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级会计限制条件

初级会计限制条件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级会计限制条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级会计限制条件

初级会计限制条件范文第1篇

一、当会计学专业的就业趋势

一方面,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经济环境的日趋复杂,以及先进管理工具的运用,国内国际的会计行业大环境也与时俱进的发生着变化,企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尤其对于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有着强烈的需求。另一方面,虽然会计专业一直以来都是所谓的“热门”专业,但是许多学生选择会计专业的初衷并不是热爱和擅长会计工作,而是认为学会计、好找工作,从而出现会计行业就业人员的数量不断上涨,但其素质良莠不齐的局面。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稀少,许多企业无法招聘到符合要求的会计人才,而大部分会计学专业的毕业生工作能力和专业素养都较为普通,有限的工作岗位无法让每一名毕业生都能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因此,会计学专业也面临着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

二、当前会计学专业的就业现状

1.初级人才市场趋于饱和

近几年来,我国各大高校都在不断的扩大招生规模,尤其是会计学专业,目前已成为我国普通高等院校招生人数和毕业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由于会计中高级职称考试有相关的限制条件,会计学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都考取了初级会计职称,并且也有部分非会计学专业学生以及社会人士通过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由此导致初级会计人才已趋于饱和。大部分初级会计人员专业技能不足,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从而导致市场对高级会计人才的需求日益上升。

2.用人单位招聘门槛高

据调查,我国有超过七成的大学毕业生认为用人单位存在就业歧视现象,而超过五成的大学毕业生亲身经历过就业歧视。当前许多用人单位设置了较高的招聘门槛,有些职位对于会计学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就足够胜任,但其招聘条件中明确要求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这就造成了用人单位所选择的员工能力水平与职位性质不匹配的情况,不仅让大学毕业生失去了一次就业的机会,更阻碍了企业本身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企业中的会计岗位直接接触企业的财务工作,许多企业的管理者对于外来人员进行财务工作十分排斥,所以直接拒绝对外招聘会计人员,而是选择企业内的老员工或者是自己的亲戚朋友担任会计职务,由此增加了会计求职人员的就业难度。

3.学生择业盲目

一方面,学生选择专业盲目。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的过程中,许多学生对于自己的实际情况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盲目选择所谓的“热门”专业,部分学生上了大学之后才发现自己对会计并不感兴趣,专业基础知识学得不够扎实,造成本身专业能力方面的缺失,这对毕业后的就业有着较大影响。另一方面,学生就业盲目。在求职过程中,许多学生过于依赖一纸本科毕业证书的分量,对自己的职业期待过高,就业地点要求大城市、就业环境要求大企业等,而自己的实际能力却没有达到理想中的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最后使得这部分毕业生就业困难。

三、促进会计学专业就业的建议

1.学校方面

各高校应结合本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专业设置,不能单纯的为了招生而设置热门的会计专业。在学生进入会计专业学习之后,要根据社会的需求设置更加有计划的培养方案,并将职业发展教育贯穿始终,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奠定基础。此外,各高校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加强实践教学,将更多能够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锻炼的实践活动引入到教学体系中来,让学生逐渐提升自己的专业竞争力。

2.企业方面

一是企业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度设置招聘门槛,给一些能力过关的本科毕业生工作机会,实际上,即使是二本、三本大学,同样也有许多工作能力强、基础知识扎实的毕业生,能够胜任企业的会计工作。二是企业管理者也要拓宽眼界,开放思维,与高校进行合作,吸纳更多实习生进入企业学习,同时发现更多可塑性强的专业人才。

3.学生方面

在学习期间,不断加强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从而提升自己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是成功就业的关键所在。除了本科学历之外,学生必须始终保持学习,打好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同时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等会计相关的职称。同时在寒暑假等课余时间里积极进行社会实践,不断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以后的职业生涯积累宝贵经验。除此之外,学生面对就业时要摆正心态,不一味的追求大城市、大企业,而是给自己制定长远的职业发展计划,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走,逐渐实现自己的目标。

4.政府方面

一方面,国家政府在“就业难”的浪潮中应当提供适当的政策支持,拓宽大学生就业创业渠道,建立起及时、安全、权威的网络就业信息平台,让大学生接触到更多的工作机会;另一方面,政府也应当对当前各大高校的招生规模和专业设置进行科学的管理,平衡师资力量,保证大学毕业生的质量,同时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为市场培养出更多高质量的会计人才。

初级会计限制条件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改进

我国现行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制度在提高会计人员道德水平、业务素质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仍然存在诸多不足。本文提出几点建议,以对改进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有所裨益。

1教学内容应突出重点

财政部1998年颁布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理论与实务;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其他相关知识;其他相关法规制度。笔者认为,作为正式教育的补充形式,继续教育应该分阶段突出重点,在各阶段重点安排讲授会计人员当前最迫切需要的知识。继续教育属于在职培训,会计人员不可能抽出大量时间参加培训,所以培训时间一般只有3~5天甚至更短。要想在短短几天之内面面俱到,要求他们掌握各方面知识显然是不现实的。而且,人们对强制性学习往往带有抵触情绪,特别是对那些不能立即见成效的知识。所以,在规划各阶段的教学内容时,应重点安排某一方面知识的专题培训。

在现阶段,应重点安排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培训。我国自1992年实行“两则”、“两制”改革以来,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体系。这些准则和制度能否发挥预期的作用,关键在于它们能否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执行,关键在于会计人员能否扎实地掌握它们。据统计,我国只有47%左右的会计人员接受过中专以上的教育,很多人是“半路出家”或跟着师傅学的。很多人不了解准则和制度到底为何物,或者不知道有无新准则和制度颁布。而且,囿于自身的能力,他们很难通过自学真正理解准则和制度,特别是带有原则导向性质的会计准则。这无疑会严重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所以,应该专门安排系统的准则和制度的培训。这是会计人员目前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完善会计准则制度体系、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迫切需要。

2教学形式应多样化、现代化

根据《规定》的要求,我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由各地财政部门统一组织,由其指定的培训机构负责具体的培训工作。目前,各培训机构普遍还是采取传统的单向面授的教学形式(教师讲,学员听),这种教学形式往往让人感到枯燥、乏味,从而影响培训效率,因为培训效果的好坏关键在于能否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和浓厚兴趣。因此,有必要对教学形式进行改进。作为实务工作者,会计人员在日常的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工作中必定会遇到诸多问题。因此,可以考虑采取互动的教学形式,由学员将自己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授课教师,教师整理后分成数个知识体系进行讲解。在课堂上,应鼓励学员积极主动地与教师交流、探讨。这种教学形式能开拓学员思维空间,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另外,还可以引进案例教学。针对某些方面的知识,教师搜集相关的真实案例,以这些案例为主线,启发和引导学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融合。譬如,我国和美国近年来发生了众多的财务舞弊案。这些案例有许多共同点,如舞弊手法主要是钻准则或制度的漏洞,或是直接违反相关准则或制度。教师可以结合准则或制度进行讲解分析,从而使学员更好的理解准则或制度出台的原因、背景、意义等。

此外,传统的集中面授的教学形式往往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由于培训时间的紧迫性和培训地点的紧缺性,培训工作往往进行得很仓促,难以进行系统、深入地教学,进而影响教学质量。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现代远程教育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突破了传统的面授形式受到的制约,能够随时随地的组织培训。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模式一般有:函授学习;电话会议形式学习;有线电视形式的学习;电教录像形式学习;卫星传授电视接收形式的学习;计算机为主的学习;网络为中心的网上教育。其中网络教育是目前最有效率的远程教育形式。这种教学形式不仅可以模拟传统教学,而且能弥补后者的缺陷。比如,网络教学的信息含量和信息的及时性是传统教学所不能企及的。另外,网络能搭建一个很好的互动教学平台,而且这种互动具有高效性和及时性的优点。在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大力推广这种教学形式,使之成为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强有力的引擎。

3应强化企、事业单位管理当局对会计继续教育工作的支持力度

前已述及,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属于在职培训。培训工作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会计人员所在单位的日常工作。因此,会计人员所在单位的管理当局对继续教育工作的态度往往关系到此项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并取得满意的效果。因为担心本单位正常经营管理工作受到影响,管理当局往往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持消极态度。他们往往把会计人员接受培训的支出当成一种额外费用,并错误地认为多参加或少参加一次培训,对本企业无多大利害,没有把培训工作提高到应有的认识高度。据统计,有些地方的会计人员培训面仅有50%左右。因此,有必要强化管理当局对此项工作的支持力度。

3.1可以考虑通过立法或颁布行政规定,强制性要求各单位的管理当局支持正常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

这一点在我国各类会计法规中鲜有提及,这无疑会极大地影响《规定》的落实,进而影响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在强制要求管理当局给予支持的同时,应区别其支持的程度而分别给予相应的惩罚或奖励。譬如,可以将管理当局对继续教育工作的支持及取得的绩效作为进行发票管理评级、营业执照年检、贷款证年检时的一项考核指标。

3.2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

会计工作作为企、事业单位管理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其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一个单位的绩效的优劣,而会计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从短期来看,继续教育工作可能会暂时影响一些工作,但从长期来看,训练有素的会计人员将会给单位带来更大的管理效益。因为在继续教育方面的投入是一种资本化投入,而不是费用支出。我们应该通过宣传,让管理当局树立起这种思想。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很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训工作,他们的一些经验是很值得我们借鉴和推广的。

4应采用层次化教学模式

接受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水平参差不齐,其对继续教育的要求也不相同。在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中,针对不同层次水平会计人员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实行分层次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培训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认为,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把会计人员分成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以确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初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包括已取得或受聘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或已取得会计证但尚未取得或受聘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的人员。初级会计人员主要从事具体业务的操作和处理,因此其教学目标应设定为:掌握一般的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能规范的编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报会计报表和处理其他具体业务。中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包括已取得或受聘中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以及具备相当水平的会计人员。中级会计人员一般是会计部门的骨干或主管,负责会计系统的组织管理和和协调与其他部门的关系,因此其教学目标应设定为:较为系统地掌握会计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理解并能正确执行有关的会计法规制度,熟练的进行企业会计制度设计,分析解决重要的财务问题。

高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包括已取得或受聘高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以及具备相当水准的会计人员。他们一般处于较高的管理层次,参与企业的财务决策和经营管理决策。因此其教学目标应设定为:较为系统地掌握财政税收、金融证券、管理理论和专业知识,对国家当前的产业政策和金融财经法规有着深刻的理解。

5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

会计职业道德是会计文化的一部分,是长期会计工作实践中凝聚的道德观念、道德心理、道德准则,人生理想等的总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它的作用将越来越重要,而职业道德的丧失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危害也越来越严重。

我国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观念淡薄,诚信丧失,违背准则、弄虚作假之事时有发生。在国家、社会公众利益和单位利益发生冲突时,不能坚持原则,甚至共同作弊,为违法乱纪活动出谋划策,直接参与伪造、编造虚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还有的会计人员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膨胀,丧失了最起码的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利用职务之便追求私利、监守自盗。有些单位的诚心道德完全丧失,肆无忌惮地编造虚假会计报表,欺骗社会公众。近几年的会计造假案屡屡发生,以致出现会计诚信危机。这些问题都表明,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继续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重塑会计诚信,已是当务之急。

现阶段我国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可初步归纳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与管理、强化服务八个方面的内容。

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中,应把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灌输其中,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使会计职业者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自觉性。

参考文献

1孙利沿.提高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教学质量的几点尝试[J].北京财会,2003(5)

初级会计限制条件范文第3篇

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与公开规制

(一)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指对会计人员进行的以提高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为目标的学习和培训,它不仅是会计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而且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要求,会计从业资格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持证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监督、指导。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监管制度是指各级会计管理机构根据法律法规赋予的权限和职能,依照有关法规,结合本地实际,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和准则。自2007年1月《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实施以来,各地会计管理机构结合本地实际,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形成了各具特点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监管体系,继续教育工作卓有成效。但根据一项专门的继续教育状况调查,结合笔者了解的情况看,继续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按要求完成继续教育的会计人员占从业资格在册人员的比例偏低,会计人员参加继续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待增强;培训市场恶意竞争,虚假信息,以欺骗手段招揽生源牟利,只收费不培训、多收费少培训等现象屡禁不止,社会办学机构的监管有待加强;管理手段滞后、措施乏力的问题亟需解决,会计管理机构的继续教育管理力度有待加大。

(二)公开规制公开规制作为一个概念源于证券立法,其本质是一种政府规制。政府规制又称政府管制、政府监管,即政府运用公共权力,通过制定一定的规则,对个人和组织的行为进行限制与调控。公开规制的基本内容为:政府利用公共权力,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以缓解信息不对称问题,使市场主体处在平等的地位上。达到市场资源最优配置,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的目的。

公开规制的制度,强制相关当事人披露其信息,这种监管措施是有限的国家干预,它限于信息的强制披露,却并不剥夺当事人的市场进出自由,将选择判断的权利留给公众自己;公开规制的直接目标,是要确保当事人获取信息的自由并由此实现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选择自由。可以说,公开规制制度是干预主义和自由主义之间的某种融合,是有限公开与适度规制的有机结合。

(三)公开规制与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监管的关联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某些问题的长期存在,反应在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对继续教育的监管上,不仅仅是态度、力度的不足,而且还表现为方法、手段上一定程度的欠缺。以创新思维,借鉴成熟的理论、理念来重新思考、定位,成为新时期继续教育监管工作的客观要求。

教育作为一种公共物品,事关社会公共利益。依据制度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监督、指导,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政府规制。经济学中“内部性”规制理论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政府规制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信息不对称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内部性”的主要表现之一。一般而言,由于生产经营者与消费者,即继续教育机构与会计人员之间对产品的真实质量存在信息不对称,从而产生逆向选择问题,最终会出现劣质产品驱逐优质产品的现象,导致市场效率降低和市场失灵。市场机制通过信息传递和信息甄别两种途径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但在利用市场机制缓解信息不对称过程中,由于社会办学单位的虚假广告、对产品担保的承诺与实施之间存在差异性,会造成市场失灵,从而大大削弱市场机制在这方面的作用。因此,就需要同时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共同缓解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之间对产品质量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即需要政府对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规制,以弥补和校正市场失灵,于是,公开规制就成为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管理的一种必然选择。

二、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监管制度完善的含义

(一)调整其它规制通常情况下,在社会性规制的各种方式之中,禁止特定行为、对营业活动进行限制、资格制度被认为是基本的规制方式,公开规制是这些基本制度形式的补充和具体化。它们之间的关系同时又是复杂和微妙的。在一定的情形下,将公开规制作为重要的制度形式,适度地放松那些过于严苛、不合理的其它规制内容,整体上利大于弊。

(二)强化公开规制从某种意义上看,公开规制的立意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应该是一致的。广义而言,公开规制应该既包括被管理者,又包括管理者自身;既包括抽象制度的公开,又包括具体信息的公开;既包括会计管理机构的信息公开,又包括社会办学单位的广告。一般地,在数量上,当大部分潜在对象难以知晓与自身权益相关的某种规制时;在结构上,当某类对象存在严重的缺失时,都可认作公开规制的失效,应当加以矫正。

(三)依法进行规制规制本身应该是合法合规的。如,会计管理机构及公开教育机构相关信息不能涉及其商业秘密,教育机构信息要遵守广告法等法律法规。

此外,所有被调整、放松的规制本身也要被充分地公开,这一点在现实中极具应用价值。

三、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监管制度完善的内容

(一)教育形式的规制对于教育形式,《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规定了两类:接受培训和在职自学。其中,接受培训明确了四种形式,在职自学明确了三种,在现实中均各有偏废。现阶段,绝大部分继续教育以接受培训方式完成,接受培训中又以社会教育机构和学会分会、行政事业单位组织的培训为主。按照《规定》,会计人员可以自愿选择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形式接受培训,包括:参加在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备案并予以公布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机构组织的会计培训;参加继续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师资培训和会计培训;参加会计人员所在单位组织的会计类脱产培训;参加会计、审计、统计、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以及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税务师考试;继续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其他形式。实际操作中,各地主要认可前两种形式,对参加考试,某些地方规定只有通过一门考试后,才可充抵当期继续教育学时。培训形式的单一,途径过窄,增加了个人培训负担,既无意义,也无必要。通常情况下,某种僵化政策的制定,反映了官僚体制的扩权意识,或者与利益团体的影响相关,其结果将导致“规制失效”。及时调整思路,从源头放松规制,在干预主义占据上风时,适当赋予会计人员自由选择的权利,有助于达到一定的平衡,体现政策的灵活性。政府设立继续教育规制的出发点,应该是强制专业技术人员及时更新知识,提高能力,满足工作需要,从而维护公共利益。因此采取灵活的教育认可形式,符合这一目标。同时,专业技术人员主动参加各类职称考试。是积极要求专业工作能力、专业知识水平的进步,其学习的力度、强度、效果,都有胜于各类被动的培

训,无论通过与否,应当作为继续教育学时予以认可。同样地,参加普通院校或成人院校会计、审计、财务管理、理财学、会计电算化、注册会计师专门化、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等国家承认的相关专业学历教育,以及独立完成地(市)级以上(含地、市级)财政部门或会计学术团体认可的会计类研究课题、参加会计知识竞赛获奖。或在省级以上(含省级)经济类报刊上发表会计类论文等,也均应予以认可。这种认可的公开,传递了这样一种信息:在职自学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重要补充,应当给予鼓励。

(二)教育机构的规制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规制:

一是丰富所在单位脱产培训。对于单位组织培训,一般也多认可行政、事业单位和大中型国有企业以及各级会计学会分会组织的培训,实际上的规制过于严格。在单位性质上,应当不分行政、事业、企业,在所有制形式上,无论公有、私有还是混合型,都应当允许。从会计制度本身而言,企业会计较行政会计更为复杂;从单位类型上看,企业更是千差万别,结合企业实际开展的继续教育培训更有必要。然而,实际中,非国有制企业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极为少见。培训主体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规制的失效。企业开展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从利益取向、适应企业特点满足针对性上,理论上应该优于教育机构,但在师资力量培训条件和经验上又处于弱势,较为理想的一种状态是,教育机构与企业联合培训。对于会计人员较少的企业,可以探索一家教育机构与多家同类企业联合培训。从规模效益、监管的角度考虑,会计管理机构可以组织、指导有一定规模的企业开展联合培训,同时公开相关信息,增加其推广的可能性。

二是强化社会办学单位监管。社会办学单位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机构中的重要力量,在培训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办学单位及其开展的教育培训,是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监管的重点和难点。《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明确,继续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管理权限,定期公布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机构名称等相关信息。《规定》对教育机构资质作了一定要求,符合要求并经过备案和公布,其培训才能被予以认可。备案和公布是强化社会办学单位监管的重要环节。可以采取定期进行备案、公布的方式实现优胜劣汰,形成竞争有序的市场格局,一般以2-3年为宜。同时辅以不定期公布,如违规强制出局、自愿退出等,并予以公告。备案和公布的内容应当包括:机构名称、所辖区域、备案机关、整体师资水平(教师资质)、认可的培训方式以及历年培训合格率等信息。社会办学单位可以公开经过备案的信息,其它信息应当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不得作虚假宣传和不当承诺。备案和公布既便于接受公众和媒体监督,又方便会计人员选择,保障了知情权和参与权。

(三)教育对象的规制会计人员的学历层次、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差距较大,应区分层次,因材施教。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对象按照取得的专业技术等级资格和专业水平分为高级、中级、初级三个级别。初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对象除包括取得或者受聘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的会计人员以外,还包括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但未取得或者受聘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职称)的会计人员。目前。各地对高级会计人才的继续教育,一般由省级会计管理机构集中组织,但有些未予明确,导致管理机构不予组织、教育机构无力组织而实际处于混乱的状态。即使是初、中级会计人员之间,水平能力、对继续教育要求的差距也较大。因此,应明确要求,对于接受培训形式,高级会计人员主要由省级会计管理机构集中组织培训,初、中级会计人员仍由所在单位和社会办学单位等进行培训,但应分级办班,不得混班培训。

初级会计限制条件范文第4篇

“会计电算化实务”课程是高职高专院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会计能力的典型代表课程,它融合了会计基本理论知识、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并与计算机信息技术关联为一体的多个学科交叉型课程。从说课角度看,一般?目纬躺柚谩⒖纬躺杓频?7个方面来对这门课程进行设计。

1课程设置

11课程定位

会计电算化实务是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专业核心课;是融会计理论、会计方法、法规和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一体岗位技能课,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操作性。一是会计电算化已普遍应用于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中,是大势所趋。二是该课程是会计从业人员取得相关资质的必考课之一。三是该课程是会计职业技能训练与形成的重要环节,在培养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方面占有重要地位。

该课程一般开设在第三学期,先修课程有“基础会计”“初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后续课程有“财务管理”等课程。本门课程是对先修的会计基本理论等课程的综合运用和实践检验,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1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巩固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知识,掌握会计核算软件各模块的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能熟练运用财务软件进行业务核算;能解决财务软件运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能获取初级会计电算化合格证书;能辅助或独立完成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业务的实施。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课程设计

(1)设计理念。基于工作需要,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精选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按照职业岗位需求进行授课。

(2)设计思路。结合职业技能考试,以任务为驱动,以企业实际会计工作流程为主线,以财务软件为平台,指导学生完成会计电算化实务操作的各项流程。

(3)教学内容选择。本课程主要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和财务软件的实际应用,重在操作。依据会计工作业务流程,结合会计从业相关资质考试,按岗位要求,将知识点分为7个项目任务,43个典型任务,若干学习任务。每个学习任务都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真实资料进行训练,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其中教材中软件安装知识略过,因为大二的学生对于计算机操作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系统管理和固定资产系统不做重点讲解,这部分内容相对简单,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业务内容容易理解,易操作;总账和报表系统作详细和重点讲解,这部分系统复杂,业务烦琐,也是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将期末事项处理与报表合在一起讲,它们之间联系比较紧密。为了适应我们所用用友T3版软件的要求,将教材给定案例资料进行适当的调整。

(4)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按照会计岗位工作流程安排教学进程。课程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均设在会计实训室进行。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同步进行,达到“在练中学、在学中练”的效果。即先由教师进行演示,学生按照软件练习,最后由学生按照给出的任务自主独立完成实践操作。贯彻任务驱动与工学结合的思想,使课程实践教学与工作岗位实现“无缝”对接,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以项目强化知识训练。将课程按知识点分为7个项目,通过完成项目实施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即完成理论知识的强化;二是以模块强化技能训练。将整体教学任务进行分解,采用各个击破的方法,按核算软件模块来开展技能训练,让学生按步骤、分任务地进行学习训练,即实现单项突破;三是以岗位强化实践训练。选取企业的真实业务资料让学生训练,按实际岗位分工完成核算任务,提升岗位操作技能,即实现综合实训。

将所有的教学任务完成后,就形成了一套从财务系统基础设置到总账系统再到财务报表编制的完整的企业会计电算化操作流程。要科学合理安排课时。总课时为72学时。其中总账系统是为其他子系统提供服务的,是整个财务系统的核心,又是会计从业资质考试出题中的重要部分,所以总账系统设置20学时。

(5)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重点是总账系统和报表系统;难点是总账系统期末处理、工资分配、更正实践操作过程中的差错;解决措施是“精讲+精练+重点考核”。也就是说,对重难点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进行反复练习,教师对个别学生进行手把手指导,同时,把重点和难点问题作为平时考核与期末考核的主要内容。

3教学实施

(1)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依据真实的企业案例,以任务为主线,按工作过程开展模拟实训。通过课堂上教师教授、教师的演示、学生反复练习和教师具体指导等步骤,形成了理实一体化与“演、练、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2)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多元化,以“任务驱动”为主线,以讲授、演示和指导为基本方法,辅以启发式教学法、问题陷阱式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体验教学法和分组讨论法。

(3)教学手段。一是课内采取“板书+多媒体课件”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二是课外利用网络平台,主要利用QQ群、微信群进行答疑,使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4)考核方式及评价标准。采用出勤考核、平时实践考核、期末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其中出勤占20%,平时实践考核占40%,期末实践考核占40%。平时实践考核不合格的,不允许参加期末考核。

4教学条件

(1)教材选用。高职高专教材选用由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ERP软件操作实务》,同时参考以下几个书目: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财务软件实训》、会计从业证考试辅导教材《初级会计电算化》(人民出版社出版)、会计职称考试辅导教材《初级会计实务》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修订。

(2)教学资源。软件资源为正版的用友T3财务软件。硬件资源为带多媒体教学设施的会计电算化实训室。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会计事务所)。

(3)师资队伍。专任教师多人,其中具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双师、副教授和具有研究生学历的讲师。

5教学效果

(1)目标实现。学生能够具备独立实施中小企业电算化核算和软件的日常维护能力;大多数能够通过会计从业资质考试。

(2)教学评价。从学生学习和同事反馈情况看,该课程具有较强实用性和应用性。学生对该课程有很强的学习兴趣。

(3)取得成绩。本课程是会计从业人员有关考试的必考课之一,通过这门课程的系统化学习,大大提高了阜新高等专科学校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其中“会计电算化”科目通过率为98%以上。参加工作的同学能够顺利上岗操作,录用单位满意度较高。

6课程特色

在教学模式上。实现了以实训为主的“演、练、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按工作过程开展模拟实训;在教学形式上。整个教学过程都在实训室开展,完全做到“边学边做,学做合一”。在考核形式上。考核的内容与形式都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接轨,使专业教育与会计职业资格教育相融合。

初级会计限制条件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会计学属于应用型的经济管理学科,不仅有独立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且有科学严格的操作规范,实验教学更是高校本科教学的重中之重。文章通过对北京工商大学会计学专业实验教学方面的探索进行解析,指出实验教学为学生搭建了教学互动平台,还教学以“学”为主的本源。这种教学模式的创新,充分体现了深化教育改革,根据社会需要培养人才,开拓创新的理念。

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实现培养复合性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实验与实践教学已在我国高校悄然兴起。如何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更多地进行专业实验并参与社会实践,不断地把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与方法应用于实践活动中,在毕业进入工作岗位之前就具有基本的处理日常经济业务的能力,这是近年普通高校会计学专业教学中面临的一个难题。为了实现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近年来,北京工商大学在会计学专业实验教学方面进行了多方探索与尝试,实现了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也由原来的“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实验”。2005-2007年,我校的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ERP沙盘模拟大赛”与“全国MBA培养院校企业竞争模拟大赛”等,屡创佳绩,正是得益于全面进行实验教学的举措。

一、探索本科教学规律,构建专业实验教学课程体系

20世纪80至90年代,我国的大学本科教育资源稀缺。高校曾把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具有较高理论层次的研究型人才,因而比较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和研究能力的培养,而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有所忽略。就会计学专业教学而言,虽然我们很早(20世纪80年代中)就建立了会计手工实验室,进行计凭证一会计账簿一财务报表全方位的仿真模拟,但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受规模小、时间短的限制。随着我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学生也不断走入社会,信息反馈逐步增加,社会需求逐渐明确。通过对用人单位领导的调查,认为会计毕业生最应具备的素质和技能是日常会计操作。从对会计在职人员的调查发现,目前本科毕业生最欠缺的是业务操作能力。根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培养要求,我校及时调整了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需要的复合性应用型专门人才。在业务培养要求上,注重学生专业理论培养的同时,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放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实行两条腿走路、两条腿都要硬的原则。为此我校相继开设了8门专业实验课,从05级起正式列入专业培养方案,并全部集中在学校条件一流、管理先进的“文科实践中心”进行。实验课程体系建设既注重实验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又注重实验教学内容的综合性、互动性、启发性、完整性。每门实验课从实验目的定位、实验教材的编写、实验内容的选定、实验程序的安排、实验过程的组织等,课程组均进行了精心设计和策划,深受学生欢迎。

实验教学为学生搭建了教学互动平台,还教学以“学”为主的本源。这种教学模式的创新,充分体现了深化教育改革,根据社会需要培养人才,开拓创新的理念。

二、开展实验教学研究,创新实验教学模式

为了实现复合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近年来,学校加快了实验教学建设步伐,提出了“硬化实验教学”、“强化实验教学”、“优化实验教学”、“美化实验教学”的四项建设措施。为推进实验教学研究,学校校长与主管副校长分别主持专题研讨会,教务处和实验中心主持实验课程论证会、实验教材与开放式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研讨会等。在学院,自2003年起就将会计学专业实验教学建设作为时任院领导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全院教师全力支持并献计献策。成立了“会计学院专业实验建设领导小组”,明确提出不仅要有基础实验课。还要开设综合实验与创新实验课。其中基础实验是指对所属课程知识点的练习,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或信息系统操作能力;综合实验是以业务操作和流程认知为手段,培养学生的业务能力和决策能力:创新实验是以业务流程为主线进行的跨专业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此基础上,制定了《会计学院专业实验室建立与运行方案》,确定了各专业课程的实验内容、每门实验课程的目的与程序等。为了加快我院实验教学的建设,2006年9月、2007年7月学院分两次召开专门研讨会,对实验教材建设、实验内容的融合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与此同时,鼓励教师对实验教学建设的方方面面申报各级课题进行专门研究,学校、学院大开绿灯。2006年以来,我院会计学专业实验教学获得市级重点教改课题2项、校级教改课题与教材建设立项10余项。“会计学专业实验与实践教学建设”获本校2006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与8门实验课配套的会计学专业实验系列教材已出版1本,其余7本将于2008年8月全部正式出版并投入使用,其中《企业经营实战模拟》获北京市精品教材立项。

三、改善实验条件,活化实验教学

会计学专业实验教学是学校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的主体,其建设与发展得益于学校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及所实施的一系列推进措施。主要包括:

(一)建立“文科实践中心”

学校以良乡新校区建设为契机,对实验教学基地进行了重点与全面规划,其中包括斥资在良乡校区建立“文科实践中心”。该中心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投资5000多万元,设备软件环境方面的投入1300万元;中心涵盖6大实习区,复合了22个仿真实习场所,条件一流。管理先进。2006年该中心被评为“北京市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07年被评为国家“教育部经济管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作为学校经济管理类实验教学的主体,会计学专业的实验教学全部集中在该中心专设的5个仿真实验场所进行。

(二)专项经费投入

2004年至今,学校对文科实践中心的经费投入1 300万元,其中会计学专业实验教学经费210多万元。用途包括设备(含软件)购置与维护、实验耗材购置、实验教材建设资助、实验教学环境建设等。

(三)人事处在教师职称评定和岗位聘用中,专设“实验教师类型”,并制定了与教学科研型教师不同的考核标准,同时提高实验课工作量的计算

(四)教务处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立项等方面大幅度向实验教学倾斜

(五)组织实验教师和教学秘书等相关人员到兄弟院校学习交流

由于定位正确,措施得力,目前我校的实验教学正在按计划有序地向前推进,教授、博士一齐上,初步形成实验课程系列化、实验内容系统化、实验教材配套化、实验技术科学化,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会计学专业实验教学体系。

四、会计学专业实验课程特色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笔者认为会计学专业实验教学有以下特点:

(一)实验内容的系统性

并非所有的专业课程都开设实验课,究竟开设哪些实验课、每门实验课与对应的理论教学课的关系如何处理、各门实验课之间的内容如何融合,这是我们在实验课程建设中面临的首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系统考虑。第一,实验课不是理论课内容的简单模拟或操作,开设的实验课应讲究层次性。即:既要进行基础性实验,如《初级会计实验》、《中级会计实验》;也要有综合性实验课,如《审计实战模拟》、《管理会计与控制实验》;还要有创新性实验,如《企业资源规划模拟》等。第二,实验课应在学习理论课相关知识要求的基础上开设。第三,实验课不仅模拟业务的核算,企业生产经营的环境也非常重要。这些都体现了实验课程设置的系统性。

(二)知识的科学性与综合性

每门课都有科学的知识体系与内容构架,有具体业务处理的科学技术与方法,实验课程也不例外。根据要求各门实验课就重点内容进行实验,反映本课程的知识点、重点、难点。综合性实验或创新性实验要融合本专业和相关学科知识,要求和难度更高。不管怎样。都要体现科学性。从综合性看,强调知识的综合应用是会计实验课的又一特点,如《审计实战模拟》,优势在于锻炼参与者综合各单科知识并运用于工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可操作性与团队意识

实验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决策与创新能力,实验内容无疑以可操作性为前提。无需操作或不能操作的内容,应在理论课堂教学中完成。

传统教学模式的一大缺憾是理论与实践脱节。表现在巨量的理性信息流与微乎其微的感性信息流的强烈反差。由于缺乏对企业运作的感性认识,学生在消化课堂理性知识时就会有障碍。实验课则为每位参与者安排具体角色,亲身体验企业经营的完整流程,实现从理性到感性再到理性的认识循环。如《初级会计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按会计岗位分工,从日常的会计核算到期末编制财务报表,组员既分工又协作。沙盘模拟课则要求每组建立一个模拟公司,围绕形象直观的沙盘教具,实战演练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市场竞争。每一经营年度结束,学生对当年的经营业绩进行盘点与总结,反思决策成败。解析战略得失,梳理管理思路,暴露自身误区,并通过多次调整与改进的练习,切实提高综合管理素质。实验教学除了强化感性认识以外,让参与者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互相配合共同努力的过程,增强团队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寓教于乐

实验课在实验室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有的还含有游戏成分,因此颇受欢迎。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我们所生存的世界变化日益加快,竞争日益加剧,人性化、个性化、主体意识日益加强,探索和发展多样化的适应形势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当务之急。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在强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验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从教学“工艺设计”上要效益。以全新的观念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像投入游戏那样投入学习。

(五)示范性

实验室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我们的做法是,利用挂图或展板进行实习环境布置,营造良好的实验教学气氛。一是实验室根据不同实验课的要求进行布置。如《初级会计实验》分为5个会计岗位,他们相互联系并相互制约,实验室也按会计岗位布置。二是严格操作规程。事先制定实验流程图挂在实验室墙上,将实验内容及相应程序之间的关系科学、明确地表达出来,实验过程必须遵守。三是实验结束,要求撰写实验报告。指导教师统一评阅标准,并将实验报告放在实验室专柜内保存。

会计学专业的实验课不仅使本专业学生受益,目前有的实验课已作为我校经济或其他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必修或专业选修。学生喜欢实验课,实现了“被动学习”向“主动实习”的转变;不仅“培训技能”,更重要的是进行“综合素质培养”。2008年1月,在学校召开的实践型导师座谈会上,普遍反映我们的学生“上手快”,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由陈冰教授指导并带队参加的比赛中,2005年取得了“全国大学生ERP沙盘模拟大赛(用友杯)”冠军、北京地区大学生“管理之星”挑战赛冠军、“全国大学生企业竞争模拟大赛(光华杯)”全国第九名等优异成绩;2006年获“国际企业管理挑战赛”中国赛区坚忍不拔奖;2007年“全国MBA培养院校企业竞争模拟大赛”冠军、“全国财经类大学生ERP沙盘对抗赛”一等奖、北京地区大学生“ERP沙盘大赛”三等奖;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