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简述商业银行的主要功能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小额信贷;信息不对称;信贷风险
一、小额信贷概述
(一)小额信贷的定义
对于小额信贷,国际上有两个词相对应,一个为Microfinance,是微型金融服务的概念,主要是指针对中低收入群体提供的金融服务;另一个为Microcredit(小额信贷),是指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的信贷服务。关于小额信贷的概念,国内还没有统一。百度百科中把小额信用贷款(Microfinance)定义为以个人或家庭为核心的经营类贷款。
(二)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阶段
小额信贷在国际上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在我国,小额信贷的发展历经三个阶段。第一,1994-1999年,是试点初期阶段,主要是通过项目来开展小额信贷活动。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国际捐助和软贷款,基本上没有政府资金的介入;重点探索的是孟加拉“乡村银行”(GrameenBank)式小额信贷的可行性;以半官方或民间机构进行运作,并注重项目运作的规范化。第二,1999-2005年,为正规金融机构全面介入和各类项目的制度化建设阶段。农村信用社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倡导下,全面试行并推广小额信贷活动。在城市领域,劳动部门与商业银行结合,推动城市下岗再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项目。这一阶段,带有很强的政府色彩。第三,2005年以后,步入小额信贷正规化、制度化发展阶段。监管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小额信贷发展的制度框架,小额信贷进入商业性可持续发展阶段。
(三)我国小额信贷发展的影响
小额信贷的介入打击了民间高利贷行为、促进了金融机构的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金融市场竞争,并进一步完善了金融体系。小额信贷是扶贫的有效工具,支持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了农户收入的增长、增强了农民的信用意识。小额信贷的影响还表现在女性家庭决策参与度的提高、家庭地位的变化和素质的提高等方面。
小额信贷的发展,不仅使金融服务深入到贫困人群中,而且为银行家提供了新的经营创新模式,其影响是巨大的。但是,按照世界银行的评价,“中国的小额信贷尚处于初期阶段”。我国小额信贷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风险控制等诸多方面的挑战。
二、信息不对称理论概述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信息不对称理论是由三位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乔治・阿克尔洛夫和迈克尔・斯宾塞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市场中卖方比买方更了解有关商品的各种信息;掌握更多信息的一方可以通过向信息贫乏的一方传递可靠信息而在市场中获益;买卖双方中拥有信息较少的一方会努力从另一方获取信息;市场信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信息不对称是市场经济的弊病,要想减少信息不对称对经济产生的危害,政府应在市场体系中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这一理论为很多市场现象如股市沉浮、就业与失业、信贷配给、商品促销、商品的市场占有等提供了解释,并成为现代信息经济学的核心,被广泛应用到从传统的农产品市场到现代金融市场等各个领域。在金融市场中,一方往往并不能掌握对方的足够信息,从而不能做出准确的决定,这种情况即为信息不对称。
三、小额信贷风险与信息不对称
信贷风险,从广义上讲,是指贷款收益的不确定性或波动性。贷款收益的不确定性包括盈利的不确定性和信贷资产损失的不确定性两个方面。信贷风险是小额信贷机构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信贷风险密切关系着小额信贷机构自身的存在和发展,过度的信贷风险将使小额信贷机构亏损甚至倒闭。
小额信贷的一些特点,决定了小额信贷机构面临的信贷风险比较显著和特殊,风险必定大于其他金融机构。这些特点包括:小额信贷面向贫困人群,这些低收入客户既没有足够的自有资本作为小额信贷机构服务的担保(抵押)品,也不能提供可信的资信报告(财务报表)和借贷记录;贫困人群缺乏信用记录,信息搜集困难,信息成本高;贫困人群所需贷款业务量很大,信贷成本非常高;贫困人群受教育程度低,难以有效使用贷款;小额信贷市场面临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等等。在信贷风险形成的原因中,小额信贷机构与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最主要的。
小额信贷理论认为:小额信贷的对象应是具有一定还款能力和还款愿望的中低收入阶层,对还款能力和还款愿望的评价是以借款人的信用等级高低为标准的,借款人信用等级评定的准确性与真实性成为决定还贷率高低的重要环节。而在实际操作中,借款人往往没有过去的信用记录以供小额信贷机构参考。信用档案资料缺失的情况下,借款人从小额信贷机构借入贷款,只有借款人知道自己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处于信息优势地位;而信贷机构由于不能及时准确的了解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处于信息劣势地位。根据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不对称情况下,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是指放贷前,借款人有可能隐瞒对自己不利的信息,使得小额信贷机构不能有效甄别安全的借款者和有风险的借款者,最终使风险最大的借款人得到贷款,安全的借款人却被挤出信贷市场。特别是在农村,贷前调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地村组干部的推荐、介绍,对信用状况的判断经常与个人主观思维以及人际关系有关,随意性很大,缺乏系统科学的信息搜集体系。在这样的环境下,农户信用等级与实际情况可能差距较大。等级不准确,贷款额度核定不科学,可能造成低信用的农户借款需求更急切,但不够条件获得贷款的却获得贷款,从而存在严重逆向选择问题。
道德风险是指占有信息优势的借款人“损人利己”的行为。借款人如果为自身利益而故意隐瞒相关信息,小额信贷机构为了保证收回所发放的贷款,不得不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获得借款人的真实还款意愿以及监督贷款的使用,从而使收集信息的成本和监督成本过大。特别是在农村,农户分散、交通不便,小额信贷的信息成本更加高。还有的借款人受小额信贷低息的影响,容易产生依赖思想,出现小额贷款使用不当、挪作他用、还贷率低等情况,给小额信贷机构造成损失。
四、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控制小额信贷风险的对策
小额信贷的推广与发展在消除贫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信息不对称也给小额信贷机构的发展带来巨大的信贷风险。因而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尽可能降低小额信贷机构的风险,对于小额信贷的可持续发展乃至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都非常重要。
(一)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
一是在全社会加大信用教育,提高大家的信用意识,造就诚信环境。以后随着社会征信系统的建立健全并在全国范围内联网,实现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库的共享,将有效降低借款人发生败德行为的可能性。二是小额信贷机构在积极放贷的同时要实行差别管理制度。要逐步建立合理、严格、多层次的、能上能下的、诚信奖励与失信惩罚相结合的等级信用制度。当然,这套等级信用制度要结合实际,相对统一,并且便于操作。比如海南农村信用社创立了“诚信奖励金”制度,贷款的协议利率由实际利率和诚信奖励金率两部分构成,根据农户的还款记录确定不同的诚信奖励金率。如果农户每月按时还息、到期还本,诚信奖励金率就高,实际利率就低,贷款的额度也越高。这种机制不仅减轻了借款农户的利息负担,而且有利于培育借款人的信用意识,为小额信贷持续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二)创新信贷方法,规避或降低风险
1.实施联保机制。克服借贷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最常见方式是借款者提供抵押品,但是,小额信贷面向贫困人群、不需要抵押,因而可以实施联保机制。采用联保贷款,即由不含直系亲属关系的3-5户人家组成互助互保贷款小组,小组成员互相担保,实行连带责任。一方面,小组成员彼此熟悉,了解各自的具体情况。为了防止自己承担连带还款责任,代替他人偿还贷款,通常都会选择信用较好、还款能力强的小组成员。这样可以使高风险借款者逐渐退出信贷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信息不对称中的逆向选择问题。另一方面,借款人有着来自于组内成员的压力。如果不能按时归还贷款,虽然会使小组其他成员代替自己还款,但是也会导致自己的信用情况不佳,其他人员不愿意再和自己交往,在本地区孤立自己。尤其是在农村,个人信誉特别重要,信誉基本能决定一个村民在整个村社结构中的地位。为了避免出现这些情况,借款人会积极归还贷款,因此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由于借款人的败德行为致使小额信贷机构发生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2.运用“农业保险+订单农业”+“小额信贷”一体化风险管理工具。“农业保险+订单农业”+“小额信贷”,即农户在从事生产经营之前与农业保险经营公司和农产品龙头企业签订相应的保单和订单,之后农户直接将订单合同抵押给信贷机构以获得小额信贷资金,购买诸如种子、化肥、农药等各种生产要素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农业保险的主要功能在于化解贷款农户农业生产所面临的自然风险,通过政策性农业保险设计和推广,政府在财政上予以合适比例的补贴,鼓励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确保贷款农户农业生产稳定。而订单农业可以通过订单将农户面临的市场风险分散和转移给订单企业,帮助贷款农户获得稳定的收益,确保其还款能力。订单农业还具有抵押担保的功能。如果到期借款农户违约,不能按时偿付,信贷机构可以直接将抵押品(订单合同)拍卖转让以获得补偿。此时信贷机构虽然还是难以充分了解借款农户的信息,但自身所面临的风险已大大降低。这样小额信贷本身所存在的缺陷得到有效克服,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农业风险传导或诱发信用风险。
总之,面对挑战,如何抓住机遇、科学发展是研究小额信贷的最终目标。通过控制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风险,小额信贷可以完善对穷人的扶贫价值,同时实现小额信贷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杜晓山.中国小额信贷十年[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孙若梅.小额信贷与农民收入――理论与来自扶贫合作社的经验数据[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
3.何广文,杜晓山,白澄宇,李占武.中国小额信贷行业评估报告[EB/OL].http://省略/summary.asp,2009-02.
4.徐忠,袁国良.中国非政府组织小额信贷的实践和评价[J].上海金融,20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