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化学实验现象及结论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问题与对策
初中化学实验是学生认识化学课程的窗口,学生通过化学实验掌握一些常用的化学实验技能,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但是,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存在的问题
首先,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化学实验,存在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恐惧感。
其次,在初中实验教学时,教师较为注重要求学生记忆实验目的、现象,忽略了对实验本质的教学,导致学生在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时解决问题能力差。
第三,有的学生在做实验时,存在“舞弊”状况,不是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实验,对于实验缺少探究精神。
2.实验内容的选择存在问题
由于初中化学教材版本多、实验内容多种多样,在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素材的同时,也为教师带来了如何正确选择实验的烦恼。例如,在鲁教版教材中,涉及到32个分组实验、29个演示实验、1个课外实验。教师对于这些实验要做好规划,否则就会造成主次混乱,缺少重点,就不能通过实验教好化学知识。
3.实验中存在安全问题
首先,仪器和药品的本身安全。在各种化学实验中,会用到各种各样的玻璃仪器。虽然玻璃仪器具有耐酸碱腐蚀、易加工等优点,但骤冷或骤热容易碎裂,导致学生受到伤害。此外,很多化学药品有毒,不能品尝或与皮肤直接接触,故要加强药品管理和使用规范。
其次,操作不规范造成的安全问题。实验操作不规范,容易造成仪器损坏、药品中毒、失火爆炸、废物污染等问题。
第三,实验室设施的安全。实验室门窗要坚固,要具有防盗、防撬、报警等功能。药品管理要规范,消耗、报废等要实时记录。关注水路、电路以及通风设施、消防设备的使用状况。
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1.通过实验教学,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初三学生初次接受化学实验,对各种玻璃仪器、实验操作过程、实验现象产生情趣,容易被化学实验所吸引,进而对学习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动力。教师借助这个机会向学生讲明实验操作技能的重要性,讲授基本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外,还可以借助现代化信息技术,强化化学实验教学。中学化学实验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实验过程中的声音、图像、文字等集于一体,使学生通过观看多媒体提取有关实验数据,使化学学习从被动的摹仿转变成主动参与,进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通过动手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在实验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实验机会,增强学生动手能力。例如,在讲授“二氧化碳的性质”的课程时,改变以往由教师展示蜡烛熄灭实验和饮料瓶实验,让学生观察现象的教学方式,而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教师在一旁讲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归纳总结,学到的知识比教师简单说教效果好。此外,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经科学抽象和逻辑思维,得出实验结论,形成理性教学的模式。通过实验,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探索精神,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能力得到提高。
3.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实践活动,养成一种正确对待客观事物的科学态度。教师要督促学生认真执行药品使用规范、实验操作规范,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应该对实验中学生的一些不正确态度及时纠正,并以此为素材,加强对学生科学态度的教育,以达到提高学生的能力及其整体素质的目的。
4.借助现代化教学设备,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样化的实验手段,使实验简便、易行,以获得更好的实验效果。借助化学实验幻灯投影,使学生能更清晰地观察到实验现象。例如,镁、铝、锌、铁分别与酸反应速度的比较,就可以将镁、铝、锌、铁置于表面皿中,加入稀盐酸,使盐酸同时与镁、铝、锌、铁反应,投影出的现象明显,效果非常好。
参考文献:
[1]苗元振,王欲晓.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泰安师专学报,1999,(06).
[2]朱玉霞.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学科建设,2012,(10).
[3]姜金霞.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方法和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1,(23).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结合初中化学的基本价值。本文在研究初中化学课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初中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方法 思维
一、初中化学概述
从化学课程的结构来看,初中化学的全部内容都属于理论前教材,理论前教材的教学特点决定了化学实验的基础地位。初中化学具有三个特点:
第一是整体性,即指该模型中的每一个单元在结构中是有机联系的,而不是独立的混合,它们有规律、有秩序地构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有机整体。
第二是动态性,是指结构有一些内在的规律控制着结构的运动发展,随着初中生知识的丰富、方法的完善、品质和能力的提高发展,按一定的规律变化,在这个变化中,整体结构形式保持不变,变化的是具体内容。
第三是自调性,结构由于自身的规律而自行调节,并不借助于外在因素,所以结构是自调的、封闭的。结构内某一成分的改变必将引起结构内其他有关成分的变化。
二、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基本方法
初中化学实验内容为主架,选择了氢气、氧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等七个演示实验及学生实验作为典型代表,采取如下培训措施:
⑴熟悉常用仪器和药品
要求学生对中学化学实验室中接触到的仪器能进行分类,了解它们各自的性能,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对中学化学实验室中常的药品能够进行分类,认识它们的性能,知道它们的作用和保存方法。
⑵掌握实验操作步骤和方法
要求学生能做好实验准备工作,掌握仪器的安装拆卸与洗涤方法,药品的取用与加热方法,实验操作技能,连贯程序与反手演示操作方法。
⑶学会对现象的观察
要求学生会观察所用仪器及装置,试剂的颜色和状态,物质发生的变化和现象,教师的示范动作,对观察所得到的感性材料能及时进行记录。
①观察的内容
初中化学观察是以化学实验观察为主,每一个实验观察的内容,要根据每一个实验的目的来确定,在观察反应物质时,不仅要看它的颜色、状态,还要观察它的硬度、溶解性、溶沸点和气味。在观察现象时,要看颜色、物态、气味变化等。力求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全面系统地进行观察。由此我们把初中化学观察内容总结为四大部分,包括物质性质、实验装置、操作步骤和实验现象,基本涵盖了初中化学教学中所应观察的各个方面。
②观察的方法
初中生对反映到自己意识里的观察现象感到兴趣或疑问时,他们的思维将会强烈地活动,人脑通过观察获得的感性材料,形成化学事物的印象、表象之后,经过形象分析、综合,产生了抽象和概括、比较和分类、系统化和具体化等一系列新的、高级的、复杂的、主要是在人脑内进行的操作能力,使他们的形象思维得以形成和发展,也就是说初中生进行化学观察必定有思维能力的参与。在化学观察中这些有机地联系,合理地发展,就使得初中生的个体形象思维趋于成熟。抽象思维得以发展。使得他们的观察能力达到更高的水平。
③观察的思维品质
化学观察能力最可贵的品质是从平常的化学现象中发现不平常的东西,从表面上貌似无关的东西中发现相似或因果关系,在观察时不仅在注视而在搜寻着、比较着、分析着每一个细节,观察过程总是包括积极的思维活动,因此,观察也被称为“思维的知觉”。思维品质是思维强弱的反映,是个体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的表现。化学观察思维品质,是指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具体表现出来的个体智力特征,包括深刻性、灵活性、批评性、敏捷性和独创性五个方面。这些品质是衡量初中化学观察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所以初中化学观察能力的结构中,应包括反映化学观察能力的观察思维品质。
④观察的自我意识或监控
化学观察的自我意识就是对观察活动的监控。其含义是在原有的化学观察经验的基础上,来确定新的化学观察目标,调节化学观察过程和策略。化学观察意识越高,目的越明确,化学观察活动越容易成功;无意识、无目的地观察,效果必定不好。
三、培养化学思维
科学思维能力是用辩证观点和逻辑方法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思考、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化学教育学家曾经说:“化学教学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更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这说明我国老一辈化学家是多么重视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化学实验现象的思考,是对学生科学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从师范教育的超前性看,未来的初中化学教师现在的学生就有一个先进行科学思维训练的过程,这需要在初中化学教材教法开放实验课中来完成。
例如,我们在实验中发现,二氧化碳(纯净)很容易使澄清石灰水浑浊而二氧化硫(纯净)却很难,我们在《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中查得碳酸钙和亚硫酸钙均是不溶于水的物质,教科书上的解释是二氧化硫先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不溶的亚硫酸钙,亚硫酸钙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溶解度很大的亚硫酸氢钙。这种解释是否合理?因为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的不溶碳酸钙继续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钙溶解度也很大。对上述现象做出更合理的解释就必须从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性比较(浓度),碳酸和亚硫酸的酸性比较以及碳酸钙和亚硫酸钙的溶解度比较中得出。这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思维过程。最后得到二氧化硫不易使澄清石灰水浑浊的结论。利用化学实验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可分为两步:观察—对实验现象的感知,思维—对实验现象本质的认识。
科学思维的形成,是自觉地、深刻地掌握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只要我们在初中化学教材教法开放实验的教学中坚持这一原则,我们就一定能培养出思想敏锐,能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初中化学教师。
参考文献:
[1]谢飞. 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2 (09).
[2]葛璟璐,耿珺. 关注生活 体验化学——人教版《化学与生活》教材浅析[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2 (09).
关键词:初中化学 分组实验 小组合作探究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通过化学的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初中化学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形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也是学生能够合作探究学习的重要途径。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教师和学生对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小组实验重视不够,使化学实验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初中化学新课改要求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掌握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到学习化学的乐趣,使学生养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而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需进一步探究小组实验教学的可行性方略。
一、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然性
实验教学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同时也是初中化学教学的薄弱环节所在。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普遍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沿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体系,实验内容多是简单的验证性,内容上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的培养。第二、实验教学方法陈旧,在实验前,教师对实验要求步骤及注意事项作详细的讲解,让学生做具体的记录,然后严格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实验。这种教学法大量占用了学生有限的做实验的时间,也没有给学生留下多少思考的空间,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第三,分组实验教学中,教师多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发挥,而忽略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体验了学习的过程,却没有得到老师正确的方法指导,使得化学实验具有了随意性和盲目性。总之,随着中考对初中化学实验的考查,初中化学教师已经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往往对化学实验重视不够,致使很多实验教学准备不足,实验成功的几率较低,而且很多实验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多数化学实验的内容单一枯燥,实验过程也是按照老师的步骤执行,束缚了学生能动性的发挥,也不能引起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针对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对其进行改革已是必然选择。
二、初中化学实验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研究
(一)、“演示实验”转为“实验探究”
新课改的要求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及养成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改变过去那种直述式的灌输教学法,由原来的“演示实验”转变为师生或者生生之间合作的“实验探究”,或者说是活动探究,真正的使初中化学的实验教学和探究学习能够有机地融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实验探究”就是由学生来设计实验具体步骤,然后通过自己去实验、去探究,最终得出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实验探究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提出问题、可能假设、设计验证的实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交流反思,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性和创作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如在“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这个实验的探究中,学生会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比如:水电解是什么样的变化?气泡是什么?两边的液面为什么会下降?两边液面下降的程度为何不同?注射器里收集的是什么东西?如何验证它们?等等问题。学生正是因为对这一系列的问题具有极大的好奇心,从而产生了求知欲去探究问题的答案,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对化学的兴趣也与日俱增。
(二)、分组实验与讨论探究
初中化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可以说它从生活中发源又应用于生活,所以初中化学的课堂实验教学一定要密切联系生活,并设计多样化的实验,促使学生自主融入课堂探究活动中。例如在讲授《水的净化》这一课题时,我没有沿用之前那种教师进行过滤操作的演示后告诉学生这种过滤操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的传统教法,而是采用分组实验,讨论探究的新模式。首先要求学生课前自己制作简易的净水器,然后课堂上分组实验交流,各自介绍自己设计制作的净水器的结构原理和实用方法,在充分讨论之后小组评选出最好的来作净化展示。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只是发挥了主导的作用来设计问题,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自主的参与到课堂问题的探究之中,自己设计净化实验,通过分组讨论更深刻的理解了教材所讲和生活中关于水的净化原理,通过实验展示熟悉了过滤操作的原理和注意事项。这种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法,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又促使他们自主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了化学课堂实验教学的效果。
(三)、小组合作学习参与竞争
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教学要面向全体的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的实现这一点。所以实施新课改以来,有很多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探索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尽管由于教师自身素质差别和学生的基础不同取得的教学效果不尽相同,但是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学习探究能力方面的积极意义。我在化学教学中把班级学生分成七个小组,每组六个人,各组评选出优秀学生担任组长,然后在实验教学中创设课堂竞争机制,在班级小组之间营造一种互相竞争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指导小组成员合作努力去勇争第一,强化他们的竞争意识。小组竞赛后,对取得第一名的小组给予表彰,这样对成绩不理想的小组也是一种鞭策,使各小组之间竞争合作学习的气氛浓厚,在竞争中促进全体学生的学习。
三、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准则
初中化学实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基本教学理念,是新课改下实现化学实验有效教学的新方法,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的重大转变,真正的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容忽视。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前提是教师要选择恰当的让学生合作学习的内容,而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更需要教师的及时有效的指导,可以说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的越充分则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也就越充分。所以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不能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置身事外,要融入学生的合作学习之中,及时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调节。这要求教师在备课前对实验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意外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同时在面对出现的教学意外时,要冷静从容的加以引导,能够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多样的引导措施,以保障化学实验分组合作学习的有序进行。教师只有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合作探究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才能不断的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而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纲要(试行).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 杨庆芬.将探究式实验教学引入初中化学课堂.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2011年第8期.
[3] 郑长龙.化学实验及其教学改革――探究的化学实验教学[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
关键词:初中化学 实验探究课导学案 基本教学流程 注意事项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开展科学探究实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促进他们的合作意识、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整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课导学,是指通过学生的预习和教师的指导让学生把自学、辅导、合作实践、交流、练习、反思评价等几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以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并始终贯穿创新意识、合作意识的一种实验课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课导学案是优化导学的操作平台。下面针对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课导学案应用进行阐述。
一、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课导学案应包含的基本要素:
1.课题和课型:学案的类型有新授课和复习课之分,因此在设计和教学过程中侧重点有所不同。
2.学习目标: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3.重点难点:它能提醒学生要掌握的重点和要突破的难点。
4.与前后知识的联系:能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架设温故而知新的框架,建构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
5.课堂的情景引入:结合本堂课知识,以故事或图片或事件或史实或生活生产中的应用为情景引入,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迅速进入新课。
6.疑难点、易错点、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它能提醒学生需要特别注意相类似、容易混淆的相关内容。
7.典型例题:通过设置典型例题或实验的分析,使学生了解所学内容在试题中是以什么形式、题型来设计的,难度如何。从而启发学生思维,规范解题。
8.巩固练习:可通过设计诸如识记类、理解类、应用类、创新类及讨论类等多种多样的题目,作为课堂内容及例题讲解后的巩固训练,以检验所学知识。
9.知识结构:它应该是本节内容的一个完整体系。
10.课堂小结及反思:主要由学生就所学知识来体会学习成功后的愉悦,并找出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不足。
二、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课导学案的基本教学流程及实施过程:
根据化学学科的教学特点,可构建如下教学流程:
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实验探究---精讲点拨---当堂反馈---巩固拓展。
实施过程:
1.自主学习: 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自查、互查、抽查、检测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对课前学案的完成情况,解决学生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其设计思路为:提前发放提前收取教师抽批课前发放自查梳理。
2.讨论交流:
在探究式教学中,通过探究前的“假设”创设探究情境,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分析、实验,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和体验。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其设计思路为: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点评取长补短最佳方案。
3.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通过情景引入,提出的问题要引起学生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造成学生心理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方案设计:
实验探究既“探”又要“究”,而学生间的交流恰恰体现了“究”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够极大程度地反映出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更能考察出学生对知识内化理解的深度,也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思维品质的极好时机。所以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叙述,而是应该进行深入的讨论,从而理解他人设计的意图并进行比较,同时加以判断,选择出最佳方案,这样才达到实验探究的目的。
(3)探究实验:
探究实验课学生实验,然后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抽象的逻辑思维,自己概括归纳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从而揭示出物质变化特点及其规律。
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点拨、评价的主导作用,主要职责是创设学习情景和学习途径。学生通过实验,亲自去解决发现的问题,使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了培养;探究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了表达能力;归纳总结,促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也得到有效锻炼与提高。通过以上学生的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等活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4)现象或数据记录:
在探究学习中,学生也要根据实证资料做出对现象的科学解释。一是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二是要记录反应控制条件;三是记录“反常现象”。
(5)解释或结论:
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该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形式的解难释疑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去。
其设计思路为:问题引入方案设计实验探究现象或数据记录解释或结论。
4. 精析点拨:以教师主导为依据,充分体现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导”的功能。学生把通过合作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提出来,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并对每个方案或设计或操作进行评价。其设计思路为:收集归纳问题教师引导点拨归纳形成板块例题突破难点师生反思释疑。
5.反馈矫正:学生学习情况要当堂反馈,及时矫正。反馈矫正的题目要围绕本节知识点精心设计,题不在多在精,要典型,能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教师在讲解时要多注重学法和解题方法的指导。其设计思路为:学生定时练习个别回答答案组内讨论答案小组汇报情况教师点拨释疑。
6.巩固拓展:在梳理课中问题的基础上,对本节课知识点归纳总结,并完成本节课知识体系的构建。同时要注意课时的连贯性,布置下一次的“自学查测”内容。其设计思路为:梳理课中问题归纳构建体系完成课后作业自我反思问题预习下节内容。
三、初中化学实验探究课导学案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1.用导学案教学要努力做到: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化学新知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难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解答。总之,在课堂上只要学生能完成的、做得到的,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
2.要控制好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自主学习绝不等于放任自流,课堂上,教师要动态地把握好“学”与“教”的度,要加以适时的引导和调控。
3.处理好“三个结合”。(1)紧扣教材与课外拓展的结合(2)紧扣导学案与课堂生成的结合(3)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指导的结合。
参考文献:
[1] 吕炳君,何兰芝.有效教学、和谐课堂总论 2008.05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细节化处理
初中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将初中化学学好,那么化学教育就会有着很大的影响,没有化学实验,化学是无法学习的,实验是推动着化学发展的动力。在进行化学实验的时候,要将细节处理好,细节在实验的过程中是十分关键的,如果有一个环节出现了错误,那么整个实验结果就会出现错误,对整个实验的过程有着很大的影响。无论是什么样的化学实验,都离不开细节的处理,尤其是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要让初中生养成细节处理的习惯,在细节处理上要有着明确的认识,这样对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是十分有利的。
1 换个做法是细节化处理方式之一
换个做法就是一种创新,将实验进行了小幅度的改变,但是在实验的结果上没有发生变化。在创新的过程中,还要按照教材进行改进,以下进行实力阐述:
案例1:将烧杯换为醋瓶
教师在进行“燃烧”一课的教学中,主要是对燃烧条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进行了演示:拿着两个装醋的瓶子,这两个瓶子是由玻璃制作的,将里面原有的醋装在别的瓶子里在里面导入不同温度的水,一个瓶子中水的温度是20℃,另外一个瓶子中水的温度是80℃,在两个瓶子中加入小块的白磷。之后在将瓶塞塞好。
其中水的含量也是有着要求的,大约为100ml,两个瓶子中水的容量是相同的,这样就可以进行试验,将平玻璃瓶进行上下的震荡。之后让学生进行观察,学生可以看到一个瓶中会出现火星,伴随着有白烟生成,但是装有热水的瓶中就没有出现任何的反应,这就是这一试验过程。这样在实验活动做完之后,就要进行师生的分析和交流活动,对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通过以上的实验可以知道,在进行实验的时候,可以在课本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根据具体实验的需要进行改进,在本次试验中就进行了细节化处理:将原来实验中使用的烧杯换成了装醋的玻璃瓶,让白磷与醋一起作用。在整个实验中将“杯”变成了“瓶”,将这一实验的过程由“静”变成了“动”,这样就会会增加实验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观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震撼,尤其是火星、白烟等现象的出现,还让试验有着极强的对比性,有利于环保。这样对整个实验有时十分重要的,对燃烧条件的分析是十分有利的。提过分析可以知道震荡的幅度和力度对燃烧有着影响。
2 加个小插曲使实验更加的生动
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的小插曲,这些小插曲的出现可以将事物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这样是有利于事物的发展的,在化学实验中使用小插曲方法将实验的亮点找到,这样增加学生对化学实验的领域能力。对相关的知识理解的更加的透彻。
案例2:进行饱和溶液的探究
教师在进行物质的溶解性的实验中,有一个实验给学生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那就是关于硝酸钾溶解的实验。硝酸钾溶解实验就是将硝酸钾加入水中,一直加到管底出现硝酸钾的固体为止,在这样的实验基础上就产生了一个新的概念理解,那就是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某教师在实验的时候在里面加入了一个实验环节,那就是在已经出现饱和状态下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的高锰酸钾,这样就导致了溶液的液体出现了红色,既然溶液已经出现了饱和的状态,那么为什么溶液有会溶解高锰酸钾呢?在实验的过程中加入了一个小插曲。这样就引发了学生的讨论,要对饱和溶液的内涵重新理解。
在实验的过程中,选择有色的高锰酸钾,通过无色到有色的过程可以说明之前学习过的知识,在溶液的溶解过程中,可能含有着多种溶质,这样在实验的过程中就出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讨论,让学生知道了一定的关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A溶质的饱和溶液中不能再继续溶解溶质A,但还能溶解少量的溶质B。
3 “调个顺序”更流畅
实验顺序这一细节问题,看似简单随意,实则大有考究。因为,课堂教学中的实验顺序必须与知识、方法内在的逻辑关系相对应,它事关一节课的主线是否明晰、过程是否流畅自然。
案例3:五个实验巧安排
老师执教的“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中,容量大(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原理及方法、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燃烧引起的爆炸现象等)、实验多。看到教学设计的初稿后,就实验的数量展开了讨论,最终确定的实验是五个:烧不坏的纸巾;燃烧条件探究(上文案例1);烧杯罩灭烛火;酒精雾化燃烧;面粉粉尘爆炸。第一次试讲后,我们又就实验的呈现顺序做了交流,并对其做了微调:将“烧不坏的纸巾”实验放到了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之后。从而形成了以实验活动贯穿起来的教学主线:燃烧条件探究烧不坏的纸巾烧杯罩灭烛火酒精雾化燃烧面粉粉尘爆炸。
之所以将“烧不坏的纸巾”实验放到“燃烧条件的探究”之后,是因为“烧不坏的纸巾”这一实验设置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燃烧条件是否具备的角度,去分析纸巾“烧不坏”的原因,加深学生对燃烧条件的认识。如果将顺序反过来,学生认识问题的思路就会变得茫然和不顺畅。之所以这五个实验能够贯穿为一条明晰而流畅的教学主线,是因为它们彼此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十分紧密:由白磷燃烧的对比实验探究出燃烧的条件之后,学生自然能够分析出纸巾烧不坏的原因(沾有酒精溶液的纸巾温度没能达到着火点),顺势得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由烧杯罩灭烛火的现象之一――烧杯底部有黑色固体,自然可以引出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学习;全燃烧的条件,提出问题:如果氧气充足、接触面积又很大,燃烧还可能引发哪些现象的出现呢?又可以引出酒精雾化燃烧以及面粉爆炸等燃烧现象的学习。
4 结论
教学实践表明,对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我们不仅要有研究宏观问题的大手笔,还要有研究细节问题的小智慧。小智慧集聚的过程是脚踏实地的过程,小智慧多了,我们也就成了大智慧的拥有者,我们也就有了仰望星空的底气。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石,也是化学学科发展的动力源。化学教学中,研读课程标准、调整实验内容、优化实验设计、改进实验方法、完善实验素材等大问题的研究固然重要,但关注实验的细节化处理也不容忽视。所谓实验的细节化处理,是指实验本身或者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小问题的解决、小智慧的呈现。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