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学生实习总结报告

医学生实习总结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生实习总结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学生实习总结报告

医学生实习总结报告范文第1篇

教学要求具自主性、个性、创新性。长学制医学体制改革已经由最初体制调整进入到课程安排与管理的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但教育部和卫生部对医学临床实践的教学细则暂时没有具体统一的要求,国内各高等医学院校都处在不断摸索和完善中。

基础与实践、思维与创新的能力培养。八年制医学生的培养模式,有其自身的特点,如:较全面的基础知识学习、双语教学等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优势;但在麻醉学的临床教学的实践中要做好基础与实践、思维与创新的能力培养。

教育覆盖面广、培养周期短[3]。在中山一院,住院医师第一阶段培训期为3年。而要求八年制医学生达到相应水平只有两年培训时间,且同时需完成临床博士课题和撰写论文,时间相当紧迫。因此,如何在较短时间内对八年制医学生进行全面和高质量的临床技能培训,成为麻醉学教学团队探索的新方向。

麻醉医学长学制医学生的临床教学模式与实践

1.模拟教学法。(1)模拟教学的意义。模拟教学即在规范的技术路线和参数的控制下模仿(仿真)实时情景进行教学。模拟教学最早运用在军事领域研究中。据统计目前全球至少已有158个麻醉中心拥有全真人体模拟(high-fidelitypatientsimulators)教学系统[4]。模拟教学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它提供了一个安全的教学环境,可以在不损害病人利益的前提下提高低年资医生的临床水平[5]。(2)模拟教学的条件。中山大学临床技能中心下设基础技能实验平台、综合技能实验平台、远程多媒体视频与软件教学平台、动物外科手术室、临床技能考试中心、临床实践基地六个模块,配备有HPS/ECS高级综合模拟人、计算机交互式分娩与急救系统、影像学摄影定位模型等一批高端临床技能操作训练教学模型。(3)模拟教学的实践。带教老师利用中心从基础到高级的各种教学模型,对八年制医学生进行各种麻醉学临床技能强化培训,如气管插管术、中心静脉穿刺术、动脉穿刺术、环甲膜穿刺术、高级心肺支持、急性呼吸道梗阻急救、创伤急救(止血、包扎、脊柱损伤现场搬运)、除颤等。再者,通过模拟各种麻醉方式期间可能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培训医学生进行紧急处理和治疗。

2.病例导入式教学法。(1)病例导入式教学的方法。根据临床实践教学的内容,在常规实习的过程中,有计划选择典型而有重要教学意义的病例进行示范教学与培训,强化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认识。八年制医学生在临床中按麻醉学各个亚专科进行培训,每亚专科培训时间为4至8周。带教老师除每日对医学生进行麻醉操作和麻醉管理的指导外,每周选取2个专科典型病例进行强化培训,称为病例导入式教学法。(2)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实施。在临床培训过程中,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教学程序包括:选取典型病例—采集病史—学生复习专科麻醉学知识—书写麻醉计划—麻醉操作与管理—术后讨论。带教老师于术前选择亚专科典型病例,先选择简单病例,后可有其他并发疾病的复杂病例。学生采集手术病人病史及病情资料后,复习相关专科理论知识,并书写麻醉计划书。麻醉计划书要求包括病人病史、麻醉方式和药物选择、麻醉管理要点及术后镇痛方式。手术中,学生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进行各种麻醉操作和管理,带教老师对麻醉计划作出评价和提出修正意见。术后,带教老师和学生在典型病例的基础上,对该亚专科麻醉操作和管理进行讨论。讨论中,先由学生进行总结并提问,老师进行点评和答疑。讨论内容包括专科麻醉特点,理学与麻醉生理学,并发疾病处理等。(3)病例导入式教学法的意义与效果。病例导入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在多方面提高了教学效果。对教师来说,本教学法要求教师要有深厚和坚实的基础知识,熟练规范的操作能力,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要求具有较强的组织讨论,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临床思维和分析的能力。在学生方面,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主动学习,提出问题,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并可以将知识运用到临床中。从而使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有显著增强。

3.八年制医学生担任住院总助理。(1)八年制医学生担任住院总助理的意义。总住院医师是临床医生培训阶段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总住院医师要执行并检查督促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贯彻,负责组织和参加病区内疑难危重病人的会诊、抢救和治疗工作。八年制医学生担任住院总助理,可以使学生在主动和被动的实践环境中增加临床实践的机会,加强临床实践的能力。(2)八年制医学生担任住院总助理的实施办法。安排八年制医学生担任住院总助理前,学生必须已经过半年以上的临床实习,住院总助理的周期为6个月。结束后可进行考核,并要求学生书写总结报告或做典型病例的分析报告。学生除在指导老师的指导和监督下参与一定范围的临床手术麻醉外,还与麻醉科住院总医生共同进行院内会诊。在会诊过程中,住院总医师指导学生问诊、查体等基本技能,同时与学生共同讨论患者病情特点,加强学生临床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院内会诊还可培养医学生与患者交流互动的能力。

医学生实习总结报告范文第2篇

自踏入医学殿堂的那一刻起,我便深刻的认识到,“精医术,懂人文,有理想,能创新”是新时期下的医生所应具备的素质。

自踏入医学殿堂的那一刻起,我便深刻的认识到,“精医术,懂人文,有理想,能创新”是新时期下的医生所应具备的素质。校训“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时刻提醒我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理论学习中,我克己求严,勤奋认真,顺利完成了必修课程。在良师益友的指导帮助下,系统掌握了医学知识,为日后进入临床打下了扎实基础。

作为一名药学专业的学员,只学习书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是不能学以致用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把我们所学的知识带给人们,所以,我深入到基层在药品销售岗位接受锻炼。初到药店工作,老同事向我说明了零售药店与医院药房的不同,医院药房的药师只需凭医师处方发药,而零售药店的顾客大多是对药品认识较少的非专业人员,所以,销售人员在对顾客销售药品时,要尽可能的多向顾客说明药品的用途及性能,对每一个顾客负责,我所在的药店经营的有中药、中成药、西药、非药及一部分器械,现将实习学习情况作一个总结报告。

一、严守劳动纪律,以员工的标准要求自己

在实习期间,我严格遵守该院的劳动纪律和一切工作管理制度,自觉以医学生规范严格要求约束自己,不畏酷暑,认真工作,基本做到了无差错事故,并在上下班之余主动为到医院就诊的患者义务解答关于科室位置就诊步骤等方面的问答,积极维护了药学院的良好形象;并且理论联系实际,不怕出错、虚心请教,同带教老师共同商量处方方面的问题,进行处方分析,大大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丰富了思维方法,切实体会到了实习的真正意义;不仅如此,我们更是认真规范操作技术、熟练应用在平常实验课中学到的操作方法和流程,积极同带教老师相配合,尽量完善日常实习工作,给各带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通过实习笔记的方式记录自己在工作中的点点心得,由于我的主动积极,勤快认真以及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各科室给予的好评。

二、如何做好药品知识及医学知识的学习

药用植物学在中药材鉴定中的应用意义重要。大部分情况我们根本不用理化鉴别的方法,只用植物形态学的鉴别方法就可以鉴定。因为大多植物有其特有的遗传基因,于是能表现出基本稳定的形态特征,这样们我们在中药材鉴定中“努力寻找不同因子”就可以鉴定植物类中药材的真伪。例如:小品种中的石楠藤是蔷薇科的植物,而有时采购来的药材表现出:节膨大、有扁节,这是胡椒科的石南藤的特征,这样就很明确了只要石楠藤中出以上两种特征就可以断定药材掺伪。

顾客在药店购药时,因为感冒会买几种感冒药同时服用;因为胃病会买几种治胃病的药同时服用;因为稍有炎症就会同时服用几种消炎药,这时,我就利用我所学的知识向他们说明感冒药多含有相同的解热镇痛药成分,多药联用有可能会造成重复用药产生药物不良反应,多种抗生素合用有时不但不产生协同作用,而且还会产生药抗,使治疗失败,所以就要提醒他们应该对症下药,不能用这种“大撒网”的方式治疗。这时顾客会非常满意的购买任意一种针对性的药品,而且还会认同这种为顾客着想的做法。

医学生实习总结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专业组长; 责任制; 临床实习; 教学模式

Application research of “Responsibility of doctor in charge” in clinical teaching SONG Zhong-Jin,CHEN Xiang,MA Ying,XIE Bu-dong,XU Wei-yun,YAN Xiao-lin.MianYang centrol Hospital, MianYang 621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teaching method -“responsibility of doctor in charge” in clinical teaching of main course cadet.Methods The corrected result of testing and teaching effect of 94 medical trainees tought by traditional method in 2008 (controls)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which of 87 medical trainees tought by “responsibility of doctor in charge” method(mew method) in 2009.Results The recoedes of testing in trainees tought by mew method were distinguished higher than those in controls (P

【Key words】 Doctor in charge; System of responsibility; Clinical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

临床教学模式一直是医学本科学生临床实习探讨的热门话题之一。从2008年起,笔者根据综合医院特点,以科室(或病区)医疗专业组为单位,推行“专业组长负责制”临床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考评资料完整的实习生中,随机抽取2008年临床实习生中94名为对照组,抽取2009年临床实习生中87名为实验组,均为临床医学5年制本科生。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既往带教模式(实习生下科后由科室教学秘书安排,带教师资格不固定,职称不固定,教学内容按教学大纲要求施教);实验组采用“专业组长负责制”教学模式(由专业医疗组长负责实习生全部教学与管理)。实习结束前均由科教科负责组织实习成绩评定,包括理论考核(考核试卷、题型统一)和技能考核(利用医学模拟人按听诊、触诊、换药、拆线等科目抽签实施),理论考核试卷阅卷与技能考核考官均为全国执业医师考官;并以无记名方式填写教学效果考核评估表(含教学查房、诊疗操作、病案讨论、专题讲座、带教意识、管理水平、医德医风、医患沟通、课外指导)。对两种教学模式的效果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

2 结果

由专业医疗组长负责实习生全部教学与管理的“专业组长负责制”教学模式,理论考核成绩及技能考核成绩均优于对照组(见表1),诊疗操作、带教意识、课外指导等方面优于对照组(见表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专业组长责任制”教学模式的意义 由于本院患者流量大,医疗任务重,为适应百姓对医疗技术服务越来越高的要求,医院再细化专业的同时,推行了医疗专业组长责任制,能满足三级医师查房的基本要求的即可成为一个医疗专业组,科室被划分为若干个医疗专业组,每个医疗专业组实现任务包干与绩效考核,较好地调动了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

较大程度地满足了患者的需求。针对原来临床教学中试行的导师制存在的问题,根据医疗专业组长责任制取得的成效,推行了“专业组长责任制”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将实习生按实习轮转安排表分到科室(或病区)各专业组,原则上每专业组2~4名,最多不超过5名。科室教学工作及实施考核由医疗专业组长负责,专业医疗组长95%为副高级职称。专业组长可指定自己或1名组员老师负责实习生的日常带教,对带教实施与实习工作进行主动、全程的管理、检查与监督。除此之外,还必须完成指导实习生完成1份大病例的书写,1次医患沟通,1次病史采集,1次病例分析,实施2次教学查房,本专业1~2例常见病或多发病专题讲座、1次典型病案讨论,组织本专业常规技能培训和出科考核。该模式围绕生物-医学模式,以临床本科实习生为主体,以提高实习生工作的各项能力为目标,实施系统、循环、全面的临床教学模式。既完成了临床教学大纲规定的科目,保证临床教学工作质量,也满足了临床医疗工作的需求,对临床医学生就业导向及角色定位起到了积极作用。有效地解决了导师制对导师资格界定模糊,师资队伍相对有限,实习生相对集中,教学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3.2 “专业组长责任制”教学模式的考核与评估 “专业组长责任制”教学模式由科教科进行全程检查与评估,组长和实习生在出科前均以无记名方式双向评估,相关评估表由科教科统一设计和统计。临床本科生实习结束前,科教科统一组织考核,考试成绩公布在医院内网。实验组通过医疗专业组长的教学指导,普遍反映教学过程中学习目的明确,能有效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组长发现的问题能采取积极主动的方式解决。通过规定教学任务的培养,提高了实习生对疾病的系统学习和梳理意识,巩固了临床基础知识,帮助实习生树立相应服务理念,在诊疗活动中建立一个平等、相互信赖的人事交际关系[1]。对照组按实纲接收被动式教学,学生反映带教老师教学能力层次不齐,部分老师只注重临床医疗工作而忽略教学工作,学生无积极性,部分学生反映实习工作过于重复单调,索然无味。对比研究发现,实验组实习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

3.3 “专业组长责任制”教学模式尚需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规范的、高质量的临床带教是提高实习质量、培养高级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2]。本院现阶段推行的“专业组长责任制”教学是对临床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对科室的教学管理目标考核未细化到专业组长考核,使得部分专业组长在教学模式认识上存在差异性,对教学缺陷反应不积极,应将科室与专业组长职责规定明确,责任落实。除此以外,医院如何加大对临床教学的投入,建立并完善长效的教学激励机制,提高教学主观能动性,确保项目行之有效。同时,还应注重加强组长教学能力建设,为导师遴选奠定人才队伍。

参 考 文 献

[1] 张珊莉,邝昌贤,林少芒.临床实践教学与医患沟通.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2:19-20.

医学生实习总结报告范文第4篇

[关键词]农村医学教育;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

2012年2月至2013年8月,由我校牵头、其他有关兄弟院校配合,开展了立项课题其中一个子课题———现行农村医学教育课程设置的调查研究。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研究范围、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范围及内容。基于对不同层次医学教育培养定位的考虑,本研究中,“农村医学教育”的概念限于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因此,研究范围为国内开设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教育的医学院校、职业技术学院、综合性学院或大学。结合此类院校的分布情况,选择42所院校进行典型调查。这些院校分布在全国22个省区,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研究内容包括:(1)农村医学教育课程设置的总体现状;(2)课程设置体系及其结构层次、类型分布;(3)现行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4)临床医学专业主要课程学时分布情况;(5)其他有关问题。

(二)研究方法。

1.资料分析。收集相关院校三年制临床医学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或教学计划(含课程设置),进行综合分析。

2.问卷调查。分3类问卷进行调查:(1)对开办三年制临床医学专业专科教育的院校,主要调查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结构、学时及其运行现状、存在问题等。(2)对基层医院(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单位)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单位的骨干医生,主要调查农村卫生岗位的需求和特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及其改进意见等。(3)对近三年毕业的从事农村医疗卫生工作的本校及兄弟院校毕业生,主要调查岗位满意度、工作适应力、从职感受、对课程设置的建议等。

3.现场调查。选择5-10所医学院校,前往进行实地考察,就农村医学教育课程设置问题进行实地考察、调研和访谈。

4.专家咨询。专访全国知名医学教育专家若干名,就有关农村医学教育课程设置问题进行求问咨询,聆听指导和建议。*通讯作者

5.召开座谈会。召集100多家豫健医药卫生高等职业教育集团(此集团由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漯河医专牵头)成员单位,广泛听取对农村医学教育课程设置的意见和建议。

二、研究结果分析

(一)课程设置总体现状。

1.课程分部。从层次上一般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三部分;从特性上一般分为理论课程和实验(实训)课程两种;从类型上一般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类。各院校基本都是以学科为中心的模式组织课程教学。

2.课程学时数。课程总学时数平均为3393学时(见表1)。其中:必修课与选修课的学时比例平均为8.731。理论与实践比为0.771。3.课程门数。平均课程总门数39门,其中必修课30门,选修课9门。

(二)课程分布特点。

1.各院校总学时数相差较大。如,总学时最多为4188学时,最少为277时,相差140时。

2.各院校部分课程教学时数相差较大。公共基础课程,如政治课,校际之间最大相差114学时、英语课相差167学时。专业基础课程学时数也相差较大。如:人体解剖学,最多为144学时,最少51学时,相差93学时;专业课程存在类似情况,如:全科医学概论,最多为68学时,最少为18学时,相差50学时;社区预防保健(预防医学)、中医学基础、内科学、外科学等,都存在学时数相差亦较大的情况。

3.必修课和选修课开设门类相差较大,选修课类型复杂多样。必修课开设门数,最多为39门,最少为18门,相差21门;选修课开设门数,最多者为17门,最少者为4门。

4.基层(社区)实习环节相对薄弱。通科轮转实习平均41周,其中,基层(社区)平均实习周数仅2周。

(三)主要课程学时分布。就课程设置对于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性来看,可以分为主要课程和一般课程。根据这一原则,我们把开设院校在8所以上的某一门课程作为主要课程来处理。分析可见,共有主要课程33门,其中:公共基础课13门,包括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形势与政策、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医用化学、卫生法规、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基础课9门,包括医学遗传学、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人体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与免疫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医学专业课11门,包括全科医学、预防医学、中医学基础、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皮肤性病学、五官科学。

(四)与全科医学、基层医疗卫生工作有关课程开设情况。此类课程,共有18门,仅有社区预防保健(预防医学)为多数院校普遍开设,开设率为88.10%;其次是全科医学概论,开设率为35.71%。其他有关课程,如卫生法规、社区常见疾病防治技术、健康档案管理、社区健康教育技术、农村卫生适宜技术等,开设院校数均在五所以下,说明这些与全科医学和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密切相关的课程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好的是重庆医专、浙江医专、天津医专、赣南医学院、海南医学院、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医科大学,这七所学校以培养“全科医生”、“社区或乡村医生”为方向,制订了课程设置方案,凸显了先进的教育理念、准确的培养定位和培养目标的针对性。

(五)现行课程设置的特点。

1.选修课比重增加。说明各院校都重视学生个性学习需求。

2.人文社科选修课程普遍开设。这对于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协调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1]。

3.课程设置向“小课程”方向发展,这与科技的发展进步、学科门类日渐增加和扩展有关。

4.课程设置标准不一,差别进一步扩大。这与近年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高校办学自的扩大有关,各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上凸显自身优势和灵活性、自主性。

三、关于农村医学教育课程设置的建议

(一)围绕专业培养目标,合理构建课程体系。结合农村医疗卫生岗位需求,以专业基础主干课程为起点,合理设置主要课程,发挥骨架支撑作用[2],同时,合理安排选修课程;合理配置理论与实践课程比例,加强临床基本技能训练,提高适应基层岗位的能力[3]。加强全科医疗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合理开设全科医学课程[4]。

(二)加强课程管理,统一课程设置标准。课程设置标准是课程管理的重要手段,对于规范和组织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性。农村医学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具有一致性,那么,课程设置的标准也应该具有一致性。因而,针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制定在门类、学时、比例等各元素上一致的课程设置,使教学活动围绕统一的课程设置标准进行,对于培养农村基层需要的实用型卫生人才,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姚黎英,杨帆,许晓晴,等.人文社科类课程对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3):79-80.

[2]白咸勇,赵明东,秦国民,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及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5):28-29.

[3]崔明辰,刘畅,王福青.医学专科学校促使毕业生“下得去”的实践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3,33(6):833-835.

医学生实习总结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皮肤外科;教学

[中图分类号] R0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5)01(a)-0130-04

Application of case-based learning method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 in skin surgery

LI Jun1 ZHU Liang2 HAN Juntao1 HU Dahai1

1.Department of Burns and Cutaneous Surgery, Xijing Hospital of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anxi Province, Xi'an 710032, China; 2.Department of Medical Education,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Shaanxi Province, Xi'an 710032,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and effect of the case-based learning (CBL) method used in Dermatologic surgery teaching. Methods During 2013, 32 visiting students in Department of Burns and Cutaneous Surgery, Xijing Hospital of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B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16 students in each group. CBL group was given CBL teaching method and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The effects of teaching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core of theory examination in CBL group, 9 students were excellent, 6 students were good, 1 student was pass, no fail; 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 5 students were excellent, 7 students were good, 3 students were pass, 1 student was fail. The excellent rate in CB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56.2% vs 31.2%),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In the assessment of operation skills, case analysis and operation, the score in CBL group, 10 students were excellent, 5 students were good, 1 student was pass, no fail; while in the control group, 6 students were excellent, 4 students were good, 4 students were pass, 2 students were fail. The excellent rate in CB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62.5% vs 37.5%),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CBL method changes the learning concept of the students and further improves their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Thus, this method is worth advocating widely.

[Key words] Case-based learning; Skin surgery; Teaching and studying

皮肤外科学是皮肤病学的重要亚专科之一,是一个以外科手术相关技术和手段修复体表缺损、治疗皮肤疾病并改善皮肤质量的交叉科学。皮肤外科学最初兴起于美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Mohs显微外科和皮肤肿瘤学院的创立,是皮肤外科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其发展历史已经超过一个世纪[1]。此后,以激光、毛发移植、各种填充剂注射等为代表的一批皮肤外科特色术种逐渐发展成熟。与传统皮肤病学相比,皮肤外科学要求医生不仅掌握丰富的皮肤病学理论及临床知识,还能够熟练应用整形和微创外科的手术技巧,因此其为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2]。这决定了在教学实践中,既要教授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但是由于皮肤外科学中知识点较多,涉及全身多部位,如果单纯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往往会造成学生缺乏主动性、师生之间沟通互动少、临床操作技能训练不足,与实际联系不紧密,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等缺点[3]。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全面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综合素质和临床技能都得到提高并得到患者的认可,需要皮肤外科学带教教师不断的探索。在长期的临床教学实践中发现,在皮肤外科学教学中引入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能得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根据皮肤外科学的临床带教特点,以2013年来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以下简称“我院”)烧伤与皮肤外科进修的32名进修生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CBL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6名。对照组采用传统临床带教方法,CBL组采用CBL教学法。教材均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皮肤外科学:美容皮肤外科》。所有学生均由具备讲师职称的医师授课。

1.2 方法

1.2.1 典型案例的选择 传统病例讨论课一般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既是问题的提出者又是问题的解答者,从形式上有学生参加讨论,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作用有限。CBL教学模式虽然也是老师负责制,由带教老师负责组织学习讨论,但学生是讨论的主角。问题从一个病例开始,学生边找出问题边提出设计和解决方案,教师对学生的设计和解决进行点评,也可以对一些问题提供一定的帮助,同时要留下一些相关问题供学生思考。每次讨论结束时,学生要对整个病例写出总结报告[4]。这个过程以学生思考、研究为主,教师指导解答为辅。由于皮肤外科涉及病种多,病情复杂,教师首先应根据教学目的,结合具体临床实践,选择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并将教学内容作如下具体分类:皮肤良性肿瘤(如纤维瘤或血管瘤);皮肤恶性肿瘤(如基底细胞癌、黑色素瘤);非肿瘤性皮肤病(如黑痣、色素沉着、色素脱失);皮肤美容等。教师应对该疾病做一概述和简要分析,再提出具体的教学要求,并组织学生讨论。

1.2.2 学生课前准备 学生接受病例后,根据教学要求,在临床上选取合适的典型住院患者。针对该患者,以组为单位,分别查阅相关书籍及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对病例实施体格检查,并开具相关辅助检查。通过分析检查结果,对病例做出初步诊断及鉴别诊断,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并预先分析可能的并发证及防治措施。在此基础上,对本组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分析和补充,撰写课堂讨论稿,并准备好相关的问题。期间,教师应根据需要,引导学生自学和讨论的方向与难度,提供教学参考资料,随时指导并辅助学生完成病例收集,文献检索等工作。对学生的讨论作出简要的点评,并根据工作中的重点内容,解释学生学习中的难点和有分歧的问题。

1.2.3 课堂讨论的组织实施 当学生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后,教师应组织课堂讨论,每次时间约2 h。具体实施方式如下:由小组长代表汇报病例准备情况,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该病例的研究现状,诊断治疗的方式及进展,预后等进行系统阐述。期间,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随时进行提问,并由同学代表回答,若有不足之处,其他人可进行补充,最终实现对该问题的全面深入解答。此外,学生也可根据要求,向老师自由发问。最后,由教师对汇报情况和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点评,并结合临床病例的特点和相关知识做深层次的阐述和归纳总结,以此加深学生对该病例和相关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最后,教师提供相应的参考书目和文献,供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深入学习。

1.2.4 教学效果评价 通过问卷式调查,了解两组学生对授课形式,授课效果,知识讲解程度等方面是否满意;通过理论考试和手术操作技能考核对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理论测试采取书面考试形式;手术操作考核在我院实验外科手术室组织实施,以动物为实施对象,具体内容包括:手术基本技能考核(切开、止血、缝合、包扎等);皮肤外科专项技术考核(皮瓣设计的基本方法,植皮术等)。理论及操作考试总分为100分,其中总分85~100分为优秀,70~<85 分为良好,60~<70分为及格,< 60分为不及格。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CBL教学组的学生对课堂授课形式、效果等非常满意。学生课前通过对具体病例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不仅对病例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有了较系统的认识,而且锻炼了收集检索文献、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课堂讨论,能畅所欲言,使得相关问题能及时有效地得到解决,并提高了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师的总结及点评,可对相关知识点进行适当的延伸和扩展,使学生对学科发展现状有深入了解。通过对两组学生理论考试和病例分析与手术操作技能的考核,也进一步证明了该教学法的优势。两组理论考试成绩优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在病例分析与手术操作技能考核中,两组优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见表2。学生普遍认为CBL教学法提高了其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目的和趣味性,能形象生动地传输知识点,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明显提高了学习效率和临床技能。

表1 两组理论考试比较[n(%)]

表2 两组病例分析及手术技能考核比较[n(%)]

3 讨论

CBL教学法最早于18世纪后期被应用于法律学校的教学,其特点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担责任,以真实案例入手,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5]。在实施过程中,首先让学生面对某病例进行讨论,发掘相关疾病中所隐含、潜在的原理与机制;提出相关专业问题,然后对相关的理论进行学习;并在原理学习后,再次面对疾病,巩固对疾病的认识以及对原理的理解[6]。其核心是“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7]。本研究通过在皮肤外科中应用CBL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和效果的反馈信息进行分析后发现,该教学法能明显增强皮肤外科的教学效果,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在具体组织实施中,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

3.1 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的病案

CBL与其他的学习模式(如传统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基于项目的学习等)最主要的区别是通过解决真实的案例,学习到相关的概念、原理、技能和观点[8]。由于在教学过程中,有现成病例可供观摩,所以学生获得的信息更直观,利于理解,因此对知识的把握更加准确到位。为确保教学效果,选择典型病例是最重要的步骤,而病案选择是否合适,将直接影响到后续的课堂讨论;一旦出现教学中的案例在病临床中无相关患者,难免又会流于纸上谈兵[9]。在皮肤外科学授课中,教员首先应针对某一病种,全面筛选门诊及住院患者,确保病例的质量,然后才能结合实际病例,由浅入深地提出问题,逐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合适病案的选择,在CBL教学过程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培养文献检索能力

培养学生发挥自主学习能力是CBL教学的精髓[10-11]。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数据库的开放应用,为寻找相关知识提供了很好的平台。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避免迷失在海量的文献中,并去伪存真,筛选需要的知识点,是学生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因此在教学实施早期,首先对学生应予以文献检索知识的授课,如各种数据库的使用方法,检索时关键词的使用,如何提高查全率及查准率等,同时加强外文文献的检索能力。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是开展CBL教学的重要保障,而良好的文献检索能力的培养是增加学习资源并保证CBL教学效果的关键。

3.3 重视训练临床综合思维能力

由于课本知识往往只是一个共性规律的总结,而临床患者则体现了不同的个性特点,这决定了临床工作的复杂性。对于每一个具体的患者,初学者往往套用课本知识,而忽视了个体化治疗的原则。临床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结合,如分析、综合、比较、概括、逻辑等思维。应用CBL教学法时,教师可以针对病例向学生展示临床思维的具体过程,为其运用临床思维诊治疾病打下基础。如针对一个慢性创面的患者,如果仅仅考虑修复手段,而忽视对创面血运及感染的控制,势必造成手术失败。学生的临床思维往往存在片面化、简单化、表面化和静态化等问题。传统的教学方法因局限于课本知识,因此无法启发学生的思维。而通过具体病例的讨论,可进行针对性地临床思维能力训练,具有传统教学法无可替代的优势。

3.4 重视外科基本功的训练

由于大多数进修医师以前未受过皮肤外科系统、正规的训练,而其外科基本技能也存在着明显的欠缺。皮肤外科是一门以手术为主的实践科学,因此手术技能的培养是这门课的重点之一。本研究组医院实验外科学教研室合作,开放了供学生实际操作的场地,并于动物中心购置了实验动物,在教师的指导下,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的动手机会。重点对他们进行专业基本功强化训练,如手术切除、缝合、皮瓣技术等。此外,针对典型病例,组织学生在外科手术室进行集中观摩授课,并定期进行手术技术及解剖知识的讲座,明显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3.5 加强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临床医学是一门与人打交道的学问,作为一名医师,仅仅具有专业知识和医疗技术是不够的。在诊治疾病过程中,如何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流,是深入了解病情、确保治疗顺利进行以及防止医患纠纷的重要手段[12-13]。CBL教学具体操作过程中,学生首先需要与选取的患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以此获得第一手的临床资料。这种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对其以后的从业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后续的课堂讨论,能明显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培养了团队精神。因此CBL教学方法在培养创造型、开拓型、实用型医学人才的过程中,有着传统教学法无可比拟的优点。

3.6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CBL教学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很高的要求。此方法要求教师有较强的组织能力、知识面更广阔、设计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强大、课堂引导手段更灵活等。带教老师普遍认为CBL教学法能使教师加深对教学工作的理解和有效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化,对教师来说这是一种新的方法尝试[14]。在教学过程中,虽然教师原则上仅是指导和引导作用,但由于是小组自由讨论式教学,难免会出现与预先所设问题相关问题被学生提出来。如果指导教师没有准备到或者平时相关知识储备不足,就可能面临难以回答的尴尬境地。这要求指导教师一方面要有极强的组织引导能力,引导控制学生讨论的方向、程序与进度,另一方面还要有广博的知识背景,避免出现尴尬情况。

3.7 存在的问题

CBL教学方法虽然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但应用于皮肤外科学临床带教中也存在一定不足,如CBL教学法虽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学生也能够非常积极地投入其中。但在传授系统知识方面效率较低,这需要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另外,CBL教学法在问题设计上要求大量教学资源的支持,占用教学时数和配套资源较多,并不见得有利于所有专业课程的临床带教。其次,国外经验表明教师在CBL的准备及初期阶段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对习惯与传统教学方式教学的教师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挑战,特别是对于临床医师兼职临床带教老师来说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15]。

综上所述,在皮肤外科CBL教学过程中,本研究组明显体会到了其中的优势,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虽然目前在临床教学中,CBL法尚未完全普及,但随着对CBL教学过程的不断深入,全面推行结合自身实践的CBL模式、着力于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应该成为我国医学教育界的共识,也必然会成为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重点和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王雷,赵涛,赵建红.皮肤外科学教学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2012,21(6):1050-1051.

[2] 邓军.Mohs手术历程及中国皮肤外科发展趋势[J].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2013,19(3):161-163.

[3] 董杰.浅谈PBL教学法在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10):168.

[4] Williams B. Case based learning--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is there scope for this educational paradigm in prehospital education?[J]. Emerg Med J,2005,22(8):577-581.

[5] 宋晓燕,邹小燕.CBL教学法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使用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6):148-149.

[6] 丁培杰.新概念CBL教学法在《免疫学检验》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13,27(5):28-30.

[7] Allchin D. Problem- and case-based learning in science: an introduction to distinctions,values,and outcomes[J].CBE Life Sci Educ,2013,12(3):364-372.

[8] 张谊,王振伟,曾雪萍,等.CBL教学法应用于呼吸内科的实践与反思[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3,27(2):236-238.

[9] 陈小玉,贺春香,魏武洪,等.以问题为基础联合重例教学法在皮肤疾病护理教学中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5):167-168,封3.

[10] 张硕,马燕,翟志永,等.基于临床路径的案例教学法在神经病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27):126-129.

[11] 冯金鸽,周舒,朱芸,等.皮肤性病学临床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4):119-121.

[12] 周毅,吴静,李建明,等.全科医学本科学生沟通能力和情商调查与培养[J].科技信息,2009,(28):1-2.

[13] 林菁艳,庞勇,何剑.CBL在麻醉学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5):496-498.

[14] 游弋,秦永杰,阎衡,等.八年制医学生皮肤科见习中思维模式的培养[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150-151, 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