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共享的核心要素

财务共享的核心要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共享的核心要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共享的核心要素

财务共享的核心要素范文第1篇

一、建立财务共享模式的优势

财务共享模式,通过对流程的再造和标准化,总的来说,在加强内部控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资金风险、提高报账全流程效率,节约报账成本以及提高员工满意度等方面,财务共享服务均表现出极大的优势。

财务共享模式能够将企业各项业务整合为一个系统财务共享服务,能够将传统模式下企业内部相对分散的各项业务通过财务信息的串联,有机地整合到一个体系内。可以将企业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风险共担的利益相关。在财务共享模式下,企业内部各项活动都会同企业战略计划和行动目标更为接近,因为在这一体系下,内部信息实现了最佳的传输和交流效果,整个财务流程与业务流程成为了一个相互联系的体系。财务共享模式将各分公司中的基础性、日常性财务工作集中起来,统一核算标准,使原先重复、复杂的工作变得更加高效、简单,核算工作效率和质量得到大大提高。通过财务共享信息平台,上级单位能够随时调取分公司的各项财务数据,随时监督各项经济业务的发生情况,财务核算从事后的静态核算到事中的动态核算,极大地丰富了财务信息内容和提高了财务信息的价值。

财务共享模式让各级财务工作得以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工作重心转向加强执行力、精确化管理、优化资源配置与执行控制、提升信息挖掘深度等方面,及时、高效地为生产经营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决策支撑,大大提高财务管理核心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财务共享模式让企业内部的财务组织职能划分得更明显。财务共享模式更侧重于关注企业的总体战略,负责制定财务政策和标准,为各分公司设定目标,评价他们的经营成果,进行资源的分配和管控管理。

财务共享模式形成了财务业务一体化,财务与业务的交流有了更好的平台,业务财务更多地参与到业务经营中,从财务的角度对生产经营活动提出合理化建议,大大提高财务对业务的支撑。财务共享模式对基础性、日常性、重复性的业务和流程进行梳理、整合,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提供更为精准、更为标准化、更为专业的财务服务。

实行财务共享模式后,企业财务业务较之先前更趋于标准化、精准化,会计核算办法经过与经营业务及时紧密的结合,能更准确地反映各项经营业务的经营成果,为公司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依据。在标准化作业情况下,无论业务处理效率还是业务处理质量都能够得到显著改善,提高财务核算质量。

二、如何在财务共享模式下做好企业管理工作

实行财务管理制度的标准化。财务管理制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整个集团财务管理制度的标准化,这也是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构建的基础。首先,在总部层面制定标准业务规范,并以经过评审的标准业务规范作为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基础。其次,通过集中培训的方式使各分公司的财务组织全面掌握新的标准,为正式施行打下基础。再次,持续的监督执行是最终完成标准化的保障。

对企业各项费用进行实时控制。实施共享管控服务后,企业内外部各个环节产生的每一笔费用都要通过财务系统,由相关负责部门直接审批。通过对费用的实时控制,还可以将实际财务消耗情况与财务预算进行随时对比,从而为节省开支创造了便利的信息条件。

对资本性支出实行全程控制。通过财务信息共享服务中心,企业的各项资本性支出都能准确地反映到财务部门以及上级管理部门。这样一来,企业就能够对资本性支出进行全过程的控制,从而有效避免各个流程中存在的问题。

财务共享的核心要素范文第2篇

[关键词] 人力资本 收益分配 实现基础 风险补偿机制

一、实现基础与影响因素

学界认为企业生产要素的谈判力由其稀缺程度、生产贡献、退出成本、承担风险的能力及其禀赋等5个方面共同构成,这些方面的变化导致了企业中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博弈均衡的变化,并使人力资本参与企业收益分配具有可实现性。但由于谈判地位的“历史差异”,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实现程度会因行业特征、企业类型、生命周期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等而存在较大差异。

1.行业特征。波特认为行业的成长性是构成企业竞争力的首要因素。竞争力事实上就是企业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组合与博弈均衡。财务理论研究也表明,行业特征、产品竞争等对企业融资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行业特征对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谈判力及其参与收益分配的实现程度具有重要影响。

2.企业类型。总体来说,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实现程度随着企业中物质资本支配地位的递减而递增,随企业社会化程度增大而递增。在业主企业中,雇佣者几乎不具备参与收益分配的有效资格与机会。合伙企业特别是有限合伙的出现提升了人力资本的谈判力,但由于物质资本仍是主要风险载体,其谈判力很有限。随着公司制企业社会化程度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公司资本外部网络化配置的时代背景,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可能性、全面性及有效性等均得以大大提升,作为企业创新载体的技术骨干尤其是高层次企业家人力资本开始共享经营权和收益控制权,并由此日益主导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特定模式。

3.企业生命周期。企业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力量对比是一个动态博弈均衡,这种资本构成随企业成长阶段而具有时期特征;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在应视企业发展阶段中对资本构成的依赖度而相机实施。在初创期和成长期,由于面临很多风险,企业要依赖于充裕的物质资本并注重对管理人力资本的有效激励。在成熟期,持续发展战略的需求使物质资本依赖大大弱化和间接化,通过企业家人力资本重组资源、实现结构型增长成为核心要务;经理人市场、创新人才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使忠信的管理人力资本和“创新者人力资本”具有更多选择权,此时,面对职业经理的产权困惑与职务挥霍,以及创新者人力资本的机会损失与“创新困境”,企业仅靠高薪激励和长期合约束缚已难达到好的治理效果。所以,赋予管理人力资本以产权归属感以有效遏制成本,为创新者人力资本开辟进出“自由通道”以有效革新其参与收益分配的模式就成为有效的激励途径。这种依赖在衰落期更加显著。

4.公司治理结构。发达国家已从物质资本为基础界定所有者和经营者关系为中心的治理结构,实际上转向了以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复合资本为基础、以其权利配置为核心的治理结构,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成为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的重要制度环境。不少观点认为,公司治理结构对人力资本参与收益分配模式的影响主要限于管理人力资本。笔者认为,这只是沿袭了传统思路,其实传统激励方式同样可以有效的运用于所有的“创新者人力资本”。这不仅可以体现企业对知识经济下技术的合作创新趋势的深刻认同,并可在收益分配模式上有效体现“要素贡献准则”,且对管理者人力资本几乎独享人力资本收益分配权也是一个有效的制约和权衡。

二、特别风险的特殊补偿

在知识经济信息实时化、资本配置网络化背景下,随着生产资料、债券、股票以及基金市场等非人力资本的市场运作体系日益完善,物质资本所有者与企业的关系趋于弱化和间接化。考虑到其特殊产权特征导致的日渐套牢的人企关系,作为实际风险承担者和企业价值真正载体的人力资本应当享有特殊的、有效的风险补偿与保障机制。

1.突破合约壁垒与相机治理合约――收益权的动态前提。基于套牢的人企关系也即合约各方共同营造的、指向长期的专业合作壁垒会给企业尤其是人力资本承担的高风险带来高效率的匹配收益吗?长期合约的进出壁垒以及由此引致的、高昂机会成本下的人力资本的进出“惰性”将使企业面临“创新损失”,使契约合作背离初衷。此时,要再造高效的合作共赢机制就必须冲破原有合约壁垒,重新构造新型的企业外部网络关系。所以,知识经济下资本合作的长期合约或企业资本配置的网络化态势将必然是实时、动态的,而治理方式则应采用相机治理与共同治理相结合的全新方式。

2.构建二元异质资本结构――收益权的确认基础。财务结构的概念最早由Fama提出,指企业金融流量中用于各类支付的比例,资本结构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笔者在此运用财务结构广义概念,主要是因其更适合以下现状:在由技术创新和资本泛化引致的资源网络化配置环境中,企业利益相关者的空前扩展与资本依赖的深度普及逻辑地要求资本结构安排能明确地体现出不同要素所有者的价值构成及其比例变化。但传统资本结构及其盈利项目的收益安排,却并不能体现人力资本的价值贡献与利益要求。资本的泛化以及核心资本的地位转移使得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的产权共享与共同治理必然要求突破传统的资本同质假设和一元束缚,建立以非同质假设为基础的二元优序资本结构。

3.共同、偏重的财务治理权――人力资本产权的实现路径。人力资本参与控制后,公司治理的重心由原来的监督、约束经理人员转变为要素所有者之间利益关系的协调。为此,有必要建立完善以下机制:第一,在组织结构上,通过制度确定董事会、监事会中各资本所有者所占比例;第二,比照物质资本计量模式,科学计量以切实实现人力资本产权化;并在此基础之上,结合其核心专用性、边际报酬递增的动态性等特征,使其享有与其价值贡献度相匹配的共同而有所偏重的财务治理权。

参考文献:

[1]杨瑞龙 周业安:企业共同治理的经济学分析[M].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3

财务共享的核心要素范文第3篇

[关键词]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共享模式;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1概述

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各个行业快速地发展,建筑施工业就是其中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建筑施工业的业务范围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内,更多扩展到了国外,这就要求建筑施工企业要加强对自己财务的管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财务不出错。同时,随着建筑施工行业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建筑施工企业,进而各个建筑施工企业之间的竞争就越来越激烈。所以,为了加强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建筑施工企业就要加强对财务的管理,因为财务是决定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基于此,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模式就要由以前的传统模式向共享模式转变,即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样就可以实现财务集中以及财务共享的目的。

2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优势

财务共享就是指将规模化以及标准化的业务进行统一和集中,然后由财务服务中心进行处理,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财务业务的处理效率,还可以加强处理质量等,所以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应用财务共享模式,建设财务服务中心是很有必要的。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主要有以下四个优势。(1)减少财务管理层级,降低企业管理成本: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统一企业的财务人员,对统一的财务人员进行详细的了解,根据财务人员的具体职能和专长进行分配,这样就可以将不同类型的财务业务直接分配给具有不同专长的财务人员,这样就可以做到财务人员的合理利用。同时,还可以减少很多中间环节,进而达到降低财务管理层级及管理成本的目的。(2)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提升财务信息质量: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将所有有关财务的信息进行集中,并且进行统一化处理,比如财务处理流程统一、核算标准统一、档案信息统一以及数据源统一等。这样相关人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就有了规范化的工作标准,进而达到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以及提升财务信息质量的目的。(3)有利于完善企业集团内部控制,加强风险管控: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将所有财务信息进行集中以及处理,同时还可以做到信息共享,避免产生信息孤岛等问题。基于此,每个员工都可以从宏观的角度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尤其是管理人员,进而管理人员就可以根据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相关的调整,并且采取相关的风险防控措施,这样就可以达到完善集团内部控制以及加强风险管控的目的。(4)聚焦效应、提高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各个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财务数据详细了解企业资金的走向,并且可以针对具体的资金走向了解各个项目的运行情况以及盈利情况,进而就可以对项目在宏观上进行对比,挑选出最优质的项目增加投资以提升公司的盈利,这样就可以达到聚焦、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

3传统模式下建筑企业财务管理现状及发展局限

根据调查研究显示,目前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传统财务模式的现状以及发展局限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1)基础业务复杂,财务人员没有精力重视财务管理:很多建筑施工企业的业务范围很广,所以财务人员在计算的时候就会增加很大难度,比如会涉及汇率以及税率问题等。同时,业务涉及的金额较大,即使是出现微小的计算误差,也可能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基于此,很多财务人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就会将大部分的精力放在“计算”工作上,进而就会忽略“管理”工作。(2)分散的独立财务组织自主性强,公司财务控制弱化:规模较大的建筑施工企业内部会存在很多的分支,分支内部还会存在很多的部门,而基本上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独立的财务组织,导致独立的财务组织自主性较强。(3)会计工作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规模较大的建筑施工企业存在很多独立的财务组织,每个财务组织负责不同的财务业务,这样就会出现各个财务组织都按照自己的工作标准工作的现象,进而在进行财务信息汇总的时候,就会出现标准不统一、无法整合等的现象。(4)资金使用效率低,无法形成规模效益:一旦财务组织出现分化,就会出现财务信息不共享的现象,进而企业的管理人员就无法详细、准确地了解企业的资金状况以及资金走向,降低资金使用效率,同时还无法产生规模效益。

4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在建筑施工企业中实施的难点

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同时也为了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推行财务共享模式,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很有必要的。但是根据调查研究显示,要想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还是存在很多困难的,最主要的困难有以下三点:其一,缺乏专业技术:要想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就要有专业的科学技术做支撑,但是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并不具备这样的专业技术,所以这就是一大难点;其二,相关的仪器和设备:要想建设一个理想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就要具备相关的仪器和设备,但是这样的仪器和设备的价格是非常昂贵的。如果是一批次的买齐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所需要的所有仪器和设备,那就更是一笔庞大的资金了,所以对于营收规模较小的建筑施工企业来说,一次性支出这样庞大的资金是相当困难的;其三,进行规范化管理: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已经运营了很多年,所以其内部的工作方式已经形成规范化,而要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就要对工作模式进行改进,并且将工作方式以及工作标准等进行统一化,这对一个运行了很多年的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是非常困难的。

5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施计划与步骤

(1)明确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定位:要想建设一个合格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首先就要明确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定位,比如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要处理哪些工作、费用报销、项目预算以及项目成本等。(2)加强信息化体系建设,提高数据利用效率:只有加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信息化体系建设,才能使财务工作有一个统一的工作标准,进而提高数据的利用效率。(3)完善制度建设,优化管理流程:完善制度建设,这样才能省去很多中间不必要的管理层级,进而达到优化管理流程的目的。(4)充分调研,逐步完善共享中心建设:要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以科学的数据作为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基础,并且可以根据数据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进行优化。(5)完善会计档案管理:要对相关财务人员的档案进行整理和分析,因为根据我国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规定,有条件的企业应该推行电子档案工作的开展。

6建筑施工企业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议

(1)高层领导、员工认同和大力支持: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一个重大的改革,这项改革不仅涉及企业的员工,还会涉及企业的高层领导,所以要想完成这项改革,不仅要得到员工的支持,同时还要得到高层领导的支持。(2)提高定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作用不仅仅是财务信息共享和财务信息处理,从长远角度来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还可以达到控制预算以及进行风险调控的目的等。(3)调整财务组织架构和职能:要想建设一个合格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就要对财务组织架构的职能进行调整,因为很多企业内部存在很多“鸡肋”的财务组织架构和职位,这样的存在会影响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4)统一制度和标准,流程再造: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会将以前分散的财务组织进行整合,所以就要制定统一的工作制度,因为这样才能保证各个工作人员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工作。(5)搭建信息系统:搭建信息系统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信息系统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核心,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信息系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才能达到信息共享的目的。(6)统筹规划,分步实施:要想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建设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非常困难的,同时涉及的工作种类以及工作量都是非常庞大的,一旦出现错误就会造成很大的混乱,所以为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顺利建设,在建设之前就要做好统筹规划,并且分步实施。

7结论

随着社会的进步,各个行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所以为了加强本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就要进行相应的更新,其中建筑施工企业就是如此。建筑施工企业要想提高市场竞争力,改变自己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一种有效途径,即在企业内部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财务工作的效率,还可以加强财务工作的质量。经过调查分析不难发现,在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推行财务共享模式,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形成前端业务与后端财务管理紧密相连的业财一体化模式已然成为建筑施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希望本篇论文对建筑施工企业在内部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黄虹,潘飞,刘红梅.管理会计在中国企业的实践———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专业委员会2016年学术年会综述[J].会计研究,2017(3).

[2]蒋盛煌.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研究———基于中国铁建B集团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实践[J].西部财会,2018(5).

财务共享的核心要素范文第4篇

一、内部控制视角下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一)从内部环境看会计信息标准化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内部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具体包括组织机构(如董事会、监事会等)、权责分配、战略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及社会责任等。企业的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是其他内部控制因素的根基,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贯彻和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起到直接的影响作用,企业的内部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的核心。笔者主要以元数据和XBRL标准为例来分析内部环境对于会计信息标准化体系构建的要求。(1)元数据标准。在IT 环境下,企业的控制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这种改变要求企业必须且尽快建立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为了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无论是从组织机构还是权责分配或战略发展监督来看,在企业内部共享信息都是内部控制的必然要求,而会计信息化建设就可以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以及企业外部的信息共享,所以必须进行会计信息化建设,但并不是说只要实施会计信息化就可以,如果没有一个标准体系也达不到效果,组织结构要求必须建设信息化的标准体系。随着管理幅度的增大、层次的减少,组织结构的扁平化,共享的信息也被要求必须是从整体性原则出发,必须是规范、普遍和有统一标准的。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元数据标准,为企业收到的各类分布式的、多种类型数字化资源构成的信息资源体系提供数据整合和管理,使得这些信息和数据能够被普遍识别和检索,实现数据集中和在网络环境中实现信息资源的一体化组织。如企业产品查询,不管是企业领导还是普通职工都可以通过信息化系统利用产品的名称、生产日期、生产的车间名称,产品尺码或重量等标准来检索到相应的信息。虽然很难开发在所有领域通用的元数据格式,但在大多数关键领域能通用就基本能够达到内部控制的目标了。元数据标准的建立必须要本着整体性、结构性、一致性原则,以财务信息资源元数据的建立为核心。(2)XBRL标准。内部环境的变化要求必须建立XBRL标准,该标准最初称为XFRL,是一种基于XML的企业财务报告语言,除了可以实现基本的财务报告编制、披露与分析资料等一次录入、多次使用外,基于互联网技术还可以实现跨平台跨地区的信息传递、交换等网络传输,资料共享。eXtensible Business Reporting Language 这种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为企业决策者提供经营管理信息,为财务机构准备、公布各种格式的财务报表、可靠地抽取及自动交换公开发行公司的财务报表提供标准化方法。无论从企业文化还是公司治理和战略发展,获取正确无误的财务信息,运用财务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都很重要,可见财务信息对于一个企业的内部控制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企业获得的层次不齐的财务信息如何存储,对所有的财务信息如何进行规范化管理,信息的有效性如何确定,财务信息的数据如何实现共享,财务信息如何整齐交换等,这些都关系着内部控制制度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必须有一个通用的模式来解决这些问题,为异构的会计信息系统提供公共操作环境,又能为会计信息资源的整合提供实施环境,此时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的XBRL标准应运而生。

(二)从风险评估看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内部控制中风险预防与评估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内部控制中风险来源很多,如数据。企业信息系统面临的风险主要来自数据风险、财务风险、差错风险、决策风险、人员风险、以及很多不可控风险等因素。为了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必须要预防能够预防的风险,并尽力将不可控的风险降到最低,这就要求:必须建立元数据标准,使得在数据的获得、储存、输入、分析和决策整个过程都有一个标准,最终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必须建立XBRL标准,这对于财务信息与财务报告风险来说十分重要;必须建立会计信息数据交换的标准和建立会计信息安全控制标准,尽量减少会计信息交换中的风险和各种安全风险。

(三)从控制活动看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控制活动是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来实施的控制风险的活动,笔者以会计系统的控制活动为例来予以说明。会计控制系统要求企业必须要有一个规范的会计信息化系统来管理,如果建立了标准的会计信息化系统,会计凭证与会计报表的每一处程序都是严格按照标准,录入相应的会计信息化系统中,那么这就会保证数据的标准性、规范性,同时也可以降低财务会计等一系列的数据风险。当然控制活动涉及领域广阔,应用广泛,对于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四)从信息与沟通及内部监督看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具备一个良好的信息与沟通渠道以及内部监督机制,对于海量杂乱无章的原始数据和信息,如何才能筛选出有效的信息,如何将这些信息交换和传递,以及如何识别,取得和报告并监督等问题都要求企业建立相应的标准和规范,使得元数据的获得标准化,财务信息、财务报表等的传输格式标准化,数据接口标准化,同时在内部监督下会计信息安全化。

二、内部控制视角下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

(一)元数据标准体系构建 从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来说,财务信息对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内部控制要求数据的描述、标识、筛选要有相应的标准,那么元数据标准在构建时应该考虑从财务数据的采集和获取过程中对数据进行描述和标识,并要考虑在财务数据转换、提炼或者检索时让元数据来发挥作用。因此可以将财务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定义为:财务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是指各类经济组织部门对其保存的“在其业务活动中形成或提供的有关财务、审计、税务和会计等的各种类型和形式的数据的集合,经济分析、经济决策、经济监管等方面所需要的”且数量巨大、非标准化的财务信息资源进行研究和挖掘时,采用的用以构建完善的财务信息资源数据仓库的规范的元数据标准。由于财务信息资源建设具有技术复杂、地域广泛和文化多样等特点,使得很多财务会计信息很难共享,这不符合内部控制的要求,所以必须用财务信息标准化来解决此问题。在财务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框架和关键标准构建时,有以下方面的建议:要建立财务信息资源元数据技术体系结构,以此来规定财务信息资源元数据的总体架构;为了规定描述消息交换的格式,给出保证消息的可靠安全传输的具体实现方法,所以要制定财务信息资源元数据消息服务标准;为了使得主要财务信息资源元数据注册机制接口和注册服务被严格规定,所以要制定财务信息资源元数据注册标准;还要规定在不同文档中重复出现的构成文档的基本元素和元素的设计方法;制定财务信息资源元数据集成描述标准用来描述会计处理过程所必须提供的信息;定义会计处理过程语义标准,使企业会计处理统一,必须制定财务信息资源元数据过程标准。当然任何一个企业想要在领域内建立财务信息资源元数据的标准体系还应该重视以下内容的建设:重视财务信息资源的建设;开展专题性调查研究,促进国际元数据的交流和发展;促进财务信息元数据应用的技术推广;加强各类元数据的交换。目前,以IBM DL2.4为开发平台,以DC为核心集、多种元数据并存的元数据方案,根据基于XML/RDF的资源描述体系将各类数据封装在一起,统一了元数据的描述方法,并保证原始经济业务管路中元数据的完整性,提高了元数据之间以及与其他资源对象数据之间的互操作性。

(二)XBRL标准体系构建 内部控制各要素,尤其是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内部监督都要求建立财务信息、报表与分析资料的网络传输格式标准化,即要求企业必须建立XBRL标准体系,以降低信息交换成本,提高财务信息的可获得性、相关性和正确性,以此来有效解决HTML格式所造成的财务信息不能直接用作分析的困境。XBRL标准可以突破传统财务报告的定期模式,以实时、随时在线披露使得财务信息的及时性有所增强;由于可以自动地为财务信息加上标识,使得这些信息在被浏览器或其他工具进行编排或加工的情况下保持标识不变,这大大降低了因多次输入而造成的财务信息数据错误的风险系数;通过应用程序将任何格式的公开财务资料生成财务报告进行网上,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便于投资者做出科学的决策;利用XBRL在各项相关资料之间建立链接,能进一步与公司的审计轨迹资料库进行链接,提高核查效率,也有利于对会计的监管,有利于我国财务报告尽快与国际标准接轨。

构建XBRL标准体系时需要考虑的内容:一是制定和完善基于XBRL的标准财务报告平台总体框架,作为开发公共目标体系结构的基础并驱动系统的设计、采办和再利用。为了增强XBRL标准财务报告系统的可移植性、可扩充性、互操作性、可兼容性及其运行能力,可以通过成熟的解决方案和共享功能来降低研发成本和项目风险损失。二是建设基于XBRL的标准财务报告平台体系结构。平台建设是构建财务报告体系的核心要素,财务报告平台体系结构的设计既要重点考虑结构和行为,又要考虑影响财务报告体系建设生态因子。如审计、内控、人力的保障以及风险的防控,还要综合考虑诸如功能、使用、弹性、经济性、重用性、广泛性、技术限制、折中与审美等因素。以上这些因素既相互作用与影响又相互制约并直接决定着基于XBRL财务报告体系的质量与效率。三是为了保障基于XBRL的标准财务报告平台的实现,还需要从本行业自律、技术手段、基础设施、共享数据、行政措施等方面着手。根据美国GAAP准则,XBRL的分类标准见表1。当然,新建的系统要严格按照基于XBRL的体系结构和标准规范,进行规划、分析、设计,并同时兼顾编码、调试、运行和维护。通过制定XBRL分类标准,才可以促进会计真正成为会计信息生产、提供和表述的规范语言。另外,企业在进行元数据标准和XBRL标准体系构建过程中,要加强社会各界的学术交流,从目前情况来看,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仍然是一个学术热点,每年一届的会计信息化年会给人们带来很多新的观点,也给中国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不仅可以给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带来影响,也可以为企业会计信息化标准研发带来巨大的推动力。

从内部控制的五个要素来看,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是很有必要的。为了降低风险,规范经营活动,统一数据输入、中间处理、信息输出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优化企业流程,提高效率并及时披露企业财务信息以帮助投资者做出明智决策,构建会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是其非常关键的一步。无论元数据标准还是XBRL标准的构建企业都应该全面考虑、认真思考、加强学习,从实际出发,努力制定出成本效益最好的一个标准体系。

参考文献:

财务共享的核心要素范文第5篇

信息经济时代,由于经济活动的数字化、网络化,出现了许多新的媒体空间。许多传统的商业运作方式将随之消失,而代之以电子支付、电子采购和电子定单,商业活动将主要以电子商务的形式在互联网上进行,使企业购销活动更便捷,费用更低廉,对存货的量化监控更精确。

1、财务管理目标的创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总是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总是随经济形态的转化和社会进步而不断深化。随着信息经济的到来,客户目标、业务流程发生了巨大变化,具有共享性和可转移性的知识资本将占主导地位。知识的不断增加、更新、扩散和应用加速,深刻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客观需求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必须向高层次演变。原来以追求企业自身利益和财富最大化为目标者,必须转向以“知识最大化”的综合管理为目标。

2、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在互联网环境下,任何物理距离都将变成鼠标距离,财务管理的能力必须延伸到全球任何一个结点。财务管理模式只有从过去的局部、分散管理向远程处理和集中式管理转变,才能实时监控财务状况以回避高速度运营产生的巨大风险。企业集团利用互联网,可以对所有的分支机构实行数据的远程处理、远程报表、远程报账、远程查账、远程审计等远距离财务监控,也可以掌握和监控远程库存、销售经营等业务情况。

3、财务工作方式的创新。互联网技术改变了全球的经济模式,相应地必须改变财务人员的工作方式。传统的固定办公室要转变为互联网上的虚拟办公室,使财务工作方式实现网上办公、移动办公。这样,财务管理者可以在离开办公室的情况下也能正常办公,无论身在何处都可以实时查询到全集团的资金信息和分支机构财务状况,在线监督客户及供应商的资金往来情况,实时监督往来款余额。企业集团内外以及与银行、税务、保险、海关等社会资源之间的业务往来,均在互联网上进行,将会大大加快各种报表的处理速度,这也是工作方式创新的根本目的。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

1、转变企业理财观念。信息经济的兴起,使创造企业财富的核心要素由物质资本转向知识资本。企业理财必须转变观念,首先,要认识知识资本,即了解知识资本的来源、特征、构成要素和特殊的表现形式。其次,认可知识资本是企业总资本的一部分,搞清知识资本与企业市场价值和企业发展的密切关系,以及知识资本应分享的企业财富。

2、加强网络技术培训。网络技术的普及与应用程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创新的成功与否。有针对性地对财务人员进行网络技术培训,可以提高财务人员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财务人员如果将将经济、财会、网络有机地结合,面对知识快速更新和经济、金融活动的网络化、数字化,就能够从经济、社会、法律、技术等可以多角度进行分析并制订相应的理财策略。其次,通过技术培训可使财务人员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开发企业信息,并根据变化的理财环境,对企业的运行状况和不断扩大的业务范围进行评估和风险分析。为此,要适应信息经济发展的要求,根据国际金融的创新趋势和资本的形态特点,运用金融工程开发融资工具和管理投资风险。

3、积极开展对知识资本的理论研究。信息经济的发展将使财务管理目标转向知识最大化,但目前知识资本的理论尚未成熟,必须积极开展理论研究和实践。知识资本是一种无形资本,对知识资本的管理是新形势下企业理财的重大创新。对此,首先应研究知识资本的构成要素及其市场化形式,探讨知识资本的有效运作管理方法。其次,要研究知识资本的计量方法,确定知识资本价值,研究知识资本的证券化形式和估价方法。第三,要对知识资本运作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企业知识资本运作的具体操作方案。第四,研究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它是知识资本保值增值的基本前提。总之,知识资本是信息经济下一种新的资本形态,对知识资本的理论研究也是实现财务管理创新的基本条件。

4、对企业进行业务流程重组。信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贸易服务方式,它以数字化介质替代了传统的纸介质,将打破传统企业中以单向物流运作的格局,实现以物流为依据、信息流为核心、资金流为主体的全新运作方式。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重组,将工作重心放在价值链分析上。首先,企业要从行业价值链(原材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销售商)进行分析,以了解企业在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判断企业是否有必要沿价值链向前或向后延伸,以实现企业管理目标。其次,对企业内部价值链(定单―产品研究设计―生产制造―销售―售后服务)进行分析,以判断如何降低成本,优化企业流程。第三,从竞争对手价值链分析入手,通过与竞争对手的相应指标进行比较,找出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和自己的成本态势,从而提高整体竞争力。

5、建立财务风险预测模型。随着互联网在商业中的广泛应用,在企业内部作为数据管理的计算机往往成为逃避内部控制的工具,经济资源中智能因素的认定将比无形资产更加困难。在企业外部,由于“媒体空间”的扩大,信息传播、处理和反馈的速度大大加快,商业交易的无地域化和无纸化,使得国际间资本流动加大,资本决策可在瞬间完成。总之,由于信息经济的非线性、突变性和爆炸性等特点,建立新的财务风险预测模型势在必行。该模型应该由监测范围与定性分析、预警指标选择、相应阀值和发生概率的确定等多方面的内容组成,并能对企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敏感性指标,(如保本点、收人安全线、最大负债极限等)予以反映。这样,将风险管理变为主动的、有预见性的风险管理,就能系统地辨认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