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超市经营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黑龙江乡镇连锁超市经营面临的问题及成因
(一)黑龙江乡镇连锁超市经营面临的问题。连锁规模偏小。黑龙江省乡镇连锁超市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推动下迅速发展,在原有乡镇供销社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形成以县级单位为配送中心,乡镇发展连锁超市,村级建立农家乐超的经营网络。经过几年的发展,乡镇连锁超市已初具规模,但是其连锁规模依然偏小。经营模式单一。连锁超市的经营模式一般为零售模式,商品双流经营模式、商品订购经营模式等创新性经营模式虽然也有,但是应用范围都相对较小,并不普及。偏小的连锁规模和单一的经营模式都容易造成效益水平低下。
(二)黑龙江乡镇连锁超市经营问题的成因。市场定位不清楚。乡镇连锁超市的经营者几乎都不重视做市场研究。经营者主要凭借以前的经营经验和长期的经商积累应对目标消费群,但是这样的认知手段和水平毕竟是很不到位的,而这种局限性就使得所形成的目标鲜明的目标消费群多为高收入水平消费群,造成消费者的需求差异因此而无法得以满足,致使购买力外流或出现有钱而买不到所需商品的现象。
经营管理策略有偏差。很多黑龙江乡镇连锁超市的经营者主要靠原有的经验来管理超市,而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与标准化、规范化相差甚远,经营管理落后,信息化程度低,不能充分发挥连锁超市的规模优势、价格优势、品牌优势等。
二、黑龙江乡镇连锁超市经营模式的选择
黑龙江省面积广阔,山地林业资源丰富,各种农副产品的数量颇丰,因此可以采用商品双流模式经营。蘑菇、黑木耳等农副产品的产区相对较广,货源充足,可以回收价格较为低廉,对于商品回购十分有利。又如,蓝莓的养生营养价值很高,也为大众所熟知,大兴安岭出产蓝莓,但是由于保存、运输等不利因素其销售的范围并不广,也无法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连锁超市可以将蓝莓的回购纳入经营范围,低价回收当地村民采摘的蓝莓,并利用自身物便捷的流网络回快速地将蓝莓运往各大城市分销,从而轻松地获取高额利润。
因此,各地乡镇连锁超市应该立足当地市场实际情况,精确分析,发挥当地优势,与当地乡镇居民合作,采用商品双流模式对有价值的特色农产品进行回购,并引导其发展成规模,解决农民信息闭塞、物流不畅等各方面的问题,使商品双流模式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实现双赢。
三、黑龙江乡镇连锁超市经营策略的制定
(一)基于商品双流模式的形象与服务策略。形象策略关系到超市的基本形象问题,商品双流经营模式下超市做好价格优惠形象,明码标价,让消费者真正的体会到实惠。门头视觉形象即连锁超市设计的商标,它是连锁超市的门面,反应着连锁超市的门面特征,良好的视觉效果能被广大消费者轻松接受、产生品牌效应,方便招徕回头客及老顾客。环境形象也是连锁超市应该注重的方面。环境策略是根据商品的特征将其分类,划分购物区,合理科学安排货架,可以使消费者轻松愉悦购物,避免拥挤碰撞,也能节约购物时间,让消费者心情愉悦。
基于商品双流模式的服务策略应该在原有服务策略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人员服务形象和对外宣传形象两个方面。店内销售服务员的服务态度直接影响着超市的形象因此,要对员工统一培训,在员工服务态度和细节上下足功夫。对外宣传服务可以根据回购来的农产品特点进行宣传,扩大其在消费者中的影响力。也可以组织新产品推广活动、特殊节假日促销活动等,主要目标也是对产品的宣传推广,引起消费者兴趣,提高销售额。
(二)基于商品双流模式的采购与物流策略。黑龙江省乡镇连锁超市的商品双流模式要根据当地农产品的特点在原有连锁超市物流网络的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打造出更适应当地农产品特点的物流。物流必须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阻碍,保证农产品不仅要快速安全的运往分销地。同样,前期包装和冷冻保鲜技术也十分重要。对特定农产品如干果儿类的榛子等进行标准化包装,在包装上逐步系列化,形成品牌效应,增强消费者的认可度,利于销售,提高经济效益。冷冻保鲜技术的运用可以降低生鲜农产品的腐坏损失,延长寿命,确保销售质量。
(三)基于商品双流模式的价格与质量策略。价格与质量是消费者最为看重的方面。物美价廉的商品永远受消费者青睐。基于商品双流模式的商品价格的制定要考虑到农产品的特点。如果商品市场广阔而且购买率高,可以用对比定价法,使商品价格低于市场平均价格,这样商品就能形成价格优惠形象,也可以用毛利率法定价,发挥连锁超市薄利多销的优势,树立连锁超市物美价廉的良好形象。如果商品是利润较高的产品,可以采用销售增品定价法,即购买这种既定商品就赠送其他物品,刺激高利润商品的销售。价格策略的制定也要根据市场情况和商品的特点而定,这直接关系到商品的销售情况和连锁超市的营业额。
产品质量是重中之重。商品双流模式下连锁超市可以利用自身的信息网络即时地掌握所需农产品的消费动态及市场信息,有效地组织农民进行规模生产,这不仅可以保证所生产的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而且也方便超市集中采购,统一定价。另一方面也可以考虑订单农业。订单农业是指超市与农产品生产者签订购销合同,保证交易的稳定性,同时也可以保证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唐娜.乡镇连锁超市经营模式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
关键词:超市;竞争策略;差异化竞争
根据与世贸组织的协议,我国已于2004年12月11日对外全面开放零售市场。进入我国内地的外资超市普遍以战略和理念为先导,以资本运作为核心,以物流为中枢,以技术为力量,以统一的标准制度为基础,将大量的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物流、供应链、店铺管理、商品销售服务及其他相关服务之中。这些给本土超市企业带来了一些积极影响,但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针对当前形势,本土超市不应该简单模仿、盲目扩张,而应在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上稳步扩张,实现可持续发展。为此,应重点抓好两大方面策略的制定与实施工作,以应对外来竞争。
一、价格领先
不管市场供求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价格始终是影响商品销售的最敏感因素。在我国,目前大多数人收入还不高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本土超市应该把眼光放远,坚持大众化的价格,坚持薄利多销的方针,这才是应对外来竞争的上好策略。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1.降低成本
(1)做大会员制。超市这种业态在我国已经发展了一段时间,我国消费者对会员制也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现在是积极吸收会员,把会员制做大的时候了。顾客拥有会员资格,可以享受部分商品的超低会员特价。实行会员制的超市虽说利润很低,一般仅5%-7%,但这一超低价的实施带来的却是销售额的大幅增加,利于本土超市短期内实现规模化的经营。
(2)开发自有品牌。一些实力雄厚的知名大超市可以考虑和生产厂家合作,利用自身无形的附加值与形象开发自有品牌商品,这比起其他同类产品更能激发购物者的忠诚度,使超市公司的规模化发展呈现出纵向化发展的趋势,赢得更多利润。自有品牌产品还具有包装简洁、朴素的特点,包装费用少,成本自然也会降低⑴。另外,我国众多实力不是很强的中小型生产企业由于盲目投资,不了解市场需求而导致产品销售困难,这无疑给本土超市带来了契机。本土超市企业可以借机低价获得合适的制造商并根据自身的营销优势采用自有品牌,组织或委托厂家定牌生产,这也减少了一部分成本费用。
(3)实行进销分离体制。实行进销分离的体制,就是采用“统一进货,统一分配”的分销方式,即由总部负责所有分销商品的统一订货,超市只是一个纯粹的卖场,这需要现代化的物流体系来支持。所以应重视配送中心的建设,强化配送中心功能。高效的配送中心是超市有效降低成本、迅速补充货源的关键,是超市的后方基地。我国的超市发展时间短,实力较弱,多数没有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可以考虑与小超市合作,建立共同的配送中心或由一些大型的批发商转变职能,专门从事配送中心的工作,也可以依靠专业物流公司。
2.降低损耗
超市中的损耗一般由作业错误、偷窃、生鲜变质及意外事件所造成。究其根源,由顾客偷盗造成的损失约占7%,由厂商偷盗造成的损失约占5%,而由员工偷盗、作业错误及疏忽造成的损失却高达88%左右。因此,本土超市应该推行柔性管理,改变传统的钢性管理中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凭借制度约束、制度监督、奖惩规范等手段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的思维模式,而是以人为中心,依据企业的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人性化管理,在员工心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企业意志变为个人自觉行为,不遗余力的为企业尽心尽责。同时,本土超市业主应将因减少损耗而获得的盈利与员工共享,激励员工,通过让员工更全心的参与到其中来实现良性循环,进一步减少损耗,降低成本。
3.加强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指对生产商、供应商、零售商、顾客之间信息的即时性传递。它不仅要求作为零售商的超市在需求预测、物流管理软件、自动扫描、电子标签系统和大型仓库等基础信息化建设上投资,更要求超市将系统采集到的有关顾客需求的实时信息迅速的反馈回整个供应链,与供应商、制造商们共享即时销售数据,最终提供顾客想得到的商品。有效的管理供应链既能实现成本节约与服务改善,也能更有时间去关注顾客,产生优良的顾客服务水准,同时也带给顾客更多的价值。
二、差异化竞争
近年来,随着外资超市的进入,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这就要求商家首先要以超市所在地区的消费者收入水平、年龄、家庭类型、消费习惯等为变量进行市场细分,然后结合竞争者状况和自身优势,选择最适合本超市经营发展的目标市场,再对所选目标顾客群进行深入调研,挖掘他们消费需求的潜力,为他们提供增值服务,实行差别化经营,如可突出商品特色、品牌特色、环境特色和服务特色,来塑造自身独特的经营风格和个性化企业形象。
1.商品特色
(1)突出绿色商品经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质量的不断改善,我国消费者对消费的安全意识和营养意识日益增强,对环境保护也越来越关注。本土超市应顺应这一社会潮流,利用这一强烈的消费心理,突出对无毒、无害、无副作用,有益于消费者身心健康,对环境有保护作用的绿色产品,如绿色猪肉、水果、蔬菜的经营;突出对营养价值较高的有机食品,如有机蔬菜、水果等的销售。这会使本土超市在今后较长的时间内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
(2)突出民营产品经营。在大量国际流行产品充斥国内市场的情况下,国人对国外产品已经屡见不鲜了。此时,一些具有特殊功能,能满足人们特殊需要的民族产品,如民族服装、具有民族风味的食品、手工艺品等却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并会因民族文化的认同而引起人们的青睐和偏爱。据此,本土超市应根据自身的经营条件、店铺的地理位置、当地的风土民情、历史文化等因素适当开发或加强民族产品的经营。
(3)突出高科技产品的经营。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更新,产品也随之日新月异,在这种情况下跟不上科技的潮流就要被社会所淘汰。因此,增加高科技产品的经营既是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需要,也是增加本土超市竞争力所不可缺少的。
(4)突出定制产品的经营。所谓定制产品经营就是以特别定制的产品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如经营按照顾客口味、喜好以不同配料、比例、火候等制作的蛋糕、香肠;依据顾客需求现场拌制的拌菜等。它真正体现了以消费者为核心的经营理念,真正做到了使消费者满意。
2.品牌特色
[关键词] 顾客满意度 城市社区 小型仓买 策略
目前,城市社区的规模与层次发展日新月异,以社区为依托的小型仓买遍地开花,但层次参差不齐,经营效果也不尽相同,社区居民的满意度不一,因而,从顾客满意度的角度研究社区小型仓买经营的策略,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顾客满意度及社区仓买的内涵界定
社区是在本世纪中得到确认的一个概念,中文中并无社区一词,是从英文community翻译而来的。最早提出社区概念的是德国社会学家斐迪南・滕尼斯。
就社区的一般涵义而言,它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中人群的生活共同体。而在这种共同体中,具有地理优势的便利的仓买就具有了较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仓买,又称便利店、小卖店、小卖部等,是我国城市社区中规模最大、数量最多的一种终端零售载体。它与大型超市相比,具有更大的地理优势,方便快捷是其最大的特点。
社区小型仓买所针对的顾客主要是本社区的居民,只有以高质量的服务满足本社区居民的各种需求,才能在本社区有发展和生存的空间,否则就会被社区居民排斥在购物选择之外。因此,需要明确顾客满意及顾客满意度的内涵,顾客满意度这一概念是Cardozo在1965年首次提出的。顾客满意是指顾客对其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满意度是顾客满足情况的反溃它是对产品或者服务性能,以及产品或者服务本身的评价;给出了(或者正在给出)一个与消费的满足感有关的快乐水平,包括低于或者超过满足感的水平,是一种心理体验。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立了自己的顾客满意度指数测评模型,所采用的测量模型也不尽相同。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主流测评模型是瑞典的SCSB模型、美国的ACSI模型和欧洲ECSI模型。在我国,1995年清华大学将顾客满意指数的研究引入中国,并建立了中国的顾客满意测评模型CCSI。
二、基于社区居民角度分析社区仓买经营存在的问题
1.商品种类相对较少,居民选择空间减少
相对大型超市,社区仓买在商品种类和数目上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对于社区居民,其选择的空间较小。某些仓买的规模甚至只有几平米的大小,只有一到两个货架,何谈其商品数量和种类。因而社区居民通常会选择放弃到仓买购物。
2.商品价格相对较高,居民购买成本增加
居民的购买成本包含诸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有价格、乘车费用、时间等。小型仓买在居民的乘车的费用和时间节约上都占有较大的优势,但由于其自身规模所限,其进货渠道及进货价格就会增加,因此,其销售价格会相应增加。相对大型超市,社区仓买的部分商品会高于大型超市的同类产品价格。
3.商品质量难以保障,居民顾虑购买风险
质量问题是居民对社区仓买的诸多顾虑之一,这也是社区仓买运营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一些仓买为了降低其经营成本,获得更多收益,会在商品进货渠道选择上降低标准,因此,会出现部分商品质量无法保证的现象,进而增加了居民的购买风险,尤其是居民的日常食品,诸如油盐酱醋等,有质量问题又无从发现,又没有相对的监督机制。
三、构建顾客满意模式的仓买经营策略
1.以“送货上门”降低居民购买成本
针对商品价格相对较高的问题,社区仓买可以通过“送货上门”方式,即顾客有需求,仓买就可以有专人送货,而且保证时间。这样就可以增加居民的对于便利的需求,同时减少居民的购物成本,居民一方面可以减少出门购物的时间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付出的体力成本。这种方式特别适合于当前的城市居民,尤其是年轻人。
“送货上门”对于仓买来讲,要有一定的送货人员,人员的数量至少要做到能够保证顾客的在所限的时间内货物送抵的需求。这种要求对于仓买应该如何解决呢?可以选择到城郊或者农村去招收一些劳动力,满足其吃住问题,工资支出份额很小。
2.以“家居日常品”为主打满足居民需求
针对商品种类少,可选择空间小这一状况,社区仓买的运营策略是以“家居日常品“为主打,因为各项大宗商品,据不会选择在仓买这样的终端零售来购买,而社区仓买更多的是解决居民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各类食品等小商品。因此,仓买就应该在这类商品上下功夫,不求大而全,只需要针对社区日常的居民的市场调研,针对性增加居民的必须的日用品的种类和数量,诸如洗衣粉之类的商品。
通常情况下,大型购物班车对社区仓买是一个挑战,很多居民选择去大型超市购物,诸如家乐福、沃尔玛等,但是,居民经常也会出现家中某项日用品断货,又不值得去大超市(因为有时间成本问题),这就为仓买提供了机会,因此,社区仓买要以“家居日常品”为其主要经营方向。
3.以“同一社区,一家人”为宗旨树立仓买诚信
针对顾客顾虑的购买风险,即货品的质量保障问题。仓买的运营思路是树立“同一社区,一家人“的宗旨,就是立足社区的地理空间限制,建立仓买的经营诚信。
Abstract: The supermarket operation of fresh produce is the trend. Supermarket chains have a unique advantage in operating the fresh produce, at the same time face many challenges. By enhancing the brand management, category management, sourcing from base, distribution system, quality and safety, information platform six aspects, it can improve the business model of supermarket fresh produce, reduce costs, improve efficiency and quality, and ultimately increase consumer satisfaction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of supermarket chains.
关键词: 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经营模式
Key words: supermarket chains;fresh produce;business model
中图分类号:F71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031-02
0 引言
自20世纪90年代初,超市作为一种新的零售方式在我国快速发展并日趋成熟。90年代中期,我国的超市开始经营生鲜农产品,包括蔬菜、水果、水产、肉类等,在居民日常生活中占有日趋重要的地位。在发达国家,美国生鲜农产品的90%,日本生鲜农产品的60%,英国生鲜果蔬的50%都是经由超市销售给消费者的。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鲜农产品的关注点正从价格转变为品种、营养、新鲜度等。超市销售的生鲜农产品在被消费者认同和接受的同时,还帮助超市聚集了人气,并成为超市的一个重要利润来源。
1 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经营的优势和所面临的挑战
1.1 连锁超市开展生鲜农产品经营的优势 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超市开展生鲜农产品经营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在营业规模方面,超市普遍具有单店营业面积较大,门店多且布局合理,具有较强的规模经济效应。在营销方面,超市良好的购物环境、安全放心的商品品质、齐全的商品品类以及一站式购物模式,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易集聚消费者。在运营方面,超市普遍基于供应链管理模式,建立了涵盖采购、物流、门店运营、财务等方面的管理体系,为规范化的运营奠定了基础。在物流配送方面,超市一般都建立了商品的物流配送体系,并实现了对连锁门店的配送,有效支撑了超市的连锁经营。
1.2 连锁超市生鲜农产品经营所面临的挑战 由于生鲜农产品流通环节过多,导致超市作为生鲜农产品流通链条末端易出现价格高、新鲜度低和质量不高的问题。超市的高进入门槛是生鲜农产品直供超市的主要障碍,超市传统的供销模式是由贸易商向超市供货,这就导致流通链条偏长。超市在生鲜农产品经营过程中仍然采用粗犷的运营方式,生鲜农产品的零售环节损耗较高,导致超市在生鲜农产品经营中缺乏盈利空间。由于贯穿整个生鲜农产品产业链的质量安全体系尚未健全,超市在生鲜农产品经营中无法对生鲜农产品进行追溯,因此存在较大的质量安全隐患。物流配送体系发展滞后,尤其是冷链物流较为落后,是制约着生鲜农产品的超市化经营的规模扩张的主要因素。在生鲜农产品产业链中,超市的信息系统较为先进,但却没有向上游供应链各环节开放,这就导致超市生鲜农产品的经营协同缺乏有效的信息化手段。
2 优化超市生鲜农产品经营模式的对策与建议
2.1 实行生鲜农产品的品牌化经营,强化竞争优势 伴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营养的高度重视以及消费需求的多元化,生鲜农产品的消费市场正逐步向有机、绿色发展。实行生鲜农产品的超市化经营,不仅能提高经营档次,而且可以满足人们对安全、营养及购物环境的高层次需求,从而实现生鲜农产品零售业的转型升级。消费者对超市销售的生鲜农产品在质量安全方面有着较高的认可度,为超市生鲜农产品的品牌化经营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品牌化经营策略方面,超市既可以引进已有的生鲜农产品品牌,还可以自创生鲜农产品品牌以提升竞争优势。品牌化经营成功的背后,还需要超市与供应商共同加强生鲜农产品的供应链管理。
2.2 推行生鲜农产品品类管理,深度耦合采供销 生鲜农产品的品类管理是指对生鲜农产品进行分类,区分出若干组消费者认为相关且可相互替代的生鲜农产品,通过超市与供应商合作,将品类视为策略性事业单位来经营的过程,通过创造商品中消费者价值来创造更佳的经营绩效。通过品类管理,超市可按地域、季节、消费习惯等因素对生鲜农产品进行市场细分,以适合不同层次的消费者,从而形成竞争优势。在基于品类管理的生鲜农产品零售模式中,超市与供应商结为合作伙伴,依托即时销售数据实现以销定采,从而加强供应链各环节的协同。通过实施品类管理,超市可以将生鲜农产品的进销存进行深度耦合,以实现利益、风险的全程供应链贯穿。对超市而言,可以减少管理货架的人力,降低缺货率,减少库存成本,提高销售量,提高商品周转率以及形成较佳的采购及商品组合。对供应商而言,可以减少存货成本,增加销售量,提高市场占有率和毛利率。
2.3 提高生鲜农产品基地直采比重,降低采购成本 超市可以通过在生鲜农产品的产地建立生产供应基地、或在原产地进行直接采购,以此降低采购成本和减少损耗,提高竞争力。采用“连锁超市—农业企业(农业经合组织)—农户”的产业链与供应链紧密连接的模式可以帮助超市畅通采购渠道。超市通过推行“农超对接”,减少农产品流通中间环节,降低物流成本,从而在农产品价格方面形成相对优势。从超市和供应商合作的紧密程度来看,直采模式可分为三个层次,即松散型的合作基地,半紧密型的认证基地,以及紧密型的自有品牌基地。可以针对不同的品类和供应商情况,采用不同的直采模式,并互为补充,更好的发挥供应资源的差异化优势。通过直采模式,准确的农产品需求信息被传递给农业经合组织或农业企业,并最终传递给生产者,有效的解决了生鲜农产品的生产与消费之间的脱节问题,从而实现生产、流通及消费的三赢格局。
2.4 建立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构建专业化配送体系 由于生鲜农产品的自然属性,经由超市零售的生鲜农产品往往需要初次加工。物流中心是超市集中采购、集中配送的载体,并涵盖从采购到销售的多个环节,是超市生鲜农产品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支撑。通过发展冷链物流,可以改善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降低物流损耗及提升经营绩效。结合具体的品类、采购供应模式,以及成本、效率等因素,综合运用配送中心配送、供应商配送等多种配送方式,有效协同超市总部、物流中心、门店及供应商,实现灵活配送。超市生鲜农产品的专业化配送应形成体系,覆盖订单管理,配送模式及流程,库存管理,以及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
2.5 建立生鲜农产品追溯体系,完善质量安全保障措施 建立健全生鲜农产品的标准化体系,是满足消费者偏好、提高超市生鲜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既是消费者考虑的主要因素,也是生鲜农产品超市化经营的关键因素之一。从超市外部环境看,建议由政府制定和推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建立完备的生鲜农产品的生产、收获、加工、包装、运输、贮藏及销售的全程质量控制体系,对“农田到餐桌”的全程供应链加以监管,形成农产品生产、认证、检测的标准化体系,从而为生鲜农产品的超市化经营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从超市内部管理看,立足供应链,建立采供销一条龙的质量管理体系,并能够向上下游实施追溯,这样有利于提高生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提高消费者的满意度,从而促进生鲜农产品的规模化、高效率地流通,为生鲜农产品的超市化经营奠定基础。
2.6 建立开放式供应链信息平台,支撑采供销运作管理 超市开展生鲜农产品的经营通常是基于供应链管理模式。生鲜农产品的供应商相比超市而言,具有“多小散弱”的特点,缺乏落实供应链管理的基础。超市作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典型,可以充分发挥其终端的优势,建立开放式供应链信息平台,并向上游延伸,从而实现整个供应链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应用功能方面,供应链信息平台具有固化业务流程,规范业务活动,支持商流、物流、资金流的各项业务活动的功能,因此为供应链业务节点业务协同提供有力支撑。在信息结构层面,供应链信息平台涉及计划、订单、物流、结算、质量等相关信息;可以采用基于供需的量价时空信息模型,促进供应链各环节的信息共享。在使用主体层面,供应链信息平台对内可连通超市总部、连锁门店、物流中心,对外可连通供应商,从而提升供应链各主体之间的协同。在系统架构层面,供应链信息平台由超市为核心建立,并与供应商实现互联,在技术实现上,可采用“信息系统+EDI+B/S”模式,通过EDI方式实现超市内部各业务系统以及超市与大型供应商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中小型供应商可以通过B/S访问超市的相关库存、订单、账务等信息。
3 结束语
由于我国超市开展生鲜农产品经营的时间较短,生鲜农产品流通的现实环境决定了超市必然面临诸多挑战,如损耗高、成本高、效率低等,导致超市开展生鲜农产品经营的盈利能力相对较弱。只有综合考虑超市经营的各个方面,同时兼顾超市自身的市场定位和经营策略的差异,才能促进超市生鲜农产品经营业态的升级和经营模式的提升,最终为消费者提供平价、安全的生鲜农产品。
参考文献:
[1]熊会兵,肖文韬.“农超对接”实施条件与模式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11(2):69-72.
[2]张西华.农产品产销对接的实现途径研究[J].甘肃农业,2010(12):28-29.
[3]李晓,杨黎民,白良义.超市主导的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研究[J].兰州学刊,2009(9):76-78.
西方的近代科学文明对于西方饮食消费有着深刻的影响,西方人饮食当作一门科学来看待,抱以现实和理性的态度,注重食物成分含量和营养功能,按照身体所需进食,味道在其次,这是西方饮食文化的显著特点。
根据营养和健康原则和几十年的努力,西方国家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储藏、销售的冷链系统,生鲜供应链已形成标准化的体系。由于消费市场引导和塑造的作用,经过保鲜加工后的标准化的生鲜制成品逐渐为消费者所接受,消费者比较习惯于基于保鲜冷链下食品消费,家庭主妇可以每周采购一次标准化的生鲜食品。
由于对生鲜商品“新鲜”的理解截然不同,在生鲜经营的品类和品质及其管理上与东方国家存在很大差异,标准化的生鲜食谱和工业化的生鲜经营方式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的,这使得生鲜经营在西方国家的连锁超市中得以很快展开,相应的、流水线式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也相对容易建立。
日本是个十分讲究饮食文化的国家,习惯于新鲜食品,比较讲究生与鲜,对生鲜食品的要求很严格,因此每天都需要采购新鲜食品,采购数量不大但频率较高。日本属于东方文化,在生鲜食品消费方面与中国具有许多相似之处,都十分重视生鲜食品,尽管生活水平差距较大,但饮食习惯却很相似。
50年代,由于日本的食品保鲜技术水平较低,传统的保鲜技术与方法是以师徒传授形式,掌握在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小店铺里,难以推广普及,所以当时的日本超市十分缺乏新鲜食品,以经营生鲜食品为主的超市发展缓慢,而其他类型的连锁超市发展很快。近三十年来,由于保鲜加工技术的突破,日本的超市生鲜经营发展很快,以生鲜食品经营为主的中小型超市颇受消费者欢迎。而日本在生鲜经营管理上的精细化程度很高,并对其它东南亚国家的超市生鲜经营技术影响较大。
台湾1969年在台湾开业的顶好超市是最早开始供应新鲜蔬菜、肉类、水产和禽类等生鲜食品的超市,但由于对生鲜产品的特性缺乏认识,以及生鲜供应链方面的问题,如货源不稳定,质量和价格难以把握,造成采购成本较高,整体经营效果不佳。直到80年代,经营生鲜商品的超市开始大行其道。
中国的饮食文化和西方的有本质区别,如果说西方的饮食文化趋于科学性,那么中国的饮食文化则更趋向于艺术性,它所强调的是感性饮食观念,不论方法,只重味道好吃。而好吃这个标准人人各异,所以中式饮食追求的是味道上的“意境”和个性化。
1996年由一些外国零售企业——沃尔玛、家乐福和万客隆等欧美大型连锁商业企业在中国首先开始经营生鲜商品,由于中国特殊的生鲜消费环境和习惯,以及不完整的生鲜供应链系统,早期的生鲜经营面临着非常大的难题,缺乏标准化的农产品,没有完整的冷链供应,也没有规范的供应商,更没有深加工冷链食品的消费方式和消费市场;面对以鲜销鲜食为主的非标准生鲜商品,以及如此复杂的中国饮食消费方式,可想而知当时的生鲜经营市场环境上反差是多么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