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技术研发

企业技术研发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技术研发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技术研发

企业技术研发范文第1篇

关键词:房地产企业;专业技术;激励模式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1 目前房地产企业技术研发人员激励模式概况

目前,在房地产专业人才高度稀缺的情况下,企业不断采取各种激励策略来吸引和留住各类专业人才。从企业现行所采取的激励模式来看,主要作以下分析:

1.1 制度层面的分析

现在,少数大型房地产企业研发人员的激励问题已经上升到企业战略和制度的层面。首先,表现为制度倾斜,公司在对待员工方面,往往会给予该类员工更多的福利待遇、宽松制度等政策性优惠,作为研发人员的房地产员工更是享受某些特殊福利;其次,表现为等级划分上,在同一等级上的员工,企业往往会将技术员工与一般员工再作具体分类处理,以此体现其特殊性;再次,表现为晋升空间上,同样是掌握管理技能的两名员工,技术型员工的上升空间往往较管理型员工的大,从目前房地产企业的高层组成上,我们也能发现这点。

1.2 方法层面的分析

1.2.1 薪酬分配

目前,国内绝大多数房地产企业在收入分配上,包括对研发人员仍采用较为传统的“工资加奖金”的激励模式,但在做法上又各有不同。有些公司根据人才的专业水平实行等级工资制,并视其工作业绩给予不同数量的奖金;而有些公司,在分配形式上,不仅保留了国有企业福利、住房、社保、解决配偶工作等做法,在工资上还吸取了民营企业的业绩与薪酬挂钩的做法,按员工的工作业绩给予加薪;还有另外一些企业实行经营者和骨干技术研发人员年薪制。还有很多薪酬分配方式,在此不作具体阐述。

1.2.2 员工持股

近年来,员工持股方式日益受到房地产企业的重视,为保持成长优势,奠定国内同行业的竞争地位,某些成长期房地产企业实施了以人为本的人才战略,建立了一套引进、培训、使用、激励人才的机制和策略。在分配上实行三个层次的分配方式,即按劳分配、按股分配、奖励分配,并将技术研发人员列为倾斜对象。通过骨干人才项目持股、研发人员的研究成果计算股份以及期权制的探索,使专业人才,特别是技术研发人才依据职位、才能、责任、贡献、工作态度和风险承诺参与企业利润的再分配。

1.2.3 培训与成长

现代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吸引人才、用好人才、留住人才的关键在于建立一整套合理有效的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与策略。目前,众多的房地产企业为了满足员工和技术研发人才的不同需求,既注重工资与奖金等物质方面的激励,同时也开始实施精神与培训以及各类进修等非物质激励策略。

1.2.4 职业生涯设计

房地产企业研发人员对自身的职业生涯往往有着较高的预期与规划,这与他们的高知识背景有关,也是时下房地产业的成功人士给他们树立了榜样。很多房地产企业在员工入职之初,就为员工设计在本公司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其开设个人发展的通道,这对稳定员工队伍、建立共享愿景、开发人力资源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2 房地产企业研发人员激励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房地产企业研发人员激励模式中存在的问题颇多,简而言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设计不合理

没有根据阶段性需求设计合理的激励方式,降低了激励的效用。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不同层次的员工在不同阶段对于激励的需求是不尽相同的,很多企业在实施激励策略时,并没有对员工的需求进行认真的分析,从静态的角度审视激励模式,“一刀切”地对所有的人采取同样的激励手段,结果适得其反。经常是管理者认为重要的方面,员工不认可。如一些公司实行股权激励时,受到了大部分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员工的抵制,主要是没有认识到这部分员工对货币性报酬的强烈需求。因此,企业在实施激励策略时,首先要深入了解员工的需求,对于不同层次的员工应当考虑其不同阶段对需求的个体差异,找到此阶段激励他们的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以发挥激励的最大效用。

2.2 缺乏系统性

由于研发人员自身的特点及工作性质、工作方法和工作环境与一般企业不同,使他们形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和需求特征。特别是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研发人员的需求正向个性化和多元化发展,既有物质需要,又有专业知识实现与发展需要、组织承认与领导认同需要、追求事业成功需要等,而且各阶段各种需要的强度不一样。实践中,房地产企业很难系统、有效地基于激励的过程综合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如只重视经济手段、物质利益,忽视精神激励、成就激励等的激励手段,致使房地产行业出现了“亏损也要高薪留人”现象。因此,激励应坚持系统性原则,在发挥激励过程中各个要素独特效用的同时,充分重视各种激励方法和激励机制在激励过程中的协调配合与综合运用,使激励体系的总体功能达到最优。

2.3 不注意激励成本

一种表现是房地产企业的激励措施单纯依靠高薪吸引专业人员加盟,任务紧张时,就到市场上去招募,哪怕打乱企业的薪资结构,也要高薪聘请;由于房地产企业自己培养高级人才,周期长、风险高,一些房地产企业往往会高薪聘请其它企业的专业人才,为其所用,其结果造成了房地产行业专业人员薪资的迅速攀升,企业成本加大。另一种表现是激励的力度和频率失当,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收益具有刚性,再加上边际效用递减和边际成本递增的影响,随着某一激励措施使用频率的增加,要达到一定的激励效果,就需要付出更多的成本,一旦某项激励措施的边际收益小于边际成本,这项激励措施就不经济了。这些都是不遵循激励过程、浪费激励成本的表现。

2.4 股权激励没发挥应有的作用

目前,理论界普遍认为,股权激励是高科技企业对研发人员最有效的激励措施之一。我国房地产企业未能正确运用股权激励策略,如“内部人控制问题”,财务数据不真实、透明度不高,过度强调它的约束功能,福利化、非制度化等,造成广大员工对自己持有股份的合法性产生怀疑、缺乏信心,难以建立起自己的股东意识和对企业的长久归属感,因而员工持股很难起到应有的作用。这也充分说明了在激励过程中企业与员工之间缺乏沟通。

综上所述,房地产企业研发人员激励模式虽有较大的进步和发展,但仍旧存在诸多问题,需从“全过程”的视角去改进和完善,故我们针对以上问题构建全过程激励模式。

参考文献

企业技术研发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品;研发方式对比;研发费用;风险与产出对比

高新技术企业的主营产品都为高新技术产品,企业的主营收入及主要利润均来自高新产品,所以高新技术产品对于任何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为此众多高新企业为了保证其在高新产品的技术及种类、数量上的优势,每年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高新产品的研发,也就是行内所指的研发费用。

一、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投入

(一)研发费用构成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能源费用;研发人员的工资薪酬、津贴奖金等费用;研发过程中仪器、设备、厂房等的折旧费及维护费;研发成果的专利申请、评估费用;研发过程的技术咨询费、资料费、差旅费等;研发对象产品相似产品的样板、模型、模具开发。

(二)研发费用投入比例政策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投入国家有相应的文件规定,国家颁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对企业研发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如下:销售收入为5000万元以下企业,比例定为6%;销售收入为5000万元至2亿元的企业,比例定为4%;销售收入为2亿元以上的企业,比例定为3%。在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中,该笔费用一般都会占到企业总营业额的5%~8%之间,有的会到10%以上,更甚的会到20%左右。任何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对于该企业来说都是一笔不少的支出,那里如何利用好这笔研发费用,让其投入的风险降低,让其有更大的产出,亦成了更多高新技术企业的经营决策者需要去重视和好好计划的一件大事。

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投入比较———以A、B、C三家公司为例

研发费用的投入对象是高新技术产品,那么研发什么样的高新技术产品决定着研发费用的投入点,也决定了研发费用的开支点,研发出来的产品性能如何?是否具备核心技术?是否适应市场需求?直接决定了该笔研发费用的产出效益。本文对A、B、C三家同为从事生产不锈钢五金制品的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做了一份长期性的跟踪,连续收集跟踪其10年的研究费用投入数据,对这些数据进行了系统性的条件以及对比性的财务研究。

(一)A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投入A公司采用的是逆向开发产品的方式(即模仿开发),该开发方式的公司的研发费用投入点主要集中在: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能源费用;研发人员的工资薪酬、津贴奖金等费用;研发对象产品相似产品的样板、模型、模具开发费用。该公司研发对象产品相似产品的样板、模型、模具开发费用尤为突出,该项开支占了总研究费用投入的70%以上,并且连续10年都保持在这个比例左右。

(二)B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投入B公司采用的是正向研发方式(即全程研发、完全掌握产品的整套生产工艺及核心技术),正向研究的研发费用的投入主要集中在: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能源费用;研发人员的工资薪酬、津贴奖金等费用;研发过程中仪器、设备、厂房等的折旧费及维护费;研发过程的技术咨询费、资料费、差旅费等。该公司研发对象所需要研发费用的投入期比较长,取得成果的周期也长,研究费用的产出比较慢,这4项支出占整个研发费用支出80%以上,开发人员的开支和材料能源的支出比例最大。

(三)C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投入C公司采用的是双团队双向研发方式(即正向研发和逆向研发),两种研发方向同步进行决定了其在研发人员、研发经费的投入会比单一研发的企业要多,这种开发的公司研发费用占到公司营业收入10%以上。其研发费用的投入在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能源费用;研发人员的工资薪酬、津贴奖金等费用;研发过程中仪器、设备、厂房等的折旧费及维护费;研发过程的技术咨询费、资料费、差旅费等。这种研发对象产品相似产品的样板、模型、模具开发这些项目中都比较平均,由于在研发项目众多其中研发人员的开支比例会相对高一点。

三、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用投入公司收益相关性分析

以表1~3是A、B、C三家公司的研发费用投入以及所获得的专利、高新产品数据表。通过数据分析,A、B、C三家公司的研发费用投入与公司收益点如下。第一,A公司紧贴市场采用逆向研究,重点将研发费用投入到市场现有产品的升级改造上。这种研究的好处是:研究费用投入后产出非常快;研发周期短,所用研发费用少;研发费用的针对性很强,对研发费用控制性好;研发产出快,可确保产品在市场的占有率,提高营业额,反哺研究开发,保证研发费用的来源可靠稳定。A公司在10年内的营业额都可以保障并且有一定的增速,但是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产品,企业需要面对众多的对手去争夺市场,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只能是一个微利市场,企业在10年中的后半段就开始增大乏力。企业一直处在微利市场中,企业难以获得高额的利润去带动企业高速的增大,一旦投入市场的产品有突发事件发生,企业的生产风险会非常大。第二,B公司采用比较超前的正向研发,追求的是产品技术的全套核心技术及产品的前端领先性,研发费用的投入点为产品的全面开发100%拥有核心技术,这样的研发好处有:确保产品的全面技术领先及掌握核心技术;研发费用比例不会有爆炸式增长需求;研发开发稳定、研发周期长,有利于培养更多技术创新点及相关技术人员;研发的核心产品,由于具有高度的技术领先性及核心技术,一旦产品得到市场认可,产品会很长一段时间外于市场垄断性,产品的利润会非常高,企业所投入的研发费用会得到几何倍数汇报。B公司在10年的发展中前几年由于还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去经营市场,没有新的产品可以投放市场,企业处于一个产品空缺期,企业的营业额增长困难,这段时间也是企业最大困难的时期,企业面对生存风险最大的时期。第三,C公司主要同时采用正向、逆向的研发方式。研发费用的投入点多,对于研发费用的需求量要求大,但是这种研发费用的投入好处有:研发投入及紧贴市场、保证不断有新产品投入市场,获取好的营业额来反哺研发费用的来源;从事核心技术研发,让企业的研发费用有机会得到高额的回报;双向研发使得研发团队可以得到更多交流,让研发周期缩短,让研发费用的产业周期更短,研发费用更快得到回报。

企业技术研发范文第3篇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 研发费 列支

企业技术的研发对于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进而提高国家经济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新技术企业如果要在研发上取得一定成就,使企业发展达到制高点,保证技术成果转化过程顺利进行,必须连续不断地为各个阶段投入资金,高新技术企业在产品、工艺等研究开发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即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

一、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所包含的基本内容

(1)从事研发活动直接消耗的材料、燃料和动力费用。

(2)新产品设计费、新工艺规程制定费以及与研发活动直接相关的技

术图书资料费、资料翻译费。

(3)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的折旧费或租赁费。

(4)在职直接从事研发活动人员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补贴。

(5)专门用于中间试验和产品试制的模具、工艺装备开发及制造费。

(6)专门用于研发活动的软件、专利权、非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的摊

销费用。

(7)勘探开发技术的现场试验费。

(8)研发成果的论证、评审、验收费用等。

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融资和列支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高新技术企业由于高风险高收益的特征,使融资面临着新的壁垒,这和传统的企业有着显著的差别。如何进行扩大研发费用的资金来源,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的融资渠道包括内源融资及外源融资两种。

1、内源融资

内源融资主要是指企业的自有资金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资金积累部分,因其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和抗风险的特点而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融资目前的主要途径。由于对国有资本的产权界定仍然不够清晰、经营管理者不具有剩余索取权等问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内部融资已经很难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内源融资愈来愈匮乏。

2、外源融资

外源融资即企业的外部资金来源部分,主要包括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类方式。较之于内源融资,外源融资具有多重优势,是企业将技术装化为成果途中最重要的资金支持,但外源融资方式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1)单一依靠银行的融资方式,容易造成银行的压力巨大,使得获取的资金有限。

(2)高新技术企业贷款基本为短期,使用频率较高,但额度较小使得经营成本较高。

(3)高新技术企业有形资产相对较少,资产的价值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因此抵押担保短缺。

(二)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列支方面存在的问题

由于企业会计科目设置和会计核算上的不规范,没有准确把握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支出的核算范围,企业所填报的研发费的支出费用与管理费用存在着较多的混乱和较大的统计偏差:

(1)部分企业把研发部门员工的工资列入管理费用下的工资。

(2)部分企业把研究设备的折旧列入管理费用下的折旧。

(3)部分企业把新产品试制失败材料损失列入制造费用或者产品材料成本。

(4)企业一般把咨询费中的技术咨询费计入管理费用下的咨询费。

(5)企业一般把研究部门人员的福利费支出列入管理费用下的福利费。

三、政策建议与意见

(一)针对融资的局限性有如下建议

建立统一的客户信用数据库,实现各个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建立完善的信用双向流通体系。

政府应该采用增加补贴等财政手段对高新技术提供间接的支持,设立扶植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二)针对列支方面的问题的建议

企业的高新技术研发部门应建立内部的独立核算机构,建立完善的项目管理辅助账簿。

认真研读国家有关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规范方面的法律条文的归定,重新设置企业会计科目,规范会计核算,准确把握企业研究开发经费支出的核算范围。

研发部门与财务部门应多加沟通,使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费的支出汇总统计更趋合理。

逐步在企业内部建立起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可操作的研究开发项目的事前、事中、事后评估管理体系和模型,力争建立符合自己企业的有效的管理模式,为进一步建立起完善的研究开发项目的评估管理体系和评估模型做好基础工作。

参考文献:

[1]企业“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的填报及核算办法,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估组,《企业创新管理与评估》.2001

[2]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文件(财工字1996年41号)

[3]国家统计局文件(国统字2000年30号)

企业技术研发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新技术 研究开发费用 归集 核算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快,企业之间的竞争力也变得越来越激烈,要想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必须着手于企业高新技术的开发。

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因为这些特殊性就造成了许多传统的研究核算方法所不能解决的问题。比如说:产品的研究开发费用经常会远远的超过产品的生产成本;生产产品所需要消耗的资源往往是与生产出来的产品的质量以及生产产品所需要的工时没有什么关系的。再就是财务人员对于高新技术的不了解,导致财务人员在对高新技术进行经费的归集以及核算的时候往往只是凭借自己的主观概念进行的,没有办法进行正确的核算和归集。

对于一个现代化企业来说,高新技术研发费用的核算以及归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通过这项工作企业能够获得更多准确的数据支持,能够更好的了解高新技术开发的利润空间以及是否值得进行开发。

1.高新技术研发费用的归集

企业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活动当中所需要的费用主要从方面进行归集。

第一,人员人工。人员人工指的是所有参与到高新技术开发研究活动中的员工的全年的工资薪金。这些薪金当中包括了很多方面,主要有基本工资、补贴、年终奖金、加班工资等等,包含了员工在高新技术研究活动期间从企业中获得的所有报酬。这些支出的总和组成了人员人工方面的费用归集。

第二,直接投入。所谓直接投入,也就是直接投入到高新技术开发研究活动中的费用,比如购买材料所消耗的费用。这些材料当中包括了实验过程中需要的各种原材料、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到的各种实验仪器、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实验活动过程中所需要的水电燃气以及日常消耗等等。

第三,折旧费用和长期待摊费用。所谓折旧费用也就是对物品使用造成物品折旧所造成的物品价值的损失,这其中包括了用于高新技术开发研究活动的各类设备、仪器的折旧费用以及开发项目所应用的建筑物的折旧费用等。长期的待摊费用也就是指在活动期间对于研发设施进行的一定的改建、改装、大修等发生的长期待摊费用。

第四,设计费用。所谓设计费用也就是指高新技术开发研究过程中对于该技术进行的构思开发等所要进行的工序或者技术方面所消耗的费用。

第五,装备调试费:装备的调试费用也就是指研究活动的过程中对生产设备、技术装备等维护、维修、调试所需要的费用,就是为之后大规模生产而进行调试和实验的过程中消耗的费用。之后大规模生产中所消耗的费用不能够计入到这一类费用之中。

第六,无形资产摊销。无形的资产也就是指没有实质形态的技术产品所需要消耗的费用,比如说为了完成该项高新技术开发研究活动购入的专有技术所消耗的费用。

第七,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有一些高新技术的开发和研究企业之中没有相应的人才能够完成,但是企业又十分需要这一项技术,那就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来委托外部的研究机构进行研究开发,比如说大学或者相应的研究院等。委托这些外部机构进行高新技术开发所需要消耗的费用就组成了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

第八,其他费用。其他费用包括的种类比较多,包含了除了以上七种费用之外的所有的费用的总和。包括办公费用、通讯费用以及申请维护费或者高新技术保险费等等费用。

2.传统的成本核算的不适用性

2.1成本核算范围狭窄

在传统的成本核算之中,主要进行核算的就是产品在生产过程汇总的成本,对于产品的开发以及销售阶段消耗的费用不计入成本核算当中,而是计入到期间费用处理,这主要是因为在传统的企业当中,生产过程中的人工、材料以及制作费用占据了企业生产过程中成本支出的绝大部分,所以按照生产成本归集的原则来说,直接计算成本费用已经十分接近于实际情况了,没有必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核算产品开发和设计的费用。但是在现在的高新技术企业当中,生产成本只占了全部的成本费用中的一小部分,更多的费用都应用到了高新技术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过程中。所以说传统的成本核算对于高新技术研究并不适用。

2.2制作费用的分配

在传统的成本控制过程当中,都是需要先将制作的费用进行归集,然后分配到各个产品之中,其中包含着一种规律,也就是生产制作费用的多少一般都是与产品的产量以及生产产品的过程中所消耗的工时有关,产量越高、工时越长所能够分配的制作费用也就越高。但是对于高新技术研究开发来说,并不是能够用产量以及工时来衡量所需要的费用的,这也就导致了传统的成本核算不能够适用于高新技术开发领域。

2.3从成本节省到成本避免

在传统的成本控制当中,为了更好的节省成本,就需要在生产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做到不浪费原料或者多生产的方式进行改进等来实现成本的节省。但是现在企业却需要寻求一种更加根本的降低成本的方法,那就是从成本产生的根源上来减少成本的产生,通过对生产的流程进行更好的开发来重组生产流程,这样就能够从根本上来避免成本的产生。这也是传统的成本核算与现代化成本核算的不同。

3.高新技术开发研究过程中费用核算的改进和完善

3.1实施全面的研究开发费用管理,节约公司成本

从高新技术设计产品的目标成本为依据来合理的对开发研究过程中的费用进行制定,对于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费用的规定,比如对于进料、领料以及消耗等环节都需要规定一个限度,依据这个限度进行进料、领料以及消耗。对于进货的管理要进行合理的核算,必须要保证采购材料的质量以及价格的合理性,尽可能小批量多批次的进货,实现材料费用的降低。对于水电等费用要进行全程的计量,防止水电气等跑冒滴漏现象的出现。严格控制产品的质量,对于设计生产的产品的质量,必须做到严抓质量,避免设计研究的产品因为质量问题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2进行一定的价值链分析,提高公司的高科技研发优势

一种产品想要能够创造出符合自身的价值,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得到顾客的认可,只有得到了顾客认可的产品才能够创造出自身应有的价值。在高新技术产品上这一定律依然适用,只有客户所需求的高新技术产品才能够在研发完成之后帮助企业创造出应有的价值。因此为了更好的实现高新技术研发的价值,企业需要清晰的感知和认识产品的价值以及客户对于产品的需求性,尽可能的开发用户需求量比较大的高科技产品,这种产品更加容易得到顾客的青睐,为企业创造出真实的价值。

4.结语

随着社会以及科技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能够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跟高新技术有关,这也就为企业敲响了警钟,要想更好的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就必须要加大对于高新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力度。但是高新技术的开发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这一特点就造成了传统的成本核算在高新技术研究开发领域并不完全适用,很多企业都因为这一点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本文介绍了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费用的归集以及核算的特点,希望对企业高新技术开发研究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苏秋明. 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费核算[J]. 金融经济,2011(6):138-139.

[2]石赛燕. 对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费的探讨[J]. 中国外资,2011(21):94,96.

[3]陈辉. 研究开发费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加计扣除中的异同[J]. 现代商业,2010(36):232-233.

[4]袁燕军. 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费加计扣除政策落实情况分析与建议[J]. 科技与企业,2012(8):83-84.

企业技术研发范文第5篇

[关键词]技术创新;知识产权战略;融合;现状;问题;策略

[DOI]10.13939/ki.zgsc.2015.12.068

现代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未来市场竞争中,只有具有自己独特核心技术的企业才会占据更加有利的市场地位。在技术创新中,不断累积自己的专利技术品牌,已经成为企业的共识。我国正在逐步建立自己的知识产权战略,并把这一战略上升为国家第一战略储备。知识产权不但是衡量一个企业成功的标志,而且也是彰显国家创新力的重要指标。实现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的有机融合,对企业意义重大。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这一方面,美日等西方发达国家已经取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这些可以为我国企业所吸收借鉴。

1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融合的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我国企业已经开始改变以往忽视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用的现状。企业已经初步改变了以往片面重视利润的做法,积极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之间的融合。在此方面,我国部分企业已经走在了国内企业发展的前列。如我国知名的电信公司华为学习西方经验,建立自己独具特色的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融合机制,已经开始实现二者之间有机的互动。但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建立有效的融合机制。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等本世纪新兴技术创新为例,发达国家企业通过自己的技术优势已经在这些全新的领域建立的自己的垄断地位。数据统计显示,在上述领域美日欧等发达国家企业专利总数已经占据80%以上。我国企业虽然正在奋起直追,但是总体上看还处于低端水平。

2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融合中存在的问题

2.1重视技术创新,轻视知识产权的做法还普遍存在

我国企业在发展中,已经普遍认识到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很多企业成立专门的技术研发部门,从事企业产品的创新工作。一些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开发了很多新的产品,但是忽视了产品技术的专利申请。这就造成其他企业不用付出任何研发成本就采用该企业的技术设计理念。还有一些企业只是在区域范围内申请了知识产权,但是没有在全球范围进行专利注册。这就造成部分国外企业钻空子,打球的现象。最著名的案例就是我国传统的景泰蓝制作技术被日本窃取的事件,日本企业获得中国景泰蓝制作技术后进行国际化的专利申请,中国企业损失惨重。这一惨痛的教训应当引起我国企业充分的重视,不要再让自己独有的技术成为别国的专利。

2.2缺乏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融合的可行战略

我国目前虽然把知识产权战略上升为国际第一战略储备地位。但是在企业具体的技术创新中,并没有实现与知识产权之间及时的融合。这与日美等国家形成鲜明的对比,这些国家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有效的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融合策略。以日本著名的电器制造商索尼为例,该企业在产品的技术创新中,时刻注意把知识产权战略融入技术创新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这就造成在很短的时间内,借助技术创新能够快速形成更多的知识产权商标。数据统计显示,索尼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标达到数千个,而且这一数字随着企业技术创新的发展正在不断增加之中。

2.3我国在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方面做得还不到位

我国在专利保护、商标保护等方面的立法,只是近二十多年才逐渐成熟完善。总体上看,我国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还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缺乏对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的融合从立法角度的明确规定。随着党和政府的重视度的提高,企业自我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强化,我国目前在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融合方面已经逐渐改变以往忽视的做法。近几年,虽然我国专利申请的人员日益增多,专利数目也出现快速增加趋势。但是,这种积极的改变只是刚开始,还没有形成我国企业在技术产权与技术创新方面有效的法律层面的保障。尤其是在处理一些侵权案件中,我国相关部门不能够依法办事的做法比较常见。

3加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融合的有效策略

3.1把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同等对待

企业在技术研发过程中,对待自己创新的技术要及时申请专利,形成自己的知识产权品牌。要改变以往忽视知识产权保护的做法,真正把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有机融合。同时要建立大知识产权理念,即进行专利商标申请的时候不要只是关注小范围的专利申请,要在更广的范围内进行专利注册。尤其是对一些高端技术品牌我们也要学习美日等国家企业的做法,进行全球范围内的技术专利注册。这样可以有效保障我国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万一发生侵权现象,我们也能够用专利这把“利剑”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追究相关侵权人的责任。随着我国大量企业走出国门,进入别国市场,在专利技术维护方面,出现侵权现象会更加普遍。我国企业要充分了解所在国的相关法律,采取合法的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

3.2借鉴发达国家企业的做法,建立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的融合战略

美日等国家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融合方面的经验,可以为我国企业所吸收和借鉴。如上文所讲的日本索尼公司的做法,我国企业完全可以进行移植,当然也要结合自己企业的特色进行创新性的借鉴。我国企业也要建立技术创新中各个环节、各个阶段与知识产权紧密融合的战略。要让企业进行的技术研发形成的新的创新技术第一时间转化为相关专利,形成自己的技术专利品牌。我国企业在专利商标注册中,尤其是在一些重点技术领域的专利商标注册中,已经与发达国家企业差距巨大。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建立完善可行的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融合战略。我国企业一些创新的技术还会像过去的景泰蓝技术泄露那样为他国企业所偷窃,最终危害本国企业健康的发展,甚至会给企业树立本不该有的商业对手。

3.3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对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进行强有力的法律层面的保护

我国要立足目前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不断结合本国企业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完善的法律体系,应当涉及企业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融合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一些以往忽视的细微地方要进一步改革甚至创立新的法律条文。在法律的执行中,我国要学习西方国家严格的专利保护等做法,也对我国企业的知识产权进行强有力的法律层面的保护。对待一些侵权行为,要依据法律规定,进行严格的追责。尤其是国外企业发生的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我国企业要成立专门的跨国维权部门,派出法律专业人士负责维权。总之,只有从立法、执法两个角度出发,进行不断的完善和发展,才能够真正建立有利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层面的保障。

4结论

总之,要从企业、政府、法律等各个角度出发,思考建立我国企业的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的融合模式。笔者希望在不久的未来,我国企业也能够像西方国家企业那样,拥有大量的自主知识产权品牌。

参考文献:

[1]冯晓青.促进中国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战略融合对策研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4(2):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