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难点

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难点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难点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难点

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难点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内控建设;共享模式

1 财务共享模式下内控建设背景与挑战

(一)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内控深化建设背景

2008~2012年,财政部、国资委先后《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配套指引》和《关于加快构建中央企业内部控制体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了央企内部控制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原则。同时,国资委在央企全面开展以“强基固本、控制风险,转型升级、保值增值,做强做优、科学发展”为主题的管理提升活动,将内部控制建设作为管理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共享模式这一新兴财务组织形式对各公司内控工作的组织资源、流程管理、信息化平台及考核监督机制等方面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并对各公司内控体系的深层次转型提升提出了全新课题。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及充分利用现有各项内控工作成果,积极学习国内外先进财务内控管理经验,探索财务共享模式下的内控建设创新思路与方法,是推动内控体系的持续优化提升、促进运营效率提升的有效途径。

(二)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内控面临的挑战

1.人员结构变化风险财务一体化改革之后基层财务人员的减少造

成沟通成本增加,可能导致业务支撑能力不足,带来内控职能无法有效落地的潜在风险。此外,如何调整和优化公司与各基层单位的财务管控关系,在释放现有基层单位财务核算能力的基础上,增强基层财务管理会计及业财融合职能的发挥,也给内控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2.业财分离风险

共享体系建设初期和过渡期,由于财务组织的深度变革,大量的会计核算人员集中到财务共

享中心,财务触角收缩,远离业务前端,由此可能导致对经济事项真实性、合规性的管控程度相对削弱。此外,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不仅涉及财务职能调整,也会影响到其他业务部门原有的工作流程和行为习惯,财务变更与业务变更能否形成良性互动,这对业务部门来说也是全新的挑战。

3.流程管理风险

随着财务共享中心的建立,原有流程对于财务共享模式已不再适用,对于财务共享后的流程

再造、流程管理风险随之凸显,流程设计不合理将导致共享中心的服务效率低,严重影响企业的运营效率。如何确保共享后再造流程合理有效、财务业务处理规范高效、流程标准的贯彻落实,则是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初期所面临的挑战。

2 财务共享模式下内控深化工作的主要实践内容

(一)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内控深化建设目标内控深化建设应立足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阶

段性成果及中长期持续推进要求,通过内部控制体系深化建设与应用研究,全面把握财务共享模式下内控体系建设难点与重点,优化组织资源配置方式,创新内控管理手段与机制,促进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深化转型,切实提高内控建设成果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规范性、高效性、实用性和适用性。

(二)实践举措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的内控建设以“风险导向,深化应用,过程管控,加速成效”为主线,遵循全面覆盖原则、协同高效原则、权责制衡原则、适应调整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基于内控成熟度的5个方面从战略运营方面、人员组织方面、流程制度方面、信息载体方面、考核绩效方面做了大量的创新和实践,有效的防范了共享中心模式对公司内控带来的挑战因素。

1.战略运营方面

建设与战略经营目标相适应的内控体系财务共享变革紧紧围绕集约化这一要义,有效促进了财务战略的发展与实现,促进财务从事务型向战略决策型转变。在推进财务共享模式的进程中,以“共享提升规范,服务创造价值”为目标,将风险与内部控制管理的信念充分体现在经营管理活动中。利用共享服务平台开展分享与交流工作共享服务平台有利于基层单位间信息与知识与共享;通过可比数据分析,推动各基层单位间的经验交流,有利于其互相间的内部借鉴与学习。因此,伴随着财务共享中心的设立,财务共享服务平台以更加广阔的视角服务各基层单位,高度支持公司整体战略的贯彻与执行。

2.人员组织方面

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工作标准体系,在操作层级方面,根据财务共享模式的特点,原先由各基层单位财务部承担的职责,如成本费用核算、工程核算、资产核算等职能统一转至新设立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操作岗位方面,随着财务管理条线架构的变动,对于财务资产部与其他业务部之间及财务部内部各岗位之间的职责进行了清晰界定和配套优化。在审批权限方面,伴随着财务条线各岗位职责的梳理,相应调整事项的审批权限。

3.流程制度方面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工作规范指南,业财融合标准化管理要素规范,执行凭证交叉审核控制机制,搭建三层级交叉型稽核体系。

3 财务共享模式下内控建设实践意义综述

在财务共享模式一体化建设思路的指引下,在财务共享模式探索实践中,内控深化建设与实施应用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一)强化风控意识,贯彻内控制衡机制在财务共享中心模式下的内控深化工作中,一方面是通过对风险与内部控制管理文化意识的强化,将内控理念扎根于公司各级人员心中,持续推进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确保各项风控成果的有效落地;另一方是通过进一步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从管控关系上推进决策与执行、审批与监督的分离。

(二)夯实财务管控,规范前端业务操作通过对财务组织架构的调整、对各级财务职责界面的梳理,以盘活财务人力资源为出发点,以加强业务过程管控为切入点,以业财融合顺畅为着力点,夯实财务管控基础,加强财务对业务的管控力度,同时也在无形中规范前端业务操作,提升公司各部门的风控管理强度。

(三)执行标准流程,改善业务处理效率通过对内控标准流程的优化、部门和岗位职责的明确,提升内控标准的适应性,确保内控建设各项工作成果的实用性。与此同时,对于财务共享模式下集中整合的同质、重复的业务,在规模效应、专业分工和标准化操作的引领下,大幅改善了该类业务的处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润丰.中国推广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34):144-208.

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难点范文第2篇

一、财务转型是公司提高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首先从公司内部来看,真实可靠的数据是一切经营管理的起点和基础。公司财务数据真实性不解决,经营管理就始终缺乏坚实的基础,但目前公司的会计核算及时性、真实性和可靠性已受到严重的拷问,现行的经营与管控模式不断出现弄虚作假问题,恶性财会挪用、截留和贪污案件令人震惊,财务管控暴露出的问题和潜在风险不得不反思,因此公司原有的管理基础面临挑战,人保公司的帐套包括“一本帐”还建立在县支基层公司基础上,无法适应集中、高效、大生产的客观需要,在转型过程中已明显转不动。应该说,当前公司财务管理者面临着来自三个方面压力:外部监管、检查越来越严格,责任追究制度越来越严厉,内部经营管理的不透明地带存在极大不确定性,财务人员迫切需要扭转这种坐在火山口上的局面,这是使财务工作常态化的当务之急。

其次从行业间来看,当前一些大型的商业保险公司也在积极转型,尤其是平安保险公司在经营模式的集约化转型上更是先行一步,建立了大区后援服务中心,采取集中会计作业方式,按统一标准实现了费用票据审核和资金集中支付,超过一定额度的单据都集中到总部审批,这种情况下,基层作弊的机会就减少了。这些先行探索转型的保险公司,依靠先进的理念和管理模式,通过更好地整合资源,已不断在市场竞争中抢占了先机。作为非寿险行业“老大”的人保公司,实际上是没有时间再等待传统管理模式下人的自我醒悟了,只有通过科学的组织再造、流程再造和技术再造,加快实现新时期财务转型。

二、财务转型的途径是“集中先行”

一是通过财务集中,全面提升财务基础平台建设、工作质量和管控水平,实现会计核算的集中化和标准化的同时,确保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二是通过集中,采取集中会计作业方式,按统一标准进行费用票据审核和资金集中支付,有效降低公司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集中的目标是建立“核算及时准确、风险管控有效、资源分配合理、评价考核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推动财务管理由分散化经营向集中化管控转型;由粗放式经营向精细化管理转型,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转型;由单纯追求规模扩张向实现有效益发展转型。从而推动公司经营管理的转型、企业文化的转型和发展模式的转型。

三、人保公司“集中”的实践

1.“集中”的内涵。目前,人保财险在进行财务规划的基础上,正在施行总、省两级核算的“集中”,这种集中并非简单的财务核算物理集中,而是按照“集中的更集中,分散的更分散”的财务组织原则,对整个财务运营模式实行深度转变,“集中的更集中”是指将大量简单、重复的财务核算工作集中起来,达到集约、高效、规范、标准化的目的,将关健的财务风险,如资金、资产、准备金计提、账务调整、月度、季度、年度预算审批等进行集中管理,达到有效控制风险、加强财务管理的目的;“分散的更分散”,是指将财务细化的预算开支、灵活配置资源、多维度的业务进度监控、费用及手续费管控、盈利分析、业绩评价与考核等功能尽可能分散,贴近业务一线,以更高效、灵活应收日趋缴列的市场竞争,决策支持、分析。

2.“集中”的目标。在财务职能准确定位,组织架构、操作流程全面优化的基础上,以信息技术手段为依托,通过实行资金的集中收付,会计核算的集中化、标准化处理,最终建立高效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达到加强风险管控,提高财务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核算成本的目的,实现公司财务从“被动核算”向“主动管理、主动服务”的深层次战略转型,从而使公司保持长期竞争优势。建设省级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人保公司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从2010年开始在现有系统基础上,陆续实现资金支付和核算的省级集中;第二阶段是从2012年开始在实现省级集中的基础上,依托新财务系统的建设,按照国际先进理念将省级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成为服务导向、流程化、高效运作以及持续优化的共享平台。

3.实践中的“难点”。按照上述目标,目前人保公司在所有省份均已完成了第一阶段资金支付省级集中。同时,核算集中已紧锣密鼓开展,总公司和省级分公司均相继成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随着核算集中工作的推进,集中所带来的一些“困难”纷至踏来:(1)银行退票大增,引发客户投诉。公司在优化流程的设计中,在思想理念上,首先改变了传统的省、市、县各层级数据和审批的流转,突出流程链上的各个节点,强调事项“端到端的流程”,强调流程的起点在业务端,要厘清业务与财务的岗位职责,减少流程冗余环节及单据流转数量,让最有能力管的业务岗位管住理赔的事。在实际赔款支付流程设计上,要求理赔部门全权负责理赔支付的审核及领款人信息搜集工作,财务环节不再对付款信息的真实与合理性审核把关,支付赔款凭证从理赔系统传送到财务系统,无需交接纸质单证。审核环节减少了,数据流转速度是加快了。但也随之带来了一个突出的现象,即银行拒支和退票大幅增加。以某省公司为例,流程改变后的第一个月(4月份),银行拒支及退票1887笔(金额为887.47万元),银行拒支及退票率4.1%,5月、6月银行拒支及退票率仍继续上升。究其原因:主要是理赔部门对理赔支付的审核及领款人信息搜集工作仍不到位,且缺乏对银行退票率指标的控制与考核。(2)退票的后续管理跟不上,退票重支不及时。据统计,6月底某省公司银行退票长达2个月仍未能成功付出的款项多达几百笔。随着时间的推移,银行退票量的持续增加,大大延长了支付周期。(3)支付信息反馈不及时,客户满意度下降。2010年底人保系统已基本实现了省级公司集中支付资金,但由于资金支付查询平台的配套建设未完全跟上,资金支付后,客户想获得资金支付信息很难查到,或查到的时间较长,客户满意度下降。(4)落后的核算模式与核算方式,“集中”运行效率不高。人保公司转型前的核算方式与国内先进行保险公司相比至少落后5~10年,是一个会计核算系统的生命周期,落后的表现:一是财务、业务系统设置基本模纺手工处理模式,系统流程繁杂、如果某个环节出现延误,则整个作业链将发生停滞,以致有的岗位的闲暇等待时间远高于有效工作时间。二是系统得不到有效的整合,运行效率较低,日常核算中,财务人员需花大量的时间进行系统维护和手工登记备查账。三是财务收付费系统与业务系统脱接的情况较严重,导致系统间数据不一致。四是分散的财务核算,客观上给各级公司变通核算大开方便之门。五是系统岗位设计无法根据业务量灵活调整,造成系统岗位设置刚性与人员总体较少的矛盾很突出,内控措施难以落实。现尚属“集中”的初期阶段,在系统不支持的条件下进行的核算集中,在全省财会人员总量不能增加的前提下,既要满足省级共享中心核算集中人员的需要,地市分公司又不能减少人员,以致共享中心人员不足的矛盾显得十分突出。

四、借鉴与思考

1.优化整合流程,理顺公司内部价值链。核算效率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公司内部价值链不顺,内部大量的重复劳动,业务单元之间不协调,导致整体运作效率低,流程是依托价值链设计的,流程设计的科学有效与否和是否有合适的组织架构相配合,是决定共享服务中心成败的关键之所在。目前,人保公司正着力打造“五大集中”即信息技术集中、理赔集中、客户服务(95518专线)集中、出单集中。财务集中与业务集中、服务集中、IT集中能在流程上、管理上实行了有效的对接。

2.规范管理,提高服务效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初期,需在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产品化方面多下功夫。规范化是管理、制度、流程的统一、有序;专业化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基础支持;标准化是共享服务中心要使用标准和优化的服务流程;产品化是财务共享中心服务应有严格的计价规则,并得到内部客户的认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只有严格遵守数据标准化和内部控制等要求,保证必要的一致性和标准化,才能提高管控水平,降低风险。

3.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沟通是由服务的特点决定的,也是服务的重要内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公司内部要从操作层、执行层和管理层建立三级沟通机制。管理层方面要通过邮件或见面等方式进行非定期的沟通与交流。在执行层要定期召开会议,就关键问题进行讨论,分析存在的问题。在操作层,财务共享中心要拥有专业的流程跟踪和质量管理团队,定期与业务单元召开例会,互相交换信息,对日常信息进行回顾,不间断地了解内部客户需求,解答内部客户疑问,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只有在公司内部应建立共享服务中心、分公司业务单元、总公司有效的沟通机制,才能确保共享服务中心顺畅的运行。

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难点范文第3篇

[关键词]社保基金;财务管理;弊端;信息化系统;建设

目前社保基金财务信息系统的最大弊端是与社会保险业务经办系统和社保外联系统无法真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首先,对于当前社会保险财务会计来说,只是实现了会计核算的电算化,也可以说只是部分地减少了会计人员记账、自制报表的工作量而已,而对于大量的社会保险会计核算数据资料仍依赖人工逐笔输入,特别是大量社会保险费征收、拨付单据的到账处理仍需手工进行逐笔确认计算,并要在业务部门和财会部门之间进行传递,既重复劳动,又容易增加出错的机会,加大了收、付信息核对的难度。其次,社保基金财务信息化系统,根本无法实现与社保外联系统互联,比如与财政部门、金融部门、地税社保征收系统等,这就限制了几大部门之间社保基金数据信息资源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根本无法满足社保基金会计核算的需要。例如,社保基金财务信息系统与地税社保征收系统未实现互连,大量的基金征收数据只能靠手工传递与核对,造成社保业务部门的征缴计划与地税部门的实际征缴数额及社保财务部门的记账数据存在较大的差距,这对社保基金的安全形成较大隐患;又如,参保单位的缴费数据,个人账户的收入、使用、结存情况,离退休个人发放台账等大跨度的历史查询都由业务系统处理,目前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根本没有能力处理,也无法向有需要的参保对象提供开放性的信息查询需要。再次,社保基金财务信息系统,无法实现财务会计与业务经办部门、征收部门的相互监督。由于财务会计系统与社会保险业务经办系统、基金征收系统三者互不相通,财务部门无法监督每一个单位、个人的业务经办数据、地税部门的征收数据、金融等部门的支付数据与会计收、付数据是否一致,而业务部门又无法监督征收支付部门是否按业务收、付数据进行收、付款处理,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相互脱节、无法监督,容易造成基金管理的混乱,不能满足基金的规范管理需要。最后,目前财务会计信息系统是财务部门的系统,与业务信息管理系统、征收支付系统没有数据联结口,其信息资源只限于各部门部门单独使用,财务和社保基金各部门无法取得相互的数据支持,直接削弱了财务信息系统参与决策管理的能力。

可见,目前“金保工程”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建设无法满足社会保险发展的需要,只有建立一套互联直通、资源共享、互相有效支持和监督的快速、高效的社保基金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系统,才能满足社会保险管理需要。因此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支持下,在目前社会保险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上,一方面要与业务系统、外联系统互联互通,另一方面还要向财务会计决策管理细化延伸,其最终目标是要建立全面的完善的基金财务会计信息化系统。

一、建立财务与业务系统互联互通,实现数据完全共享和高度统一

社会保险业务负责按照参保单位和个人申报的数据产生社保基金征缴、支付数据,存放在中心数据库,基金财务会计系统则从中心数据库中完整地将业务系统产生的征缴、支付数据,以电子数据的形式提供给外部关联单位,如银行、地税机关等进行收、付款处理,并负责将外部关联单位对数据的处理结果,如成功或失败原因等信息反馈给业务,这个信息的反馈是通过基金财务会计系统对征缴数据和支付数据的到账确认处理来完成的。基金财务会计系统和业务系统通过共享一个中心数据库中的各种数据信息,实现两者的互联互通和数据的完全共享及高度统一。

二、社保财务与外部关联单位的数据信息实行电子化处理

社保基金财务管理的全过程涉及财政部门、劳动保障部门、税务机关、银行、邮政、医院等众多部门。不但数据处理的环节众多,而且数据量庞大。如养老保险的离退休金社会化发放数据往往是以数十万、上百万计算的。要做到成千上万条数据处理得既快捷,又安全准确,靠人工传递、处理是绝对做不到的。在社会保险事业蓬勃发展,需处理的征收、拨付数据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实行电子化数据处理才是财务管理人员安全、有效、准确地处理数据和进行会计核算的唯一出路。另外,基金财务管理系统可以与外部关联单位进行网上的实时数据信息交换和核算。实时交换征收、支付数据信息和核算到账数据,不仅是为了提高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效率,缩短社会保险基金的征收到账周期、确保各项社会保险待遇足额和按时支付的必要技术手段,而且是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发展内在的要求。

三、社保财务会计与社会保险业务系统、外联系统互相支持和监督,形成一套有效的社保基金监督控制制度

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难点范文第4篇

互联网+时代,教育逐渐从线下走向线上,传统教育机构、新兴互联网企业都在探索在线教育的最佳模式。精品开放课程是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旨在推动高等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着力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内容更新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课程建设在未来的十三五规划中注重提升交互性、主打碎片化学习、课程知识点分解、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

二、当前精品开放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领导重视不够,资金投入不足

精品开放课程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一所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但是课程建设需要优秀的教学团体和足够的资金才能顺利建设完成,部分学校领导重硬件建设,轻内涵建设,忽视课程的建设问题,从而也导致师资和资金投入不足。

(二)课程建设缺乏信息技术与教学的全面深入融合

许多精品开放课程申报时只有申报书,没有建立专门的课程学习网站和平台,没有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效果,达不到课程资源共享与应用的效果。

(三)课程内容陈旧,资源更新缓慢

随着通讯技术和教育技术快速发展,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的课程资源对于处在互联网时代的学生已经缺乏吸引力,过去长达40分钟以上的课堂视频已经显得冗长,学生更喜欢利用形式多样的微视频或者生动有趣的动画进行碎片化学习。

(四)学生参与度不高,课程网站和学习平台形同虚设

部分精品开放课程网站和学习平台缺乏教师和学生参与和互动。课程网站和学习平台上只有教师上传资源,却没有学生利用资源,或者只有学生在学习平台提出问题,却没有教师解答问题,课程网站和学习平台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互联网+时代“财务会计实务”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实践

在“互联网+”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不断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使传统教育领域的课程、教学、学习和评价等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为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共享提供了良好的契机。“财务会计实务”课程的建设目标是成为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拥有一批内容质量较高、丰富多样、系统完整且充分开放共享教学资源的精品开放课程。该课程能满足凡具备会计基础及税法知识的高职院校学生及社会学习者学习会计理论知识、提升会计实务技能和职业资格考证训练等需要。

(一)课程平台建设

课程资源的创生、储存、传播和获取需要依托相应的课程网站或公共服务平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课程资源建设的关键前提是课程资源平台建设,课程平台是课程资源实现共享的载体。“财务会计实务”开放课程的建设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教育技术,开发能够支持线上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或学习,能实现在线考试、在线自测、在线互动交流、在线作业提交、在线视频学习等功能的“在线网络学习平台”和基于未来移动时代学习要求(个性化学习,不限时间、不限地点学习)的“手机移动微课堂学习平台”。详见表1。

通过“财务会计实务”课程在线网络学习平台和手机移动微课堂平台,能实现泛载、移动、个性化的技能学习目标;教师通过在线网络平台、移动手机微课堂平台能灵活组织教学内容、辅助教学实施,实现线上教学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资源建设

课程资源建设是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核心内容。“财务会计实务”是学院和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深圳德永信税务师事务所共同建设的重点课程,是广东省重点建设(会计)专业核心课程。课程通过分析会计专业就业岗位群与任职需求,在整合财务会计(院级精品课程)、初级会计师资格的初级会计实务、中级会计师资格的中级会计实务和注册会计师资格的会计理论教学基础上,结合“网中网财会实训教学平台” “真账实训”形成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与工作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课程。“财务会计实务”精品开放课程结合课程特点与需要主要建设如下资源:

1.基本资源建设。建设能系统、完整、科学反映财务会计实务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设计、资源配置及利用、课程改革成果,有力支撑教学目标实现的核心资源,包括课程介绍、课程标准、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作业、参考资料目录等教学活动必需的基本资源,资源类型上包括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和虚拟仿真类素材等。

2.拓展/创新资源建设。建设能反映会计基本技能特点,应用于各教学环节,支持教学过程,较为成熟的多样性、交互性辅助资源。例如:各类典型的反映当前“营改增”的真账案例、专题讲座、素材资源,专业知识检索系统、演示/虚拟/仿真实验实训(连接网中网财会实训教学平台)系统、作业提交系统、在线自测、考试系统,以及集课程教学、学习和交流工具及综合应用多媒体技术建设的网络课程等。建设能够涵盖课程标准和会计职业所需各基本技能点的微课程视频资源。修订和上传一批由会计师事务所提供的涵盖会计基本技能的真账资源。

(三)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保障措施

高校精品_放课程的建设需要完备的保障措施。网络平台开发、课程资源开发及更新、信息收集,实践教学基地资源的拓展和师资建设都需要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

1.制度保障。高校需要制定系列的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与管理办法、课程建设管理办法、课程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在制度上保障各项目的顺利实施,对在精品开放课建设过程中做出突出贡献的课程负责人、教师及有关人员、应给予一定教学工作量的减免和年度绩效考核上的加分鼓励、奖金分配支持奖励。对于精品开放课程教学团队,在晋升和聘岗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

2.资金保障。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主要分为课程建设前期、建设中期和验收阶段。课程建设资金主要用于购买课程平台服务器、在线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移动手机微课堂平台建设、课程资源建设和后期网站维护费用等。高校应设立精品开放课程专项资金,按照“统一规划、分年实施;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专项管理、绩效考评”的原则实行项目管理。

3.技术保障。为保障精品开放课程的正常运行,提高课程网站的浏览速度,可以购置专用网络教学服务器,由网络中心专人负责网络教学平台系统的运行维护、网络服务器系统维护和网络课程的安全管理,确保网络的畅通。

四、“财务会计实务”课程建设特色

(一)手机移动微课堂平台建设

随着数字化学习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借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进行非正式学习逐渐受到学生的青睐,一种面向未来的新型学习方式――移动微学习已成为教育教学方式改革不可逾越的内容。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建设在网络在线课堂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了具有科技含量高、课堂内容短小精湛特点的手机移动微课堂。学生使用手机扫描课程二维码,即可登录手机移动微课堂平台进行课程内容碎片化、移动性的微课学习。移动微课堂打破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自主学习意识,形成自主学习的教学资源库,从而逐渐实现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二)产、教、学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开发课程资源

“财务会计实务”课程依托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深圳德永信税务师事务所进行产、教、学深度融合建设。根据会计典型工作任务和会计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编制课程标准,整合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实践教学项目,使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对接。校企共建“德永信订单班”,共同制定会计校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课程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计划、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和评价标准,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校企共同开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系列教材,包括会计基本职业技能实训、财务会计实务实训和会计综合实训等,共建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共同拍摄企业会计实操微课,为课程教学团队提供师资培训。

(三)网络课程教学资源有特色,实用性好,访问量高

“财务会计实务”精品开放课程学习平台,课程网页特色鲜明,网站内容丰富实用,有教学计划、教学课件、授课计划、实训项目大纲、实训项目指导书、教学视频、课后练习等基本资源,还有企业会计案例、专业素材库、会计实操微课,会计实操模拟动画、会计考证历年真题与习题、网中网实训、最新的企业准则和财税资讯,以及专业网站链接等网络教学拓展和创新资源全部实现网络共享,学生可以随时登陆在线阅读或者下载资料。此外,n程学习网站还设置了在线自测平台和师生交流互动平台。在线自测提供章节测试和综合测试,学生可以通过在线自测平台及时测试知识的掌握程度。交流活动平台包括投票、话题和讨论模块,给学生和教师提供了课后互动交流平台。

五、结语

高职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需要高校领导的重视和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先进的课程教学团队和教学理念作为前驱,专业的课程网站开发人员作提供技术支持,从而打造成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平台和教师创造性教学辅助平台。

参考文献:

[1]杨久红,王小增.互联网e时代背景下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研究――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12).

[2]邰志艳.“互联网+”背景下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2).

[3]梁飞媛.关于《基础会计》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1,(18).

作者简介:

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的难点范文第5篇

2004年,集团报请山西省财政厅组织有关专家对下属33个单位计算机替代手工会计核算工作进行了评审,并通过验收。经过多年的探索,M集团在财务电算化方面积累的经验有:一是逐步开发了工资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银行企业数据自动对账软件、支票打印并自动生成凭证软件、内部银行利息计算软件、财务人员管理系统、财务文件检索查询系统、职工薪酬管理系统等软件,极大地提高了会计工作效率,提升了会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发挥了会计的决策职能和控制职能,降低了信息机会成本和数据处理成本。二是在集团公司的指导下,使用资金上线系统,有效地实现了对所属各子、分公司资金的集中管控,优化了管理流程,大幅减少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三是集团的财务数据分析运用能力大大提高,分析更加准确,对领导决策、企业防范经营风险、资源有效配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财务工作职能逐步由核算型转向管理型,极大地提升了集团公司整体财务管理水平和运作效率。

二、M集团财务信息化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夯实会计电算化基础

集团从1986年开展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以来,积极夯实会计电算化基础,按照分步推进、逐步完善的原则,不断更新软、硬件,目前正在试用“企业之魂”第四代财务系统软件,随着业务的发展还在不断进行调试和完善。

(二)统一会计核算流程

集团根据国家统一颁布的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和准则要求,结合集团会计核算办法,对集团现行的财务制度和会计核算办法进行认真审核和补充完善,制定统一的会计政策、会计核算流程,构建了标准科目体系,统一编码,建立了规范统一的会计核算信息化系统。

(三)建立内部管理制度

集团建立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会计信息化档案管理、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维护管理、日常操作管理、岗位责任制、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等,并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和考核,使相关财务人员真正认识到财务电算化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保证财务系统稳定安全运行,推进集团会计电算化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四)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为了加强财务信息化的管理,规范会计电算化业务,保障管理制度的落实和实施,杜绝数据差错事故,确保财务电算化工作安全、规范运行,集团财务处针对集团的具体情况,制定了集团财务电算化工作考核办法,由集团财务处组织有关人员,按照考核办法对各单位进行检查考核,奖优惩劣确保运行质量。

(五)加强财务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集团针对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操作能力参差不齐的问题,始终把组织培训作为一项长期且重要的工作来进行。按照“分批次、分单位、分时段”的原则,采用脱产与针对性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不定期举办财务信息化知识的培训,对扎实和提高各级财务人员的业务操作技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培养业务骨干和拔尖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集团公司注重财务信息化人才的队伍建设,一是注重高学历人才与实践型人才、财务专业人才与计算机操作人才的结合引进;二是将不在岗财务人员纳入财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扩大人才储备的范围;三是利用林木森软件平台搭建起实时更新的财务人员管理系统,逐步将财务人才及不在岗财务人员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轨道;四是集团内部组织财务信息化技能大赛,为集团公司历练队伍、发现典型、推举新人畅通道路;五是积极参加外部竞赛,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最大程度激发财务人员积极努力、不断拼搏的进取心。

三、财务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M集团公司的财务信息化工作虽然开展时间较早,也取得了较大的实效,但从长远来看,建立包括会计集中核算、财务合并报告、资金集中管理、资产动态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成本费用管理、财务分析与决策支持、风险管理控制功能完善的财务信息系统,并实现无缝对接和信息集中还有很大的困难。

(一)信息化管理网络工作进度欠佳,导致财务监管时效性不足

目前,集团现有各单位的财务管理软件分别运行在不同的局域网内。在集团层次,财务信息化管理及财务信息实际上只是各单位的会计报表汇总合并,对集团更有价值的经营信息不能及时得到,财务信息的完整性不能保证。公司资产、资金监管和指标考核等数据不能实时反映,集团财务处难以及时掌握下属公司的财务资金变动情况和经营状况,增加了财务管理工作的风险和困难。

(二)财务信息化覆盖面不足,导致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不高

由于集团下属公司较多,财务信息化工程涉及面广,要做到工程的全面覆盖难度较大。大型子公司的信息化实施较为全面,而一些小型子公司及下属部门进展水平不一,加之财务人员水平有高有低,使得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受到了影响。

(三)集团各个业务部门权责利有所差异,导致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现象严重

由于集团各部门已经实施了局部信息化应用,各自信息沟通需求不同,使用的管理软件均有差异,而集团存在统一财务信息需求,却缺乏统一标准的数据接口,因此形成了信息孤岛。信息孤岛导致信息的重复输入和多口采集,影响数据的实时性、一致性和正确性,除此以外信息孤岛不能实现信息的及时共享和反馈,影响业务的顺利开展,这样各类数据不能形成有价值的信息,局部的信息不能提升为管理知识,决策支持受之影响巨大。

(四)财务信息化建设资金紧张

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在M集团公司应用与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集团每年用于软件购买、后期维护、升级换代、项目研究、人员培训方面的资金支出量大,而受煤炭市场持续下滑影响,集团利润大幅下降,销售回款困难,资金严重短缺,对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总之,集团仍存在财务信息分散、收集共享不易等管理问题,欠缺严谨的集团风险管理体系,对集团决策带来一定影响。因此克服财务信息化中的这些难点是为集团公司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准确信息的前提。

四、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合理化建议

(一)实现集团内部财务信息联网

针对各单位的财务管理软件分别在不同局域网内运行的现象,需要对第四代“企业之魂”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完善。利用互联网实现下属各单位和集团本部财务软件联网,通过统一标准的财务核算系统,依据集团会计核算办法对集团及各下属单位的会计科目和经营业务进行准确核算,编制财务报告,记录和跟踪各单位业务情况,为集团决策层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

(二)完善财务信息管理子系统功能

在会计核算系统实施的基础上,结合财务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设计方案,建立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资金管理体系、成本控制体系、资产管理体系等管理模块。

1.构建高效有序的集团资金管理系统。集团总部通过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运用资金预算、结算流程、实时查询等手段,可随时掌握、控制下属单位的资金运营行为,摸清整个集团的资金营运状况,将分散在各家银行的账户统一集中管理,进行内部资金调剂,加强企业微调整合。通过资金管理系统的网上银行系统,可以与各大银行接口处理系统、ERP接口处理系统集成,将企业网络、结算中心网络及商业银行计算机网络联成一体。集团通过内部网络或公共网络与结算中心联网结算,可以进行网上付款、网上查询、网上收款、网上对账等。企业与结算中心通过集团内部网络和公共网络与外部商业银行联网,进行数据传输,实现真正的资金结算。结算中心电脑系统与银行电脑系统自动进行对账,并报告对账结果。结算中心可随时查询在银行的账户余额和明细,以及下载对账单,方便与银行对账。

2.建立全面预算管理系统。预算管理是处理集团与功能部门和各产业单位在财务资金上的集中与分散、在财务管理权限上的集权与分权的相互关系。集团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集中预算管理可以满足集团公司对下属各单位预算的实时监控、实时分析的要求,能够随时掌握整个集团的预算执行情况。

3.建立经营绩效管理系统。在财务信息实时、准确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和完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准确核算各单位、各部门的收入、成本、利润等经济指标完成情况,并对经济运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分析各会计期间的会计指标,在煤炭行业效益不好的当下更好地改善集团公司经营管理,提高经营效益。

(三)加强财务信息化内控体系建设

通过明确内控流程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关系、与关键科目的关系,使内控流程的贯彻执行得以常态化、固定化、信息化;通过进一步完善财务系统达到跟踪监督内控事项的执行过程和最终结果,为集团内审工作提供重要依据。这样能够完整地体现企业工作流程的规范性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集团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制定风险评估策略,从而全面提升集团的风险应对与管理能力。(四)实现财务与业务一体化功能财务业务一体化通过ERP系统将集团的业务信息自动转化为对应的财务信息,并实时与财务系统进行数据传输,通过特定的规则将业务信息转换成财务信息后,系统即可实时高效地转换成财务信息。这样,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的数据实现了一对一映射关系,完成了数据实时变动及监测,真正达到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无缝连接”。集团各部门之间、各种业务之间的分工更加细致,同时,系统内部各功能模块之间数据的实时传递与共享,减少了数据的重复处理。这不仅提高了公司内部流程的运作效率,而且消除了公司传统管理模式下的信息孤岛现象。

(五)强化复合型财务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