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固定资产投资入库情况汇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抢抓政策机遇,争项争资成效显著。
我局牢牢把握长江经济带、湘江流域发展规划、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长株潭两型社会示范区、创新创业发展和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投入的政策机遇,切实加强项目谋划、储备和对接力度,将我县一大批涉及基础设施、民生实事、农田水利、重大产业等项目有效地挤进了国家和省项目规划笼子。
1、农业经济方面。牵头向省市发改委呈报了我县“十三五”农林水利重大项目建设计划,包含新农村建设项目1个,水利项目12个,农业项目7个,林业项目7个,畜牧项目2个。有效地将金龙、青山岛生态集镇建设项目和樟树港辣椒地理标志特色农产品项目挤进了环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项目建设计划笼子,并已全面启动实施。还将特色农业、机埠维修、生态种养、渠系护砌改造等8个项目挤进省财政预算内投资计划笼子。全力争取到石塘、生态集镇建设资金400万元,湾河排渠建设资金400万元。与此同时,稽核县情实际,研究制定了我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编制总体思路和分配方案,目前方案已由省国际咨询中心完成编制,并已通过专家评审。
2、产业发展方面。与县工业局、县工业园等部门一道积极争取利澳肥业有限公司年产20万吨新型多功能复混肥项目、日日佳粮油食品有限公司年产3万吨精米深加工项目、华康食品有限公司辣椒深加工绿色产品和金甸甸食品有限公司技术改造项目进入全省推进生产力布局调整和产业转移项目笼子。铁香茶叶有机兰花、远大可建、嘉盛德特种环氧树脂制备等11个项目进入全市2015年高新技术项目库。并将众均科技钢构件及橡、塑配件生产项目、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基地等5个项目列入市“十三五”工业强市发展规划项目库。全年共争取到企业技改资金884万元。
3、交通能源方面。切实加强与省发改委、省交通厅对接,将我县S217、S101新泉至望城乔口公路(段)纳入2015年省预算内洞庭湖生态经济建设专项环湖公路项目规划,争取到省专项补助资金900万元。积极争取S217营田闸至樟树、S102城关至屈原营田、S321城关至芷湖口3个项目进入2016年至2020年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计划,目前正在全力启动项目前期工作。同时将全县19个乡镇涉及329个行政村的10千伏电网改造工程,列入市“十三五”农村电网改造项目建设计划。全力争取我县天然气工程进入市“十三五”能源领域重大项目库。
4、三产服务方面。通过层层筛选,招开项目申报会审会,今年将金甸甸检测检验中心、华康电子商务网络建设平台和天跃变压产品质量检测中心3个项目挤进了省商贸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平台笼子。向国家、省发改委呈报了友仁集团8.5万吨粮食仓储项目和金穗科技1万吨收纳仓项目,争取到粮食仓储项目国投资金600余万元。目前,两个项目的仓储建设已基本完成。
5、社会民生方面:积极争取了惠安公租房、和顺公租房、佳家乐公租房、八甲棚户区改造和县茶场安置小区5个项目列入省2015年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争取到对外配套基础建设项目资金3000万元。积极申报县人民医院住院大楼新建工程、县第三人民医院门诊医技大楼改扩建工程、县六塘镇卫生院等12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以及县白泥湖乡大冲村卫生室等262个村卫生室新建工程纳入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同时将县湘滨镇柳潭中学、静河乡安静中学等4所中学纳入省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实施计划。争取到县人民医院医技大楼项目资金1200万元,乡镇卫生院周转宿舍项目资金240万元,乡镇卫生院建设资金600万元,村级卫生室建设资金1260万元,初中校舍建设工程建设资金435万元,县第二职业技术学校项目资金1000万元,村级服务中心项目资金30万元。另外,还有以工代赈项目资金680万元,巩固退耕还林项目资金230万元。
6、基础设施方面:追报了县人民法院审判法庭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专项目资金增补进计划,争取到追补资金523万元。积极帮助园区对接一批园区道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争取到第二污水建设资金1000万元。在推进“135”工程建设上,我局迅速落实项目实施方案和建设主体,按照建设任务要求,倒排建设工期,抢抓工程进度,与县工业园、金龙新区等部门一道合力攻坚,争取到省创新创业园区“135”工程专项奖补资金2400万元,同时将该项目纳入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行动计划“511”重大项目库。目前,已建成卓达地产20万平米标准厂房,天宏置业21.5万平米集中工业地产、凯特电力2.09万平米标准厂房和君德地产2.04万平米标准厂房现已全面启动建设。
截止当前,我局共争取到中央和省补资金不低于3.5亿元,同比增长20%。特别是国家专项建设基金政策出台以来,我局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明确一个项目联一名分管负责同志,进行“一对一”打桩定位,落实工作责任,实行分线对接跟进。通过我们的努力,前四批共争取到农发行和国开行专项建设基金2亿元。从整体上看,今年通过发改口径共争取到各类资金5.5亿元,较去年多争取2.6亿元。
二、强化项目管理,全力助推项目建设。
在加速办理项目前期审批手续的同时,切实加强对项目事中事后的监管,全力加速推进项目建设,将重心转移到项目批复之后的建设管理上来。
(一)加速项目前期审批。认真贯彻国家和省市投资体制改革的有关决定,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管理相关规定,切实加速项目前期手续办理。今年,我局共审批各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97个,向上呈报审批项目12个,下达固定资产年度投资计划56次。同时加强项目的节能评审,节能审查率达到100%。严把工程建设招投标核准关,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全年共核准项目招标45个,其中公开招标项目26个,邀请招标项目17个,不招标项目2个。所有招投标事项均在指定网站进行公示,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化。
(二)强化项目后期监管。详细制定了我县2015年稽查年度工作计划,对我县2010年以来中央预算内和省投资的62个项目执行情况进行了全面清查,并形成了《县2010年至201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自查情况统计报告》。5月下旬,我局配合省市稽查办对我县公安、检察、法院业务用房建设项目,以及卫生、城市建设、产业振兴、产业服务四个科目的中央投资项目开展了整改复查。同时,加强对项目建设招投标的监管,全年共查处应招标末招标项目23个,并书面要求整改。通过整改,目前各类项目正在按建设计划有序推进。
(三)扎实开展联手帮扶。我们切实结合发改部门的职能职责,积极谋划项目前期工作,切实加强项目对接力度,对所联项目进行重点帮扶,将英思特电子技改项目纳入了全市2015年高新技术项目库,积极争取了湘江二桥进入省环湖路规划笼子、湘江风光带进入环洞庭生态经济圈基础设施建设笼子,长岳轻轨、虞公庙码头、浏淑铁路、常岳九客运专线等项目正在积极开展前期对接工作,力争进入国家及省“十三五”规划笼子。此外,扎实推进乡太合围村安全饮水、中低产田改造、农村公路建设和绿化四件实事的联点帮扶工作,并拿出5万元对村主干道绿化和困难户慰问帮扶。
三、加强数据监测,当好县委政府的参谋助手。
今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仍是把握经济运行基调的主线。我局作为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对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在新常态下谋求新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年初,我局成立了农业、工业、房地产、能源、三产和社会事业六个调研组,分别深入到有关部门单位、农业大户、工业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三产服务业,全面了解撑握投资、生产、销售、运营等情况,撰写了《一季度经济运行形势分析》、《半年度经济运行形势分析》一季度和半年度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分析,并就推动项目建设、加快园区发展、扶持小微企业、促进创新创业等6个方面提出了意见建议,为县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有力的参考依据,并得到了县委主要领导的一致认可。
四、立足全县大局,精心描绘“十三五”发展蓝图。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攻坚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县“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启动之年。我局切实把握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融入融合新理念、新要求,紧紧围绕“冲刺省十强”的奋斗目标,结合县情实际,注重优势发挥,成立了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我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与此同时,我局诚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14位专家,分为产业与经济、空间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与城乡统筹、生态与环境、政府改革与社会治理、财政金融与土地开发利用6个课题调研组,深入到全县40多个部门、4个产业园区、20余家企业、3个乡镇、7个社区(村)进行现场调研,并通过比照江西永修县、郴州嘉禾县、苏仙区以及常德汉寿县等先进地区的发展理念,确定了我县“十三五”期间,坚持“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发展战略,继续打造“经济次中心、制造次中心、消费次中心、省会长沙卫星城、城乡统筹样板区、现代滨湖生态宜居城市”和“对接长株潭、借力环湖区、学赶永修县,冲刺省十强,争当排头兵”,把建设成为“五地三宜,强县”的发展定位。“五地”即:长株潭现代装备制造业承接和配套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配送和加工基地、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区域性港口物流基地;“三宜”即宜居、宜业、宜游。经过8轮修改,形成了《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和《县“十三五”重大建设项目库》,目前入库项目共386个,总投资1556.36亿元,其中“十三五”期间总投资1283.19亿元。《纲要》编制情况已向县人大作了三次汇报,并在县长办公会上审议通过。
五、深化改革攻坚,切实提升行政效能。
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各项规定和要求,创新工作方法,创优服务环境,有效地促进了行政效能的提升。
(一)政务公开更加完善。进一步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利用单位走廊宣传牌、电子显示屏对全局的党务、政务进行公开,并就工作推进情况及时在单位门户网站进行更新,确保了政务公开内容更加丰富、全面,干群沟通互动更加畅通。继续推行重大项目会审制,使国家投资项目的呈报、资金的使用更加科学合理公开透明。全年在政务公开网共上传各类信息54条,较去年同期增长15%。及时答复人大建议2次,办理“12345”服务热线工单8个,圆满地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二)干部作风明显改进。我局严格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省市九条规定和县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作风建设的若干规定》要求,认真落实党组主体责任,纪检组监督责任,建立健全了作风建设学习教育、日常管理、绩效考评、联系服务群众等制度,形成了科学规范、务实管用、指导性强的作风制度体系。今年来,通过全体干职工的共同努力,全局干部职工认识上明显提高,行为上更加规范,谋事干事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年没有出现一例上班时间玩手机游戏、网购、炒股等违规现象,指纹考勤违规率仅为1.2,较上年下降0.7个百分点。全年机关财务支出较去年下降了30%。上半年,在全县服务型机关评比中,我局综合排名第二。
(三)服务环境逐步优化。一是清理规范行政审批事项。我局成立专门班子,集中对职能职责范围内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在原有48项行政审批事项的基础上,通过审查清理,共取消6项,保留42项。二是取消对项目建议书的审批。对已列入全县五年规划纲要和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的政府投资建设项目,我局只对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批复,不再另外审批项目建议书。三是精简审批前置条件。在项目审批上,按照国家及省相关政策,逐步放开项目审批前置条件,一般只要求项目单位提供国土用地预审意见和规划选址意见,除重特大项目和有明确要求外,一般不将环评作为审批前置条件。四是简化咨询评估。在办理一般项目审批、核准手续时,我们原则上到项目实地踏勘,现场议定,不再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评估。五是建立和完善了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通过平台建设,基本实现了投资项目网上申报、网上审批、信息纵横共享,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行政效能。
尊敬的余主任、市旅发委各位领导: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元江县政府向省旅发委、市旅发委各位领导莅临我县指导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工作表示热烈欢迎!向多年来对元江旅游工作给予的关心帮助和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下面,我就元江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作简要汇报,不足之处,请予以指正:
一、基本情况
元江是以哈尼族、彝族、傣族为自治民族,多民族和睦共处的山区少数民族自治县。全县共辖5乡2镇3街道81个村(居)委会763个村(居)民小组,国土总面积2858平方公里(其中山区面积占96.8%)。2016年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20.88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81.7%;生产总值72.11亿元,财政总收入6.3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24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42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90元。境内山坝相间,立体气候特点突出,最高海拔2580米,最低海拔327米,坝区常年无冬,终年无霜,县城年平均气温23.9℃,素有“天然温室”之美誉,是距省会昆明最近的热区。随着昆曼国际大通道的建成,老国道213线改扩建,以及泛亚铁路、永金高速公路、元江通用机场等项目建设,元江交通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
近年来,元江县委、县政府始终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我县五大产业进行重点培育,积极抢抓省市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政策措施机遇,组织成立元江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设立县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以建设旅游强县为目标,充分挖掘“一片四线”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强景区景点建设,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2016至2020年县级财政预算每年安排旅游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1000万元以上,全力打造“避寒养生 花果元江”旅游品牌形象,努力在“十三五”期间把元江建设成为云南最美热区、云南热区特色生物资源开发示范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冬季避寒旅游胜地。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以大项目带动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一是以规划为引领,树立项目储备意识。按照我县旅游规划总体修编,“十三五”期间共谋划旅游储备项目42个,2018年计划新增5个。目前果香四季国际旅游度假区已纳入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山云华界农业旅游庄园纳入市级重点建设项目,滨江傣族蒙面情歌园、哈尼罗槃王宫等6个前期项目纳入市级重点建设项目,为下步精准招商做足准备。二是高站位远谋划,做好固定资产投资入库。积极与旅游企业对接,做到应统尽统、应纳尽纳,今年以来共入库果香四季、山云华界、印象大酒店等7个项目,完成投资4.72亿元。三是狠抓项目建设,统筹推进重点项目。投资70亿元的果香四季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正式开工建设,并成立由县长及云南建投集团副董事长为组长,双方共建共担责任机制的项目建设指挥部,抽调各部门精兵强将全力跟踪服务项目建设;投资3.4亿元的山云华界农业旅游庄园完成主体工程建设,2018年可建成投入运营;投资3.2亿元的红河谷热海投入试运营;投资5000万元的印象大酒店完成项目建设;投资6.5亿元高标准高规划建设十里滨江旅游休闲带,做美做优道路景观建设。四是以示范创建为目标,夯实旅游基础。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为目标,投入170万元公开招投标,委托北京清尚建筑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开展元江县全域旅游策划编制工作,并于12月8日完成编制策划第二轮汇报。全力做好全域旅游示范县、省级旅游度假区申报前期工作,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为全域旅游发展打实基础。
(二)发展乡村旅游助力精准扶贫。大力加快乡村旅游项目建设,制定了《元江县加快乡村旅游扶贫开发工作方案》,打造坡垤村、者嘎村、曼来移民新村片区等10个乡村旅游示范点。重点推进坡垤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建设,启动坡垤农业旅游庄园策划,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引进“元江坡垤谷农业旅游有限公司”,整合项目资金1600万元完成整体村落改造。利用“旅游+农业”模式,推进曼来移民新村片区乡村旅游发展,整合项目资金1880万元,全面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旅游项目提档升级,完成停车场、旅游标识标牌建设,推进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厕所等项目建设,加大乡村旅游接待户业务技能培训,成功举办七届荔枝节。目前,曼来移民新村片区共有农家乐和民宿客栈6家,床位83个,可同时接待1000人以上用餐。今年以来,我县积极开展乡村旅游服务接待设施质量等级评定工作,经市乡村旅游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元江县依江风辣木体验庄园被评为四星级乡村旅游接待单位;经县乡村旅游质量等级评定领导小组评定,元江县城外城饮食城等7家单位被评为三星级乡村旅游接待单位,元江县傣乡情农家乐等4家单位被评为二星级乡村旅游接待单位。目前,我县共有星级乡村旅游接待单位18家,其中:四星级2家、三星级12家、二星级4家,星级农家乐对带动乡村旅游发展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
(三)打响“厕所革命”,补齐公共服务短板。2017年元江县共投资405万元建设旅游厕所9座,不断深化、创新突破,完善“以商养厕”运营模式,抓管理、抓建设,从根本上改变旅游厕所脏、乱、差、少、偏的实际问题。在旅游厕所选址上,我们充分满足群众之所需,不做雪中送炭,只为锦上添花,超前布局、合理规划,更重要的是让群众及游客的文明程度、文明意识得到大幅提升,也对其他公共服务项目建设起到示范作用。目前,我县结合棚户区改造项目,共完成惠隆佳园特色小镇3座旅游厕所建设,云南省低海拔训练基地1座旅游厕所改造建设,红侨五队及莫郎2座旅游厕所建设;在县城新农贸市场新建商贸城旅游厕所2座。我们将以 “厕所革命”为抓手,完善元江旅游公共服务建设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向智慧旅游等领域延伸。
(四)充分挖掘资源打造旅游节庆活动品牌。今年以来,元江共投入255万元成功举办春节系列活动、龙潭正月十六街、甘庄花街节、白族三月会米干节、曼来荔枝节、傣族蒙面情歌节、甘庄彝族火把节、梯田人家“喍奢扎”、哈尼狂欢十月年等节庆活动,精心举办好每年一届的“金芒果文化旅游节”,并在传统举办活动基础上创新办节方式。水果、土特产、美食一条街等活动陆续推向市场化运作,更增加了啤酒音乐嘉年华、越野车邀请赛等互动性活动,吸引大批游客到元江旅游过节。金芒果节期间,我县星级宾馆酒店入住率达到100%,接待省内外游客共28.95万余人次,实现社会旅游收入1.15亿元,同比增长20%和35%,进一步提升了“花果元江”旅游形象。
元江作为云南省低海拔体育训练基地,积极推动以滑翔伞、山地自行车等活动为载体,旅游与体育融合发展的新型旅游模式,体育场馆设施不断完善、提档升级,吸引了中国第一支软式网球队到元江进行为期半年的冬季集训,积极备战明年举办的亚运会。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下步工作打算
近年来,元江文化旅游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县内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较快县市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文化旅游规划滞后,与全域旅游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文化带旅游、旅游促文化的发展机制还未形成,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目标、结构框架还不清晰,产业结构不合理,文化旅游资源优势、产业优势还未完全显现。二是基础设施薄弱,旅游产品供给不足。旅游景区景点及旅游活动场所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景区景点周边及县城区住宿条件单一,缺乏精品客栈、公寓、民宿等多样化的住宿渠道,在旅游六要素中,娱、购环节薄弱,能供游客休闲娱乐的场所不多、选择甚少。三是缺乏旅游专业人才。现阶段旅游人才的引进、培养尚未形成体系,缺乏旅游经营和市场开拓专业人才,未配备专业旅游车队和导游团队,旅游服务接待能力较弱。四是我县财政薄弱,项目资金投入不足,贷款融资困难。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重大决策部署,以推进全域旅游建设为抓手,积极争取列为第三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实施重点招商、精准招商。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景区景点基础配套设施,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做好宣传营销,抓实旅游市场秩序整治工作,加快文化旅游经营人才、企业家队伍建设,强化现有文化旅游产业管理和经营人员素质。鼓励和扶持景区景点、宾馆酒店提档升级,建立景区景点与宾馆酒店联动服务机制,评选旅游星级宾馆酒店、特色餐饮名店、旅游商品店、时鲜果蔬店,促进地方特色餐饮业发展,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
四、恳请帮助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恳请省旅发委将元江县纳入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县。
(二)我县重点项目果香四季、山云华界已开工建设,但是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依然存在土地调规难的问题,恳请省旅发委帮助元江县政府向省司法厅协调解决果香四季项目地的土地问题,以及山云华界融资难的问题,并将果香四季、山云华界两个项目纳入省级旅游重点建设项目。
(三)恳请省旅发委将曼来镇移民新村纳入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以及“两山”理论创新实践点。
(四)恳请省旅发委给予旅游扶贫示范村坡垤村更多的资金、政策倾斜。
(五)元江是昆曼国际大通道、楚河经济干线穿境而过的重要节点,为了做好元江大道的旅游城市景观大道提档升级,恳请省旅发给予更多的资金支持。
尊敬的各位企业家,各位新老朋友:
在这春意渐浓的美好时节,很高兴与各位企业家、各位新老朋友共聚一堂,共叙友情,共话发展。
去年5月份,组织上安排我到宿迁工作,寒暑更替,一晃快到一年了。这10个月来,南通与宿迁多次互派各类团体考察,特别是两地间的企业沟通联系日益增多、投资开发步伐日益加快,可以说,不论是官方互动,还是民间来往,两地之间的交流都更加频繁、合作更加深入。作为在宿迁工作的南通人,我感到由衷的高兴和欣慰。今天,我们在此举行这样的一个座谈会,主要目的就是把宿迁的基本情况向大家作一简要介绍,以便让大家更多地了解宿迁、更深地认知宿迁、更快地投资宿迁。
宿迁1996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市,现辖沭阳县、泗阳县、泗洪县、宿豫区、宿城区、宿迁经济开发区、市湖滨新城、苏宿工业园区、市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和市洋河新城。建市十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的不懈努力和全市上下的艰苦奋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到2011年底,与建市之初的1996年相比,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倍,财政总收入增长35倍,一般预算收入增长34.4倍,特别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30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20亿元,标志着宿迁的发展跃上了新的平台,跨入了新的阶段,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一批重大项目开始向宿迁集聚,突出表现在三个“越来越多”:一是在宿落户的旗舰型项目越来越多。特别是总投资70亿元的恒力化纤、投资15亿元的长电科技、投资40亿元的可成科技、投资50亿元的翔盛粘胶等一批特大项目相继落户宿迁,形成宿迁招商引资中最靓丽的“风景线”。二是在宿投资的上市企业越来越多。目前,在宿投资的国内外上市公司已达到30余家,总投资超过100亿元;本土上市企业也从无到有、实现突破,累计上市公司已达4家。三是在宿创业的浙商、苏商越来越多。据统计,目前在宿工作生活的浙商、苏商总数达到8万人,各类投资项目3000多个,累计投资超过1000亿元,越来越多的浙商、苏商熟知宿迁、走进宿迁、融入宿迁,成为新宿迁建设的一支重要生力军。
2008年,整个苏北地区被纳入长三角范围,为宿迁跨越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今日的宿迁,正凭借长三角的区位、大西部的政策、新宿迁的成本、全方位的服务“四重优势”,日益成为海内外客商云集的“投资福地”,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宿迁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从区域格局看,宿迁地处苏北的地理中心和淮海经济圈区域中心,南接长三角核心城市群。淮海经济区由苏鲁豫皖四省二十个地级市组成,是中国经济东西结合和南北连接的枢纽地带,宿迁正处于地理中心位置。从交通区位看,宿迁不靠江临海,但可通江达海、联接南北。京沪、宁宿徐高速公路纵贯南北,徐宿淮盐高速公路横穿东西;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通达长江,宿迁境内通航里程达112公里;从市区乘车西至徐州观音国际机场40分钟,北至连云港白塔埠机场60分钟,南至淮安涟水机场70分钟,东至连云港港口90分钟,货物出海十分便捷。目前,正与周边城市一道规划建设徐宿淮盐城际铁路和直达连云港的宿连高速公路等快速通道,立体交通网络初具规模。从市场潜力看,宿迁背靠总面积17.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8亿、年居民消费总量超过5000亿元的淮海经济区。以宿迁为中心,1小时可以辐射到淮海经济区5328万人口,2小时可以覆盖人口约1亿,三小时可遍及整个经济区,市场潜力巨大,是消费类企业布点选址的首选之地。像娃哈哈、蒙牛、汇源等生产企业以及中粮、雨润等农业产业化企业现在都把生产基地放在宿迁。
(二)宿迁有着舒适宜居的生态环境。宿迁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环保节能新型示范城市”称号,并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和“国家园林城市”。自然生态秀美。全市森林覆盖率28.02%,境内拥有两大著名淡水湖(洪泽湖和骆马湖)、两大著名河流(大运河和古黄河),各类水域面积2367平方公里,占区域总面积的22%,全年大气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良好标准天数330天以上,被誉为“华东的一片净土,江苏的一座氧吧”。城市环境怡人。通过大力实施中心城市“一湖(骆马湖)两河(大运河、古黄河)”水系沟通工程,将清清骆马湖水引入城市,着力打造大运河风光带和古黄河风光带,营造了一个“城在水中、水在绿中”的现代滨水城市形象。中心城市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分别达40.92%和37.1%。生活质量较高。大力实施低房价战略,大量增加拆迁安置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供应,满足不同收入群体的住房需求。公众安全感位居全省第一,连续四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社会治安安全市”,所辖县区均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社会治安安全县(区)”称号,并坚持对外来投资企业实行挂牌保护。
(三)宿迁有着最具优惠的投资政策。重点介绍三个方面的优惠政策。一是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对已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宿迁的,有效期内给予及时确认,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高新技术企业到宿迁投资发展的,有关部门主动服务,经优先确认给予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待遇。这是省委、省政府唯一给予宿迁的特殊扶持政策,也是含金量最高的优惠政策。目前,江阴的长电科技到宿迁投资的项目已享受到该政策优惠。二是工业产业项目优惠政策。对进区的工业项目,企业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实行“五免五减半”,实际缴纳的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实行“两免三减半”。免收建设过程中市权范围内的一切行政规费。三是服务业项目优惠政策。对发展软件、动漫和服务外包、现代物流、总部经济、旅游、大型商贸市场在税收、规费等方面进行支持、奖励。软件、动漫和服务外包项目方面,企业所得税市以下留成部分前五年全部奖励给企业,后五年减半奖励给企业;增值税、营业税市以下留成部分前三年全部奖励给企业,后三年减半奖励。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或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增值税、营业税市以下留成部分将实行“五免五减半”。现代物流项目方面,对年入库税收达到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企业所得税市以下留成部分前五年全部奖励给企业,后五年减半奖励给企业;营业税市以下留成部分三年内全额奖励给企业。对年入库税收在500万元(含500万元)以下的物流企业,企业所得税市以下留成部分前五年全部奖励给企业,后五年减半奖励给企业;三年内营业税市以下留成部分的75%奖奖励给企业,实行先征后奖。总部经济项目方面,上一年度内所缴税收超过500万元的,税收市以下留成部分前三年由同级财政全额奖励、后三年由同级财政减半奖励。同时,对外资总部企业到帐外资进行单独奖励。旅游项目方面,对兴建四星级(含四星级)以上宾馆、新设立经营出境旅行社以及其他新开办的固定资产投资1亿元以上大型旅游企业,企业实际缴纳的全部税收市以下留成部分,由同级财政前五年全额奖励、后三年减半奖励给企业。年纳税额首次超过10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400万元的地方特色餐饮企业,由同级财政一次性给予该企业5万元、10万元、15万元、20万元奖励。大型商贸市场项目方面,一次性建筑面积在5万平方米以上,且持有产权超过30%的,对市权范围内各项规费的50%奖励给开发企业。新建、改造扩建的大型商业和专业市场开业后,以整体项目为单位,所缴纳的全部税收市以下留成部分,由同级财政前两年全额奖励、后三年减半奖励给开发企业用于市场招商。这里还要特别强调一下,宿迁税费减免的含金量与其他地区不同,以增值税为例,在地方留成的25%中,一般来讲,省里还要拿走一半,地方真正能作主只有12.5%,但省政府给予宿迁特殊的政策,我们增值税的减免为总额的20%。今后,从鼓励投资的角度,市委、市政府的优惠政策将更加注重支持大企业、好产业;从支持本土企业的角度,将更加支持企业发展快、转型快。
(四)宿迁有着日趋完备的发展载体。主要包括:6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为更好地承接产业项目转移和外来投资,全市开发建设了宿迁经济开发区、沭阳经济开发区、泗阳经济开发区、泗洪经济开发区、宿豫经济开发区、宿城经济开发区6个省级经济开发区。6个省级南北共建工业园区。与苏州市合作建设了6个省级南北共建工业园区,区内基础设施较为完备,三产服务、居住生活、仓储物流等配套功能齐全。19个省级特色产业园。建成了食品、高新电池、纺织纤维新材料、大功率节能灯、机械零部件、高档家纺、林浆纸、光伏新材料、纺织、新材料、再生资源加工、智能电网、酿酒、新型包装材料、纺织服装等省级特色产业园(基地)。1个台资企业承接转移中心区。正积极筹划以市经济开发区和苏宿工业园区为载体,设立台资企业承接转移中心区,有针对性规划建设电子信息、高新技术、软件开发等特殊产业园,为台商投资提供更高标准承接载体。此外,宿迁的海关、商检机构已经成立;宿迁经济开发区正在积极申创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设立综合保税区的申请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之中。
(五)宿迁有着优质廉价的投资成本。相对于苏中、苏南地区来讲,宿迁的劳动力、土地、建筑原材料等生产要素价格相对较低。在土地方面,以市区“五通一平”的二级工业用地为例,宿迁的基准地价为320元/m2,全省最低,仅为南通的43%;征地补偿安置标准也仅为南通的70%。同时,由于居民居住相对集中,且人均耕地较高,实际用地中的拆迁密度较低。在劳动力方面,宿迁最低工资标准为800元/月,也是全省最低,约为南通的70%;当前实际人均工资水平约1400元/月,仅为南通的2/3。在建筑原料方面,宿迁及周边盛产黄沙、碎石,建筑材料可以就地就近取材,价格相对便宜。我在基层调研,框架结构工业厂房的建筑成本还不到1000元/平方,宿迁标准厂房的年租金为30-60元/m2,仅是苏南的一半,南通的2/3。所以,到宿迁投资很划算,成本相对较低,利润空间则相对较大。
(六)宿迁有着独特到位的配置要素。在全国“银根、地根”收紧,“用电荒、用工荒”加剧的形势下,宿迁则要宽松得多,可以说保障充足、调配有余。这主要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对宿迁特殊的扶持政策,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明确表示,宿迁的发展,怎么支持都不为过。一是用电用地有保障。总的说来,就是用电保证不压、用地保证不拖。用电方面,省里给予宿迁以特殊的支持,在宿迁基本没有限电的制约,这些独特的优势,一般地区都是不具备的,也是少见的;用地方面,以工业用地为例,宿迁市区“五通一平”的二级工业用地的基准地价为320元/平方米,全省最低,且项目投资规模越大,政府给予的地价优惠也越大。对大项目点供,江苏省统一的标准是投资规模达到10亿元以上,而在宿迁只要8亿元即可享受到用地点供政策。二是用工有保障。全市有266万劳动力,其中20—45岁的青壮年约有150万人,在外务工人员约为80万人。从2007年开始,我们的农村劳动力首次出现“内转”多于“外输”,过去所输出的一些劳动力开始回流,成为本地企业的技术熟练工人。特别是职业教育在苏北领先,全市中等以上职业院校32所、在校生近12万人,技能型产业工人队伍规模较为庞大。同时,我们还针对企业用工,专门制定了订单招工、订单培养、订单服务“三订”用工服务措施,为有效解决企业用工难题提供了坚强的保障。三是金融有保障。上月27日,我们专程在宁召开了宿迁经济金融发展情况汇报会,省金融办、银监局、各大银行机构都明确表示,对宿迁的贷款规模和贷款项目给予全力支持。特别是对当前企业普遍面临的贷款难问题,我们正坚持市场化推进与政府引导相结合,不断创新融资思路,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深入实施银行信贷有序退出机制,保证企业资金链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