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基层治理发言材料

基层治理发言材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基层治理发言材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基层治理发言材料

基层治理发言材料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中政治 政治主观题 能力层次

政治主观题之所以是高考的必考题目,主要是由政治学科特点决定的。政治教学重在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注重对时政热点的考察。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政治教学,不仅仅是将基本的课本知识教给学生,更注重的是学生从热点材料中获取知识的过程与方法,这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高考命题趋向,作为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高考,必然会加大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力度。政治主观题主要考查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

一、阅读问题的能力

政治学习离不开时政热点素材,而要获知比较完整可靠的信息,首先要从阅读开始。政治主观题主要有文字型、图片型、表格型等几种考查形式,其中文字型材料题是最常见的考查形式,可以说在高考命题中已基本定型。阅读文字材料就是要了解材料传播的政治信息,比如该段文字反映的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国际哪个方面的信息,通过阅读就可以获知与材料有关的知识,便于从整体上把握这道题的考查知识和命题动向,从而方便解题。因此,在系统掌握课本知识、领会其精神实质、深知其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要做到:

1.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一句话或几句话,往往就讲解一个问题。指导学生概括意思,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政治课文的每一段文字,都是由几个不同但又相联系的句子组成。一般地,第一句或最后一句往往概括该段的段落大意或观点。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在阅读政治课文时,首先应留心第一句或最后一句。但有时整段并没有一个明显的句子可以概括出该段的段意,这就要求指导学生自己用精练的词句把该段的大意概括出来,这样学生对这一整段的内容就大致清楚。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引导学生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之后,应该紧接着对学生提出:“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个问题的指引下,学生会回到教材的那个自然段进行层次分析,很快地,完整的答案就会出来。这样,关于“必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学生就通过阅读解决了。

3.构建图表帮助学生记忆。每个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一个单元也有其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图表,把“厚书”变成“薄书”,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整理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记忆方法。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总结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结构图表,不但可以使学生从头到尾地把知识复习一遍,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分析、归纳、探究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可以初步解读材料涵盖的材料信息,将这些材料进行整合使其更符合题目的要求,那就需要分析和归纳,分析归纳就是对材料中的信息进行加工整合。有的材料所含信息比较多,而问题可能是针对材料中的某一层信息进行设题,这就要分析材料中的信息是从政治、经济、文化、哲学还是从具体方面陈述试题的,针对题目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归纳出答案。有的材料所含信息比较隐蔽,问题设计又有难度,如不对材料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将很难给出答案。解答此类材料要尽可能地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联系所学内容归纳出答案。除具备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外,还应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要突破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自觉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自主探究的意识。同时,在条件许可的条件下,可以及时了解时政热点动向,拓宽知识面和认识视野,丰富课余知识,如此方能有备无患,准确地解答此类题目。

首先,注重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必须以学科基础知识为基础,学科能力是运用学科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现实的具体的学科能力总是与一定的学科知识结构相联系,所有学科问题的理解、推理、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过程的展开必须以学科知识为基础。掌握政治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极为重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必须以掌握学科知识为基础才能得以进行。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疏通每一个知识点,系统整理重点知识,形成专题,既要挖掘知识间的横向联系,又要透视知识间的纵向联系,从而把握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其次,注重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所谓概括,是指在思维上将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事物或将某种已分出来的一般的共同特性结合起来。一切学科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以概括为基础,学生的学科能力正是在获得学科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概括而形成的。可见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发展学生学科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灵活迁移知识,做到举一反三,同时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他们从大量感性材料中提炼中心内容并归纳综合的能力,逐步提高学生透过大量的社会现象抓住本质的思维能力。

再次,注重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思维就其品质来说,包括思维的清晰性、缜密性、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和灵活性等,它们体现了思维的水平和智力、能力的个性差异。我们说要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和运用等思维能力,就是要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在教学中,我们必须把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作为发展学生学科能力的突破口,需要教师耐心地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研究反复实践,大量质疑和释疑。

最后,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创造性思维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在新异情况或困难面前采取对策,独特地、新颖地、具有价值地解决问题中表现出来的智力品质。

三、组织语言的能力

政治主观题最终的结果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卷面上,这主要考查学生组织语言的能力。有的学生在解答题目时一味地照抄课本或将笔记上的内容一字不落地复制在卷子上,自以为能得高分。其实不然,我们所学的知识仅仅是为解答题目提供知识背景,在解答政治主观题时,要以材料为主,题目问什么,回答什么,而不是将自己熟知的内容硬套在问题上。解答题目时要以展示的材料为据,以基础知识为背景,通过分析和整合材料,组织语言,精炼答案,切忌盲目照搬课本或照抄材料,展开论述。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高中政治教师们在教学中有所侧重,然而,高中生语言表达的现状仍不容乐观,表现在口头表达缺乏自身见解,书面表达不符合规范等方面。笔者认为,高中阶段是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养成和道德水平的提高,还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如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改变高中生语言贫乏、表达能力不强的现状呢?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笔者将之与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点学科语文课相比较,阅读了高中语文学科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相关文献,并对部分一线教师作了访谈。通过文献阅读和调查研究,笔者发现了不少问题,主要对以下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反思:

一是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存在各种差异和问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较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治课教师有所作为。二是学生对政治相关术语词汇积累的缺乏,影响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如何对学生的课内外阅读加强指导,特别是经典的引领,是教师应引起高度重视的。三是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与运用结合的效果不好,难以形成思想政治学科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如果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设计一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理性的参与下加速形象化表达能力的提高,这是教师着重要思考的。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作了理论探究和实践尝试,提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应遵循的原则,以及在具体教学中运用的对策:首先,政治课教师应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水平,使学生接受教师语言的熏陶;其次,宜采用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相结合的方法;再次,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应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教会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技巧方法,并通过课堂提问、案例教学、写小论文等多种具有可操作性的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培养学生书面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如上所述,政治主观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和归纳探究问题的能力及组织语言的能力。这几种能力层次是政治课的基本功,也是高中政治教学的基本目标,需要学生在平时的阅读和学习中逐渐培养。在新课改实施的背景下,政治学习不仅关注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更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对基本能力的培养,只有具备应有的知识和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改下新高考的需要,才能真正提高成绩。

参考文献:

[1]卢珊珊.政治高考最重要的两类主观题答题技巧[J].中学教学参考,2011(21).

基层治理发言材料范文第2篇

1. 流畅

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讲授,是政治课课堂教学的主要成分。学生从政治教师的讲授中,能获得比较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教师授课的语言流畅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语言流畅是政治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教师要把需要讲述的内容,通过自然、连贯、轻松、流畅的语言,行云流水般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语言氛围中学习知识。与流畅相背离的是习惯性的废话、重复、停顿。这是政治教师的大忌。这一习惯是有些教师长期以来不注重语言修养而留下的痼疾,而要改掉这一不良习惯,非下大气力不可。首先,政治教师要把语言流畅作为自己的第一要求,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其次,多听听相声、评书,学习相声、评书演员驾驭语言的技巧;第三,进行朗读练习和与周围的人多进行语言交流。有心,有恒,就必有所获。

2. 生动

生动的授课语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辨别力,往往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要使语言生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2.1 活泼。教师语音的高低、节奏的快慢,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听觉效果。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强调重点内容时,采用低声音、慢节奏,以便使学生有一个思考、回味的余地;在讲述一般性内容时,采用高声音、快节奏,以达到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形成印象的目的;在论证某一结论而引用材料数据时,采用高低、快慢交错进行或连珠炮似的语言,以加强结论的可信度。

2.2 多变。教师在表达同一内容时,可以有多种方式,如开门见山、旁征博引等。而方式的选用,在很多时候必须视学生的精神状况而定。现在,中学生的学习时间长、负担重,一天内大脑会出现几个“兴奋-抑制”周期。当学生注意力集中,即处于兴奋期时,教师须适时抓住教材中的关键词句,以最简练的语言,将重点内容交待清楚。这时,切不可漫天撒网、旁征博引,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注意力分散,如有人打瞌睡或小声讲话时,教师可暂时离开教材上的词句,或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或谈一件近期国际国内发生的大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3 幽默。只要有心,幽默无处不在。政治课涉及面广,会有更多的发挥余地。因此,幽默是使教师教学语言生动的法宝之一。它简捷明了,能表达出深刻的内容;它令人捧腹,课堂上师生开心一笑,大家心情愉悦,教学效果更佳。

3. 清晰

3.1 清晰地表述概念、原理的不同层次。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对概念内涵的理解,一向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对语词的逐层分析,是使概念清晰可辨的有效方法。如对“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我们就可以划分为如下层次:第一层,规律是一种联系;第二层,规律是一种固有的联系,是一种本质的联系,是一种必然的联系;第三层,归纳规律的客观性、可知性等特性。

3.2 清晰地表述基础理论的内在逻辑线索。教材中重点、全面阐述的基本理论,由于篇幅比较长,学生对其基本内容和内在联系理解起来要相对容易些,而教材中理论性较强但又不可能详尽阐述的问题,就成为教学难点。

3.3 清晰地表述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当高三学生进入综合复习阶段后,教师讲授的知识密度加大,一堂课至少要讲述几个甚至十几个知识点,这必然加大了教师讲述的难度。处理这样的课程,重点在于明确指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比如:在复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内容时,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达十多个,而其中的“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这两组概念是学生最易弄混的。首先,要指出这两组概念的区别,即主次矛盾分析的是一个复杂事物中的多种矛盾,而矛盾的主次方面说的是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其次,归纳它们之间的联系,即无论是主要矛盾还是次要矛盾,它们都有矛盾的主次方面之分,而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都是矛盾特殊性的体现,是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两把钥匙。另外,在讲述一群知识点时,还必须抓住起主导作用的一点或两点,用一组材料或图表把它们串联起来,使之形成一种立体结构,以便于学生抓住重点。

4. 准确

准确,是政治课的生命。政治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准确与否,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甚至世界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政治教师必须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对新事物的观察力、判断力,使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力求准确无误:

4.1 基础理论。高中政治课作为一门科学,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内容,容不得教师任意增删和轻率修正。但实践是发展的,这门科学也处在不断发展之中。新概念、新观点不断产生,使这门科学更充实,更富有时代感。作为教材,虽说应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中的有些观点和材料相对于我国迅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来说,已不可避免地显露出它的陈旧性。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等,或内容不够充实,或观点滞后。这就要求教师时刻把握我国理论研究的新动向,认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

4.2 材料数据。教材通篇列有充当佐证的材料和数据,这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这些材料数据,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理论。高考政治试题中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材料题的出现,告诉我们要把材料数据的教学摆在重要位置上,不可一言带过,或撒手不管,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另外,国内外每年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我国有关部门每年的许多重要数据,都是我们理解基本理论和复习备考的重要内容。

基层治理发言材料范文第3篇

基层建设是军队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军官是军队基层建设的中坚力量。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终要落实到基层。因此,抓好基层军官的学习教育十分重要。总政宣传部组织编写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基层军官学习宣讲材料》,紧贴部队实际,内容全面系统,表述准确深刻,文字简明流畅,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读性。学好用好《材料》,对于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基层军官,对于科学发展观在基层的贯彻落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材料》的科学性强,是符合基层军官理论需求的好教材。《材料》四讲的设置,思路清晰,逻辑严密,结构科学。各讲内容丰富,分析透彻,既有历史的对照,又有中外的比较;既有理论的阐发,又有实践的验证。《材料》着眼于牢固确立科学发展观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完整准确地反映了胡总书记关于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全面系统地阐释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体系和精神实质。与此同时,还涵盖了胡总书记关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战略思想。学好这本科学性很强的《材料》,有利于基层军官从理论高度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真理性和普遍指导意义,有利于全面领会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总书记的治党、治国、治军方略,有利于科学发展观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更好地贯彻落实。

《材料》的实用性强,是满足基层军官实际需求的好教材。《材料》紧密联系实际,对科学发展观及其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贯彻落实进行了概括和论述,思想深刻,实在管用,既是帮助基层军官提高理论水平、思维能力和工作能力的重要教材,又是基层军官开展教育的依据、研究问题的基础和干好工作的指南。《材料》在总体篇幅设计上体现了精炼、实在、管用的要求,简明扼要、提纲挈领,使基层军官学习起来省时省力,查阅起来方便快捷,体现了编者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很强的研究能力,以及为基层军官学习服务的匠心独运。特别是《材料》第四讲,根据基层军官的特点,围绕“怎么学”、“怎么用”的问题,提出了基层军官结合基层工作实际和个人思想实际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和方法途径,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材料》的可读性强,是适应基层军官学习特点的好教材。《材料》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注重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的生动实践,用鲜活的事例和翔实的数据来说明问题,使理论不枯燥。《材料》较少涉及纯理论性的、学术性的问题,在重要思想和理论观点的阐述上,深入浅出,语言朴实,文风清新,可读性强。《材料》设置了许多知识链接,介绍了相关的先进典型、背景知识、名词概念等,有助于帮助基层军官加深理解。《材料》的标题设置也很有新意,如“新认识,新境界,新飞跃”、“十个指头弹钢琴”等,读来朗朗上口,生动形象,好懂易记。

发挥好这本《材料》的作用,既要把学习组织好,又要把活动安排好。基层部队可结合实际开展轮训学习、知识竞赛、读书演讲、体会交流等活动,让科学发展观真正进入基层军官思想,落实到指导工作的实际之中。基层军官要从讲政治、谋发展、强能力的高度,深刻认识学习和用好《材料》的重要性,联系实际,认真研读,在学深悟透、领会精神实质上下功夫。还应看到,这本《材料》不仅适应基层军官学习,而且也适宜于中高级领导干部学习。各级要切实把学习《材料》的过程,变为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改造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过程,变为理清思路、改进作风、提高能力,推进部队建设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过程。

基层治理发言材料范文第4篇

关键词:语言; 流畅; 幽默; 清晰; 准确; 语言特色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4-149-001

语言,无论是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还是形体语言、艺术语言,作为一种媒体,它传达思想与情感、事实与信息,是人们交际必备的工具。几千年人类语言文明的沉淀,各行业不同的语言特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可以思索的东西。下面就高中政治教师口头语言的特色问题,浅谈一点个人的见解。

一、流畅

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讲授,是政治课课堂教学的主要成分。学生从教师的讲授中,能获得比较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教师授课的语言流畅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语言流畅是政治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教师流畅语言的视听对象是学生,这种流畅必须为学生所体验,即语言传达的信息必须是学生需要和能够接受的。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教师一人在讲台上不着边际地夸夸其谈,那将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以致达不到教学目的。

二、幽默

高中生具有较强的接受口语的能力,这就为教师施展语言技巧提供了可能。幽默的授课语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辨别力,往往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只要有心,幽默无处不在。政治课涉及面广,会有更多的发挥余地。因此,幽默是使教师教学语言生动的法宝之一。它简捷明了,能表达出深刻的内容;它令人捧腹,课堂上师生开心一笑,大家心情愉悦,教学效果更佳。有这样一个例子:有的学生做试卷时,不注重卷面设计,东一个箭头,西一个箭头,使阅卷老师不悦。于是,教师便在课堂上说:“我们有些同学,总以为自己是一位什么了不得的将军,用几根弯弯曲曲的箭头,便命令阅卷老师去东征西讨。”学生在哄堂一笑的同时,领悟到卷面整洁是多么重要!

三、清晰

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是政治课教学的核心。教师怎样才能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清晰地表达呢?笔者以为,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清晰地表述概念、原理的不同层次。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对概念内涵的理解,一向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对语词的逐层分析,是使概念清晰可辨的有效方法。如对“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我们就可以划分为如下层次:第一层,规律是一种联系;第二层,规律是一种固有的联系,是一种本质的联系,是一种必然的联系;第三层,归纳规律的客观性、可知性等特性;最后,通过提问或练习的方式,举例指出规律的外延。这样分层次把握概念,学生容易记忆和理解,运用起来也容易掌握其适用范围。

第二,清晰地表述基础理论的内在逻辑线索。教材中重点、全面阐述的基本理论,由于篇幅比较长,学生对其基本内容和内在联系理解起来要相对容易些,而教材中理论性较强但又不可能详尽阐述的问题,就成为教学难点。高一教材中说:“滞胀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消极作用的集中反映。”既然是“集中反映”,有关滞胀的概念和原因,教材就不可能回避,但也不可能用较长的篇幅来全面阐述。那么,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讲清这一问题,自然就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何突破这一难点呢?我认为,先将滞胀成因的逻辑线索清晰地罗列出来,再辅之以简明扼要的板书,会使学生一目了然,即:经济停滞-国家干预-加大投入-财政吃紧-增加货币-通货膨胀-紧缩货币-经济停滞。一般说来,这些理论性强的内容,其内在的逻辑性也强,应以递进关系逐步展现出来。能否理清和表述上述逻辑线索,是突破这一难点问题的关键。教师在讲述中,只要有一处混杂或交待不清,就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视听障碍,往往要重新讲述。

第三,清晰地表述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在讲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内容时,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达十多个,而其中的“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这两组概念是学生最易弄混的。首先,要指出这两组概念的区别,即主次矛盾分析的是一个复杂事物中的多种矛盾,而矛盾的主次方面说的是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其次,归纳它们之间的联系,即无论是主要矛盾还是次要矛盾,它们都有矛盾的主次方面之分,而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都是矛盾特殊性的体现,是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两把钥匙。

四、准确

准确,是政治课的生命。政治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准确与否,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甚至世界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政治教师必须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对新事物的观察力、判断力,使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力求准确无误:

第一,基础理论。高中政治课作为一门科学,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内容,容不得教师任意增删和轻率修正。但实践是发展的,这门科学也处在不断发展之中。新概念、新观点不断产生,使这门科学更充实,更富有时代感。作为教材,虽说应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中的有些观点和材料相对于我国迅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来说,已不可避免地显露出它的陈旧性。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等,或内容不够充实,或观点滞后。这就要求教师时刻把握我国理论研究的新动向,认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在不脱离现行教材的前提下,把一些最新的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

基层治理发言材料范文第5篇

迅猛发展,特别是城市道路交通网的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与其他类型路面相比,沥青路面具有表面平整、坚实、无接缝、振动小、桑音低、行车平稳舒适,养护维修简便等优点。多年来,机动车道基本百分之百铺筑了沥青路面,使道路总体水平有了极大改观,大幅度提高了道路能行能力,顺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生活质量追求不断提高的客观要求。但是,沥青路面也存在着抗弯拉强度底、面层的温度稳定性较差等缺点。沥青路面在铺筑使用后会产生各种各样裂缝,由于路表水的浸入,裂缝两侧的路面结构层和土路基的含水量增大,致使路基和路面强度降低。随着交通量迅速增加,特别是大吨位车辆行车荷载的作用,路基、路面承受不了超载车辆荷载的作用,加快路面的裂缝产生,大大缩短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为此对裂缝的形成与防治阐述如下:

一、沥青路面裂缝的形式:

就沥青路面而言,裂缝的类型可分为两大类:荷载型裂缝和非荷载型裂缝。

荷载型裂缝主要是由于路面结构受到了行车荷载作用,低部产生拉应力大于其材料的抗拉强度而产生的裂缝。这种裂缝反映在面层上,是网状的、稠密的、互相联系的裂缝。这种裂缝随着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使路面裂缝逐渐扩大,甚至产生变形,出现车辙或沉陷。

非荷载型裂缝主要是温缩裂缝和干缩裂缝。对温缩裂缝而言,当气温大幅度下降时,沥青面层表面的温度迅速变化,而温度向沥青面层底部传递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样沥青面层内部和底部的温度与其表面的温度存在着一个差值,从而在沥青表面产生较大的温度收缩应力。当这个应力超过沥青面层混合料的抗拉强度时,面层的表面就要开裂。随着持续低温或另一次降温的到来,在裂缝的尖端会产生较大的应力集中,使裂缝向下延伸并穿透整个沥青面层,甚至将基层拉裂。

干缩裂缝是由于半刚性基层材料的干缩而产生的反射裂缝。铺筑的半刚性基层随着混合料水分的减少要产生干缩应力。特别是刚刚铺筑的半刚性基层,水分散失的速度非常快,混合料产生的干缩应力也较大,此时基层的抗拉强度尚没有完全形成,若不能保证半刚性基层混合料的含水量,及时洒水养生,半刚性基层便会生产干缩裂缝。

二、沥青路面裂缝形成的原因:

①、设计因素:

1)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或厚度不足,路面厚度不能满足行车要求或者对路面设计年限内交通量年均增长率估计偏小,致使路面强度日趋不足,满足不了交通量迅速增长和汽车载重明显增大的需要。

2)地下管道设计深度不够,导致基层压实不平引起沥青路面的横向裂缝。

②、材料因素:

1)沥青结合料的温度稳定性差,延性低,不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行车作用,极易造成沥青路面早期裂缝。

2)沥青混合料搅拌不均或者温度过高,也是造成沥青路面裂缝的因素之一。

3)沥青混合即油石比过低;集料级配不佳,石料偏少,配合比不正确。

③、施工因素:

1)路基或基层结构强度不足,路基局部下沉,路面掰裂。博士,形成。

2)半刚性基层在铺建时随着混合料水分的减少产生干缩应力,形成干缩裂缝。博士,形成。

3)基层混合料的离析或碾压不密实及机械组合不合理,造成基层上部1-2cm细粒料上浮,形成强度较弱的薄层,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易产生龟状裂缝。

4)半刚性基层养生不当或养生结束后,如果不及时洒铺封层或透层油,随着暴晒时间的增长产生干缩裂缝。

5)施工填土未压实,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陷,接缝处压实未达到要求,在行车作用下形成纵向裂缝。

6)沥青混合料摊铺时间过长,其表面温度低,内部较热,用重型压路机碾压易引起路面表层切断。

7)施工接缝处理不当、碾压方式不正确易产生横向裂缝。

8)沥青混合料分幅碾压力或纵向接茬时,由于接茬处理不当造成接茬开裂。

9)对于水泥稳定类的半刚性基层,若水泥用量过大,基层的强度就高,刚性就大。基层材料与下层材料的模量比就会增加,从而增大基层底面由行车荷载而引起的拉应力,容易使底面由行车荷载而引起的拉应力,容易使基层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开 裂。 ④、气候因素: 1)冬季气温下降,沥青面层或半刚性基层低温收缩易产生收缩缝或干缩裂缝,这种裂缝在路面重复荷载作用使沥青路面表面形成横向反射裂缝。 2)雨水等水的损害加剧了裂缝的产生。水分渗入到路面空隙和裂缝中,在外力作用下,导致沥青与集料之间粘结力降低并逐渐丧失粘结力。因为水分的

不断侵入,在汽车车轮动态荷载的反复作用下,进入路面空隙裂缝中的水分不断产生动压力或真空负压抽吸的反复循环,水分逐渐渗入到沥青与集料的界面上,沥青膜从面料表面脱落,沥青混合料掉料、松散、开成网状裂缝并不断扩大。

三、裂缝的防治措施

1、 设计措施

1)在设计中,充分估计和预测远景交通量,适当考虑超载车辆的比例。在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提高路面结构层的标准。博士,形成。博士,形成。在设计半刚性路面结构时,优先选用抗压性能好,干缩系数和温缩系数小及抗拉强度高的半刚性材料做基层。博士,形成。

2)设计地下管线的埋深不能高于路面以下30cm。博士,形成。

2、材料措施

1)选择合适的道路材料和面层材料,进行合理的结构组织设计,确定沥青路面厚度。

2)在沥青混合料中添加石棉或木质纤维料或采用较厚的沥青面层减少或延缓由半刚性基层产生的反射裂缝。

3)面层沥青尽量选择底稠度、高延度、底含腊量的优质沥青,在满足稳定度要求的前提下,选择针入度较大的沥青,必要时可选用改性沥青:在沥青混合料中添加改性剂和木质纤维料或采用较厚的沥青面貌一新层,来减少或延缓由半刚性基层产生的反射裂缝。

4)严格控制半刚性基层碾压时的含水量,碾压成型后要及进覆盖洒水养生,确保混合料的含水量不受损失,切忌让基层直接暴晒;

5)在半刚性基层上锯缝,缝深为厚度的1/3-1/2,将缝口清扫干净后,浇灌乳沥青,并跨缝铺高玻璃纤维土工格栅,可时显减少干缩裂缝。

3、施工措施

1)填土中不得含有淤泥、腐殖土及有机物等,压实度达到规定值。

2)严把沥青混合料质量关,使沥青混合料级配最佳,矿料拌合粗细均匀一致,严格按配合比控制油石比。

3)严格控制各结构层混合料的材料质量和施工配合比,选择最佳的碾压方式,严格按操作规程科学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