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城管流动摊点整治方案

城管流动摊点整治方案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管流动摊点整治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管流动摊点整治方案

城管流动摊点整治方案范文第1篇

一、整治内容

1、主要干道、小区出入口、敏感区域的各类占道经营水果摊点;

2、主干道和商业大街两侧出店经营;

3、夜市烧烤摊、排档和流动地摊占道经营;

4、群众反映强烈的城市管理薄弱区域。

二、整治目标

从2015年5月22日至7月10日,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各类占道经营专项整治行动,有效解决出店经营、流动经营等问题,达到市容市貌规范标准,环境卫生干净有序,为夏季城市管理常态化夯实基础。

三、成立组织

成立区夏季占道经营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

四、整治步骤

第一阶段(5月25日前):摸清情况,制定方案。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区各相关部门依照整治任务,开展摸底排查,明确整治内容,研究制定整治任务计划,并报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备案。区城管局搜集占道经营等夏季市容重难点问题,下达到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各相关部门,完善各责任单位的整治内容。

第二阶段(5月25日至6月30日):全面发动,实施整治。各街道办事处(社区)、区各相关部门召开动员部署会议,明确整治任务,落实责任主体,全面启动夏季市容环境乱象专项整治行动。

第三阶段(7月10日前):考核验收。区城管办对照整治任务和标准,对各街道办事处、区各相关部门整治工作进行考核验收。

第四阶段(7月10日以后):整改巩固。区城管办对考核验收情况进行梳理分析,找出不足,要求各相关责任单位进行整改。各责任单位在补缺补差的基础上,巩固提高并制定长效管理措施。

五、整治任务和方法

(一)水果摊点占道经营

1、主要任务:对辖区各主(次)干道,集贸市场、住宅小区周边,以及城郊结合部等处的水果摊点,采取疏堵结合措施进行综合整治。

2、责任分工:由区城管局负责,各街道办事处及相关部门配合。按照“主干道严控,次干道规范,背街小巷自治”的原则,加强对水果摊点占道经营行为的整治,加大路段责任管理和执法力度,定期开展“短、平、快”集中整治,确保辖区主干道无水果摊点占道经营现象。

按照布局合理、不影响交通和居民生活的原则,选择部分次干道和空地,设立夏季西瓜摊点临时疏导点,对西瓜摊点进行有效疏导,以满足社会需求,缓解管理压力和社会矛盾。同时,加强对临时疏导点规范管理,现场设置醒目标志,明确管理人员,配备垃圾容器,及时清运垃圾,确保临时疏导点的整洁、卫生、有序。

由街道(社区)组织人员对住宅小区周边和城郊结合部西瓜摊点进行疏导、引导和管理工作,确保市容市貌的整洁卫生。

(二)主干道和商业大街两侧出店经营

1、主要任务:加大对主干道和商业大街两侧商家出店经营的整治力度。

2、责任分工:严格对照《国家文明城市指数测评》要点,街道、社区和沿街单位建立“三位一体”联动制度,以落实《市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责任区管理办法》为抓手,深化“门前三保”责任制,做到责任全覆盖,各责任单位要落实路段承包责任制,针对《测评体系》中明确的主干道和商业大街两侧出店经营、乱披乱挂、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等各类现象进行劝阻、制止和管理。按照“保重点”的要求,突出利民西路、利民中路、九华南路、新时代商业街等路段管理。此外,要加强对主(次)干道的巡查,对出店经营现象加大整治力度,做到有违必纠。对多次教育处罚仍不纠正的沿街单位,街道要组织城管、公安、市场监督管理等部门联合整治。

(三)夜市烧烤摊、排档和流动地摊占道经营

1、主要任务:明确整治重点、整治标准、责任区域,定期组织联合集中整治行动。

2、责任分工:针对夏季市容管理特点,各街道办事处合理整合和安排力量,联合城管、环保、交警、公安等部门,采取错时执法、延时执法等联合集中整治方式,强化夜市烧烤摊、排档和流动地摊的整治力度。每周联合集中整治不少于2次,严格执行两薄时段集中整治领导带班制和查岗制,街道分管领导、社居委主任带班制要落实到人。区城管局督促街道城管中队落实重点地段明确职责,定人定岗。

(1)固定门店的露天烧烤。固定门店应在室内进行烧烤,禁止一切室外露天烧烤经营。要结合日常执法巡查发现和群众投诉举报,对固定门店的露天烧烤行为发生时间、地点、店名等信息进行取证,下发书面通知,责令限期整改。对屡教不改、严重扰民且拒不配合执法的,要公开曝光,坚决予以取缔。

(2)流动烧烤摊点。要掌握辖区流动烧烤摊点的分布情况、经营时间、摊点规模等,通过采取错时执法、集中检查、定岗固守等方式逐步予以取缔。对流动烧烤摊点多发、易反复的重点、难点区域,要协同公安、工商、市场监督、环保等部门经常开展联合执法,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遏制流动烧烤摊点蔓延趋势。

(3)设置临时规范烧烤区。各街道办事处要协调相关部门在充分吸收市民意见的基础上,科学规划设置临时规范规范烧烤区,有序疏导流动烧烤摊点,有条件的可规划打造特色烧烤街,对已有烧烤区要加强规范管理,做到既满足市民需求又实现规范管理。

六、应急处置机制

1、为确保集中整治安全有序,每次联合整治前预先排定整治路线图,并下设警戒组、宣传劝导组、暂扣物品组、现场摄像组,明确工作职责。

2、整治过程中,若发生阻碍执法或突发性事件,由属地派出所民警及时予以处置。

七、部门职责

1、区委宣传部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在电视、报刊设置专栏,对夏季市容乱象进行曝光,对专项整治跟踪报道。

2、区文明办督促学校、企事业等文明单位做好本单位“门前三保”工作。

3、区食品药品监督局加强对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

4、区环保部门严格按照《环保法》要求,加大对露天烧烤油烟污染的整治查处力度。

5、交警大队队负责对占道经营机动车辆加强管理,杜绝占用主次干道机动车道经营瓜果等现象。

6、各属地街道办事处(社区)为我区夏季占道经营专项整治的主体,负责做好整治活动过程中辖区内村(居)民动态掌握、维稳及相关善后处置工作。

7、区城管局负责指导、协调全区夏季占道经营专项整治工作。

八、工作要求

1、深入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氛围。各责任单位利用发放一封信、出动宣传车、设置宣传广告等形式,大力宣传开展夏季占道经营专项整治行动的重大意义,引导公众参与,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城市环境整治的良好氛围。通过整治活动,引导广大居民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增强环境卫生意识和环境保护观念,全面提升市民的文明素质。

城管流动摊点整治方案范文第2篇

[关键词]社区治理;地摊经济;多中心治理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24.169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24-0-02

1 广州市社区治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多重驱动下,广州市社区治理呈现出新的局面。从1986年政府提出社区建设的目标,到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和谐社会建设至今,社区作为社会基层组织形式,与社会的整体和谐密不可分。政府开始重视发展社区自治权利,逐步实现从“单位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截至2013年数据显示,广州市流动人口首次反超广州市常住人口,省内农村人口和外省城市人口居多。自由职业者、外来人口失业人口的不断增多,加速了新贫困阶层的出现。阶级分化严重和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等问题加剧了治理的复杂性。对于当下出现的治理危机,旧制度下的社区形态并没有足够的和经验去应对。

1.1 治理现状的多元复杂

双转型时期人口流动加速造成社区人口结构多元化,社区治理要求提高社区服务质量,涵盖更广的被服务人群。社区主体复杂化和社区居民需求多元化,传统的社区职能显然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一些社区边缘形成了“两不管”地带,城管(政府部门)管不好,社区也管不了。因地摊经营的流动性、不规范性、异质性,摊贩主长期以来成为游走在边缘地带的“两难管”群体。摊贩多为外来人口,居住地分散,集聚在人流量大的社区周边,由于缺乏良性引导,对社区的卫生环境和居民生活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1.2 治理主体单一,服务人群狭隘

传统治理体制长期采用单一主体治理模式,过分强调政府和管理部门在执法中的权威性,整体表现为“大政府,小社会”,自上而下对社会事务实行单一性、命令式的管理。

社区管理结构不合理,自治和监管水平低下。作为中心社区管理主体的街道办事处、居委会,支配主要社区资源,长期将摊贩拒之门外。非政府组织和居民很少能真正参与生活环境的管理。摊贩主作为社区辖域内的经营者、社区利益的相关者,脱离于社区,无从获得经营地的社区资源。

1.3 服务人员专业性不足

当前,从事社区管理服务的人员主要是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人员,以及少数家综社工人员。由于服务人员从业门槛低,人员准入制度不严格,使得服务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综合服务水平不高,地域服务水平不均等。此外,管理人员专业技能较为单一,未能更好地在管理过程中评估多方需求和科学地分析社区管理和流动摊贩间的相互关系及相互作用,一直沿用“老办法”管理“新社区”。

2 广州市地摊经济现状及问题分析

地摊经济是指通过摆地摊获得收入来源形成的一种经济形式,在缓解就业压力、满足不同需求和促进消费等方面发挥作用。但是,地摊的存在也使得广州市的城市卫生环境、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难度增加。

本次研究分别针对消费者、疏导区摊贩以及非疏导区摊贩三个利益关系群体发出递进式问卷共550份,平均有效率为93%。发放地点分别是大学城和海珠区南州街沥虼寤烦歉咚偾畔绿贩疏导区、越秀区云双南路双燕岗摊贩疏导区。经分析得出当前广州市地摊管理存在这样几个核心问题。

2.1 整治手段强硬,摊贩主与城管关系长期僵持不下

城管执法始于20世纪80年代,采用巡视的执法方式,对于发现的乱摆卖行为即刻进行取缔和处罚。治理手段粗暴简单,整顿手法一边倒。近年来由此引发了大量摊贩与城管街头暴力争执的负面案件。就如何看待城管部门的治理行为的问题上,有高达88%的被采访广州市民表示对政府治理行为不满,希望会采取更有效的作为;43%的市民认为应该“以保障商贩生存生活权利为重点,允许流动商贩在部分街道沿街设点”,一味禁止只会禁而不止,触发社会阶层的对立与仇恨;分别有22%和28%的人选择“寻求二者平衡”和“拓宽就业渠道,减少商贩”,而7%的群众则倾向于“以市容环境为重点,严厉打击小商贩”。

2.2 政府单一垄断治理,治理主体单一,沟通方向单一

广州市当前的治理方式是政府权力主导,城管部门负责管理,为部分摊贩提供疏导区进行经营。但是大多数摊贩仍维持在非疏导区零散设摊经营的状态。同时,缺乏相应开放而完善的民意反馈机制,造成沟通断层。摊贩主作为社会底层劳作人民,缺乏表达利益诉求的平台,导致地摊治理问题得不到根本成效。

2.3 试行疏导区成效不明显

2010年8月,广州市首批三个“走鬼”集中摆卖点相继在荔湾区南源街、逢源街和萝岗区青年路开张,收编“走鬼”定点正规经营。广州市城管委通报,力争3 年内建成120处,引导10万流动商贩入室入场入点经营,3年内建成120处临时疏导区。但是,仍然有接近20万流动摊贩处在“人人喊打”的情境。

在随机接受调查的流动摊贩中,67%的人表示未曾听说过疏导区。除广州市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后宣传教育工作力度不足外,疏导区管理费用过高,设点位置和建设数量不合理,疏导区周边流动摊贩的不平等竞争等问题,均打击了守法经营摊贩主的积极性,使得疏导区的发展止步不前。

2.4 内外因素的制约和限制

目前仍没有社会民众和非政府组织同政府共同参与社会治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基层人民的主体权利得不到保障,各主体在治理过程中分工不明,这是外因;摊贩等社会民众社会治理参与意识不强,参与能力不足,“象征性参与”多于“实质性参与”,一时间难以一下子承担起政府放权而来的职责,这是内因。

总的来说,过渡时期的地摊经济,处于半合法化半被驱逐的尴尬地位,在城市重点地区仍然坚持排斥性的“堵”,在合适区域建设疏导区进行包容性的“疏”。

3 社区治理模式理论基础分析

3.1 “善治”理论模式

善治是通过有效的双向沟通来倾听民意和合作决策,来预见社会危机,解决社会问题和维护社会稳定,最终达到互利共赢的公共管理模式。“善治”的提出,源于中国古代的政治词汇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当中,现象征一种重视政府与公民对社会的合作管理理念,提倡合作治理,为探讨新型社区管理方式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3.2 多中心社区治理模式

社区治理理论最初源于西方,美国学者埃莉塔・奥斯特罗姆夫妇提出了多中心治理理论,强调多元权利主体平等共同参与社区管理,各权利主体之间民主、合作、和谐法制、地位同等。结合中国实际,基于当前基层群体和非政府组织能力薄弱,不能单纯套用西方的自由资本模式。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学者指出必须承认地摊经济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接纳他们成为城市的一个部分。社会学家王明美认为:“地摊经济,是人类最原始,也是最有生命力的商业活动之一,城市应该为地摊一族‘松绑’”。

4 社区治理―摊贩管理模式对策分析

4.1 转变政府职能,扶持社会组织

转变政府的中心地位,让政府(城管部门)职能从“控制”向“监督监管”转变。同时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纽带’的作用,协调政府、社区、市民与摊贩之间的关系,寻求摊贩利益、市民需求和城市秩序之间的平衡,使政府包括城管部门从大量琐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同时强化民主参与,实现社区自治。

4.2 成立地摊经营管理协会

地摊经营管理协会是由地摊行业内部成立、通过民主选举管理层、科学制定行业内经营者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致力于解决经营问题和经营纠纷的行业自治组织。在日常经营中,摊贩个别问题可以通过行业自治组织先行解决,进而再到社区,将大大减少政府相关工作,且更有利于问题的针对性解决。协会的定位是协助政府部门管理流动摊贩、实现自我管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协会代表广大摊贩主发声,为他们争取生存和经营权利,同时也约束了摊贩主自身的经营行为,防止乱摆卖、随意处理废弃物和不合理的价格竞争等行为。

4.3 扩大社区自治权利,完善社区辖区内摊贩经营监管制度

将传统的城管及相关管理部门职能转移到社区治理范畴,真正为社区“增权”。由社区自治基层组织(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等)联合有关专家,协同地摊经营管理协会,共同制定社区治理条例,设计管理方案,明确社区辖区内一切摊贩经营的准入、登记、取得经营许可及监管程序,办理地摊准入、登记手续及日常管理办法等。

成立社区地摊治理监管部门,与政府城管部门共同负有监管职责。监管部门人员由城市规划专业人员、社会事务办公室工作人员、卫生安全检测人员、社会危机管理专家、社区内摊贩主代表、社区居民代表等相关人员组成,定期向社区反馈经营管理出现的问题和提出意见。

4.4 长期购买专项社会工作服务

自近几年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正面效应凸显,不断有社区管理研究者将目光转而投放到社区工作专业服务上,预见未来社会工作组织参与管理的主体地位。摊贩属于社会底层弱势群体之一,存在许多生存问题、家庭纠纷等问题需要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介入。政府可以设立地摊治理专项社会工作服务试点,该专项服务致力于协助解决摊贩生存困难、家庭纠纷、语言障碍、适应融入等,提高摊贩维护公共秩序与卫生的意识,同时增强其社区归属感。

4.5 打造广州城市特色文化

广州是个以经济文化包容性著称的城市。“善治”的政府不仅仅是要整治好地摊经济,更要巧妙地将其利用起来,成为城市文化建设的一股新力量。兴建广州地摊经营特色区,加强和谐社区摊贩管理点建设,鼓励地摊主进驻依法经营,适当进行监管,打造特色区品牌,并作为新型城市文化的重要项目之一积极推广。

4.6 构建“政府―社团―社区―公民―流动摊贩”的多中心社区治理模式

从中国实际出发,通过社区治理权从单一主体到多元主体转变,形成政府主导,由党委、政府机构、社区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和居民代表大会)、社区中介组织、辖区单位、行业自治协会等共同参与的社区治理模式,明确各个主体的角色分工,培养各个成员的社区主人公意识,引导社区内的良性互动。

4.7 成立风险评估队伍

根据社区危机管理理论,在不断革新体制的同时,也要关注地摊经营随城市经济发展动态发展不同阶段的具体需求,做好应对风险的方案,预见社区危机发生、解决社区危机问题以及危机结束后的社会功能恢复,将一切可能引起社区危机的因素都要列入考量。

主要参考文献

[1]俞可平.治理与善治[J].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张国斌.加强社区城市市政的管理――浅谈占道经营、流动摊贩的治理途径和方法[J].理论纵横,2011(2).

城管流动摊点整治方案范文第3篇

一、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城管队伍整体素质。

年,大队始终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执法,一手抓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思想好、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城管队伍。

1、加大班子建设力度。今年年初,局党组对大队班子成员进行了调整,一批实干的同志充实到了领导岗位。调整后的领导班子“朝气蓬勃,政治坚定,团结务实,工作积极”。新一届班子成立后,班子成员实行了明确分工,各司其职,大队长、副大队长各联系一个中队,与职工奋战在执法第一线,同甘苦、共患难,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2、加强学习,提高队伍整体素质。今年,大队先后组织了多次法律知识培训,集中学习,集中参加市城管执法局组织的季度考试。同时,大队坚持每月集中学习不少于四次,中队每月集中学习不少于两次。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今年,我大队特别重视党员队伍的廉政建设,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认真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坚持规范执法、文明执法,深入贯彻公共服务、行政服务、管理服务的理念。

4、强化内部管理力度。今年,我大队加大了内部管理力度,立健全规章制度,进一步推进机关效能建设步伐。上半年大队进一步完善了《工作制度》、《考勤管理制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坚持用制度管理队伍,将大队打造成一支“召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即胜”的政府应急队伍,为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夯实基础。推行准军事化管理,用军人的规范、理念、意志、作风和纪律来锤炼队伍,平时从列队、执勤、队容风纪等一点一滴抓起,养成了整齐划一、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5、创优民评服务工作。今年,我大队共受理人大政协提案8件,都一一做了了答复,得到了委员们的一致认可。市民企业在线和电话受理群众投诉200余件,都在办结后第一时间回复当事人,做到了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应。

二、立足本职,切实履行管理城市的职能。

1、依法执法,重视程序,完善执法档案。大队高度重视执法程序,安排专人对城管执法法律文书进行清理,按行政执法程序和现代法治的要求更新了十余种法律文书,对所有执法档案进行了一案一卷,规范装订,统一管理。

2、推行辖区分片管理责任制,定点值勤,不给管理留死角死面。将中心城区划分为南北两个片区,各个片区负责管理范围内的路面(含绿化带、人行道)乱设摊点、乱堆乱放、出店经营、人行道(车行道)车辆有序停放、沿街建筑垃圾及渣土运输等城管和市容管理工作;根据《区城市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实施办法》,成立机动中队对各种违反城市管理和市容管理规定的行为和实施纠正、处罚等工作。

3、加大市容市貌的整治力度。着眼解决市民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统一规范,统一制作,在城区二、三级路段和居民社区内设置13块便民零星广告张贴栏,满足市民一些合法信息。同时对主要街道的市容市貌进行综合治理,以城区主干道和窗口区域为重点,以清理落地灯箱、广告标语和拆除破旧广告为核心内容,抽调专门执法力量,切实清除乱贴乱画、落地灯箱、破旧广告,清理落地灯箱、广告牌2300余块、破损招牌55处、条幅532条,清理“牛皮癣”1238处。11月,联合高速公路路政大队,对高速匝道违规广告牌进行,共拆除违规广告牌6块。

多措并举,重拳出击,严厉打击各类占道行为,本着“边整治、边宣传,边疏通、边规范”原则,为服从管理的摊主在其他背街小巷和路沿石以上指定临时经营地点,对于不听劝阻依然占用公共场所设点经营的将依据相关规定从严、从重进行处罚,并对其经营工具依法予以证据保存,全年共整治店外经营456个,占道加工115处,占道堆放226处。

今年投资56494元,在城区划定7944米的非机动车停车线和96个标志,自行车、电瓶车、摩托车有序停放在人行道上划定的停车线内,车头一律朝外,首尾一致,盲道得以畅通。不定期开展交通秩序专项整治活动,主要对城区主干道平湖路、北海路、太平路进行全线清理,共规范车辆352辆、依法锁定129辆,处罚13辆。

4、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秩序,确保师生出行安全。我队制定安排整治方案,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在黄山一中、二中、甘棠小学、甘棠幼儿园等中小学周边,针对早、中、晚,无证商贩摆摊设点、占道经营现象,打破常规的执法作息时间,采取守点、巡线、集中整治等措施,对不听劝阻的流动摊点坚决打击,依法收缴其违规经营物品,全年共出动执法人员330余人次,执法车辆130余车次,整治流动摊点387处,规范了54个摊点。同时安排执法人员在学校上、下学高峰期对甘棠小学、甘棠幼儿园等学校进行合理疏导,共疏导非机动车、摩托车1300余台次,并安排专人加大了对停放在人行道上的机动车的查处力度,宣传教育60余次,处罚8起。

切实加强对高考、中考期间市容市貌的监管,今年高考、中考前夕,大队提前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将高考、中考考点周边市容市貌的管理全部分解到各中队,并明确由一名副大队长负责,通过一线执法人员的监督管理,高考、中考期间市容环境秩序井然有序。

5、加大流动摊点整治力度。对城区流动摊点进行摸底调查、分类梳理,按照“疏堵结合、标本兼治、总量控制、逐渐减少”等原则,严格实行准入制度和属地管理,对非设置地点的流动摊点坚决予以取缔。对中通广场烧烤摊点和龙井菜市场场外的流动摊点进行统一划片,集中管理,规范经营。同时在龙井路、清溪路、平湖广场的部分空闲位置设置了几处摊点群,并对这些摊点群进行了功能划分,设为瓜果区、饮食区、百货区等。还根据不同季节设立了一些临时摊点,针对瓜果类季节性食品进行合理规范管理。这些临时摊点将由各片区进行统一管理,并签订协议书,明确了摊贩的经营范围和卫生保洁标准。大队也将定期对摊点的日常管理进行监督,让流动摊点既便民利民又管理规范。

6、落实“门前三包”。大队与环卫处联合,分片包干,宣传、动员、落实,与沿街店面、单位签订责任状,发动辖区各单位、沿街店铺自觉参与城市管理工作,完成了平湖路、北海路、太平路“门前三包”责任书的签订。为保证“门前三包”责任制工作落实,大队组织检查评比,对成绩突出的中队给予表彰和奖励,对“门前三包”工作不落实,脏、乱、差问题突出的路段的将予通报批评,限期改正。同时严格依法查处屡教不改的占道经营“钉子户”,通过新闻媒体对沿街店面商户进行曝光。

7、加强建筑工地的管理力度。加强对城区范围内从事建筑渣土运输的车辆的监管和处罚力度,防止撒落污染路面。6月,联合住建委《关于加强区城区建筑工地文明施工的通知》(黄市容〔2010〕13号),要求各施工单位硬化工地车辆出入口;设置车辆冲洗装置,冲洗运输车辆;工地建筑渣土运输车辆按照指定的路线运输,并派出人员及时清扫保洁,确保沿途无撒漏污染;建筑垃圾严格按指定地点排放;驶出车辆严禁拖泥带水,施工完毕后,要及时对场地进行清理、平整。6月底,制定了《区工程车辆违章运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黄城管〔2010〕25号)文件,坚持“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属地管理”的原则,强化部门合作,联合公安交警、住建委、公路部门,对建筑垃圾运输车辆抛洒进行专项整治,从源头上有效遏止了工程车辆违章运输行为的发生。整治期间,专项整治组对城区主干道路进行连续10天的全天候检查整治,宣传教育152起,对违规车辆进行处罚33起,同时,与交警部门密切配合,区城管执法大队派专人开展夜间路面巡查,及时发现违法运输、随意倾倒工程渣土动向。7月,制定了《关于加强对建筑渣土和散装建筑材料实行密闭运输管理的通知》,自年8月10日起,凡是进入中心城区从事建筑渣土和散装建筑材料运输的车辆,必须配备帆布进行密闭运输。要求各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处置渣土时,必须办理渣土运输处置行政许可手续后,方可进行处置运输,同时平车厢运输,渣土一律不得超过车厢挡板。9月起,联合经济园区派出所,实施错时上班,集中蹲点,联合巡查,对未经核准擅自乱倒建筑车辆进行查处,共出动执法人员106人次,执法车辆63台次,宣传教育68人次,处罚5起。

8、拆违控违,维护规划秩序。根据市区“拆违控违”工作会议精神,大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铁腕查处。一是注重宣传教育,培养责任意识。不断加强对内部执法队员的思想教育,强调有权必有责,有责必问责,要求执法队员必须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为有效降低执法阻力和压力,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印制《区人民政府关于严肃查处违法建设的通告》200多份,悬挂标语30条,出动宣传车40台次,打响拆违控违的声势,降低违建发生概率。二是综合各方力量,构建预防网络。大队合理调配分工,理顺机制,集聚街面查控力量,由点至面,由面及整体,构建内部查控链条。加强外部联络,形成各部门联动、齐抓共管局面。如此内外共联,构建有效监控预防网络。三是降低执法成本,提高执法成效。违建执法工作关键在“控”。控住的同时,实施和谐拆违,人性执法,减少抵触,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执法效能。截止目前,现有44户主动拆除1456㎡违法建设,现场制止正在建设的违法建设39户约700㎡,36户近900㎡的违法建设和住宅小区的乱搭乱建。实施自行拆除或,都没有出现暴力抗法的情况。截止目前,共拆除违法建设106户3132㎡。

三、年工作谋划

1、加强长效管理,巩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围绕创建文明城市的成果,完善设施建设,强化长效管理,提高创建水平。一是全面落实创建标准,加强重点部位的治理,消除卫生死角。二是建立长效监督检查机制,制定考核实施细则,巩固创建成果。三是加强教育宣传,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动员社会一切力量爱惜和守护创建成果。

2、抓好思想政治工作,为城管执法提供保障。继续深入开展好“争先创优”活动,争取在大队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为城管执法提供良好的思想保障。

城管流动摊点整治方案范文第4篇

为营造整洁有序、优美和谐的城市环境,深化便民利民服务,加强对中心城区便民摊点的管理,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意见。

一、科学规划,合理设置便民摊点。

       各区政府(含市开发区管委会,下同)在广泛听取居民意见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设置早市、夜市、大排档等各类固定便民摊点、节假日便民摊点、季节性便民摊点和特色便民摊点,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备案后,将便民摊点的区域范围、数量、经营范围、经营时间等向社会公布。国家机关、文物保护单位、名胜风景区、学校、医院、机场、码头、火车站、长途车站等人群密集、交通流量大的公共场所及承担主要交通功能的城市道路,禁止设置各类便民摊点。

二、规范管理,确保有序经营

(一)规范经营范围。便民摊点主要包括便民服务点和便民摊点群。便民服务点是指经批准设立的“三修”(修自行车、修鞋、修锁配钥匙)、早餐亭和应季瓜果销售等民生服务项目的经营点。便民摊点群是指在规定时间内经营的早市、夜市等临时性经营场所,主要业态限于蔬菜、果品、禽蛋、肉类、水产、五金、服装、生活日用品等。

(二)规范经营场地。设置便民摊点应事先征求周围居民意见,征得辖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同意,统筹考虑城中村及周边原有集市的疏导规范,在对交通、城市容貌、环境卫生、市民生活不造成较大影响、不阻塞消防和救护等应急通道的前提下,划定便民摊点设置区域。要合理设置垃圾收集容器和达标公厕;设立停车场或存车处,车辆分类停放。便民摊点应设置标志,注明占用区域、经营项目、经营时间、摊点编号、安全提示、现场管理责任人等内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设置固定的服务亭棚厦。便民摊点需建设相应配套服务设施的,由各区政府投资建设和管理。

(三)规范经营时间。各区应综合考虑便民摊点的设置区域、周边环境、季节气候、交通安全等因素,本着便民利民不扰民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便民摊点的营业时间。原则上,早市应不早于6:00、不晚于8:00;夜市不早于18:30、不晚于22:30。高考、中考等特殊时段,应按要求闭市。

(四)规范设置规则。各区政府组织制定辖区便民摊点设置管理方案,明确摊点主要负责人、具体管理人员和便民摊点拟容纳摊点数量、经营服务品种、经营时间及控制范围,占用自有场地的要出具场地产权所有人的书面同意意见,配套制定便民摊点经营秩序管理方案、卫生保洁方案和卫生费收取方法及标准,公布投诉举报渠道。

(五)规市场准入。城市便民摊点应当优先保证失业人员、城郊村民、残疾人、外来务工困难人员等困难群体就业需求,降低入市条件,减免各类费用,免于办理工商营业执照。对提供餐饮服务的,应在取得所在地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备案证明后方可入场经营。

(六)规范服务管理。各区政府应明确环卫保洁和垃圾清运、市政公用设施和绿化保护措施、食品和消防安全措施等,指导和督促便民摊点的主办方及经营者落实市场安全、商品质量、经营秩序、卫生保洁等管理责任,定期开展检查活动,及时清查、制止违反《食品安全法》、《消防法》等法律法规的行为。要积极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引入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等共同参与管理。要加强对经营业户的教育引导,公众号逍遥文稿整理,倡导诚信经营,自觉维护市容环境卫生。(七)规范收费标准。规范便民摊点管理规费,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收取的费用专项用于市场管理和占用道路的维护。占用非公共场地的,场地费的收取实行市场化运作,由产权单位与使用人协议制定。对产生的生活垃圾,由各区政府按照相关规定收取和使用城市生活垃圾处理费。严禁擅自设立收费项目、提高收费标准。

三、加强领导,完善便民摊点管理长效机制

(一)明确责任分工。市城市管理委员会负责中心城区便民摊点管理的指导、协调、考核等工作。各区政府负责辖区摊点设置管理、统筹规划、监督检查等工作。城管执法、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商、公安、卫生、文化执法等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便民摊点的管理工作。城管执法部门负责依法查处擅自占用城市道路和公共场所的经营行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便民摊点的食品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工商部门负责便民摊点的公平交易监督管理工作。公安部门负责便民摊点区域治安、交通、消防安全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工作,依法处理妨碍管理执法活动的行为。卫生部门负责指导便民摊点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文化执法部门负责便民摊点音像制品、书刊等文化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

城管流动摊点整治方案范文第5篇

一、宣传上积极引导

掌握执法工作主动性,以“为了人民管好城市,管好城市为了人民”为宗旨,从保障低收入家庭的基本生存权出发,努力寻求专项整治工作的最佳结合点,进行全方面、多角度的宣传教育。赢得市民群众对开展无证无照经营专项整治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使广大市民知法、懂法、守法,营造“守法经营光荣、违法经营可耻”的氛围。自觉抵制无证无照经营,使无证无照经营失去民心,失去市场,减少利益,从而改善了治理无证无照经营的执法环境。

二、时间上掌握规律

开展全程管理,针对无证设摊的集散时间,总结规律,采取错时管理办法,保持管理时间的连续性,防止出现管理真空。对流动无证商贩的管理,一是上街巡查劝说教育为主,要求流动商贩进市场经营;二是针对多次劝说教育管理无效的流动商贩,按照法律规定和程序进行行政处罚;三是针对马路市场、早市等流动商贩聚集较多的情况,采取专项整治的方法对其进行取缔;四是针对“五小”行业的流动商贩,联合工商等部门进行集中整治。

三、空间上无缝管理

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模式,在县城区相对繁华、复杂的地段设置6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岗亭,实行无休日上班执勤,加强点上管理。摩托车等执勤车辆采用机动巡查的方式分路段不间断进行巡逻,加强线上管理。在逐步落实路段管理责任制及分区域管理基础上,努力实施“精细化管理”,执法向背街小巷延伸,提高整体的管控能力,建立规范的街面管理新模式。

四、方法上区别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