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企业会计准则的认识

对企业会计准则的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企业会计准则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企业会计准则的认识

对企业会计准则的认识范文第1篇

依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的规定,租赁是指在约定的期间内,出租人将资产使用权让与承租人以获取租金的协议。

下列各项适用其他相关会计准则:一是出租人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出的土地使用权和建筑物,适用《投资性房地产》;二是电影、录像、剧本、文稿、专利和版权等项目的许可使用协议,适用《无形资产》;三是出租人因融资租赁形成的长期债权的减值,适用《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笔者就以下问题谈谈对该准则的理解:

一、租赁开始日与租赁期开始日

租赁开始日是指租赁协议日与租赁各方就主要条款作出承诺日中的较早者。

在租赁开始日承租人和出租人应将租赁认定为融资租赁或经营租赁,并确定在租赁期开始日应确认的金额(先计算)。

租赁期开始日是指承租人有权行使其使用租赁资产权利的日期,表明租赁行为的开始(旧准则中为起租日)。

在租赁期开始日承租人应当对租入资产、最低租赁付款额和未确认融资费用进行初始确认;出租人应当对应收融资租赁款、未担保余值和未实现融资收益进行初始确认。

二、融资租赁与经营租赁的区别

(一)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

风险和报酬的转移与所有权的转移并不一定同步。其所有权最终可能转移,也可能不转移。

所有权的转移是认定融资租赁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符合下列一项或数项标准的,应当认定为融资租赁:

1.在租赁期届满时,租赁资产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

2.承租人有购买租赁资产的选择权,所订立的购买价款预计将远低于行使选择权时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因而在租赁开始日就可以合理确定承租人将会行使这种选择权。

3.即使资产的所有权不转移,租赁期也占租赁资产使用寿命的大部分。(75%)

4.承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出租人在租赁开始日的最低租赁收款额现值,几乎相当于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90%)

5.租赁资产性质特殊,如果不作较大改造,只有承租人才能使用。

(二)经营租赁的特征

经营租赁是指除融资租赁以外的其他租赁。

通常情况下,在经营租赁中,租赁资产的所有权不转移。租赁期届满后,承租人有退租或续租的选择权,而不存在优惠购买选择权。

(三)融资租赁中出租人的初始确认

在租赁期开始日,出租人应当将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收款额与初始直接费用之和作为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同时计入未担保余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初始直接费用及未担保余值之和与其现值之和的差额确认为未实现融资收益。

出租人在租赁期开始日按照上述规定转出租赁资产,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如有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三、融资租赁中实际利率法的应用

(一)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

本准则第十五条规定,未确认融资费用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分摊。

承租人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应当根据租赁期开始日租入资产入账价值的不同情况,对未确认融资费用采用不同的分摊率。

1.以出租人的租赁内含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入资产入账价值的,应当将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2.以合同规定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入资产入账价值的,应当将合同规定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3.以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为折现率将最低租赁付款额折现且以该现值作为租入资产入账价值的,应当将银行同期贷款利率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的分摊率。

4.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为入账价值的,应当重新计算分摊率。该分摊率是使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相等的折现率。

(二)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分配

出租人的未实现融资收益应当采用实际利率法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进行分配,计算确认当期的融资收入。

出租人采用实际利率法分配时,应当将租赁内含利率作为未实现融资收益的分配率。租赁内含利率是指在租赁开始日,使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与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之和的折现率。

例如,2004年12月1日,A公司与B公司签订了一份租赁合同,A公司以融资租赁方式向B公司租入一台设备,合同主要条款如下:

1.租赁期开始日:2005年1月1日。

2.租赁期:2005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共4年。

3.租金支付:自租赁开始期日每年年末支付租金150000元。

4.该机器在2004年12月1日的公允价值为500000元。

5.租赁合同规定的利率为7%(年利率)。

6.承租人与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均为1000元。

7.租赁期届满时,A公司享有优惠购买该机器的选择权,购买价为100元,估计该日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为80000元。

(1)A公司以实际利率法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

①计算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确定租赁资产入账价值。

最低租赁付款额=150000×4+100=600100(元)

现值计算过程如下:

每期租金150000元的年金现值=150000×PA(4期,7%)

优惠购买选择权行使价100元的复利现值=100×PV(4期,7%),查表得知

PA(4期,7%)=3.3872

PV(4期,7%)=0.7629

现值合计=150000×3.3872+100×0.7629=508080+76.29=508156.29(元)>500000元

根据本准则规定的孰低原则,租赁资产的入账价值应为公允价值500000元。

②未确认融资费用=600100-500000=100100(元)

③确定融资费用分摊率(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为入账价值的,应当重新计算分摊率)。计算过程如下:

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付款的现值=租赁资产公允价值

当r=7%时

150000×3.3872+100×0.7629=508156.29>500000

当r=8%时

150000×3.3121+100×0.7350=496888.5

因此,7%<r<8%。用插值法计算如下:

(508156.29-500000)/(508156.29-496888.5)=(7%-r)/(7%-8%)

r=7.72%

④在租赁期内采用实际利率法分摊融资费用

(2)未实现融资收益分配

①计算租赁内含利率

根据第13条中租赁内含利率的定义,租赁内含利率是在租赁开始日,使最低租赁收款额的现值与未担保余值的现值之和等于租赁资产公允价值与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之和的折现率。

在本例中,最低租赁收款额=租金×期数+优惠购买价格

=150000×4+100=600100(元)

150000×PA(4,R)+100×PV(4,R)=501000(租赁资产的公允价值+初始直接费用)

根据这一等式,可在多次测试的基础上,用插值法计算租赁内含利率。

当R=7%时

150000×3.387+100×0.763=508050+76.3=508126.3(元)>501000元

当R=8%时

150000×3.312+100×0.735=496800+73.5=496873.5(元)<501000元

因此,7%<R<8%。用插值法计算如下:

(508126.3-501000)/(508126.3-496873.6)=(7%-R)/(7%-8%)

R=7.63%即,租赁内含利率为7.63%

②计算未实现融资收益

最低租赁收款额=150000×4+100=600100(元)

应收融资租赁款入账价值=600100+1000=601100

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公允价值+初始直接费用=501000(元)

未实现融资收益=601100-501000=100100(元)

③在租赁期内采用实际利率法分配未实现融资收益

四、初始直接费用的处理

初始直接费用是指租赁双方在租赁谈判和签订租赁合同过程中发生的、可归属于租赁项目的相关费用,主要包括手续费、律师费、差旅费和印花税等。

在融资租赁下,承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应计入租入资产价值;出租人的初始直接费用应计入应收融资租赁款的入账价值,在确认各期融资收入时作为收入的调整,计入各期损益。

在经营租赁下,承租人和出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

(一)融资租赁中

1.承租人的会计处理

(1)借:固定资产―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资产的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孰低)

未确认融资收入(差额)

贷:长期应收款(最低租赁付款额)

注意:初始直接费用计入所确认资产价值。

(2)分摊未确认融资费用时

借:财务费用

贷:未确认融资费用

2.出租人的会计处理

(1)借:长期应收款(最低租赁收款额+初始直接费用)

未担保余值(资产余值-担保余值)

贷:融资租赁资产(现值)

银行存款

未实现融资收益(差额)

(2)“未实现融资收益”分配时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贷:租赁收入

(二)经营租赁中

1.承租人的会计处理

对于经营租赁的租金,承租人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按照直线法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其他方法更为系统合理的,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

承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或有租金应当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2.出租人的会计处理

出租人应当按资产的性质,将用作经营租赁的资产包括在资产负债表中的相关项目内。

对于经营租赁的租金,出租人应当在租赁期内各个期间按照直线法确认为当期损益;其他方法更为系统、合理的,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法。

出租人发生的初始直接费用,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对于经营租赁资产中的固定资产,出租人应当采用类似资产的折旧政策计提折旧;对于其他经营租赁资产,应当采用系统、合理的方法进行摊销。

或有租金应当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

五、售后租回交易

承租人和出租人应当根据本准则的规定,将售后租回交易认定为融资租赁或经营租赁。

对企业会计准则的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企业会计准则 国际会计准则 趋势

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工作的行为标准和规范,而会计工作在企业经营活动和市场经济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同国外的经济交往日益频繁,而国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产生了无法避免的碰撞。这些碰撞为企业带来或多或少的损失,并不利于会计工作的开展。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与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

(一)定位差异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定位上的差异。企业会计准则属于我国法律体系中的一部分,而制定与颁布企业会计准则都是由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来完成,具有法律效益。而国际会计准则是一种理想的框架,是对其他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引导,不具备法律效力,同时也无法起到法律约束作用,不具备强制性。

(二)行文和构架差异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行文和框架模式的选用必须符合我国法律习惯,而我国法律习惯必然会同国际上的相关规则存在区别,这就导致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行文与框架和国际会计准则存在差异。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都是以章节及条款的格式组成,而国际会计准则则是以引言、目标、范围、定义等格式组成。

(三)准则差异

1.实质准则差异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存在很多实质性的差异,而造成这些差异的具体原因来源于法律体系、市场环境、交易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而实质差异的具体内容如下:在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转回方面的会计准则存在差异。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不允许转回长期资产减值准备,而国际会计准则规定了可以在企业达到某种条件时允许转回。而我国不允许转回长期资产减值准备的做法,一方面是为了杜绝企业利用转回价值上的漏洞来操纵盈余,另一方面是我国不完善的资本市场客观存在下的必然需要。我国企业在评价资产价值时,经常容易出现高估价值的问题,而高估价值就会影响到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从而影响投资者和管理者对企业资产的判断,并做出错误的决策,不利于企业的健康发展,甚至会损害到投资者的利益。不允许转回长期资产减值准备,可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从而提高会计信息及财务报表的真实性,为投资者及管理者传达真实的财会信息,并引导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而这一差异,在今后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会逐渐朝着国际会计准则的方向发展,即在一定条件下,允许企业转回长期资产减值准备。

2.非实质准则差异

非实质准则差异具体是指会计准则虽然不相同,但没有实质意义上的差异。就拿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计量来说,在很多类型的市场交易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现阶段,我国虽然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但由于市场还处于尚未完善的状况,导致公允价值计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风险,如利用公允价值的计量来控制利润等现象。当前,我国公允价值的计量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在活跃市场存在下,公允价值比较可靠,此时公允价值的计量是可用的。二是活跃市场不存在下,公允价值的计量需要参考其他资产或负债市场价值。三是活跃市场不存在同时也没有其他资产或负债市场价值作为参考,这个层面的计量则需要采用科学评估的方式进行。在我国很多市场交易中,大都采用的是评估方式来进行公允价值的计量,而评估方式的选择主要从收益现值法、重置成本法等诸多方法中选取。在面对不同情况时,采取不同的方法可有效减少公允价值计量与实际价值存在的差距,同时降低交易双方的损失。而在国际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计量在实质意义上来说,也是采用了上述三个层面的计量方法,但其相关规定和准则与我国企业会计准则有所不同。

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内外的经济交流日益频繁。为了更好地展开跨国合作,并使跨国公司更好地发展,进行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已成为当前时代下的必然需要。

(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必然性

1.减少跨国融资成本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市场中流入了大量的国外资本,同时,我国也有很多资本流入到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活动。而在过去,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存在一定的差异,正是由于这部分的差异而降低了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不能为跨国投融资行为提供可靠的依据。很多跨国投融资机构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不得不多投入一定的成本来制定满足需要的财务报表。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同时也降低了跨国投融资行为的成本。

2.保障我国对外贸易的利益

过去阶段,我国对外贸易时常会因为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而造成一定的损失,如反倾销。而反倾销问题不能有效解决的一个原因就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在国际贸易中,对于倾销与反倾销事件的判定和裁决肯定是以会计会计准则为基础。同时,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也是对我国对外贸易的保护,所以想要全面发挥保护作用,避免对外贸易行为受到损失,就必须要进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

3.促进跨国公司发展

以前,我国跨国公司的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报表编制时,因为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的差异,导致在面对一些情况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来作为编制依据,这就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会计信息不可靠直接影响投资者和企业管理者对历史经营状况的正确评价,同时也无法做出准确无误的经营决策,不利于跨国企业的发展,甚至会造成一定的决策风险。而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可有效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跨国公司以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进行会计报表编制工作,从而使跨国公司正确评价各子公司及下属机构的经营活动和财务会计信息,并以此作为依据来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经营决策,从而降低跨国公司经营风险,提高经营效益,促进跨国公司的发展。

4.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上文已经说到,我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使企业投资者和管理者无法从会计信息中判断企业真实的财务情况,同时也损害到其他信息使用者的利益。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可避免这类问题的发生,增加了会计报表的可比性,从而使会计信息使用者掌握真实的财会信息,并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策略

1.坚持以我国市场经济和企业特点为基础的趋同原则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已成为当前时展的必然趋势,而想要做好趋同工作并不容易。在实际趋同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坚定我国特色市场经济环境立场和企业特点,融合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企业的发展需要,而不是一味的照搬照抄。像有些根本不适用于我国的会计准则,就需要在它的基础上进行改善,使该项准则满足我国企业需要。所以,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应该遵守趋同的大方面,但具体过程和趋同方法还需要谨慎选择。

2.不断完善我国国内会计环境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还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一过程中,建立一个完善的会计环境极为关键。完善的国内会计环境可以为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奠定良好的基础条件,并促进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实现。我国政府应该吸取其他国家在会计环境完善工作中的经验,并结合自身需要和现状,做出科学合理的完善措施。

3.加大对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参与力度

我国在进行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基础上,还应该加大对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参与力度。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我国政府应该提出相应意见和看法,并努力争取话语权,从而使国际社会认识自己、认可自己。同时,加强与ISAB之间的合作,同样也促进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进程,通过双方交流来正确认识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意义及趋同方法,从而不断提高我国会计信息质量,并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增加我国在国际经济社会中的地位。

4.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完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从而确保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得到有效的贯彻和实施。在进行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之前,应该不断了解我国市场环境,掌握我国企业的特点,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同时,不断完善这方面的监管制度,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同时,还需要理清与其他法律之间的关系,加强各项法律之间的协调性,避免企业会计准则和其他法律产生冲突。在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同时,还需要提高我国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积极提倡会计人员学习外界先进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三、总结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已成必然趋势。而想要做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还需要坚持以我国市场经济与企业特点为基础的趋同原则,并不断完善我国国内会计环境和会计准则体系,从而确保会计准则有效的贯彻及实施,并为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波.浅议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及趋同[J].商业会计,2014,(23):26-27,28.

[2]严学丰.试从固定资产角度论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异同[J].企业导报,2011,(7):144-145.

[3]吴斌.国内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与股票价值相关性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28-31.

[4]杨敏,陆建桥,徐华新等.当前国际会计趋同形势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策略选择[J].会计研究,2011,(10):9-15.

[5]徐菁.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化程度度量及其趋势研究[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3,(4):135-141.

[6]陈果.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化进程探析[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39-43.

[7]万颀钧.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外经贸小微型企业的实施刍议[J].商业会计,2013,(3):84-86.

[8]梁毕明,徐东伟.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再思考[J].商业会计,2012,(24):76-77.

[9]张文汐.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下的会计质量比较[D].复旦大学,2013.

对企业会计准则的认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 联系 区别 经济环境 国际趋势

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Chinese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accounting system

Wang Jianfang

【Abstract】With the reform going deep and the new enterprise accounting standards being promulgated, the theory field has made more times’ farther discussion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Chinese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accounting system. Though comparing and analyzing the relation and difference Chinese accounting standards with the accounting system, the author has made talked her own understanding to the problem, combining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of our Chinese present enterprise 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n enterprise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the international trend.

【Keywords】Chinese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accounting systemRelationDifferenceEconomic environmentInternational trend

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关系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理论界对此也多次做过进一步的探讨,通过对我国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当前我国企业所处的经济环境和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势的现状来谈谈对此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1.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关系。

1.1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联系。

1.1.1同属会计法规的范畴。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都是由国家财政部门组织制定和实施的,它们都是同一层次的部门行政法规,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1.1.2同属指导会计工作的规范。广义的会计制度包括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还包括会计法律法规。

1.2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区别。

1.2.1指导思想不同。会计准则的制定以原则为导向,其指导思想是“指导性”的;而会计制度的制定是以规则为导向,其指导思想是“指令性”的,这是两者之间的根本性区别。

1.2.2侧重点不同。会计准则主要侧重解决会计要素如何进行确认和计量的问题,同时也规范会计主体应当披露的信息,内容比较抽象、简略;而会计制度主要是对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进行直接规范,重点规范会计的行为和结果,侧重于记录和报告,内容比较直观、具体。

1.2.3制定、修订的灵活性不同。由于一项会计准则涉及的范围通常比较小,易于增加或修改,而会计制度规定得比较详尽,即使经济业务只有一点变动,也要修订整个会计制度,因此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要比会计制度方便得多。

1.2.4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由于会计准则规范的内容比较抽象、简要,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较高;而会计制度所规范的内容比较直观、具体,可操作性强,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自然较低。

2.会计准则取代会计制度的必然性分析。

2.1经济飞速发展的需要。资本所有者迫切需要了解更加真实、相关、及时、可靠的信息。会计制度的规定始终是“滞后”的,难以提供有用的会计决策信息,会计准则以原则为导向,会计人员可以应用会计原理来处理新问题,会计准则比会计制度更具灵活性。

2.2国际趋势的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市场国际化的迅速发展,客观上要求作为国际商业语言的会计必须采用相同或相近的准则,以提供真实、公允和可比的会计信息。

3.会计准则取代会计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3.1中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的完善。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从实质上参与会计准则的研究和咨询,从而使我们这种纯政府模式制定出来的会计准则更具有代表性、专业性和科学性。

3.2会计准则体系的完善。我国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体系由一项基本会计准则、38项具体会计准则和2项会计科目、会计报表规定组成。

对企业会计准则的认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小企业会计准则》; 《企业会计准则》; 纳税成本

一、背景

2011年10月18日财政部制定并《小企业会计准则》,自2013 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施行,同时鼓励小企业提前执行。届时财政部的《小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4]2号)将废止。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相比,《小企业会计准则》更加具有系统性,有利于小企业的内部管理,提高小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性,强化会计信息在小企业中发挥的作用。一些学者通过分析《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执行效果发现,企业执行动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企业缺乏对新制度的认识,由于欠缺会计核算、税法等方面的专业能力而不能充分利用新制度的优势,使得企业不愿意付出转换成本。促进《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落实需要让企业了解准则的重要意义,该准则不仅影响企业的内部管理和会计核算,也会影响企业重点关注的纳税活动,让企业充分认识《小企业会计准则》在税务方面的影响将有利于《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贯彻执行。因此,笔者将从纳税成本的角度出发,探析《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纳税活动带来的影响。

二、纳税成本简介

企业纳税成本的理论基础是“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和税收遵从理论。广义的企业税收成本是指企业在纳税过程中所发生的耗费,包括税收负担以及与纳税相关的所有费用。一些学者对纳税成本的构成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主流的观点认为,纳税成本分为纳税实体成本与纳税遵从成本。本文采用纳税实体成本和纳税遵从成本的体系对《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纳税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一)纳税实体成本

纳税实体成本指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依照税收实体法的规定,依法向国家缴纳的各种纳税款项。它包括:取得收入征收的流转税、取得收益征收的所得税以及国家对纳税人征收的财产税等。纳税实体成本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固定实体成本和变动实体成本。

(二)纳税遵从成本

纳税遵从成本是企业在纳税过程遵从税法规定的前提下进行纳税方案的设计(即纳税筹划)、纳税过程管理以及这些活动相关的缺失所付出的代价,具体还可以分为纳税管理成本、纳税风险成本和纳税心理成本。纳税管理成本是在企业选择某种纳税筹划方案时支付的办税费用、税务费用等;纳税风险成本是指由于选择某项纳税筹划方案可能发生的损失,它与方案的不确定度呈正相关,具体包括罚款、税收滞纳金和声誉损失成本;纳税心理成本指纳税人可能认为自己纳税却没有得到相应回报而产生不满情绪或者担心误解税收规定可能遭受处罚而产生的焦虑。纳税心理成本与税法体系的健全和完善程度以及纳税人的教育程度负相关。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纳税成本

纳税成本在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中扮演重要角色,小企业所要缴纳的税种相对简单,但纳税实体成本是小企业的一项重要支出。而税收遵从成本对我国中小企业构成一定的负担。企业规模越小,遵从成本越高。尤其表现在所得税和增值税。

依据规定,小企业可以自行选择《企业会计准则》或者《小企业会计准则》,但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不得在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同时,选择执行本准则的相关规定,这就使得很多小企业面临着“二选一”的情况。《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相辅相成,两者之间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所差别。从税务角度来看,会计计量与税法计税基础存在的差异导致了相应了会计调整,会计要素的计量方式对纳税成本的影响不容忽视。《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要素计量上存在较大差别。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重点分析两个准则在会计计量方式上的差异对纳税成本的影响。本文重点分析的税种为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

首先将《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的会计要素计量差异进行整理,如表1所示。

根据各税种应纳税额的计算方式,收入的确认方式对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资产和负债方面的差异一般对企业所得税的影响较大,因为增值税和营业税主要与业务收入相关,与成本或费用的计量关系相对较小,而企业所得税关注的则是利润。为了更直观地分析问题,对比《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在纳税方面的差别,本文归纳了税法对上述会计要素的相关规定,对于两个准则在纳税调整上完全相同的科目予以剔除,具体内容如表2和表3所示。

会计计量与税法规定的方式存在差别会对纳税成本带来影响。一方面,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导致企业需要进行调整,调整过程必然消耗一定的时间和人力成本。如果调整过程复杂,而企业又缺乏相应的人才,就会选择服务,支付相应的费用。如果企业没有借助专业机构的服务则可能增加纳税风险,发生不必要的罚款等费用。另一方面,从税务筹划的角度来说,会计与税法的差异会还会导致以下几个问题。1.企业可能提前纳税,发生的利息损失、银行转账手续费等,损失了资金的时间成本。2.企业对税法了解有限,选择了不恰当的计量方式导致纳税成本增加,例如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发出存货的计量方法以及商品的销售方式等。3.企业忽视整体纳税成本的减少,只关注纳税额绝对值的减少,忽视了纳税过程中发生的其他相关费用。

对照上面表格内容可以发现,《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一致性较高。这些差异与纳税成本的联系对小企业今后的纳税活动十分重要。基于对纳税成本的分析,《小企业会计准则》大大简化了纳税过程中进行的会计调整,节省了相应的费用和人力,会计核算与税法的一致性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提前纳税给企业带来的损失,有助于小企业按照税法规定正确地申报纳税。执行该准则可以帮助小企业提高会计核算水平,降低企业税务筹划的难度。此外,掌握其与税法的联系也能一定程度上控制纳税风险。

四、总结

综上,笔者通过对比的方式分析了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纳税成本之间的关系,执行该准则对降低企业的纳税成本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不同的企业有其自身的业务特点,税法对个别行业也有其他的优惠政策。税法与会计核算之间还存在一些不协调的地方,比如税法折旧年限偏长,个别事项的申办过程繁重等。本文主要分析了会计要素计量对税收的影响,从全局性的角度来说,《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各有优势,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来衡量和选择。笔者认为,企业在实际运用准则时会考虑到成本效益问题,我国应当加强相关的配套措施,比如提供相应的税收指引或者改善税收征管的程序等,对于小企业而言,适应和调整的过程将耗费一定的成本和时间,应当切实让小企业充分认识到该准则的优势,尽量降低企业会计准则的转换成本,从而来更好地推进小企业准则的贯彻执行。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S].2011-10-18.

[3] 薛菁.企业税收遵从成本:理论与实证[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4] 安仲文,吴春璇,唐苓. 纳税筹划实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5] 卢新国.《小企业会计制度》执行情况分析及对策[J].会计研究,2009(12):47-54.

对企业会计准则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小企业; 新会计准则; 财务管理; 措施; 分析研究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基于逐渐完善的经济体制,我国小企业的发展模式不断的完善。因而,为了更好地促进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国家制定了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进而更好地迎合我国开放式的经济模式。与此同时,基于《小企业会计准则》,使得我国的纳税管理更加地规范。这对于有效地保障我国稳定的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战略化的意义。所以,基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小企业的发展急需新的会计结构体制,进行更好地规范管理。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意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逐渐的完善。进而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建设的需求,实施有效的小企业会计准则是市场经济有序发展的基础,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新小企业会计准则具有一定的时代性。

(一)规范小企业会计制度,专业化会计人员

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结构的重要部分,其在有效性会计管理中,面临着严重的不规范问题。尤其是在企业的财务处理与统计中,多以非会计人员为主。因而,面对着逐渐开放化的市场经济,有效地规范小企业会计体制是迎接经济大发展的有力保障。而新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传统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了诸多的原则性和指导性的内容,尤其是面对一些新兴的经济模式给予了明确的规范。因而,小企业要更好地迎合新会计准则,首先需要对会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化的培养或开展有效地人才引进模式,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化和专业化小企业的会计工作。

(二)强化管理层的会计重要性意识

小企业的健康运营,很大程度上需要基于管理层对于会计工作的重视。也就是企业的管理者,需要重视会计工作。而实际的小企业管理者,对于会计工作缺乏一定的认识。进而,依托有效地会计准则,来强化管理层的会计意识。尤其是对于会计业务的专业化学习,可以很好地解决会计工作的局限性。

(三)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加地科学化

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进而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是企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而新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原则上,进行了科学的创新制定,对于会计的内容和范围进行了科学的界定,使得企业的会计财务管理更加的科学化和透明化。所以,在新会计准则的框架下,科学化的界定了会计业务的范围,进而很好地解决了经济建设的公平性问题。

(四)新小企业会计准则,促进了小企业经济市场的发展

随着我国小企业的规模逐渐壮大,进而需要基于有效地会计准则,规范化小企业的市场秩序。我国的小企业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新会计准则给其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同时,在良好的会计准则之下,可以优化企业的资本运作模式,进而有效地提高了小企业的运营活力和吸引力。也就是说,在新小企业会计准则之下,促进了小企业经济的市场发展,尤其是关于资本市场的运营活力和空间。

三、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几大创新之处

在法治化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合理的规范小企业的会计审核与计量,是促进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而新会计准则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就基于当前的小企业发展状况,在内容和范围上更加具体化。同时在诸多的内容和形式上出现了诸多的亮点。尤其是公允价值的合理提出,生物资产核算制度的创新性制定等都是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亮点所在。

(一)独立化小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新会计准则在体系上,更彻底的实现了其体系的独立性。其在内容和范围上,都有着时代性和创新性。新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系统独立化,更加有利于其执行力度的实现。同时,其在制定的过程中,充分的借鉴了新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成熟条文,使得其在独立的体系中,仍然具有很好的执行效果。

(二)合理地删除了冗长的会计部分,尤其是关于资产计量的计提问题的删除

为了更好地为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好地空间,在新小企业会计准则之中,明确规定,删除关于资产计量的计提准备。这一管理模式的优化处理,充分地考虑了小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而为小企业的发展在政策上提供便捷。同时,在新小企业会计准则中,逐渐的简化了小企业的会计业务处理,使得小企业的会计向税务的方向靠拢。因此,经过有效地优化处理,使得新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内容和原则上,为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与此同时,通过内容的删除处理,使得准则在结构框架上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尤其是会计的主体规范上,新小企业会计准则更加地注重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而且在内容的删除过程中,紧紧地基于企业的会计准则。因而,新小企业会计准则和基本准则在一定的程度上具有互补的功能。

(三)规范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使用范围,也就是明确中小企业的界定制度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界定,直接影响着其执行的力度。因而,在新小企业会计准则之中,就明确规定了小企业的范围,即非上市公司、非集团公司,以及小规模公司。新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于界定的明确阐述,可以更好地便于准则的贯彻。尤其是其执行的范围明确界定,便于经济结构的小企业管理。同时,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是独立的体系。但其在执行的过程中,需要基于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会计准则,进行合理的会计处理。尤其是在相关文件的转换上,需要基于实际的文件精神,进行灵活和科学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