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财务共享服务建设目标

财务共享服务建设目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共享服务建设目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财务共享服务建设目标

财务共享服务建设目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某大型发电集团 财务共享中心 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

中图分类号:F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2-268-02

一、财务共享中心理论研究与实践成果

财务共享源于上世纪80至90年代,当时美国、日本、欧洲等跨国大集团出现大规模重组兼并潮。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业务单位分散、行为规则不统一、服务不标准、管理成本增加等都给管理者带来挑战。一些企业开始开展管理变革和流程再造,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共享服务应运而生。财务共享中心就是将企业财务进行流程梳理、再造,将同质化、标准化、专业化的通性业务交由共享服务中心完成,例如应收、应付、总账、固定资产、工程管理、费用报销、资金集中支付、档案集中管理、财务报告统一出具等业务处理,形成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自该理论建立以后,国内外学者和企业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理论研究方面,在国外,众多学者如MOLLER、SCHULMAN、BERGERON等等,从财务共享服务概念、财务共享服务优势、流程再造、关键因素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而国内对于财务共享服务的理论研究,则侧重通过案例研究财务共享服务的适用范围和作用、模式选择、实施步骤、关键因素、障碍及风险等方面,例如,张瑞君等人通过对中兴通讯的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了财务公司服务模式选择、财务共享服务优势、流程再造等理论。侯锐等人通过对中国电信的案例,介绍了中国电信构建财务共享服务过程和实施的成效。

在实践方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是企业集中式管理模式在财务管理上的升华。从福特公司第一家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至今,美国《财富》500强中86%的企业己经或正在建设共享服务中心。而在国内,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已经或正在建设自己的财务共享中心。例如中兴、华为、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宝钢集团、海尔、长虹等。越来越多的企业通过对财务共享服务探索、应用和变化,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准共享制下的财务共享服务”。

总的来说,相对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国外的较成熟运用,在国内尚处于探索阶段,仅有少量的大型企业在不同程度上试行,未有适合各类行业的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具体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建议等完整介绍,企业还缺乏相应的实践指导。

二、发电企业集团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关键问题

无论从国内外实践经验,还是从项目管理经验出发,顶层设计尤为重要。首先诊断企业存在哪些问题,确定企业的项目建设目标,然后围绕目标,确立要实施的项目范围,再根据现有的信息系统和信息化建设规划以确立实施路径。唯有这样从全局、顶层管理者角度出发,全盘规划,才能尽可能避免在以后的实施过程中出现重复建设、工程返工等不可逆转的事情发生。

(一)建设目标

建设目标是财务共享中心的灵魂,对财务共享中心的定位和发展方向至关重要,对信息系统建设、实施路径、业务流程设置、人力资源、运营管理等等起着方向性的指导作用。从国内外的实践看,财务共享中心的建设目标主要有以下方面:提高效率、加强管控、整合资源、降低成本、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促进财务转型,并且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选择的目标也有不同的侧重点。例如,欧美一些跨国企业在实施过程中更多考虑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因素,而国内企业则更多考虑集团管控、核算效率、会计信息质量等因素。

自2003年电力体制改革后,A集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分、子公司众多,地域分布广泛,层级复杂;业务也已经从原先单一的发电业务,向煤炭、金融、工程等多板块业务延伸。在财务核算与管理方面,已经逐渐不能适应集团公司的快速发展。基层单位核算工作重复度高、工作量大,现有业务流程零散,同质化业务的核算方法、会计处理结果不尽相同,核算质量差参不齐;在制度建设与执行方面,制度标准不一,执行力也有所欠缺;财务数据须通过层层汇总至区域公司、集团总部,信息处理不及时,使得区域公司、集团总部管理者很难监控基层单位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导致资源配置协同难度较高,弱化了财务对决策的支持作用。因此,建立财务共享中心的主要目标是统一规范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升效率、加强管控,促进财务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

(二)实施范围

一般地,选择哪些实施财务共享业务内容和范围已经具有共识,即应选择那些重复性高、具有标准化工作流程的财务业务。但具体选择哪些财务业务进行共享,则应结合各企业的实际情况而定。例如,宝钢集团根据其钢铁制造企业的生产特点,其成本核算和信用管理就没有纳入财务共享;而海尔集团除了成本外的其他财务核算和资金管理均纳入共享,他认为成本管理只有贴近业务才能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因此还由各基层企业进行成本核算,而不纳入共享;而资金共享则充分反映了其作为白色家电行业注重现金与营运资金管理的特点。

对于发电企业来说,收入较单一,成本项目也较一致,因此,围绕共享建设目标,可将实施范围定为收入、成本、往来、费用、资产核算、总账及报表等业务,对于资金,则暂不纳入共享范围。

(三)实施路径

定下财务战略、财务共享建设目标后,就要围绕目标制定具体的实施路径。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哪条道最可行,就要结合各个分、子公司地理区域的广度、业务的集中度、财务的成熟度等进行统筹考虑,确定采用一步到位或是分步推进的实施方式,在分步推进的方式下,是对业务进行分步集中还是统一集中,也需要结合企业现有的财务信息化系统、业务系统、信息化建设规划等具体情况进行分析。

在实施步骤上,一般采取试点先行、分步推进、由点及面推广方式,但具体选择哪个单位进行试点,则要精心选择。从实施成功经验看,一般选取有代表性的、业务系统较为完善的基层单位先行试点。例如选取已有燃料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PMIS工程管理系统、营销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资产(采购)管理系统等业务系统的单位,这些系统中基本涵盖了财务核算所需要的业务数据,这样做到目的是能够在试点阶段充分暴露问题、总结经验,以便更好地进行推广;在试点运行至少半年后,经过详细的论证与优化,再将共享项目向其他同业务板块单位推广,最后向其他业务板块推广。

(四)信息系统问题

信息系统对财务共享中心的高效运作非常重要,一般包括ERP系统(财务、人力资源、采购、报销等功能)、企业门户、网上支付、银企直连、影像管理系统等等。这些系统的运用,尽量减少手工作业,最大限度地使用自动化运行,并且支持业务协同工作,使得各项资源发挥最大效应。但在实际中往往没有建立起统一的ERP系统,不是所有单位都有业务系统,各业务系统功能也没有有效整合,使得协同效应的效果大打折扣,甚至难以发挥作用。这便需要进行相应的信息系统规划和整合工作。

A集团财务系统有SAP、ORACLE、远光等软件,业务系统也五花八门,既有集团统一部署实施的营销系统、生产系统、燃料系统等,也有各分子公司为生产管理需要而自行建设的系统(如物资系统、人资系统等),还有些新收购的、小单位只有少量的业务系统,这些业务系统如何与财务系统集成、与哪个财务系统集成、没有业务系统的数据如何接入财务系统、还要建设哪些系统以支持财务共享系统等等问题,都会影响到后期的实施问题,影响到实施效果,都要结合集团的信息化建设规划在顶层做好设计。

(五)人员问题

在财务共享中心实施过程中,人员因素是个重要问题,同时也非常敏感。既要对现有财务人员进行岗位梳理,充分评估工作经验与知识背景,实现各尽其能;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在后期的持续运营中,财务人员的职业生涯通道问题,针对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专业技能、管理能力及综合素质提升培训,保证各类人员能很快熟悉新的业务、人际关系氛围和企业文化。

在财务共享中心实施初期,人员一般从基层单位选配。在国有企业中,人员编制和薪酬问题是个特殊的问题,要考虑到职工队伍的稳定和社会效果。从已经实施财务共享的几个国有企业经验看,如果共享中心初期人员采取从基层借调的方式,将面临着几个问题:一是借调人员任务分配问题。因为不是长期工作,期限一到,共享中心就要重新考虑分配工作问题。二是借调人员的家庭问题。发电集团的基层单位一般在比较偏远的县市,如果财务人员长期借调到共享中心,可能会影响其对家庭的照顾。三是不利于财务人员的职业规划。因为在不是长期工作,所以可能会影响职工在基层单位和共享中心的职业规划。因此,在财务共享中心建设方案阶段,就要对人员做好统筹规划,做好岗位说明书,考虑好哪些职位由基层单位选聘,哪些职位可以外聘,做好招聘、安置、培养工作,避免因转型带来的风险。

三、相关建议

我国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在持续发展、不断创新,财务共享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发电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对公司财务、人事、业务的影响较大,应做好战略安排、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协调,结合发电企业的特点,选择好实施范围和时机,稳步推进,将财务共享的优势融入到企业管理中。

参考文献:

[1] 张瑞君等.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研究与实践[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8(6)

[2] 陈虎,孙彦丛.财务共享服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4

[3] 张庆龙,彭志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思路与要点分析.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

[4] 杨方平(导师:陈明坤).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我国集团企业应用问题探讨.江西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12.6

财务共享服务建设目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集团企业;管理

基金项目: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院级科研哲社类课题(项目编号:KY-ZS1409)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5月11日

一、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意义

随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大型企业集团通过并购、重组和新建,集团化发展做大做强的趋势愈发明显,建立的分(子)公司也日益增多,也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这种挑战比较突出的是总公司、各地分(子)公司都分别建立所属的财务组织和财务核算制度,而这种分散式的财务核算及管理模式独立性强,从全集团层面来看,财务管理效率低下,而且使得成本比较高,统计数据误差大,制约了企业集团发展。要解决以上的问题,企业可以通过把总、分(子)公司财务组织集中到一个财务中心来,进行统一标准化流程处理业务。这样能加强集团管理监控,也能降低运营成本或创造价值。财务共享服务中心(Financial Shared Service Center,FSSC)管理模式为解决这一问题应运而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依托信息技术以财务业务流程处理为基础,以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流程、提升流程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或创造价值为目的,以市场视角为内外部客户提供专业化生产服务的分布式管理模式。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

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张庆龙教授认为,从国际上的共享服务经验分析来看,共享服务主要有四种最常见的模式:基本模式、市场模式、高级市场模式及独立经营模式。基本模式是以降低成本和流程规范化、标准化为目标,通过合并和整合日常的事务处理工作、交易活动和行政管理工作,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流程。基本模式也是最基本的一种共享服务模式。市场模式的特点是分离企业职能内部的基本运作与决策权,使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相互分离。高级市场模式是除了内部控制加强,兼顾自身成本效益原则的同时,向外部客户提供服务,收取利益。独立经营模式作为一个独立的经营实体,它向企业内部客户提品和服务,而且同时还服务于外部客户,提升本公司收益。

三、晨朗集团基本概况

晨朗集团创立于2000年,有员工1,800名,是集运输、仓储、报关于一体的综合保税物流公司。最近几年晨朗集团迅速发展,目前集团下属有20多家子(分)公司,海外两家子(分)公司。2013年前,集团所属的子(分)公司采用分散式的财务组织和财务核算制度,财务管理效率低下,统计数据误差大,子(分)公司和部门之间以各自利益中心为战,内耗相当严重,制约了集团发展。

四、晨朗集团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要点

晨朗集团经过前期的必要性以及可行性分析,并向专业的管理咨询公司进行咨询论证,决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晨朗集团采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内部机构日常管理与职责扯皮,优化流程规范标准,提高集团财务信息透明度和控制力,降低运营成本。

(一)采用介于基本模式和市场模式之间的模式。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首先遇到模式的选择问题,即怎样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个怎样选择至关重要,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战略选择,决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方向。晨朗集团根据自身实际状况,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是介于基本模式和市场模式之间的模式。这种模式也是我国企业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模式。

(二)调整组织架构设置及岗位职责。晨朗集团成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项目组,并相应的调整和优化集团内部组织(含子分公司)架构。集团高层领导作为项目组领导层成员,项目组核心成员采用内部选拔和猎头招聘,并考虑人员的经验、沟通能力、企业文化认同等关键因素。项目组需要配套的人事政策、新的绩效考评体系、职务职位说明书、岗位胜任能力要求。集团总部财务总监负责整个项目实施和运营,为第一责任人。集团总部运营总监(分管集团运营和IT建设)为第二责任人。

(三)建设统一的信息化平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建设统一信息化平台是实现共享服务的关键环节。晨朗集团经过多方面的调研论证,决定采取金蝶集团的财务共享软件,配套金蝶集团财务共享实施与咨询。信息化架构部署采用云计算方式。财务共享云中心在集团总部,会计核算业务在集团内部(含分子公司)可以访问,其他业务云端任何地方都可以访问。信息化平台建设模块有集团财务模块(含总账、报表、合并报表、应收应付、固定资产等)、集团预算与报销系统、银企互联系统、综合管理门户系统和影像管理系统。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化模块与原有的集团业务管理系统进行对接和整合,打造系统信息化平台的统一,消除信息孤岛。

(四)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有一个清晰的总体规划,以确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晨朗集团根据自己企业实际情况进行构建财务共享服务总体蓝图规划。为确保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顺利进行,晨朗集团通过试点建设循序渐进有策略地推进。晨朗集团首先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集团财务模块,由原先的财务系统和现有集团财务系统并行3个月(3个会计期间)。然后,晨朗集团开始着手实施集团预算与报销系统。该系统在集团总部和华东区分公司进行试点建设,实施和运行3个月,再逐步向整个集团子(分)公司进行推广。向子(分)公司推广同时,集团总部开始实施银企互联系统和影像管理系统。银企互联系统和影像管理系统向子(分)公司推广期间,综合管理门户系统在集团总部开始测试。综合管理门户系统再向整个集团内部和子(分)公司试运行两个月。最终全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总体规划分步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时,晨朗集团组织架构设置及岗位职责也相应进行调整。

(五)有效的运营管理方法。运营管理始终贯彻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体系整个过程。在运营财务共享中心管理中,晨朗集团采用统一标准体系、人员绩效管理、内控风险管理和知识管理等管理方法。统一标准体系有利于规范流程提升效率,比如集团统一的会计科目体系、基础资料编码、报表系统和其他可以标准化的流程。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精简财务部门或其他业务部门的机构,虽然能优化管理节约成本,也造成大量优秀的员工流失,甚至造成一些部门的人员恐慌。晨朗集团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一系列的人事绩效考核机制,切实激励员工,并防止人员流失带来的风险。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创新的管理模式,对原有管理模式、工作习惯形成冲击,势必造成诸多改变和风险,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规避。晨朗集团有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予以保障,并采取必要的一系列的控制活动来降低、规避、转嫁这些潜在风险还有未能被控制的潜在风险。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新生事物,需要知识的不断获得、积累、创造、分享、更新。建设知识管理体系,使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适应管理的需求,保障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正常运行。晨朗集团建立知识管理体系,每周至少开展一次知识培训,信息化平台上有专门的知识库,鼓励员工之间的知识交流,开展相应的职业技能考试和竞赛。

五、结论及展望

虽然经历30多年的发展,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仍然是创新的管理模式,对于受传统财务思维影响的企业来讲,意味着财务管理方式的巨大转型,对原有管理模式、工作习惯形成冲击。目前在我国,很多公司由于忽视了某些关键问题,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之后并未达到之前的期望,在运作过程中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甚至还逊于转型前的模式。

晨朗集团经过两年多的实施和运营,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管理模式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和优势,释放了大部分财务人员,不仅节约了人力成本,也加强了财务监管,提升了集团的财务工作效率。晨朗集团根据自己企业特征,采用介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基本模式和市场模式之间的模式、调整组织架构设置及岗位职责、建设统一信息化平台、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有效的运营管理方法等措施搭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管理体系,有效地贯彻和落实集团战略。晨朗集团构建财务共享中心的方式并非适合所有的企业,但值得诸多集团企业借鉴学习。集团企业应当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借鉴诸多成功案例,正确地运用和优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这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集团逐渐实现规模化趋势和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有效解决集团企业管理上的挑战带来的问题。根据企业规模和企业经营情况,加上成本因素,共享服务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是共享服务模式和外包模式的并存。此外,政府相关部门也应出台相应的有利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信息化普及的政策引导。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集团企业,选择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并由单纯的成本中心转化为真正的利润中心,以此来进一步提升其核心竞争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庆龙,董皓.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咨询服务系列专题(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探讨及其选择[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2.

财务共享服务建设目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IT审计;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 大数据; 云会计

【中图分类号】 F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6)24-0128-04

一、引言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是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新技术以财务业务流程再造为基础的分布式管理模式,目的是优化组织结构、提升核算流程效率、降低财务核算成本以及为企业创造价值,其站在市场视角为内外部客户提供专业化财务服务。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集团企业将日常的、共同的、分散的、大量的、重复的、可标准化的财务会计流程从下属分公司剥离出来,统一交给财务共享中心进行处理[1],实现了业务处理、数据存储的集中,同时也增加了IT风险。IT风险[2]已经成为企业的“经营风险”,包含IT环境风险、IT管理风险、IT技术风险和IT平台风险等。大数据时代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IT审计目的是为了找出并解决财务共享的IT风险,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新技术,通过对大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分析以发现问题。

IT审计一直受到诸多学者的重视,曹立明[3]分析了IT审计本质、目标与方法,认为IT审计是会计信息化的内在要求,并对会计信息化IT审计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条件进行分析,最后对会计信息化IT审计面临的问题进行了阐述。覃宪姬等[4]以广州地铁IT审计为例,在分析了广州地铁信息系统审计现状的基础上,构建了广州地铁IT审计框架并对其具体内容、实施步骤、审计策略以及审计方法进行了阐述。柳芳[5]从ERP系统安全性风险、业务流程风险和ERP系统管理风险入手,对ERP固有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IT审计对策。李有华[6]将企业IT风险分为IT战略风险、IT项目风险、IT安全风险、IT服务风险、IT合规风险,并在此基础上对IT审计的内容、标准、范围、方法和制度进行了分析。

综观上述文献,大多数文献都基于传统信息系统,并从传统审计手段的角度出发对IT审计的框架、发展与实施进行研究。在大数据时代,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成为大型集团企业的首要选择,其IT架构更多地运用到云计算技术,并需要大数据进行技术支撑。审计人员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进行IT审计时将更多地运用大数据审计[7]手段进行IT审计,从数据的角度发现疑点,以减轻审计工作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有鉴于此,本文从大数据的角度对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IT审计的特点进行分析,梳理其数据流程,在此基础上构建IT审计框架模型,并对其实施流程进行阐述。

二、大数据时代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IT审计框架

(一)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IT审计的特征分析

一般认为IT内部控制包含组织层面的IT控制、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三个层面[6],审计人员通常以此为基础展开IT审计工作。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IT审计需要充分结合财务共享IT架构特征,其IT审计范围如图1所示。同时,三个层面的IT审计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也出现了有别于传统企业IT审计的特点。

1.组织层面的IT审计

组织层面的IT审计主要检查财务共享IT架构的设计是否合理,以及是否得到有效实施,其核心内容是管理层控制。集团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战略目标清晰,即降低财务核算成本,其IT战略规划应当以实现该目标为前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IT部门与职能的设置。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组织层面IT审计应当对财务共享IT战略规划、IT部门与职能的设置是否符合财务共享战略目标进行检查,并对其实施的有效性进行审计。

2.一般控制层面的IT审计

一般控制层面的IT审计是为了确保IT系统运行的可持续性,能够为应用控制提供支撑,审计对象包含软硬件平台、网络等。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集团企业将财务核算业务集中,借助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新技术实现了财务核算流程再造和数据的集中存储,其IT技术风险应当得到审计人员的重视。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一般控制层面的IT审计应当对数据安全、基础设施更新、访问安全和网络安全等主要风险点进行审计。

3.应用控制层面的IT审计

应用控制层面的IT审计主要检查业务系统层面所设计、执行的IT控制是否能够确保整个系统具有可信性,以及是否能够完成相关数据的产生、记录、传递、处理、分析和报告等功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集团公司、各分子公司的ERP、HR、OA等其他业务系统需要和财务共享中心实现数据对接与共享,为财务核算系统提供数据支撑,其间数据的产生、记录、传递、处理、分析和报告都是IT审计的关键风险点。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应用控制层面的IT审计应当对财务核算流程的设计与实施、业务系统与财务共享中心的数据对接、登录权限等内容进行重点关注。

(二)IT审计程序流程框架

COBIT(Control Objectives for Information and related Technology)即信息系统和技术控制目标,是一种用于“IT审计”的知识体系,由美国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于1996年首次提出并于2005年更新到COBIT 5.0。目前COBIT已经成为众多国家的政府部门、企业对IT的计划与组织、采购与实施、服务提供与服务支持、监督与控制等进行全面考核与认可的业界标准。由于COBIT 5.0具有普适性,因此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IT审计可以此为基础构建IT审计流程框架。在大数据技术背景下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IT架构与传统IT架构有所区别,在构建IT审计流程框架时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IT审计流程框架包含IT审计指南和IT审计流程两部分。其中IT指南是参考COBIT 5.0得出的IT审计标准,在IT审计过程中起着指导作用,包含关键审计因素、流程能力模型、风险控制模型、IT技术可信评估和IT审计知识库等内容。IT审计流程则包含制定审计目标、风险评估、制定审计计划、设计审计程序、执行审计程序和出具审计报告六个流程,如图2所示。

(三)IT审计数据流程框架

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IT审计中,审计大数据的产生、传递、处理和分析贯穿整个审计过程。为了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提高审计效率,审计机构可以历史数据、互联网数据等组成的大数据为基础构建审计数据中心,并建立IT审计知识库,帮助审计人员进行高效的IT审计。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可以通过IT审计知识库中的IT审计知识对审计对象的关键风险点进行重点关注,通过大数据审计方式对审计对象提供的相关大数据进行审计。待审计人员出具审计报告后,可将该审计项目的主要风险点、测试方式以及实质性程序等相关审计数据反馈到审计数据中心以完善IT审计知识库,形成IT审计的数据闭环,如图3所示。

三、大数据时代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IT审计流程

大数据时代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IT审计应当是一个包含审计大数据产生、传递、归集和使用的闭环系统,在审计过程中应当由IT审计指南对IT审计的计划、实施进行指导。

(一)制定审计目标

审计人员在进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IT审计时,应当充分考虑该模式下的特点,结合财务共享的IT战略规划,明确审计的时间、目标和范围。集团企业建立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战略目标为降低财务核算成本,为了实现该目标,其IT架构应当满足技术可信、内部控制有效、数据平台安全等基本要求,也是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IT审计的主要目标。在不同性质的IT审计中,审计人员可以按照实际的审计需求选择不同的侧重点来制定满足实际需要的审计目标。例如内部审计中,审计人员进行IT审计时更多地关心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应用控制制度建设是否合理、是否得到有效实施;社会审计中,审计人员进行IT审计时则更加在意通过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是否能够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信息。

(二)风险评估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IT架构相较于传统IT更多地使用了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因此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IT审计的审计风险与以往所有差别,例如审计人员在IT技术层面可能无法对IT技术风险有足够的了解,可以通过权威的第三方IT咨询机构获取该审计项目中财务共享下IT技术的评估报告,即IT审计指南中的IT技术可信评估。除了IT技术风险外,审计人员还应当充分考虑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独特的审计环境,结合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业务流程再造,对财务共享中心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情况进行评估,得出可能的其他审计风险以及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通过建立二维风险矩阵的方式对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评估。

(三)制定审计计划

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在考虑企业IT管理框架、人力资源配置等因素的基础上,审计人员应当充分结合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财务处理流程标准化程度高、业务量饱和以及财务核算成本低等特点,分别制定总体审计计划和具体审计计划,包括确定审计目的、审计范围、人力调配以及审计策略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运用了大数据技术,传统审计手段很难进行有效的IT审计,应当在审计计划中明确使用大数据审计等审计手段。

(四)设计审计程序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IT审计程序包含IT管理层控制、IT一般控制和IT应用控制三部分。大数据技术在该步骤得到广泛运用,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大数据爬虫获取互联网数据,从财务共享数据中心获取集团大数据,然后使用数据驱动测试、数据挖掘、数据多维分析等方法对大数据进行分析,实施审计程序。同时,审计人员也可以使用IT审计知识库比对其他财务共享IT审计项目,辅助确定IT审计中的主要风险点。

1.IT管理层控制

审计人员在进行IT管理层控制时可以结合COSO内部控制框架与财务共享实施情况设计调查问卷,向分子公司总经理、集团财务部员工、财务共享中心负责人等发放。然后可以根据问卷结果与财务共享负责人或IT管理层进行访谈,以评价集团企业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IT管理层控制的有效性。

2.IT一般控制

审计人员在进行IT一般控制时可以采取问卷调查、访谈、穿行测试等方式,也可以直接通过第三方IT咨询机构获取企业IT技术评估报告,以确认该审计项目中财务共享服务模式数据安全、基础设施更新、访问安全和网络安全等主要风险处于可接受范围内,不需要整改。

3.IT应用控制

审计人员在进行IT应用控制时可能更多地会运用大数据审计的方法获取审计证据,例如对采集到的大数据进行清洗后通过SQL查询、大数据挖掘和多维分析等方法寻找审计疑点,或通过黑盒测试法进行数据驱动测试以发现IT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除了大数据审计的方法外,穿行测试与控制测试也能帮助审计人员找出应用控制设计与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五)执行审计程序

按照设计好的审计程序进行下一步工作,审计人员需要结合风险评估结果对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三个层面进行控制测试,根据实际需求实施实质性程序,通过大数据审计、穿行测试等审计手段得出审计证据,并将从中得出的主要控制风险告之相关人员,记录测试和交流沟通的结果。

(六)形成审计意见,出具管理层建议

按照得到的审计证据,结合最初制定的审计目标得出最后的审计结果,并根据审计结果当中的所发现的问题向管理层出具审计意见和提供建议,在与管理层进行沟通后取得其对管理建议的相关回复。

出具审计结果后审计人员应当将相关数据反馈到IT审计知识库以形成新的IT审计知识,完成审计大数据闭环。

四、结语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建设需要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支撑,但同时也改变了其IT审计的审计环境。本文基于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特点构建了该模式下IT审计的审计流程框架并对其具体流程进行了分析,以期对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IT审计提供理论指导,帮助集团企业降低或规避其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的IT风险。

【参考文献】

[1] 王德宇.财务共享服务与企业管理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5(5):160-163.

[2] 周常兰.IT风险控制整合框架的构建――风险控制四维整合框架的引入与扩展[J].经济体制改革,2014(2):102-106.

[3] 曹立明.论IT审计与会计信息化[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12):108-113.

[4] 覃宪姬,陈瑜,佟柱.信息系统审计的透视与思考――基于广州地铁审计案例的分析[J].中国内部审计,2014(8):62-69.

[5] 柳芳.基于ERP系统固有风险的IT审计对策[J].中国内部审计,2013(12):67-69.

[6] 李有华.企业IT审计方法研究及应用[J].中国内部审计,2013(10):63-65.

财务共享服务建设目标范文第4篇

共享服务中心(shared service center,SSC)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是指将企业部分零散、重复性的业务、职能进行合并和整合,并集中到一个新的半自主式的业务中心进行统一处理。业务中心具有专门的管理机构,能够独立为企业集团或多个企业提供相关职能服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够将企业从琐碎零散的业务活动中解放出来,专注于企业的核心业务管理与增长,精简成本,整合内部资源,提高企业的战略竞争优势。共享中心的业务是企业内部重复性较高、规范性较强的业务单元,而且越容易标准化和流程化的业务,越容易纳入共享中心。

财务共享即依托信息技术,通过将不同企业(或其内部独立会计单元)、不同地点的财务业务(如人员、技术和流程等)进行有效整合和共享,将企业从纷繁、琐碎、重复的财务业务中剥离出来,以期实现财务业务标准化和流程化的一种管理手段。福特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建立了世界公认最早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整合企业财务资源,实现集中核算与管理,并取得了巨大成效。随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在欧美等国家开始推广,并于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而随着我国企业的快速发展和规模扩张,以及信息化技术的普及,许多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已经组建了自己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如海尔集团、中国电信等。一项来自英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调查显示,超过50%的财富500强企业和超过80%的财富100强企业已经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英)舍恩伯格在《大数据时代》一书中指出,“数据已经成为一种商业资本,一项重要的经济投入,可以创造新的经济利益。事实上,一旦思维转变过来,数据就能被巧妙地用来激发新产品和新型服务。数据的奥秘只为谦逊、愿意聆听且掌握了聆听手段的人所知。”全球经济正进入一个数据爆炸式增长的新时期,正如美国官员所说,“过去3年里产生的数据量比以往4万年产生的数据量还多”。据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当前企业每天的信息存储量高达2.2ZB,而大型企业集团单体产生的数据量已达到10万TB级,并仍呈高速增长态势。据IDC预测,到2020年全球的数据规模将较现在扩大50倍。全球企业已经迈入大数据时代。

财务数据作为企业最重要、最庞大的数据信息来源,在企业财务活动日益复杂、集团规模日益庞大的今天,财务数据处理的效率、安全等问题考验和制约着企业集团的更高一层发展。而伴随着以云计算为标志的新时代的财务共享模式,能够为大数据时代下企业集团再造财务管理流程、提高财务处理效率提供助益。财务共享模式能够为企业带来规模效应、知识集中效应、扩展效应和聚焦效应,实现企业会计核算处理的集中化运作,整合企业内部的知识资源,提高企业财务模式的扩展和复制能力,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从琐碎的财务数据处理中解放出来,专注于企业的核心业务。另外,财务共享模式的集约式管理能够提高数据处理的屏蔽性和安全性,控制企业财务风险,降低生产管理成本,提高经营效率,提升企业财务决策支持能力,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

二、大数据时代财务共享中心构建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先期评估

首先,应组建相应的管理机构。企业集团在决定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后,应及时组建相应的管理机构。管理机构应将企业决策层领导纳入其中,并下设项目团队,具体建设业务由项目团队负责推进和监督。项目团队应吸纳财务人员、IS专业人员等,也可邀请第三方咨询人员,制定评估计划、范围。其次,做好数据搜集工作。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涉及企业多个职能部门和业务流程,应做好多方面数据信息的采集和整理,主要有人事数据、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等,如当前财务人员的基本信息、企业资产信息、财务业务流程信息、业务量等。最后,准确定位财务共享中心。项目团队将搜集整理的信息进行筛选汇总,并形成分析报告,上报管理机构,由企业决策层依据评估信息及企业发展战略,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作出准确合理定位。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规划设计

首先,共享中心的科学选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选址应综合考虑诸如成本收益、基建设施、地方政策、人力资源等多种因素。项目团队应制定多维评判指标体系,对候选城市进行综合评估分析。其次,确定共享中心服务规模和共享范围。在规划设计阶段,共享中心组建团队应依据企业集团规模和结构,集团所处行业,集团运营模式及业务流程共享范围等,从建筑配置和IS配置等方面合理框定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规模,满足基础设施保障需求。最后,就项目建设进行投资收益分析,制定财务共享中心建设规划。在规划设计阶段,项目团队应就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的资源需求和经济效益进行投资收益分析,科学反映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能够为企业集团发展带来的效益产出,用资料和数据打动企业决策层和股东,推动项目顺利进行。投资收益分析应全面罗列财务服务中心的各种直接、间接效益产出及所需资源,权衡比较确立最终建设规划。

(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实施

首先,规划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流程及架构。项目团队应在前期基础数据的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按照科学方法合理规划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流程及架构,详细制定KPI考核指标。企业集团应对原有的财务框架进行优化重组,依据会计政策和规范将财务流程标准化、规范化,集中串联可重复性的财务职能。其次,实施建设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实施可采取多种途径,如内部自行组建、“交钥匙”工程外包、联合组建等。在采取工程外包模式过程中,项目团队应承担起建立职责,协调内部资源配合建设。最后,做好过渡期的相关工作及人员转移。过渡期工作转移包含原财务人员、服务、业务、场地及设备等的转移,以及依据实际运行情况对前期流程及KPI的再修订,并据此确定最终SLA协议。工作转移应充分考虑人员的稳定性和业务的对口性,对于因上马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而出现的冗员,应予以合理安置,难以安置的应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协商过程中注重遵守法律法规政策,以人为本。同时,对留用的业务人员和新招募的财务人员进行上岗培训,加强系统操作演练和实践。

(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运营管理

财务共享服务 中心建设工作完成以后,开始进入正式运营阶段。此时,前期的项目团队应逐渐淡出管理,让位于中心自身的管理团队。企业集团可以在吸纳前期项目团队的基础上,组建中心正式的管理团队,缩短磨合期。管理团队应认真执行之前的业务设计流程及SLA协议,确保中心运营稳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集团正式上线运营后,企业集团内部的财务资源将迅速向中心靠拢,实现同原各部门、子(分)公司的快速剥离,提高集团经营效率,降低集团运营成本。首先,运营管理期间,企业集团及中心管理团队应从保障共享中心正常运转的角度,从人力资源、风险控制、绩效考核、内部稽查等多个角度加强对共享中心的管理和控制。共享中心运营团队应及时搜集服务中心运营中的问题,并及时上报研究解决。其次,对财务服务共享中心进行后期完善。后期的完善主要包括对运行期间问题的集中搜集与解决,硬件设施的维护、管理与更新,新技术的应用与推广以及人员的招募与培训等。运营团队应定期就共享中心运营情况进行评估和稽查,依据企业战略调整和经营变动等情况及时作出流程优化和调整。

三、大数据时代财务共享中心面临的风险

(一)系统自身风险

首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投资成本较高,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前期需要巨大的人力、财力等资源投入,包括人员差旅费用、工程建设费用、人员设备转移费用等,同时伴随有因财务服务中心选址而衍生的地区差异费用及场地建设费用等。即使到了后期也仍然面临设备维护、信息系统更新等费用,成本投入较大,却不一定能带来预期效益甚至将企业集团拖入债务危机。其次,实行财务共享集中管理后,财务人员由业务前端转为后端,业务敏感性和紧迫性下降,容易滋生官僚作风,中心与子公司等交互模式客观上造成了业务迟滞,而信息高度集成化也存在管理漏洞。最后,共享服务中心运营后,信息处理的高度集成化加大了责任认定和追究的难度。一旦出现问题,企业需要通过来回查阅资料,调阅影像,ERP问询等才能确定责任人。

(二)人员管理风险

首先,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实行财务集中化管理,财务人员离开一线前端,将逐渐与子(分)公司、其他部门之间的具体业务脱离联系,难以掌握具体的业务情况,仅能从数字上去研究和判别,一线业务能力逐渐萎缩。其次,财务共享中心实行的是标准化管理,其业务流程犹如车间生产的流水线,财务人员每天将疲于应付各种索然无味的财务数据、凭证、报表等,业务量大,机械化程度较高,工作内容枯燥,财务人员容易失去耐心和激情,产生厌烦心理。最后,财务共享中心的人员流动比率较大,财务人员跳槽另谋出路的比比皆是。这样容易导致业务处理中断或产生新的磨合期,如发票不能及时入账或新人需要重新熟悉业务等,影响企业集团财务稳定。

(三)法律政策风险

企业集团规模扩张到一定阶段,其子(分)公司必然分布于全国各地,而各地政策在实际规则和操作过程中却千差万别,存在地区政策差异。而共享中心的财务人员很可能因为对财务活动发生所在地的财务政策认识不够,导致在财务处理过程中加剧了信息流通和处理的难度。财务人员由于长期居于共享服务中心所在地,缺乏前线业务经验,同时也与各地地税部门稽核人员缺乏沟通和联系,在处理税务问题上产生偏差,易引发法律风险。

(四)信息安全风险

大数据时代企业的数据信息量激增,信息访问、交换、处理、分析的业务吞吐量较以往呈几何级数增长。企业集团建成财务服务共享中心,将集团财务业务集中处理,更是加剧了企业信息的传输与处理流量,这容易导致信息量过大引发信息通路的拥堵。同时,也会由于信息量过大引发传输、处理的延迟。由于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面临10万TB级别数据的处理量,其数据过滤、筛选和分析功能将显得更为重要。而目前信息数据过滤、筛选和分析仍处于半智能化状态,仅能适应简单的信息过滤、筛选与分析需求,无法应对复杂信息处理与交换需求。信息时代由于信息网络的开放性与不稳定性,容易发生信息泄露和病毒入侵事件,一旦造成信息泄露或病毒入侵使得系统瘫痪,将对企业集团的运营管理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四、大数据时代财务共享中心建设与管理

(一)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完善管理机制

首先,企业集团应建立风险评估和绩效评价制度。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投入、建设和运营是一项复杂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集团全体上下的通力配合和不菲的资源消耗,企业集团应谨慎对共享服务中心进行风险和效益评估,科学决策。共享中心建成运营后,应及时开展绩效评价,明确投资收益。其次,科学制定共享中心的管理制度,建立稳定运营的保障机制。共享中心建成运营后,由于涉及中心人员与前端业务人员之间的权责及业务往来,往往存在利益纠葛及推诿现象。企业集团应统一协调各方关系,科学制定管理制度,明确业务前端与中心之间的业务处理流程、权责关系,如会计凭证影像处理的要求、责任人等。最后,应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畅通沟通渠道,加强业务前端与中心人员之间的联系,减少沟通不畅引起的业务故障。

(二)推进使命文化建设,加强人员管理

首先,企业应定期组织中心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中心流程规范及前端业务介绍,在提高中心人员规范操作意识的同时,加强其对前端业务的熟悉和认识。其次,企业集团应积极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加强中心人员的使命感和光荣感。中心管理人员应及时关注工作人员的思想动态,定期组织开展文化教育和活动,在流程化管理之中融入人性化的思想,减少员工的挫折感和迷茫感。最后,应完善中心人员的绩效考核制度,健全目标激励机制。企业集团应根据岗位特点设置合理的目标任务,并制定详细的奖励措施,通过物质刺激和精神奖励多途径提高中心人员的积极性。

(三)强化流程标准管理,优化ERP系统

首先,建立集团内部统一的会计标准,实现会计数据接口的标准化。企业集团应在对内部会计数据、财务工作认真调研的基础上,按照方便、快捷、准确、全面的原则设计会计数据标准接口,规范会计数据信息传递。其次,共享中心联合其他业务部门加强对流程标准化的改进和完善。共享中心是需要不断优化和更新的系统,尤其是业务标准化流程,需要 集团内部各部门尤其是前端业务部门的配合。共享中心应统筹协调各部门依据实际拟定标准化流程,再依据实际完善部署实施。最后,加强对业务覆盖地法律法规的遵守。共享中心必须认真研究业务覆盖地的法律法规,在进行业务处理时应注意各地法律的差异,及时与前端业务部门及地方税务部门沟通联系,业务凭证保存备查。

(四)提高信息处理能力,防范信息风险

首先,加强平台建设,提高系统的应用可靠能力。企业集团应加大对财务共享中心平台的投入和建设力度,加强巡检和维护,定期进行更新和完善。合理配置科技资源,构建适应大数据环境的信息系统。其次,创新数据挖掘方式,构建智能化共享中心。大数据时代的共享中心,数据挖掘处理能力是关键。企业集团应积极引入先进的数据过滤、挖掘分析技术,建设数据仓库,按照业务需求应用数据分析技术,实现共享中心的智能化管理。最后,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建立风险防范体系。按照数据传递原则进行归口负责管理,明确安全责任人。同时,积极构建网络防御体系,应用数字签名认证等安全技术。同时积极建立备用系统和应急预案,定期做好数据备份和管理,防范网络灾害。

五、结论

大数据时代,财务共享对于企业集团的长远发展显得更为迫切和必要。然而财务共享的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企业集团应持客观心态,内外并举、上下齐心,审慎缓步推进共享中心建设,确保共享中心运营稳定有效,达到提高企业集团管理水平目的。

参考文献:

[1] 陈刚.对中石化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分析[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3(4).

财务共享服务建设目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大型建筑企业;财务共享模式;问题;措施

1引言

解析大型建筑企业财务共享模式,探索其在大型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有效应用,需针对大型建筑企业的财务管理现状、模式进行深入的挖掘与探究,从而明确其在财务管理进程中暴露的主要问题,以问题为导向研究财务共享模式实施在大型建筑企业财务管理中的有效性,以及解决相应问题的可能性,并在推进财务共享模式时,根据实际结果与反馈来不断优化该模式应用方式,使其发挥出最大的效果,切实推进企业财务管理可持续发展。

2大型建筑企业存在的主要财务管理问题

大型建筑企业存在施工地域广、施工过程流动性强、建筑产品单件性、施工周期长等特点。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特点显著:第一,不同项目、不同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管控力度参差不齐。第二,集团总部对项目的财务管控乏力,对项目财务状况、财务风险信息掌握滞后,不能为管理层实时提供项目决策或管控所需的财务信息。第三,会计信息披露及生产经营分析时,容易出现财务数据多头填报、重复提供、数据口径不一的问题。第四,大部分财务人员主要精力集中在处理费用报销、会计核算、资金支付、编制财务报表、整理会计档案等基础工作。第五,财务人员流动性对经济业务连续性、会计档案完整性产生一定影响。这些问题导致大型建筑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效率和会计信息质量较低,财务数据价值的挖掘和应用不充分,财务发挥服务经营、价值创造和支撑战略决策的职能作用较差,与新时代创新变革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不匹配。

3大型建筑企业财务共享模式的应用价值

财务共享模式是解决目前大型建筑企业财务职能转型最有效的措施,是大型建筑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提高财务效率和质量的同时,实现财务数字化转型,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现从以下多个方面讨论其应用价值。

3.1有助于会计信息的规范和共享

财务共享服务通过信息技术将财务标准和制度、流程进行固化,利用统一的要求,对分散在各地的经济业务、会计核算、资金支付等基础工作进行集中处理,解决各地项目财务管理水平参差不齐、解决财务数据信息不统一的问题,提高财务数据的质量,而且数据汇总、分析不再费时费力,更容易做到跨地域、跨组织的数据整合与业务监控,利于财务数据共享互通,提升财务工作的效率。

3.2有助于提高企业管控水平

搭建财务共享中心平台,必须要实现业务系统与财务系统集成,真正实现业财融合,大大降低信息数据传导错误的问题,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同时,通过财务共享平台,将企业刚性管控要求植入标准化管理要求,实行项目全过程有效监管,增强对财务法规和企业财务制度的执行力,助力公司合规经营。

3.3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

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引入,能够成为财务服务的“后援中心”,在规模扩大、分支机构增加的情况下,不必考虑投入新的财务基础业务人力资源。同时,将精力投放在业务前端,深化业财融合,并将财务管理重心向管理决策支持、预算预测、税务筹划、财务分析、风险监控、价值创造方向转移,从而促进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战略会计转型。

3.4有助于财务管理转型和企业数字化转型

财务共享服务下,财务数据的大集中、有效管控和深入挖掘,将进一步提升财务数据的战略价值,促进财务管理从“价值记录”型向“价值创造”型转变。财务共享服务信息系统建设中,会涉及与业务经营系统、大数据分析平台的系统化规划设计与对接,会不断引入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技术、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4大型建筑企业财务共享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4.1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企业未贯彻落实财务共享理念,企业高层未将财务共享纳入企业发展规划,企业财务部门推动困难。另外,由于财务共享是将各分支机构标准化、重复性、操作性的财务工作纳入共享,导致财务共享在发展初期被定义为会计工厂,财务企业岗位价值评估时,财务共享大部分工作岗位容易被评估为低价值工作岗位,人员薪酬低于其他管理岗位,无法吸引优秀人才参与到共享中心业务工作中。

4.2企业标准化程度低

企业高度的标准化管理,是财务共享平台推进的基础。大型建筑企业分支机构较多,分支机构管理要求不一,存在同一项业务使用单据不同、标准不统一、处理规则不一致、计价方式不一致、各个业务系统标准不一致等问题,阻碍财务共享建设的推进。

4.3财务共享建设复杂

财务共享中心建设过程复杂,要考虑的内容至少包括11个方面,分别是共享服务模式(即共享的定位和目标)、服务组织范围(哪些单位纳入共享服务)、共享业务范围(哪些业务纳入共享服务)、共享中心机构设置(即是否要设专门组织)、共享中心岗位和人员配置(如何分工和配置人员)、共享中心选址(在哪办公)、共享业务的标准化设计(统一处理标准)、共享配套制度的建立(制定共享工作的管理规定)、系统配套功能建设(即共享平台应具备的信息化功能)、数据的梳理准备(统一的基础数据库)、共享运营考核(共享中心如何运营和考核),以上各个问题均需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统筹规划,经企业最高管理层决策确定。

4.4共享平台存在的问题

首先,近些年财务共享火热发展,助推了财务共享平台开发快速发展,但仍存在较多问题,如平台业务不全面、平台操作烦琐、自动化效果不佳、不同的平台公司无法良好对接、与税务系统或金融机构对接不全面、部分业务处理效率低于线下处理效率等,导致企业在推进财务共享服务时困难较大。其次,财务平台建设完成后后续更新困难,部分共享平台由于底层设计,平台开发公司推出更先进的新产品时无法实现自动更新,只能重新搭建平台才能实现平台更换,更换资金成本、经营成本高。最后,建筑企业财务共享平台的推进,依托于企业项目管理系统建设情况,企业内部未建立统一的项目管理系统,财务共享无法实现业务与财务数据的对接,只能搭建残缺的财务共享平台。

5大型建筑企业财务共享模式实施措施

5.1提升重要性认识

在财务共享建设的潮流中,各个企业对财务共享均有一定的认识,为进一步提升重要性认识,企业财务部门还需把握以下两点:一是企业财务部门应通过评估、业务部门讨论、汇报、决策等各种方式,提升管理层认知,明确企业财务信息化战略规划,推动财务共享建设;二是由集团总部统筹推进财务共享建设,制定财务共享建设目标节点,对各成员单位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纳入各成员考核指标。

5.2标准化建设

在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开始前,应完成以下3个方面的标准化建设工作。第一,推进财务基础工作标准化建设,财务共享中心是将分散在各分支机构的共性财务基础业务抽出来(如会计核算、费用报销、资金支付、报表编制等),通过制定标准化的处理流程、处理标准、处理要求,借助统一的信息化平台,由专门的职能机构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人员按专业化分工高效、自动、规范地处理各项经济业务,故应先对企业会计科目、会计科目辅助、会计核算、会计凭证附件、费用报销标准、资金支付标准、报表编报口径等进行标准化管理。第二,推进财务管控标准化建设,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要统一财务政策、统一业务流程、统一管控规则、统一组织体系,统一规范费用业务、税务操作和财务处理操作规则,并固化到信息系统中,通过系统保障充分发挥财务管控作用。第三,推进业务管理标准化建设,为打通各个业务系统奠定良好的基础,需组织实施前端业务标准化,然后依托财务共享系统建设,内置业务标准化成果,主要体现为需建立业务口径统一的基础数据、建立统一的业务标准化管理台账。

5.3财务共享中心建设规划

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内容及应考虑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确定财务共享中心定位,根据企业经营管理要求,确定为管控财务共享、服务财务共享、管控服务并重财务共享,相对于传统服务型的财务共享模式,近些年越来越强调管控与服务并重的财务共享,特别是国有大型建筑企业,为实现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要求,需要通过财务共享平台实现对下属成员单位的风险管控。第二,确定财务共享目标,通常,财务共享中心为标准化中心,立足于规范高效管理,借助财务共享平台,实现费用报销的标准化和合规化、会计核算的标准化和自动化、资金支付的集中化和自动化、财务报表编制的标准化和自动化、税务计算和申报的自动化、会计档案管理的标准化和自动化,实现银行账户管理集中统一管理、资金支付审核标准化和自动化、费用预算编制和分析的自动化、预算控制的前置化和自动化,提升会计工作效率和信息质量,强化过程控制,提升公司管控水平;在实现标准化中心后,逐步转型为财务共享中心为数据分析中心,立足于数据驱动管理,借助大数据分析平台,通过建立多维分析模型和数据挖掘模型,实现服务业务经营、精细协同管理、辅助决策支持和全面风险评估,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服务企业高质量发展。第三,确定财务共享服务组织范围,根据财务共享建设初期开展的标准化建设工作情况,对可进行标准化管理的单位纳入财务共享财务服务组织范围。第四,确定共享业务范围,根据涉财业务能否标准化处理,将纳入共享服务的单位所涉及的费用报销、财务核算、对外财务报表、资金支付、税务日常工作、会计档案等业务统一标准,进行共享作业服务。会计档案还需考虑建筑企业各项目属地化管理要求确定是属地化管理、财务共享中心统一管理。随着共享业务的确定,财务共享中心承担共享业务职能,企业总部财务管理、企业成员单位财务管理职能也会发生变化,一般情况下企业总部承担战略财务职能、企业成员根据层级承担战略财务与业务财务职能。第五,确定财务共享中心机构设置,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需要确定设置虚拟共享中心或设置实体共享中心,是在企业总机构财务部门下设财务共享中心或成立财务共享法人实体,布局上实行统一建共享、分地分区域建共享,还是分业务板块建共享,最终确定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组织机构布局。第六,确定财务共享中心岗位和人员配置,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设立之后,随着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共享财务职能的划分,企业总部财务管理部、各成员单位财务管理部、共享中心人员将会有重大的调整,应制定整体的人员迁移和岗位调整政策,共享业务职能转移至共享中心后,承担此类业务的财务人员转移至共享中心工作一段时间,人员薪酬不低于同级组织机构的其他管理人员,推进财务共享建设进度。第七,确定财务共享中心选址,综合考虑人才吸引、办公成本、与企业总部沟通便利性、交通便捷、信息安全保障等内外部环境,确定财务共享中心地址。第八,确定财务共享配套制度的建立,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需要建立财务共享管理制度,包括工作职责及岗位工作职责、报账和审批流程、财务核算、稽核流程、档案管理规范、绩效考核细则、财务共享中心日常运行管理制度、信息系统的操作指导手册、规范等,用以保障财务共享中心稳定运行。第九,对财务共享中心运营管理,设立财务共享中心、完成财务共享平台建设后,选择部分业务全面的单位试运行,待运行平稳后,逐步推广其他单位上线。财务共享中心正式运营后,需要对其运营进行管理,包括财务共享中心流程体系与管理制度建设、财务共享中心业务发展、组织共享中心流程与作业标准手册编制与修订、共享中心运营质量监控与绩效考核与风险监控、共享中心运营成本控制、共享中心人员培养等。财务共享中心运营成本,主要有企业总部直接承担、采用一定分摊方式计入各服务组织成本费用、通过签订服务协议约定计费规则收取费用3种收取方式。

5.4财务共享平台搭建

由企业总部通过招标方式选择财务共享平台建设公司统筹各成员单位建设财务共享中心,选择市场上最为成熟的建筑企业财务共享平台,进行深入的调研,确定该共享平台无法适应本企业管理要求的部分,由系统建设单位提供解决方案,通过进一步的平台开发实现企业管理要求。同时,聘请专业咨询机构确定财务共享搭建模式,根据全部单位可标准化部分,在企业总部统筹建设,在共享软件更新时能实现最小化变动的整体迁移。最后要推动企业项目管理系统的建设,企业统一使用一套项目管理系统,各类业务数据通过项目管理系统集成推送至财务共享信息平台,实现业务、财务、税务、资金一体化,完成建筑企业财务管理转型。6结语大型建筑企业财务共享模式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大型建筑企业要在未来行业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除了发展其硬实力之外,还应以本身的财务管理模式为基础合理融入财务共享模式,以此来支持企业的关键决策,实现企业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吴鹏.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大型建筑施工企业集团的应用研究[J].财会学习,2019(4):57-58.

【2】邓云.基于业财一体化的财务共享模式在大型建筑企业直属项目的应用[J].交通财会,2020(05):63-67.

【3】林玉娟.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共享服务模式下成本控制研究[J].辽宁经济,2019(03):42-43.

【4】刘颖智.基于财务共享模式的建筑企业风险控制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

【5】万章浩.财务共享模式下基于大数据智能化的协作施工核算优化[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2019.

【6】张波.基于建筑施工企业财务共享模式下成本核算与管理研究[J].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2020(04):14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