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共享的功能

财务共享的功能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共享的功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共享的功能

财务共享的功能范文第1篇

一、施工企业工程项目应具备的财务管理能力

根据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特点,一般应具备组织计划(项目财务管控模式)、前期财务策划、过程财务风险揭示与控制、收支结算与资金管理、财务合规控制等多项财务管理能力,如表1所示。

(一)工程项目财务管控模式

工程项目财务管控模式包括管理理念、机构与人员设置及职责与权限、管理流程与管理制度、管理方法与工具、过程监督检查及绩效管理等,是企业独特的财务管理经验积累,作用于工程项目建设全过程。

(二)工程项目前期财务策划能力

工程项目实施前所进行的总体财务战略规划,包括分部分项工程成本费用控制策划、分包或协作成本控制策划、设备物资采购策划、管理费用及税收策划、利润策划、资金需求及融资策划等,并反映和评估可能发生的重大重要财务风险,形成前期财务策划方案,以及对策划方案的复核和审批,作为整个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和控制的依据。

(三)工程项目建设过程财务风险揭示与控制能力

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客观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需要动态识别影响财务目标的风险事项,并评估发生可能性及影响程度,及时制定风险应对措施。具有完备的风险管理机制,并嵌入内控系统,是实现工程项目财务目标的重要保障。

(四)工程项目收支结算与资金管理能力

工程项目具有阶段性结算特点,但客观存在合同解读与执行、变更设计或设计变更、新增减工程等复杂情况,需要建立一套充分支撑结算要求的管理程序和档案管理制度,并依据结算特点合理测算工程建设资金需求。结算风险控制是工程项目建设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五)工程项目财务合规控制能力

工程项目建设涉及较多规范管理,包括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遵从,以及企业制定的各项管理制度。是否具备设计健全完善、操作性强和执行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是相关部门和人员履职及协同实现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的保障措施。

以上五项财务管理能力是依据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2006)、财政部等五部委《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08)及配套指引(2010),结合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管理特点所界定的五项综合性财务管理能力,反映在前期、过程和结果三个环节,构成工程项目财务管理能力的基本内容。

二、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能力现状及评价

目前我国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更多关注财务合规控制、财务收支结算和财务表现能力及其结果,而对前期财务策划、过程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能力较弱,狭义财务管理模式特征显著。这一模式重点关注收入和成本费用的计量和确认,而对其发生的科学合理性并不直接控制,当风险发生并传递到财务上,发生亏损或未达到预期经营目标时,财务实际已无应对能力。如表2所示。

(一)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模式评价

施工企业工程项目一般采用项目经理制及财务主管委派制,项目部按工程建设需要设置工程质量部、经营管理部、财务部等部门,围绕合同履约,财务管理以营业收入完成率、营业收入利润率为中心。这一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一,财务管理的目标不清晰。受招投标的影响,不同项目营业收入利润率客观存在较大差异,以此作为绩效评价的依据,不能真实反映项目部经营管理水平。其二,财务管理未与风险管理较好结合。工程项目存在较多的变更,而对合同的解读、分包及结算等主要集中于经营管理部,在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往往导致重大财务风险发生。其三,会计管理以合同(标段)为对象,未按分步分项法进行成本费用控制,不能及时揭示和评价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财务管理问题,会计更多起到核算的职能。

(二)工程项目前期财务策划能力的评价

前期财务策划对确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目标及财务风险评估起到重要作用,但诸多施工企业并未建立前期财务策划管理制度,未实施前期财务策划,或者由于成本费用基础管理信息欠缺,财务策划方案不尽科学合理,财务预算方案与实际执行偏差较大,不能对整个工程财务管理起到控制作用。

(三)工程项目建设过程财务风险揭示与控制能力的评价

目前施工企业并未建立起一套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机制,在合同履行、变更、新增减工程、分包、结算等流程管理过程中,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未加以识别和揭示,评价其发生可能性及影响程度,财务管理处于工程建设的后端,当与财务管理目标产生重大偏差时,实际已无较好的应对策略。

(四)工程项目收支结算与资金管理能力评价

完整齐备的资料是工程结算的基础,但大多施工企业相关工程量表单填列、监理签证、业主确认与结算等流程管理并不规范,在工程变更情况下,往往发生结算风险。一些工程未结算款大量积累,导致资金困难。

(五)工程项目财务合规控制能力评价

工程财务管理制度包括管理制度的健全性与完整性,以及可操作性和执行的有效性。在制度设计上,目前更多关注财经纪律及相关法规,而较少从企业可持续发展、风险防范和价值创造的角度完善财务制度,如施工过程财务风险的识别与控制;在制度执行上,一些制度不明确、可操作性差,而有一些制度执行不到位或执行不力,如分包合同分级审批及分包结算管理。

三、施工企业工程项目财务管理能力提升措施

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能力不仅体现为事后合规控制能力,而应在事前、事中嵌入风险管理方法与程序,体现创造价值的功能。前期财务策划,过程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事后合规控制“三位一体”,才是工程项目财务管理应达到的基本状态。

(一)优化和改进工程项目财务管理模式

一是做好前期财务策划,明确财务管理目标。涉及大量基础工作,包括成本费用项目及控制标准,可能发生重大财务风险,以及财务策划方案审批与执行管理制度。二是调整项目部绩效考核方式,从营业收入完成率(合同完成率)、营业收入利润率评价调整为目标利润完成率主导的绩效考核模式,消除因招投标差异带来的冗余,更多体现管理创造价值。三是拓展会计监督与控制的职能,按分步分项法细化会计核算对象,归集收入与成本费用配比信息,动态评价预算执行的偏离情况,揭示工程建设过程存在的风险。

(二)建立与完善工程项目财务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一是将前期财务策划作为风险控制的基本手段,最终体现为工程财务预算方案,分解到分步分项工程及年度实施计划中,使预算方案具有可操作性,并作为执行和评价的依据。二是针对合同履行、变更、新增减工程、分包、结算等流程管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重大重要财务风险,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如合同变更(含变更设计或设计变更),应有分级审批制度及档案管理制度,并动态调整预算控制方案;再如结算,应有结算报警制度,对未结算款项达到一定阀值,明确应采取的对策,而对分包结算,应依据分包合同,在结算依据充分前提下,采用集体联签制,确定支付款项、金额及方式。在流程管理中,针对关键风险点,使财务活动均有相应内部控制。三是建立项目中期综合性财务评估制度。评估目标不仅在于合规性(内部审计),还在于预算编制与执行、合同及变更情况及在建工程财务状况、财务信息传递及风险揭示与评估和应对管理、存在的主要财务问题等,判定其“在控、可控”程度。

财务共享的功能范文第2篇

【关键词】动态聚类分析;地域性差异;财务指标;上市公司

1.引言

上市公司的财务综合能力是通过该公司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运营能力、成长能力、现金流量等体现出来的,但这些并不是反映某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全部因素。这与公司自身的经营和管理等因素有关,也与该公司所处的地域位置有一定的关系。目前我们研究的是公司与分公司之间的财务关系、各公司之间的财务关系以及各行业内的公司财务比较,地域因素往往容易被忽略,因此,揭示地域性差异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对投资者的地域性投资提供了很好的参考意见。文献[3]运用聚类分析法分析了CT总公司所属分公司的经营业绩,并揭示了各个公司之间的联系与差别;文献[4]运用因子分析法研究了我国沪深交易所上市的13家煤炭公司财务质量状况;文献[5]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南省上市公司综合财务绩效进行了分析、评价;文献[6]采用对应分析法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的31个地域板块与各财务指标间的关系。本文在此基础上采用动态聚类法分析了地域性差异对上市公司综合能力的影响。

2.中国各省上市公司平均财务数据

本文选取2011年9月中国各省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选取的财务指标有:平均偿债能力(X1)、平均盈利能力(X2)、平均运营能力(X3)、平均现金流量(X4)、平均成长性(X5)、平均市盈率(X6)、平均市净率(X7)共7个指标对各省份进行聚类。数据来源于和讯网。

3.上市公司财务综合评价的动态聚类

3.1 动态聚类分析的基本模型

动态聚类法[1]其基本思想是:开始先粗略的分一下类,然后按照某种最优原则修改不合理的分类,直至类分得比较合理为止,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最终的分类结果。其特点是:各聚类本身尽可能的紧凑,而各聚类之间尽可能的分开.

上市公司财务综合能力动态聚类过程:

(1)计算样本间的距离

设每个样本有个指标,则每个样本点就可以看做是空间中的点,因此,

就可以用“距离”来度量两个样本之间的相近程度,这里我们采用欧氏距离:

其中为第个样本的第个指标,称为第个样本与第个样本之间的距离。

(2)选择凝聚点

凝聚点的选择方法有很多种,本文选择界值确定法:给定一个类间距离的最小值(),把样本的重心作为第一凝聚点,之后输入样本,如果样本与已确定的聚点之间的距离>,那么该样本作为一个新聚点,如此重复比较。

(3)初始分类

将取定的凝聚点视为一类,将样本依次归入其距离最近的凝聚点,并重新计算该类的重心,以此代替原来的凝聚点,如此重复下去直至所有样本都归类为止。新聚点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为第个新类中样本个数,为第个新样本的第个指标。

(4)修改分类

将样本从头到尾按(3)进行分类,直至前后两次分类结果完全一致为止。

3.2 动态聚类结果分析

将中国31个省份看成31个样本,根据2011年9月各省份财务平均数据的7个指标进行分类,为消除量纲影响,先用EXCEL对数据进行标准化[1]:

再应用动态聚类模型的基本模型,借助R软件中的kmeans( )函数[2]对省份进行动态聚类分析,类的个数选择为5,得到结果如下表:

横向来看,第五类的财务综合能力较强,其次是第一类、第四类、第三类,第二类的财务综合能力最差。可以看出地理位置好的省份,反倒并不是财务综合能力最强的,但地理位置差的财务综合能力最差,可见地域差异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综合能力有一定的影响,并不成类正比关系;纵向来看,第一类平均市净率较好,第二类平均偿债能力较好,第四类平均运营能力、平均现金流量较好,第五类的平均盈利能力、平均成长性和平均市盈率较好。

总体来讲,各省份并没有明显地按地理位置分开,但还是可以看出,经济相对比较发达的地区分到了第一类,西北地区基本都在第三类,被单独分为第二类。这就说明地域性差异对中国各省上市公司的平均财务综合能力的影响不是很显著,不能构成影响中国各省上市公司平均财务综合能力的重要因素。也说明,中国各省份上市公司财务综合能力比较均衡,只有第二类与其他类的差距比较大,这样更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均衡发展。为了进一步缩小中国各省份之间上市公司的平均财务综合能力差距,可以加强各省上市公司之间的业务合作,增强交流,资源共享,这样不仅有利于各省份的发展也可促进中国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惠璇.应用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01.

[2]薛毅,陈立萍.统计建模与R软件[M],2006.07.

[3]刘卫红,张正,王尚志.数学建模与聚类分析方法在企业经营效绩评价中的综合运用[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5,05(5):11-17.

[4]骆,张明星,刘殿珍.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财务质量的评价[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2(6):36-40.

[5]刘振.河南省上市公司综合财务绩效分析与评价[J].中国证券期货,2011,06:33-35.

[6]武红霞.上市公司地域板块财务指标特点分析[J].中国证券期货,2011,06(6):17-18.

财务共享的功能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企业财务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一个集中承担企业集团内支持性、重复性、操作性强等业务职能的半自主式业务单元,有专门的管理结构,它的主要功能是提高效率、节约成本、创造价值,还有提高对内部客户的服务水平。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作用分析

(一)降低公司的运营成本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统一分、子公司的会计核算等重复性、操作性较强的职能,重新定位财务、业务之间的关系,将从事标准化财务工作的财务人员直接归属到财务共享服务中,脱离原本的单位约束,集中财务人员,不仅减少了人员数量,还减少了管理层级。通过将工作流程化,提升了工作人员月均凭证处理的数量的同时,直接减少了单位凭证的处理费用,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

(二)提高公司的财务运营效率

制定标准化的工作流程,除去其中冗杂的部分,合理、专业化的分工,员工的工作具体化,发挥其中的规模优势以及协同效应,从而提高各企业的工作效率。运用电脑信息系统提升企业业务数据的传输能力,并实现财务数据的共享,提高业务核算和相关资金收付工作的效率,也有利于信息系统的标准化、更新变得更加方便快捷,更加节约成本。

(三)提升公司财务管控能力

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于各分子公司来说,免去了交易处理等通用性职能,就有更多精力来加强决策支持、加强绩效考核等。而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于整个公司来讲,公司的财务部门可以在税务筹划、内部审计与风险控制、投融资、管理变革等方面强化管理,总之,建立服务中心,能让公司的财务工作人员、各分公司的财务工作人员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各自的财务管理领域之中。

(四)提高企业的整合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之后,由于公司的财务部不再负责会计核算的工作,他的主要职责转向财务分析以及经营决策支持等工作,有更多的精力为公司经营管理、业务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同时,公司也可以将其它的辅助功能通过共享服务中心来完成,通过服务中心让企业的工作效率更上一层楼,也使得各业务部门能够从冗杂的、非核心的各种业务中解脱,有更多的时间倾力于公司的核心业务。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构建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成,而需要一个长期的、逐渐完善的建设过程。其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阶段: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的初始,业务范围比较小,服务范围较为集中;随着业务的发展,服务范围也会不断扩大,主要体现在核算的费用要素增加、付款单的制作、定期预算使用情况等;再扩大到一定的程度之后,服务中心最好的运营模式应该是采取收费服务,与所服务的对象以市场上的方式来确定服务关系,同时,服务中心的服务质量也要承担相应的指标考核;到高级阶段的时候,它完全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商业实体来经营,在服务好企业内部的同时,还能对公司之外的单位提供相关服务。所以,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功能定位

服务中心的功能定位,总体上要考虑三个层面的内容:首先是一般性事务处理功能;其次是决策支持;第三个层面是专家咨询。不同的服务功能就需要共享服务中心构建不同的能力素质要求。一般情况下,财务共享服务的雏形只提供第一个层面的功能,即一般性事务处理功能。

(二)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不仅包括服务中心内部的组织架构设置,而且包括服务中心和企业其它部门之间的关系定位(核心)。目前结构的设定主有两种模式,一是设置在财务部下面,这种模式与企业财务系统的关系紧密,但会有很多限制,不利于运营效率的提升和后期发展壮大;二是成立一个完全独立于财务部门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种模式的组织调整的幅度较大,但它的独立性强,具有很强的扩展性,还可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盈利单元。

(三)业务流程规划

流程规划包括相关事项和信息如何在其它业务单元内部流转、如何与共享服务中心对接、如何在中心内部流程三个环节。对于前两个环节,重点考虑相关单据凭证和指令的传递方式、结果的提供及审核、推送节点及权限等问题。共享服务中心内部,则需要根据提供服务的内容把所有的业务流程都拆解到最小单元,设定最小单元工作的标准数,把所有的工作量都标准化,为后期的发展奠定基础。

(四)技术实现方案

信息技术是其实施的基础,是服务中心的支撑,是实现业务流、实物流和价值流的同步。在技术方案制定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共享平台与企业内外部现有系统的接口问题以及未来的可扩展性问题。

(五)绩效管理体系

通过签订协议来明确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与客户之间的权责以及对应的承诺,使所有职责落实到每个具体的责任人和责任实体。明确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关键绩效考核指标,并将考核与员工薪酬挂钩,落实到具体工作岗位中去。

三、结语

在当前市场上,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企业未来财务发展的主要方向,企业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建设更加高效高质量的内部财务共享服务体系,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张亚峰,殷蜀敏,王利兵.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的构建[J].商业经济研究,2015(4).

[2]吴一平.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运作模式分析[J].财会通讯,2009(7).

财务共享的功能范文第4篇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构建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近年来出现并流行起来的会计和报告业务管理方式,其将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实体的会计业务统一到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记账和报告,有效保证了会计记录和报告的规范、结构统一,而且由于不需要在每个公司和办事处都设会计部门或会计人员,节省了系统和人工成本。在我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其高效率和低成本,越来越受到大型企业集团的青睐。特别对于业务同质化程度较高的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的建设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集团财务人员数量,提高企业集团的财务处理效率,促进企业财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中去,不断提升财务对企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同时,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加之其实施后的财务处理工作相对简单,对于企业是否适用财务共享服务体系,如何提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人员的稳定性等,都是企业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因此,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体系,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选择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核算模式,促进企业持续发展。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概述

传统的财务核算模式是基于会计主体假设搭建的企业会计管理框架,一般将企业分支机构作为会计主体,进行会计核算、报表编制等工作。在这种模式下,往往存在业务基本相同的共性财务机构重复建设,财务业务分散处理,会计记录和报告规范不统一等诸多问题,造成机构复杂,人员冗余,制约企业效率提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对企业业务流程全面梳理的基础上,将业务与信息系统结合到一起,实现随时随地报销和上传附件、集中审核费用报销单、批量生成凭证及结账、集中编制报表等功能,提高财务处理效率,进而实现企业成本效率集约发展。

二、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的优势

(一)提高企业财务处理效率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的构建是对企业所有财务处理流程的集中梳理,是对企业内部控制合理性与实施有效性的全面检验。通过梳理流程,将同质业务处理流程统一,并实现线上处理。网络化的系统平台,使得业务涉及人员在有处理终端的地方都可以上传业务单据,传输业务数据,同时,审核人员通过线上处理,减少了无纸化审核,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在财务核算方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现了凭证的批量处理与生成,减少了传统模式下逐笔录入凭证的工作量,也大幅提升了会计处理的准确性,这些都有效提升了企业财务处理效率。

(二)降低财务核算人工成本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的建设将大部分财务处理活动线上化,由于信息系统的引入,解放了财务人员的手工核算劳动,同时财务人员集中操作,使得财务人员消耗大幅降低。在财务核算人工成本降低方面,一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业务涉及的财务会计处理集约化,使得人员数量减少,人工成本降低,二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一般设立在发展较为缓慢的地区,如中西部地区,人工成本单价较低,这也使得企业的财务人员成本大幅降低。

(三)发挥财务决策支持作用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的建设,在提升企业会计处理效率的同时,使得财务人员可以腾挪出更多的时间,从事财务管理的工作,重新定位财务人员的作用。一方面,企业可以设置相对较多的财务管理岗位,定位财务管理的职能,促进其决策支持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信息化处理,快速处理企业经济活动事项,提供实时会计信息,更便于企业相关决策者掌握企业决策相关财务信息,帮助其作出较为正确的决策。

三、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的劣势

(一)制约财务人员对业务的了解程度

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下,财务人员相对精简,凭证审批工作将占据财务工作的大部分时间,由于财务人员主要集中于凭证单据的合规审核方面,对业务的了解相对较少,长此以往,可能造成财务脱离业务,不再与公司的销售人员直接接触,可能沦为辅助岗位。同时,由于其面对的仅仅是一堆冰冷的数字,这些数字往往无法确切表达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各项财务状况,很多业务现象背后的实际情况难以通过财务分析表达出来。

(二)系统开发成本较高,加重企业负担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建设是企业的巨大变革,企业将面临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的成本极大提高。一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要与全国甚至世界建立网络与数据连接,信息系统平台开发与数据处理存储需要花费高昂的费用。二是为保障系统运营稳定和数据安全,需要指派专人负责设计财务共享中心的信息管理模式及提升信息系统管理功能,可能加重企业的成本负担。为了满足财务共享中心的需要,这些花费必然产生,由于费用巨大,将给企业造成严重的负担,更有甚者因为盲目推崇昂贵的国外大型信息系统而导致破产。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人员稳定性较低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使得财务人员的主要工作层次下移,大部分工作依赖系统直接完成,降低了财务人员工作的含金量,使得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员工可能变为弱势群体,人员流动率大幅度提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员工是否沦为弱势群体取决于企业集团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定位。在一些企业中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被定为与原财务部同一级别机构,则不会沦为弱势群体;而在另一部分企业被定位为原财务部下属机构,则很可能沦为弱势群体,造成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员工离职率较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往往是求职者的“离职陷阱”,应聘者进入该中心即意味着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离职。

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构建的主要做法

(一)注重体系构建前期调研准备工作

前期调研准备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构建的基础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建设的成败。一是充分分析企业的实际情况,论证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必要性,作出正确决策。二是加强与已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学习借鉴成功企业的经验教训,结合企业实际,加以改进。三是做好选址考察、系统规划、组织设置等体系建设基础工作,确保人员到位,同时结合选址于系统规划,对系统开发有初步的预算,权衡企业的负担能力。四是全面梳理企业各项业务制度流程,提出较为完整的系统需求,尽量减少系统开发阶段以及实施阶段的系统调整及变更工作。

(二)注重体系构建平台建设统筹工作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建设的核心工作是系统平台的建设。以较为成熟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平台来看,全面建设平台一般包括财务共享服务平台、费用报销系统、影像扫描系统、银企直联系统等若干平台系统的整合建设。财务共享服务平台是面向用户的界面,涵盖了用户需求实现的所有功能;费用报销系统根据企业制度及流程规定设置,并开通相应人员的部分权限;影像扫描系统实现相关单据的上传与下载管理,便于业务人员与财务人员使用;银企直联系统将平台与银行连接在一起,便于银行数据与企业信息的稽核,同时资金的实时划转也将提高财务处理的效率,使得系统功能更加完整,使用更加便捷。

(三)注重体系构建分步实施推广工作

财务共享的功能范文第5篇

一、企业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必要性

(一)企业集团转型发展的需要

在当今大数据时代下,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面临更大的挑战与机遇。随着信息科技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基于云计算的各种数据处理、存储与挖掘技术,可以将企业集团经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各类数据,采用实时、高速手段进行保存,然后进行分析计算,从而得到非常准确、客观的结果,此结果可有效支持企业集团正确决策与管理。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充分应用云计算,将其与财务共享服务进行结合,就可在此基础上,将报账、核算、支付等数据上传到云端进行共享,从而构建起快捷、便利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相关部门人员根据权限,就可利用计算机、网络访问云端数据,获取相应的数据支持。

(二)提升经营管理实效的需要

信息技术日益成为生产力的背景下,企业集团是生产与管理中产生的数据越来越多,同时也更加复杂多样,这给财务管理带来很大困难。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具有降本增效的能力,可以有效降低企业集团管理成本,通过流程优化来增强服务能力与水平,这样可以为企业集团发展核心竞争力提升和经济效益提高,提供良好的支持。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相关制度、流程等,将会更加统一和规范,内部控制更规范和高效。由于企业集团内部还存在不少准业性财务行为,通过财务共享服务模式,还能更好地承接和融合这些财务行为,进一步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二、财务共享服务创建

(一)财务共享服务的发展

从本质上来看,财务共享服务是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整合与再造业务流程,以减少重复性高的流程,使之实现标准化和集中统一处理,进而提升业务处理效率,降低企业管理成本,优化服务质量。在诸多实践中,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经济效应非常显著,在不少企业集团特别是跨国企业集团中,获得了一致共识。随着人类社会进入大数据时代,各类数据信息价值得到充分的重视和挖掘,对?@些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将能更好地满足企业财务管理与监督需求,提升财务管理实效和企业效益。由此开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迅速得到发展与推广。

(二)财务职能转型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财务职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传统的财务职能涵盖的范围比较狭窄,一般包括财务核算、报表编制、资金结算、税务管理等内容。整体来看,其职能基本体现在保值增值方面。大数据时代下的财务职能,有了更丰富的内涵,人们应用大数据可以更全面、准确地获得各类数据信息,并通过分析来发现其中蕴含的商机。这将有助于推动企业准确保卫市场商机与消费者需求,及时转变生产、经营模式,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从而达到产品适销对路、服务高效高质。企业集团只有止痒,才能在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提高自身效益与核心竞争力。因此,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财务职也要积极进行转变,从财务会计职能转为管理会计职能,进而实现价值创造最优化。

(三)战略规划

如今,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集团,陆续开始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从文献研究来看,国内外学者也建立的方法与途径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例如,周访分析研究了已经建立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集团经营管理情况,从中发现,战略规划是关键因素,其在很大程度上行影响共享服务价值实现,其次是信息系统和流程管理等。企业集团只有制定了完善的战略规划,才能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促进财务共享服务目标顺利达成。在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过程中,企业集团首先要科学确定战略目标,然后,在目标导向下再厘清战略结构,然后,再对战略职能进行规划。另外,还要重视信息系统、流程管理等因素,这些因素将能为企业集团战略目标实现,提供良好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