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民营经济发展规划

民营经济发展规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民营经济发展规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民营经济发展规划

民营经济发展规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民营经济;持续发展;改革与创新;思路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Zhenjiang city of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while fully affirming the important role of the private economy at the same time, it summariz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conomy in Zhenjiang,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generalization. Then, were studied from the aspects of policy support, enterprise independent innovation, the reform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mode, to broaden the financing channels, speed up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and puts forward innovative ideas.

Key words: private econom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form and innovation; thinking

中图分类号:F0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民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起来,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十一五”以来,民营经济成为促进镇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民营经济在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与国内发达地区相比,民营经济发展还有较大的差距和不足。以镇江为例,当前民营经济在发展规模、产业层次、创新能力、融资渠道、管理模式和人才建设等方面还存在比较明显的不足。而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原因主要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体系不健全,政策落实不到位;民营企业选择的技术门槛较低,涉足行业过于集中;家族式管理体制弊端显现,制约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产业集聚程度不够,经济效益低下;投融资体制不顺,民营经济融资渠道不畅。

二、政策创新思路

(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民营经济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1.认真落实各项政策,服务民营企业发展。从民营经济发展的历史看,政府在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政府要从镇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高度和目标出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做好服务工作,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把有关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包括国家“非公36条”和江苏省“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从政策扶持、平台支撑、产业导向等方面积极引导民营经济实现新发展,加快转型升级。

2.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民营经济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作为支撑。从这个角度看,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有效的经济管理体制,做好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中介服务,为民营经济的发展营造优良的行政环境。在同等条件下对民营企业实行相对灵活的扶持政策。对符合产业政策又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在财政、税收、信贷等方面应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加强对民营企业在消防、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工资支付的管理和监察,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3.建立健全服务体系。加快服务体系建设,按照镇江市的计划,到2015年,全市建成上下畅通、高效联动的市、辖市区、镇(街道)三级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完善政企通、中小企业镇江网等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中小企业服务网络全覆盖。组建全市中小企业服务联盟。重点抓创业辅导、融资担保、技术支持、人才培训、信息服务、市场开拓、管理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体系建设,实现面向中小企业的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体系。这将有利于拓展和提高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范围和水平。

(二)加快民营企业自主创新步伐,推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1.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的意识,加强产学研联盟。首先,民企要提高自主创新的意识,加大科技投入,建立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对研发进行有效的价值管理,提升企业研发水平。同时,继续推进政、产、学、研“创新联盟”模式,为民营经济搭建更宽广的创新平台。充分发挥驻镇高校与合作高校的优势和作用,进一步加强与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东南大学、吉林大学、江苏大学、江苏科技大学等国内重点院校的合作,吸引更多科研成果来民企进行转化,实现产业化。通过产学研联盟这个平台,重点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研发高新产品,促进产业转型,提升民企科技创新的能力。

2.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民企要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取得一定的优势,必须要有长远的发展规划,重视知识产权保护,大力实施品牌发展战略。通过制定战略规划,大力培植品牌产品和品牌产业,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品牌合作、贴牌生产等多种形式,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实现产品更新与升级,使企业从分散小规模经营向规模集约化经营转变。为民营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3.加快技术改造,实现转型升级。民企从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入手,加快技术改造步伐,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产业竞争力。应大胆尝试,进入新兴产业领域,包括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根据镇江产业发展规划,民营企业应积极进入全市“5+x”新兴产业,加快改造提升装备制造、工程电器、汽车及零部件等传统优势产业,扩大食醋、眼镜、特种轴承、运动器材等特色产业的品牌美誉度,提升堂皇床品、宜禾职业装、圣象地板等知名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这样通过两条腿走路,有利于加快民企实现转型升级。

(三)改革民营企业家族式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民营经济发展规划范文第2篇

哈尔滨市的民营经济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经过三十多年来的发展,特别是经过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市国民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新时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特别是作为民营经济主体的个体、私营经济,更是得到迅猛发展。截至2010年5月底,总户数首次突破30万户大关,达到 304 419户,比2009年底净增8 894户。近年来,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民营科技“小巨人”企业成为全市民营科技企业的“领头羊”。此外,还有一批民营企业通过“科技联姻”、“攀亲结缘”加强与大中专院校、科研单位合作,提高了产品的科技含量,成为全市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一、坚持“民办为先”,确立民营经济发展新思路

发展民营经济,思想是先导,政策是基础,环境是保障。为此,必须坚持“民办为先”,不断探寻发展新思路。一要以优先的思想引领民营经济发展。发展民营经济,要破除三种旧观念,树立三种新理念。从我市实际来看,要破除“国有经济为重、民营经济为属”的传统观念,明确“主题是发展,主体是民营”的定位;要破除“重外资轻内资、优外商薄内商、宽外企严内企”的传统观念,树立“内资、外资一起抓,全民、集体一起上”的工作思路;要破除民企“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小农意识,树立“恋乡不守土、敢冒知进退、自信不自满”的创业精神。二要以优惠的政策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因素是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为此,要放宽领域,在产业政策上扶持。坚持“政治平等、政策公平、法律保障、放手发展、引导规范”的方针,降低民间投资的门槛,凡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凡允许外商经营的,都向民营企业开放。三要以优良的环境保障民营经济发展。通过深入开展简政放权、服务、政务公开和环境测评等活动,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通过规范执行行为、打击不法经营、开展综合治理、维护合法权益等,营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

二、坚持民企为重,拓展民营经济发展新空间

民营企业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施者,提高民企自身素质,是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要按照“内增素质、外塑形象、追求卓越”的要求,提高民企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发展内在动力。一是创新技术。坚持技术引进、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相结合,鼓励民营企业选择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创汇率高、效益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项目和产品。要提高管理水平,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引导民营企业实现“三个转变”。二是创新体制。要按照“集聚、发展、壮大、提升”的思路,鼓励优势民营企业进行资本扩张和业务合作,打造一批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并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航空母舰”。三是创新人才。要实施人才兴市战略,大力加强基础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为民营企业输送劳技人才,努力建设能力强、观念新、素质高、懂经营、懂管理的现代企业管理和员工队伍。要实施“回归工程”,吸引有资金、会管理、懂技术的专业技术人员回乡创业,并在职业技能鉴定、职称评定和专家选拔上与公有企业人员同等对待。

三、唱响全民创业的主旋律

全民创业,是省委、省政府两年前在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中,适时提出的一个重要决策。两年来,全省各地按照这一重要决策,全力推进全民创业,取得了显著的阶段性成果。我们哈尔滨同样在全省全民创业的大潮中,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影响,全民创业在我市的经济发展总体进程中,口号还不够响,部署还不够深,干劲还不够足。所以要特别强调在全市唱响全民创业的主旋律,激发全民创业的积极性。

四、发展民营经济、扫除一切障碍

民营经济发展规划范文第3篇

一、经济运行情况20__年1月份,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共计24家,其中民营企业7家,占规模以上企业家数的29.17。全区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和出货值分别为219304万元和54312万元,其中民营企业总产值和出货值分别为127908万元和10186万元,分别占规模以上企业的58.32和18.75。

20__年6月份,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共计63家,其中民营企业43家,占规模以上企业家数的68.25,比20__年1月份增加了5.14个百分点,全区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和出货值分别为509774万元和218878万元,其中民营企业总产值和出货值分别为299615万元和103405万元,分别占规模以上企业的58.77和47.24。比20__年1月份分别增长了1.34个百分点和9.15个百分点。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创新突破。区委、区政府及时成立了翔安区民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我区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实施细则。实施细则的制定充分体现周边地区的优惠政策我区都能借鉴的原则,为我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依据,使我区对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上放得更宽,在投资领域上放得更开,在经营方式上放得更活,在注册条件上放得更松,真正做到了放心、放手、放胆。在贯彻落实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

(二)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全区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区五套班子领导和市民营办领导出席了会议,林国耀书记、吴南翔区长作了重要讲话。会议重奖了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和纳税大户,确定了20家区重点民营企业,重点民营企业实行五套班子领导和部门领导挂钩制度。会后,政府办、组织部、监察局等挂钩部门立即深入挂钩单位乐安制衣、大家族鞋业、吉和制香了解企业生产情况,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困难。形成了“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环境。

(三)根据自身实际,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区域经济的重点,在当地经济发展规划的领域和行业中,只要能向民营经济开放的,都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在内厝划出一定地块,创办民营创业基地,提供优惠政策,吸引周边民营入驻。

(四)除国家和省规定外,区级部门一律不准设置登记发证的前置条件,企业注册实行核发临时营业执照和预备期管理试点,允许跨行业经营,成立区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挂靠在招商服务中心),在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业务指引下开展工作,为民营企业开展全方位的服务工作。

(五)鼓励民营企业参与能源、交通、水利、工业区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参与国有、集体企业的改组改造,参与投资兴办教育、文化及公益性事业。例如:鼓励引导大型民营企业银鹭集团进行巷北工业区标准厂房建设;出台相关政策允许部分民营企业与村办、镇办企业脱钩,进一步明确产权,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更广泛的空间;规划文教园区,引进华天涉外学院等民办高校在我区兴办教育、文化及其他公益性事业。

(六)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积极探索“引进来、走出去”的有效途径,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经济合作,不断拓展发展空间。我区银鹭集团、如意集团、万里石集团、舫昌佛具成功嫁接了外资,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

(七)建立企业工作午餐会制度,为加强和改善政府与企业间的沟通联动关系,切实解决企业在投资、筹建、建设、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区政府决定建立企业工作午餐会制度,由区领导亲自主持,会议主要收集、了解企业在生产中遇到问题,明确责任部门,在下一次午餐会前必须及时解决并将解决落实情况反馈给企业,对因政策原因无法及时解决的,也向企业说明原因,取得企业谅解。例如:厦门弘信创业股份有限公司反映,今年2月6号与翔安区鉴定《投资框架协议书》,征地100亩建立弘信翔安工业基地,但该基地建设审批手续缓慢,午餐会上,有关部门及时解释:公司与区政府签订的是《投资框架协议》,凡是签订投资框架协议的项目其土地皆为基本农田,应待调整后方可建设。今年我区共举办四次午餐会,解决企业反映的问题45件。

(八)培育产业集群成效明显。开展了全区民营企业产业调研。目前,我区初具规模的民营企业产业集群比较突出的有粮食加工、汽车运输、农副产品加工、贡香制造,针对发展现状和民营企业的特点,更加明确地提出了培育全区民营经济产业集群发展思路,规划建设贡香城、汽车城等市场,引导全区以特色产业为依托、以区域聚集为特征,以功能定位、资源整合、科技创新为手段,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积极促进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的有效聚集,做强 支柱产业,提升特色产业,培养成长型产业,推动“三个转变”实现农民、企业、政府、投资者“四赢”的成功经验,指导各镇结合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目前我区银鹭集团、如意集团、兴盛食品被评为国家农业龙头企业;新时鲜、源水水产等7家企业被评为市级农业龙头企业;齐翔食品、华普水产等14家企业被评为区级农业龙头企业,这些企业为我区农村民营经济发展起到带头作用。

(九)继续推进民营经济外向化发展。在积极帮助民营企业获取进出口经营权的同时,广泛组织企业参加产品交易和商务洽谈活动,引导企业大力开拓国际市场。20__年我区13家民营企业组团参加了市经贸局组织的赴日考察活动,组织9家民营企业参加了20__年沈博会,组织9家民营企业参加第二届福建省网上投资洽谈会,组织6家民营企业参加第二届福建省商品交易会,进一步推动了我区民营经济的外向化发展。截至今年6月份,全区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累计出货值为49465万元,占全区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出货值的41.77。

(十)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积极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通过建章立制和流程再造进一步促进了局机关依法行政和职能转变:一是制定和完善10多项工作制度,进一步促进了广大干部规范行政行为,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优化办事流程;二是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三是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证》,继续清理、削减行政审批项目,并积极推进“一站式”服务,例如:针对农业龙头企业、重点民营企业因历史遗留的产权问题、拓展用地问题采取相关部门集体办公的形式一次性给予解决;四是持续开展“治乱减负”,工作成效继续巩固扩展。

(十一)实行名牌战略。我区民营企业实施细则第十二明确规定,对20__年1月1日以后获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一次给予50万元的奖励,获省级名牌产品和省级著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给予30万元建立,获市级著名商标的企业一次性给予5万元奖励,扶持力度居全市各区之首,极大调动企业创优意识,从新区建立到目前为止,我区获得著名中国驰名商标一项,福建省著名商标一项,厦门市著名商标三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称号一项,福建省名牌产品四项。

(十二)加大科技扶持力度。国家和市、区科技部门加大对民营企业的科技扶持力度,20__年国家和市、区科技等有关部门扶持我区民营企业资金高达563万元人民币,比20__年的165万元增长了2.41倍,截至目前我区共有民营高新技术企业4家、民营科技企业23家、通过ISO和其他管理体系认证的民营企业12家,为我区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十三)充分利用商会和行业协会作用。区人大、区政协充分利用区商会、各行业协会开展民营经济工作,多次调研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为区委区政府提供决策的依据。

(十四)加大了对发展民营经济的宣传导向,各级新闻媒体集中力量、集中时间,大力宣传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力宣传民营经济对国家、对社会的巨大贡献,大力宣传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力宣传民营企业的典型人物,大力宣传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措施。今年五一,我区评选7名市级劳模,其中就有4名是民营企业家,充分体现了区委区政府对民营企业的关心和爱护。

三、今后工作要点

(一)、发展目标

实施重点扶植工程,加快发展民营经济。重点扶持企业,推动中小民营企业上规模,力争至20__年底培育3-5家年产值达5亿元企业、30家年产值5000万以上企业、100家年产值500万以上的规模企业,把我区营造成厦门市最具活力的民营经济发展区域。

(二)、工作重点

1.积极实施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根据民营企业的特点及其在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统筹下,实施科学的符合其角色定位的发展战略。一是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结合我区产业发展规划,培育一批与我市大企业大集团配套的中小民营企业集群,不断提高地方产品协作配套水平,同时充分发挥中小企业的特点和比较优势,大力发展贡香、农副产品加工、汽车运输产业集群。二是实施集中发展战略。认真贯彻实施厦委[20__]14号文及配套文件精神,推动民营企业向工业集中发展区聚集。三是实施分区域推进战略。根据我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对中心城区、近郊区及远郊区不同区域要求的区别,在产业发展的选择上各自有所侧重,促进城乡就业和农民增收。

2.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一是要认真学习贯彻国务院的《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新。二是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及14个部门的配套文件,把国家、省、市有关放宽民营经济投资领域、经营范围、注册资本、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限制,以及在融资、税收、劳动用工等方面对民营企业一视同仁的政策措施全面落到实处,并继续清理、废止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规定。三是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导向作用,在报纸、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上,广泛宣传国家、省、市发展民营经济的方针政策,宣传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四是广泛听取企业呼声、广集民智。继续坚持实行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和对话制度,搭建党委、政府与民营企业之间直接、畅通、高效沟通的平台。五是切实搞好民营企业投诉受理工作。进一步完善投诉受理机制和工作网络,认真受理影响和制约民营经济发展、侵害民营企业权益的各类投诉,有效地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

3.继续推进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和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建设。积极与市民营办联系沟通,争取市 财政支持,尽快筹建区中小企业担保公司。

4.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开展项目年工作。一是鼓励和引导广大的民营企业紧紧围绕我区电子信息、机械(含汽车)、食品等主导产业的重大产业化项目和产业集群发展,积极与相关大企业大集团协作配套,在重大项目发展的分工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精、特、新”作用。二是紧紧围绕壮大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以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为重点,下大力气抓一批农副产品深加工大项目,培育一批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不断壮大龙头企业队伍,提升经营水平。三是积极组织民营企业广泛参加国内外各种商务考察、经济技术合作洽谈活动,不断提升开放水平,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别注意招大引强,开展项目招商和专业招商,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带动我区扩大产业化规模,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密切跟踪引进利用外资、内资重点项目,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协调有关部门切实搞好后续服务。四是不断完善区民营企业服务中心功能,积极整合社会中介资源,为民营企业提供创业辅导、企业诊断、信息咨询、市场营销、投资融资、贷款担保、产权交易、技术支持、人才引进、人员培训、对外合作、展览展销和法律咨询等社会化的服务。

5.大力推进民营企业技术创新。继续加强对民营企业技术进步的政策扶持,引导民营企业把握市场脉搏,加快技术创新步伐,不断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一是鼓励和引导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建立技术创新中心,形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相关产品,做到产品生产、研发和项目储备的良性循环;二是鼓励和引导传统型加工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联系,快速提升企业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三是鼓励和引导广大的民营企业积极采取与大企业配套、加盟名牌企业等等方式,提升技术水平;四是积极争取国家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市科技专项经费、市级产学研技改资金,为我区民营企业专业化发展、与大企业协作配套、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新技术推广等提供支持;五是尽快建立区级产学研技改资金和民营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民营经济发展规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经济结构;调整

襄阳市市委市政府针对襄阳市襄城区经济发展战略,提出的总体思路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主要发展旅游业、商贸物流业,尤其强调襄城区要把旅游业作为本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以旅游促进襄城区经济和社会各行各业发展。这一发展战略对于发展绿色GDP,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襄城区经济可持续发展有深远影响。

但是若过度依赖旅游经济拉动区域经济发展,会存在着诸多不利因素,也存在着一定的市场风险和不可预见性。加上襄城区地处汉江以南,是襄阳市政治教育行政中心。既有襄阳古城老城区、又有正在开发建设的城市新区,如檀溪新区、庞公新区,以及规划建设的襄南新区,还有卧龙、欧庙、尹集三个乡镇,属典型的城市二元结构,因此,我认为应该在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情况下,结合襄城区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重点在食品加工业上下大功夫,尤其要大力扶持特色农产品(林果业深加工如:猕猴桃、蓝莓、核桃、葛粉)加工业的发展壮大以及畜产品(牛肉、猪肉(野猪肉)、奶制品)加工业的发展,经过5到10年的发展,将特色食品加工业和畜产品加工业作为一个战略性产业来发展,尽快形成另外一个龙头产业来带动农民农村农业的发展,同时也可以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产业链,与本区的旅游业错位发展,协同发展,壮大襄城区的经济实力,提升襄城区综合实力。最终形成两个龙头,多业支撑的襄城区经济发展架构。

为实现上述目标,需要在5到10年内培育在本市有突出地位、在周边地区有重要影响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产业集团,产值过100亿元的企业两家,过50亿的4家,10亿以上的企业10家。提升我区在全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和农产品加工业的集聚力、辐射力和有效带动力、影响力,为我市打造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农产品加工中心,构建全省农业强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之路,襄城区民营经济已经在襄城区经济结构中占有相当比重,但总体规模偏小,单个企业规模更小,也比较分散,缺乏大企业支撑,不利于形成产业集群,没有规模,企业生产成本上升,民营经济难以进一步做大做强。关于如何推动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市委市政府已经先后出台了若干政策性措施,从行政和法律层面针对襄阳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和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优化行政领域方面的一系列改革。就我区民营经济发展问题,应结合我区经济结构中优势和劣势,以及自身的实际,走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将农副产品加工业尤其是特色农产品加工作为未来5到10年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来重点谋划,重点加以推进。具体如下:

一、为顺应市委市政府关于《襄南宜一体化发展规划》的要求,我区应该尽早在产业方面与邻近的九集镇对接,争取在我区尹集与九集之间建立特色农产品加工园区,形成加工产业带,以促进双方民营经济的发展要求,实现双方产业一体化发展。可以重点选择我区新207国道、305省道以及襄荆高速围合区域重点加以推进,争取纳入十三五襄阳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力争进入湖北十三五规划的笼子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

二、在新建园区重点建设和发展特色农产品(林果业深加工如:猕猴桃、蓝莓、核桃、葛粉)加工园和畜产品(牛肉、猪肉(野猪肉)、奶制品)加工园。

1.就林果业发展方面,我建议深加工园区生产基地建在我区,猕猴桃、蓝莓、核桃、葛粉等原料生产可以南漳、保康为种植基地,采用绿色有机肥种植,采用公司加农业合作社再加农户的模式,实行种植订单生产销售一体化经营模式,可以密切上下游产业链合作和多方稳固的战略利益的共享。关于加工原料来源数量和质量方面,我认为是有一定把握的,主要依据是南漳保康已经是中国有机谷的核心区和拓展区,《中国有机谷发展规划》已经获得湖北省人民政府和湖北省发改委正式批复,并正式纳入《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需进一步上升到国家层面加以重点推进。猕猴桃、蓝莓、核桃、葛粉等特色林果类产品适合有机谷种植,我建议尽快启动我区与中国有机谷(湖北文东集团--建设经营单位)战略合作协议,将我区定位为中国有机谷总部研发中心,依托该集团在中国有机谷南漳保康种植基地,在园区开展加工、研发、物流、仓储、配送业务,以实现产业集群和特色农产品产业链的发展和壮大。积极引进加多宝集团发展猕猴桃、草莓、茶叶、杜仲养生、蓝莓饮料,引进智强集团合作开发智强核桃粉、葛粉等。

2.就畜产品(牛肉、猪肉(野猪肉)、奶制品)加工园建设方面,在奶制品生产上,我认为应该大力引进蒙牛、伊利乳业集团。依托我区比较丰富的草场资源,并根据这两大集团对养牛场建设的面积、种牛的选育、人工草场的种植技术、卫生标准、工人操作规范、运输条件等等要求,在邻近南漳的丘陵山地选择一定区域规划建设优质奶牛培育繁育中心和检验检疫中心,建设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奶牛原料奶源基地,在尹集农产品特色加工园区积极筹划蒙牛、伊利工业园区,大力发展优质袋装奶、奶粉等牛奶制成品,并配套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建设用地,在十三五规划中应该预留其发展用地,为以后招商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充分利用南漳有机谷,大力发展有机肉用牛、野猪生产,在尹集和卧龙规划建设肉牛工业园区、野猪肉深加工中心,并依托襄荆高速、麻竹高速、外环高速、焦柳铁路和蒙西华中重载铁路(在建)在尹集建设物流配送中心。

以上思考建议,符合襄阳市经济发展战略,符合我市关于襄宜南一w化发展总体规划,也符合襄阳市对我区经济发展结构调整的总体定位。同时,也有利于改变我区城乡二元结构,解决我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推动我区城乡一体化发展步伐。

参考文献

[1]刘春月.淮安培育食品千亿元产业的产业集群发展研究[J].经济师,2015,01:196-197.

[2]韩东鹤.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3.

[3]宋国宇.中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评价与结构调整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1.

民营经济发展规划范文第5篇

一、提高认识,明确目标,促进农村民营经济快发展大发展

吉林省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农村民营经济发展,2013年年初,制定了《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意见》,为农村民营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吉林省农产品加工局制定了《关于发展农村民营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意见》,对发展农村民营经济形成了共识。民营经济“牵一发而动全身”,抓民营经济,就是抓发展,就是抓改革开放,抓富民强省。全省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把突出发展农村民营经济作为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全力推动农村民营经济实现快发展、大发展。

吉林省农产品加工局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多年发展经验,提出了发展民营经济的总体要求,即按照“扩大总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加效益、富民强省”,在全省农村全面实施“全民创业、创业辅导、项目对接、银企对接、科企对接、集群发展”等创建活动,为农村经济发展强意识、打基础,着力激发农民创业活力,增强农村民营企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产业支撑。根据吉林省“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确定了今后五年农村民营经济的发展目标,即通过五年努力,到2017年,农村民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12000亿元,增加值达到3500亿元,分别比2012年翻一番;农村民营企业实缴税金达到3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占全省地方财政收入的20%;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6500亿元,年均增长15%,比2012年翻一番。

2013年,吉林省农村民营企业预计实现营业收入67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增加值预计突破2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农村民营企业对农民就业增收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共安置人员275万人,占全省城乡就业人员的20%;劳动者报酬407亿元,比上年增长29%,农民人均收入中预计有38%来自农村二三产业;实缴税金预计突破150亿元,比上年增长9.8%。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农村第二产业和以休闲旅游农业为主的农村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全省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是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支撑。

二、强化措施,优化环境,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收

为支持和鼓励农民创业就业,提高收入水平,在借鉴发达地区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促进农村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1.建立完善农民创业辅导服务体系

在今后五年逐步建成省、市、县、乡四级农民创业辅导服务体系,引导鼓励农民创业。因地制宜建立完善适合农村民营经济发展的孵化器,围绕当地产业资源和发展方向,建立一批孵化设施完善、孵化作用突出的孵化基地,重点扶持农产品加工业、现代农业、休闲旅游农业等新兴产业。充分利用网络为农民提供创业有关项目及政策信息;在“12316”“12582”等综合服务平台增加民营经济发展专家,专门负责解答民营企业发展政策,解决民营企业软环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充分依托现有的工业集中区、农产品加工示范区,开展农村小微企业小老板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相关培训。同时以县、乡农民教育培训和农技推广机构为依托,在“阳光工程”等农民培训工作中,增加农民创业培训内容,进行具体创业辅导。

2.支持农村民营企业科技创新

支持农村民营龙头企业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进行集成创新,推进产品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重大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农业产业化、乡镇企业、棚膜建设、农业机械等专项资金,重点向符合条件的农村民营企业倾斜。鼓励和支持按照国家标准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对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民营企业,有关专项资金优先给予支持。

3.强化农村民营经济融资服务

从2013年起,整合各类省级涉农专项资金,以贷款贴息方式为主,重点支持农村民营经济发展,扶持农民创业就业项目。支持农村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新产品研发、科技成果转化;支持农村民营企业自主投资、自主创业、自主创新;支持农村民营企业节能减排及环境保护;支持涉农担保公司发展,拓宽应收账款质押等动产担保范围,金融部门和担保机构选择具有特色和优势农村民营企业实行差别化贷款服务。

4.鼓励和支持农村民营企业对外交流合作

把农村民营企业纳入全省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主体,鼓励和支持农村民营企业与沿海发达地区企业进行交流合作,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实现资源和资本结合,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共赢发展。同时组织农村民营企业到海外投资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参加吉林省海外农业产业合作区建设。帮助农村民营企业获得国际农产品准入认证,为扩大农村民营企业出口创汇创造条件。支持农村民营企业开展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ISO22000/HACCP等认证和相关培训。

5.建立促进农村民营经济发展的保障机制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成立了发展农村民营经济领导小组,定期研究解决农村民营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认真总结典型经验,加强对落实有关发展政策情况的监督检查,并且把发展农村民营经济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目标纳入农业系统各部门年度绩效考核体系,作为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

三、改革创新、克难攻艰,全力推进农村民营经济跃上新台阶

针对吉林省农村民营经济规模小、创新能力弱、产业层次低、缺资金少技术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的解决了农村民营经济发展过程的一些实际问题。

1.加强农村民营企业从业人员的培训

各级民营经济主管部门根据各地实际,切实加强对农村民营企业家的创业培训、企业管理培训、产品研发培训、品牌创建培训、投融资培训和政策法规培训等,全面提高农村民营企业家的整体素质和市场驾驭能力。加强企业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重点搞好农产品加工业、现代服务业、园艺特产业、建筑建材业等行业的培训和技能鉴定,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农村民营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树立创业典型,典型示范引领,有效地推动了农村民营经济快发展大发展。

2.切实解决农村民营经济融资难问题

在解决农村民营经济发展资金问题上,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金融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按照农村小微企业金融贷款增速和增量“两个不低于”(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水平,贷款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的目标,全省各类金融机构切实增强了为农村民营经济发展服务的理念,开发相应的金融产品,降低企业抵押标准,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降低银信部门浮动利率,提高企业授信额度,拓宽农村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二是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突出发展民营经济的意见》,各级政府积极支持小额贷款公司和村镇银行等小行金融机构发展,鼓励支持组建涉农担保机构,有效解决农村民营企业组建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为农村民营企业融资创造良好的中介服务。鉴于吉林省是农业大省的实际情况,省政府要求全省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及发展基金重点向农村民营企业倾斜,扶持农村民营企业快速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