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会计准则与制度

企业会计准则与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会计准则与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会计准则与制度

企业会计准则与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 企业会计准则; 小企业会计准则; 小企业会计制度; 差异比较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特点

(一)简化会计核算,减少职业判断,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考虑到小企业业务简单、人力资源薄弱等特点,小企业会计准则采用了简化核算和报告体系,如对资产不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长期股权投资核算取消了权益法核算而只采用单一的成本法核算,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简化核算,减少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降低了会计核算的难度,从而吸引小企业自愿进行会计核算,进而为将来加强会计信息精细化管理,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采用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不再要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基本消除了小企业会计与税法的差异

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相比较,《小企业会计准则》最大的变化在于对企业的各项资产均按历史成本计量,对短期投资、应收款项、存货等,均不再要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相关资产的转让损失和呆账、坏账损失均在实际发生时予以确认,从而基本上消除了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暂时性差异,减少了申报纳税环节时进行的所得税调整。

(三)更好地满足税务部门与银行的需求

由于小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往往并不分离,业主或股东可以通过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来获得相关的信息,因此小企业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是国家税务部门和金融机构。税务部门主要是利用小企业会计信息作出税收决策,包括是否给予税收优惠政策、采取何种征税方式、应征税额等,他们更多希望减少《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金融机构主要是利用小企业会计信息作出信贷决策,他们更多希望小企业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提供财务报表。《小企业会计准则》制定的理念、框架结构、计价方法、核算原则等都充分考虑了税务部门和金融机构等企业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小企业会计准则中资产负债的核算与计价方法完全依照税法规定。例如,按照税法上实际发生制原则,对所有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在实际发生时即确认资产损失;会计要素采用历史成本作为记账基础,没有采用税法上不认可的公允价值为记账基础;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不采用权益法;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的折旧方法应考虑税法的规定,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等。上述准则中的操作规定,使得准则与税法更加统一,在减少了部分操作内容的基础上,基本消除了《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的差异,这样既有利于会计人员的掌握和运用,又使审计查账、税务部门的监管更加顺畅。

(四)与《企业会计准则》衔接紧密,适应小企业未来发展

《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虽适用范围不同,但考虑到小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又要相互衔接,从而发挥会计准则在企业发展中的政策效应。为此,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第三条明确规定:“执行本准则的小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本准则未作规范的,可以参照《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执行本准则的小企业公开发行股票或债券的,应当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因经营规模或企业性质变化导致不符合本准则第二条规定而成为大中型企业或金融企业的,应当从次年1月1日起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四条规定:“执行本准则的小企业转为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时,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8号――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等相关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的有序衔接,不仅体现在制度规定上,更体现在具体的会计科目设置上,《小企业会计准则》总共有66个科目,虽然比《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科目少,但其科目名称与《企业会计准则》完全一致,从而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一致性,符合与国际准则趋同的要求。

二、与《小企业会计制度》在会计核算方面的主要差异

(一)关于会计科目的设置

《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的一级会计科目为66个①,《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一级会计科目是60个,会计科目增减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与《企业会计准则》下的会计科目相衔接,比如,将《小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应收股息”科目拆分为“应收股利”和“应收利息”两个会计科目;将《小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应付利润”科目拆分为“应付利息”和“应付利润”两个会计科目;增加了与生物资产相关的三个一级科目(“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增加了“预付账款”、“预收账款”、“递延收益”、“研发支出”等一级科目;将《小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两个科目合并为“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取消了“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等一级科目;删除了“资本公积”科目下的“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其他资本公积”三个明细科目,只保留“资本(股本)溢价”一个明细科目等等。《小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目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一方面尽量减少与《企业会计准则》会计科目设置上的差异,以适应将来小企业发展壮大后采用《企业会计准则》时尽可能少的账务调整;另一方面,许多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多数都要参加全国统一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而目前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总体上采用的是《企业会计准则》,二者会计科目设置上的尽量接近可以较好地兼顾“职称考试”与“会计工作实务”的关系。

(二)资产按成本计量,不再要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具体而言,即短期投资不需再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应收款项不再计提坏账准备,存货也无需再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相关资产的转让损失和呆账、坏账损失均在实际发生时予以确认。

(三)调整了存货类科目及核算方法,与《企业会计准则》衔接

1.在科目设置上,《小企业会计制度》将各种材料和包装物合并到“材料”科目统一核算,并在附注中规定,低值易耗品较少的小企业可以将其并入“材料”科目。而《小企业会计准则》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将与存货相关的会计科目分设为“原材料”、“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周转材料”(含“包装物”、“低值易耗品”,也可分设)、“消耗性生物资产”等科目。

2.在核算方法上,《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材料核算一般采用实际成本法核算,并设置了“在途物资”科目核算小企业已支付货款但尚未验收入库的材料或商品的实际成本。在附注中规定,如果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可以增设“物资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小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对材料的核算可以采用实际成本法,也可以采用计划成本法,并设置了“材料采购”和“材料成本差异”科目。

3.对于周转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的成本摊销,《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不分金额大小均一次结转成本。《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可以根据金额大小分次结转或一次结转。

(四)简化了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

《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小企业对外进行长期股权投资,应当视对被投资单位的影响程度,分别采用成本法或权益法 核算。

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考虑到小企业投资的情况比较少,出于简化核算的要求,对长期股权投资采用单一的成本法核算,减轻小企业会计人员的核算 难度。

(五)改变了接受捐赠资产的会计 处理

对于接受捐赠资产的会计核算,《小企业会计制度》通过设置“待转资产价值”科目处理,该科目下设两个明细科目:“接受捐赠货币性资产价值”、“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价值”。会计期末,当接受捐赠待转的资产价值计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并按税法规定计算应交的所得税后,差额部分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或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科目。

《小企业会计准则》取消了“待转资产价值”科目,在接受捐赠资产时,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并按规定计算应交的所 得税。

(六)明确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会计处理

1.对与存货相关的借款费用资本化的问题,《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十二条规定:“经过1年期以上的制造才能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的存货发生的借款费用,也计入存货的成本。”“前款所称借款费用,是指小企业因借款而发生的利息及其他相关成本。包括:借款利息、辅助费用以及因外币借款而发生的汇兑差额等。”

2.对于与固定资产相关的借款费用资本化的问题,《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在建工程”科目核算中规定:在建工程在竣工决算前发生的借款利息,在应付利息日应当根据借款合同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利息”科目。办理竣工决算后发生的利息费用,在应付利息日,借记“财务费用”科目,贷记“应付利息”等科目。

(七)对固定资产折旧与无形资产摊销作出了新的规定

对于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为了尽量与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相一致,《小企业会计准则》第三十条规定:“小企业应当根据固定资产的性质和使用情况,并考虑税法的规定,合理确定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和预计净残值。”

对于无形资产摊销,《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无形资产摊销年限应按合同受益年限、法律规定年限孰低确定,如果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10年。

《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四十一条规定:“小企业不能可靠估计无形资产使用寿命的,摊销期不得低于10年。”

(八)取消了“待摊费用”与“预提费用”科目

《小企业会计制度》中的“待摊费用”科目核算小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负担的分摊期限在1年以内(包括1年)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摊销、预付保险费等。

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取消了“待摊费用”科目,相关核算内容应作如下处理:(1)对于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的摊销,在新准则中归类到“周转材料”科目通过设置“在库”、“在用”和“摊销”进行明细核算。(2)对于预付保险费、经营租赁的预付租金、预付报刊杂志费的处理,按预付的金额分别计入有关成本或损益类科目。属于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发生的计入管理费用;属于企业生产车间(部门)为生产产品或者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计入制造费用;属于企业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计入销售费用。预付上述款项时,借记“管理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九)增加了无形资产研究与开发的资本化处理

《小企业会计制度》对无形资产研究与开发都是按费用化进行处理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中设置了“研发支出”科目,反映小企业正在进行的无形资产开发项目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支出。

(十)规范了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的会计处理

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到底要当作当期费用还是可以分期摊销,《小企业会计制度》没有明确规定。《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四十三条对大修理费用计入“长期待摊费用”科目作了明确规定:“前款所称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是指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支出:(一)修理支出达到取得固定资产时的计税基础50%以上;(二)修理后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延长2年以上。”不能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的大修理费用,应当作为当期费用处理。

(十一)规范了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处理

《小企业会计制度》对职工薪酬的核算是通过“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两个总账科目核算的,且规定不尽明确,造成各企业核算口径不一。《小企业会计准则》明确指出,“应付职工薪酬,是指小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应付给职工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小企业的职工薪酬包括: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2.职工福利费。3.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4.住房公积金。5.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6.非货币利。7.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8.其他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等。”

(十二)缩小了“资本公积”的核算内容

《小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的“资本公积”科目包括了资本溢价、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其他资本公积四项内容。《小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的“资本公积”仅包括资本溢价,即小企业收到的投资者出资额超过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直接作为营业收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对于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或是被其他单位承担的应付款项,不再转入“资本公积”,而是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

(十三)简化了小企业收入确认与计量,消除了与税法的差异

《小企业会计准则》在收入确认方面,不再要求遵循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而是要求小企业采用发出商品或者提供劳务交易完成和收到货款或取得收款权利作为标准,减少关于风险与报酬转移的职业判断,同时就几种常见的销售方式明确规定了收入确认的时点。在收入计量方面,不再要求小企业按照从购买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或者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收入的金额,而是要求按照从购买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确定收入的金额。

(十四)规范了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

对于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小企业会计制度》没有明确规定。

《小企业会计准则》设置了“递延收益”科目,核算小企业已经收到、应在以后期间计入损益的政府补助。小企业收到的用于补偿本企业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亏损的政府补助,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收到的用于补偿本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亏损的政府补助或是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先计入“递延收益”科目,然后再分期计入“营业外收入”。

三、对小企业会计人员的忠告:尽快做到账制健全,争取享受税收优惠,降低税收成本

总的来说,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简单易懂、规范实用、可操作性强。

由于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的征收方式分为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两种,大批小企业由于会计核算不健全,而只能采用核定征收的方式。税法规定,只有符合条件的实行查账征收的小企业,才可以依法享受小型微利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国家税法规定的其他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建议广大小企业以这次新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培训为契机,按照《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建立健全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制度,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财务报表,保全原始凭证和相关账簿。特别是对原会计核算不健全、实行核定征收企业所得税的小企业来说,会计核算符合条件的要及时申请转为查账征收方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小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降低税收成本;另一方面,税务机关可以提高对小企业的查账征收面,进一步规范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制度[S].2004.

企业会计准则与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15.08.003

[中图分类号]F8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8-0006-01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是联系政府会计与企业会计的重要体系。事业单位会计属于政府会计的范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体制与财政体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政府会计的职能也随之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宽和发展。作为政府会计中的一个特殊部分,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之间的差距逐渐减小,两者的发展呈现了一定的趋同性,但由于政府会计与企业会计在属性、职能范围、工作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别仍然存在。

1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的区别

1.1 核算基础不同

事业单位通常采用收付实现制,部分经济业务或事项采用责权发生制核算,具体由财政部在会计制度中进行具体规定,而企业会计则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采用责权发生制进行核算。核算基础的不同使事业单位与企业反映收支的内容也存在差别,以收入为例,事业单位反映收入是一个会计年度中实际收到的各种收入,主要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与其他收入等;而企业反映收入的内容则是《企业会计准则》中收入实现条件所确认的能够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内容,如销售商品收入、利息收入、劳动收入等。

1.2 会计平衡公式不同

事业单位年度中间平衡公式为: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年末平衡为:资产=负债+净资产。以上公式反映的是事业单位在业务运营过程中收支结余资产的增值情况,为了更严格地监督事业单位各项支出的耗费情况,以上公式为动态等式,且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的制定也以此为依据。企业会计则不论年度中间和年末,均采用以下会计平衡公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与事业单位不同的是,以上公式为静态平衡,此公式反映出企业与其所有者各自独立的原则,该公式也是企业编制资产负债表的重要理论依据。

1.3 财务成果计算方法不同

事业单位和企业的财务成果计算公式与计算方法不同。事业单位净收入的计算公式为:事业收入-事业支出=事业结余;经营收入-经营支出=经营结余。事业单位经营成果的计算方法为:每年年末进行转结,经营结余与事业结余转入“非财政补助节余分配”,按照年度计算财务成果;企业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支出-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净利润。企业经营成果的计算,按每月进行转结,每期分别累加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按照年度进行从财务成果的计算。

2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的联系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出台后,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 会计核算账户趋于一致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将事业单位资产类账户中的“现金”转变为“库存现金”,将事业单位“对外投资”转变为“长期投资”,同时还开设了“存货”账户,事业单位对材料与成品的财务管理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此外,为了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以及核算,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新增了“在建工程”与“累计折旧”等会计科目,这种做法一方面使会计核算可以更客观地反映事业单位资产价值的实际消耗情况,另一方面也不影响事业单位支出预算。以上两项变化,均使得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的会计核算账户趋于一致。

2.2 会计核算目标趋于统一

企业会计核算的目标在于明确委托人和被委托人之间的责任、义务和权利,以往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这一原则的体现并不明确,而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第一次较为明确地体现了这一点,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目标――明确委托人和被委托人之间的责任得到更好的体现,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与企业会计核算的目标具有了一致性。

2.3 账务报告示例内容趋于一致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出台后,事业单位会计报表与企业会计报表的格式一致,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适用性和科学性进一步提高,同时也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其内部业绩评价工作提供了更为详细和可靠的数据与资料。

2.4 核算制度趋同

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出台后,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准则在核算制度上进一步趋同,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在许多业务的处理以及财务管理的组织与实施方法上的相似性进一步增强。例如,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引入了责权发生制,虽然目前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与企业会计核算基础不完全相同,但引入责权发生原则,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结果更有效地反映事业单位当期收入与支出的真实情况,此外,对收付实现制和责权发生制适用情况的说明,也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方面能够客观反映其资产与负债情况,另一方面也遵循了费用配比的原则。随着我国财政体制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事业单位与企业在财务核算业务上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主要参考文献

企业会计准则与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 执行机制 约束机制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2-131-03

2011年财政部了《小企业会计准则》,自2013年1月1日起在小企业范围内施行。在《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两年后,课题组针对《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的程度、效果、存在的问题等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基于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优化《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相关建议。

一、调查情况

(一)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课题组在2015年4~6月对山东省部分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共发出问卷调查表150份,收回95份,有效问卷88份。这88份被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见表1。

(二)调查结果

问卷调查围绕着《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情况和效果展开,了解被调查企业截止到2015年4月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情况和效果,具体结果如下:

1.小企业建立会计制度的依据。小企业建立会计制度的依据包括《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准则》等,《小企业会计准则》作为最新出台的一种可以选择的依据,其执行情况如何?调查结果见表2。

表2的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小企业建立会计制度的依据是复杂的,在被调查的小企业中,依据《小企业会计准则》建立会计制度的小企业的仍然占少数,仅占样本总数的14.12%。需要说明的是虽然2011年财政部《小企业会计准则》时,已同时废止了《小企业会计制度》,但为了了解小企业会计人员对我国会计规范变化的认识程度,我们在问卷调查表中仍然设置了《小企业会计制度》项目,而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小企业依据《小企业会计制度》建立会计制度的数最多,占样本总数的54.12%。

2.《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提高小企业的管理水平,提升会计信息对企业管理决策的作用。那么,这个目标实现了吗?

如表3所示,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后,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加强企业建账核算上,而对强化风险管理、完善治理结构的作用不明显。

如表4所示,大部分企业认为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后,会计信息对管理、决策的作用并没有明显提高。

3.影响《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效果的因素。

(1)《小企业会计准则》本身的质量。《小企业会计准则》能否得到有效推行,往往取决于准则本身是否科学合理。《小企业会计准则》本身因素主要包括准则本身是否合理和准则本身是否具体。

如表5、表6所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核算过于简化,会计信息与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相关性较低是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后没有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的原因之一。

(2)《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机构和执行人员素质。要有效地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实现准则目标,必须要有健全的组织机构和较高素质的执行人员。执行机构对准则实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从静态方面来看取决于组织机构是否合理;从动态方面来看取决于执行人员是否得力。

如表7、表8所示,通过对小企业会计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构成及来源的调查,发现78.41%的小企业独立设置了会计机构(如:财务科、财务部等),83.15%的小企业配备了专职会计,说明大部分小企业的组织机构比较合理。

由于小企业的单位规模有限(52.87%的小企业年销售额在1500万元以下、76.14%的小企业员工人数在100人以下),“投资人与经营者是同一人”的小企业占到了75.90%,不存在问题。

如表9所示,通过对小企业会计主管的专业技术资格进行调查,发现63.64%的小企业会计主管具有会计中级(含中级)以上的专业技术资格,29.55%的具有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仅仅6.82%的无专业技术资格。这说明,小企业会计主管的业务水平和知识结构还是比较好的。

表10表明,在被调查的人员中,通过网络、报纸、培训等渠道,78.83%的会计人员都了解《小企业会计准则》,但是,非常遗憾的是,68.24%的了解程度仅仅限于一般了解,还有21.18%的不太了解,只有10.59%的非常了解。

表11表明小企业对《小企业会计准则》了解程度一般,主要原因是培训力度不够:仅有大约一半左右的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参加过培训,企业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参加培训的比例较低。

(3)《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环境。表12、13表明,小企业通过调查发现,49.35%的认为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后,企业纳税工作更简单。但是,在融资、税负和政府优惠政策方面,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78.08%的认为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后,企业向金融机构融资没有什么变化,甚至有5.48%的认为向金融机构融资更困难;61.11%的认为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后,企业的税负没有什么变化,甚至有8.33%的认为税负增加;80.82%的认为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后,企业获取政府优惠政策没有什么变化,甚至有4.11%的认为更困难。

二、调查结果综合分析

(一)《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情况

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可以将《小企业会计准则》实行两年来的情况概括如下:

1.《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度较低,执行情况不尽如人意。

2.《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效果主要体现在加强了企业建账核算,企业纳税工作更简单。但在强化风险管理和完善治理结构方面还没有发挥很好的作用,在融资、减轻税负和政府优惠政策方面,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3.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后,会计信息对管理、决策的作用没有明显改善。

(二)影响《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效果的成因分析

1.执行主体缺乏执行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小企业是《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具体执行主体。小企业的突出特点是两权合一,不承担公众责任,其会计信息不需要对外公开披露,会计信息质量不会在资本市场上产生信号传递作用,对其经营活动影响不大。由于信号传递机制对小企业作用不大,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缺乏来自资本市场、社会公众的监督和约束,小企业也就缺乏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动力和压力。

2.《小企业会计准则》本身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准则的执行。

(1)《小企业会计准则》核算过于简化。《小企业会计准则》颁布之前,小企业会计主要执行的是《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及一些行业会计制度,与之前的会计制度相比,《小企业会计准则》在核算规范上的突出特点是简化,如计量采用历史成本、资产不计提减值准备等,主要目的是减轻小企业会计核算的职业判断和工作量,但却忽视了会计信息对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作用,过于简化的会计核算反而不利于《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

(2)缺乏应用指南。《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交易和事项的处理规定主要是原则性的,而现实业务是复杂多变的,需要有指导准则执行的应用指南。而《小企业会计准则》后并没有出台相应的应用指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准则的执行。

3.《小企业会计准则》宣传不到位。《小企业会计准则》宣传力度和培训措施不到位。虽然在被调查的人员中大多数会计人员都了解《小企业会计准则》,但非常了解的很少,大部分被调查人员并不知道《小企业会计制度》已经废除。只有将近一半的会计人员参加过相关培训,企业管理者几乎没有参加过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培训。

4.执行的约束机制不强。

(1)强制执行力度不够。与2007年政府部门严格要求上公司必须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不同,财政部门颁布《小企业会计准则》后,相关部门并没有强制规定小企业必须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不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没有任何利益损失。由于大部分小企业在《小企业会计准则》颁布之前,已经采用了《小企业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制度》等会计规范,若采用《小企业会计准则》必然会增加企业制度转换的成本。基于习惯和经济角度考虑,若没有外在强制力的要求,小企业一般不会主动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另外,在对一些小企业会计人员的访谈中,我们发现一些会计人员甚至说不清楚企业的会计制度执行的是什么会计规范。小企业会计人员流动性比较大,会计人员对我国的会计规范及其适应范围并不十分了解,许多培训机构组织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往往流于形式,交钱拿证的现象时有发生。

(2)监督力度不够。《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监督涉及到财政、税务、银行、工商等相关部门,但这些部门往往仅从自身业务范围要求小企业提供相关信息,对是否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并不关心。如税务部门主要关注的是小企业能否按税务部门要求提供有关纳税信息,是否按税法要求及时、足额缴纳各项税款,而对小企业选择和适用哪种会计规范并不关心。由于诚信环境不好,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决定是否贷款给小企业时关注的主要是小企业的实物资产而非会计信息,自然也就不关心小企业实行何种会计制度。相关部门对小企业会计信息的关注度低,导致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外部监督力量不足。

5.《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的激励机制不健全。《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应该有利于改善小企业的税收、融资等大环境。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目的主要是能够享受税收优惠和解决融资问题,但是,调查发现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后,小企业在融资、税负和政府优惠政策方面,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进一步走访了银行和税务部门,发现银行和税务部门对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带来的变化并没有充分的准备,银行对小企业贷款需求决策主要取决于抵押物,加之作为外部审计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在小企业的会计监管中发挥的作用也比较小,银行对小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的信赖程度并不高。因此,小企业在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后并没有明显感受到在融资、税收等政策方面的优惠,缺乏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外在激励。

三、优化《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对策

(一)进一步完善《小企业会计准则》

1.优化准则内容,提高会计信息与管理决策的相关性。《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提高小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但是,从调查结果来看,这一目标并未很好地实现,主要原因在于《小企业会计准则》本身核算过于简化,与企业内部管理决策的相关性较低。如《小企业会计准则》不要求资产计提减值,这虽然可以简化核算,减少纳税调整。但这一做法没有兼顾小企业管理者、银行等利益相关者的信息需求和利益,使得会计仅成为纳税计算的工具,有悖于会计的基本目标,从长远看,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建议财政部门进行广泛实地调查,根据小企业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小企业会计准则》。

2.制定与准则相配套的应用指南。建议尽快与《小企业会计准则》相配套的应用指南。应用指南主要内容应包括准则中核心概念、重难点的解释性规定,小企业各类业务的管理要点、主要账务处理等。

(二)完善《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环境

1.强化强制执行机制。小企业的产权结构和经营特点决定了在会计准则执行方面,强制执行机制在现阶段是最有效的推进《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的手段,而由于多会计规范的存在,小企业划分的模糊性,《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的非强制性等因素导致目前《小企业会计准则》强制执行机制弱化,执行效果不好。因此,建议进一步明确细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范围,在范围之内一律强制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有特殊情况选择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应由相关部门审核合格后方可执行。

2.建立有效监督体系。

(1)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监督。建立完善有效相互制约的外部监督体系是有效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必要保障,而监督体系的建立离不开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的全力配合。财政部门是会计人员管理和《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直接责任部门,应该加大力度对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情况进行检查,强化监管力度;税务部门应积极制定相关的规范在纳税检查和税收征管方面要求小企业必须严格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工商部门可以将小企业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情况增列为检查小企业执行法律法规及合规经营情况中的一项。

(2)提高社会监督力度。会计中介机构是社会监督的重要力量。因此,会计中介机构应该组织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小企业会计准则》,在接受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小企业的委托进行审计服务时,应当以《小企业会计准则》为会计标准对其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

3.加强对小企业管理人员的宣传培训工作。在权力高度集中的小企业里,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否主要由企业管理当局而非会计人员决定。因此,相关部门在对小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的同时,更要加强对企业管理层的培训,使他们意识到执行《小企业会计准则》的重要性、必要性以及紧迫性。在培训内容上应着重强调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在缓解融资瓶颈,享受税收优惠,减轻纳税负担,建立健全账簿,提升管理水平方面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文彬.林钟高.试论企业具体会计准则的执行[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7(2)

[2] 王金龙.《小企业会计准则》执行力分析――基于纳税关系的二维结构角度[J].财会通讯(综合),2013(11)

[3] 李勇.小企业会计准则释义[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4] 姜英兵.会计准则执行框架构建[J].管理世界,2004(11)

[5] 黄秀云.会计准则执行机制构建思考――基于会计职业道德视角[J].财会通讯,2008(11)

[6] 吴敏艳.周英.《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现状分析――基于常熟地区的调查报告[J].财会通讯(综合),2008(5)

[7] 吴东丽.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09

(作者单位:青岛大学 山东青岛 266071)

企业会计准则与制度范文第4篇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行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需求,为了规范小企业会计核算,保障其核算和监督职能,我国了《小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会计准则》在保障税收、稳定经济、规范小企业管理行为、解决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健全会计标准体系等方面都存在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小企业;会计准则;保障措施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一些小企业的发展也非常迅速。一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离不开数量众多的小企业,这些小企业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股力量。加强对小企业的发展,就是加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力量。对于扩大社会就业、提高国家的经济增长、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创建新型的国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小企业经济的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1.1 《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背景

1)要加强小企业的管理,使小企业快速的发展,需要为小企业提供制度保障,因此制定了小企业会计准则。

随着小企业的发展,其力量越来越大,逐步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种力量。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更需要加强对小企业的管理,促进他的发展,这是关系社会和民生的重大战略任务,为此,中央高度重视支持小企业发展,出台一些政策扶持中小企业的迅速发展。

2)税收征管的加强、金融风险的防范需要一项制度来做保障,小企业会计准则提供了这一保障。

因为小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税务部门对他大都采用核定征收的方式。而一般的企业,税务部门对一般企业采用的是查账征税。所以制定了小企业会计准则,来加强税收的征管,实现税负的公平。同时,银行对小企业贷款的管理,不是依据小企业的财务报表,同样是因为小企业财务报表的会计信息质量不高。银行的监管部门认为,要提高小企业的财务报表的信息质量,使他成为商业银行贷款的重要依据,就更需要会计准则提供制度保障。

3)规范小企业的会计行为,健全企业会计标准的体系,需要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来做保障。

企业会计准则在我国大多数企业中实施,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但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实施范围不包括小企业。而在现行的小企业会计制度中,其中有些规定已经不再适应小企业的业务特点和管理的要求。会计人员对小企业的会计核算感到无所依据,急切需要制定一部小企业会计准则来适应小企业特点。

4)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也是借鉴和吸收了《中小主体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内容,趋同于国际会计准则。

1.2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1123” 。第一形成一个体系,第二统一一个范畴,第三服务两个对象,第四协调三大关系。

1.3 《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意义。

会计准则的实施,加强了小企业的内部管理,相关人员办事有据可循,使小企业的发展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加强了小企业的税收征管,使小企业的税负更趋向于公平;加强了小企业的贷款的管理,改善了他们的融资环境,降低了小企业的贷款风险;进一步规范了市场的经济秩序、遵循了自然规律的发展,使政府的经济管理水平得到了提升。维护了社会公平与效率,对于构建和谐社会起到了重要作用。

2 《小企业会计准则》与小企业会计制度的不同之处

2.1 两者规范的目标不同

小企业会计准则规范的主要是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其次也规范了会计主体的披露问题。小企业会计制度规范的主要是会计要素的记录和报告,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前提条件是小企业会计准则,首先有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才能有会计要素的记录和报告。

2.2 两者的适用范围不同

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在性质方面有很大规定适用于股份公司,而小企业会计制度适用的范围较广泛,适用于所有的企业。

2.3 规范的具体内容和可操作性强弱不同

规范的具体内容不同是规范目标的不同所决定的。会计准则主要是“定性”的规定,也就是对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的问题。例如在准则中有这样的词语:该项收入(或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具体记到哪一个会计科目,应该会计人员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会计制度规范的内容非常具体,可见,会计准则的可操作性较差,会计制度的可操作性较强。会计准则规定是对某一类业务的确认和计量,而会计制度具体规定的是对某一类企业或全部企业的各类业务的会计处理。

2.4 两者对会计人员的素质要求不同

可操作性强弱程度的不同问题,对会计人员自己的判断能力要求非常高,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用知识解决问题,而会计制度对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要求比较低,没有什么特殊要求。

2.5 两者在会计规范体系中的层次不同

小企业会计准则和小企业会计制度不属于同一层次的规范,小企业会计准则制约着小企业会计制度,根据会计法律法规,其层次关系是这样的:会计法属于第一层次,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属于第二层次,第三层次是会计准则,第四层次是会计制度和财政部制定的补充规定或暂行规定。

3 小企业会计制度已不能完全适应小企业发展的需要

(1)有些会计处理方法不妥当,没有结合实际的情况,对小企业获得资金支持方面不利。

(2)《小企业会计制度》不能正确反映企业成绩,会误导企业管理者做出不正确的判断。从而影响企业当期的成绩,甚至有可能影响未来,不利于小企业的正确决策。

(3)与大型的企业相比较,从规模、资金、政府的支持的程度等方面看,在竞争中都处于弱势,小企业的生存压力很大。

(4)小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获利,进行违规操作,而小企业会计制度不能解决这些缺陷,要规范小企业,必先规范小企业会计准则。

4 总结

小企业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财务机构设置不太合理,人员素质偏低,基础工作薄弱,因此,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是为小企业的发展而提供的,是小企业适应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小企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力量,我门应该大力支持小企业的发展,发展小企业对于扩大就业、提供就业的机会、提高经济的迅速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还有经济效益的提高,社会的和谐稳定也离不开小企业的发展。因此,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是加强小企业的经营管理,从会计信息方面看,增强其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财政部门支持小企业发展的一项重大措施。

《小企业会计准则》从我国小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与我国税法保持了协调一致,与《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有序的衔接,是为我国小企业“量身定做”的企业会计标准。这项准则的实施,有效地促进我国小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企业会计准则与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企业会计准则;意义;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为完善财税政策,打造以资金支持、减费减免、公共服务等内容为主要内容的促进小企业发展财税政策体系。2011年10月8日,财政部了《小企业会计准则》,并规定由2013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这份准则严格界定了大中小企业,规范了企业标准的适用性,对小企业会计确认、计量余报告行为重新做了规范。相较财政部2004年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准则》有许多变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落实需要一个过程,许多小企业在实施准则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麻烦。

一、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意义

实施《小企业准则》存在必要性。《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能够对小企业结构起到优化作用,指引小企业集聚发展,增强小企业管理水平,为了促进小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必然要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时代在发展,2004年制定的《小企业会计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经济发展余小企业自身业务的要求,为完善企业会计的标准体系,必然要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我国的大型企业拥有统一且崭新的会计制度,而我国小企业使用的会计制度参差不齐,部分小企业使用企业会计制度,部分小企业使用小企业会计制度,为了使各类企业都拥有规范的会计核算制度,整体提高我国的会计信息质量,必然要实施《小企业准则》。

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意义深刻。由于会计信息的质量不高,我国税务部门对一部分小企业采取核定征收方式。如果小企业可以建账核算自己应纳税所得额,将享受国家20%的优惠税率,很多小企业都无法享受优惠,这导致了同类型企业税负的不平等。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能够统一核算制度。我国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最突出的就是融资困难,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可以让小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加强对自身的管理,在制度上缓解融资困难的影响。

二、《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A.小企业会计业务不规范。大部分的小企业把管理和利润看的很重,忽略了核算、监督的重要性,许多小企业都没有做好会计基础工作,这种情况下实施《小企业会计准则》等于在没打地基的地方盖房子,怎么盖怎么不牢靠。

B.小企业的领导未能全面的认识《小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一般为独资企业,管理的好坏一般直接与领导相关,相当多的小企业领导未对《小企业会计准则》做全面的认识与了解,未能认识到准则对企业发展的好处,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方法应付《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这必将给实施造成困难。

2.缺乏科学的处罚机制

小企业的会计信息一般是由企业管理者、税务人员与银行信贷机构使用的,正确计算税收,准时纳税,免于罚款是多数企业的企业领导们较为重视的问题,但针对执行会计准则的惩罚现在还很罕见,没有强制措施,《小企业会计准则》很容易在小企业遭拒。

3.没有完善的培训传导机制

《小企业会计准则》出台后,全国各地都针对准则进行了培训,可培训的覆盖范围仍旧不够,我国仍旧有多数小企业没有接受相关的培训。除此之外,近年来,各级各类财经会计考试所涉及的内容多为《企业会计准则》,未涉及到《小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人员对此制度可能还不熟悉,故弃之不用。

三、促进《小企业会计准则》有效实施的途径

1.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

小企业领导未能全面准确的认识《小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人员普遍素质不高,针对这一情况,应当对更多的小企业领导进行认识《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培训,让企业领导在企业内部组织认识《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培训,并多组织关于《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讨论会,引导小企业的领导与财务人员参与讨论交流,使更多小企业的领导和企业财务人员都对《小企业会计准则》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对各地准则推行情况做一个调查,选取成功的案例给其他地区借鉴。

2.加强贯彻和执行的力度

《小企业会计准则》在实施过程中必然遇到许多困难,但必须要让所有小企业认识到,准则的实施是必然的,准则对于企业的发展是利大于弊的,甚至是有利无弊的,必须采取强制性措施,给予未执行准则或消极执行准则的企业适当的惩罚,让小企业开始重视《小企业会计准则》,再逐步由强制执行过渡到自愿实施。

3.提升小企业会计人员业务水平

与有资历,业务水平相对高的会计人员配合,建立小企业岗位责任制,建立并完善小企业的财务工作制度,使企业内所有岗位都有明确的职责、权利与目标,对不同岗位进行定期考核,实施轮岗制等制度,并通过对财会法规的组织学习,鼓励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参与各类职称考试,提高业务水平,最终使企业的会计机构得到完善,能够符合《小企业准则》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李琳琳.小企业会计准则相关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