,扎实做好分析检查阶段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形成分析报告、组织群众评议等三个环节的工作。

二是班子成员和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把组织开展好第二阶段的工作作为关系活动成败的关键,认真投入,严肃对待,把撰写分析检查报告和个人发言材料作为深化认识、转变观念、检验党性、提升自我的有效方式。

三是通过分析检查,帮助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找准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抓住问题的根源,明确努力方向和整改要求,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目标任务上来,为整改落实做准备,也为今后生物创新工作奠定基础。

二、坚持实事求是,分析检查阶段工作扎实开展

(一)开门纳谏,广泛征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紧扣科学发展的主题,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建议,认真查找、梳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我办采取发放征求意见函、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我县生物创新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先后召开了基层座谈会1次,书面征询联系密切部门、基层群众、服务对象、职工意见建议2次,并对征求到的意见建议作进一步梳理、综合,归纳为4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在全面领会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上还不够深入,没有充分发挥生物办在加快全县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和法宝作用,思想不够解放,观念不够创新,服从服务于建设实力、繁荣、和谐的科学发展方面努力还不够。

二是把握生物工作定位方面不够明确,中心意识和服务意识不够强烈,工作的目的性和主动性方面还待进一步加强,在探索生物创新服务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方面尚有欠缺,需要增强主动参与意识。

三是工作能力还不能充分满足工作需要,科学参政议政理念不够强烈,在思想境界、工作标准、追求目标方面还存在眼界低、起点低、标准低的问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查找差距,深入挖掘内在潜力,不断提高科学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四是没有很好地发扬“认真、专业、务实”的工作作风,生物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还待进一步提高。工作中存在着专业素质不高、办法不多、创新不够、措施不实;作风上不扎实、不深入、不细致;精神状态上精力不集中、信心不足,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工作中还存在作风漂浮、激情不足的精神状态,固步自封、畏缩不前的工作态度,小进即满、安于现状的自缚意识。没有很好的树立为服务群众的工作理念和务实苦干的工作作风,没有很好的树立突破常规、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没有牢固树立谋大事、兴大业、展宏图、创一流的思想观念,去创造出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

领导班子及成员对征求到的意见及建议作为分析检查的重要依据,认真带头开展了谈心活动,分别结合实际工作进行了对照分析。党委班子围绕领导科学发展、服务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工作作风等方面问题,重点分析检查在促进科学发展、服务工作对象、服务基层和群众方面存在的差距与突出问题,深入分析形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班子成员重点围绕个人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存在的问题、下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的思路等内容,形成个人分析材料。

我办深刻分析形成问题的原因,通过认真进行分析,认为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但主要是主观原因:

主观原因

一是对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还不足。

近年来,我办生物产业工作等到了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工作量不断增加,班子自身学习抓的还不够紧,学风不够扎实,特别是系统的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还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对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认识有时还不到位;对科学发展观本质要求和理论体系,有些方面的认识还不够深;运用科学理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自觉性还不够;对制约和影响生物创新工作长远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的还不深。

二是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生物创新工作能力和水平还不够

1、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工作实际结合得还不够紧密,自觉应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的意识和应用能力还不够强,对生物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深入细致思考还不够。二是对扶持生物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还不深、措施还不具体、整体推动力不强。

2、领导现代生物产业科学发展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是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创新发展意识还不够强。

1、近年来,我办在宏观调控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成绩面前,产生了一定的自满情绪,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小进即满、盲目乐观的思想,忧患意识、抢抓机遇意识还不够强,有求稳怕乱的思想,缺乏蓬勃向上的朝气、开拓进取的锐气和不畏艰险的勇气,用科学发展观开展工作的眼界不够宽、思路不够广、办法不够多,攻坚克难、创新机制、推动现代粮食产业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还不强,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没有完全适应科学发展观、跨越式发展的要求。

2、调查研究不够深入,工作作风不够扎实、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还不够高。求智于民、问计于民、取信于民的作风还不够扎实,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征求意见、解决问题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少,对企业和群众的需求把握还不准,制定的有些文件和制度还缺乏针对性,抓工作落实的力度还不够大;部分机关干部的服务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还不够强,积极性发挥还不够到位,独挡一面、责权统一的工作局面还没有完全形成。反映出领导能力、领导方法、领导艺术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客观原因

一是行政管理体制和沟通协作机制还不够完善

我办机构和队伍不健全、缺少编制和必要的行政经费、设施设备,特别是生物产业涉及部门多、涉及面广,农业、林业、畜牧等部门沟通协作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物产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资金问题依旧是制约生物部门发展的“瓶颈”。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生物部门主渠道作用,确保我县经济多元快速发展,是实现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协调发展的要求。落实在具体生物创新工作中,就是要在生物产业市场化、市场主体多元化的形势下,引导生物加工企业进一步做强做大,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做好特色生物产业种植基地,切实提高产品品质,积极争取各方政策、资金的支持,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通过广泛的征求意见建议,查找梳理存在的问题,我办用科学发展观统一了思想,更新了观念,提高了运用科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下一步召开民主生活会作好了准备。

(二)精心组织,高质量开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

我办把开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作为分析检查阶段重要环节来抓,重点查找领导班子和成员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会前,班子成员之间开展了谈心活动,认真参加所在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自觉接受支部和党员的评议,在此基础上,认真撰写民主生活会发言提纲。

6月24日上午,我办召开了领导班子学习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会。这次专题民主生活会由主任杨新文同志主持,县委学习实践活动小组第四督导级的领导杨彪、杨宝强同志亲自到会指导。

会上,主任杨新文同志实事求是地总结了我办领导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刻分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同时对班子和个人廉洁自律情况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符合实际的整改措施。班子其他成员也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结合各自的工作,认真检查了自身存在的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要求的突出问题以及廉洁自律方面的情况,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

会后,我办及时召开了情况通报会,向全体党员干部反馈了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这次民主生活会紧扣科学发展主题,气氛民主活跃,进一步明确了全县生物创新工作的发展理念、发展定位、发展路径和发展动力,找准了工作对接点和切入点,达到了沟通思想、增进团结、加快发展的目的。

(三)深刻剖析,高水平撰写分析检查报告

我办把撰写分析检查报告的过程当作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理解、破解影响生物产业科学发展难题、提升生物产业科学发展水平的过程,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

通过召开座谈会、个别访谈等形式,从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查找的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得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可行不可行等方面进行了评议,广泛地听取系统党员干部、生物创新企业及基层群众的意见,反复研究修改,几易其稿,形成了“××县生物创新办党支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

报告回顾了我办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情况,充分运用学习调研、征求意见和专题民主生活会成果,深刻分析形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确定了我办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具体措施,对全县生物创新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坚持四评、五议、两公开,搞好群众民主评议

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完成后,我办按照县委的要求,采取“书面填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认真组织好“四评”“五议”“两公开”,广泛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

先后组织了分管领导、机关干部、服务对象、离退休干部等方面的代表对单位进行评议,体现参评人员的广泛性和代表性。着重从领导班子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深不深、查找的问题准不准、对原因分析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可行不行等方面进行评议。尊重党员群众的评议意见,使群众评议的过程成为上下交流、取得共识的过程。评议中提出的正确意见,充分吸收到了分析检查报告中去。做好分析检查报告和群众评议结果的公布工作,合理确定了公开范围和方式。

三、突出实践特色,确定努力方向狠抓落实

我办以学习实践活动为契机,突出实践特色,坚持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制定切实可行的解决计划,下一步抓紧落实。

(一)今后努力方向

一是继续加强学习,开阔视野。

办班子成员要继续带头做学习型干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努力提升理论素养、知识水平和思维层次。坚持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成果真正转化为推进工作的正确思路、实际能力和有效措施。

二是继续注重实践,提升能力,坚持实践第一的思想,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

1、立足实践谋发展,深入分析生物创新工作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发展要求,加强分类指导,增强做好生物创新工作的预见性、针对性和科学性;

2、立足实践作决策,更好地认识规律,把握规律,切实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3、立足实践求创新,坚持解放思想,用改革创新的思路和办法解决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体制机制等问题,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三是继续改进作风,狠抓落实。

改革创新不足的整改措施范文第3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 内部审计体系转型 研究

一、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转型的理论基础与国际经验

(一)基本定义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是指在董事会的领导下,以独立机构和专职人员为基础,以相关法规、制度为依据,运用专业化审计技术和规范化审计流程,针对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及风险治理状况所进行的客观的监督、评价和确认、咨询活动,是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是商业银行为保证内部审计活动顺利开展而提供的相关体制、机制、制度和各种工作要素的整体,包含内部审计的管理体制、工作职能、运行机制、工作标准、工作流程以及审计技术、人员保障等有机组成部分,涵盖了内部审计从管理、思路到执行、运作的各个方面。本文所指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转型,是商业银行为提高内部审计效能,所采取的一系列改革、创新、调整措施,是一项综合型的系统工程,对保障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有效性、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将产生重要影响。

(二)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转型的理论基础

1.转型经济学在关注国家、社会和文明发展转型的同时,也强调微观经济主体在发展中要注重转型和改革。转型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适应前苏联和东欧各国经济转型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经济学研究学科,虽然其研究对象主要为体制的转型、国家或社会的转型以及文明的转型,但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其理论涉及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各种具体经济问题,包括企业的转型与改革,并把企业转型的研究领域涵盖到企业产权改革、绩效改革、组织结构、激励机制等一系列重要问题。当前我国经济正经历着市场化、现代化和国际化的深刻转型。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企业的一员,要在经济新常态和信息化潮流中生存和发展,同样需要推行自身的市场化、现代化和国际化转型,而一个适应银行新的发展战略和风险控制状况的内部审计体系,对保障商业银行转型目标的实现非常重要。因此,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的主动转型,是商业银行深化改革,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2.全面风险管理理论强调企业有效识别和管理风险应覆盖企业各项活动的全过程。2004年4月,美国执业会计协会下面的柯恩委员会颁布《全面风险管理框架》(ERM框架),提出企业要确定自身的风险偏好,并有效识别和管理可能影响其发展的潜在风险,保证既定战略目标的实现,而对风险的管理应包含从战略制定到各项活动的全过程①。ERM框架适用于各种类型的企业或机构的风险管理,是贯穿整个组织的持续性的过程,用以识别、评估并确定如何应对及报告影响组织实现目标的机遇和威胁。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发展中面临战略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国别风险、科技风险、声誉风险等诸多风险,且在社会深化转型的过程中,所面对的风险的复杂化和聚集化程度也大幅上升。商业银行实施内部审计体系转型,促进内部审计与转型发展战略相适应,有助于商业银行构实施有效的全面风险管理,保障战略目标的达成。

3.银行再造理论强调银行要对传统流程进行重新思考和设计,提升银行的整体的竞争力。20世纪90年代,美国管理学家迈克尔・哈默和詹姆斯・钱皮提出企业再造理论,认为企业应以一种再生的思想对自身进行审视以打破原有分工理论的束缚,推崇流程导向。1994年,保罗・阿伦的《银行再造――存活和兴旺的蓝图》一书,将企业流程再造理论引入银行业,认为银行流程再造是“围绕流程核心的再思考和再设计,目的在于实现成本、质量、反应速度等组织绩效方面的巨大改变②”。银行再造的核心是通过对银行传统流程系统的审视和重构,调整经营策略,改变银行绩效,提升银行的整体竞争力。我国商业银行要参与国际、国内金融业竞争,必须将西方银行再造成果与我国实际相结合,通过开展具有自身特色的银行再造,提升整体竞争力。在商业银行流程再造中,风险的表现形式也会发生新的变化,必然要求建立新的内部审计体系,来帮助商业银行实现有效的内部控制,这也是商业银行加强全面风险管理的必然选择。

(三)国外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经验

国外先进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普遍独立性强,重视审计方法和技术的完善,同时十分重视审计人T的培养和选拔。根据巴塞尔委员会对国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经验的调查总结,国际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正在出现一些新的趋势③:以往对于财务审计工作及财务信息可靠性和完整性的评价职责逐渐转由注册会计师等银行外部审计师来履行,内部审计的作用则是为外部审计师财务报告审计工作提供支持;对法律和监管要求的遵循情况评价职责逐步转向由独立的法律和合规职能部门来履行;首席审计执行官的主要任务在于提高内部审计部门的质量和效率,包括提高审计师的专业性以便更好地跟踪那些被审计活动,强化内部模型的审计和评估,以及更加重视风险为本的审计,以提升内审部门的质量和效率。

国外先进商业银行的以下经验也很重要:

1.必须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审计独立性。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控制和监督力量,而公司治理则为内部审计提供了控制环境和制度基础。先进商业银行的董事会普遍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设立专门的审计委员会,通过垂直化管理的审计组织体系,实现内部审计机构与被查机构利益的完全分离。内部审计部门直接对董事会负责,确保独立的人、财、物等审计资源配置权。同时,可以参与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保证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2.必须调整内部审计导向,改进审计方法和技术。当前,国外先进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已经实现向风险导向型审计思路的转型,大多以内部控制评价为基础,针对重点业务或内部控制系统风险开展审计,在审计工作中注重推行风险管理理念,同时也通过有价值的建议,帮助银行提高价值创造。在审计手段上,非常重视电子化建设,通过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提升审计工作的效率。

3.必须重视人员综合素质,打造专业化内部审计队伍。国外商业银行一般会通过强化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及后续教育等手段,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具备专业胜任能力。随着银行业务复杂化程度的提高,全面风险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商业银行应该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具备宽泛的知识结构和丰富的经验,以保持风险识别的敏锐力。同时,也要想办法增强内部审计人员考核、激励制度的针对性,以维护审计队伍的工作积极性。

二、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存在的问题与转型必要性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由最初的合规审计、舞弊审计发展到现在的风险审计、管理审计、信息化审计,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④。但国内商业银行开始重视并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在1995年《审计法》颁布之后,时间并不长。2006年,银监会《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出台,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专项法规才真正确立。随着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日益健全,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当前,在我国经济深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各银行纷纷加快改革创新步伐,所面临的各类风险更加复杂,而内部审计体系在运转过程中,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缺陷和问题,影响了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一)内部审计体制不健全,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缺乏

很多商业银行在向现代化商业银行转型的过程中,由于治理结构不合理,对内部审计的职能定位不清晰,内部审计体制不健全,审计独立性和权威性未能得到保障。一方面,部分商业银行管理层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认为内部审计部门不直接参与利润和价值的创造,没有必要配备充足的审计资源,有的内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甚至存在利益依附关系,难以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另一方面,部分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体系还未完全实现董事会垂直、独立管理,缺乏相应的审计资源分配权限,无法获得被审计单位的有效配合,内部审计的权威性无从保障。

(二)内部审计职能履行不充分,审计考核机制不健全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起步较晚,发展进程缓慢,加之外部经济环境因素的影响,当前,仍有很大一部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还主要停留在数据真实性审计、合规性审计阶段,以履行监督检查职能为主,而对内部审计的咨询服务职能重视不够,c国际银行业当前盛行的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差距明显。同时,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审计人员参照中后台人员进行考核和发放薪酬,普遍未建立独立的薪酬绩效机制,造成人员考核与日常审计工作脱节,影响了审计队伍的稳定和审计效能的发挥。

(三)内部审计制度体系不完善,审计标准流程不规范

很多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制度不系统、不完善,未形成健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在日常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主要依赖经验总结来制定下一步审计方案,审计工作底稿不统一、问题词条不规范,未能形成规范化的审计工作流程和审计标准,审计工作的随意性较强。参差不齐的人员素质和审计具体操作中较大程度的随意性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四)内部审计技术落后

随着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国内商业银行纷纷加强数据化信息技术的运用,加快建立贯穿各级机构、覆盖各个业务领域的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推动实现数据标准统一、信息系统整合,提升经营管理工作的信息化。但这些信息技术并没有深入、有效地运用到内部审计体系。很多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还没有建立独立的系统数据获取渠道,以实现对运行数据的快速收集和整理分析,还没有建立专门的审计模型和审计系统以实现对风险的准确揭示、预判和对其形成原理、发展趋势的分析,造成信息系统内的数据被大量闲置、浪费,影响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五)内部审计人员力量薄弱

目前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内审人员的占比为1%左右,国外商业银行一般为5%,而中国人民银行则曾经发文,要求银行类金融机构内部审计人员达到员工总数2%⑤。同时,由于很多商业银行对内部审计工作不重视,在审计人员的选拔、培养方面没有严格要求,造成审计队伍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员工知识结构单一,专业胜任能力弱,而培训机制的不健全,和独立考核、激励机制的缺失,让这一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与银行发展需求形成较大差距。

(六)内部审计的质量控制与成果运用不足

很多商业银行内审部门仍采用传统的手工化审计工作方式,未建立专业化的内部审计计算机平台,在审计预警、审计管理和审计作业分析等时效性上存在明显滞后。审计管理工作没有相应的信息系统进行固化,在对审计资源的统筹配置上较混乱,难以实现对审计项目节奏的实时有效控制,同时,在审计结果、审计建议的跟踪督办等方面也不及时,不利于与被审计机构间加强沟通交流,影响了审计成果的运用,有可能消弱内部审计的价值增值作用。

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体系转型,既是在我国经济深化转型大背景下,银行应对整体经济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转型的客观需要,也是银行克服现有困难和不足,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作为银行第三道风险防线的重要作用,积极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加强全面风险管理能力,推动银行再造工程的重要措施,对于提升银行综合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成都农商银行内部审计体系的转型实践

成都农商银行由原成都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改制而成,于2010年挂牌开业,2011年引入战略投资者,注册资本100亿元,2015年末资产规模达6400亿元。作为一家在西部特大中心城市成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该行近年来发展迅速,资本规模和资产规模位居全国农商银行系统前列,以其为样本,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转型问题,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从2012年以来,该行按照董事会的要求,加快内部审计体系转型步伐,在管理体制、组织架构、管理模式、审计职能、技术手段、考核激励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和调整,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确立转型目标――建立“集中化、垂直化、标准化、精细化、专业化、信息化”的现代内部审计体系

1.集中化、垂直化。是指依靠内部审计机构的集中、垂直管理对内部审计资源和工作加以统筹,通过规范化的内部审计体制机制实现内部审计资源的集中管理、充分整合,充分挖掘、有效运用内部审计潜力,提升审计效能。

2.标准化、精细化。是指通^构建标准化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规范工作流程,明确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作业标准和管理要求,加强对审计工作的全流程管理,实现各项管理要求的标准化、精细化。

3.专业化、信息化。是指依托银行开放、智能、互联的数据信息平台,通过信息系统和技术工具的使用,实现对银行经营管理信息的全方位获取、整合、应用和共享,提升审计发现能力,扩展审计覆盖范围,实现审计效率与质量的大幅提升。

(二)确定转型思路――以风险为导向的增值型审计

有了转型目标,如何确定转型思路便成为转型的关键。成都农商银行在深入研究国际内部审计的内涵变迁与发展趋势之后,决定推行以风险为导向的增值型审计,即将风险控制和增加价值作为评价内部审计转型成效的终极目标。

1.贯彻风险导向型审计理念。风险导向审计是审计人员以规避、控制和防范审计风险为出发点,对审计风险进行系统分析、研究,确定多样化的审计战略的一种审计思路。内审部门通过风险识别,帮助管理部门规避风险,采取正确的行动来防止高级管理层。该类审计是以对风险的系统分析为出发点,对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与有效性进行独立的评价⑥。它是较之财务审计和合规审计更为先进、科学和全面的风险审计。

2.实施增值型内部审计。商业银行的目标是价值最大化。内部审计作为商业银行内控管理工作的一部分,虽然不直接参与经营活动,但可以通过提出有价值的审计建议,帮助银行降低风险,规避资产损失,增加获利机会,从而帮助商业银行增加价值创造。增值型内部审计通过大力拓展高增值的审计业务,形成有价值的审计结论和建议,帮助组织增加价值,它以利润中心作为自身定位,既记录耗费的成本,又衡量和记录为组织增加的价值⑦。将增值型审计作为内部审计体系的转型方向,有利于提升内部审计价值,在帮助银行防风险的同时提高盈利水平。

(三)转型实践――持续深入的系统工程

根据确立的转型目标与基本思路,几年来,成都农商银行内部审计体系在转型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持续深入的工作举措。

1.组织开展内部审计垂直化改革,建立垂直化的组织体系和报告路径。历时半年,完成职能上收与人员分流,于2012年6月底全面完成内部审计垂直化管理体系建设。内部审计垂直化管理后,取消了郊县支行的稽核审计部,而在总行直属的稽核审计部下设直属室和片区审计中心,统一对总行职能部门和各分支机构开展审计活动,并定期、直接向董事会汇报工作。内部审计体系包括审计制度及流程建设、人事任免、薪酬福利、工作计划以及绩效考核等均由总行统一管理,凸显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2.通过实施确认咨询服务,强化审计监督服务职能。按照“以风险为导向的增值型审计”工作思路,大力拓展内部审计职能。通过经营情况审计,反映各机构和相关业务的经营状况及风险控制情况,为管理层加强管理、优化决策提供参考;配合机构建设需求,开展相关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为机构发展与人员任用提供支持;配合内控体系建设需要,开展各领域专项审计,着重从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并提出建议,促使内部控制更加完善。这些审计不仅确认了问题,强化了监督,更提出了改进建议,经过良性沟通与合作,促进了被审计对象的价值创造。

3.通过开展绩效薪酬改革,建立现代化的内部审计机制。在转型的过程中,同步开展了内部审计绩效薪酬改革。一是根据银监对内部审计人员薪酬不低于全行平均薪酬水平的制度规定,将内部审计人员从后台部门人员的360度常规考核改为独立的考核机制,使做出实绩的审计人员薪酬水平得到提升。二是研究制定了审计人员绩效考核标准,从工作过程、质量、成果、执行力和纪律等多个维度对审计人员进行综合考评,同时完善审计人员激励、晋升、评估机制,提升了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梳理规范内部审计工作流程。按照“标准化、精细化”的管理要求,推动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与流程规范。一是按审计管理制度、案件防控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三个维度完善制度体系,建立新的审计工作标准;二是梳理审计工作流程,制定《内部审计实务准则》,统一计划、立项、准备、实施、报告、终结、档案管理等流程规定;同时制定审计人员行为规范,强化对审计人员的行为约束;三是制定项目时限管理、整改跟踪、审计费用管理、员工绩效考核等规范性文件,强化审计效能管理;四是在现场审计中推行“三级复核制”、审计组长负责制等规程,完善了责任机制。

5.改善内部审计方法,提升内部审计技术。一是强化对高风险业务的审计力度,持续关注重点领域、重要业务、重点环节,形成对主观故意、弄虚作假等严重违规行为持续有力的监督效应。二是设立非现场审计室,通过非现场经营数据抽样采集、分析技术的应用,建立非现场审计分析模型,为现场审计提供信息参考,提高现场审计的效率。三是建立风险监测模型并定期对重要业务领域开展监测分析,就发现的风险点和疑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实地调研及审计,挖掘揭示了大量借名贷款、搭桥贷款、多头授信、抵押物悬空、资产流失、与客户发生资金借贷等隐蔽性较强的问题,有效释放了潜在风险。四是重视对董事会的审计工作汇报,加强与高级管理层和被审计单位的审计沟通,推动问题整改和风控措施的落实,并实时开展后续审计工作。

6.加强审计人才选拔培养,提升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一是以垂直化建设为契机,在原有内部审计队伍中全面开展考试、考核和岗位竞聘工作,对人员进行优选与岗位调整。二是在行内、行外同步开展招聘工作,补充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三是持续抓好人员培训。推行“周培训-季度专题培训-年度集中培训”的递进式培训机制,提高员工审计能力。四是以项目质量控制为基础,通过审前培训、以老带新、审后总结等办法帮助员工积累审计经验。五是鼓励员工考取各种资格证书,通过专门的激励制度对员工自学行为进行奖励。

7.建设推广稽核审计及风险预警系统,搭建现代化的审计工作平台。成都农商银行内部审计部门垂直化管理后,即启动了稽核审计及风险预警系统建设工作,并于2014年推动该系统投产上线。该系统的上线,为内部审计工作搭建了一个具备大数据处理能力的集信息采集、数据处理、风险预警、作业控制和绩效考核等功能为一体的服务平台,大大提升了审计工作的专业化水平。该平台实现了对主要风险的持续监测,能够为现场审计高效挖掘风险信息提供技术支持。同时,该平台也是现代化的审计工作管理平台,通过建立项目管理功能菜单,实现审计作业的流程化管理,还能以图表方式展现全行主要经营管理指标,可以直观地为高级管理层提供动态经营信息。

8.健全审计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审计质量控制。一是加强审计管理体制机制建设。成立审计执委会,定期或不定期就重大事项集中审议;建立审计计划管理机制,按年、按月控制审计布局,促进审计资源的有效配置;坚持每周集中汇报项目进度,督导工作进程;建立重点项目督办机制,强化对项目质量的把控。二是重视对审计结果的运用。通过下发审计意见书、建议书,督促被审计对象全面掌握审计结果,彻底整改存在的问题;通过开展整改专题培训、收集责任人整改承诺书、制定整改进度跟踪表和典型性违规问题通报等方式,督促被审计对象务实有效地落实整改措施。良好的沟通、严格的整改,有利于巩固审计成果,确保实现控制风险、增加价值的目的。

四、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转型经验及启示

总结成都农商银行的经验,商业银行实施内部审计体系转型要注意把握好以下关键环节和要素。

(一)构建权责明晰的内部审计体制

独立性与客观性是内部审计工作的灵魂。构建权责明晰的内部审计体制,以保障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是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转型成功的基石。当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普遍存在缺乏应有的权利和地位、报告路径不明确、职能范围不恰当等问题,必须通过管理体制的重构,确立内部审计的独立地位,通过对审计资源的垂直集中管理等办法,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独立地行使职能。

(二)界定符合战略的内部审计范围

界定符合战略的内部审计范围是现代化内部审计职能作用得以有效发挥的前提。我国很多商业银行存在内部审计范围过窄的问题,缺乏对资产质量、风险责任、经济效益的持续关注,不能对内部控制状况等做出有效评价和建议,更未对包括政策法规、社会环境等在内的深层次问题进行研究,导致内部审计职能发挥不充分。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在转型中,要厘清与合规管理等内控管理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等外部第三方监督者的职能边界,但更要围绕银行的转型发展战略,按照风险导向和价值增值目的,拓展职能范围,通过确认和咨询服务,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贡献。

(三)建立符合内部审计特点的薪酬绩效机制

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绩效考核及薪酬制度是提升内部审计工作效能,激发审计人员内在潜能的重要手段。当前,很多商业银行未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人员薪酬绩效制度,内审人员在银行中的地位不高、薪酬不具竞争力。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在转型中,必须组织开展薪酬绩效机制改革,建立符合审计工作特点的人员绩效考核机制,来提高其工作效率和积极性。

(四)规范统一的内部审计标准及流程

建立规范、统一、明确的内部审计标准和流程,是建设现代化内部审计体系的关键。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在转型中,必须不断完善内部审计制度体系,规范审计标准及流程,消除管理工作随意性较强的问题,加强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以提升审计效率和质量。

(五)提升有助于风险识别的内部审计技术

提升内部审计技术,增强风险识别能力,是建设现代化内部审计体系的重要步骤。当前,很多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存在对现代化信息手段的建设和应用严重滞后的问题,对风险的评估和监测难以脱离数据不足的制约,对审计结果的评估和审计资源的调配也缺乏科学的数据支撑,制约了审计资源的运用和风险问题的发现。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在转型中,必须有现代化的内部审计数据监测及信息化工作平台为支撑,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审计资源配置效率,确保审计结果的准确性。

(六)培养专业胜任的内部审计人员

人力资源是审计组织最核心的资源。拥有专业胜任的内部审计人员是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有效保证,是建设现代化内部审计体系的关键所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转型中的关键着力点,是提升风险发现的敏锐度与风险监控防范能力,而做到这一点必须重视审计人员的培养,建立专业的内部审计队伍。

(七)实施持续的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加强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是有效发挥内部审计作用,提升审计效果的必要环节。当前,很多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存在审计资源利用率不高,审计发现的问题查而不纠甚至屡查屡犯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对审计工作质量特别是整改质量缺乏持续控制措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在转型中,必须建立内部审计质量控制机制,强化对审计结果的运用,强化对后续整改工作的跟踪,以提升内部审计的价值贡献。

注释

①Casey,Christopher.Corporate valuation,capital structure and riskmanagement: AstochasticDCF approach.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December 1,2001,135(2):311-325

②PaulH.Allen.ReengineeringtheBank.NewYork,Mcgraw-Hill, 1994.

③周志宇,徐华.《国际银行业内部审计的现状、趋势和启示》.《金融会计》。

④杨国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研究》.华中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

⑤郝成.《从国际比较看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差距与对策》,生产力研究,2008年。

⑥李冬会.《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研究》.长春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12月。

⑦张洁.《我国农村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研究》.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参考文献

[1]徐政旦,朱荣恩.现代内部审计实务.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7.

[2]劳伦斯.B.索耶.现代内部审计实务.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

[3]《银行业金融机构内部审计指引》,银监发〔2006〕51号.

[4]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Internal audit in banks and the supervisor’s relationship with auditors,August2001.

[5]周冰.基于中国实践的转型经济学理论构建.学术研究,2008年3月20日.

[6]《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美国COSO委员会,方红星等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版.

改革创新不足的整改措施范文第4篇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地税系统税源管理工作会,就是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省局税源管理工作会议精神,交流我市有关县区税源管理工作经验,研究部署今后一段时期全市税源管理工作,切实把税源管理这项重点工作抓紧抓好,推进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化。我主要讲几点意见。

一、客观分析当前我市地税系统税源管理现状,树立信心,增强做好税源管理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近两年来,全市地税系统按照省局的总体部署,完善包括“强化管理”在内的34字税收征管模式,突出和丰富税源管理的内涵,积极推进以税源管理为核心内容的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征管工作,相继出台并积极落实各项税源管理措施,推行纳税评估工作,促进纳税申报质量的提高;加强发票管理,从源头上加强税源管理;规范个体和集贸市场税收征管,改善税收征管秩序;进一步规范减免税管理,加大欠税管理和欠税清缴力度,征管基础得到夯实;制定税收管理员的具体工作职责和操作办法,增强了税收管理员的责任意识;同时,全市地税系统以应用地税管理信息系统为核心,以应用征管资料电子化管理系统、电脑定税管理系统等税源管理辅助软件,为全市税源管理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税源管理信息化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为税收征管质量与效率的不断提高和税收收入的稳步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税源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全市地税共组织地方税收10.14亿元,同比增长19.3%,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税源管理信息化应用得到巩固和加强,税源管理工作成效明显。自2011年6月1日全市地税新征管业务系统全面上线以来,全市地税系统按照《全省地税系统征管改革方案》要求,大力应用和巩固征管改革成果,经过二年来的艰苦努力,地税管理信息系统为全市地税税源管理提供了全新的工作平台,使税源管理从单户税源管理迈向分行业、分区域、分地段、分税种、分预算级次的全方位精细化管理。去年3月,市局对全市征管资料管理进行全面调查后,出台了加强规范征管资料归档管理办法,提出了运用征管资料管理软件对征管资料实行电子化的管理、检索和查询,并制定了开发征管资料电子化管理系统的方案。经过县局软件开发与试点,开发出了一个功能全面、应用简便、运行稳定的征管资料电子化管理系统,通过全市地税系统近一年来的试点应用,规范了征管资料的管理,实现了征管资料信息共享的目的。市局经过调查论证后对原GIS可视化税源监控及户籍管理系统进行优化调整,剥离研发了电脑定税管理软件和可视化税源管理软件。通过电脑定税管理软件的试点和应用,规范了税款核定,实现了“阳光税负”的目标。与此同时,全市地税部门借助信息化支持,普遍建立与征管改革相适应的组织体系,规范征管机构设置,明确岗位职责;重新整合征管流程,提高征收效率,建立了“一窗式”、“一站式”运行机制,优化办税服务厅的窗口职能,提升办税服务功能。据测算,近几年全市地税收入的增量中,大约有45%来源于征管信息化提高等征收管理因素。

(二)征管基础不断夯实。一是强化纳税户籍管理。去年全市地税部门以全面换发税务登记证为契机,充分运用省局新征管业务管理信息平台,对每个纳税人基本信息进行全面采集、审核、录入和归档,加强非正常户的认定和处理,及时发现和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目前全市已有37844户纳税人纳入到征管信息系统,实行系统管理。二是积极推进纳税评估。制定下发了《纳税评估管理实施办法》和《市地方税务局纳税评估优秀案例评选方案》,明确了评估工作职责,推进了纳税评估工作;三是建立完善了税源数据库。对征管范围内的税源进行调查分析,分行业、分税种、分类型对税源进行统计分析,完善了市、县(区)、属地分局(所)和税收管理员四级税源数据库。四是严格征管质量考核。按照《省地税系统征管质量管理标准》的要求,将税源管理、申报入库、税务登记、税款核定、发票管理等征管主要工作纳入到征管质量考核工作中,使税源管理的过程得到有效控制。从2012年全市目标管理考评结果看,征管质量考核指标总体上达到90%以上;五是规范征管资料管理。制定了《市地方税务局关于加强规范征管资料归档管理工作的通知》和《全市地税系统税收征管资料管理实施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了资料管理的各项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规范统一了表证单书,对征管资料实行档案编码编目管理,应用征管资料电子化管理系统,将纳税户征管资料信息进行电子存档和扫描存储。目前全市已有35000余户纳税户征管资料纳入征管资料电子化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实现了征管资料信息共享与规范管理的目的。

(三)积极探索税源管理措施。在认真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的同时,许多县局制定了《税收管理员工作考核办法》,明确税收管理员的具体工作职责和操作流程,有效地增强税收管理员的责任意识和工作热情;在加强税源管理工作中,许多地方积极探索税源管理新方法:局探索创新税收管理员集约管理的税源管理新模式;万安县局以完善税收管理员制度为抓手,夯实税源管理基础;县局对税源分类,实施动态管理。

(四)行业税收征管和税源管理制度不断完善规范。一年多来,我市地税系统在规范制定建筑业、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业、小水电税收、矿产资源等税收管理制度工作中取得新进展。去年3月,市局起草的《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市建筑业、房地产业和交通运输业税收征管意见》由市政府办公室批转执行,规范三行业税收征管后,据统计,去年实现增收税款6318万元;市政府去年6月1日批转了由市地税局牵头会同市财政局、房管局联合行文的《关于加强个人销售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实施意见》,去年全市二手房转让实现税收275万余元,有效规范了二手房交易税收市场秩序;市局去年以来制定了对小水电开发、教育机构地方税收征管、土地增值税清算暂行管理等办法,同时统一了全市铁矿石资源税征收标准,加强了铁矿石资源税征收管理,去年11月还拟定了《市旅游业地方税收征收管理办法》并报市政府批准。在加强矿产资源、营运车辆、房屋出租、小水电等行业的税源管理方面,县、等地分别对铁矿资源、房屋出租、小水电等行业税源实行全面登记监控制度,并完善了征收管理制度。这些行业税收征管制度的健全,对我市地方税源的精细化管理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

(五)重点税源管理措施取得新进展。全市地税部门紧紧抓住“五个重点”,即重点行业、重点项目、重点企业、重点税种、重点地区,强化重点税源的管理,健全重点税源跟踪监控和分类管理制度。、区局、市直属分局创新对房地产、建筑重点工程项目税源实施“栋号和项目管理”,实现动态监控,着力加强重点税源数据库的建立和跟踪管理,及时掌握重点税源户经营动态和税源的发展变化趋势。

(六)推行电脑定税管理,个体税收管理逐步规范。各地认真落实省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个体税收征管工作的实施暂行办法》、《民主评税管理办法》和《市地税局电脑定税管理办法》,普遍成立了基层分局、县级局二级民主评税机构,大力推行电脑定税管理,严格民主评税程序,提高税款核定的准确性、公正性,杜绝随意定税行为的发生,进一步规范定期定额户的征收管理,增强税收执法工作的透明度。目前全市电脑定税已在饮食、住宿、美容美发、网吧等行业的核定征收户中全面推开,电脑定税工作稳步推进。据统计,电脑定税实施后,税负核定公开规范,税款增收了20%。2012年全市地税个体经济税收实现14226万元,较2011年增收1423万元,增长了11.1%。

(七)协税护税组织作用得到加强。针对地方税源零星分散、征收难度大、征管力量不足的特点,各地进一步加强协税护税工作,通过社会综合治税、委托代征等方式,加强了对车辆、房屋租赁、房地产开发、个人所得税等的委托代征和信息交换工作,充分发挥协税护税网络对地方税收的控管作用,强化税收源泉管理,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齐抓共管、和谐诚信的税收征收环境,使依法治税工作得到稳步推进,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应收尽收。如县局建立健全协税护税网络,对零散税收推行委托代征,实施源泉控管;区局与多个部门共筑协税网,联合审验优惠证,严把下岗优惠税收减免关。

(八)欠税管理进一步强化。各地认真落实了省、市局欠税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欠税管理制度,将所有欠税实行计算机管理,明确各部门在欠税公告工作中的职责,严格执行延期申报和延期缴纳税款的审批程序,规范欠税公告形式的管理。做好关停、“空壳”企业欠税管理工作,并利用电视、报纸、电子显示屏、办税服务厅公开栏等形式,将纳税人欠税情况定期予以公告。2012年,全市共公告欠税324户次,其中设区市局公告26次,县(区)局公告298次,极大地触动了欠税业户,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应清醒地看到税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与自身工作纵向比较,征管工作实际与税源管理的要求存在差距。有的地方税收管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有的地方基层税收管理员力量薄弱,与税源管理需求差距较大;二是税收管理员制度尚未得到有效落实,对税源分布、税源结构不能胸有成竹,税收管理员的素质还有待大力提高。三是税源管理信息化应用程度还不够高,运用新征管业务管理信息系统现有数据进行分析的意识和能力有待提高,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良性互动机制尚未形成,税源监管体系不够健全,各项评估指标和预警值有待优化。与先进税源管理兄弟单位和发达地区同系统先进单位横向比较,我市税源管理工作措施、手段还存在较大的差距。面对当前税源管理的客观形势,我们要有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必须统一认识、树立信心,明确目标,改进措施、完善机制,充分发挥我们儿女富有的“敢创新路、勇于胜利”的精神,全面提升税源管理水平。

二、今后一段时期税源管理的总体目标和要求

近几年,我市经济步入快速发展阶段,规模经济不断壮大,区域经济发展迅猛,为全市地方税收连年增长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税源。同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全市经济税源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特征,加上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的提高,各地的主体税源、重点税源逐渐向城镇和工业园区转移,农村税源相对减少。从2007年全市税源调查结果看,在全市固定纳税人中,县城以上纳税人税源规模和户数均占全部税源与总户数的80%,我市税源主要集中在县城以上及工业园区。因此,传统税收征管方式已很难适应当前的税源管理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税收征管工作,省政府于今年4月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税收征管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多谋培植税源之策,多思加强征管之道,进一步改进税收征管工作、加强税源管理、保持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这是省政府对当前及今后一时期全省税收工作的总体部署和具体要求,对地税部门进一步严格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切实解决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按照省政府要求,根据2007-2009年全省地税系统征管改革总体规划,省局提出今后一段时期强化税源管理的总体目标是:实现工作机制协调高效,制度措施完善得力,管理基础扎实规范,税源信息真实准确,控管体系健全严密,管理手段科学先进。全市各级地税机关要按照上述目标要求,坚持依法治税的思想不动摇,始终坚持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不放松,强化税源管理,向税源管理要收入、求增长、上规模。

(一)提高认识,强化征管重点。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基础,是整个税收工作的核心,税源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税收征管质量,影响着税收收入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关系到税收职能的发挥。加强税源管理是坚持依法治税原则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税收法律法规和提高税收征管质量与效率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税收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具体体现。只有及时准确地掌握税源情况,加强监控管理,才能保证税收收入成为“有源之水”。如果没有税源,就不存在税收征管;没有税收征管,也就没有税收工作。各级地税机关务必充分认识强化税源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更新思想观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强化税源管理作为税收征管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实、抓好。

(二)多方协调,建立部门通力协作高效机制。税源管理工作是一项综合的全局性的工作,不仅仅是征管部门的工作职能,它涉及多部门、多岗位、多环节,必须立足全局,统筹协调,整体把握。在内部,要按照《省地税系统新一轮税收征管改革方案》要求,进一步明晰征收、管理、稽查等在税源管理中的职责,建立税收经济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的互动机制,定期召开税源分析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增强税源管理的合力;征管部门要牵头落实,税政、计财、稽查、信息等部门要通力协作,促使各级各部门将工作中心转到加强税源管理上来。在外部,要健全社会协税护税机制,与涉及税源管理最紧密的工商、国税、统计、银行、质监、房管、土管、城建等部门建立起信息高度共享的协作机制,定期召开涉税信息工作协调会议,及时协调解决好涉税信息各部门和各环节之间的问题和矛盾,形成各有关部门支持、协助、监督、控管及依法委托代征代缴的地方税源管理体系。

(三)落实制度,建立完善税源管理各项制度和办法。对省、市局制定出台的各项行之有效的税源管理制度、办法,必须抓好落实。全市各级地税机关征管部门要紧紧围绕《省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征管改革的实施意见》和《省局关于加强税源管理实施意见》,勇于创新,强化征管,完善配套征管制度和办法。要监督制约管理员执法行为,完善《税收管理员考核办法》;减少税收流失,制定《地方税收护税协税管理办法》;规范评估操作程序,细化《纳税评估案例评析管理办法》;另外,在税源分类管理、单项税收管理、驻厂企业管理等方面,制定和完善相关的配套管理制度,切实加强税源管理。

(四)夯实基础,规范管理措施。目前,一些基层存在税源底数不清、动态变化不清、管理责任不清的现象。这除了税收管理人力资源短缺的原因外,更关键是征管基础不牢、征管信息化水平不高的因素。各级地税部门要把强化税源管理作为一项基础性、机制性工作,做到“四实”,即:摸实底,进一步加强纳税人户籍管理;查实情,强化日常巡查巡管、清理漏征漏管户;出实招,建立完善税源管理配套制度;求实效,促进征管质量水平和纳税服务水平双提高。

(五)做好税源普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税源普查是税源管理的基础,是建立税源数据库、实施税源监控、进行税源分析的前提。认真开展户籍资料普查、税源构成普查和相关纳税信息普查工作,定期交换、认真比对,力求税源信息全面真实,确保纳税户全部进入征管信息系统并实行动态管理;加强现有信息资源整合,提高信息利用水平。

(六)建立科学严密的税源监控体系。税源监控应涵盖税收征管整个流程,既包括对税源本身的监控,也应包含对地税工作内部的监控。纳税主体、课税对象的多元化,收入来源的多样性,增加了税收确认的难度,税源监控管理的复杂性与日俱增。如果我们收集纳税人生产经营信息的渠道单一滞后,税源监控机制不灵敏,必然导致税源管理工作陷于被动。这些问题,既要查找客观原因,更要分析可能存在征管不精细、工作不到位的主观因素。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征管业务系统数据集中的优势,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和可视化税源管理系统做好税源监控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基层落实征管责任、措施的监控力度,加强履行职责、执法程序的监督检查,加大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力度,强化税源监督考核,及时检查督导,提升税源征管质量。

(七)与时俱进,创新税源管理手段。市场经济的发展,使经营方式和形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传统的税源管理手段需要根据经济税源发展变化趋势的特点进行不断改革、完善和创新。全省地税信息化的建设,实现了征管业务流程信息化管理,但并不意味着能给我们带来“一劳永逸”的技术手段和“无往不胜”的管理方法,税源管理手段仍需要深入研究、大胆创新、不断完善。要在创新管理机制上寻找突破,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上下功夫、找出路,通过抓好典型、推广经验,积极探索强化税源管理新途径、新举措、新手段,增强税源管理能力。

三、下一阶段税源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今年省局提出着力抓好“三个重点”的思路,把“强化税源管理”作为全省地税工作的三个重点之一,并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税源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抓好税源管理的重点必须以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为抓手,以夯实税源管理基础为核心,以纳税评估为手段,以创新税源管理方式为突破口,不断提高税源管理能力。全市地税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好省局工作部署,加强领导,统筹安排,把强化税源管理作为一项基础性的重点工作来抓。今年,市局根据省局的要求和我市的实际,选择县县局作为税源管理创新示范点,围绕如何加强税源户籍管理,如何实施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如何调动税收管理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如何提高税收征收率和入库率,抓出特色,抓出成效,并争取通过一定时期,产生管理经验比较成熟的先进典型,成为税源管理的示范。

(一)抓住重点,推动新一轮征管改革向纵深发展。按照省局2007-2009年征管改革总体规划,我们要抓住重点,努力推进征管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大对省局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完善和拓展的税收征管核心软件的培训力度,使干部人人会熟练操作应用。创造良好激励机制,使干部“想学”、“愿学”、“赶学”形成一种浓厚氛围,让更多的征管能手和业务能手脱颖而出。做好优化服务工作,在条件成熟的地方,进一步拓宽银行批量扣税的规模,对边远地区推广邮寄申报。省局网上报税软件研发成功后,我们要积极做好推广应用,进一步方便纳税人申报纳税。征管资料电子化管理系统、电脑定税、可视化税源管理系统,是地税特色的三个税源管理辅助系统。通过一年来我们对征管资料电子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实践证明,对提升我市征管资料规范管理水平、实现纳税人资料便捷查询和信息共享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电脑定税管理系统应用实践表明,既促进了税负核定公正、公开的规范操作,又深受纳税人的好评。目前,可视化税源管理软件优化测试成功,该系统实现了建筑工程、房地产等重点项目税源、固定业户税源等的可视化地图图式分布,又实现了固定业户申报、经营状态的直观显示和重点税源的“双层监控、二维管理”。经过试点应用表明,将会极大地提升全市地税系统税源动态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对我市开发的三个系统,全市各级地税部门务必做到领导高度重视,加强学习和培训,加大推广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促使全市地税系统以省局征管业务系统应用为核心,以我市的三个税源管理辅助系统应用为推力,开创地税特色的信息化税源管理新路。

(二)全面落实税收管理员制度,建立健全细化量化充满活力的考核机制。税收管理员是税源管理的基本载体,集税源监控员、信息采集员、纳税评估员、纳税辅导员和税收宣传员于一身,作用重要、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要全面落实税收管理员工作职责,并通过减化报表,减轻管理员负担,使他们专心管户、专心管事、专心管税。

一是科学配置人力资源,充实税收管理员队伍。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和税源向城市集中的趋势,以及省局《关于加强税源管理的意见》规定,要进一步科学合理配置征管资源,增强重点税源的管理力量,税收管理员人数占各单位总人数的比例应达到50%以上。各单位要按照征管重心向税源管理转移的要求,优化配置税收管理员队伍。既要综合考虑所管辖的税源数量、税源结构、税源分布、税源发展趋势,处理好西瓜和芝麻的关系,科学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也要根据税收管理员的情况,量才使用,对管理员实行分组管理,采取主管和协管方式,协作配合,以强补弱,相互监督,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

二是健全税收管理员工作配套制度。各地要按照岗位要求,明确税收管理员的职能定位和工作重点,进一步完善岗责体系,理顺征管各环节的工作职能,制定工作规程和作业标准,推广使用《税收管理员工作手册》,把税收管理员工作量化到每一天,做到每月有计划,每周有安排,建立起“执法有记录、过程能监控、结果易核查、绩效可考核”机制,规范税收管理员的执法行为,提高征管效能。

三是探索管理员绩效管理激励机制。我们常说“淡化责任,疏于管理”这个问题,淡化责任是因,疏于管理是果。要解决管理责任心、事业心不强的问题,一要靠教育,二要靠制度和机制,三要靠严格考核和奖惩,多措并举,共促成效。要按照“以事定岗、以岗明责、按岗定级、择优上岗、动态考评、严格奖惩”的原则,积极探索建立税收管理员绩效管理激励机制,有效解决“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或“干多多受罚,干少少受罚”问题,以充分调动税收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是做好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的推广应用。省局已明确统一研发税收管理员工作平台,该平台软件研发成功后,各单位要积极做好推广应用工作。通过工作平台规范和固化税收管理员的工作任务,提高税收管理员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有效地加强税源管理,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

(三)强化税源管理基础工作。要注重抓好税源管理的各项具体工作,包括开展税源普查、建立税源数据库、实施税源监控、进行税源分析等。

一是摸清税源家底,完善各级税源数据库。开展税源普查是加强税源管理,全面掌握税源家底的一项有效措施。各地要按照省局《税源管理办法》要求,认真组织好一年一度的税源普查工作,详细掌握各类税源的基础数据,采集可能构成税源的经济信息,完善税源统计指标,实现税源普查信息资料共享,提高税源普查工作实效;要定期开展专项税源调查,对当地税源影响较大的重点企业、重点工程(项目)、重点税种进行专题调查和分析;要建立完善市、县(区)局、属地分局(所)、税收管理员四级税源数据库,实现税收管理员对所管范围内的逐户税源一清二楚,基层分局对管辖范围内的税源一清二楚,县级局对行政区域内的税源一清二楚。

二是加强户籍管理,夯实税源基础。户籍管理首要的是要抓好税务登记源头管理,既要做到管户一户不漏,又要保证信息全面、真实、准确;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联系,建立定期的户籍登记信息交换、比对制度;严格做好开户、变更、停(复)业、注销、外出经营报验的登记管理;适时组织开展漏征漏管户检查清理,减少漏征漏管户,尽量做到地税信息管理系统内的户数与实有户数相一致。

三是加强征管业务数据的采集、管理和使用。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是信息化应用的基础,直接影响到信息分析利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为此,各单位要对系统数据的准确性高度重视,要加强系统数据的管理,完善数据管理制度,采取谨慎的态度,仔细甄别,严防垃圾数据、错误数据的发生,特别是对欠税数据,要按照欠税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理,严格把好信息采集管理的关口,加强数据时效性管理,规范信息交换标准。省、市局在今年的绩效考核中,特别加大了对数据完整性、准确性和时效性的考核,征管、税政、稽查、计财、信息等部门都有此方面的考核内容,各地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四)建立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之间的互动机制。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是强化税源管理的重要环节,既要注重分析评估的数量,更要注重其质量。

一是加强税收分析。加强税收分析,要严把数据采集质量关,加强系统基础数据和会统核算数据质量的检测、通报、整改工作;加强税负分析,建立税负分析制度,重点分析本地区宏观税负、税种税负、行业税负等,查找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认真分析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二是扎实推进纳税评估。要认真落实省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明确工作职责,综合运用相关税种的纳税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分析评估,尤其要注重对纳税能力进行估算,分析、查找企业申报和财务数据存在的疑点和问题,深入开展纳税评估工作。当前,要按照省、市局绩效管理考核的工作要求,做好典型案例纳税评估,建立好纳税评估案例库,以点带面促进评估工作的开展。在评估工作中,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逐步建立各项评估指标和预警值,增强纳税评估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提高纳税评估的质量和效率。

三是建立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之间的互动机制。要通过税收分析发现税收征管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通过纳税评估查找具体问题和原因,通过税务约谈、实地核查等措施及时处理问题,建立健全纳税评估案件移送、稽查结果反馈和内部监督与责任追究制度,形成以评促查、以查促管的良性互动关系,提高税源监控的能力。

(五)积极探索税源管理新手段、新方法。根据经济发展城市化、产业发展集群化、税源向城镇转移和工业园区集中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针对当前全市税源管理的薄弱环节,我们要在认真总结已经取得成绩和经验的同时,创新税源管理的手段和方法,抓好分行业和分类型的税收管理,不断推进税源管理的精细化。县局、县局、县局等在税源管理工作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值得我们学习和总结。下一阶段,要在以下方面加强重点管理,探索税源管理新手段、新方法。

一是抓好房地产业、建筑业税收征管。从今年税源普查的数据来看,房地产业、建筑业税收是全市地方税收增长的重要来源,但同时也是征管的难点,需要进一步加强征管。全市地税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家税务总局有关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文件精神,及时总结房地产业税收征管工作经验,加强房地产“一体化”管理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工作,与财政、房管部门加强沟通,建立涉税信息共享机制,将“一体化”管理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分解到具体环节、具体工作岗位、具体工作人员,确保各部门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实现房地产税收的齐抓共管;要抓好重点工程项目建筑安装税收管理,及时做好信息采集和项目登记工作,严格实施报验登记,分企业、分项目建立税收征管资料,保证一户一档;要实行重点工程专人跟踪管理,进行有效的税源实地监控,按照工程进度,及时组织税款入库,防止税收流失;要充分发挥稽查部门的作用,加大对房地产业、建筑业税收的专项检查力度,进一步规范税收秩序。

二是抓好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税收管理。中小企业、个体工商业户的税负管理仍然是我们征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要加强中小企业财务核算辅导服务,督促、辅导企业进行正确财务核算。对个体工商大户要认真按照总局《个体工商户建帐管理办法》的要求,采取典型引路,认真总结,逐步扩大的办法,积极稳妥地推进建账建制、查账征收方式;对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帐的个体工商户,主管地税机关可以采用查账征收与定期定额征收相结合的方法;对达到建帐标准应设置但未设置账簿的,主管地税机关应根据当地同行业同等规模其他纳税人的纳税水平按月从高核定其应纳税额,并依照征管法的有关规定予以处罚;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局《个体工商户税收定期定额征收管理实施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个体、集贸市场税收征管,规范“双定户”纳税定额的核定工作,推行简易便捷的申报征收方式,降低纳税成本。

三是抓好服务业、娱乐业等高利润行业的征管。各地要采取有利措施,加强对服务业、娱乐业等高利润行业税收的管理;积极运用“以票控税”等手段,全面掌握其营业收入,并参照行业利润率标准,准确计算计税所得额。

四是抓好资源性企业税收的征收管理。我市铁矿石、石灰石、煤碳、钨矿等分布广泛,由于这类纳税主体复杂、会计账目和会计核算往往不够规范,给我们实际税收征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各地要根据各矿点的特点和现状,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做好资源矿产类的税源登记和跟踪管理,抓好矿产资源开采、水资源利用等资源性企业税收的征收管理。

五是加强和规范工业园区税收征管。近年来,各地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和经济环境的改善,工业园区发展迅速,一些企业纷纷落户工业园区。但有些企业纳税观念淡薄,以各种借口和理由不按税收政策履行纳税义务,造成地税部门很难真实掌握其生产经营情况和进行监控税源。各级地税部门要坚持依法治税,做好税法宣传和政策解释工作,争取当地党委、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加强与工业园区管理部门的联系,建立信息沟通机制,进一步完善管理办法,确保工业园区税收政策落实和征管到位。

(六)加强征管巡查巡管和日常税收检查,提升征管质量。开展征管巡查巡管和日常税收检查是夯实征管基础,加强税源管理,实现堵漏增收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征管质量的重要保证。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市地方税务局税收征管日常巡查巡管实施办法》,建立完善巡查巡管制度和日常税收检查管理制度,加强分级管理巡查巡管工作的领导、组织与实施,建立完善巡查巡管考核办法,激励税收管理员每月做好巡查巡管工作,全面监控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和税源变化动态。各单位对巡查巡管工作要经常进行检查和督促,开展巡查巡管工作时,要多注重随机不打招呼的方式,并充分利用社会综合协税护税网络所取得的信息,建立户籍登记管理信息互通机制。各管理部门和税收管理员要加强对在偏僻街道、路段、矿区和家庭作坊内经营业户等隐蔽性税源的巡查巡管和日常税收检查。开展日常税收检查工作时,做好纳税约谈,及时检查发现征管漏洞;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治理工作,提高检查的针对性和效率,加大对涉税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力争做到检查一个行业就规范一个行业的税收秩序,使全市税收征管质量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七)规范发票管理,强化以票控税。全面落实省局关于进一步强化发票管理职能的通知精神,理顺发票管理职能,规范简并发票种类,做好发票防伪、查询管理知识的宣传,健全发票违法举报奖励制度。省局发票综合管理模块研发成功后,要积极做好推广应用和培训。要加强开具发票和税款征收的比对分析,开展好发票日常检查,加强以票控税的管理,建立落实好有奖发票制度,增强消费者主动索取发票的积极性,加大对纳税人开具发票的监管力度。认真组织开展打击发票制假售假专项活动,整顿和规范发票管理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