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评估方法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绩效评估;层次分析法;权重;实证
图书馆绩效评估即:“图书馆提供服务的效能,以及拨款和资源利用在提供服务中的效率”,就是对图书馆的各项资源的投入和产出的效益进行评价和测度。
一、图书馆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
根据2001年的《国家图书馆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图书馆的绩效评估(P)体系分为资源(Z)、基础业务工作(J)、业务研究(Y)、管理(G)、读者服务(D)五大部分。本文在参考可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列出了如图所示由目标层、准则层及指标层的阶梯结构图书馆绩效评估体系。
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图书馆绩效评估
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其步骤如下:通过调查,对各个方面及指标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以九级分制对矩阵进行赋值,计算出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max和对应的特征向量W,在满足一致性比率CR<0.1的情况下,特征向量W所对应的即是所求权重,否则需对判断矩阵进行调整直至具有满意的一致性为止。
1.权重确定
根据图书馆绩效评估体系可以构造出两两判断矩阵,即将准则层与目标层、指标层与其对应准则层的重要性进行两两判断。以某一高校图书馆为例,通过专家进行打分法,构造出如表1、表2的判断矩阵。
表1中可以得出图书馆绩效评估中各部分的权重依次是:资源(Z)占48%,读者服务(D)占25%,基础业务(J)占18%,业务研究(Y)占7%,管理(G)占4%,这也与图书馆的基本功能相符。
对于具体指标对基础业务(J)、具体指标对业务研究(Y)、具体指标对管理(G),以及具体指标对读者服务(D)的判断矩阵的结构形式与表2类似,其计算结果在表3中能够反应出来,在此略之。
2.绩效评估
表3是图书馆绩效评估总表。每一指标对图书馆绩效评估的合成权重(即根据权系数合成原理),是将每一指标对准则层的权重乘以所属准则层对目标层的权重;专家打分是请相关专家对当年图书馆每一具体指标以五分制进行的评价打分;每一指标的绩效分值就是该指标的专家打分乘以合成权重;最后将所有指标的绩效分值加总得到该图书馆当年绩效评估的综合得分。
由表3可知该图书馆当年绩效评估的综合得分是4.096。说明该图书馆各项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益较好。但该图书馆绩效还有一些有待提高的地方,例如该馆权重排名第二、三位的指标,以及基础业务(J)的各项,专家打分均不高,说明该馆在这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之处。
三、结语
介绍了图书馆的绩效评估体系及应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绩效评估的方法并结合某高校图书馆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着重于绩效评估的示范研究,以期抛砖引玉,促进绩效评估工作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余胜:关于图书馆绩效评估的研究与实践.中国图书馆学报[J],2006(4):101-104
[2]富平:确立绩效评估体系进一步完善国家图书馆科学管理.国家图书馆学刊[J],2002(2):6-12
[3]肖蔚:图书馆绩效评价研究处探.图书馆工作与研究[J],2005(1):41-43
一、论文名称、课题来源、选题依据
课题来源:单位自拟课题或省政府下达的研究课题
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是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前提和依据。通过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可以使企业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有正确的把握,从而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减少技术创新决策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只有在正确把握技术创新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开展,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得到不断加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商业中,企业的技术创新决定着企业生存和发展、前途与命运,为了确保技术创新工作的正确性,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有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可分为趋势外推法、相关分析法和专家预测法三大类。
(1)趋势外推法。指利用过去和现在的技术、经济信息,分析技术发展趋势和规律,在分析判断这些趋势和规律将继续的前提下,将过去和现在的趋势向未来推演。生长曲线法是趋势外推法中的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美国生物学家和人口统计学家raymondpearl提出的pearl曲线(数学模型为:y=l∕[1+a?exp(-b·t)])及英国数学家和统计学家gompertz提出的gompertz曲线(数学模型为:y=l·exp(-b·t))皆属于生长曲线,其预测值y为技术性能指标,t为时间自变量,l、a、b皆为常数。ridenour模型也属于生长曲线预测法,但它假定新技术的成长速度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数成正比,主要适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扩散预测。
(2)相关分析法。利用一系列条件、参数、因果关系数据和其他信息,建立预测对象与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模型,预测技术的发展变化。相关分析法认为,一种技术性能的改进或其应用的扩展是和其他一些已知因素高度相关的,这样,通过已知因素的分析就可以对该项技术进行预测。相关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导前-滞后相关分析、技术进步与经验积累的相关分析、技术信息与人员数等因素的相关分析及目标与手段的相关分析等方法。
(3)专家预测法。以专家意见作为信息来源,通过系统的调查、征询专家的意见,分析和整理出预测结果。专家预测法主要有:专家个人判断法、专家会议法、头脑风暴法及德尔菲法等,其中,德尔菲法吸收了前几种专家预测法的长处,避免了其缺点,被认为是技术预测中最有效的专家预测法。
趋势外推法的预测数据只能为纵向数据,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时,只能利用过去的产品技术性能这一个指标来预测它的随时间的发展趋势,并不涉及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科技、经济、产业、市场、社会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现代商业经济中,对于产品技术发展的预测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产品过去技术性能指标按时间的进展来类推,而应系统综合地考虑现代商业中其他因素对企业产品技术创新的深刻影响。相关分析法尽管可同时按横向数据和纵向数据来进行预测,但由于它是利用过去的历史数据中的某些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因素求出的具体的回归预测式,而所得到的回归预测模型往往只能考虑少数几种主要影响因素,略去了许多未考虑的因素,所以,所建模型对实际问题的表达能力也不够准确,预测结果与实际的符合程度也有较大偏差。专家预测法是一种定性预测方法,依靠的是预测者的知识和经验,往往带有主观性,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预测准确度的要求。以上这些技术创新预测技术和方法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但在新的经济和市场环境下,技术创新预测的方法和技术应有新的丰富和发展,以克服自身的不足,更进一步适应时展的需要,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先进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
目前,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评估中,一般只考虑如下四个方面的因素:(1)技术的先进性、可行性、连续性;(2)经济效果;(3)社会效果;(4)风险性,在对此四方面内容逐个分析后,再作综合评估。在综合评估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有:delphi法(专家法)、ahp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估法、决策树法、战略方法及各种图例法等,但技术创新的评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其中存在着广泛的非线性、时变性和不确定性,同时,还涉及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等诸多复杂因素,目前所使用的原理和方法,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评估科学性的要求。关于技术创新评估的研究,在我国的历史还不长,无论是指标体系还是评估方法,均处于研究
之中,我们认为目前在企业技术创新评估方面应做的工作是:(1)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技术创新评估指标体系;(2)建立一种适应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综合评估方法。
这种情况下,神经网络技术就有其特有的优势,以其并行分布、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可以较好地适应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这类多因素、不确定性和非线性问题,它能克服上述各方法的不足。本项目以bp神经网络作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构建的基础,bp神经网络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构成,各层的神经元数目不同,由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组成,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时,从输入层输入影响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值和评估值的n个因素信息,经隐含层处理后传入输出层,其输出值y即为产品技术创新技术性能指标的预测值或产品技术创新的评估值。这种n个因素指标的设置,考虑了概括性和动态性,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影响产品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导致产品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尽管是黑匣子式的预测和评估,但事实证明它自身的强大学习能力可将需考虑的多种因素的数据进行融合,输出一个经非线性变换后较为精确的预测值和评估值。
据文献查阅,虽然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现有原理和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如文献[08]、[09]、[11]等,但尚未发现将神经网络应用于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方面的研究,在当前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要求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的经济条件下,以神经网络为基础来建立产品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是对技术创新定量预测和评估方法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三、论文预期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项目研究的理论意义表现在:(1)探索新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丰富和完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体系;(2)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的发展。
本项目研究的应用价值体现在:(1)提供一种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定量预测技术,有利于提高预测的正确性;(2)提供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综合评估方法,有利于提高评估的科学性;(3)为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工作提供新的方法论和实用技术。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以bp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研究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并建立科学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及设计相应的模型计算方法,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对指标和模型体系进行实证分析,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
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佑的相关指标体系确定及其量化和规范化。从企业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入手,密切结合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系统综合地分析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各相关因素,建立科学的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并研究其量化和规范化的原则及方法。
2、影响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各相关指标的相对权重确定。影响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各相关因素在输入预测和评估模型时,需要一组决定其相对重要性的初始权重,权重的确定需要基本的原则作支持。
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研究。根据技术创新预测的特点,以bp神经网络为基础,构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
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设计。根据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基本特点,设计其相应的计算方法。
5、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学习样本设计。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学习样本,对预测和评估模型进行自学习和训练,使模型适合实际情况。
6、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的实证研究。以一般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工作为背景,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进行实证研究。
1、建立一套基于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目前,在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方面,一种是采用传统的指标体系,另一种是采用国外先进国家的指标体系,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当前经济形势,参考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的研究工作,建立一套适合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此为本研究要做的首要工作,这是一项创新。
2、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及其计算方法。神经网络技术具有并行分布处理、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能较好地处理基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预测和评估的现实问题,本项目首次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这也是一项创新。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技术路线的
可行性论证
1、重视系统分析。以系统科学的思想为指导来分析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并研究影响因素间的内在联系,确定其相互之间的重要度,探讨其量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将国外先进国家的研究成果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指标体系。
2、重视案例研究。从国内外技术创新预测与决策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和总结出具有共性的东西,探索技术创新预测与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
3、采用先简单后复杂的研究方法。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研究,先从某一行业出发,定义模型的基本输入因素,然后,逐步扩展,逐步增加模型的复杂度。
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研究工作与具体企业的技术创新实际相结合,进行实证研究,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研究出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成果。
六、开展研究已具备的条件、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及解决措施
本人长期从事市场营销和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工作,编写出版了《现代市场营销学》和《现代企业管理学》等有关著作,发表了“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管理创新”、“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组织创新”及“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观念创新”等与技术创新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从事过企业产品技术创新方面的策划和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与许多企业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同时,对神经网络技术也进行过专门的学习和研究,所以,本项目研究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及实验场所已基本具备,能顺利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七、论文研究的进展计划
2003.07-2003.09:完成论文开题。
2003.09-2003.1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及其量化和规范化。
2003.11-2004.01: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构建。
2004.01-2004.0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研究。
2004.03-2004.0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体系的实证研究。
2004.04-2004.06:完成论文写作、修改定稿,准备答辩。
[01]傅家骥、仝允桓等.技术创新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02]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03]柳卸林.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04]赵志、陈邦设等.产品创新过程管理模式的基本问题研究.管理科学学报.2000/2.
[05]王亚民、朱荣林.风险投资项目ecv评估指标与决策模型研究.风险投资.2002/6
[06]赵中奇、王浣尘、潘德惠.随机控制的极大值原理及其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控制与决策.2002/6
[07]夏清泉、凌婕.风险投资理论和政策研究.国际商务研究.2002/5
[08]陈劲、龚焱等.技术创新信息源新探.中国软科学.2001/1.pp86-88
[09]严太华、张龙.风险投资评估决策方法初探.经济问题.2002/1
[10]苏永江、李湛.风险投资决策问题的系统分析.学术研究.2001/4
<11>孙冰.企业产品开发的评价模型及方法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02/4
[12]诸克军、杨久西、匡益军.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石油勘探有利性综合评价.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4
[13]杨力.基干bp神经网络的城市房屋租赁估价系统设计.中国管理科学.2002/4
[14]杨国栋、贾成前.高速公路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的bp神经网络模型.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2/4
[15]楼文高.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三江平原土壤质量综合评价与预测模型.中国管理科学.2002/1
[16]胥悦红、顾培亮.基于bp神经网络的产品成本预测.管理工程学报.2000/4
[17]陈新辉、乔忠.基于tsa-bp神经网络的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预测模型.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0/5
[18]刘育新.技术预测的过程与常用方法.中国软科学.1998/3
[19]温小霓、赵玮.市场需求与统计预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0/5
[20]朱振中.模糊理论在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科学管理研究.2000/6
[21]kimb.clark&takahirofuj
imoto.productdevelopmentperformance–strategy、organizationandmanagementinindustry.harvardbusinessschoolpress.boson1993
[22]gobelidh,browndj.improvingtheprocessofproductinnovation.research,technologymanagement,1993.36(2):46-49
[23]simonj.towner.fourwaystoacceleratenewproductdevelopment.longrangplanning1994.27(2):57-65
[24]abdulali,etal.productinnovationandentrystrategy.journalofproductinnovationmanagement1995.12(12):54-69
[25]ericvinhippel.thesourcesofinnovation.oxforduniversitypress.1988
[26]shtuba,zimermany.aneural-network-basedapproachforestimatingthecostofassembly.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1993.32:189-207
[27]wee-liangtan,dattarreyag.allampalli,investmentcriteriaofsingaporecapitalists,1997internationalcouncilforsmallbusiness,sanfrancisco,california,june1997
[28]michaelhenos,theroadtoventurefinancing:guidelinesforentrepreneuts,r&dstraregistmagazine,summer1991
[29]chowgc,thelargrangemethodofoptimizationwithapplicationstoportfoliandinvestmentdecisions.jofeconomicdymamicsandcontrol1996
[30]jensen,r..informationcostandinnovationadoptionpolicies,managementscience.vol.34,no.2,feb,1988
论文名称: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课题来源:单位自拟课题或省政府下达的研究课题
选题依据:
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是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前提和依据。通过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可以使企业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有正确的把握,从而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减少技术创新决策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只有在正确把握技术创新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开展,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得到不断加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商业中,企业的技术创新决定着企业生存和发展、前途与命运,为了确保技术创新工作的正确性,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现有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可分为趋势外推法、相关分析法和专家预测法三大类。
(1)趋势外推法。指利用过去和现在的技术、经济信息,分析技术发展趋势和规律,在分析判断这些趋势和规律将继续的前提下,将过去和现在的趋势向未来推演。生长曲线法是趋势外推法中的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美国生物学家和人口统计学家raymondpearl提出的pearl曲线(数学模型为:y=l∕[1+a?exp(-b·t)])及英国数学家和统计学家gompertz提出的gompertz曲线(数学模型为:y=l·exp(-b·t))皆属于生长曲线,其预测值y为技术性能指标,t为时间自变量,l、a、b皆为常数。ridenour模型也属于生长曲线预测法,但它假定新技术的成长速度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数成正比,主要适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扩散预测。
(2)相关分析法。利用一系列条件、参数、因果关系数据和其他信息,建立预测对象与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模型,预测技术的发展变化。相关分析法认为,一种技术性能的改进或其应用的扩展是和其他一些已知因素高度相关的,这样,通过已知因素的分析就可以对该项技术进行预测。相关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导前-滞后相关分析、技术进步与经验积累的相关分析、技术信息与人员数等因素的相关分析及目标与手段的相关分析等方法。
(3)专家预测法。以专家意见作为信息来源,通过系统的调查、征询专家的意见,分析和整理出预测结果。专家预测法主要有:专家个人判断法、专家会议法、头脑风暴法及德尔菲法等,其中,德尔菲法吸收了前几种专家预测法的长处,避免了其缺点,被认为是技术预测中最有效的专家预测法。
趋势外推法的预测数据只能为纵向数据,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时,只能利用过去的产品技术性能这一个指标来预测它的随时间的发展趋势,并不涉及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科技、经济、产业、市场、社会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现代商业经济中,对于产品技术发展的预测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产品过去技术性能指标按时间的进展来类推,而应系统综合地考虑现代商业中其他因素对企业产品技术创新的深刻影响。相关分析法尽管可同时按横向数据和纵向数据来进行预测,但由于它是利用过去的历史数据中的某些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因素求出的具体的回归预测式,而所得到的回归预测模型往往只能考虑少数几种主要影响因素,略去了许多未考虑的因素,所以,所建模型对实际问题的表达能力也不够准确,预测结果与实际的符合程度也有较大偏差。专家预测法是一种定性预测方法,依靠的是预测者的知识和经验,往往带有主观性,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预测准确度的要求。以上这些技术创新预测技术和方法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但在新的经济和市场环境下,技术创新预测的方法和技术应有新的丰富和发展,以克服自身的不足,更进一步适应时展的需要,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先进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
目前,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评估中,一般只考虑如下四个方面的因素:(1)技术的先进性、可行性、连续性;(2)经济效果;(3)社会效果;(4)风险性,在对此四方面内容逐个分析后,再作综合评估。在综合评估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有:delphi法(专家法)、ahp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估法、决策树法、战略方法及各种图例法等,但技术创新的评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其中存在着广泛的非线性、时变性和不确定性,同时,还涉及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等诸多复杂因素,目前所使用的原理和方法,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评估科学性的要求。关于技术创新评估的研究,在我国的历史还不长,无论是指标体系还是评估方法,均处于研究之中,我们认为目前在企业技术创新评估方面应做的工作是:(1)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技术创新评估指标体系;(2)建立一种适应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综合评估方法。
这种情况下,神经网络技术就有其特有的优势,以其并行分布、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可以较好地适应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这类多因素、不确定性和非线性问题,它能克服上述各方法的不足。本项目以bp神经网络作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构建的基础,bp神经网络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构成,各层的神经元数目不同,由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组成,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时,从输入层输入影响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值和评估值的n个因素信息,经隐含层处理后传入输出层,其输出值y即为产品技术创新技术性能指标的预测值或产品技术创新的评估值。这种n个因素指标的设置,考虑了概括性和动态性,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影响产品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导致产品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尽管是黑匣子式的预测和评估,但事实证明它自身的强大学习能力可将需考虑的多种因素的数据进行融合,输出一个经非线性变换后较为精确的预测值和评估值。
据文献查阅,虽然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现有原理和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如文献[08]、[09]、[11]等,但尚未发现将神经网络应用于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方面的研究,在当前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要求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的经济条件下,以神经网络为基础来建立产品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是对技术创新定量预测和评估方法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三、论文预期成果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本项目研究的理论意义表现在:(1)探索新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丰富和完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体系;(2)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的发展。
本项目研究的应用价值体现在:(1)提供一种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定量预测技术,有利于提高预测的正确性;(2)提供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综合评估方法,有利于提高评估的科学性;(3)为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工作提供新的方法论和实用技术。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目标:
以bp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研究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并建立科学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及设计相应的模型计算方法,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对指标和模型体系进行实证分析,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
研究内容:
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佑的相关指标体系确定及其量化和规范化。从企业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入手,密切结合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系统综合地分析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各相关因素,建立科学的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并研究其量化和规范化的原则及方法。
2、影响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各相关指标的相对权重确定。影响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各相关因素在输入预测和评估模型时,需要一组决定其相对重要性的初始权重,权重的确定需要基本的原则作支持。
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研究。根据技术创新预测的特点,以bp神经网络为基础,构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
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设计。根据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基本特点,设计其相应的计算方法。
5、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学习样本设计。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学习样本,对预测和评估模型进行自学习和训练,使模型适合实际情况。
6、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的实证研究。以一般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工作为背景,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进行实证研究。
创新点:
1、建立一套基于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目前,在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方面,一种是采用传统的指标体系,另一种是采用国外先进国家的指标体系,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当前经济形势,参考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的研究工作,建立一套适合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此为本研究要做的首要工作,这是一项创新。
2、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及其计算方法。神经网络技术具有并行分布处理、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能较好地处理基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预测和评估的现实问题,本项目首次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这也是一项创新。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技术路线的可行性论证
1、重视系统分析。以系统科学的思想为指导来分析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并研究影响因素间的内在联系,确定其相互之间的重要度,探讨其量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将国外先进国家的研究成果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指标体系。
2、重视案例研究。从国内外技术创新预测与决策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和总结出具有共性的东西,探索技术创新预测与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
3、采用先简单后复杂的研究方法。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研究,先从某一行业出发,定义模型的基本输入因素,然后,逐步扩展,逐步增加模型的复杂度。
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研究工作与具体企业的技术创新实际相结合,进行实证研究,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研究出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成果。
六、开展研究已具备的条件、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问题及解决措施
本人长期从事市场营销和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工作,编写出版了《现代市场营销学》和《现代企业管理学》等有关著作,发表了“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管理创新”、“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组织创新”及“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观念创新”等与技术创新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从事过企业产品技术创新方面的策划和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与许多企业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同时,对神经网络技术也进行过专门的学习和研究,所以,本项目研究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及实验场所已基本具备,能顺利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七、论文研究的进展计划
07-.09:完成论文开题。
09-.1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及其量化和规范化。
11-.01: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构建。
01-.0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研究。
03-.0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体系的实证研究。
04-.06:完成论文写作、修改定稿,准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
[01]傅家骥、仝允桓等.技术创新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02]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03]柳卸林.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04]赵志、陈邦设等.产品创新过程管理模式的基本问题研究.管理科学学报./2.
[05]王亚民、朱荣林.风险投资项目ecv评估指标与决策模型研究.风险投资./6
[06]赵中奇、王浣尘、潘德惠.随机控制的极大值原理及其在投资决策中的应用.控制与决策./6
[07]夏清泉、凌婕.风险投资理论和政策研究.国际商务研究./5
[08]陈劲、龚焱等.技术创新信息源新探.中国软科学./1.pp86-88
[09]严太华、张龙.风险投资评估决策方法初探.经济问题./1
[10]苏永江、李湛.风险投资决策问题的系统分析.学术研究./4
<11>孙冰.企业产品开发的评价模型及方法研究.中国管理科学./4
关键词:系统重要性;银行;指标评估法
2008年发生了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紧随其后,2009年末,始于希腊的国家债务危机逐渐演变为整个欧元区的债务危机,进而发展成为制约并影响欧洲乃至全球经济复苏的一场“债务飓风”。在这些接二连三的世界性危机中,这些“大而不能倒”的系统性重要金融机构的表现直接影响着危机的发展。
一、含义
2008年,由美国引发的次贷危机席卷全球,各国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各大金融机构的表现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全球金融界出现了一个崭新的词汇――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但其实质却是金融界一直存在的一个问题,即“大而不能倒”问题。随之而来的欧债危机,更是引起了人们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热烈讨论。连续的国际性金融危机使得这个问题在横面与纵面都有了较大程度的加深。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清算银行和金融稳定理事会的阐述,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银行被定义为,在全球范围内居于重要地位并承担了关键功能,其倒闭可能给金融体系造成损害并对实体经济产生严重负面影响的关键性银行。简而言之,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就是“大而不能倒”的银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主要由于其规模、复杂性、系统性关联等因素,如果无序倒闭,无论在整个金融体系还是实体经济运行都将带来显著性的破坏
2011年11月,G20首脑峰会正式公布了由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制定的《处理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政策方法》。几乎同一时间,巴塞尔委员会(BCBS)也了《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方法及附加资本要求》,并公布了首批29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巴塞尔委员会称其会对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加强监管,最大限度地降低金融危机风险,国际金融治理措施也将在随后的八年内逐步走向全面实施。
二、指标评估方法文献综述
由于系统重要性银行在全球范围的重要地位,银行系统重要性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学者采用设置指标、运用金融网络模型、协同风险模型、尾部函数相关模型等评估银行的系统重要性。但是,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于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评估标准和方法的研究,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指标评估法具有独特的评估优势,不仅可以对银行现行的系统重要性来源进行追踪,也可以对银行系统重要性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正确识别系统重要性银行,以实现对其的差别监管。因此,大多数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将其不断优化。
2009年,金融稳定理事会颁布了“评估金融机构、市场和工具的系统重要性指引:初步考虑”,认为识别单个银行系统重要性的三个关键准则:代表表内外风险暴露头寸,即规模;代表其他银行提供相同服务的困难,即不可替代性;代表该银行倒闭时对金融系统产生的巨大负面影响,即关联性。
根据2011年7月19日巴塞尔委员会的公告,巴塞尔委员会拟使用指数法来衡量银行的系统重要性,指数由反映银行规模、相互关联性、替代性、全球活跃性和复杂度五方面12个指标构成。这种方法考虑的因素更加全面,更加突出单一金融机构对金融体系和其他金融机构的影响,更加反映金融机构之间的连接程度,更能找出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银行。(见表1)
中国银监会颁布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认为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评估主要考虑复杂性、关联性、规模、可替代性等指标。
张强和吴敏(2011)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国际业务有限,因此暂不考虑全球关联性指标。他们根据《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评估指引 》和《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的指导意见》,仅从上市银行关联性、可替代性、规模、复杂性4项指标评估我国银行的系统重要性。(见表2)
巴曙松和高江健(2012)结合中国银行业的实际情况,利用可观察的银行指标,对G-SIBs 评估方法进行了修改,去除跨境业务指标,建立了识别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指标法。文中还指出,若对金融机构的系统重要性不能进行有效评估,则会产生识别不足或过度识别前者会降低监管的有效性,后者则会增加金融体系的成本。(见表3)
龚明华、宋彤(2010)综合分析了目前全球识别系统性风险的方法论和技术手段,并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就逐步健全我国有效识别和评估系统性风险的方法和建立指标评估体系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与建议。
三、结语
当前并不能精准地对银行的系统重要性进行评估,因此监管当局应结合各方面信息对其进行识别。FSB曾在《评估金融机构、市场和工具系统重要性的指引》中指出,监管当局对银行的系统重要性进行评估时,应以指标法为主,同时结合各种方法、信息进行相应的监管判断,从而精准识别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
参考文献:
[1]BCBS,2011.“Global Systemically Important Banks: Assessment Methodology and the Additional Loss Absorbency Requirement.” 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
[2]彭锋.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风险度量与监管[J].中国金融,2012(3).
[3]巴曙松,高江健.基于指标法评估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J].财经问题研究,2012(9).
[4]毛奉君.系统性金融机构监管问题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1(9).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德育历史尤其悠久。据史书记载,早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轩辕黄帝时代,就有了“修德振兵”(《史记·五帝本纪》)之举,表明从那时起,就已出现德育现象。后来到了尧舜时期,已有了孝父母、友兄弟的道德观念,并且舜曾“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旨在改变“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孟子·滕文公上》)的结局。这说明在舜时,道德教育已成为社会管理者的自觉行为。此后,薪火相传,代代相继,不断将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德育理论推向前进,使中华民族成为富有道德内涵的伟大民族,早在古代就被外民族誉为“礼义之邦”,留下了无比丰厚的德育产。发掘、总结、提炼、继承这批遗产,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是当代德育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光荣职责。正是在这一历史使命的激励下,近年来许多学人,特别是一些生气勃勃的青年学者,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德育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新成果。崔华前同志这部《先秦诸子德育方法思想研究》书稿,就是其中之一。我有幸最早读到这部书稿,感受良多。
书稿把“先秦诸子德育方法思想”作为研究对象,这个任务是很艰巨的。先秦诸子是在春秋战国之际百家争鸣的熔炉中锻炼出来的。百家争鸣是我国学术史上的黄金时代。当时,代表不同阶级利益的各家学者,出于不同的政治需要,在学术上展开论辩,彼此交锋,是此而非彼,竞相提出不同的学术见解,表现出“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对立倾向。在德育理论和方法方面,各家各派也都有自己的理论创造。他们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各种不同的德育学说交相辉映,构成了春秋战国时期德育学术盛况的壮丽图景。
面对这种纷繁复杂的学术背景,要对先秦诸子德育方法作开创性的、系统性的总结,其难度确实非同寻常。令人高兴的是,作者没有向困难低头。他自觉地以唯物史观为指导,运用比较研究法和历史文献考察法等现代科研方法,在深入揭示先秦诸子德育方法思想形成的社会条件和理论基础之后,对先秦诸子的德育方法学说,从宏观到微观、从历史到现实,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理论探索。书稿所展示的先秦诸子德育方法思想体系,其概念之清晰,内容之宏富,脉络之分明,观点之新颖,都显示出自己的特有优势,给人以许多智慧的启迪,读后令人耳目一新。
一、概念清晰
例如,关于“德育方法”的概念,作者先把“德育”释为“思想道德教育”,然后进一步指出:“德育方法,就是关于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具体说来,就是指教育者在对受教育者实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教育的过程中所采用的手段或方式,是沟通德育主客体的中介或桥梁。”这个概括,内容完整而清晰,它不仅厘清了现代意义上的“德育”概念,而且把“德育方法”概括为“思想道德教育的方法”,并对其具体内涵作了完整归纳,给人以概念清晰之感。
长期以来,一些人从广义的角度,把“德育”解释为“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合成体。这是值得推敲的。“德育”一语,确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从狭义上说,德育即指品德教育或道德教育;从广义上说,“德育”指的是关于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若从广义角度把“德育”概括为“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的合成体,则必然导致概念上的重叠或出现“屋上架屋”的弊病。我们知道,“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等,都各有特定内涵,简单地将之相加,必然造成不必要的混乱。我们所说的“思想教育”,指的是关于思想观念方面的教育。“思想观念”所涉内涵很宽,它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等一系列关于思想方面的观念。因此,所谓“思想教育”,指的是以上述一系列观念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我们所常说的“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以及世界观教育、人生观教育、价值观教育等,都含纳于思想教育之中,或者说都是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思想政治教育”,指的是以政治为核心内容的思想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则指的是以道德为核心内容的思想教育,等等。思想教育同“政治教育”、“道德教育”等相比,属于高一层次的概念,绝不可与后二者平列看待。
若把“思想教育”看作与“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平列的东西,并简单将它们相加起来构成“德育”概念,其结果必然使人产生这样的误解:似乎“思想教育”中,没有“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而“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似乎又不属于思想教育。这显然不符合客观实际,其失误的根源,在于概念不清。本书将“德育”定位于“思想道德教育”,无疑是正确的作法,值得大加肯定。
二、内容宏富
本书旨在揭示我国先秦时期儒、墨、道、法四大学派中的著名思想家的德育方法思想,具体说来就是对儒家学派中的孔丘、孟轲、荀况,墨家学派中的墨翟及其后学,道家学派中的老聃、庄周及稷下道家学者,法家学派中的商鞅、韩非及齐法家学者等人的德育方法思想,进行系统论述。其所涉学者之众、内容层面之宽,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在思想提炼方面,书稿既有宏观的概括,更有微观的剖析。
例如,它在分析先秦诸子关于“身教示范方法”的思想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分别论析了孔子的“其身正,不令而行”的思想、孟子的“教者必以正”的思想、荀子的“师以身为正仪”的思想、墨子的“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身体力行思想、老庄的“行不言之教思想”、商鞅的“官无邪则民不敖”的思想、韩非的“不以言谈教”思想,以及齐法家的“明正以治国”思想,等等。这些论析,既说明先秦诸子对“身教示范”德育方法的普遍关注,又说明他们从不同视角对“身教示范”德育方法,进行了各具特色的理论创造。一部专著,把问题的研究置于如此广博的层面,并将之引向微观作深入的探讨,这不仅反映了作者扎实的专业功底,更反映了作者不懈追求的理论勇气。
它使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生动而具体,细腻而周密,给读者以内容宏富的深切感受。
三、脉络分明
书稿所要集中阐释的,是先秦诸子关于德育方法的系统思想。这是一个涉及面宽、包容量大、需要回答很多问题的研究课题。如何才能抓住要领、突出重点呢?作者别出心裁,将先秦诸子的德育方法思想,分为三大类:一为关于教育者施教的方法思想,二为关于受教育者自我教育方法的思想,三为关于实施德育评估的方法思想,等等。全书关于先秦诸子德育方法的思想体系,正是由这三个方面扩展开去,并最终建构起来的。
例如,围绕“关于教育者施教的方法思想”,书稿揭示了“因材施教法”、“身教示范法”、“教学相长法”、“平等育人法”、“情感交流法”、“循序渐进法”、“启示引导法”、“环境陶冶法”等八种关于教育者施教的方法思想;围绕“受教育者自我教育方法的思想”,书稿又揭示了“知荣明耻法”、“自我反省法”、“克己慎独法”、“忠恕一贯法”、“改过迁善法”、“防微杜渐法”、“躬行践履法”、“益志养气法”等八种关于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方法思想。此外,围绕“关于实施德育评估方法的思想”,书稿也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方法论指导意义的基本方法、原则。这样,全书沿着以上三条粗线深入下去,层层剖析,步步发掘,揭示了先秦诸子关于德育方法的思想共达150余种之多。这么多方法,用三条线索将之串连起来,可谓脉络分明,条理谨严,既突出了重点,又照应了全面,确有裁剪得体之功效。
四、思想新颖
一部专著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它有明晰的概念、丰富的内容、严谨的逻辑,更取决于它有创新的理论思维。创新是一切理论研究的灵魂,是一部专著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本书稿的可贵之处,就是作者在探讨先秦诸子德育方法思想的过程中,勇于阐发自己的独得之见。例如,书稿在探讨《先秦诸子德育方法的理论基础》这一节中,抓往三个基本理论问题(即天人观、人性论、发展观),进行自己的理论思考,认为先秦诸子关于德育方法的思想,都是与他们对这三个基本问题的看法相关联。这无疑是很有见地的认识。“天人观、人性论、发展观”(以下简称“三观”),均属于世界观范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正是基于这一见解,书稿具体回答了先秦诸子所持的“三观”如何决定了他们相应的方法论。以“人性论”为例,书稿把先秦诸子的人性理论,分为“性习论”、“性善论”、“性恶论”、“性无善无恶论”、“性有善有恶论”、“性自然论”、“性利己论”等七种形态,在此基础上,再进而说明这些人性之论如何决定了相应的方法论,如:孔子的“性习论”,决定了他重视后天学习、提倡“择友择处”、突出养成教育的德育方法;孟子的“性善论”,决定了他在德育方法方面,重视“反省内求”、“存心养性”、“平等育人”等方法;荀子的“性恶论”,决定了他重视“积善成德”、“环境育人”以及“待师法而正”的德育方法等等。这就从本质上阐明了先秦诸子德育方法各具特色的思想的缘由。其所论,均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既达到了相当的理论深度,又阐发了自己的独到认识,给人以勇于探索和观念新颖的深切感受。
本书的创新特色,不仅在于作者在书中阐发了自己的独得之见,更在于它从总体上对先秦诸子德育方法思想作了系统性总结,这是一项披荆斩棘、开拓荒野的具有探索意义的学术研究活动。长期以来,由于“左”的思维方式的束缚,人们害怕被载上“钻故纸堆”、“拾封建余唾”的帽子,以致不敢接触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德育遗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传统文化的价值特别是传统道德的价值,已逐渐为人们所认同。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伟大战略任务。正是在改革开放的适宜条件下,对于传统德育遗产的发掘与研究,日益引起学界重视。近年来,先后有一系列研究传统道德或传统德育的新著问世,如,罗国杰主编的《中国传统道德》(含多传本与单行本两种本子)、陈谷嘉主编的《中国传统德育思想研究》、江万秀等著《中国德育思想史》、罗炽主编的《中国德育思想史纲》以及拙著《儒家德育学说论纲》等等,都是研究传统德育理论的新著。然而,这些著作多偏于德育理论方面的探讨,而对于传统德育方法则涉及较为有限。
摆在书案上的这部《先秦诸子德育方法思想研究》,可以说是当代中国第一部研究传统德育方法的新著,尽管它所涉及的历史仅限于先秦时期的春秋战国阶段,但它的问世,却打破了过去关于传统德育方法的专门研究长期处于“0”的状况。这无疑是一项具有填空补白意义的难能可贵的探索!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了“一”的起点,我相信随着传统德育研究的深入,我国学界以后将会有更新、更多、更高水平的传统德育方法研究新成果涌现出来!这正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这一社会发展规律所使然,余将乐观其成!
毋庸讳言,作为一部拓荒性的著作,本书稿不可能十全十美,它不可避免地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例如,本书以《先秦诸子德育方法思想研究》为题,但在《导论》中,却对先秦诸子所处的百家争鸣历史环境、诸子所依各家各派的基本学术宗旨,以及诸子中各位学者的生平传记,均未能作出较为详尽的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