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阳光体育活动小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中小学 阳光体育运动 SPARK项目
一、美国全国性体育教育运动——SPARK项目
(一)SPARK项目简介。
现如今,肥胖已经发展成为许多国家新一代的流行性疾病。为了应对这一危机,与健康有关的体育课程应运而生。美国也不例外地进行了课程改革,其中发展得最好的可以说是SPARK课程。1989年6月,一个研究小组从“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获得了一笔研究经费,开始改革、实施和评价小学的体育教学。该研究小组从当时已经比较普遍的学生肥胖问题入手,提出通过运动、玩耍和积极休息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改革,致力于促进学生终身健康的科学研究中,这个研究项目就是SPARK项目。 SPARK项目主要由3大板块构成,第一板块是学校体育活动,SPARK立志把学校的体育活动从“温和状态”提高到“活跃状态”,其宗旨便是要学生做运动的主人;第二个板块是把教师变成体育活动的引导者,关注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从而改善体育教学的质量;第三个板块是培养校外体育活动能力及良好饮食习惯的形成。
(二)SPARK课程的特点。
SPARK作为一个非官方的研究项目能得到美国联邦教育部的推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其独特性可从以下几方面看出:1.SPARK项目的内容创新性。对传统体育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做了调整,开设了山地自行车、溜旱冰、瑜伽等,代替了部分传统的体育项目;2.SPARK项目的终身体育性。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积极参与体育活动;3.SPARK项目的自主选择性。学生可按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和适合的水平参与运动,使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长盛不衰;4.SPARK项目计划的综合性。计划包括健康教育计划、小学短休假计划、步行或骑车上下学计划等。SPARK项目较好地解决了学校体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足。
二、我国小学体育课程改革——阳光体育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学校体育事业也取得了大的进步,但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对青少年体质调研的结果显示,学生的速度、力量、耐力素质连续20年下降,城市肥胖学生明显增加,部分农村学生营养、视力不良率居高不下。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及民族的未来。解决这一问题势在必行,开展了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提出了课改的基本理念。在新理念的指导下,2007年,“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启动,简称阳光体育。阳光体育以“达标争优、强健体魄”为目标,具体说来,就是用3年时间,使85%以上的学校能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使85%以上的学生能做到每天锻炼一小时,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阳光体育运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育教学的课外活动形式。
三、如何解决阳光体育运动在小学体育教学中面临的困境与问题
(一)体育教师的培训不够全面,思想落后。
对广大体育教师进行在职培训,以拥有一支专业化的体育教师队伍是体育新课程顺利实施的前提。从美国SPARK课程对教师进行培训的体系可知,对教师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组织、培训评价等进行了全面的培训,完善的培训系统加上教师的自主成长,造就了风靡全美的SPARK课程,为美国体育教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的培训体系还需改进,还需要扩大视野,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积极促进体育新课程的实施。
观念決定思想,思想支配行为,行为决定结果。SPARK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是体育课堂的主导者和课程的实施者,还是学生体育学习的引导者、协助者,与学生一起锻炼,体验学生的角色。我国由于教师培训不到位,对新课标理解不透。需及时摆正自己的位置,加快角色转变的过程,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目前体育教师的主要任务。
(二)课程的开展受阻。
SPARK项目的优势之一就是自主选择性,学生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和适合的水平参与运动。我国中小学的选课受到学校体育资源,即器材、场地和教师条件的制约而难以实现,短期内的投入也很难满足需求。新课程呼吁体育教师开发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将传统体育活动项目引入到课堂教学中。这样可弥补开展某些运动项目的局限,希望在将来,传统的、现代的、民族的体育教学内容完美融合,交相辉映。
(三)课程的开设应从小学抓起。
SPARK项目最先是在美国小学体育教学获得了极大成功,后来逐渐把研究领域扩展到3~6岁的幼儿和中学阶段。研究显示,运动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是4~8岁。在这个时期学习运动技能,可用较少的时间和力气轻松地掌握和提高。但我国小学体育教师的质量不高,领导不重视,很多学校的体育课都是放羊式教学。这是阳光体育处于停滞状态的一个原因。因此,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学校体育课和大课间活动的检验力度,这样才能使阳光体育真正发挥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
四、小结
我国体育教育存在的弊病不是一时半刻就可以解决的,这是长期对体育教育的不够重视造成的,美国SPARK课程的成功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我国的阳光体育教育方式是在美国SPARK课程的的基础上适应中国小学生的一种教育体制。但是由于我国体育教育的实际状况加之教师培训力度的欠缺、资金投入的有限,使得阳光体育教育在我国的实行举步维艰。只有国家重视起来、教师行动起来才能让小学生的体育活动丰富起来。结合我国体育教育的实际情况,吸取中西方体育教学经验的精华,克服我国体育教育中的痼疾,全面提升我国的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关键词:阳光体育 阳光体育 中职学校 现状 对策研究
阳光体育运动自开始施行以来,经历起步、发展的过程,其开展形式得到了发展,由单一的课余体育锻炼活动到各种赛事的竞相开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然而,不可否认的是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由于起步晚,物质基础薄弱以及中职学生体育素质的个体差异等原因,阳光体育运动在激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参与积极性、主动性,增强阳光体育运动吸引力、感染力和课余体育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方面存在矛盾。
一、中职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状
1 . 阳光体育运动的本质理解和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不足。
1.1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形式陈旧,缺乏创新元素,与中职学生个体自我实现发展的实际需求不相适应。通过调查,目前中职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形式是原有课余体育锻炼方式的"变式",而没有将学生对课余体育锻炼的需求融入中。
这种"新瓶装旧药"的改变并不能满足阳光体育运动关于满足学生全面提高健康素质的要求,只是名称的改换而非实质内容的创新。
1.2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创新形式贯彻不力。早在阳光体育运动开设初期,教学一线的体育工作者对阳光体育运动进行了研究,提出许多好的开展形式。但是,由于管理的脱节,以及在中职学校落实过程面临的现实问题,使得这些好的开展形式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最终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因此,改善以我国的教育制度的层级式管理,增强中职学校体育教育支持力度,成为彻底改变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模式创新的制度保证。
1.3中职学校对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必要的激励和保障机制。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需要学校的高度重视,开展以理论研究为指导,以形式创新为内容,以实践创新为有段,以稳定阳光体育运动有序稳定的开展为目的的阳光体育运动系统研究,创造一种适合中职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发展水平,满足中职学生课余锻炼需求的新模式。
1.4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形式结构单一,学生参与方式和学习方式单一。这种单一的开展形式,造成了学生参与课余锻炼的单行思维模式和机械锻炼模式,不利于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方法,更不利于学习方法的改进。
2.师资力量匮乏
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指导教师不足,有些教师身兼数职,因而顾此失彼。有些项目虽然被"请"上阳光体育运动排名榜,却苦于没有相应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的参与进行指导,使得很多项目尤其是新兴的开展面临"关停"的危险。
3.体育场地设施落后
在调查中看一般中职学校都有篮球场、田径场、和排球场,只有40%的学校有室内场地,而各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多以传统项目为主,这些教学内容的开展对体育设施的依赖程度相当高,容易造成体育教学场地的拥挤,体育教师在器材使用上也常陷入捉襟见肘的境地,这对教学正常实施造成严重的障碍,更谈不上保障阳光体育运动的有效开展。
二、对策研究
1. 必须从当前中职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出发
阳光体育活动在中小学中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了,而在中职学校层面上,由于评价监督制度的缺乏,导致中职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不到位。对阳光体育运动的本质理解和阳光体育运动的认识不足。
目前中职学校学生素质持续的下降,而在全国中小学轰轰烈烈开展起来的阳光体育运动确处在被遗忘的角落,一部分学生对体育课也是极不感兴趣,只有一部分爱好体育锻炼的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到体育运动中。
2. 有完善的制度做保障
要在制度上确定"阳光体育运动"是全校各部门齐抓共管的一件大事,建立起有学校领导直接负责的"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层层落实。在制度上确定学生参加"阳光体育运动"的时间、场地、器材和经费的投入。将体育运动竞赛定期化,常态化,用制度来保证"阳光体育运动"持续的开展。
3. 要有充足的时间保障
首先要保证每周体育课的课时数,确保学生能够达到每天锻炼一小时,确保科学有效的早操或者有组织的课外活动时间。保证每天一小时的校园体育活动是国家对学校教育的基本要求,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保障,也是学生接受良好教育的基本权利。
4.要有充足的人力保障
指导教师还要多动脑多思考,在阳光体育活动中多穿插些趣味项目,如花样跳绳、2人3足跑、运球跳绳跑、加速跑、时代列车等,如果学生不太适合激烈运动,可以进行太极拳、慢走等慢项目,使不同的同学都能参与其中。体育课上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通过体育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加阳光体育运动。
要有科学的指导,可以使中职学生在安全有序的体育活动中选择自己乐于活动的方式和活动内容,亲身体验体育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同时也能提高他们对体育的兴趣,让他们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一方面可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可使学生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5 .要建立阳关体育专项经费
学校要加强阳光体育运动专项经费投入,设立专项经费使用制度,配备完善场地器材设施,服务于阳光体育的顺利有序的开展,保障学生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的持续进行,使阳光体育运动顺利开展下去。
6 .严格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学校要严格执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制度,根据体育课和课外活动的设置,有计划地安排好测试的项目及时间,以检查、巩固和提高学生锻炼的成果。针对学生身体素质中薄弱环节,如耐力、柔韧和男生上肢力量等采取科学的干预措施,帮助学生顺利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以上等级。
7.成立体育社团
成立"阳光体育运动"领导小组,对社团进行监督、管理和日常活动检查评比。健全体育社团制度,提高体育社团管理水平,把体育社团纳入学校的日常管理当中,对体育社团开展的效果进行评价监督,实施组织与个体的评价与奖惩措施,促使体育社团良性发展。
三. 小结
阳光体育已成为学校精神文化的一部分,成为增强凝聚力、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有效载体,要动员所有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操场,走到阳光下,走进大自然,积极参与到"阳光体育运动"中,真正让同学们在运动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锻炼身体,尽情释放自己的青春活力。让体育运动特有的魅力在中职校园里延伸,让中职学子们,在体育的天空里,培养人格,提高素养,成人成材。通过体育锻炼,磨炼顽强意志,自觉养成乐观向上、知难而进、不怕挫折的精神品质,努力成为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让学生拥有阳光的心理、阳光的身体。
参考文献:
【1】张笋.沈纲,高校体育运动模式的系统设计与实施一直面"阳光体育运动"的反思阴,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9.6,23(3):105.108
【2】张玉昌,阳光体育运动对高校体育的影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9,(185):92-93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农村学校;大课间活动;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5-0204-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7.05.129
本文以经济学“供给侧”改革的理论为依据,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形式,对通渭县12所农村学校当前大课间活动的进行问卷调查,在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设计出了适合农村学校和农村不同年龄段学生开展的大课间体育运动模式,为农村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
一、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国内知名教育报刊、权威出版物、电子杂志等,搜集整理了国内外大量的有关农村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文献和资料,为本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二)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了关于对《农村贫困地区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实施情况调查问卷》,选择通渭县三个乡镇的12所学校为调查单位,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走访部分校长和教研组长,对其结果进行分析整理,为研究提供了详实的资料。
(三)比较研究法
与国家制定的有关大纲文件进行比较研究,结合乡镇中心学校、乡镇村级学校之间实施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差异,梳理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大课间活动的现状分析
(一)大课间活动的形式
当前,传统的课间操仍是贫困地区农村大部分学校课间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学校很少,课间操组织形式单一,机械重复的音乐和活动内容影响了学生的活动兴趣。活动组织程式化,活动状态固态化,使学生的个性受到压制,活动效果不佳,学生的体质也得不到很好的锻炼。
(二)大课间活动的内容
当前农村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主要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使用国家推广的非常普遍的中小学生广播体操;第二类是学校根据自身的特色而编排的的体操、舞蹈和音乐活动;第三类是少数学校在课间活动中,将篮球、足球、排球等特色项目作为大课间操活动的内容。乡镇中心以上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内容相对比较丰富,乡镇村级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
(三)大课间活动的时间
通过调查发现,学校每天上午两节课后, 组织20至30分钟左右的课间活动一次。综合来看,农村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每天的大课间活动时间,早上和下午累计起来基本上能占到40―50分钟,时间上可以确保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的要求。
(四)大课间活动中学生的态度
通过调查得知,有60%的学生不喜欢现有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其原因主要是活动形式单一,活动内容重复,枯燥无味,活动缺乏竞争性和趣味性。有50%的同学表示喜欢自己找同伴选择项目进行锻炼。因此,在学校阳光体育大课间活动中,要践行供给侧改革的基本理念,大力开展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活动模式的编排上要增强活动内容的趣味性、简便性和娱乐性,选择学生喜闻乐见、安全实用、具有锻炼价值的新型体育项目作为活动内容,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间活动中。
三、教育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农村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模式构建
(一)大课间活动内容的选择
农村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的安排,应根据中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运动需求等,结合爱国主义和民族传统体育,进行“菜单式”系统的活动项目安排(表1所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每一类中选择2―3个体育项目,作为大课间活动内容通过集体或分组的方式定期轮换组织活动。
表1 大课间室外活动内容
(二)大课间活动模式的设计与构建
1. 集体+分组”活动模式
“集体+分组”活动模式采用分开与组合的方式,先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学生集体开展活动,再以班级或者年级为单位进行分组活动。(表2所示)。
活动顺序 活动内容 时间
/min 运动
量 目标任务 注意事项
1温馨集合 下课铃响后,在音乐伴奏下各班按次序走出教室,如果是平房,也可以有序慢跑。 4 小 注重学生在公共场合的礼仪教育。 教学楼中行走要轻声有序,上下楼梯注意安全。
2提升情感 升国旗、校长讲话(周一必做)。 4 小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服装整洁、严肃认真。
3集体展示 国颁广播操、校操、校舞、校级传统特色、民族体育类项目等内容任选,进行集体活动。 8 中 锻炼身体,纠正身姿,培养审美意识。 动作到位幅度大,有力度。
4个性飞扬 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选择各自喜爱的项目或自编班操、年级操进行展示。 10 中 自编自导不断创新。 突出各年级、班级特色,彰显个性。
5回归自我 以班级体舞的形式做放松练习,并有序回归。 4 小 放松身心,以便更好地投入学习。 回归途中不打斗,自觉处理好个人事务。
表2 “集体+风组”活动模式
2.“分组”活动模式
“分组”活动模式是由学生自由组合形成活动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学生的自由组合及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学来提高学生运动的积极性,增强运动的效果,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表3所示)。
活动顺序 活动内容 时间
/min 运动
量 目标任务 注意事项
1个性飞扬 下课铃响后,在音乐伴奏下各班按次序走出教室,来到规定的地点,自由结合选择锻炼项目(三人篮球、软式小排球、滑板、轮滑、足球、武术、跆拳道、航空模型、车模、乒乓球、橄榄球、台球、羽毛球、踢毽、跳绳、滚铁环、荡秋千、拔河、攀岩、跨越障碍、负重搬运、攀岩怕越等)。 15 中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不要影响到其他学生或班级的活动。
2分组展示 国颁广播操、校操、校舞、校级传统特色、民族体育类项目等内容任选,分年级、班级自主选择项目,有序组织活动。 10 中 锻炼身体,纠正身姿,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动作到位幅度大,有力度。
3放松身心 分年级、班级以校园集体舞或健身瑜伽的形式做放松练习,并有序回归。 5 小 放松身心,以便更好地投入学习。 回归途中不打斗,自觉处理好个人事务。
表3 “分组”活动模式
3.“自主选择”活动模式
“自主选择”活动模式是通过让学生对活动内容、活动强度、活动伙伴等因素进行一定程度的自选,调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和主动性,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学生在活动中的不同需要,并在自主性、自立性较强的学习过程中形成学生的活动能力的教学模式。“自主选择”活动模式要求教师在活动中及时给予学生护导,此活动模式适合有一定活动基础能力的高年级学生(表4所示)。
活动顺序 活动内容 时间
/min 运动
量 目标任务 注意事项
1个性飞扬 下课铃响后,在音乐伴奏下各班按次序走出教室,来到规定地点,自选喜欢的锻炼项目。 10 中 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规定的范围内活动,不要影响到其他学生或班级的活动。
2突出重点 在年级体育教师的带领下,结合本学段课标进行相应的素质训练。 15 中 紧扣学段课标,进行身体素质训练。 事先安排好器材和教具。
3回归自我 以拉伸动作为主,在放松活动的过程中训练提高柔韧素质。 5 小 放松肌肉,训练柔韧素质。 回归途中不打斗,自觉处理好个人事务。
表4 “自主选择”活动模式
(三)大课间活动的评价
大课间活动评价是活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决定着活动的顺利实施与否。因此,学校必须制定规范的、具有导向性与操作性的完善的评价体系,健全评价主体,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详尽的评价反馈,以促进活动的有效开展。另外,学校要建立定期的体质检测制度,每学期对学生进行两次的体制监测,关注学生体质的变化情况,并及时对活动进行调整,以满足学生的运动需求(表5所示)。
教师评价样表
年级: 班级: 日期: 星期:
应到人数: 实到人数: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活动评定:
学生自我评价样表
年级: 班级: 日期: 星期: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活动评定: 1.非常喜欢;2.喜欢;3.感觉一般;4.不喜欢;5.非常不喜欢。
表5 大课间活动评价样表
(长江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 重庆400800)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对小学课间操作用及“变脸”的难点等问题进行探索。研究结果表明:课间操的内容选编、活动场地的选择、突出学生的个性、彰显学校的特色是当前课间操“变脸”所面临的难点问题,应选编丰富多样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采用新颖、多样的组织形式来解决活动场地有限的问题,张扬学生的的个性,结合学校自身的文化、运动资源、地方文化来彰显学校的特色,大力推进课间操的改革,增强学生的体质,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关键词:小学 课间操 难点 改革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643(2015)09—0057—03
作者简介:谷金波(1978~),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1 研究目的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国家出台了“新课标”、“体育、艺术2+1”、“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等政策,目的是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以学生为主体,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形成全员参加锻炼的良好风气。课间操是小学生日常参加锻炼的重要方式,然而传统的课间操枯燥乏味,不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运动,敷衍了事的现象随处可见。因此越来越多的小学为了提高课间操的质量,不断的尝试给课间操“变脸”,然而在有限的场地内,选择什么样的内容,采用那些组织形式,才能既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彰显学生与众不同的个性,突出学校办学的理念及特色,是课间操“变脸”的难点和困惑。本文拟针对这些难点与困惑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以期能为增强学生的体质,为课间操的改革提供一点建议与参考。
2 课间操的作用
小学生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 学习效率有一定的局限, 时间过长就会使身体的相当一部分骨骼因为长时间的紧张而出现疲劳,再加上用脑,就会导致身体其它组织的血流相对减少,给人体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参与课间操锻炼,能够促进人的血液循环,加快体内的新陈代谢过程,更快的消除前两节课所产生的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使大脑在得到充分休息的同时让肌肉得以放松,降低疲惫的程度,减少背阔肌和髂腰肌因久坐而形成的乳酸堆积,可以塑造形体,缓解紧张的神经,防止身体畸形,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此外,课间操活动是在轻快、优美的音乐旋律伴奏下进行的,是一种美的享受,能够增强人的协调性和节奏感,释放焦虑和不安,让人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陶冶人的情操。
3 当前课间操“变脸”的难点
3.1 课间操的内容选编难
当下,许多学校都在忙着给课间操“变脸”:威猛的少年军体拳、节奏欢快的秧歌、奔放的拉丁舞、动感的健美操纷纷改头换面走进了校园并且占用了了广播体操的位置, 有的学校甚至把抖空竹、双节棍等新鲜玩意儿也带进了课间操。[1]课间操的内容需要丰富、创新, 但是不能只关注活动的数量,“眉毛胡子一把抓”,应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气候等实际情况选择恰适的内容。那么如何在众多的项目中选择,如何对引进的项目,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适宜性为原则进行创编选编,使课间操的内容既具有科学性、健身性,又兼具趣味性,成为摆在一线体育教师及学校的管理者面前的一道不大不小的难题。
3.2 活动场地的选择难
学校的体育活动场地是学生能够进行体育课教学、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的基本设施。但是随着城市的建设与发展、道路的改造、人为的侵占及由于学校自身的招生规模的相对扩大等原因,大部分中小学的体育活动场地都在不同程度地相对减少,致使体育活动的场地严重不足。[2]由于活动场地小,能满足正常的体育课教学已属不易,更别提学生大范围进行体育活动了。那么如何在如此狭小的场地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调动学生参加运动的积极性,让“每天锻炼一小时”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是当前课间操改革的难点之一。
3.3 突出学生的个性难
学生是大课间活动的主体,课间操的开展应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尊重学生的选择,让他们尽情地玩耍,享受户外运动的乐趣。统一的组织形式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存在的差异,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如果不能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从事自己喜欢的运动,那么课间操活动与体育课又有什么区别呢?但无论是全校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开展的“团体活动”,还是以年级为单位,根据活动场地划分的“方阵活动”,课间操活动始终是集体活动,如何在有限的场地、固定的时间内既展示学生的个性,又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课间操活动,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成为课间操“变脸”的又一困惑。
3.4 彰显学校的特色难
一校一景,不但体现在校园文化景观的打造上,也体现在课间操上,这是基础教育学校推进素质教育的一大进步。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校风校纪、文明礼仪、校园特色,例如有的学校推崇国学,有的学校注重礼仪,有的学校追求时尚,有的学校关注民族特色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各有千秋。然而如何打造出具有本校文化的特色课间操, 使课间操成为学校一处亮丽的风景线,成为课间操“变脸”又一难点问题。
4 策略
4.1 选编丰富多样的内容,注重健身性、趣味性和科学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
保罗·朗格朗是法国著名的教育家,他认为,如果对学校体育不加以重视,以为是无足轻重的事,那么在学生成年后,体育锻炼或者活动就不存在了, 如果仅仅把体育看成是在学校这一段时间才会发生的事, 那么体育就理所当然的只是被当成教育的插曲。青少年时期正是培养兴趣爱好,打好身体基础,养成良好锻炼习惯的关键阶段。课间操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其内容的选择应丰富多样,在学校场地器材的实际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身心特点、当今的时尚潮流及四季的气候不同,对课间操活动进行合理搭配,“科学配餐”,创编出春、夏、秋、冬四套内容多样、趣味性强的课间操“食谱”。如“冬季菜单”,周一迎面接力赛;周二跳绳;周三广播体操;周四自编健美操及趣味游戏;周五踢毽子。内容要与时俱进,不断的更新和变化,向趣味化、多元化、时尚化发展。同时,为了激励学生,巩固课间操的锻炼成果,学校还应该每隔一段时间举办与课间操活动“菜单”相配套的全校性质的体育比赛月活动,如二月是冬季长跑比赛月;三月是跳绳活动月;四月是广播体操比赛月;五月是健美操比赛月;六月是踢毽子活动月等。
课间操内容的选择除了丰富多样外, 其设计创编还应以科学性和健身性为前提。例如选取学生们很喜爱的足球、羽毛球、排球、篮球、街舞、健美操、拉丁舞等项目,将其作为创编的素材,再结合热烈、欢快、富有节奏感的音乐增强学生做操的兴趣,遵循人体的心理和生理规律,根据人体的解剖学特征,尽可能的充分调动整个的机体,使身体各部分关节、肌肉韧带及内脏器官得到全面锻炼。整套操运动强度的安排要科学,从低到高,在躯干及上下肢对称及协调运动的同时,也要注重大关节参与运动。如网络上流传颇广的重庆市南开中学的新版课间操,选用的是《江南Style》的音乐,且其中不乏有骑马和扬鞭等流行的骑马舞动作,一经推出,争议颇多。但从科学性和健身性角度来讲,整套操的编排科学,锻炼部位全面、系统,初成体系,且其中大部分采用的是健美操的动作,学生们的身体得到了科学和充分的锻炼,推广及应用价值很高。
4.2 采用多样、新颖的组织形式,既张扬学生的个性,又解决活动场地有限的问题
组织形式的选择应以突出学生的个性和有限的运动场地为前提。“阳光体育”自从在全国推广以来,与以前相比,学生被给予了更多的锻炼机会和运动时间, 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到阳光下、操场上、自然中,充分的利用好课间操时间,享受运动的乐趣,增强运动的体验,是各个学校落实“阳光体育工程”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从心理角度上分析,学生们喜欢个性的展现,注重创新,热衷挑战、追求时尚的运动;从生理角度上分析,学生身体发展迅速,喜欢娱乐,向往自由,厌烦限制束缚、固定不变的活动,基于上述的心理及生理特点,课间操活动不仅仅是锻炼的时间,更应该把它当成是展示学生个性的空间及舞台。在这里,创新与挑战并存,时尚与娱乐同在。例如将课间操的内容划分为固定和表演两个部分.不仅允许学生们“自娱自乐”,还要给学生张扬个性的机会。即便内容相同,也可以增加一些“高手表演”环节,师生同台表演,提高课间操的魅力和感染力。或者定期举办特色课间操的比赛活动,提高学生参加课间操活动的积极性。只要课间操活动的组织形式“常换常新”,学生们才会放松身心,发自内心的真正地投入其中,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由于学校的活动场地小,学生人均的活动场地有限,无法满足全校的学生同时进行各自喜爱的运动项目。为缓解这个问题,学校可以因地制宜, 充分利用校园的封闭管理严、车辆少的优点,组织两个年级的学生进行围绕学校的长跑活动,既锻炼了身体, 又解决了学校的场地不足的问题; 既展示了学生的精神面貌,又体现了学校课间操活动的特色,可谓一举多得。其它年级的学生可以分年级、班级、项目场地交叉进行,各种组织形式也可以天、周或月为周期的轮换进行,这样既避免了组织形式的单一、枯燥问题,又兼顾了学生的求变求新的心理,增强了学生的练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意识、适应能力。
此外,教师应该积极参与课间操活动,而不是背着手站在学生后面,仿佛课间操活动与之毫不相关,只是充当“扣分岗”或者“监视器”的角色,其结果只会让学生对课间操倍感无趣。与此相反,全体教师应率先垂范,以身作则,不但“授业解惑”,更要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用实际行动去感染、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其喜欢课间操,主动参加锻炼。
4.3 结合自身的校园文化、运动资源、地方文化彰显学校的特色
每个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办学理念、地方文化底蕴,课间操活动应突出特色,打造属于学校特有的课间操。首先应对学校的特色进行精准定位,即礼仪、国学、时尚、民族特色抑或地方传统文化等,然后提炼出特色的精髓,最后将其融合)到课间操中。如宜宾南溪区的钟林街小学注重礼仪教育,于是该校的教师创编了礼仪操,“见了朋友握握手,分别说声Bye-Bye 走。误会说句‘对不起’,回应一声‘没关系’……”,通过礼仪操分别对六个年级的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孩子进行礼仪教育。现在这套礼仪操已经成了学校的品牌;一段关于衡水第二中学的“跑操”视频迅速红遍了网络,点击率突破二百万,被网友评为“天下第一操”几十个方队的整齐排列,气势恢宏的步伐堪比国庆阅兵, 人们盛赞该校跑操最大限度地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是一种新型的减压方式;山西太原辛村小学创编的形意拳课间操,既使中国的武术得到了传承,又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5 小结
总之,课间操的“变脸”应将休闲与锻炼结合起来,把体育与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把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结合起来,一切围绕学生心情愉悦、围绕学生身体健康,围绕学校文化建设,进行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大力推进课间操活动的改革。
参考文献:
[1]贾.课间操不妨多些“面孔”[J].中国德育,2007(6):53-54.
[2]洪国武,等.安徽省城镇中小学体育活动场地现状调查[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4):85-88.
[3]尤建国.论校本文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5(12):89-90.
[4]黄艳萍,袁宏刚,赵惠.中小学课间操的创新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1):54-56.
[5]邓廷建.如何让课间广播操成为校园风景[J].中国校外教育,2008(9):156.
[6]路云亭.广播体操是国家的动作仪式符号[J].体育学刊,2013(1):29-32.
[7]徐艳,许明.基于“阳光体育”背景下学校广播体操发展的再思索[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1):124-128.
[8]刘小俊.阳光体育内涵与发展探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1):25-26.
关键词:体育;有效教学;课堂
体育教学,关乎国民的身体素质建设、心理素质建设,是我国国富民强的基础之一,地位不可取代。国家注重培养综合型人才,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因此,体育教学尤为重要。体育是精彩的,有趣的,但是我国的体育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学生不喜欢体育课,体育课也没有发挥好自身的效能,亟待教育教学的改革。
1、我国现阶段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学生整体身体素质下降,体育课堂效用不大
近些年,我国中小学生体质健康问题成为了社会一个关注话题。由于缺少必要的课外活动,中、小学生身体素质比过去下降了不少,学校里的“小胖子”、“小眼镜”越来越多。据《2014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2015年11月25日正式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国民体质总体水平有所增长,但无论是在青少年学生人群还是成年人、老年人人群中,超重肥胖现象依然呈现持续增长的势头,大学生体质下滑仍然持续。可见我国实施的体育课堂教学并没有发挥到有效的促进作用,体育课堂在塑造学生体魄以及体育锻炼兴趣和意志上还有所欠缺,我国整体国民的身体素质还有待提高。
1.2、体育教学人员缺乏,教学设施落后
据调查,目前沈阳全市体育教师仍然缺编571人,北票市68所中小学共有体育教师262人,其中兼职79人,体育教学质量令人担忧。总体来看,我国教育教学中体育教学人员严重短缺,为应对师资资源的短缺问题,很多学校不得不临时让其他课程授课教师相关的体育课程教学,或是从某些健身会所聘请兼职教练,无论是哪种办法,都难以达到体育教学的要求,非专业的教师教学生体育,勉强只能带学生做一些简单的体育活动,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指导上都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健身教练空有一身本领,但在体育教育理论上无法做到系统化、规范化的教育,都无法完成体育教育目标。加上资金的限制,体育教学器材等设施陈旧落后,形式单一,学生的体育热情受到打击,体育教学效率降低。
1.3、体育课时过少,理论教学为主
据了解,我国的体育课堂设置上明显存在课时过少的问题,这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学习文化课程,但课时过少,学生一周只有一两次的体育学习,难以达到体质锻炼的目的,加上体育课上,教师多以理论教学为主,现场的实际锻炼和指导较少,学生对理论部分不感兴趣,自然降低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致。
2、魅力课堂实现策略
2.1、关注学生体质,打造魅力课堂的基础
针对我国学生体质总体较差的现状,学校要确立体育教学目标中对于学生体质提升的目标,以锻炼加强学生体质为基础,发展学校的体育教学。作为体育教学人员,也要学会利用体育课堂的精彩呈现,让学生感染体育魅力,培养健全人格和意志,让学生热爱体育,并能坚持锻炼。
近日,山东省安丘市凌河镇凌河小学对全校2000多名小学生进行了体质监测。据统计结果显示:该校今年小学生体质合格率达到93.6%,和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10个百分点。这是该校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取得的可喜成果。该校以专业教师为主,开展校本培训;与体育特色学校结对子,通过教师走教,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返聘退休的专业体育教师,到校上课;聘请部分有体育特长的家长到校做兼任教师。在该校,60%的体育教师担任班主任,在评优树先活动中,体育教师所占比例不少于20%,年度教研成果奖获奖项目与语文、数学数额相当。
该校通过精彩体育课程的打造和实施,让体育课程真正实现了自身的教育和锻炼功能,在提升学生的整体身体素质上成效明显。
2.2、加大教育投资,以优秀师资促魅力课堂呈现
要提升我国体育师资队伍的不断扩大,实现有效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前提是国家要加大对于体育教学的投资额度,国家的财政扶持是对体育的高度重视,看到这一点,人们对于体育的关注自然也就多了,专业的体育人员也会因此加入教学队伍,发挥所长。
近日,呼和浩特财政根据重点项目安排,拨付体育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一亿元,至此拨付金额已达到3.31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全力推进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目前各项工程正在建设中。其中,呼市体育馆主体结构建设已经完成,游泳跳水馆正在进行建设,全民健身中心综合体育馆、青城公园、公主府公园小型体育综合馆预计8月份投入使用,体校地下车库、训练馆、教学办公楼及学生公寓已封顶。呼和浩特政府的大力投资措施,让教育界融入更多的专业人才,将会为体育魅力课堂的呈现注入更多新鲜元素。
2.3、适当增加体育课时,让学生充分感受魅力课堂
体育锻炼和教育教学,贵在坚持,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体育课时却忽视了这一点,要做到体育教学的切实有效,可适当增加课时,并保证体育课时的密度,让学生每天都能完成相应的体育锻炼目标,学生长时间接触体育,才能更好的感受体育魅力。
2015年4月12日,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体育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实施意见》的通知,要求中小学要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设置标准,保证小学体育课每周4课时,初、高中体育课每周3课时,按照课程计划开足上好体育课,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这一规定将促进学生进行体育课时改革,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3、小结
体育教学,关乎国计民生,国家和学校要高度重视,针对现阶段体育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实现体育课堂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