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学实验的特征

科学实验的特征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学实验的特征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学实验的特征

科学实验的特征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中国儒学;学科;学科目录;学科特征

〔中图分类号〕B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769(2012)05-0152-08

一、引子:“学科”正名

孔子云:“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论语?子路》)因此,在正式进入本论题的讨论之前,必须对“学科”加以“正名”。

按照《汉语大词典》的收集与梳理,古人和今人所说的“学科”,大致有以下四种:一是指唐宋时期科举考试的学业科目。宋人孙光宪(?-968)《北梦琐言》卷二:“咸通中,进士皮日休进书两通:其一,请以《孟子》为学科。”二是指按照学问的性质而划分的门类。如自然科学中的物理学、化学,社会科学中的历史学、经济学等。三是指学校教学的科目。如语文、数学、地理、生物等。四是指军事训练或体育训练中的各种知识性的科目(区别于“术科”)。对于以上四种类型的“学科”,必须说明者有以下三点:

(1)第二种和第三种“学科”,实际上是互通的、重合的(或者说大致互通、基本重合),即均按照所研究的领域或所学习(或教授)的对象来加以划分;并且,它们设立的时代背景也是基本相同的,即均借鉴自“西学”,均属“西学东渐”的产物,它们所对应的英语单词是“discipline”。所不同者仅仅在于,前者是基于研究的方便而加以划分,后者是基于学习(或教授)的需要而加以划分。因此,第三种“学科”,有时又叫做“科目”(subject),在综合性大学(university)中尤其如此〔1〕。

(2)区别“术科”与“学科”(第四种),实际上极其合乎古中国的传统。众所周知,《庄子?天下》篇曾经颇为严格地区分过“道术”与“方术”,并且推崇的是“道术”而非“方术”;但事与愿违的是,世俗之人注重的是“方术”而非“道术”,“天下之治方术者多矣,皆以其有为不可加矣”。按照庄子的这一思路,今人所习称的“学科”,实际上仅属“方术”而已。按照近人严复(1854-1921)、章太炎(1869-1936)、梁启超(1873-1929)、刘师培(1884-1919)、黄侃(1886-1935)等人的理解,“学”所指的是事物之原理,“术”指的是原理之使用①;易言之,“学”与“术”或“学科”与“术科”,约略近于今人所言“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

(2)金景芳:《中国奴隶社会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289页;(3)舒大刚、彭华:《忠恕与礼让——儒家的和谐世界》,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4页;(4)彭华:《阴阳五行研究(先秦篇)》,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207-208页。

(3)在以上四种“学科”中,第一种“学科”争议最大、歧义最多。在古人看来,“以《孟子》为学科”是顺理成章的,也是天经地义的;简言之,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包括科举考试时代),儒家经典《五经》和《四书》等完全是名副其实的学业科目(相关论述,详见本文第二、三部分)。但在今人看来,皮日休(约834-902后)咸通年间(860-873)进书“请以《孟子》为学科”,几乎就是一派胡言,让人匪夷所思。但是,如此而视、如此而言,似乎又“持之有故”、“言之有理”(借用《荀子?非十二子》语)。因为,按照时下的学科分类体系,“以《孟子》为学科”是全然站不住脚的(相关论述,详见本文第四部分)。

关于“中国儒学”是否为“学科”的讨论,在当下一度成为热门话题,同时也是一个严肃的话题。笔者才疏学浅,今不揣浅陋与固蔽,略陈管见一二,权作抛砖引玉耳!

二、“中国儒学”学科的客观存在

本部分侧重于“纵向的研究”,即以时间为序,简要梳理“中国儒学”学科的发展与演变,从而说明“中国儒学”学科的存在是客观事实。历史长河中的“中国儒学”,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科学实验的特征范文第2篇

【关键词】终身教育;高校;英语;教学特征

教育一词在西方国家源于拉丁文educate。本义为“引出”或“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英语辞典则把“教育”则解释为“Education is the act or process of imparting or acquiring general knowledge, developing the powers of reasoning and judgment, and generally of preparing oneself or others intellectually for mature life.”意思是教育者既要传授知识,也要获取知识。从“终身教育”角度看,作为一名教师既要当好先生,也要当好学生。

一、高校英语教师的必要综合素质

庄子有句名言,“生也有涯,知也无涯”,大学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保持终身学习;应当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善于学习、善于创新;应当善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帮助学生求异、创新。

第一,高校英语教师具备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功底和广泛的知识储备。知识就是力量,这是大学教师职业素养最重要的素质。教师的任务是传播文化,韩愈的《师说》 古人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要求教师具备建立在渊博文化知识和深厚的文化素养。

第二,掌握先进的教育理论与现代教学方法。新形势下,高校教师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成为了潮流。由此,教师的职责除了传统的传递知识之外,越来越多地需要激发学生兴趣、激励学生思考;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和教练、一位交换意见的参考者,一位帮助发展矛盾论点而不拿出真理者的引导者。

第三,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民主的组织管理艺术。

第四,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Lifelong Learning)。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教师“活到老学到老”,保持知识常新。

二、优秀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特征

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学生学习成绩和掌握的技能与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相关,特别是与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更为密切。大量研究表面,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秀教师有着自己的特征,他们更能有效地控制课堂教学过程并提高其质量。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优秀英语教师的课堂教学的特征主要有:

(一)熟悉教学内容,对教学重点、难点把握恰当;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授课逻辑性强、层次分明,讲解流畅、清楚明了。

(二)深入浅出讲清难点、化难为易。抓住知识关键点深入分析,概括归纳简明扼要,教学内容多而不杂、繁而不乱。对定义、概念等重要知识点进行深入浅出或结合实际的讲解,所举例子通俗易懂。

(三)娴熟自如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专心听课、深受启发,智能得到培养。学生听课率高,参与面广,体现主体地位。教师谆谆善诱,善于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课堂上师生互动好,气氛融洽。

(四)多媒体课件制作精良,图文并茂,形象、生动、直观,并配合板书,便于学生理解。既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又不完全依赖多媒体,而是将多媒体、板书、实物等教学媒介交替配合使用,教学内容丰富相得益彰。

(五)组织课堂训练取得了实效,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地采取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方式,所授内容与实际业务接近,使得学生收获很大,教学效果好。

(六)有效地设计了项目教学,把所讲授的课程知识溶解到设计的实训项目中,知行统一,锻炼学生把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强化操作技能。

(七)对学生亲切、自然,授课富有激情和感染力,善于启发学生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师生互动好,课堂气氛活跃。

(八)某英语教师的特色课堂教学举例

1.熟练运用外语教学的技术与技巧,全英文授课,语音、语调良好,口语流利,讲课有激励性,富有感染力。教学方法灵活,师生互动交流好,注重学练结合和提高学生的实际水平。

2.设置了较好的课堂训练项目,既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又给课堂增添了欢乐气氛。实训环节设置合理,讲解清楚,信息量大,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严格要求学生,在学生操作期间能巡视指导,逐个解决问题。

3.在学习一词多义的英语单词时,采用多形式练习,让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学会判断、讲解清楚,善于举一反三应用,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4.结合时事,联系实际,充分展开课堂训练,让学生反复练习,掌握所学知识。课堂气氛活跃,善于启发学生联系学过的知识拓展思维,与学生互动好。

5.实践经验丰富,知识面较广,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内容丰富,信息量大。

三、较差的英语教师课堂教学的特征

在英语教学中,优秀的英语教师可能在许多方面都不近相同,如语言流利程度、教学方式、个人性格特征及对教材的偏好等。有学者认为优秀教师应用渊博的专业知识、出众的教学技穷好独特的个人品格。也有学者列举了优秀外语教师应有的素质,并分为四类:专业知识、教学方法、人际关系及个人素养。这四类素质可以从多个角度系统地评价一位外语教师。学习外语,没有一定的语言环境和氛围是不好学的。因此根据学习的内容,利用课件,设计情景,引导学生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打消顾虑,忘记自我,尽情用外语进行交流、对话努力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和语言环境尤为重要。教学质量较差的教师特征有:

(一)备课不充分,对授课“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如何讲,如何练”等缺乏深入的研究和周密的思考,导致授课散乱,教学效果不佳。

(二)英语语音、语调不够清晰,地方音较重,口头禅过多;还有少数拖堂或迟到现象。上课从头到尾“一言堂”,讲课平淡、信息量少,课堂气氛沉闷。上课不注意结合教学对象的实际,未能提出具体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三)没有认真钻研教材,没有吃透大纲,教材和对象,照本宣科,满堂灌、填鸭试教学;教学姿态呆板,没有互动;板书潦草零乱,环节不完整,缺乏条理,缺乏训练,时间安排随意,不合理。

(四)教师讲课条理性不强,有的只按课件念,不注意引导和启发学生,对关键知识点、概念等未讲述清楚。提问学生或请学生训练后,没有针对性评议,对学生没有激励和帮助。

(五)教学方法少,未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上师生沟通交流互动不够或不到位,不注意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反馈,未能及时调整教学;教学的重难点不明确或不突出。不注意教书育人,不管教管导。

(六)课件过于简单、呆板,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或者课件又过于详细、繁杂,让学生看了眼花缭乱。两者均达不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有效果。

四、结语

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一个教学优秀的教师应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应做到:一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要能讲好(tell)本专业的知识;二要善于语言表达,能把问题解释(explain)清楚;三要努力做到教法灵活,擅长示范(demonstrate),教会学生动口动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四要懂得如何鼓励学生,激发(inspire)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科学实验的特征范文第3篇

一、小学科学实验设计的要求

(一)符合认知特点

小学阶段的儿童已经能够逐渐脱离游戏活动,转为学习活动为主。并开始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所以在此阶段他们的认知特点也相比上学前有了明显变化。首先在感知觉方面:小学生在观察事物的时候已经由原来的观察事物表面转为更加注意事物的内在,这一点在比较高的年级学生中表现得较为明显,比如四、五、六年级的学生,但是他们距离对于事物本质的清晰认识还有一段距离,相比高年级学生,低年级的儿童还是更倾向于被事物的外在所吸引,比如新鲜事物的颜色、形状等等,此时的儿童还是以好奇心作为学习动力的主导;其次在小学生记忆力和注意力的认知发展方面:在此阶段的小学生的记忆力明显加强。主要原因在于,他们由原来的机械记忆转为理解记忆,对事物的认识不仅局限于外部,原来的无意识记忆为主导转变为有意识记忆,瞬时记忆和短时记忆能够逐渐变为长时记忆;最后是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小学生的思维由原来的具体想象思维逐渐转转变为逻辑抽象思维,这种转变多发生在四年级左右。既然了解了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我们对于小学科学的实验设计就有了抓手。他要以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特点为基础。顾及到每一年级孩子的认知特征因材施教。

(二)突出科学探究

小学生的年龄正处于容易对身边事物产生兴趣的时段。这也是因为孩子的性情还没有完全定下来,处于探索自己性情、兴趣的时候,所以我们看到很多孩子今天喜欢音乐,明天喜欢舞蹈,后天又忽然爱上了象棋,正因为有不断的动手探索的机会,他们才能够体会多彩的生活。所以在小学科学实验的设计上,必须要体现探究。实验不应该光是照搬已经印证了的定理规律,更多的应该是孩子们无法预测结果的探究实验。这样才能够激发起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动手欲望。“做中学”教育改革的核心就是让儿童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其实每一次的探究都是一个完整的循环过程。

(三)贴近真实生活

小学科学实验与科学实验应该是要有所区别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实验的复杂程度和难易程度上。小学科学实验的目标要小而实际。要强调的是科学家所做的科学实验与孩子们所做的科学实验没有本质上的不同,只有质量上的高低之分。小学实验既要内容贴近现实生活,又要实验材料简单易得。只有这样的实验设计才能够打动学生,真正调动孩子学习的热情和内在动力。让课堂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体验真实快乐,是教师的责任和选择,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学生发展需求的呼唤。教师要根据自己和学生的特长兴趣,设计出和谐有效的科学实验活动,提高新课标下科学课堂的有效性和高效性,进而向课堂高质迈进。

二、小学科学实验设计的措施

(一)科学实验设计的理想框架

科学实验的设计应该顾及到学生本身的知识结构水平,结合学生的固有概念进行教学。所以低年级学生的科学实验应该以基础性实验为主进行设计。要求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基本技能操作就可以了;相比低年级的同学来讲,高年级的同学应该在熟练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以科学、环境、技术为出发点让他们在实验的过程中体验探究,并充分感受科学的意义。

(二)科学实验的具体设计

①基本实验

基本实验属于科学实验的起步阶段,是将小学生能够接触到的科学领域内的基本仪器和设备展示在其面前,并要求学生能够认清基本材料、物品,掌握基本仪器的操作方法的过程。经过这个阶段的实验学习,学生需要准确的表述所做过的实验内容并了解实验目的,方法、步骤和结论,能记住和模仿老师的示范动作,并知道实验中的观察对象是什么,并用适当、准确的语言对实验对象进行描述和解释。

②基础实验

基础实验是在基本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对小学科学中个经典理论进行的印证实验部分。经过本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运用之前掌握的实验知识技能,表述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和操作注意事项及实验要点,除此还要求学生能够对简单的文字资料和图标进行说明、总结、概述。

③科学一社会一生活一环境实验

这个部分的实验内容是基于此前学生对于基本实验和基础实验已经有了很好的掌握,对于实验仪器的操作、实验对象的观察研究、实验结论的总结概述都有了很好的提升之后进行的重在充分考量科学一社会一生活一环境之间的关系,针对紧密围绕社会生活的健康、能源、材料的科学实验部分。进过本阶段的教学要求学生能够运用之前学过的知识,自行设计实验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在对实验材料的选择上能够做到节能,经济、环保;对实验对象的操作上能够做到,能够独立观察、分析、总结;在实验方法上能够选择多种不同的手段进行操作。

科学实验的特征范文第4篇

管理准备室和实验室

实验室管理员是科学教学的助手,要做好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笔者既是小学科学实验室管理员,又是小学科学教育教学的任课老师。笔者认为,主要的准备工作可以分为器材的整理和器材的分类。

器材的整理是每个学期开学前必须做的工作。包括将新老器材拆封、清洗。在清洗整理后应该将器材按照实验分类归到不同的实验准备室仪器橱中。根据小学科学“四配套”科学仪器的种类,将准备室里的仪器设备按一般仪器、专用仪器、标本模型、玻璃仪器和药品依次归类摆放。仪器橱上半部分是玻璃橱门,放入数量少的演示实验仪器设备,仪器橱下半部分是复合板门,存放数量多的分组实验仪器设备。整个仪器设备的摆放,体现出科学、整齐、清洁、美观。科学仪器、设备需要定期保养和维护,如帕斯卡球每次使用完还到实验室,要将仪器内部水分烘干,防止球体生锈和橡皮活塞变形;万用表使用完,必须及时将干电池取出,防止干电池内的化学液体外泻腐蚀设备。还有些仪器、设备要存放得当,如大头针、小磁针和大磁针都不能与永磁体存放在仪器橱的同一层,防止被磁化或小磁针改变原来的磁极。条形磁铁必须把N极和S极交错叠放,蹄形磁铁N、S极间要放一块铁片,这样可以延长磁铁的使用寿命。

总之,仪器橱内保存的每件仪器设备,都应该保持良好的性能,随取随用。一些坏的仪器,能修好的可以继续使用,修不好的仪器应及时报废注销。科学实验室常用教学仪器较多,靠记忆力记住每件仪器设备存放的位置比较困难,为了便于科学老师查找仪器和管理仪器设备,可以给每个仪器橱编号,并在每个仪器橱的玻璃门内放一张卡,上面记录着存放橱内的仪器名称和数量,年终核对一次数量,如仪器数量有变动,则换上新的卡。实验室内现有仪器、设备及器材与旧账册对照,并建立3本新账册,分别是《教学仪器设备登记总账》《教学仪器分类账》和《低值易耗品登记册》,从而做到账物相符。

平时的实验室管理,首先应从实验环境入手,笔者就在实验室靠墙摆放四张桌子,分别标上教材库、资料库、器材库和仪器库等准备库,让学生走进实验室就感到学科的学习气氛。每次在开设学生实验时,应该组织各个实验小组组长将相应的实验器材摆放在对应的实验器材准备库中。

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

学生分组实验,每种器材需12套,每个实验少则用2~3种器材,多则7~8种。堆放在准备库桌子上既凌乱又给发放和收回带来麻烦。每次准备分组实验,实验员在教室的劳动强度比较大。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一是组织各实验小组组长协助,二是对分组实验的准备做了改进,将分组实验器材装入塑料盒。例如,组装简单电路分组实验,将小灯泡、灯座、干电池、电池盒、导线、开关,都放在塑料盒里,既美观整齐,又方便快捷。此外,每周二、五下午按年级开设丰富多彩的科学实验拓展课,科学实验室是活动地点之一,为了配合科学实验活动课的开展,实验前要预测到学生做实验时可能发生的情况,例如,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有时不小心水会贱到桌上,因此每组需配一块干净抹布,及时擦干被测物和桌上的水分,防止金属生锈。

由于实验数量和种类增多,实验仪器的使用频率相应增加,为了确保学生实验质量,必须保证实验仪器、设备及器材的性能完好。笔者从管理入手,每班第一堂实验课,先安排好座位,并登记好座位表,选好实验组长。以后每次进实验室学生的座位便不再调换。每堂实验课结束,指导学生整理器材,对每组实验器材进行检查,如有问题及时解决。这样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按时做好实验课记录,收集、整理好学生交来的实验登记单。对损坏的仪器按赔偿制度处理;出借的教学仪器、设备及器材按出借制度办理;报废、报损的仪器、设备及器材按报废、报损制度办理。

改进科学实验

实验室管理员要适应课改的要求,学习小学科学教学大纲、教材、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并将自己的实践经验与新教材的实验结合起来,突破实验中的难点。有些实验按照课本要求做,效果不明显,要分析该实验的目的和原理,采取相应办法,反复实验,选择合适的实验材料,以便实验顺利进行。例如《热的传递》实验中实验铁丝的传热效果,铁丝不能选得太细,细铁丝传热慢,效果不明显而且浪费时间。选用粗细合适的铁丝实验效果明显。

实验管理员在准备实验的过程中,要主动改进实验仪器装置、使用材料和实验方法。如“声音的特征”音调部分,学习活动卡上面要求学生“用橡皮筋,研究振动时音调的高低与发声部分的长短、粗细、松紧的关系”。为了提高实验效果,笔者自制了几个共鸣箱,在箱体外面续上橡皮筋,通过改变橡皮筋粗细、橡皮筋松紧,有效地说明了音调高低与琴弦长短、粗细、松紧的关系。为确保实验成功,上好每堂实验课,可以先采取不同实验方法做几次实验,为科学实验课提供有效的实验数据和材料。

开放科学实验室

常规实验课的模式是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实验内容,学生往往没有时间深入思考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加之学生在智力、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影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因此,可适时开放科学实验室,让学生相对独立自主地安排时间,选择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操作,整理实验结果。

学校开放科学实验室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为学生常规实验提供方便,另一种是为学生探究实验提供服务。

常规实验是在两到三单元学完后,定期将这几单元所开设的学生实验的器材全部陈列在实验桌上,每桌一个实验,并提供该实验的相关思考题,由学生选择实验进行复习。此时,实验教师必须在场,及时更换已坏的仪器,增添消耗器材、药品,一个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恢复到实验前的状态。

科学实验的特征范文第5篇

科学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证据、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还涉及到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如科学探究的特征。

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涉及科学探究的某一个或某几个环节,也可以是全过程。

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必须深刻领会并贯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并将课标精神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行为,实施行之有效的科学探究。

一、根据年龄特征来制定探究方案

制定科学探究方案是小学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确保有的放矢进行科学探究的必要前提,方案不到位,探究过程就会流于形式或杂乱无章。小学生由于年龄特征、思维水平等情况,在小组讨论制定探究方案时,往往会浮光掠影,讨论不深入,或者虎头蛇尾,设计不严谨。因此对制定探究方案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它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动手前先思考,使活动的探究方法更科学、更清晰。

三年级学生可以以制定口头方案为主,辅助一些简要的图例文字,侧重于“用什么来做什么”、“用什么现象说出来或记下来”,学生可以口头说,也可以用手比划,或者画画等等。对四年级学生则要求提出制定简单的书面方案,学生应能列出研究所需的材料,并说出思路的由来。五、六年级学生应会制定较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方案,更侧重于方案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探究方案应是重点解决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做什么、二是怎么做、三是注意事项。做什么是指应该收集哪方面的证据,这是解决探究方面的问题;怎么做是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证明我们的猜想与假设,需要用那些材料、工具等,这比做什么更具体;注意事项包括安全、分工、记录等一系列的问题。

二、根据探究需要来用好实验材料

在科学探究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有结构的探究材料是学生开展有效科学探究的基础。不管何种科学实验,都需要教师事先考虑到,提供的材料能否让学生进行有效操作。

选择什么探究材料最合适,最具有结构性,这需要教师预先亲自操作,反复比较,精益求精,尽可能减少在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无效操作。如在六年级“铁生锈了”的科学实验中,如果不把铁钉上的铁锈刮下来,那么生有铁锈的铁钉是一定会与磁铁相吸的,那么铁锈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特性学生就无法感知,因此生锈的铁钉也就失去的科学实验的意义。其次探究材料的发放也很有讲究,应分阶段、有层次地发放。在五年级研究“沉浮和大小、轻重”的关系时,因为每组材料之间都有极强的先后逻辑顺序,因此材料就必须分阶段发放,才能提高材料使用的有效性。同时介绍器材的功能也很重要,可以有效地提高器材的使用功效。在小学阶段的科学实验教学中,介绍科学实验器材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也是指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操作的关键一步。如果学生得到了材料却不知道如何正确使用,这时的材料也就成了玩具,失去了材料本身的意义。

三、根据教学目标来规范科学探究

科学实验一般应掌握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帮扶到逐步放开、由模仿到半独立再到独立的过程逐步进行。教师要加强科学探究的指导,注重全班巡视,适时参加学生的科学探究,引导学生围绕探究目标着手实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对有疑难困惑的探究小组还可以提示正确的探究思路。那种漫无目的、随心所欲的所谓探究实验,其实效率十分低下,学生真正学到的东西很少,不是有效的科学探究。

在科学探究中,操作的规范化程度往往决定着科学探究的成功,关系着能否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无误地达成教学目标。小学科学教材中的科学实验一般都是最基本、最简单的科学实验,如科学实验中使用温度计时做到操作规范化,不仅能准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而且能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通过科学实验过程,体验到学习科学知识的情趣和成功的乐趣,形成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另外规范的操作更有助于科学实验安全进行,如使用酒精灯点火的方法不规范,就可能会出现危险,不仅会导致科学实验的失败,造成器材损坏,更会引起学生的恐惧心理,影响学生科学实验的兴趣,严重的还会引起火灾。

四、根据交流规则来进行展示互学

对科学实验现象的交流分析是学生展示探究成果,实现成果共享,相互取长补短,继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科学知识的关键。科学实验后,有的学生往往还沉浸在实验过程中,不停摆弄实验器材。有的对同学的意见不屑一顾,随意插嘴,不会倾听,甚至爱钻别人的牛角尖,林林种种,使交流研讨效率大打折扣。

基于以上情况,制定科学有效的交流规则尤为重要,规则可以由学生拟定,或师生共同拟定,教师主要承担裁判员的角色,以奖励和提示的双重方法保障交流规则的严肃性,促进学生在课堂中按照规则开展交流展示,从而学会准确地与他人交流,学会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善于借鉴同学的实验成果,创新自身的思维方式,从而获得更正确更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