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林业企业会计制度

林业企业会计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林业企业会计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林业企业会计制度

林业企业会计制度范文第1篇

建国以来,我国的林业一直套用工业企业的经营模式来进行生产、经营管理,林业企业从追求产值指标到后来的追求利润指标,都是以大量消耗森林资源为代价的。国有林业企业(林场)一直沿用工业企业会计制度或农业会计制度。总的说来。林业经济管理始终落后于林姻齐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林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林业经济活动的范围、方式、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制订能反映林业经济活动的林业会计制度迫在眉睫。

20世纪70年代初,我国个别省份开始进行国有林场、苗圃会计制度的制订及试点,重点是在营林成本的核算办法上,而森工企业仍沿用工业企业会计制度。

二、林业会计理论问题探讨

目前,我国林业会计的改革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新的机遇。从我国的会计改革形势来看,会计改革的广度和深度加大,国际化进程加快,会计准则和会计具体准则的制订和,特别是20)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企业会计制度》,标志着我国会计标准的确立,会计改革目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实现了政府在会计管理和会计改革中从所有者身份向管理者身份的转变,使会计改革及其发展依赖广大企业会计来实行。这种变化的标志性成果是从行业会计制度转变到《企业会计制度》的会计准则。我国林业会计的改革和发展总体上落后于我国的会计改革和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至少有:(1)林业会计制度还不能算是行业封十制度。在林业会计制度设计中,国家以所有者的身份仅对国有林场与苗圃制订会计制度,《国有林场与苗圃会计制度》中没有充分考虑集体和私有林场,对集体和私有林场没有适用性。(2)林业会计标准是按制订统一会计制度思路还是按会计准则的思路进行改革需要进一步论证。这里既有林业企业(林场)性质(商品林和公益林生产)的确定问题,也有财政专项资金造林产权设定问题,还要考虑林业行业会计人员素质和水平的具体实际情况。(3)林业会计目标的设定上除经济效益外,是否考虑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林业的重大转折和变革,必将带来财政、经济等多方面的改革,对林业经济组织的业绩评价越来越多地考虑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政府的财政补贴和支持需要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的信息。(4)会计假设在林业会计中是否进行修改或增加。如对货币计量假设的修改,为了反映林业经济活动的成果,林业会计核算需要对其他会计核算更多地运用实物计量和劳动量计量,以反映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的信息。(5)林木资产核算理论问题。我国的营林会计核算体系是以育林基金理论为基础建立的,仅限于当年营林生产作业成本和营林费用支出核算,当年支出当年核销。(6)林业生态效益核算理论问题。林业生产的外部性问题是未来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营林生产的外部经济和森工业的外部经济,是影响林业发展的障碍。分类经营条件下林业经营单位的核算小,对林业生态效益的核算是国家和政府宏观管理的依据,林业生态效益核算理论是当务之急。(7)林业基金理论问题。财务会计工作的核心问题实际上是资金问题,对林业基金管理和核算理论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8)林业成本核算理论问题。林业成本核算包括营林生产成本、木材采运生产成本、木材加工生产成本和林业多种经营生产成本等四个方面的内容。现有的成本核算办法是行业会计制度和行业财务制度两者的结合,财务问题和会计问题交叉重叠,会计的职业判断不能很好地发挥,也影响财务成果的正确反映。按照会计标准进行林业成本理论的探索,制定林业会计准则和具体准则也是面临的新课题。

林业会计面临的问题是我国林业会计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国家和政府的重视,有赖于广大财会工作者的实践和研究。加强林业会计理论研究,加强林业会计工作的创新,形成比较完整的林业会计理论体系,是林业会计更好地为我国林业事业发展服务的前提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加快林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林业会计改革势在必行,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林业会计体系,制订能为我国林业建设和发展服务的林业会计制度或林业会计准则,是当前会计改革的重要任务。

三、构建新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

1.以森林资源资产核算为基础。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是建立现代林业,深化分类经营改革的基本要求,是通过经济手段实现森林资源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强化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有效途径是建立森林资源资产管理体系和价值核算体系,其中价值核算是基础和龙头。首先应建立起一套具有指导性、实践性和规范化的森林资源资产会计核算体系,科学核算森林资源资产的投入和产出,从而为确定森林资源资产的价格、权益,建立价值补偿机制等提供基础性依据,使所有者、经营者得以体现完整的资产拥有量。

森林资源资产的入账价格我们认为应采用成本法,而不采用价值法。因为森林资源资产属于林业企业的劳动对象,还要管护经营,不断追加劳动,采用成本法,便于核算。到森林资源销售或转让时再按价值计算销售收入,同时结转经营成本,计算盈亏,形成有机的森林资源资产的会计核序。倘若森林资源资产按评估价值人账,逐年根据林业生产的特点,按自然生长规律计算増值额,虽然有利于考核森林资源的保值、增值情况,但增值额的计算比较复杂,手续较多,而且要有经过具有森林资源资产评估资格的评估机构出具的报告书,并经过有关部门审核确认后才能入账。

2.按商品林和公益林分别构建林业会计核算体系。根据以“分类经营和分区突破”为核心内容的新世纪林业发展思路,我们必须努力深化以分类经营为中心的各项改革,促进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事业自身特点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形成,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进行林业会计制度改革。根据林业分类经营思想构建林业会计核算的方法体系,也就是按商品林和公益林的经营原则分别设置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共同形成一个有机的林业会计核算框架结构。

林业企业会计制度范文第2篇

会计的本质是一项管理活动,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林业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如森工企业对维简费和育林费的征收核算职能和将林木的培育和木材的采伐生产作为一个连续完整的生产过程进行会计核算,这是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一大突破。会计核算是指会计主要利用价值形式,对经济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连续、完整、系统、综合地记录、计算、加工整理,汇总并提供和输出会计信息的过程。会计核算提供的会计信息资料是会计预测、会计决策、会计控制和会计分析的重要依据,是会计管理活动的基本内容。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它既包括事后的核算,也包括事前、事中的核算。事前核算是对将要发生但尚未发生的未来的经济活动进行的记录和计算,也是编制财务计划的过程;事中核算是在经济活动进行过程中,对会计事项进行记录进行记录和计算,它为会计控制提供依据;事后核算是指对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历史性的描述,通过记录和计算产生历史信息资料,为会计分析、会计预测、决策提供重要的依据。林业作为国家资源产业,在资金管理上必须专款专用,严格规范会计核算上出现的问题。

2现在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存在问题分析

2.1没有统一的林业会计制度

目前林业经营单位根据不同的经济业务分别设置了四种不同的会计核算制度,形成了多种会计核算并存的局面,不同的帐户,分别的计算成本,导致各种经济活动之间的核算差异较大,导致不同体系之间的会计处理方法不一致,会计报告体系没有统一、可比性。

2.2在林业会计核算当中,森林资源的消耗都忽略不计入木材的成本之内,这就导致了森林资源的消耗被排除在了经济循环之外,但森林资源消耗过后的再生产过程,却需要育林基金来进行补偿。这就导致了核算成本和育林基金的冲突。

2.3传统的林业核算体系中的,只体现商品林的成本、收益部分进入了核算系统,而森林资源所引起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投入和产出却没有在核算体系中体现出来,所以林业部分生产经营者个别收益高于社会效益或个别收益低于社会效益的情况。

2.4传统林业会计计量体系中的成本部分中只包含经济成本,不包含林业经济活动环境资源、环境质量的消耗,造成某些林业生产者(单位)的个别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由于森林生态资源使用价值的公共品属性,那些个别收益小于社会收益、个别成本大于社会成本的林业生产者(单位),其为社会的贡献成果为他人无偿享用却得不到回报;而那些个别收益大于社会收益、个别成本小于社会成本的林业生产者单位),其对社会的损害后果,也由他人无偿负担。

3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建议

3.1建立林业会计分类核算体系

林业分类经营的思想是发展现代林业的指导思想。按照主要用途的不同,将森林资源分为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类。很多学者都认为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应当分成两个会计核算体系,对商品林业实施企业会计核算体系,对生态公益林业实施事业会计核算体系。商品林的经营原则是追求经济效益,应采用经济组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管理体制,按投入产出方式来管理,计算完整的林木资产生产经营成本,核算盈亏,建立和完善林木资本金制度,以此为基础设计商品林生产的会计科目及其使用方法,设计有关会计报表及其编制方法,以及林木资产的成本核算办法等。公益林的经营原则是追求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对其投入采取专款专用的原则,按收支平衡的方式来管理,建立严格的预决算制度,完善林业基金制度,以此为基础设计反映公益林经营的会计科目及其使用方法,会计报表及其编制方法,以及林业基金的使用和费用归集核算方法等。要建立林业生态会计核算体系和林业产业会计核算体系,并以生态会计核算体系的构建为重点。林业生态会计的基本性质是社会公益事业活动的核算,核算体系应按国家事业会计制度进行构建,林业产业会计核算体系则按国家企业会计制度进行构建,从而结束当前林业会计政企不分、企业事业不分的核算格局。因此属于林业生态会计核算体系的应在国家统一的事业会计制度基础上,结合林业的具体情况,制定林业生态会计的核算办法。至于林业产业会计制度,由于多年实践已经形成了相对系统完整的会计核算体系,因此应把其中的事业性核算分离出去,依据国家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并结合林业产业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3.2进一步加强林业的内部会计核算制度。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对森林资源的日益重视,林业的发展又开始有了新的起色,林业会计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也日益明显起来。由于林业的特殊性,林业企业的会计监督机制不完善,所以对于林业企业的会计来讲,更应加强林业内部的会计控制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会计核算、内部信息传递和信息系统等内容的会计控制体系,并完善其会计核算制度的合理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3.3利用生态观来指导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建设

林业从简单的角度来看,感觉是主要供应木材来实现经济效益的,大家从根本上都忽视了林业的生态功能和社会效益。林业的商品林是产生经济效益的林木,但在开采前也同样具有生态功能,开采时也应该考虑不能破坏生态平衡的角度来进行林木的采伐。所以在林业的会计核算上,不仅要计量商品林的经济效益,还要考虑林木的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同时还要对森林资源的生态环境发展和林木的维护成本进行计量。

林业企业会计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林业;会计;核算

随着经济的进步,人们对林业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来以传统的主要经营目的,转变为一个兼有产业职能的社会公益事业的现代林业。经济发展的变化,迫使林业政策调整和机制转换,使我国林业进入转轨变型的新环境。

一、林业企业的转轨

起初把林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了大批森工企业,林业生产了大量木材和林产品等重要的生产和生活资料,保证了国家大型建设项目的建设和人民生活对木材的需求;中期开展了规模宏大的生态工程建设,但由于林业体制惯性和木材需求居高不下等原因,使得经营方式基本以人工造林为主。后来,由于林区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过度消耗森林资源,致使木材过度采伐,导致了森林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森林在环境建设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保护资源、改善生态环境成为林业部门的重点工作,我国林业未来的前景发生了深刻变化:由产业转向社会公益事业;由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转向成为生态建设的主体;由木材生产为中心转向三大效益兼顾,生态效益优先;由产业、事业混合经营向分类经营变化;由单一的乔木种植转向集约经营和按经营目的采取不同的作业方式和植被组合。林业在历史转折时期,现代林业的轮廓正在逐步形成。

林业环境改变之后,林业会计应如何参与森林资源的经营管护,如何促进森林资源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之间的深层融合与协调发展,把传统的会计核算体系革除,构建新的适应我国林业新环境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成为摆在我国林业会计理论与实践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崭新而又严峻的问题。

二、新的林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会计核算制度的不完善。林业主体的日益多元性,其所遵循的会计制度也很繁杂。经营单位现行的一套会计核算制度,是分别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事业会计制度和基建会计制度分别设计的各自实行着不同的会计制度,例如:强调专款专用,分别设置账户,分别归集费用和计算成本其彼此间缺乏必要的协调和统一,导致了各自为政的局面。

基本业务、天保经费和公益林项目三个方面独立核算,分别形成不同的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和报表体系,造成一个会计主体、多种会计核算方法并存的局面。由于没有统一的林业会计制度,森工企业之间核算的差异性较大,表现为会计科目名称不一致,会计处理方法不一致,会计报表口径不一致,造成会计政策、会计方法和会计报告体系在不同林业企业之间不统一、不可比。就旧准则下的林业会计制度而言,林业资产的计价中仅考虑历史成本而未考虑时间价值的影响,另外会计信息的披露缺乏真实性和具体性,会计准则体系只对林业会计核算的一些主要内容作出了原则规定,只规范了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生物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对原则导向的一些问题只作了粗线条的规范,给会计人员留下了较多的职业判断空间,

2、会计核算内容覆盖率小。在旧准则的影响下,林场企业的会计核算的价值范围小于林场企业自身的价值范围。虽然当前林业会计的规范类别较多,但是只注重林木价值的正确核算。而忽略了对林业其他价值的相关核算,其投入成本仅包括林木的人工及其他物料。这种只看重经济效益。

3、会计核算体系的落后。虽然我国借鉴了很多国家的各项制度,逐步完善了育林基金制度,以此为基础的营林会计核算方法也逐步建立和发展,但是受国外的影响,生产费用不计入木材生产成本,采取预算制的会计核算方法,当年核算当年核销,在林业企业逐步形成了重采轻育、采育分离的林业会计核算体制。没有将森林资源资产纳入林业会计核算信息化中,致使现行林业会计核算体系不能适应我国林业转轨的新环境的需要。

4、资产费用核算不明确。新准则将费用化的林木资产管护费用归并入“管理费用”科目核算,但在“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中对科目核算内容介绍时并未指明;林木资产管护费用实质上属于生产费用,而不是财务会计一般意义的“管理费用”。因此需明确林木资产管护费用合理的结转方法。郁闭成林的管护费用由育林基金负担。在木材完全限制采伐以后,郁闭成林的管护费用可以列入当期损益。

林业企业会计制度范文第4篇

一、林业会计的特殊性分析

森林资源是一种特殊资产,是林业企业的最主要经营对象和最重要经济收益来源,故而林业会计呈现出了自身的独特性。一是森林资源本身的独特性。根据我国《森林法》规定,森林资源属国家所有或集体属有,划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殊用途林五类,林业会计现状与林业本身发展体制紧密相关,林业资产是林业发展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区别于一般性资产,本身就是一种特殊性资产,这也导致了林业会计处理的独特性,故而很大程度上使得林业会计区别于其他行业会计。二是林木资产会计计量的特殊性。林木资产的特殊性影响了其会计计量,如消耗性林木资产具有生物转化的能力、成本核算的阶段特性等,其中生物转化是林木资产与一般性资产的本质区别所在。我们知道,林木资产的生物转化特性会导致出现自然增值现象,而自然增值额的衡量、确定是会计计量工作的核心和难点,而且林木资产的成本投入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中绝大多数成本投入始于初期,而且伴随林木成长产生的管护费用也呈现出了阶段性。成本投入的逐期减少与生物转化能力的逐渐提高,促使了林业资产会计计量的特殊性。

二、我国林业会计核算的现状

一是会计核算体系存在弊端。我国林业会计起源于上世纪50年代,是在借鉴前苏联的经验基础上根据我国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模式而修订出台,相较于当初的计划经济背景,现今市场经济环境已大为改观,形成了林业转轨的新环境。虽然林业会计体系作了进一步完善,尤其是营林会计核算方法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但仍有不少问题,如受前苏联成本费用处置理念的影响、相关会计核算方面比较简单、现代林业会计理论过于侧重林业经济活动等,当前林业会计并没有将林木生物资产纳入林业会计理论与实践加以研究和解决,并没有较好地适应我国林业转轨的新环境需要。

二是会计核算制度相对不统一。相对而言,当前林木经营单位根据经济业务的差异设置了多种会计核算制度,导致多种会计核算并存,如针对国有林场与苗圃,财政部1994年颁发《国有林场与苗圃财务制度》、《国有林场与苗圃会计制度》两个行业会计制度进行规范,但是不同的林木资产经营单位并不能作严格的区分,明确某一种会计核算使用范围,在不同的会计核算制度下分设帐户、计算成本,导致不同经济活动间容易混用,产生较大核算差异,结果缺乏统一、可比性。

三是会计处理存在随意性。林木资产成本范围包括造林、育林、护林费用,以及森林防火、虫害预防、营林设施等多种费用,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正确划分并计算各种成本费用是件复杂艰难的工作,比如业务招待费、人员工资补贴、借款费用等因受益对象的不明确而导致理解存在差异,使得不同财务人员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体现出相对随意性。

三、优化林业会计工作的对策

一是构建现代林业会计核算体系。森林资源的合理经营与管理是林业的核心内涵,这决定了林业会计必须基于森林资源活动而展开,即以森林资源资产核算为基础,考虑森林资源资产入帐价格应采用成本法,销售或转让时按价格销售收入,同时结转经营成本,计算盈亏,形成合适的会计核算程序。不同类型的森林资源要采用不同的会计操作方法,如对于营造未入账的人工林,有历史成本资料的可逐年累积入帐,资料不全的可利用近几年平均成本估价入帐,而天然林可比照人工林成本资料入帐,森林资源资产的消耗、转让、损失等应按实际数额或平均成本数额减少其存量。

林业企业会计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态林业理论 会计核算体系 问题 建议

传统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是以林业的经济效益为中心,忽视了生态及社会效益。因此,不仅要注重林业的经济效益,更应从社会及生态效益出发因而有必要针对当前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进行探讨。

一、林业会计核算体系中存在的缺陷

(一) 缺乏统一的林业会计制度

现如今,我国林业经营单位实行的4套会计核算制度是分别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和事业会计制度以及基建会计制度进行设计的,为了使其适应于特定的林业经营单位和经济业务。按照会计分类核算,林业经营单位按需分为基本业务和天保经费以及公益林项目这三个主要的方面,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不同的会计要素、会计账户及报表体系,逐渐形成一个以会计核算为主体与多种会计核算方法并存的局面。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林业发展的任务和管理体制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由于缺乏统一的林业会计制度,导致一些林业经营单位如集体林场、股份制林场及外商投资林场的会计核算较为混乱。为更好的是我国林业发展适应于竞争激烈的市场,构建统一的林业会计核算制度已是势在必行。

(二)核算项目的不完整导致核算信息披露不全面

核算项目的不完整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方面,现行的林业会计核算的收益部分只包含了在市场上可以进行交换的货币性收益,但是林业所带来的环境效益及生态效益并未得到很好的体现;另一方面,传统的林业会计核算计量体系的成本部分只将经济成本涵盖在内,不含林业单位的经济活动给环境资源及环境质量带来的消耗,从而间接地致使林业会计核算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不完全。再加上传统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没有将森林资源的环境、社会等效益纳入到林业会计核算体系中,因而在会计计量上,对森林资源及环境会计对象的计量缺乏有效性及准确性度量。进而导致现行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所披露的信息难以满足社会各界对林业的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充分披露的客观化要求。

(三)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对林业单位的资本保全考虑不完全

依据林业单位经营企业化的管理目的,其首要目标应是保全资本。而在林业会计制度中,资本保全这一原则并未得到充分的体现。这一弊端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方面,在林木资产的计价方面,只考虑历史成本,却未将时间因素对林木资产的影响考虑在内;另一方面,在育林资金的“提取―使用”这一循环过程中,没有将资本保全原则体现出来。育林基金是维持林业进行简单再生产的资金,其提取主要来自各林业单位的销售收入,但是在使用这一基金时,由地方财政进行统筹安排,无形之中就导致林业单位无法实现资本保全。

二、基于生态理论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

(一)必要性分析

以生态林业理论为指导不断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应充分的考虑到我国林业发展的实际状况,避免传统林业会计核算体系中存在的弊端,使其与实际状况及实现林业和谐发展的要求相符合。

1.是对传统会计核算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传统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在计量收益时,只计量在市场上可进行交换的林业货币收益,对于林业单位生产经营活动带来的生态效益及环境收益没有进行全面的反映,而以生态林业理论为指导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则将环境及生态效益考虑在内是对传统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2.为林业的生态效益提供理论依据,给与林业生态效益实践补偿。林业的经营及管理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但是当前的林业单位注重林业的经济收益,而对于林业所提供的无形的生态效益却没有计入管理的范围,结果导致林业具有十分典型的外部经济性。而以生态林业理论为指导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则可以使管理者开始关注环境及生态这些无形效益上来。

3.林业的生态效益远大于经济效益,因此更应从生态的角度来进行林业会计核算。学者周冰冰在上世纪末通过对北京林业的生态效益的测算,结果显示林业的生态价值是木材实际价值的十几倍。由此可见,很有必要将生态效益纳入到林业会计核算体系中,以使人们更加重视林业的生态及环境效益。

(二)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建议与措施

1.用生态林业理论指导我国林业财会体制改革 作为林业经济学的重要分支的林业会计核算,其建立及完善离不开特定的林业经济环境。生态林业理论指导我国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其实质是在强调实现林业客观环境与财务管理之间的统一。在这一实质要求下,应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从我国特定的林业状况出发,充分释放林业的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因此,改革财会体制,从宏观上,将林业资源分为商品林及公益林。因此,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也应依据两者的特点进行分别核算:商品林主要为社会提供木材及其他的林产品,在对商品林进行会计核算时,除计量产品的经济成本、货币收益外,还应将商品林对森林资源消耗的价值计入木材产品的成本之中;公益林是一项非盈利性的社会公益事业,其产品具有社会公共性,作为社会公共商品,公益林会议无形的社会及生态功能服务于整个社会。因而,对生态林的核算重点就在于反映其生态及社会价值,同时计量经营单位对生态维护的作用。由此可见,在对生态林进行会计核算时,应通过政府的行为来实现,而不应通过市场进行相关解决方法的实现。

2.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信息披露制度 林业会计核算信息在全面并且公正地反映企业对生态环境影响的同时,还应该积极的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当前,林业会计信息披露的侧重点在于以货币为计量的财务性信息:主要反映的是林木单位资产状况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忽视了能够反映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因此,要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信息披露制度,在披露方式上,可采用独立报告与补充报告相结合的模式:一方面,实行以价值量为基础的财务报告,利用财务报表、财务情况报告书来反映定量的货币信息;另一方面,可以自然量为基础实行环境报告,揭示环境绩效状况、进行定性的实物反映。在信息披露内容上,应该在原有披露内容基础上,新增一些反映生态和社会效益的内容:揭示林业企业在实现生态保护以及社会效益等方面所发生的成本、环境收益与环境利润;揭示林业企业的森林资源资产存量与耗用以及其价值等。

3. 以生态保护为首要目标,促进林业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的统一一方面,林业不仅为我国提供各种木材及林副产品,还承担着净化空气与涵养水源及维持生态平衡的生态及社会功能;另一方面,林业生产还不断地消耗森林资源,当林业生产经营出现不当时,就会给生态环境带来损失。森林生态系统的多功能性决定了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在生态和社会及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基础上,以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为首要目标。因此,为维护并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林业生产经营必须对生态环境的维护提供相应的投资。对于林业会计核算人员而言,不仅要反映林业生产的生态及社会价值,还应对林业的生态资源成本进行全面的计量与反应,并向整个社会提供有关的信息,使社会各界真正的认识与关心林业发展,以不断扩大对林业发展的监督范围。同时,政府还应制定促使林业良性发展的法律与政策,为林业生产经营者提供作出真实决策的依据,以实现林业经营的永续利用。

三、结语

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同其他的经济学科一样,它的建立与完善离不开特定的林业环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入,与林业有关的会计制度也在不断地完善之中。要完善我国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应在遵循林业内在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以生态理论指导林业会计管理,使其与当前林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等诸方面相适应,促进林业客观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统一,不断释放林业的生态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杨志军, 王晶皎. 基于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的思考[J]. 现代经济信息, 2010, (03) :101

[2] 刘晓. 以生态理论为指导,完善林业会计核算体系[J].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09, (08)

[3] 范桂荣,蒋颖. 浅析我国林业会计核算体系存在的问题[J]. 绿色财会, 2008, (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