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安全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DiscussiononthePossibilityforIntegratingandUnitingtheManagementSystemsofQuality,Environment,andOccupationalSafetyandHealth
Abstract:Implementation,accreditationandcontinuousperfectionofthreemanagementsystems,namelyISO9000,ISO14000andOSHAS18000,havebecomeanimportantlandmarkforthemanagementlevelandabilityofsustainabledevelopmentofmodernenterprises.EspeciallyafterChina''''saccessiontoWTO,issuesofquality,environment,andoccupationalsafetyandhealthbecomeunevadablefortheexistence,competitionanddevelopmentoftheenterprisesintheirglobaleconomicandtradeactivities.Nomattertheyareenterprises,institutions,consultant,
accreditationorgovernmentalagencies,theyallarethinkingdeeplyashowtoavoidthoseunnecessaryintersection,overlapping,andrepetitionamongthesesystems,sothattheresourcescouldbefullyutilized,andthemanagementcouldbemuchmoreefficient.Authorsconsiderthatthesesystemsmightbeintegratedandunited.Thebackgroundandcircumstancesforintegrationandunificationarediscussed,anddrawbacksareanalyzed.Suggestionsforintegrationandunificationaremade,andtheprospectiveislookedforwardto.
Keywords:QualityEnvironmentOccupationalsafetyandhealthManagementsystemIntegrationUnification
1前言
随着ISO9001∶2000的推行,2001年12月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出了公告(2001年第30号)即《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1],以及ISO14000∶1996系列标准
在全国不断地推行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在推行质量管理体系(QMS)、环境管理体系(EMS)及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OSHAS)方面进入一个新阶段,为企业在入世后,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在推行、建立、认证和持续改进的实践中,也发现了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笔者就减少QMS、EMS、OSHAS三大体系在建立和实施中的交叉、重叠、重复,人、财、物、时间的浪费,管理绩效和效益不高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三大体系整合与一体化的背景和面临的难点;提出了几点建议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2QMS、EMS、OSHAS的整合与一体化的有利条件和时代背景
随着2000年版ISO9000的宣贯,ISO14000系列标准的实施,OSHAS18000的试行[2],最近,国际劳工组织ILO/OSH2001的出台,我国国家经贸委《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大大地推进了现代企业管理改革步伐,使三个体系标准更加科学、更加实用、更加完善。但在实践中,从不同角度都发现了三者的个性和共性的差异和要素的交叉、重叠问题,使一些实践者和管理专家、学者开始深思,是否有可能寻求设计一个新的构架?而在1999年笔者也有类似的萌想[3]。
至今,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无论是企、事业单位(组织)、咨询及认证中介机构、相关方面、政府主管部门都积累了经验,在某些领域取得共识,发现了问题,提出了各自的要求,加上市场经济主导和经贸活动发展的需要,促使三个体系的各方,加强彼此间的学习和研究,进行对照、对比,进行结合与交叉,通过咨询和认证实践,都不同程度表达了希望整合或一体化的意向,似乎说话的底气更足,依据更多,条件更有利,时机也更成熟了。下面简述QMS、EMS、OSHAS(OSHMS)三个管理体系有可能整合以及一体化的背景和良好的基础。
(1)三体系寓于全面管理体系之中
QMS、EMS、OSHAS(OSHMS)均属于全面管理一体化系统(TotalIntegratedManagementSystem,TIMS)的主要成分,其总目标、特点、共性都有其内在有机联系和互补性,可以认为三个体系的整合与一体化的管理体系是以Q、E、OSH为核心,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为基础,以国际管理性标准为框架,融合其他管理要求的协调一致的管理体系[4],也可以视为是系统(分系统)与总系统的关系。三个子管理体系是全面管理总体系的组成部分,并交融于一体。
(2)三体系咨询认证对象的需求
被咨询、认证的单位(对象)为了建立QMS、EMS、OSHAS三个管理体系,要分别组织三个专业性管理队伍,分别经历3次大动荡、大改革、大投入,事后整改、持续改进、抽查、复审等,并非一劳永逸。当前,企业需要用更多的精力、时间和资金,投入市场的竞争和自身发展,若能帮助企业同步建立和实施三个管理体系或建立一个包含Q、E、OSH管理的综合一体化的管理体系,是企、事业单位(对象或用人单位)举双手赞同的事情。
(3)咨询认证中介机构生存和发展的需求
无论是QMS、还是EMS或OSHAS的咨询机构、认证中心,都在拼命的扩大现有的业务范围,都千方百计的要同时拿到ISO9000、ISO14000、OSHAS18000的体系标准咨询或认证的资格证书,这些中介咨询或认证机构正在培养和选聘身具这三个体系认证资格的外审员或主任审核员。其目的是适应企业咨询或认证市场的需求,这些中介组织开始联合咨询,实施联合审核,在国内开始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
(4)有效管理提高效益,急需管理体系整合与一体化
由于ISO9000、ISO14000及OSHAS18000的体系标准问世时间的差异,按各自的对象和目标,分别建立了各自的管理体系标准。通过实施和实践,人们已发现,无论在咨询以及认证过程中,有许多要素交叉、重叠,给组织(用人单位)带来工作重复、资源浪费、管理效率及效益低下,违反了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适应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解决的有效办法就是需要寻求一种综合的方法,将三体系整合或综合一体化。
(5)三套标准的兼容性为其整合与一体化创造了有利条件
三个管理体系的内容(要素)多数是相同或相似的。例如:ISO9000∶2000标准,在其附录A中给出了ISO9001∶2000与ISO14001∶1996标准的各要素对照表,大大地改善了兼容性;在OSHAS18001∶1999标准的前言里,强调与ISO9001∶1994、ISO14001∶1996的相容性;ISO14001∶1996与OSHAS18001∶1999的相容性;在2001年11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的GB/T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的附录A中,即GB/T28001与GB/T24001-1996、GB/T19001-2000之间章条对应关系,以充分体现了三个标准体系的相容性,为职业安全健康、环境和质量管理体系相结合提供了内在联系和应用的理论基础。甚至在国际劳工组织(ILO)2001年颁布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导则》(ILO/OSH2001)中,在2001年12月国家经贸委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的条款中,都充分的体现了三个标准体系的相容性。
(6)三套标准的管理原理相同,模式相似
QMS、EMS、OSHAS均以戴明原理为基础,遵照PDCA循环原则,不断提升和持续改进的管理思想;三者都运用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原理和方法、分目标相似、总目标一致;三者都是为了满足顾客或社会、员工和其他相关方的要求,推动现代化企业的发展和取得最佳绩效。
(7)ISO14001与OSHAS18001整合已取得成功经验由于EMS与OSHAS的管理体系运作模式及标准条款名称基本相对应,形成了兼容或整合或一体化天然良机,在国内外石油、天然气行业,甚至海事领域的远洋运输管理中,都建立了环境与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相融合的HSE管理体系,并取得了成功经验。
(8)企业文化建设为三套体系建立或整合奠定了基础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无论是企业质量文化、企业环保文化、企业安全文化的建设及其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都为三套标准体系的整合或一体化提供了人文及社会环境和技术支持[4],关爱人的生命,保护人的生存、生产、生活的安全与健康,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推崇质量安全文化、环保文化、减灾文化、安全文化,给三者标准体系的整合与一体化奠定了坚实基础,也是现代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的重要体现。
(9)三体系的整合及一体化已成为国际发展趋势先进工业国倡导Q、E、OSH的高品质经营理念和运作方式,一切以人为本,追求ISO9000、ISO14000、OSHAS18000三个体系标准的整合或一体化,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需求,获得最佳经营绩效的成功途径。据报导,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及台湾地区,在进行QMS、EMS、OSHAS三体系的整合及一体化尝试,无疑,国内外成功的经验预示着三体系整合与一体化将已成为国际化发展趋势、成为国际管理及认证领域的重要拓展方向。
3整合与一体化面临的困难
由于三个标准体系出台的时代背景不同,对象、目标、适用范围差异较大,要进行整合或一体化,必须克服一些障碍,认真深思,系统策划与设计,处理好交叉、融合、综合各要素间的关系,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坚持严肃认真、科学务实的思想
要组织人力深入研究三个体系的异同,联合专业咨询和认证机构共同策划与设计,结合企业实际,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试点、实践。处理好整合及一体化体系与QMS、EMS、OSHAS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与企业标准化管理的关系;处理好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关系;推行整合与一体化的管理体系与理念,必须使全员理解、全员参与、全员支持,方能持续改进,成为永恒的动力。
(2)严防机械拼组和各自为政的凑合
要从建立现代企业管理,获得最佳绩效,推动企业发展,增强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立于不败之地为目标,从战略上和战术上深层考虑。要顾全大局,消除各为中心,着眼于世界,立足于发展,尽量减轻对企业带来人、财、物、时间、资源浪费的负担,科学地解决三体系间的接口问题,系统地建立新型的综合管理体系。严防拼组与凑合,这样做是适得其反,必须严禁发生。
(3)坚持戴明原理和三论方法
戴明原理、PDCA循环原则、持续改进和不断提升的目标是三体系整合与一体化的核心,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及其方法是实现整合及一体化基础理论和运作方法,也是策划、设计和制定综合体系标准指南和规范的基本原则。
(4)持谨慎态度、要稳重行事
已建立ISO9000、ISO14000或OSHAS18000的单位,是否立即建立三体系的整合或一体化体系,应认真分析和考虑自己的条件和特点;未建立QMS、EMS、OSHAS的单位,要稳重行事,要认真咨询和请教已建立三体系的单位及对三体系整合有成功经验的国家认可的中介组织。当前出现的联合审核行动仅是一种探索和尝试,要建立和实施三体系整合或一体化的体系,真正做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国际间互认,还有很多需要创新并负出艰辛劳动的工作,正等待人们去开拓、探索和开发。谨慎与稳重行事是十分必要的。
4关于三体系整合与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的建议
建立涵盖质量、环境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要求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开展一体化认证,是诸多企业(组织)的共同需求,也是中介认证机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面临的新拓展、新选择。无疑,它标志了当今国际现代管理及认证领域出现了新潮流、新需求。为促进国内企、事业单位建立和实施三体的整合与一体化管理体系,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1)三方携手整合
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牵头,有计划地组织国家质量管理体系、国家环境管理体系及国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指导委员会,并分别吸收三方的政府主管部门、国内知名的认证机构、大中型企业(组织)的资深人员参加,申请在国家立项,分若干专题研究,最后起草一份整合与一体化管理标准。
(2)认真总结国内经验
开设专题课题,吸收国内实施联合审核、H.S.E(健康.安全.环境)认证、海事H.S.E.(健康.安全.环境)认证的整合经验,经提升、优化,结合企业(组织)实际,为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提供科学依据和成功可行的经验。
(3)跟踪国际的整合与一体化动向
ISO9000、ISO14000或OSHAS18000已成为入世后,各国工农业产品能否真正进入世界贸易市场的瓶颈问题,也是企业能否有资格参与世界经济一体化活动的入场券,先进工业国早已按这三个标准在运作,例如:英国的BS5750(为ISO9000所引用),BS7750(为ISO14000所引用),BS8800(为OSHAS18000所引用)早已在英国建立、实施,也是国际上公认的较好标准,已为有关组织和国家原则上照搬或适当修改成自己的标准。更为关心的三个管理体系建立、整合及其一体化是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和地区的工农企业,都想借推行和建立QMS、EMS、OSHAS来提高自己的现代管理水平和国际经贸活动中的地位。据有关信息资料报道,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韩国及我国的香港地区、台湾都在三体系的建立及其整合与一体化管理体系方面正在尝试或取得了成功的经验。因此,跟踪国际发展动向,与国际接轨,以及调整经贸对策,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掌握国际动态和最新信息是极为重要的自我保护和自我完善的手段。
(4)试点和推广
三体系的整合及其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是否达到科学、实用、提高管理绩效的目标,要经过试点来考核,实践是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特别要抓认证机构的试点经验,联合审核经验、整合试用的绩效、一体化管理体系建立的经验;综合协同后,逐渐推广、改进;最后为一体化管理体系标准提供最科学、最实用的依据。
(5)坚持自愿、推荐的原则
三套管理体系标准的推行和实施,均以自愿为前提,这种管理性、推荐性的标准,对帮助企业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是十分重要的,但必须坚持企业自愿的原则。充分相信企业的自我意识和觉悟,不靠政府命令,而靠产业结构调整、市场经济变化和需求,让企业在其生存和发展中领悟,让市场经济规律去推动,让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贸经济活动促进,靠企业内外人员的支持,使企业自觉的认识到QMS、EMS、OSHAS的建立以及进一步的整合与一体化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必经之路,是企业全面管理的基础。当然,人做出这种选择与企业的经济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决策人的素养和水平紧密相关。一切不能勉强,顺其自然,靠市场经济运作,顺昌逆亡。
当然,是否自愿、自觉推行和建立三个管理体系,涉及到企业文化氛围和企业员工科技文化素质问题外,还有一个经济基础问题。聪明人一点自明,早投入早受益。虽面临困难,但不能失去发展机遇和提高效益的良机,企业不积极、不主动改革,就很难挣脱经济逆境给企业带来危运。
5管理体系与企业文化建设
笔者认为,探索一体化管理体系的策划、设计及其建立和实施课题是具有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大事。企业的全面管理体系逐渐完善,而Q、E、OSH的管理体系是其中的核心问题。而以人为本的管理,以人为本,保护自然环境,关爱生命,珍惜人生的企业文化就包含了企业质量文化、企业环境文化、企业安全与减灾文化[5]。企业的形象和企业的精神是建立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动力,深层次的资源来源来自企业员工的科技文化素质及其相应的技能。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依赖于企业文化建设和人才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先进的管理体系一定是建立在企业文化的基础上。因此,没有现代科技文化的企业是没有出路的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不断提升员工的科技文化素质是企业兴衰的根本。管理是调整人与物的关系,使企业安全、高效的运转,创造最佳绩效达到预期目标
的方法,管理不是目的。管理体系一体化的建立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一种经济、简便、有效运作的手段,综合、科学、高效是其发展方向。企业文化建设的繁荣和全体员工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是三个体系整合及一体化建立的人文条件和技术基础。
6寄语与展望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前主席蒙尔曼先生和ISO14000标准起草人——沙拉米都先生曾多次强调:“如果不是单纯为了认证注册,组织完全可以将ISO9001、ISO14001标准结合起来实施。这样既可以减轻组织负担,又可以统一考虑组织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同步建立及实施。”[4]实际上,OSHAS18001∶1999与ISO14001∶1996的兼容性,2000年版ISO9001的修改与ISO14001∶1996的兼容性,已为三个体系的同步整合与一体化管理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天然合理的兼容基础。
值得笔者可喜的是有幸亲自参加了由《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杂志社、《中国ISO14000体系认证》杂志社及《中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认证》杂志社,于2002年1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市长之家”联合举办的《建立综合管理体系,实施联合审核》高级研讨会,200余名专家、学者,三个体系的咨询、认证机构人员、相关的大中企业代表,各抒己见,共同探讨。从认真交流、热烈讨论的气氛中,笔者欣慰地看到了一种力量,一种期望:企业现代管理水平提高,需要三个体系的整合与一体化;认证及咨询机构、中介组织受市场需求的吸引和冲击,也急待寻求三个体系的整合与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方法;更希望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及三个国家级管理体系认证指导委员会,能关注、支持和引导这项具有全局性、决策性的管理体系的创新工作,同时要求其组织力量跟踪、分析、研究国际整合与一体化的动向,为国际间互认创造条件。
笔者相信,在不太长的时间内,会出现“建立综合管理体系、实行联合审核”的浪潮,随后就会出现值得推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三体系整合与一体化试点新模式,最后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或联合Q、E、OSH三个国家级的管理体系指导委员会公布三个体系的综合管理体系的指南和规范,并与国际接轨。这是企业管理现代化和管理体系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发展和时代新标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指导意见》和《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审核规范》公告2001年第3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1.12.20.
2徐德蜀.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及其标准化.中国安全科学学报,1999,9(增刊).
3徐德蜀,金磊.Q.E.&OSH管理体系的交融与整合.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0,10(2).
为了制定详细而有针对性的教案,笔者做了一个有关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关于上网地点:有80.97%的学生在家,12.97%的学生到网吧,3.95%的学生到同学或亲友家,2.11%的学生在学校微机室。在网上做得相对最多的事项:37.00%的学生获取资讯、查找学习资料,1.41%的学生休闲购物,16.16%的学生聊天、交友,45.43%的学生游戏娱乐。如何处理有害信息:27.63%的学生随它去,21.55%的学生非常担心但很无奈,2.11%的学生有时会将它故意传给他人,48.71%的学生安装绿色上网软件。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学生上网面对的安全隐患很多。大部分学生选择在家或网吧上网,在家或网吧上网缺少同龄人或者家长的引导监督。很多学生通过网络玩游戏或者聊天,将网络用于学习的只占不到一半的比例,遇到有害信息时,很多学生束手无策,任不良信息传播。
二、对学生进行网络安全教育的方法
根据以上情况,笔者在安全教育课堂中,采取了多种教育方法帮助学生认识网络,规避不安全的网络隐患。
1.案例植入,情景展演给学生大量的青少年犯罪案例,通过理清案例的来龙去脉帮助学生认识到,接触不良网络信息,是诱发其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将学生们身边及媒体上曝光的大量因网络而导致青少年误入歧途的案例改编成情景剧,在课上进行展演,使学生有切身的体验。
2.开放网络资源,积极创设绿色上网环境很多老师都发现,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往往不能自拔耽误学业。老师们往往建议家长不要购置计算机,不要开通网络。但是,学生们上网的现象还是屡禁不绝。家中计算机、网络关闭了,但学生还可以通过手机、网吧等其他的方式上网。在学校的倡导下,我们将安全课与计算课相结合,共同创设绿色网络直通车,教会学生怎样规避网络不良信息,教会他们使用一些绿色上网软件。同时,利用一切机会,与家长共同创设家庭绿色网络环境。如将有关网络的安全事项印发成宣传单派发给家长,将绿色上网软件打包进行资源共享等。对于这点的认识,经过了由堵到疏的过程。通过在安全课上开放网络资源,更多的学生学会了文明安全地上网,有选择地处理网络与生活的关系。
关键词: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蒋复量(1978-),男,湖南永州人,南华大学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副教授;李向阳(1962-),男,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教授。(湖南 衡阳 421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0-205)、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项目编号:2011-192)、南华大学校级教改项目(项目编号:2012XJG2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7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4-0169-03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大学生在校期间十分重要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全面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实际问题进行设计或研究的综合性训练。毕业设计(论文)旨在检验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使学生在思想作风、工作态度、组织纪律和团结协作等方面受到了良好的训练,为学生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做好了准备。教育部对高校大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也高度重视,曾下文明确要求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并将其纳入本科教学评估的范围之内;[1]而在高等学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中对毕业设计(论文)也有专门的规定。[2-4]
一、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概况
南华大学安全工程本科专业从2004年开始招生,初始规模为每年45人左右;从2007年开始每年招3个班,规模为120人左右。为适应我国核能开发战略,为我国核电事业的安全高效发展培养合格的安全类本科人才,南华大学2010年3月向教育部申报了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的本科专业核安全工程专业并获得了批准,同时,2011年核安全工程专业获批为湖南省特色建设专业,2012年获批为湖南省普通高校“十二五”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版)》,核安全工程专业与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专业合并为辐射防护与核安全专业。因此,南华大学的安全工程专业从一开始办学就具有浓厚的“核”安全特色,有相当比例的毕业生在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以及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企事业单位就业。[5-7]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流程与模式
1.毕业设计(论文)的流程
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总的时间为14周,一般是大四的第一学期安排4周,大四第二学期安排10周。毕业设计(论文)的一般流程如图1所示。
2.毕业设计(论文)的模式
安全工程是一个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灾害防治学、管理学、教育学、职业卫生学和工程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的交叉学科,与其他专业相比,安全工程专业属于新兴的本科专业。[8]安全学科的综合性和多样性决定了该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与其他工科专业有所差异。总体上,可以将毕业设计(论文)分为两大部分,即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方向可细分为(铀)矿井(核设施)通风系统设计、建筑施工安全专项方案、建筑消防系统设计以及矿山爆破方案设计等;毕业论文方向可细分为企业(现场)安全评价、企业(现场)安全管理、企业(现场)职业卫生状况调查与评价以及结合指导教师承担的各类课题开展的实验和理论研究等。
三、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不足
自1999年大规模扩招后,我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了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部分地区的高考录取率超过了80%,一些地区的本科录取率超过了40%,甚至更高。但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跟不上高校扩招的步伐,存在生师比过高、缺乏大师、教师来源单一且结构不尽合理等问题,这在一些省属本科院校的新办专业上表现的尤为突出。比如南华大学的安全工程专业,2004年开始正式招生,到目前为止全职专业教师才有10人,而安全工程系每年有毕业生120人左右,因此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任务繁重。此外,大部分教师都承担了一定的科研任务或者在职攻读学位,造成指导教师相对投入时间和精力不足,指导深度不够,这在客观上也影响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2.学生认识不足
当前大学校园学生的学习风气普遍下滑,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态度不端正;加之受社会上急功近利、投机取巧和片面追求利益、不尊重人才和知识的不良风气的影响,意志不坚定的大学生学习热情下降,这在毕业班的学生身上表现的尤为明显。如有的学生已经签了就业协议,认为所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内容与将来从事的职业关系不大;有的学生忙于升学的事情(如硕士研究生复试)或者准备各级公务员考试或者利用毕业设计(论文)期间考取驾照等等,心思根本没有放在毕业设计(论文)上;也有的学生认为毕业设计(论文)很简单,答辩前几周通过东拼西凑就能完成,对于指导教师的要求和进度安排不以为然。
3.教学资源不足
从严格意义上讲,指导教师也是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重要教学资源,但是在本文中把师资单独列出来进行讨论。除此之外,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还需要专用教室、良好的图书资源和网络数据库、本校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数据库、实验室条件(包括学生计算机机房)等教学资源。目前,除了艺术设计类等少数几个专业以外,其他专业的毕业生基本上没有专用教室,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主要是在宿舍中利用电脑完成。学校的中文文献和数字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是数字资源的下载有IP地址的限制,而外文文献资源相对比较缺乏。安全工程专业实验室经过几年时间的建设,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是大多数只能做一些验证性实验或者简单的测试,具有培养创新人才功能的综合性实验开展得很少。
4.过程监控不严
虽然学校和学院针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制定了很多规定,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如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中期检查,按照比例抽出学生参加校级公开答辩,对上一届的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抽查等。但是学校毕业生众多,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期间主要由指导教师负责,而指导教师的水平良莠不齐,对学生的要求严格程度也相差甚远,使得在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开题、答辩等诸多环节存在监管不到位的情况。
5.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佳
以上四方面的原因,再加上部分学生综合素质较差、自学能力较低,对学校现行的教育管理体制难以适应,创新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写作能力均较薄弱,导致很难做出好的毕业设计(论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不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少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格式不符合南华大学的要求,排版问题比较突出。
(2)选题不合理,抄袭现象比较普遍。毕业设计(论文)从形式上做到了一人一题,但是内容上很多是雷同的,比如安全评价方面的;而根据历年的资料进行统计,设计占的比重偏低(30%左右),而论文占的比重偏高(70%左右);结合工程实际和教师课题的较少,自选课题占的比例过大。
(3)毕业设计(论文)答辩情况不理想。大部分毕业生的答辩PPT制作质量比较低劣,答辩过程叙述不清楚,回答问题情况不理想。
四、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对策及措施
针对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存在的以上问题,结合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近年来的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方式,提出了以下改革措施。
1.扩大指导教师队伍
要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指导教师是关键。针对安全工程系师资力量不足的现实情况,采取了以下措施:
(1)积极调动学校、环境保护与安全工程学院的力量。比如每年将部分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任务通过友好协商的方式安排给其他学院和本学院其他系的教师,一方面体现了安全工程的学科交叉属性,另一方面也减轻了安全工程系教师的压力和工作量,效果较好。
(2)积极引进教师。安全工程系自2011年开始积极从其他院校和本校的研究生中招聘引进青年教师。2011年引进2名硕士,2012年引进1名硕士,2013年引进2名博士,计划2014年继续引进2名博士。
(3)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积极培养年轻教师。按照学校的规定,只有讲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才能独立指导毕业设计(论文),而新进的硕士要2~3年才能获得讲师职称。安全工程系通过指定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或者博士学位的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指导教师,青年教师每年协助其指导教师负责一定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指导,这一做法收到了良好效果。
2.提高学生对毕业设计(论文)重要性的认识
(1)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动员。在每一届的毕业设计(论文)开始之前,召集毕业生进行动员,系主任强调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并宣布相关的纪律和要求。
(2)召集指导教师开会,明确指导教师的责任,指导教师在日常的指导工作中要反复和学生强调毕业设计(论文)的重要性。
(3)对极少数不认真的学生给予延期答辩,延期答辩不通过的,和下一届毕业生一起答辩。
(4)对毕业生请假进行严格审批和控制。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阶段请假的,必须经指导教师、学工室辅导员教师和主管院领导的审批,而且对请假的时间跨度进行严格控制。
总之,采取正面教育为主,反面惩戒为辅的手段,引导毕业班学生重视毕业设计(论文)工作。
3.努力改善和补充教学资源
(1)不断改善专业实验室的条件。利用财政部的专项资金,积极购买了部分先进的大型仪器,比如从美国原装进口的空气动力学粒径谱仪等。
(2)积极建设本科生的计算机房。通过学院的努力,新建了可以同时容纳30人上机的计算机房,本科毕业生在进行毕业设计(论文)时可以申请使用。
(3)学生在做毕业设计(论文)的过程中,如果需要下载外文电子文献,可以先收集好所需文献的名称,然后通过指导教师收集和下载全文,再返回给学生。
(4)充分利用校外资源。一方面鼓励保研到外校的学生在将来的硕士阶段指导教师处开展毕业论文工作,学校先后有保研的学生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完成毕业论文,效果很好;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在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开展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4.加强过程监控
(1)建立指导教师QQ群,系主任事先将学校、学院的通知、毕业设计(论文)的标准格式等相关要求在共享中,其他教师可以自由下载和学习。
(2)加强对毕业设计(论文)开题工作的指导。下达任务书之后的四周之内,要求学生在查阅相关文献和调研的基础上,完成开题报告和英文文献的翻译,并且要制作开题报告PPT,然后参加安全工程系组织的答辩,只有答辩通过后才能开始下一步的工作,否则要求重新选题或者重写开题报告。
(3)要求每一位指导教师建立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QQ群,并且开通飞信,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掌握学生的动态。
(4)认真组织中期检查。每年的4月安全工程系在学校和学院的指导下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中期检查,包括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记录本、指导教师的工作记录本、学生已完成部分的电子稿、毕业设计(论文)原始资料(含电子稿)等。
(5)答辩前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复制比检测,要求所有参加答辩的学生都要进行检测,对复制比过高的毕业设计(论文)要求学生进行认真修改,修改后进行二次检测,直到合格才能参加答辩。
(6)严格答辩过程管理。在正式答辩前组织学生参加预答辩,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学生最后的成绩由指导教师的评价、评阅教师的评价和答辩表现综合确定。
(7)对相关材料及时进行归档。包括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纸质稿、电子稿、复制比检测证明、毕业设计(论文)记录本和原始资料,指导教师的工作记录本,评阅和答辩相关材料等。
五、改革取得的初步效果
第一,建立了适合安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整套管理制度,格式更加规范。从2011届和2012届的毕业设计(论文)来看,格式不合格的非常少见。
第二,选题更加多样化。根据学科特点,提出了“大安全”的选题思想,这就使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形式更加多样化,放宽选题范围,题目只要是结合本专业知识和具体的工程实践均可进行,对不同学生采取了不同的题目。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能使其更好地完成毕业设计(论文)任务。
第三,由于在答辩前,要求学生进行复制比检测,抄袭的现象有所遏制。
第四,青年教师参与指导毕业设计(论文),他们工作有激情,有一些新的想法,认真负责,对提高设计和论文质量有一定的帮助。
第五,在正式答辩前进行预答辩,预答辩中指导教师提出了较多的修改意见,因此正式答辩的PPT的质量、毕业设计(论文)纸质稿质量、学生的介绍和回答问题情况都有较大提高。
第六,指导教师的责任心有所加强,指导方式更加多样化。师生之间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如手机、飞信、E-mail、QQ群等联系方式进行随时沟通。根据大部分毕业生是利用电脑在宿舍完成毕业设计(论文)这一实际情况,有的指导教师直接到学生宿舍进行集中辅导,提高了工作效率。
第七,随着安全工程系承担的科研课题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跟随指导教师参与部分科研工作并完成毕业论文,客观上实现了科研实践支持教学的目的;部分学生在毕业前参与了省级或者校级的学生创新课题,在毕业论文阶段时适当进行加深,这些学生的论文质量往往比较好,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的整体质量。
第八,随着安全工程系实验仪器设备的增加和实验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借助于实验设备完成毕业设计(论文),或者是采用商业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实验研究,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第九,毕业设计(论文)的归档资料越来越规范。安全工程系设立了教学秘书,由青年教师担任,专门负责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归档,并收集毕业设计(论文)及其原始资料等的电子版刻录成光盘永久保存。
六、结论与建议
毕业设计(论文)有着重要的意义,能深化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综合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经过深入研究和分析南华大学安全工程专业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督促学生认真对待毕业设计(论文)各个阶段的工作,提高了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但同时也要看到,全面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涉及教学管理、指导教师和学生等三个方面,需要付出长期努力。
参考文献:
[1]王娟.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思考[J].巢湖学院学报,2012,14(2):137-139.
[2]宋守信,杨书宏,傅贵,等.中美安全工程专业教育及认证标准对比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2,22(12):23-28.
[3]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认证标准:通用标准[EB/OL]. [2013-08-19].http:///column.php?cid=17.
[4]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认证标准>:补充标准(安全工程专业)
[EB/OL]. [2013-08-19].http:///column.php?cid =18&ccid=31.
[5]蒋复量,李向阳,谭凯旋,等.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安全工程专业特色教育研究与实践[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20(1):12-18.
[6]蒋复量,王淑云,李向阳,等.基于Internet的《安全管理学》多媒体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探索[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4(7):38-40.
关键词:安全生产;管理;电力;管理制度
多年来,电力工业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保证了电网安全运行。但是,现在形势变化了,电力供需矛盾突出、全国联网和西电东送的实施、体制改革后安全责任主体的变化,都对电力安全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虽然我们一再强调电力的安全生产,可电力事故从未被我们杜绝过。可见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足尚存,要不断加以改进。
一、目前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常见问题
1.在市场竞争的压力下,部分电力企业安全投入下降,由于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电网的输电和配电设备以及发电企业的发电机组长期满负荷运行,设备缺陷得不到及时检修,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难度不断增加,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市场化的电力交易也对系统运行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
2.安全生产管理是粗放的,是要求不严、标准不高,是自上而下不深入、不细致、不扎实的问题还存在,常规性的安全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随意性。比如,电力设计院二次图纸不经过会审,不经过审查就送到施工单位进行施工,结果当然出现问题。电力生产事故发生在现场,深究起来,总能找到某个管理环节上的漏洞。现场操作人员操作过程中的随意性,往往是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随意性的延伸,从而造成了安全管理与操作两个层面的脱节。
3.一些部门“管理衙门化、干部机关化”的倾向越来越严重,脱离职工搞监管、远离一线抓生产,导致事故连连不断。几乎所有的安全生产事故都表明,事故原因与监督管理不到位有密切关系。电力市场化改革后,原有的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已经打破、新的体制尚未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可能存在缺位现象。干部是生产的组织者、制度的执行者和安全措施的监督者。跟班是企业干部的职责,不跟班就无法履行职责,这不仅是一种缺位,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更是一种失职和犯罪。
4.缺乏风险识别能力,看不到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潜在风险,看不见“冰山下面潜伏的巨大隐患”,只是在事故发生之后,才认识到深层次的安全隐患和危害。缺乏风险分析的能力,受业务素质和知识能力的限制,对生产环节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和隐患,不能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和判断,不熟悉生产环境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了解新型设备的结构和原理,存在盲目性和主观性。
5.忽视安全生产软管理。软管理是相对电力设备管理而言的,包括电力安全生产的资料、规章制度和安全措施等。软管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被淡化,比如,大修一台开关或主变压器与贯彻“检修现场安全措施标准化”相比,就所投入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后者远远逊于前者,甚至流于形式。应该看到,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电网装备科技含量的增加,复杂的工作变得简单化了,现场工作量大大减少,工作人员也趋少,管理工作则相对复杂化,软管理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因此,要强化安全生产的软管理工作。
6.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中不具备系统思维。常表现在以下方面:缺乏总体数据规划、数据(应用)整合,存在或多或少的“信息孤岛”,部分数据有冗余和二意性,不能融合到整个管理信息平台上。特别是电力企业的生产实时信息,不能充分数据共享,不能为决策和数据挖掘服务。数据基本上是一种相对的静态,数据分析的功能很少,缺少有效的决策支持,电力企业领导在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时,需要查阅大量基本数据,对于这些散布在电力企业各个部门的数据无所适从,决策多依靠经验判断,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对设备的管理通常局限在设备台账、检修记录、消缺记录等单一静态的记录上,设备从发现缺陷到检修消缺的管理过程缺乏科学的管理流程,以及对流程的监督考核管理等。
笔者认为,要从根本上改善以上现象,就要通过建立正确目标、实施员工培训、多方面监督控制等综合手段,建立健全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在当前,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必须要加入系统思维方式和安全生产软管理方式,这是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保证。
二、建立和完善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在安全生产中,一方面我们要积极转变观念,应用系统思维,采用防止人为失误的技术措施,在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设置防错机制和纠错机制;另一方面还要特别重视采取防止人为失误的组织措施,规范人为的行为,从工作流程、作业流程和操作流程上防止出现人为犯错误的机会,保证作业人员是安全的。要积极推行现场作业程序标准化工作,结合生产现场安全工作实际,建立一整套符合安全规程规定要求的规范化作业程序,规范人的行为,避免人为失误,尤其要避免发生误操作事故,有效减少电力生产事故发生。
1.电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必须要有新思路,即必须具备系统思维。如今,在电网现代化装备的日新月异中,在大量新设备、新技术的采用和对电力安全生产管理提出新标准、高要求的形势下,在电力安全生产的实际工作中,把握这种先进的思维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共同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维护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是各电力企业的共同责任。一个企业,一个生产环节,既是局部,也是全局。电力系统的安全,必须依靠所有电力企业来共同维护。要建立有效的电力安全应急机制。电力企业要加快建立健全和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电网企业要建立有效的电力系统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并定期组织演练。
2.在系统思维指导下确立安全生产目标。电力企业系统安全生产的总体目标是在生产经营工作中,防止发生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对资产造成重大损失的事故,确保人身、电网、设备安全。杜绝重大人身死亡事故,杜绝特大电网事故和有人员责任的重大电网事故,杜绝特大设备事故和重大施工机械设备损坏事故,杜绝重大火灾事故,杜绝电厂垮坝事故,杜绝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和重大垮(坍)塌事故。电力企业系统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电力企业系统发电、输变电、供电、检修、火电施工和输(送)变电施工企业实行安全生产目标三级(指企业、车间或工区、班组)控制。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各单位必须对本单位的各级领导、各部门、各岗位制定明确的安全生产职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相互协调。
3.项目建设考虑融入全新的管理理念。以EAM(企业资产管理)的核心思想为中心,资产生命周期管理为基础,工单的提交、审批和执行为主线,按照故障维修、预防性维修、预测性维修等的可能模式,跟踪、管理设备资产的全生命周期过程。并以提高设备运行率、降低总体维护成本为核心目标,将设备管理、工单管理、安全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数据采集管理集成的一个数据充分共享的管理信息系统。
4.安全生产组织、制度与措施。电力企业系统各单位应设立安全生产委员会作为安全生产的领导机构,负责组织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研究和决定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大政策和措施,协调解决安全生产重大问题。各部门必须在其业务范围内按照其安全生产职责做好有关安全生产工作。电力企业系统各单位的各级电力生产和技术管理部门以及各级调度部门应做好电力生产安全保证体系的工作,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保证电力生产和电网运行安全的各项规程制度,并在电力生产中严格执行。电力企业系统各单位的各级电力建设和工程管理部门应做好电力建设安全保证体系工作,负责建立健全本单位保证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的各项规程制度,并在电力建设工作中严格执行。
5.电力企业系统内部实行安全生产监督制度。各单位依据产权或管理关系,实行上级对下级的安全生产监督,即电力企业对其分电力企业、子电力企业实行安全生产监督;电力企业各分电力企业、子电力企业对其所属生产经营单位实行安全生产监督;代管企业对被代管企业依据协议实行安全生产监督。电力企业系统各单位的安全生产除接受电力企业内部的监督外,还应接受所在地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6.电力企业系统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根据国家、电力行业和电力企业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要求,重视和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充分运用现代科技开展企业安全教育。积极开发和传播多媒体安全教材,以生动逼真的形式加强安全教育效果。大力开发具有各种岗位、工种特点的计算机事故预想与处理仿真系统,开展事故演练培训,提高职工防范事故的能力。建立健全安全教育架构。合理实行企业内部资源配置,通过设立安全教育专职,开展安全教育题材策划与组织传播,明确企业内部各层次安全教育成员职责,建立相关安全教育激励与约束机制,促使安全教育走向规范化。
7.建立完善的考核与奖惩制度。电力企业对安全生产工作实行奖惩制度,设立安全生产奖。对安全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安全工作严重失职、违章作业、违章指挥、违章调度造成后果的单位和个人,给予处罚。触犯刑法的,由司法机关依法处理。安全工作的奖惩实行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批评教育与经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以奖惩为手段,以教育为目的。wWw.gWyoO
总之,针对不同的形势,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要有不同的措施。安全生产是企业的头等大事,而企业的管理者围绕“安全生产”的主题应做的工作很多,既要抓主要矛盾,又不能留下丝毫安全隐患;这些工作如何进行才是最合理、最可靠的、值得管理者们不断深入地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孙绍光,陈涛.《电力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在电力安全中的作用[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8,(1).
[2]程旭东.小议电力安全生产管理[J].中国电业,2004,(4).
[3]林建昌.电力安全生产“保证与监督”两大体系思考[J].农村电工,2008,(7).
1.1建立食品安全小组
动物血制品加工企业在决定开展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时,首先要建立食品安全小组,食品安全小组成员应具备多学科的知识和建立与实施动物血制品加工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经验,包括从事动物血制品研发、工艺制定、原辅料采购、生产控制、质量检验控制、设备维护、仓储运输、产品销售等知识、技能或经验。食品安全小组负责制定和修改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并监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定期对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内部审核,并采取纠偏措施。
1.2原辅料描述
食品安全小组应对动物血制品生产直接有关的原辅料进行描述,描述内容包括原辅料名称、主要成分、来源、重要的特性、使用方法、包装类型、储存条件、保质期、运输要求、接收原则。
1.3产品描述
食品安全小组应制订一份详细的产品描述,描述内容主要包括产品名称、主要原辅料成分、成品特性、包装方式、储存条件、销售方式、运输方式、使用方法、注意事项、使用的法律法规。应当对生产的各类动物血制品分别做产品描述。
1.4制定动物血制品工艺流程图
工艺流程图应该由食品安全小组负责制定。该流程图应该包括从采集原料血到动物血制品销售整个过程中的所有环节。食品安全小组应在工艺流程图制定完成后,进入生产现场确认工艺流程图上各步骤是和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相符合,并应该根据流程图对生产过程进行逐一确认,必要时对流程图进行修改。
1.5危害分析工作单
食品安全小组应该列出动物血制品加工过程中有可能发生危害的每一步工序,从原料血验收、辅料添加、生产过程、清洗消毒、包装和运输。每一步工序中都要识别出所有可能存在或者受到的危害风险,包括生物性危害、化学性危害和物理性危害。从产生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性上对危害进行分级评估,并根据评估的危害等级分别制定控制措施来预防或控制危害。必须要控制的最严重的危害要通过HACCP计划来进行控制。
1.6识别关键控制点(CCP)
关键控制点是指能够进行控制,并且该控制对防止、消除某一食品安全危害或将其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所必需的某一步骤。从动物血制品生产工艺过程中分析原料血验收、辅料添加、喷雾干燥、过筛应该做为CCP点列入HACCP计划表,进行严格监控和控制。
1.7建立关键点控制限值
要为每个CCP确定各自的关键控制限值,并对其进行验证。有时对某个工序可以确定多个控制限值。关键控制限值的确定应以科学理论和试验为依据,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参考学术研究成果、专业论文结论等。当采用学术论文成果制定关键控制限值时,应保证这些关键控制限值完全适用于动物血制品的生产,并且可以检测。动物血制品加工关键控制限值的指标主要包括原料血来源资质证明文件、各种致病性微生物、禁用药物残留、储存温度,辅料添加量,喷雾干燥温度和压力,过筛包装筛网孔径和完整性。
1.8建立关键控制限值监控体系
监控是有计划的对CCP的关键控制限值进行检查和测量。监控程序必须能判断CCP是否失去控制。而且,监控最好能及时提供信息,以便及时进行调整,控制生产,防止出现超出关键控制限值的情况发生。当监控显示,CCP将要失去控制时,应尽可能对生产进行调整,调整必须在出现偏差之前完成。对监控取得的数据的评估必须由具备相当知识的,并有权采取纠正措施的人进行。如果监控不是连续进行的,那么监控次数或频率要保证CCP是处于控制的范围内。
1.9建立纠正措施方案
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针对每一个CCP,都必须制定当偏差出现时所应该采取的纠正措施方案。纠正措施必须确保能恢复对CCP的控制,并且必须包括合理地处理受影响的产品。偏差的情况和产品处理过程必须记录到相应的文件中。
1.10建立审核程序
食品安全小组必须建立审核程序,来确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是否在正确的运转,审核的频率要足以确保HACCP体系是在有效的运转。验证应由负责执行监控和纠正措施之外的人员来进行。包括对管理体系文件和记录的检查;对出现的偏差及其相关产品的处理情况的检查;确认CCP是在控制之下。必要时,审核活动应包括验证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诸要素的有效性。
1.11建立文件和记录保存体系
保存有效和准确的记录对于管理体系的实施是至关重要的,管理体系的程序应该形成文件。文件和记录的管理应当与生产的规模和特点相适应,并且能充分证明公司的管理体系是在有效运行,并得到维护。
2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