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商业运营作用

商业运营作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商业运营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商业运营作用

商业运营作用范文第1篇

摘 要 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归结为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市场风险。其中, 信用风险可定义为银行的借款人或交易对象不能按事先达成的协议履行义务的潜在可能性。本文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现有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 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 评估方法 影响

一、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的演进

(一)传统信用风险评估阶段

1.专家评价法

专家评价法主要是信贷人员通过对可能影响借款人还本付息的主要因素的分析,来判断衡量贷款风险。目前在信贷风险管理实践中已经逐渐形成了一些常用的方法,其中最常用的是6C法。6C是影响信贷风险的6项主要因素,即品格、资本、偿付能力、抵押品、经营环境、和事业的连续性。

2.财务比率分析法

财务比率分析法是指利用企业的财务报表,计算并分析其发展潜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等方面的财务比率,根据各行业各地区确定的财务比率标准值对企业的财务比率打分,并给予每个财务比率一定的权重,最后汇总得分,并将分值与一定的违约率对应起来。财务比率分析法此方法的优点是计算简便、对比清晰、计算结果直观。

3.信用评级分级法

信用评级分级法是金融机构在美国货币管理办公室(OCC)最早开发的评级系统基础上拓展而来的。该方法将贷款分为五级: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款、可疑贷款和损失贷款。

(二)单一贷款信用风险评估阶段

1.多变量信用风险评估模型

多变量信用风险评估模型是以特征财务指标为解释变量,运用数量统计方法推导而建立起的计量经济模型。银行利用该模型可以预测财务危机及违约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早发现信用危机信号,并据此做出信贷决策。

2.神经网络模型

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是一种动态非统计模型,是对生理上真实的人脑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及基本特征进行理论抽象、简化和模拟而构成的一种信息系统,具有高度的计算能力、自学能力和容错能力。

3.死亡率模型

1989 年,Altman 和 Asquith、Mullins 和 Wolf 分别使用保险精算方法计算出不同信用等级债券的边际和累计死亡率表(即违约率),后来将这一方法扩展到贷款违约率的计算。

(三)现代信用风险评估阶段

1. 信用计量模型(Credit Metrics)

1997 年,J.P Morgan 联合当时世界一流银行和 KMV公司共同开发出Credit Metrics模型,采用二阶段法度量信用风险。目前Credit Metrics模型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为著名的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之一。该模型的突出优势是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传统的商业贷款、固定收益证券、应收账款等。

2.基于期权理论的KMV信用监控模型

KMV模型又称为预期违约率模型(EDF),其理论基础是默顿的期权定价理论。该模型把违约债务看作企业的或有权益,把所有者权益视为看涨期权,将负债视为看跌期权,而把公司资产(股票加债务)作为标的资产。

二、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采用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还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主要依靠一些传统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如专家评价法、财务比率评级法及信用评级法。这些传统的信用风险评估方法存在诸多缺陷,概而言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主观性较强,风险揭示不足。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主要采取信用评级法和专家评价法相结合的方式。信用评级法虽然能够为风险评估提供了统一的标准,但存在指标的选择缺乏理论基础,风险测量主观因素过多等问题。

2.静态分析多,缺乏对信用风险的动态评估。我国商业银行在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时,大多数都侧重于一些财务指标的分析,而往往忽视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企业的发展前景在信用评级中的作用,这使得银行的信用风险评估缺乏动态性和实时性,风险评估的效果将会大大折扣。

3.局部分析多,信用风险评估缺乏全局性。我国商业银行在提供贷款测算信贷风险时,往往关注的是某一笔贷款的信用风险,而没有从资产组合综合管理的角度对信用风险进行测定,没有考虑各笔贷款之间的信用风险的相关性,这使得我国商业银行在贷款组合方面的信用风险管理工作很难开展。

三、改进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的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必须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尽快建立适用于自身的现代信用风险评估模型。为此,必须在以下几方面多下功夫:

1.尽快建立起信用风险基础数据库,强化数据管理。我国银行一方面要抓紧建立和完善关于资产负债状况、现金流量、管理水平及经济周期的影响等方面信息的客户基础数据库,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违约损失的时间序列数据库,为采用先进模型进行信用风险评估提供完善的数据统计基础。

2.建立和完善内部信用评级体系,为现代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的应用创造条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尚不成熟,使得一些先进信用评级方法的使用受到诸多限制,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必须建立和完善银行内部的信用评级体系。

3.加快信用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为现代信用风险评估方法的应用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目前,人才短缺是我国商业银行在应用先进信用风险评估方法上面临的一大瓶颈,因此,为了通过提高信用风险管理质量,必须尽快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风险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周庆武.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衡量研究.上海:上海财经大学.2005.

商业运营作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国有商业银行 运营影响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利率市场化进程也在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是指经融机构的融资利率不再受到国家宏观调控,而是由市场决定。具体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及利率管理等内容。从短期看,利率市场化有将不利于国有商业银行,但就长远发展来看,利率市场化有助于国有商业银行制订符合当今利率制度,对于提高金融融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利率市场化进程对国有商业银行运营的影响进行如下分析。

一、利率市场化进程对国有商业银行运营的影响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对利率市场化不断重视。目前,为了推动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国家对利率市场化进行了深入改革。由于利率涉及到市场中的每一个运营个体,所以,其机制改革将会对它们造成严重影响。国有银行作为我国的重要金融机构,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一)利率市场化给国有银行提供发展机遇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运营效率低下。在全世界众多银行中,我国的的国有银行在运营规模上,均排在前面,但在运营效率方面,排名相当靠后。分析原因,则是由于利率管制缺低下所致。利率管制低下严重制约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行效率,应给予提高,才能符合现阶段经济发展要求。下面就国有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中所面临的给予进行分析。

首先,利率市场化能够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自主经营权,进而提高市场竞争了,提高运行效率。再次,能够激发管理人员制定合适的管理制度,以市场调节为导向,提高银行运营水平。再次,利率市场化涉及范围广泛,覆盖全世界所有金融机体,所以,给国有商业银行扩大经营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第四,市场中的中小型企业,在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将会受到冲击,从而加快了它们加快改革的步伐。

(二)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严峻挑战

利率市场化由于涉及范围广泛,并且具有长期性,所以给商业银行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其带来严重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了利率风险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由于我国利用国家宏观调控,对人民币利率采取压制的措施,以免对国有银行产生较大影响。当利率市场化之后,由于完全由市场调节,所以,便会出现上升的趋势,从而增加了银行的运营风险。另外,利率升高之后,伴随出现的将会是贷款利率上升,投资风险增加,在短时间内,对原有经济产生严重影响。其二,利率市场化之后,便会出现频繁的波动现象,进而增加经营风险。

2、对原先的主导业务产生严重影响

利率市场化之后,为了争取利润,各大银行之间的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大,使得代存款利差缩小,这无形中减少了利润收入。另外,由于利率已经市场化,已由市场完全主导,所以企业资金将会流向市场,不再经过银行储存,就能实现增值。此外,居民在利率市场化之后,也将大量资金投放市场,不再银行储存,因为通过市场场可以得到更多收入。所以,当利率市场化之后,国有商业银行将会面临着巨大冲击。

3、对原先的经营管理产生巨大冲击

在利率管制的情况下,利率水平都由国家政策调控,国有商业银行在利率调整时,只需要按照人民银行的规定操作,就能有效控制运营风险。但当利率市场化之后,这种方式将会面临严峻挑战,必须进行改革,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4、对员工素质带来严重挑战

由于利率市场化,使得国有银行必须按照市场特征进行业务经营,并对利率未来的发展态势进行准确预测,才能保证在竞争中获利。所以,国有银行应加大这方面人才培养,才能在利率市场化推进中降低运营风险。但现在,国有国有银行这方面的人才还相当缺乏,已有的员工都不具备长远的市场眼光,所以在利率市场化的浪潮下不堪一击。

二、国有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所采取的策略

(一)重视央行的引导作用

在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过程中,央行发挥自身货币领导者的作用。虽然利率市场化,但并不是说利率完全被市场所控制,知识倾向市场而已,所以央行应对一部分利率进行控制,并制订相应的基准利率,对其它国有商业银行进行利率指导,进而保持合理的利率体系。另外,国有商业银行在执行央行基准利率的前提下,也应更具市场资金流转情况,灵活调整利率水平。

(二)完善运营机制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在运营方式上,还是采用较为落后的方式,将运营重点主要放在巩固市场份额及人际关系上,从而局限了运营范围,限制了发展思路。在利率市场化推挤过程中,应重新塑造运营观念,将运营效率、市场概念及信誉放在首要位置;还要注重市场的调节作用,建立合理的利率体系,并将工作重点放到降低市场运营风险方面。另外,建立新的运营模式。在开展存贷款工作时,应注意市场的作用,将顾客放在首要位置,建立营销责任制。

(三)建立完善的定价体系

当利率市场化之后,国有商业银行的定价范围也发生变化,主要覆盖了资产、负债及其它业务等方面。商业银行在定价时,需要各个部门做好协作及沟通,才能制订合理的价格,从而减小由于定价不合理所造成的风险。首先,在定价时,需要考虑总体战略要求,还要充分考虑同行的运营情况,才能制订基准利率。其次,总行在基准利率制订时,需要考虑到利率浮动权限,也就是说需要考虑打到各个分行的运营水平及发展状况。再次,分行在价格制订时,需要考虑到顾客带来的风险及资金的筹集及运营成本,再制订价格。

(四)加强风险控制力度

由于利率市场化,所以国有商业银行的运营风险也相应提高,所以应将风险关注范围给予扩大,不仅要关注信用风险,还要注重利率风险。所以,应建立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加强对利率的预测力度,并利用一些动态方法对利率风险进行有效控制。

三、结束语

随着经济市场化及全球化,利率市场化也是必然趋势。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国有商业银行即具有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所以,应提高内部运营机制,全面分析市场变化因素,降低运营风险。

参考文献:

商业运营作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企业;运营;成本分析;影响因素;对策

一、商业企业运营成本的影响因素

企业的运营成本是始终贯穿整个企业在产品购买以及销售还有运输以及存储等所有行为中的,并且主要的影响因素也是和这几个行为之间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的。

(1)物流和运输成本。运输成本是始终贯穿于商业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针对运输以及物流成本都需要做好细致规划,并且针对其中有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做好预防准备。比如说物流产业市场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情况,如燃料费上升,还有损耗费用等多种难以预料的影响因素等等。还有比如在运输过程中出现各种不确定性,对于运输距离以及运输量等方面都是存在较大的不确定因素的,还有可能有增加运输成本的因素在里面。

(2)商品市场的波动。商业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主要集中在对商品的购买以及销售方面,所以,随着商品市场不断波动将会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都带来比较明显的影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市场经济不断变化,市场价格的不断变化将会对整个企业的生产和运营带来较大的变化,甚至还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企业的发展。比如商品原材料价格不断变化。还有就是市场方面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竞争方面的不确定性。针对商品市场来说,竞争是无处不在的,尤其是当市场对于商品的需求不断上升时候,市场的竞争也就更加明显,这些都将有可能作用于企业,甚至有可能导致企业无法应对市场变化而破产。

二、商业企业运营成本的现代化管理

(1)良好的运营成本规划和预算。首先应该对企业的运营成本做出比较完善的规划以及预算,并且还应该从全局出发考查这些因素对于企业营运和发展将会造成哪些影响。主要考察的方面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是要做到对细节成本方面的预算以及规划。因为在企业经营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将会产生很多细节方面的影响因素,最终作用于企业成本中。因此,需要尽量减少此类因素作用于企业生产和运营中。第二,应该对企业运营成本做好全局性的规划以及预算。对于商业企业而言,其生产和运营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过程,不管和成本有关的影响因素是什么,或者所占比例多大,说到底都是和企业生产运营成本规划和预算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的。第三,应该对规划以及预算做到具体化,细分到每一项成本预算中。

(2)注重对运营成本进行事前控制及管理。尤其应该注重对商业企业做到事前控制以及管理,做好事前控制以及管理主要可以从以下多个方面进行:第一,了解影响因素本身的特点,比如成本的季节性变化,所以,在进行成本控制以及管理的过程当汇总,应该对这些因素做出一个十分明确的区分。第二,主要可以采用以预防为主的方式进行控制。以预防为主,尽量降低成本消耗。

(3)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伴随现代管理科学的快速发展以及实践,我国有众多的企业也开始使用现代化的生产和经营管理方式,通过运营成本方面的管理以及控制主要应该根据影响因素的具体特点不断转变的。所以,应该建立起一套完整适用于企业进行运营成本管理的较为完善的管理模式。做好事前以及事中,还有事后的管理,尽量减少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盲目性。除了现代化的管理模式,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对于当前商业企业运营成本管理也是必要的。在实际中,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成本影响因素档案,将所有可控的因素进行归类,从而为管理实现具体的对象化。

三、小结

商业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下的重要企业类型,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其运营成本的影响因素贯穿于企业整个产品购销过程中。因此,要对其进行良好的控制,必须从多个方面入手,提高控制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商业运营作用范文第4篇

商业保险实现了从“社会保险的补充――社会保障的重要补充――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的逐步提升,吴定富(2005)认为,商业保险在不同社会保障层面发挥不同功效:在基础型社会保障层面,商业保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参与社会保险日常管理,为社会保险提供技术和管理支持,实现社会保险资金保值增值,减轻政府财政压力,提高保障机制运营效率;在成长型社会保障层面,商业保险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通过开展企业年金和团体福利计划等业务,为企业提供独立运作、专业化管理和适度保障的全程服务,成为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倡导者和主要承担者;在享受型社会保障层面,商业保险可以发挥主导作用,提供更多的保障产品和更高的保障程度,弥补社会保险供给的不足,丰富和完善整个国家社会保障体系。

本文主要探讨商业保险在多支柱养老保险中作用的发挥。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的提法始于1995年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通知中指出:“国家在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保障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的同时,鼓励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构建保障方式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目前我国比较认同的养老体系的三支柱(层次)为: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储蓄养老保险。

一、商业保险在第一支柱养老中的定位与功能发挥

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是由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施,保证劳动者在年老丧失劳动能力时,给予基本生活保障的制度。商业保险在第一支柱养老中作用发挥主要体现在:为基本养老提供技术支持、业务经办(主要是新农合与其他特殊群体)、参与基本养老保险投资运营等。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是由政府部门负责第一支柱养老保险的管理运营,若政府观念与职能不发生大的变动,那么商业保险公司在第一支柱养老中作用发挥空间不大。虽然对于商业保险公司参与新农保的三种模式(德阳模式、宜兴模式、衢州模式)现状说明已比较完善,但对于发展进行状况及运营中发现存在问题分析不足。新农保试点之初,是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经办的最佳时机,因为政策伊始,政府部门在人员配备、业务经办方面面临困难,如今距离新农保试点已经五年,新农保的经办机构在人员配备、资金划拨、业务经验等方面雏形已成,除非政策或者中央关于政府观念出现大的变动,否则保险公司难以再介入业务经办。

因基础养老金“保命钱”的特殊属性及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使得保险公司参与基础养老基金投资运营存在困难。若能建立起较完善监管制度与明确投资责任,保险公司参与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具有可行性。

二、商业保险在第二支柱养老中定位与功能发挥

我国养老保险中的第二支柱为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包括以企业职工为对象的企业年金和以事关事业单位为对象的职业年金。我国企业年金实施的是信托模式,企业年金涉及的相关主体有:委托人、受托人、账户管理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中介服务机构。商业保险公司参与第二支柱养老保险具有很大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商业保险公司具有广泛的销售渠道、先进的精算技术、多样的产品设计、综合的管理服务能力等。

虽然目前获得企业年金管理资格企业中,保险公司在数量上不占据优势,但在企业年金管理资产数目上却领先其他金融机构。例如2014年第一季度,企业年金积累资金为6,306.38亿元,而同时期(2014年1-3月)保险统计数据报告显示养老保险公司企业年金受托管理资产2648.21亿元,投资管理资产2313.73亿元,这说明养老保险公司托管的资产约全部企业年金的41.99%,投资管理资产的比重约为36.69%,这也表明保险公司在企业年金市场比较有竞争力。

三、商业保险在第三支柱养老中定位与功能发挥

第三支柱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保险公司在第三支柱中应发挥主要作用。目前我国第三支柱比较薄弱,主要原因是:国家税收政策优惠力度不大、居民购买力不强、参保意识不高、保险公司产品设计难以适应广大消费者的实际需要等。

笔者认为,为促进商业养老保险在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中发挥更大作用,应该完善税收优惠政策、提高居民自我保障意识,增加商业养老保险购买数量、加大宣传力度、开办群众喜爱的养老保险险种、健全养老保险监管体系。

四、结论及建议

笔者认为,商业保险在三支柱养老保险中能否发挥更大作用,有赖于以下因素:

(一)政府职能转变

政府在养老保障体系中该发挥“大政府”还是“小政府”职责影响着保险公司发展前景。若在“小政府”理念引导下,把能交给市场的交给市场,自己负责监督管理,那么保险公司在养老保险业务经办、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等方面将会发挥更大作用。

(二)资本市场完善及监管政策的加强

资本市场完善与监管政策加强将为我国基础养老金、企业年金及个人储蓄养老金投资运营提供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我国三支柱养老目前比重,保险公司会从中获得更大发展机会。当然,也会面临行业竞争加剧、自身运营更为规范等挑战。如何在机遇与挑战中谋求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话题。

(三)政府政策支持

从商业保险发展来看,政策从中发挥重要作用。例如2004年企业年金相关管理办法出台极大刺激企业年金数量增加,为保险公司提供机会,2013年9月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引导和规范金融机构开发适合老年人的理财、信贷、保险等产品,也促进保险公司业务开展。加快个人养老保险产品税收递延政策的试点和推广、制定更为明确的企业年金税收优惠等政策及2014年8月10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颁布也会对商业保险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商业运营作用范文第5篇

在合肥公交运营的安凯纯电动车具有运营时间长、运营总里程长、运营综合故障率低、电池性能稳定等四大亮点。2010年1月23日,30辆安凯纯电动公交投入合肥18路公交线路运营,成为中国首条纯电动公交线路。随着“十城千辆”工程在合肥市的全面铺开,目前有180台安凯纯电动客车在14条公交线路运行,累计总行驶里程已突破800万公里。其中单车运营里程最长的已经突破11万公里,运营里程超过8万公里纯电动客车达到26辆,体现了安凯纯电动客车整体运营稳定出色。

以首批投入运营的合肥18路公交为例,该线路从滨湖新区到市政综合区全程长17.5公里,途径25站,单车每天运营里程达200多公里。本次运营里程超11万公里的安凯纯电动客车就来自合肥18路,在两年的运营时间里,整车运行表现出色,电池性能表现超出预期,两年中没有更换过一次电池,一直稳定运营至今,得到合肥公交集团上下一致好评。据合肥公交集团统计,安凯纯电动客车在两年运营中,千公里综合故障率只有0.9‰,远远低于同类普通客车综合故障率1.5‰的平均水平,大幅降低了后期运营成本。另外安凯纯电动客车为当地节能减排工作做出重要贡献,据测算,在合肥运营的安凯纯电动客车共为社会节约柴油265多万升,减少CO2排放7000多吨。

安凯纯电动客车能够取得如此出色的运营成果,源于安凯客车从一开始就将实现新能源客车商业化作为公司发展新能源客车的重要战略方向。安凯客车紧紧围绕新能源客车商业化,从前期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后期运营保障等各个方面进行一系列创新。合肥纯电动公交的运营成果充分说明安凯新能源客车商业化的进程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