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共享现实意义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风险管理; 建筑企业; 财务管理
项目风险是指在项目生命周期内,由于不确定性而可能导致项目偏离目标、造成项目损失的风险。建设施工项目的风险来源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建筑产品由于地域分布广泛,项目经理权利集中,从集团角度来看,在人力、物力、财力等诸多方面项目都不易控制。其次,在技术含量较低的一般建筑市场上,不同资质级别的建筑施工企业在同一市场竞争,为了争取项目低价中标现象时有发生。再次,建筑产品具有建设周期长、成本构成复杂等特点,一旦项目成本失控,即使事后审计发现问题,损失也难以挽回。最后,安全管理不规范,安全风险隐患大,一旦发生会造成企业及社会的重大损失。
HZ集团公司是一家大型建设施工企业,注册资本4亿元,公司是国家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同时具有“国家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等八个一级资质。近年来,HZ公司提出“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项目管理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财务管理策略,从财务组织体系、重要资产管理、监察审计以及人事管理等方面,围绕项目风险管理做文章,取得了积极的效果。
一、建立高度集权的财务管理体制
HZ集团在明确集团公司、分公司、项目部三级主体责、权、利的基础上,将集团全部财务活动纳入集中管理的范畴,实施高度集权的财务管理策略。具体表现为财务管理集约化,实现五个“上统”(统一管理),即机构上统、人员上统、制度上统、资金上统、核算上统。在这五部分中最基础的环节是“机构上统”和“人员上统”。集团公司实行独立集权的总会计师负责制。首先集团公司董事长直接任命总会计师,然后由总会计师委派各个分、子公司的财务经理,再由分、子公司的财务经理任命下属财务人员和各个工程项目财务人员。具体组织结构如图1所示。
上述这种独立的财务组织结构和财务人员体系能够有效地摆脱会计人员与核算单位之间的依附关系,使会计人员的工作保持相对独立。此外,集团还强化财务人员监督职能,并赋予所有财务人员越级上报的权力,由此可以大胆地依法抵制施工单位的不合法行为。
在此基础上,HZ集团进一步完善了其余三个“上统制度”。其中“制度上统”是指统一财务管理制度,实现了制度的可复制性,既提高了管理效率,又降低了管理成本;“资金上统”是指设立资金管理部,成立内部结算中心,各单位的出纳员集中办公,全面实现收支两条线管理办法,即全部收入首先统一纳入集团公司账户,再根据集团预算管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的各单位预算,进行资金拨付,实现资金同步监管,防止项目挪用及资金失控;“核算上统”是指统一会计核算方法,统一会计科目及成本核算原则,定期进行项目成本分析,并利用用友ERP-NC信息管理平台,及时掌握和总控财务、资金动向。“五个上统”最终使集团公司实现了“集中于咫尺之内,控制于天涯之外”的财务管理格局。
二、对重要资产实施集中管理
(一)成立资金结算中心
早在1999年就成立了集团内部结算中心,取消所有单位独自在商业银行的账户,所有银行账户由集团统一监管,每个下属单位在结算中心开立内部账户。外地施工项目如在商业银行开立账户须执行集团审批手续,并统一以集团名义在当地开设账户。目的就是所有资金只有一个进出口,集团可对所有项目的资金进行监控,防止了资金闲置以及项目私自利用资金进行资本化用途。
各个单位在资金匮乏时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调剂资金。其一:利用集团内部往来额度。集团根据分、子公司的预计年收入额,按一定比例为每个单位核定内部往来额度。即:在一定额度内可以存在经济债务,并有偿使用,按季度划转内部往来利息,按月以资金形式上交集团公司。其二:内部信贷。超出内部往来额度的资金需求可在资金中心进行贷款,期限不超过一年,按季度从内部银行账户中扣取贷款利息,逾期贷款执行罚息,风险项目可提前强行收回贷款。两种调剂方式均为有偿使用,但利率不同,前者利率较低于后者,以体现集团对项目的资金支持,同时更彰显“现金为王”的管理理念。
资金的集中管理可以将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形成资金池,为企业的投融资带来效益。首先,家底丰厚提高企业在社会金融机构的可信度,提高信贷额度。其次,利用现金头寸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效能,利用集中起来的资金,进行低风险商业投资活动,向BT、BOT项目延伸,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二)大宗物资统一采购
成立内部物流中心,项目主要材料由集团物流中心统一采购,如:钢筋、水泥等;大型生产施工设备由集团公司统一采购,如:沥青混凝土搅拌站、大型起重设备、路桥设备等。这样做的好处:一是材料和设备的质量得到保证。集团可以选择正规的供方生产企业,确保采购质量,防止项目低价采购劣质主材;对于设备采购,集团公司利用高素质的机械设备专家严把质量关,避免因设备质量而带来的项目整体质量风险。二是享受价格优惠,因集中采购量较大,可以享受大客户独有的价格折扣。三是享受延期付款等优惠。利用稳定的客户关系及集团公司的社会信誉,取得各种财务优惠政策,无形中节约了大量的资金成本。
(三)固定资产有偿使用
集团对固定资产执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制度。集团对固定资产拥有所有权和处置权,下属单位拥有使用权和经营权。两权分离制度要求固定资产有偿使用,主要包括:一是承担固定资产折旧费,即: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由使用单位提取并纳入成本费用。二是承担租赁费,对于房产、临时设施,其折旧额由集团公司负担,但同时收取下属单位的租赁费作为内部成本核算。三是承担财务费用,即资金占用费。因固定资产由集团出资采购,故下属单位应当承担资金的占用费。三项费用合成固定资产的“使用费”,使集团层固定资产费用有效转移,最大限度地发挥监督和管理的作用。项目使用者、受益者承担合理的使用费,是清晰成本核算,降低经济风险的有效手段。
三、全方位的审计监督
建立全方位的审计体系是HZ集团防范经营风险的另一项“利器”。其具体策略为,“远程审计和现场审计相结合、财务审计和经营审计相结合、结果审计和过程审计相结合”。
集团公司设立监察审计部,聘用财务会计专业、施工预算专业并有内审资格的审计人员。首先,公司利用用友NC软件的信息平台,全面跟踪、随时掌控集团内部所有项目的成本费用发生全过程,一旦发现问题,马上开展现场审计。其次,审计方式不拘泥于财务审计,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加入到审计队伍开展经营审计,从各种经济角度对项目全方位掌控。最后,基于重要性原则,对重大项目采取从投标到施工全过程进行审计,而对中小项目只进行结果审计。
全方位的审计是项目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是项目健康状况的“体温计”:对健康的项目进行全方位的大力支持;对处于亚健康状态的项目及时敲响警钟,展开风险分析,遏制风险萌芽;对亏损项目或存在重大风险隐患的项目,立即查明原因,停工或更换项目经理等停止其恶性发展,将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
四、全面预算管理成为项目风险管理的红绿灯
全面预算管理是施工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一个完善而重要的手段。HZ集团近年来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在实践中摸索经验。集团成立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集团全面预算管理,并监督项目预算管理小组对预算的制定和执行情况。在“收支两条线”政策上,以资金为手段控制项目的预算执行。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将主营业务收入分成公司收入和项目收入两部分,在确保公司收入的前提下,项目收入是项目成本风险的红线。鼓励项目经营提高降本率,依项目责任书兑现奖励。对亏损项目及时分析和整顿,造成损失的对项目负责人进行处罚。所以,制定成本“红线”是项目风险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红线拉得越紧,项目风险越低。
二是将费用分成按预算严控的费用和按实际发生的费用。对于有些费用,如:办公费、差旅费、招待费、会议费等消耗性费用,必须按预算严格控制。超出预算的费用,在费用调整得到审批以前坚决不予支付资金;对于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费用,如:质量检验支出、科技支出、安全支出等,一旦发生按实际发生额予以支付。预算管理对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网开一面”,为企业带来一种无形的收益。公司放眼未来、宏观管控,不仅着眼于当前的经济收益,把企业发展和社会责任同样放在重要的位置。
五、执行风险抵押金制度
人才管理是HZ集团项目风险控制管理的又一个重要手段。建筑行业人才流动比较大,项目的成败与项目经理有直接关系,高级项目管理人员对项目风险的影响不容忽视。公司为降低因管理带来的项目风险,多年来坚持执行风险抵押金制度,主要是分层级缴纳风险抵押金,分公司领导向集团缴纳,项目经营层向分公司缴纳,并由抵押金管理层向缴纳人员进行管理和奖惩。同时,严格执行项目经理管理目标责任制,签订项目经营责任书,依责任书对盈利项目按风险抵押金缴纳比例予以兑现奖励。对于经审计确认的亏损项目,采取没收抵押金或者按比例收缴罚金的方式,将经营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
HZ集团近年来在企业管理模式上不断摸索,勇于创新,在经验与教训中学会总结和汲取,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营风险,推动企业走向健康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丘雄欧.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0).
[2] 张先治.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实施中需协调好几个关系[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0(05).
[3] 韩耀德.浅谈企业财务制度设计[J].甘肃纵横科技,2008(3).
[4] 陈有才.浅论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及其制度建设[J].科技咨询,2007(5).
关键词:财务共享模式 企业集团 财务管理 意义 流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很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向集团化发展,其下属公司也越来越多。企业内部管理更加复杂,而伴随着交易的复杂和资金流动的加快,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由于各个分公司都设立了相应的财务管理部门,这就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投入以及闲置岗位的增多,虽然财务部门多,但是却降低了财务管理工作效率。随着企业互联网与工业4.0信息时代的开启,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许多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集团公司得以兴起和推广。作为一种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其在优化组织结构、提升核算流程效率、降低财务核算成本以及为企业创造价值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将会对财务管理模式在企业集团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旨在为企业集团建立财务共享中心提供指导。
一、财务共享模式在财务管理中的优势
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企业集团缺乏统一的管理制度和规范,财务人员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较低,内部控制不到位,造成了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混乱,财务数据不真实,甚至出现舞弊现象。工作效率低下,给企业集团带来了很大的损失,不利于企业快速健康的发展。而财务共享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对于解决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主要优势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降低运作成本
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下,企业集团的各个分公司均设立了财务管理部门,配备相应的财务管理资源和人员,这一点相较于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来说,企业需要投入的成本更多,包括人员和设备等。此外,财务共享中心的设立通常会选择在薪资水平较低的地点,统一为各个分公司提供服务,人员也会精简,财务管理设备的投入也会明显减少。
(二)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率
由于企业集团缺少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规范,各个分公司的财务管理部门往往会形成自己一套财务管理规范,汇报到总公司后,财务数据形形,管理和分析起来具有很大的难度。此外,由于总公司对分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监管力度不够,其在准确信和真实性上都有所欠缺,财务管理水平较低。这样不利于企业管理者及时发现问题和做出决策。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综合素质不高,明显拉低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和效率。而企业集团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后,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规范,挑选专业水平较高的财务人员,拥有所有子公司的财务数据,在财务共享中心建立的新型组织结构和合理的激励制度,这样能够显著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
(三)为企业发展战略提供支持
企业集团建立财务共享中心以后,能够对整个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汇总和分析,管理者通过财务信息来判断企业当前的发展,发现问题并及时作出决策。此外,采用财务共享模式可以降低企业成本,增加盈利,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实施提供支持资金和管理上的支持。
(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采用财务共享模式,能够降低企业成本,通过财务人员、地点、设备的集中能够实现企业资源的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增加企业盈利。企业的正常运转依靠强大的财务支持,财务的增加能够显著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五)提高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财务共享中心能够汇集集团全部的财务数据和信息,对财务资金进行统一的支付和核算,能够明显减少财务管理中不规范的行为和现象。并且,财务专业人员集中于财务共享中心,能够解决传统管理模式中由于财务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造成的财务风险,显著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此外,统一的财务管理流程和制度能够规范财务管理行为,提高财务信息汇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二、企业集团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对策
(一)确立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目标
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在一定区域内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集中化,节约运营成本,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有利于财务管理的监督。对于企业集团来说,建立财务共享中心是重新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和规范合理的会计流程,实现财务管理的信息化。企业集团在建立之前需要明确这一目标,有的放矢,思路清晰的实施。
(二)按照流程建立
企业集团首先要建立相应的项目工作小组。然后要对财务共享中心建立的地点进行考察,高层管理者和项目实施人员进行交流,进行实地参观,对当地的商业环境、人力资源、政府政策支持以及城市环境等进行评估,根据企业集团自身的情况对是否适合在此地建立财务共享中心进行评估。之后,对财务共享中心建立的备选地点进行筛选,根据企业自身状况,选择最佳的建立地点。之后进行财务共享中心的迁移,选择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较高的财务人员,设立关键岗位,精简闲置岗位,购置财务管理设备和资源。
(三)管理思维的创新和改变
建立财务共享中心是对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变革,其是否能够实施成功最重要的企业管理思想和模式是否能够更新。企业集团的管理层首先应该更新管理思想,在企业内部做好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宣传,形成良好的共享中心建设氛围。企业内部人员要更新财务管理思想,响应领导的响应。打破传统的认识和习惯,按照财务共享中心的专业化、流程化和集约化的标准进行内部组织的构建。大力推行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增强计算机技术的培养意识,建立正确的财务理念,使财务管理更加公开、透明和真实。
(四)建立信息技术平台
财务共享中心的顺利实施需要通过建立信息技术平台来加强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强化企业内部监管,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企业集团通过建立信息技术平台,能够将各个分公司的财务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对财务项目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分析。此外,还能够减少财务人员的人工作业,提高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实现财务信息的资源共享。并且能够根据不同的需要形成报表。通过建立信息技术平台,能够跨越地理距离的障碍,对分公司提供持续、迅速的服务。能够保证总公司的发展战略得到有效落实。
(五)进行人员培训
财务共享中心建立之后对财务人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分公司不再设立财务管理部门,这就需要财务人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能进行远程交流。此外,财务人员要对共享中心财务管理工作的流程有一定的了解。这就需要企业集团在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初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财务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购买专门的培训教材,由内部组织财务人员的培训工作。
(六)进行组织架构调整
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必须要进行组织构架的调整,重新设立部门和负责人员,为共享中心满足提供准确真实的财务信息建立基础。传统的分权式组织构架无法满足现代企业集团发展的需要。财务共享中心可以通过建立流程职能部门和服务支出部门来分工。
三、结束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信息技术水平的提高,财务共享模式逐渐被运用于很多大规模企业集团。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集团如果仍然按照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势必不能够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甚至会减慢公司的发展。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利用新型的信息技术手段,能够显著提高企业财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优化公司资源配置,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大大提高了企业财务核算和支付的效率,大大提高了企业财务核算的统一性、规范性,解决了现代企业规模化发展的财务管控的问题,增加企业盈利。对于企业集团来说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玉爱.财务共享模式在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财政与收,2016
一、行政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财务体制不完善
根据现行会计管理体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在人事上的监督约束机制不完善。如相关财会人员在人事上不但要接受单位领导的具体指挥,还应接受单位领导的工作任免,导致财会人员不能真正有效地行使其财务监督职能。
(二)财务管理职能不健全
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财务管理的职能不清,有的会计人员也不会主动过问。财务管理的职能中缺乏监督,有的财务管理人员观念比较淡薄,工作积极性也不是很高,造成了财务管理应有的职能没有发挥出来。最终导致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松散、固定资产管理混乱等现象的出现。
(三)财务公开程度不够
在实际工作中,有的行政单位专项经费的支出随意性较大,将正常的公用经费放在专项经费中开支。核算中心因为对单位具体的业务不熟悉,也很难区分行政单位的经费中所开支的专项经费和正常经费,不能完全达到监督的目的。
(四)财务管理的信息技术水平较落后
我国有的行政单位会计信息工作基础薄弱,信息技术水平落后、工作效率低,导致有的单位管理信息价值失效、会计信息严重失真,难以适应当前现代电子政务和新财政体制的具体要求。
(五)财务分析制度不完善
有的行政单位缺乏本单位的财务分析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直接用会计报表和年终决算的编报说明代替行政单位的财务分析报告。有的行政单位的编报说明很简单,不能客观、深入地反映单位的财务收支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导致财政部门和单位决策者不能对单位的财务运行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进而影响行政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解决行政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措施
1.健全财务管理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其一,岗位的合理设置,分工职责的明确以及相互制约机制的建立;其二,对各项费用开支标准和审批权限的管理;其三,对原始凭证合法合理性的审核、及时制单及实物保管等措施的监管;其四,预算监督、专项经费检查、复核等制度的建立。
2.制定详细的内部审计制度。制定详细的内部审计制度是行政单位审计人员开展工作的需要,也是对财务人员的约束。对于行政单位财务管理来说,需要关注以下几点:其一,是否有效地执行预算;其二,制度和程序是否确实得到贯彻和建立的标准是否得到遵循;其三,财政资金是否充分发挥效率和固定资产等财产物资是否被充分使用等。
(二)推行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措施
在日常实际工作中,财政管理部门需要大量数据和文件资料。另外,财政体制改革后,对行政单位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如对预算编制要求更加细化,对固定资产的采购也要求先有预算,要经过审批才能采购等。这些都增加了实际工作量。所以,为适应新财政体制,应改变传统的工作做法。推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信息化建设主要有对基础数据的处理、加强基础数据的资源共享、财务处理软件的开发、文档管理的开发等内容。所以,积极探索设施的共建、资源的共享,充分利用电脑和网络资源,在确保各部门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下,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率,对提高行政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措施
1.会计集中核算的具体措施。会计集中核算的具体措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其一,健全和完善会计法规体系,进一步规范预算单位、会计核算中心、主办银行之间的权责关系;其二,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与内部控制制度;其三,改善会计核算中心、行政单位、银行间的信息沟通;其四,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
2.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作用。其一,会计集中核算是从源头上治理腐败和加强财政管理的积极探索,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会计人员的人事权与考核权与单位管理相分离,使会计人员敢坚持原则,依法办事,有效发挥会计监督职能。其二,有利于集中闲中到中心管理,避免了资金的分散管理、多头管理等局面出现,有助于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其三,有利于精简人员,规范会计核算,提高工作效率。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一个会计人员可同时核算几家单位,同时,有利于建立统一规范的会计核算办法和工作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四)加强对公用资金的管理措施
1.实行财务公开制度。行政单位可以在行政单位的公开场合或本单位电子政务内网上设立财务公开墙,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公开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固定资产使用的情况,主要有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和变卖等;其二,专项的收支、下拨情况及预算外资金的收入、上缴、开支、下拨等情况;其三,行政单位财务的收入和支出情况,如招待费、医药费、差旅费、会议费等的使用情况。
2.加强对公用资金的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其一,对支出资金建议是否得到批准的确认、是否按照预算确定的类别提出来。其二,资金是否已按预算意图被拨付使用,且在预算确定的各个支出类别都保留有充足资金。其三,对付款义务发生的确认,是否有人可以证明商品已经交付、服务已经提供。相关凭据是否正确。其四,详细审查支出和报告中是否存在违规行为。
摘 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集团的生存发展空间逐步增大。企业集团的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的稳定与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在企业集团发展规模的壮大的过程中,其财务控制的工作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从企业集团的发展的自身而言,其下属的分公司以及子公司财务控制工作都是相对独立的,众多独立的财务控制工作也存在着诸多的弊端。集约化以提高企业集团的效率以及资金利用率等相关有点,为企业集团解决财务控制问题,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方案。本文将简要分析,如何加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新路径的相关内容,旨在促进企业集团财务控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 集约化 企业集团 财务控制 新路径
近几年,社会经济的发展,促使社会生产要素不断向极具发展优势的企业集中,企业集团发展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并对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将集约化确认为企业集团发展新路径的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为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集约化提供一定的现实条件。我们在重视企业集团繁荣发展的过程中,还需继续探究实现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集约化的方式。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针对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集约化的发展现状,合理的采用相关的财务管理手段,不断的促进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集约化水平的提高。
一、关于集约化的发展对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重要性的分析
(一)提高企业集团的投资效率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企业集团的发展规模较大,在企业集团的经营活动中,其资金的运作也相对分散。企业集团下属的分公司为了满足其自身利益的需求,往往会增加与企业集团主营业务无关的各种项目投资。长期发展的结果,就会在无形中增加企业集团的产权链,使企业集团的资金被各个分公司不断的占用,造成企业集团整体投资效益不断下降。采用集约化的发展方式后,企业集团可以及时的对企业产权所属内的各种投资进行一定的优化整合,淘汰与企业集团主营业务无关的投资,使之达到优化企业资本的发展目标,不断的提高企业集团的投资效率,以增加企业集团的经济利益。
(二)有效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
在现代企业的管理运作模式中,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模式也呈现出各自独立的发展模式。企业集团的下属分公司可以根据各自业务发展的需要,在不同的银行开设一些账户,已完成资金支付以及收付的相关会计核算业务。企业集团资金分散运作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导致企业集团会计信息核算不对称、会计主体间资金不协调发展的重要原因,使企业集团资金的运转成本不断增加。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集约化的发展,可以帮助企业集团借助银行的业务平台,构建企业集团专用的资金池,并分别将企业集团的下属企业包括在内。以账户的连接,有效的对企业集团以及各个分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监控,提高企业集团整体运作资金的利用率,有效的降低企业资金的使用成本。
(三)提高企业集团财务风险的防控能力
现阶段,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工作主要是由监事会、财务总监、内部审计机构以及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来进行相关工作的。在结合企业集团财务的实际发展状况的基础之上,采用有效的财务控制工作的方式以及手段,对于实现企业集团内部财务主体资源的有效性利用至关重要。在传统的企业财务控制工作中,常常需要相关的财务人员以现场稽核的方式,对企业财务进行相应的事后控制工作,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其工作成本相对较大。在实施集约化的管理后,财务工作人员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发展,实现企业集团总部与各分公司的业务、财务信息的共享。从而对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实现重点监督、实时监督,有效的改变传统的事后监督所带来的各种弊端。促进企业集团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控,提高集约化管理对企业集团财务控制能力。
二、关于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集约化的实现方式的分析
(一)统一企业集团财务信息标准
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水平,集约化的发展为企业集团实现统一财务信息标准,提供了实现的基础。企业集团财务信息统一标准的工作,对于企业集团内部财务信息的优化整合具有重要的影响。统一的财务信息标准的内容包括:统一财务信息分类标准、统一财务与业务信息、统一财务信息的编码标准三方面的内容。统一企业集团财务信息标准,对于企业集团实现集约化财务控制工作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构建企业集团会计核算的集中平台
在企业集团总部建立统一的会计核算政策、规范会计核算主体,并实现依次而下分层的财务管理体系,实现企业集团整体关联业务的有机统一,对于企业财务控制集约化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企业集团内部的相关财务人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专业的设备,使财务与业务的处理可以通过构建的会计核算集中平台,实现同步核算、处理、生成会计凭证的工作程序,保证企业集团相关的财务信息高度集中在会计核算的集中平台,实现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集约化的发展。
(三)构建企业集团资金结算与支付的集中平台
企业集团在现有的财务控制工作的基础之上,应建立企业集团总部资金结算与支付的集中平台,以达到有效的连接企业集团所有业务与财务的相关收支信息,将企业集团整体中存在的闲置资金收归到总部的资金管理调控中心。在确保能够满足企业集团以及各个分公司基本运营资金的有效需求的前提下,提高资金的有效利用率,降低企业资金在运营过程中的资金成本。
总结:综上所述,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集约化的发展,对于解决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中出现的相关问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企业集团通过统一企业集团财务信息标准、构建企业集团财务会计核算的集中平台、构建企业集团资金结算与支付的集中平台等方式,实现企业集团财务控制集约化的发展。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在综合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工作的具体状况的基础之上,合理的运用集约化的相关实现方式,有效的提高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的水平,从而促进企业集团更好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杜建华.实施资金集中管理新模式的做法.财务与会计.2006.
关键词:教育财务改革;集中核算;意义影响对策
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坚持依法理财,严格执行国家财政资金管理法律制度和财经纪律。规范学校收费行为,加强收费管理,各地不得统筹、挪用学校的各项收费。坚持勤俭办学,严禁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学校。加强经费使用监督,对重大项目建设和经费使用实施全过程审计,确保经费使用规范、安全、高效。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建立健全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提高使用效益。
一、改革的基本原则
适应社会、服务全局,尊重规律、求实求效,立足当前、面向未来,统筹兼顾、协调发展。
二、改革的措施及现实意义
目前教育财务改革措施主要有“集中核算体制”。
教育系统中小学财务实行财务核算中心统一管理是在不改变直属单位自主理财的前提下,取消其在各自银行开户,实行统一管理、集中支付、统一核算。这是会计体制改革的结果,是科学发展必然趋势。其有利于提高教育资金使用效益,有利于加强教育经费的管理和监督,有利于规范财务管理和会计行为,。
这一制度对目前的会计制度改革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公用经费支出根据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本着“精打细算、厉行节约、重点突出、效率优先”的原则合理安排,优先保证运转,限制一般支出。由于经费使用变事后督查为事前监管,学校经费支出更加规范,改以往各校各行其是为全县市宏观控制,非教学支出比例明显下降,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逐步加大对办公用品采购管理的力度,达到政府采购限额和规定标准的,严格实行政府采购,对没有纳入政府集中采购目录或低于政府采购规定标准的,实行部门集中采购,从源头上和制度上为廉政建设提供了重要保证
2.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使单位从源头上杜绝了腐败
在教育事业单位这个特殊的经济领域里,腐败现象屡见不鲜,如公款吃喝、贪污受贿、慷国家之慨办私人之事等等。尽管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很重要的是单位会计监督软弱无力,票据审核把关不严,导致单位的财务收支行为失去约束。在单位内部设置会计核算机构,增强了会计人员对单位的依附性,会计人员作为单位的“内部人”,有的“不敢管”,有的“不愿管”,有的“管不了”,出现了会计人员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倾向,实行财会集中核算,抓住了会计这个关键环节,也就是抓住了遏制腐败的关口。单位的一切经济活动,都是通过会计进行记录、反映和控制的,会计记录是否准确,反映是否真实,控制是否有效,将直接反映到财会核算上,只有确保会计核算的规范运行,才能从源头上铲除滋生腐败的条件。同时,取消了各单位银行帐户,对单位资金实行集中核算管理,可以有效地防止截留、垫支、挪用财政性资金等现象的发生,促进“收支两条线”规定的落实,为实行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提供了便利。尤其重要的是,实行财政集中核算后,将使“小金库”失去存在的空间,有利于铲除“三乱”滋生蔓延的土壤。
3.实行财会集中核算,对促进教育事业机构改革,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增加财务开支透明度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由核算中心统一资金结算和会计核算,是机构改革的基本精神。改革前对各学校不论单位大小,都设置一名会计员和出纳员,不仅浪费了人力和物力,而且影响了工作效率,改革后则可以节约大量人头费、公务费和业务费。从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来看,改革前,由于会计人员业务素质低,帐务处理不规范,很难为单位领导提供一套完整、详实的财务报表,容易导致单位会计信息失真、单位财务管理秩序混乱。实行财会集中核算之后,可以合理运筹自己的资金,从增加单位财务收支透明度上看,通过财会集中核算,每个单位的资金来源、资金运用、节余多少等都准确无误地反映在会计报表上,单位收支多少、收支结构是否合理一目了然,避免了过去那种“领导签,会计报,群众不知道”的暗箱操作模式,可以督促各单位合法组织收入,合理调度资金。
三、改革对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
1.会计集中核算对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学校的会计岗位被取消,原来精通业务的会计被抽调到会计核算中心任职,有些学校领导认为报账会计有无资格证、有无财务工作能力无关紧要,报账会计随意任命,导致报账会计专业能力参差不齐。由于业务上的牵制关系,中心与各单位往往发生分歧,成为矛盾的聚焦。有些学校对此认识不够,不予配合,有的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使学校财务管理积极性受到巨大挫伤,财务管理效率必然下降,有悖于加强单位的资金管理的要求。无法为单位合理、有效地筹集、使用资金提供合理建议,这样使得财务与会计的天然联系被割断,学校的财务活动由于不能得到会计人员及时有效的信息支持,财政资金筹集与使用的效率被降低了。
2.会计集中核算使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责任不明确。我国《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会计集中核算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学校的核算权和会计监督权,也相应地改变了会计责任主体资格。尽管会计核算中心成立的前提条件是保持“预算管理体制不变,单位理财机制不变,会计主体法律责任不变”。但学校仍然消极地将所有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的责任推向会计核算中心。如会计财务处理出现差错,学校会计信息失真或泄密,学校领导贪污挪用本单位资源,责任难以确定。
3.会计集中核算使会计核算与学校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节,财务对实物资产的管理弱化。资产管理、账实核对是学校财务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但会计集中核算以后,会计核算移至核算中心,但是财产物资仍由原单位进行管理。财务人员独立于学校之外,一般只能做到根据学校提供的购物发票,对新购置资产进行入账核算,对于新增的固定资产,尤其是上级部门调拨或配置的资产,如计算机、课桌等,不能对其进行及时的账务处理,致使账实难以相符。而对单位固定资产的使用状况、管理情况无法掌握,也做不到定期清查、账实核对。这种财产物资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的情况势必使学校财产物资管理薄弱的问题更加突出。
改革后学校财务管理应采取的对策
1.从制度上完善会计集中核算,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核算中心的成立,在加强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系统内部要有一套完整的、可行性强的财务制度。应当完善财务治理、校舍维修治理、财务电算化治理、捐资助学款治理、食堂财务治理、事业单位实施会计集中结算财务管理、财务人员治理、票据治理、应收应付款项治理、固定资产治理办法,以及规范校园出租房治理、教育局政府采购、基建维修工作规则等规章制度,减少了会计选择的弹性空间。
2.加强教育内审与核算中心的信息共享。会计集中核算与教育内审是具有共同目标、应当相互协作的两种监控手段。合理处理好两者关系,信息共享,有利于提高各自的工作效力。首先,在安排教育内审人员时,可以把核算中心的部分人员作为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对学校财务的始发阶段有初步了解,为制定审计项目和审计的重点提供依据。其次,内部审计应与教育核算中心联网,内部审计人员能在网上看到各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以便实现事前、事中监督和事后审计的结合,提升审计的层次。再次,内部审计对学校的审计告应抄送一份给核算中心,对学校存在的问题及时通给核算中心,将问题控制在源头。
3.加强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的治理。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同时,一定要加强财产物资的治理。集中核算产生账、物分离,各学校应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登记卡,健全固定资产领用、废和清查盘店制度。更重要的是核算中心的资产治理员要定期与学校对账,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同时,在加强固定资产治理时,核算中心人员应思考如何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在购置时加强政府采购,在使用时可以采用出租、出借的形式,在系统内有效地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率,尽可能节约教育成本。
教育财务集中核算有其针对性,现实性,长远性的意义,改革虽然出现了不少问题,但不能因噎废食,只要不继地完善、磨合,就会呈现适应社会、求实求效、协调发展的良好机制。
参考文献:
【1】《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 0-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