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财务会计制度准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在新形势下;强化财会管理;思考与对策
回顾和反思金融危机时期对企业财务会计行业带来的影响是刻骨铭心的,不仅仅是个企业财务会计多项因素的权衡,更重要的是企业财务会计在管理上的强化,吸取金融危机的惨痛教训,在新形势下重新审视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现状和发展方向,从理论和实践方法体系、制度组织体系和教育体系等方面完善企业财务会计管理规范应用与正确选择,将财务会计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充分发挥财务会计的管理职能,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准确信息,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企业财务会计主要在决策管理、程序规范、实务操作等方面存在以下问题:目的,有的企业铺摊子、上项目,一味注重投入,忽视投资决策和管理,固定资产比重上升快,在建工程较多,投资较大,甚至挤占营运资金,以至投入不能有相应的产出,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严重的还可能危及企业的生存;有的企业短期行为严重,稍有积累便用在非生产性开支上;有的企业处在亏损的困境中,挥霍性花费也毫不吝惜;有的企业对生产经营缺乏严格的科学管理,出现财经纪律松弛现象突出,营运无考核,物耗无定额,设备无人管,成本不核算,账账不符、账实不符或有账无物、有物无账的问题以及虚盈实亏的问题,其主要问题则是,导致经营费用和管理费用明显上升。《财务制度》规定:“可变现净值,是指企业在正常经营过程中,以估计售价减去估计完工成本及销售所必须的估计费用后的价值。”这些任何一个估计脱离实际较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中的“可变现净值”就难以计算正确。有些企业的会计制度不健全,存在有章不循、执行不严的现象;有些企业的记账、算账、报账工作程序和操作不够科学,个别企业甚至存在账目混乱现象:有些企业资金短缺是深感头痛的事,然而,实际上不少企业的资金不是缺在总量上,而是由于管理不善,致使资金循环不良。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在无取得发票账单和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下,由于主观臆断和不可验证性,致使该原则易被滥用,从而极大地破坏了财务会计信息的宏观性,使财务会计信息失去可靠性,而为不同企业、不问经营者用于不同目的,为企业经营者调节年度损益,均衡股利分配甚至逃避税款大开方便之门。企业财务会计管理还存在小均衡性、局限性和不合理性。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在很多方面体现了对财务会计的规范,但是,随着各个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增多,某些条款缺乏可操作性的弊端也明显突出,如计提减值准备比例不规范,《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根据政策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由于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可选择性较强,企业作出的任何一种选择,都会使当期利润偏高或偏低。固定资产采用快速折旧法还是采用直线折旧法,也会影响到当期利润偏高或偏低。短期投资计提跌价准备时,可分别按投资总体、投资类别、单项投资计提。如果某项短期投资比重比较大,应按单项投资为基础计算并计提跌价准备,但究竟采用哪―种,企业自定。企业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和比例由企业自定。诸如以上情况,都会由于选择性较强而出现不同的结果,形成资产价值和利润不实的情况。目前,企业主管部门和所有者对企业经理业绩评价以利润为主要指标。一些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甚至通过不计提准备或部分计提准备的做法达到目标。财务分析中,“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利润指标,往往对企业上市、配股产生深远影响。这些做法无疑为政策性原则的应用设置了制度障碍。
二、强化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
要强化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突破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树立市场竞争观念、货币时间价值观念、风险与收益对等观念、信息理财观念、人才价值观念、财务管理战略国际化观念、人本化财务管理观念等现代财务会计管理的理念,以适应现代经济对财务管理的挑战要求。只有树立有价值的财务会计管理新思想新理念,才能充分发挥财务会计管理在创造企业最大经济效益过程中的龙头作用。企业财务会计工作者要具有创新精神,大胆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敢于打破原有准则和制度框架限制,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法,制定先进的会计政策。正确处理好财务会计在管理中的创新问题是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对于大多数企业财务会计业务,都能够从财务会计准则中选取合适的财务会计管理方式。但在实际工作中,也会发生一些新业务,产生一些新问题。这些问题在财务会计准则中没有规定和说明相应的处理方法,就需要财务会计工作者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真分析经济活动的内容和实质后,根据相关财务会计准则的要求和自己的经验,找到合理的、有说服力的解决办法。利益相关者、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以及新财务会计准则的制定三者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要兼顾相关者之间的利益。事实上,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是利益相关者各方博弈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财务会计准则的制定,可以使财务会计准则不断优化。过去,在财务会计管理时,往往只把财务会计管理大多局限于企业单方面的行为,仅仅考虑对准则的描述,忽视利益相关者参与制定准则的程度。而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是以财务会计准则为基础的,新的财务会计准则的实施则又会引起财务会计管理的变化。因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各利益相关者参与财务会计准则制定的热情,降低来自政府部门的比重,增加来自实务界的代表。企业财务会计准则制定程序要为公众参与准则制定提供必要而合理的形式,因此,信息要公开和提高透明度。必须提供财务会计准则制定的公开信息。信息透明度与沟通渠道不畅,是导致利益相关者间信息不对称及以信息不对称为前提条件的财务冲突的重要原因。协调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在财务会计管理上的冲突需要完善信息沟通机制,同时要对拟采取的财务会计管理在利益相关者中进行调查,倾听他们的意见,形成有效的磋商机制,以充分反映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三、不断强化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工作目标定位 财务会计制度 税收征管需求
一、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会计工作目标定位的不明确
在我国,中小企业数目众多,行业地区分布广泛,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提高国家的竞争力,就必须充分发展中小企业。鉴于此,从会计发展的角度看,在财政部陆续《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之后,研究制定中小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与财务报告规范,以加强中小企业会计管理就显得日益迫切。而做好这一系列工作,首先要明确财务会计目标。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目标的确定,不仅直接涉及到会计规范的价值取向和会计方法程序的选择,同时也有利于会计目标理论体系的完善。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相比,在规模、组织结构和资金来源等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这些差别导致中小企业会计信息需求发生了一些变化。
(二)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
自1993年财政部颁发了《企业财务通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以及相关的行业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以来,1997年《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等具有会计准则又相继和实施。2001年1月1日起暂时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执行。同时也鼓励其他企业实行《企业会计制度》。按照财政部关于我国会计核算制度改革总体设想,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并存。这些以股份制企业或上市公司为背景制定的财务会计规范,与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生产模式和资金运行的模式差异较大,再加上中小企业会计核算研究和制度建立上的缺位,财会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限制,使中小企业的财会人员,不可避免地陷入选择适用性财务会计制度的困惑。
财会人员的双重受托责任,源自于委托关系,他要求财会人员同时维护所有者和经营者双方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履行核算控制和监督经营者的双重责任。这种制度性缺陷往往导致财务会计人员“站的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按照我国现行中小企业划分标准,国有中小企业、集体企业、个体企业、乡镇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等均属中小企业之列,他们中的大多数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却浑然一体,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企业行为目标与企业所有者目标高度重合。在大部分情况下,企业所有者自行管理企业,也就是企业不存在委托关系。财务会计人员只接受所有者委托,监督企业的各项经济活动有无偏离原定的企业目标,确保企业自身利益最大化。此时,却仍要求财务会计工作代表利害关系各方,保证为所有利害关系人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显然缺乏理论依据,实践证明也是不现实的,这是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又一困惑。
中小企业在会计制度方面正面临着漠视相关法规和制度,对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的认识和研究,同时还存在由于受到规模、财力和人力的限制很难进行内部控制,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要构建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中小企业老板必须充分认识到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进行必要的投资,聘请高质量的会计人员,会计出纳必须严格分人管理,控制资金风险。另外,企业老板还要纠正那种说到会计就想到逃税的错误观点,当然,合理避税是企业应该考虑的问题,但是把税收因素事先打入成本,然后预算企业的赢利前景,才是长远的和现代的经营思想。
二、针对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鉴于以上中小企业会计信息需求上的变化,我们就不宜将目前流行的会计目标的主要观点受托责任观或决策有用观直接作为中小企业的财务会计目标,因为这两种观点是以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组织形式出现,产生两权分离为前提条件的,其实质是定位于以满足投资人的信息需求为主导。于是,有人提出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目标应定位于主要满足税收征管需求和企业内部管理需求上。
首先,企业内部管理需求不是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的主要服务对象。财务会计是以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为导向的,虽然财务会计信息可以为企业经营者用来评价企业经营情况,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有用的参考,但由于经营者是企业的“内部人”,掌握着财务信息的生产和供给的权利,他们完全有能力也有条件从自己的决策需要出发,直接从企业取得比财务会计报告更为详细可靠的信息。如果以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需求为主导,则企业会计所披露的范畴就不再仅局限于对外报告的财务会计信息,还包含了管理会计等内容,至少应把成本报表和成本有关的其他内容都包含进去。这样,既会提高会计信息的提供成本,更重要的是还易泄露企业的商业机密,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当然更不利于会计制度的推广与实施。
关键词:企业会计;税务会计;会计模式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3-0105-02
我国税法与会计制度由于目的不同,在会计原则、处理程序和会计制度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而税法与会计制度又客观地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两者相互作用与影响。2001年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提出,会计制度应与税收法规尽量保持一致,但税法与会计制度之间差异越来越多;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企业税务会计制度的完善,与国际接轨的趋势日益明显。因此,在完善我国企业税务会计制度中,探讨税务会计模式的选择及其对策是必要的,也是税法与会计两者协调的制度保证和税务会计的现实选择。
一、企业税务会计模式的类型与比较
企业税务会计模式是为实现企业税务会计的既定目标具有既定功能的标准式样。由于各国法律、经济体制、会计队伍等社会环境的不同,世界各国的企业税务会计模式不尽相同。
(一)企业税务会计模式的类型
1.财务与税务分离模式——英美企业税务会计模式。英美属于普通法系的国家,真正起作用的不是法律条文本身,成文法只是对普通法的补充,适用的法律是经过法院判例予以的解释。作为法律之一的税法也不例外。所以,法律对经济的约束较笼统、灵活,而没有系统、完整地对企业的会计行为进行规范。
英美企业税务会计模式是典型的财务与税务分离模式,允许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差异的存在,财务会计有充分的独立性,不受税法的约束。企业税务事项由税务会计另行处理,无须通过对财务会计的纳税调整来实现。以股东投资人为导向,税法对企业财务会计所反映的收入、成本、费用及收益的确定产生直接的影响,各个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记录等都遵循财务会计准则,期末将会计利润(亏损)按税法规定调整为纳税利润(亏损)。
2.财务与税务合一模式——法德企业税务会计模式。法德属于大陆法系国家,其法律体系的特点是强调成文法的作用,在结构上强调系统化、条理化、法典化和逻辑性。实行该法系的国家往往通过完备的法律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法国企业财务会计的规范化就受到了诸如公司法典、证券法典和税法典的影响,所以法德的会计与法律关系十分密切,企业的自受到了很大限制,财务会计的处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税法的影响。
法德企业税务会计模式是典型的财务与税务合一模式,不允许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存在差异,财务会计被认为是面向税务的会计,税务当局是法定的会计信息使用者,税法对会计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以税收为导向,税法对纳税人的财务会计所反映的收入、成本、费用和收益的确定产生直接的影响,会计准则与税法(商法、公司法等)一致,财务会计处理严格按照税法规定进行。由于其计算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一致,所以无须税务会计调整计算。该模式强调财务会计报告必须符合税法的要求,税务会计也就无须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
3.财务与税务协调模式——日本企业税务会计模式。日本经济立法全面,近乎大陆法系。就会计规范而言,起重大作用的法规是商法、证券交易法、税法和会计准则。商法、证券交易法是会计规范的具体条文,有关会计的核算、账户及会计报告的编制、格式、审计要求等都有明确的规定。
会计准则具有一定法律效力,原则性的内容较多,事实上是对商法、证券交易法及税法的补充。日本的会计处理是一种法律规范,但由于税法与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因此税务会计不可避免地呈现出纳税调整的形式。日本税务会计模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既不像英美那样财务与税务分离,也不像法德那样财务与税务合一,是表现为依据税法对财务会计进行协调的会计,即税务会计是一种纳税调整的会计方法体系。
(二)企业税务会计模式的差异
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国际投资与国际经济贸易的不断扩大,税法与会计的目标越来越明确、具体,两者偏离呈扩大趋势。国际上的财务与税务的分离、合一、协调等企业税务会计模式的比较,如表1所示:
二、我国企业税务会计模式的选择
(一)企业税务会计模式的差异比较
构建我国的企业税务会计模式,应当根据国情,有别于他国。因为英美等国是以所得税为主体的单税制体系,其税务会计实际上是所得税会计。而我国是以增值税和所得税为主体的复税制体系,不仅所得税方面针对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增值税的进项税额、销项税额在会计与税法的处理上也存在差异及调整问题。
此外,英美等国的会计准则由会计职业团体制定,与税法不存在主动协调的问题,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差异较大。而我国会计准则由财政部制定,在准则的制定过程中存在着与税法主动协调的可能性,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之间的差异不会像英美国家那样大。
(二)企业税务会计模式的现实选择
摘 要 随着企业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以及一系列税收法律法规的完善,财务会计与会计的目标逐渐出现了差异,它们对会计事项的要求也随之出现了分歧。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成为会计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 税务会计 财务会计 差异 分离
一、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税务会计是由于财务会计科学性的需要,以及税务会计工作在企业会计工作中的重要性,而从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一门学科。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税务会计作为一项实质性工作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与财务会计一样,同属于会计学科的范畴。它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来对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核算监督。因此税务会计信息是以财务会计为基础,对与税法相冲突的地方进行纳税调整,再做出相应的会计处理,两者的协调最终反映在企业的对外报告上。但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服务于不同的目的,两者又存在着很大差异。
二、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的内在原因
1.二者核算的目标不同
财务会计主要是按照会计准则核算,为企业利益相关人包括银行、债权人、潜在投资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状况变动的信息,便于他们投资决策。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方式是提供报表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而企业税务会计则是按照税法来核算企业的收入、成本、利润和所得税的会计核算系统,其目的是保证国家税收的充分实现,调节经济和公平税负,为正确履行纳税义务提供有关税务方面的信息。税务会计目标的实现方式是纳税申报。
2.二者核算的对象不同
财务会计核算的对象是企业以货币计量的全部经济事项,包括资金的投入、循环、周转、退出等过程。而税务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对象只是计税有关的经济事项,即纳税人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可用货币表现的与税收相关的经济活动。具体地说,也就是纳税人由于发生涉税活动而引起的税款的形成、计算缴纳、退补等以货币表现的资金运动。
3.二者核算的法律依据不同
企业财务会计核算方法可以根据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并结合企业自身生产经营实际需要和情况的特殊性加以选择,对某些相同的经济业务可能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出现不同的会计结果,这是会计的灵活性和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具有弹性的正常表现。但企业税务会计必须严格按照税法(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运作,不能任意选择或更改。正是因为两者的处理依据不同,导致它们在损益确认口径和会计计量方法等方面也存在着相当的差异。
4.会计要素和等式不同
一般来说,财务会计有六大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这六大要素是并列的,并无主次之分,都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财务会计反映的内容就是围绕这六大要素进行的,其构成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税务会计四大要素为:应税收入、扣税费用、纳税所得和应纳税额,其中心是应纳税额,其他三个要素是为计算应纳税额服务的,这里的应税收入、扣除费用与财务会计中的收入、费用在确定的范围、时间、计量标准与方法上都可能发生差异,构成的等式是:应税收入-扣除费用=纳税所得;纳税所得×适用税率=应纳税额。
三、建立税务会计的必要性
1.建立税务会计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客观要求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需要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不再是国家的附属物,企业的财务会计不仅要为国家财政服务,而且要为企业经营者、众多的投资者和潜在的投资者服务,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不能只从满足国家利益的需要出发而应该兼顾企业等各方利益;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有更多更广泛的自,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呈现出较大的灵活性。为了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征集,必须有严格的税法对企业加以约束,以保证税金的正确计算和及时缴纳。因此,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税务财务会计合一的模式已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税务会计的建立势在必行。
2.建立税务会计是保证国家税收稳定的基本条件
税收作为国家一项重要财政收入,具有稳定的用途,因此要保证稳定的税收数,这就要求有稳定的税源、稳定的税率、稳定的会计确认与计量方法和稳定的征税时间。由于市场竞争的影响,任何企业的收入和成本都具有不确定性,从而影响政府税源的稳定。政府要使其稳定化,就要尽早实现税收收入,在会计处理上只能将那些尚不能完全确认的收入和成本,按照收入预计和成本不预计的方法,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而对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而言,为规避可能的投资和经营风险,在会计上应采取稳健性原则,即对不确定的收入不确定,对未来可能的费用合理的加以确认。为确保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我国政府必须制定税务会计制度以保证税收目标的实现。由于国家税收与企业经营的目的与需求不同,建立税务会计势在必行。
3.建立税务会计,有利于世界会计事务的统一,便于与国际接轨
依法纳税,对纳税人应税所得进行合理确认,使税务会计的监督职能带有浓厚的强制色彩,这是国际上英美等大多数国家的做法。美国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税务会计被人们所重视,申报纳税所依据的应税收益是在会计收益的基础上经过相当广泛的调整而得出的;最早产生现代会计职业组织的英国,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也处于相对分离状态;法国的会计被称为税务导向的会计,法国的税法是高度独立的,税务会计支配财务会计;在德国,税务会计和商业会计是一致的,税务会计支配着商业会计。
西方国家的税务会计已单独成科,与财务会计相分离。在我国,建立独立的税务会计,把应税所得的确认方法独立于财务会计,有利于我国与国际上大多数国家接轨,适应国际惯例的要求,便于我国对外开放,加强国际间的联系与合作,实现与国际惯例的充分协调。
4.建立税务会计,使会计科学发展的需要
为了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财务会计必须允许企业根据自身经营的具体情况,在会计处理程序、方法的备选方案中进行选择。而税法是为了满足国家税收的需要而制定的,在会计方法的选择上倾向于单一性和严格性。在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合一的模式下,如果财务会计准则受到税法的牵制,财务会计就必然偏离其既定的目标,税法的制定要考虑到国家政治或经济的宏观目标,税法会随着经济形势和国家政策的变化而修改,税法变化,财务会计随之变动,成为税法的注释和说明,由于缺乏内在一致的理论基础,财务会计的科学性受到极大影响。
会计作为一门学科,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为了完善会计科学体系,就需要建立相对独立的税务会计,这样,既解决了税收和财务的矛盾,也丰富和发展了会计学科体系。
四、建立税务会计的条件已经成熟
1.会计制度改革为税务会计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我国在市场经济有较大发展的前提下,颁布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完全改变了过去高度集中的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会计管理模式,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充分协调,增强了企业在会计方法、会计政策选择上一定范围的自,实现了会计体系的规范化。实际上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税收不一致或不协调时,企业应按会计制度要求进行核算,计算纳税收入时,再做相应调整。
企业财务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具有科学性,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企业在遵循一贯性原则的条件下,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而不必受制于税法,遵循税法规定的方法来进行财务会计业务处理,这样,为税务会计的建立提供了前提条件。
2.税收体制改革为税务会计的建立提供了实施依据
税务会计实施的基础依据是有关的税法、税收规则。随着我国税收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税收制度不断完善,逐步建立了多税种、多层次的税收调节体系,税收管理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系统化的轨道。所有这此,为企业税务会计的具体操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3.良好的国际经济环境,使税务会计建立成为大势所趋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会计信息质量;影响;对策
2007年1月1日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给我国会计制度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标志着我国会计制度同国际会计制度趋同阶段的开始,是在我国就会计制度基础上的全面创新,对于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意义深远。然而,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新会计制度并不是万能的,其在确保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真实性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并不能完全杜绝虚假会计信息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新会计制度给会计信息质量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对策。
一、新会计制度对会计信息质量带来的积极影响
新会计制度作为我国会计史上的一大进步,对于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积极影响是非常明显的,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助于会计信息环境的优化,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新会计制度的实施,使旧会计制度下的会计业务流程得到了优化,并且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企业应当立足本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严格以新会计制度的要求为依据构建内部控制环境体系。除此之外,新会计制度的实施对我国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他们能够具备更强的职业判断能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会计从业人员对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会计实务的学习与研究。
(二)有助于会计信息透明性的提升,能够为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数据支持
新会计制度的出台,使得我国会计计量以公允价值为基础开展,在这一背景下,在市场交易过程中,资产与负债就能够按照公允价值的金额进行计量,从而使得企业的财务会计数据能够及时准确的反映出企业的资产变动情况以及企业生产经营风险。除此之外,企业还会依据新会计制度建立健全适合本企业实际的风险预警体系来支持公允价值计量方式在企业中的运用,从而使企业会计信息的相关使用者能够得到客观、完整的会计信息,为科学决策的做出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
(三)有助于提升企业会计实务的操作性
新会计制度要求在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管理过程中严格遵循“可比性”与“一致性”相结合的原则。对于同一企业在不同会计时期发生的会计交易事项,需要坚持具有一致性的会计处理方式,不得进行随意变更,对于确实需要进行变更的,应当在财务报表的附注中予以注明。当类似交易事项发生在不同企业中时,则应当确保会计信息口径的相互可比。这样一来,企业会计实务的操作性就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二、新会计制度在防范虚假会计信息方面存在的局限性
新会计制度对会计信息质量带来的积极影响是非常显著的,但是我们在看到新会计制度积极性的同时,还应当看到新会计制度在防范虚假会计信息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具体说来,新会计制度在防范虚假会计信息方面存在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会计制度在某些概念的界定方面不是非常明晰
新会计制度关于会计的一些概念进行了细致的表述以及详细的解释,然而,仍然有一些概念在界定上不是非常明晰。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企业财务工作人员就会利用相关概念的模糊性开展会计业务的主观操作。比如,新会计制度在针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要求方面,允许企业对于那些不重要的事项可以采用简化处理的方式。然而,关于如何界定重要事项以及不重要事项则是由企业自身来决定的,企业往往会选择那些有利于自身发展会计事项信息对外披露,而对于那些不利于自身发展的会计信息则予以保留。这样一来,就会使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与企业的实际运营状况存在脱节,不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科学的判断。
(二)关于会计信息披露的要求仍然存在不足
新会计制度只是要求企业对于那些重要或者重大、或有事项以及债务重组等事项予以对外披露,但是对于企业在知识产权、企业文化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无形资产信息披露规定则几乎处于空白。这就使得广大会计信息使用者不能全面、系统的对该企业进行了解,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利益者客观决策的做出。除此之外,新会计制度关于会计信息披露方面也没有针对企业社会责任领域的规定,也不利于外界对企业实际状况的掌握。
(三)公允价值的大范围使用带来了一些弊端
将公允价值引入到我国新会计制度中来,在我国会计制度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新会计制度中公允价值被大量运用,也带来了一些弊端。由于我国当前的资产交易市场以及评估市场并没有实现充分发展,在操作方面还不能完全达到规范性要求,这就使得不公平交易以及虚假评估等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在金融资产分类方面还存在错报以及误导性陈述等问题。这就会使公允价值所赖以存在的公正、公平、真实的基础环境被破坏,反而为那些开展舞弊造假行为的企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新会计制度背景下提升会计信息质量的对策措施
关于我国新会计制度背景下会计信息质量完善问题,已经成为我国当前业界所面临的重要课题。针对上述部分关于我国新会计制度在防范虚假会计信息方面存在的局限性,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措施,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会计信息质量的不断提升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一)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
新会计制度的出台,不仅有其积极的一面,对我国企业会计的信息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也有其不完善之处。这就要求我国相关部门对现行会计制度开展进一步的完善,对当前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模糊定义不断进行修订,从而有效规范企业的会计业务处理行为。除此之外,还应当建立健全企业信息披露的内部控制制度,尤其是新会计制度的实施给上市公司各项财务会计指标带来的影响,应当及时的反馈给企业决策者,为其提供客观的、准确的财务会计信息,从而为企业经营者有效掌握企业财务信息,制定科学的投资经营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信息支持。
(二)关注会计业务处理的实质,确保会计信息披露的真实性
我国新会计制度的出台与执行对于企业资产负债表日企业财务会计情况的真实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财务会计信息的相关使用者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更加重视。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财务报告中关于重大业务处理以及或有事项的披露必须要全面、准确,从而为企业投资者进行科学的投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例如新会计制度中合并报表,由原来的只侧重母公司转化成重于实质,将母公司及其所有控制的子公司全部纳入合并范围,对股份比例的考虑按照“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
(三)制定公允价值的具体操作流程,客观披露企业信息
新会计制度增加了公允价值计量基础,主要应用在房地产性投资、非货币性资产、债务重组等方面。无论哪个行业的交易必须确保公允价值的真实性,特别房地产投资方面的重要任务是尽早规范资产的交易市场和评估市场,加大执法力度,以确保公允价值的真实性、公平性,从而获取企业真实的财务相关信息。
(四)加强针对会计信息监督的执行力度
针对会计信息的监督主要包括内部监督以及社会监督两个层面。关于会计信息失真现象的监督,应当充分发挥政府这一市场监管者的作用,不断提升监管力度。企业的投资者以及债权人关于企业财务状况相关信息的取得就是通过企业会计信息的披露来获得的,而这些信息的可靠性与客观性就要求企业内部以及外部各监督部门开展全面监督。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加强企业内部审计以及社会审计的监督作用,为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与全面性披露提供有效保障。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几个部分的分析与论述,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新会计制度同国际财务会计制度的趋同,推动了我国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真实性、可靠性发展。但是,我们还应当看到,新会计制度并不是万能的,新会计制度在防范虚假会计信息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应当积极采取各项有效措施,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从而不断提升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
参考文献:
[1] 周春礼.探讨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信息质量问题[J].财经界(学术版),2011,(10).
[2] 刘春华.新准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及其优化[J].金融经济,2008,(12)
[3] 耿静.新会计准则对会计信息的影响[J].时代经贸(中旬刊),2007,(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