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政治思想论文

政治思想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政治思想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政治思想论文

政治思想论文范文第1篇

1.针对性不强

当前,我国某些事业单位对党员及群众、领导干部及普遍职工选用统一的标准,造成了事业单位思想工作与实际不相符,无法更好地促进职工及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局面出现。2.内容与实际不相符事业单位引入政治思想工作已有较长一段时间了,虽然经历了长时间的开展及学习,然而事业单位政治思想工作的内容却并没有特别大的创新,理论知识的学习已经成了事业单位政治思想工作的关键内容。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青年职工的不断增多,政治思想工作所具有的空泛内容已经无法吸引他们的目光,同时也无法让他们深刻明白其精神实质,所以各事业单位所开展的政治思想工作自然无法取得较好的效果。

3.缺少完备的运行机制

如今,我国事业单位的员工构成和以前已经大不相同了,新入职的员工学历普遍较高。他们的知识面更广一些,思想也开放一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更强一些。然而当下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的政治思想工作却依然沿袭着传统的方式,这与时代的进步及社会的发展是严重不相符的。此外,政治思想体系的不健全,引导及考核等制度的欠缺,诸如此类的因素致使部分职员对政治思想工作产生了厌烦的心情,最终便导致了事业单位政治思想工作无法顺利开展的局面出现。

4.重要性认识偏差

鉴于经济的发展及时代的进步,职工对政治思想工作也有了新的看法。当前事业单位工作压力普遍较大,许多职员都处于超负荷工作的状态。此外,某些领导干部通常将经济工作置于所有工作的重心位置,觉得政治思想工作系一项长时间的工作,短期内根本就无法取得较大成效,因此政治思想工作理应给经济工作让路,如此便造成了职员政治思想学习脱节,学习效率低下的结局。

二、提高事业单位政治思想工作效率的方法

1.明确事业单位核心价值观

事业单位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可起到汇聚人心,全员共同努力,推动单位发展的目的。明确核心价值观系行政政工干部做好单位政治思想工作的关键所在,当核心价值观明确以后,其他员工对于政治思想工作的开展便有了与自身实际相符的信念及行事准则,目标及方向,如此工作积极性及主动性便有了较大的提升,最终工作效率也会随之提高,事业单位当然也就可以取得较好的发展了。所以,行政政工干部在开展政治思想工作之前,理应先明确单位的核心价值。毋庸质疑,核心价值观肯定是不能以专业性特别强的书面语言阐述的,所以行政政工干部在确定核心价值观时理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达到职员均可以较好地明白政治思想工作深层内含的目的。此外,至于事业单位核心价值观宣传方式这一点,举办核心价值观讲解大会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行政政工干部可采取定期定点举办核心价值观讲解大会,要求全员参与的方式,宣传核心价值观,加深职员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2.健全政治思想工作保障体系

健全政治思想工作保障体系即借助完善的保障机制促进政工人员及工作队伍工作效率的提升,进而使政治思想工作所具有的服务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各事业单位理应从如下两点着手:其一,完善政治思想工作教学体系,创新理论教学,强化理论分析,增强政工干部的理论武装,为政工队伍注入拥有创新力量的新鲜血液;其二,注重硬件设施的购置,加大经费投入,购买必备设施,借助电化教学及现代传媒等新型教育手段,使政治思想工作的开展跟上时展的步伐。

3.给予政治思想工作应有的重视

政治思想工作系事业单位所有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有力前提及可靠保障,同时也是确保干部培养政治方向及全面素质教育得以有序开展的基础。在事业单位的所有工作中,政治思想工作与经济工作是统一的。在实际工作中,各事业单位理应转变长时间以来形成的政治思想工作的开展是宣传部门和政治思想部门职责的观念,将各部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全员学习政治思想,着手政治思想工作的局面,将政治思想工作落实到每一个职工的心中。

4.加强行政政工干部政治思想工作意识

行政政工干部是事业单位政工干部的关键组成部分,他们对于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而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为了更好地提高事业单位政治思想工作的效率,各事业单位理应从实际出发,加强行政政工干部的政治思想工作意识。当行政政工干部对政治思想工作有一个良好的认识后,那么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及积极性便会相应提升。反之,他们对工作便会产生厌烦的心理。由此可知,加强行政干部的政治思想工作意识及工作责任感,对于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及促进社会经济的良性循环是特别有帮助的。

5.采用先进工作方法,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

政治思想论文范文第2篇

一、拓宽了政治思想教育的工作空间

政治思想教育的时效性拓宽了其工作空间。在经济时代的大环境下,信息流通的便捷性与信息渠道的多样化,特别是互联网在国际的广泛应用,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变得更为畅通与直接,因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者就可以利用当下发达的信息技术、传媒技术等获取更多的教育信息资源,借鉴人类社会优良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果,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新渠道对社会大众进行形式更为多样的政治思想教育,指导人类在信息选择中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念和思想规范。

二、增强了政治思想教育的感染力

政治思想教育的时效性将崭新的工作内容注入其中,增强政治思想教育的感染力。在西方,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在内容上比较侧重于科学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他们认为这两者应当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相辅相成、和谐统一。因此,在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中,该部分内容的注入,有利于受教育者接受并将其上升到精神的高度,最后发展成为人的品性与德性的提炼。而在我国,比较侧重于政治教育,脱离了实际,科学素质及人文精神的培养往往被忽略,导致人文积淀甚少、科学知识欠缺、个性陶冶不足。这就要求我们提炼政治思想教育的时效性,做到:将科学素质以及人文精神的培养纳入到政治思想教育体系中,在教育环境的设置以及活动的开展中将科学素质和人文精神渗透,加强通识教育,努力培养政治思想优良的复合性人才;创新教育环境,通过丰富的政治思想教育活动营造出浓厚的科学人文氛围,开展经常性政治思想教育活动,如:政治思想教育普及讲座以及人文知识讲座等,以此提高政治思想教育的时效性,增强政治思想教育的感染力。

三、深化了政治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政治思想论文范文第3篇

确立思想政治课德育主渠道作用的依据

新大纲明确规定:“思想政治课要帮助学生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奠定基础。”这一规定体现了思想政治课的特殊性和要求。思想政治课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思想觉悟,转变学生思想,应该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这种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

中学教育阶段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是对他们进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也是对他们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形成正确的政治思想态度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抓紧这一时期的教育,对他们的一生将产生重要的积极的影响。当前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还偏低,思想教育的难度大,见效慢。由于年龄、生理等特点,以及思想认识社会阅历等原因,中学生思想变化大,可塑性强。学校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基地,学校的各项工作包括各科教学,必须始终注意对学生进行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在教学中应保持智力发展和道德发展的统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德育的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需要,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重要体现。

那么,如何发挥思想政治课教育主渠道作用呢?我认为可以采用这样几条措施。

1.确立一个原则。

针对当前青少年学生思想状况,应确立灌输原则,提倡灌输教育。所谓灌输教育,是指教育者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性质和任务,由外界向受教育者系统地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列宁在《怎么办》中详细阐发了“灌输”原理,认为任何科学的理论都不可能在工人的头脑中自发产生,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政治意识只能靠从外面灌输给工人阶级。同样,今天正确的政治方向、社会主义的思想品德也不可能在短期内由中学生自发形成,只能通过“灌输”。有意识有目的地让先进的思想、理论、道德规范这股活水引向学生的心田,为学生所掌握、内化,以使政治课具有导向和铸造的功能。

2.采用两种方法。

教材进行改革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必须随之有所变化,要注意采用有效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热情,摆脱学生被消极“灌输”的状态,让学生参与实践,对自己进行自我教育,从而达到发挥德育功能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1)寓教育于情感之中。教师要使学生置身于充满爱的气氛和富有情感色彩的情景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和熏陶。教师不应作过多的抽象地说教,而是根据教育要求设置教育情境,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政治教师,上课时必须饱含丰富的情感,让学生在爱的情境中,受到情感上的陶冶。首先,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备情感,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情感的内容。其次,也是最关键的,讲课要以情动人,就如演员一样,进入角色。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进行教育,使他们感到亲切,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以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当学生与教师的感情产生共鸣时,即就是教育的最好契机。最后,情感的渗透还可以延续到课后,教师应该与学生多交知心朋友,经常与学生交流感情,以掌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并寻找恰当的机会,结合课文内容,在师生情感交融的情况下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通过与学生积极的情感交流,可以调整和缩短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感,使知识交流借助情感交流达到应有的效果。

(2)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思想政治课新教材已涉及到不少当代的社会生活、政治经济等领域。“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就是要让学生有机会参加更多的“活动”,在动态的教程中,接受教育,使学生觉得思想政治课是一种有意义的“活动”,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德育的主渠道作用。比如,我们根据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调查、参观、访问,这就是寓教育于活动之中的一种方法。我们曾多次组织学生去看一看上海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的大好形势,访一访建设功臣们的事迹,画一画,照一照浦东日新月异的变化。学生们感受很深,回校后,写小论文,感到有话要讲,有文可写,文章写得有血有肉,所写的论文质量提高了,思想教育的效果也达到了。

3.通过三个途径。

(1)充分运用主教材作用,这是主要途径。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全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着各科所不能替代的独特任务,那就是要针对学生的现状,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性,这是发挥德育功能的关键。现有的教材经改革以后,较贴近学生的实际,注意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的内容,确定德育目标,并在课堂教学中将它突现出来。

备课要摸清学生的思想。这是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性、发挥其德育功能的前提。教师备课不但要备教材、教法,还要备学生的思想,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确定思想教育的重点和方法,并根据实际进行教学,使学生直接具体地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分清真、善、美、假、丑、恶。如我在上《公民》第二册“喜、怒、哀、惧,人之常情”一节时,先简单介绍了这四种情绪在生活中的反映,然后围绕着课文中“由于生活条件,个人经历,阶级地位的不同,情绪也会有极大的差别,人的情绪也有其品质上的区分”这一观点,结合实例加以分析。讲述了英雄徐洪刚,面对歹徒表现出充满凛然正气的怒,显示出英雄的本色,使学生对英雄更加崇敬。相比之下,要克服为了个人私利而引起的感情冲动,这是无谓之怒。我又分析了在日常生活中,为国、为民而喜的情绪,为国家和人民的灾难、困顿而悲哀的情绪,使学生懂得,人的情绪与国家、集体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培养爱国爱集体的情操。最后又与学生一起分析大家熟悉的“5·29”案件,通过分析讨论,使学生懂得“因何而喜,因何而忧,因何而怒,因何而惧,情绪像镜子,表现出他思想觉悟的高低”。现有政治课教材中大有潜力可挖,关键在于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注意落实德育方面的内容。

(2)加强时政教育,这是另一个途径。现绝大多数学生对时事学习抱有浓厚的兴趣,他们渴望了解国内外政治风云的变幻,渴望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时事教育以其贴近时代,贴近社会,以其内容的丰富性、新颖性及变动性,受到学生的重视和喜爱。

时政教学与学科教学有天然的内在联系,利用时事政治充实教学内容,落实德育的要点。如在讲解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时,列举了卢湾区副区长祝文清受贿被判刑、著名跳高运动员挂靴后官到福建省体委副主任倪志钦受贿走上被告席的案例,使学生既懂得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又接受了一次公民要知法、守法的法制教育。

政治思想论文范文第4篇

农场职工作为我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人口比例中也占有很多,有着工人阶级较多的优点。在党的指导下,农场思想政治工作在改革开放之后进行了不断的开拓和实际探索。农场职工作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对于整个职工队伍来说,农场职工是一支政治觉悟高,纪律性好的队伍,他们不但有着专业的技术,更有着艰苦奋斗的精神。农场一直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与普通农民相比,他们接受过更多的、更好的教育,以及更多的新事物。总之,他们的思想品质更高,文化科学知识更丰富,更能够展现出新时期的精神面貌。但是,由于农场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历史原因,农场职工表现出了有异于国家企业工人的思想特点。现在,有点农场职工由于历史上原因,思想上有着小农经济的思想。他们因循守旧,害怕变化,导致他们不能接受现代集约化农业生产的思想。而且小农经济思想更使农场职工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忽视集体的、国家的利益。因为国有农场职工人员结构很复杂,农场职工的思想更容易出现多层次性的特点。国有农场职工可能来自全国各地,他们不像世代居住在当地的农民。所以农场职工和农民不但在生活习惯上,更在文化教养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且这些差异常常让使他们在思想上更有复杂性和多层次性。因此,在感情沟通上和某些问题达成共识方上面都存在着很大难度,我们要做的是遇到困难解决困难,有效的去做好农场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2新时期下农场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

对于我们国家的农业职工的思想工作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出发,立足于工作的出发点,要用严谨的态度将工作抓起。第一点,我们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农场经营的发展需求,考虑要对农场职工进行哪些方面的政治思想引导,并且思考如何加强工作的实效性。第二点,对于农场来说什么最重要的是如何去提高产量,提高经济收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的遇到一些问题,我们需要将政治教育引导与问题相结合。例如:职工的技能熟练程度不高,农场的部门管理存在问题等等,这样的问题会使农场的收入不能增加,那么对于农场所有员工的福利待遇肯定会有影响。如何去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要员工对于农场的新技术主动地去学习,对外界新形势和销售价格的接受。此时,政治教育引导工作的重要就得以体现了。

3新时期农场职工思想政治解决办法

3.1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农场改革和发展为中心对农场而言,有两件大事对其非常重要,就是改革和发展,这两件事也与职工的利益息息相关,在改革和发展的推进进程中,总是会遇到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相关的矛盾,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从农场的不同时期的特点来确定不同阶段的改革任务,与此同时,把工作的思路调整好,把握住主要的矛盾,与时俱进的发展,积极地把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到底,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

3.2一年之计在于春,对于农场来说,所有的农场职工工作的内容都是一样的,春种秋收,再把所收获的粮食出售获得劳动报酬。但是在种植和养护,收获阶段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对此我们可以在农场开一个讨论会,对于发现的问题大家都提出自己的看法,共同找寻处理问题的方法。需要去深入群众融入群众之中,我们才能深入的去体会和了解群众的心里,对于我们如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有帮助,同样也为日后良好的开展工作做下一个好的铺垫。

3.3引导职工形成良好的职业观念,农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楷模的树立不能丢掉。特别是青年职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通过引入企业发展历程中的楷模榜样,将给予青年职工内心深处强烈的震撼。最终起到引导他们形成正确工作态度的作用。以农场传帮带制度的建立,又必将通过中年职工的言传身教不断感染青年职工。最终,促进职工整体良好职业观念的形成。

3.4农场职工合理的物质利益诉求不可否认,现在职工所面临的生活压力比较过去已明显增加。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交换都货币为媒介。这就使得他们在生活压力的改善方面,主要建立在生活费用增加的基础之上。同时,只有在改善了生活压力的前提下职工才可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在工作之中这是符合唯物主义的观点。因此,企业管理者不应回避职工希望获得物质利益的诉求,这是时代变迁所形成的客观因素使然。设立一系列职务晋升机制按正常渠道增进他们的福利待遇,并伴随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这样一来三管齐下必定事半功倍。

4如何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4.1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定要重视,农场定期开展主题活动。选择一些工作突出、积极向上的服务典型,在农场内部刊物、网站及当地媒体上进行宣传,树立起在本单位叫得响的先进典型,切实发挥先进典型的感召力、凝聚力、带动力。定期组织和开展培训和技能竞赛活动,加强党员的学习交流,不断增强其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其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职工中间加强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身边员工典型事迹的宣传,引导员工将人民和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以集体利益为重。

4.2因国际交流的加深,西方一些思想不断的腐蚀着许多职工,让他们的进取心和责任心大大减退,因此要加强对职工的思想教育。加强农场的文化建设以及廉政建设。做好农场的文化建设有利于教育和感化职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减少工作惰性。引导职工对不良思想和不良行为进行抵制以及如何克制自己。

政治思想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社会道德;《(订正)中学修身教科书》

是近代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与教育家,他的革命活动和教育贡献一直备受关注和高度评价。而实际上,他在近代修身、伦理教科书的编译领域也有出色的成就,但却长期被学界忽视。他曾于1902年下半年至1903年6月担任商务印书馆编译所所长,卸职后与商务印书馆在教科书编辑上又有长期的合作,他所编辑和翻译的修身、伦理类教科书有:《中学修身教科书》(1907—1908年版),《伦理学原理》((德)泡尔生著,编译,1909年版),《(订正)中学修身教科书》(1912年版,据《中学修身教科书》修订),《中国伦理学史》(1927年版),都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些书集中反映了他的伦理道德思想,这里仅以可查的《(订正)中学修身教科书》为例,专论其社会道德思想。

一、公义、公德、公礼是其主要内容

在该书中,将其社会道德思想概括为公义、公德和公礼三大方面。公义是社会道德思想体系的重点内容,他用了较多的笔墨来论述。他认为公义是“不侵他人权利”,“人与人互不相侵,而公义立矣”,即认为公义是对所有人的普遍要求,非个别要求。这与我国传统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思想极为相合。而权利为何?他指出,“吾人之权利,莫重于生命、财产、名誉”。即三者是人权中最重要的三个,且其重要性依序递减,三者的得失关系到个人的幸福与社会的发展。因此,要求人们尊重人权,不侵害他人人权。如何做呢?首先,要敬畏生命,不伤害他人的生命。他认为,“盖一人之权利,即以其一人利害之关系为范围,过此以往,则制裁之任在于国家矣”,“刑罚之权,属于国家,而非私人之所得与”,即只有国家有刑罚之权,而个人没有伤害他人生命的权力。因此他主张,人际之间发生冲突或个人乃至国家权利受到侵犯时,应秉持“法治”精神,先去寻求法律的调解和保护,而不应选择决斗、复仇等野蛮方式。同时,他又肯定了正当防卫的合法性,认为人们虽然没有侵害他人的权利,但有自我保护的权利。其次,不侵害他人的财产。他认为,财产是人们辛勤劳动所得,是人们生存与生活的物质基础,“财产之可重,次于生命,而盗窃之罪,次于杀伤”,因此,对于他人的财产权,决不可侵害。具体而言:不能盗窃、诱骗和欺诈;借贷他人财产,要按期偿还,并偿付利息;替人保管财物者,应当妥善保管,使其完好无损;贸易时,应讲信用,遵守商业道德;被借者和保管者在索取报酬时,但应以市价为准,不可无限索取。最后,要不损害他人的名誉。他认为,名誉是人的“无形财产”,“第二性命”。可保之生前,传之身后,裨益子孙,人们爱护之“或过于生命”。因此,对待他人之名誉,不仅不能损害,还要加以保护。具体而言就是,不能谗诬、诽谤,要替人隐恶、隐私,“成人之美而救其过”,评人论事,应“平心以判之”。但又强调,替人隐私和隐恶也要有限度,不能与社会利益相冲突。

公德是其社会道德思想的核心内容。他认为,守“公义”。只能不侵害他人权利,却不能裨益他人,因此。守“公义”之外,还要行“公德”,他将之称为博爱与公益,即爱护同类和做对公众有益之事。首先。以博爱之心爱护同类。他指出,博爱之必要不仅在于人类有“同类相恤之天性”,有“不忍”之心,还在于与我们息息相关的弱势群体历代皆有,无法避免。他接着指出了行善助人的原则,其一要目的纯正,应为爱而善,不可为名利而善;其二要遵循由近及远的顺序,由爱家人开始,再到爱国人与整个人类;其三要图永久之利,不可养成受者的依赖心。其次,开世务,兴公益。他认为,行善助人只对少数人有益,而公益则对人人有益,因此,行善助人之外,还要开世务、兴公益。他主张人们走出家庭,举办各种正当职业,以各尽其职裨益社会,或兴办修河渠、缮堤防、筑港埠、开道路、拓荒芜、设医院、建学校、设图书馆、建育婴堂与养老院等公益事业。最后,爱护公共财产。

公礼,即社会公共礼仪,在那里,称为礼让与威仪。他认为,与人相处,不仅要讲理,更要讲情,只有情理兼顾,才能有利于社会和谐与进步。而礼是“本乎感情而发为仪节”,其要在“不伤彼我之感情,丽互表其相爱相敬之诚”,“以爱敬为本”,即以情感为根本的,因此,与人相处讲情感,就要讲礼仪。所讲的礼的核心内容是礼让,即谦让。他认为,日常交际中,只有互相谦让,才能少生冲突,不伤感情。但又指出,谦让也要有限度,分场合,要有所让,有所不让。在日常交际中应以谦让为美德,而在思想与信仰上就不能一味谦让,而应坚持自己的立场。接着又指出,人们身处社会,不仅要对个人礼让,还要对社会全体礼让。而对于社会全体之礼让,就称为威仪。“威仪者,对于社会之礼让也。”这就要求人们在各种公众场合,如道路、宴会、葬礼等场合,都要遵循一定的公共礼仪。

概言之,即以义相守,以德相期,依礼而行。这不仅是的待人之道,也是他对公众与团体之道。他的社会道德体系着重强调了对“公”的责任与义务,即要求人们守“公义”,讲“公德”,行“公礼”(即公共礼仪),不是从利私着眼,而是从利公着眼,要求人们为了社会的安宁秩序而践履社会道德。

二、自由、平等、亲爱是其核心精神

随着民初共和体制的确立,民初的修身教科书都将自由、平等、亲爱等价值列入德目中。如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共和国”系列的初小、高小教科书都将自由、平等、亲爱列入其中,中华书局出版的“新制中华”系列的初小、高小教科书还将三者视为共和国民精神着重强调,如初小教科书第8册中讲道,“共和国民之精神有三:其一日自由。人民依法律之保障,其身体、家宅、财产、营业、言论、著作、集会、结社、书信、迁徙、信教,皆得自由。”“其二日平等。共和国之人民,在人格上、法律上,皆为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其三日亲爱。共和国中,人人自由,人人平等,然非各不相顾,如散沙然,遂可以为国也”,而应当“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教民亲睦”,“互相亲爱”。可见,自由、平等、亲爱在民初已经成为普遍价值。于其1912年发表的《对于新教育之意见》中也曾将此三者标举为公民道德的核心内容。他说:“何谓公民道德?日:法兰西之革命也,所标揭者,日自由、平等、亲爱。道德之要旨,尽于是矣。”在他同年所编的《(订正)中学修身教科书》中,他也将此贯彻于他的社会道德思想之中。正是意识到人们都有平等的天赋人权和自由,且受到法律的保护,所以他才要求人们守“公义”,不侵犯他人的人权。同时,他还意识到自由与平等的相对性,他所讲的自由是“法律自由”,即法律规定范围内的相对自由,而他所指代的平等也是相对平等,而非绝对的平等主义,是法律与人格上的平等,在社会地位、职业分工、长幼辈分上又允许有差别。他的公德、公礼思想,则集中反映了亲爱的价值。他认为,人类有“同类相恤”与同情弱者的天性,因此,在守公义之外,还要讲公德、行公礼,对同类心存博爱,彼此互助,相互礼让,各尽其职,参与公益事业,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公共礼仪。因此,的社会道德思想的核心精神就是自由、平等、亲爱。

三、社会有机体论和天赋人权说是其理论基础

社会有机体论是19世纪实证主义社会学的一种重要理论观点,最早由英国社会学家斯宾赛提出,他在其《社会学原理》中详尽阐述了这一理论。他认为,人类社会与生物一样是一个有机体,两者的一个重要共性就是整体内的各部分相互依存,一部分的变化会影响到其他部分。这一理论随着1903年严复翻译的《群学肄言》传入中国后,对20世纪初的中国思想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的《(订正)中学修身教科书》也深受其影响,该理论还成为其社会道德思想的理论基石。他指出,社会是趋向相同的多个个体集合而成的有机体,“凡趋向相同利害与共之人,集而为群”,即为社会,“一人即社会之一分子,一分子之危害,必有关于全体之平和,犹之人身虽仅伤其一处,而即有害于全体之健康也”,即认为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社会整体之间有着相互依存、彼此影响的密切关系,个体的发展状况会影响到社会整体的发展水平,而社会整体的发展水平也影响和制约着个体的发展高度。因此,个体在为己的同时,对他人和社会整体也要尽一定责任和义务,惟有如此,个体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而正是社会对个体发展如此重要,社会道德思想才成为必要。

天赋人权说,又称自然权利说,是文艺复兴以来西方政治与法律思想的重要议题。英国哲学家洛克在《政府论》中对“自然权利”作了界定:“同种或同等的人们既毫无差别的生来就享有自然的一切同样的有利条件,能够运用相同的身心能力,就应该人人平等,不存在从属或受制的关系”,“人们既然都是平等和独立的,任何人就不得侵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自由或财产”。美国《独立宣言》对“自然权利”作了这样的解释:“人人生而平等,他们都有从他们‘造物主’那边赋予了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可见,自然权利在资产阶级语境中是指人的生存平等权、生命权、自由权、幸福权以及财产所有权等人的最基本的权利。该学说在清末传人中国,成为进步人士反封建斗争的重要思想武器。也深受影响,这集中反映在他的“公义”思想中。正是意识到人人都有天赋的生命、财产、名誉的权利,并受到法律的保护,所以每个人都有遵守“公义”,不侵害他人人权的义务。

四、对国民性的反思与改造是其出发点和归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