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初中劳技;“先仿后创”型教学模式;探究;问题;实践
一、问题的提出
每当我们劳技教师聚在一起进行教研活动的时候,讨论最多的话题就是现在的学生对劳技课不感兴趣。学生对劳技课的冷漠,让我意识到我们一直沿用的单纯的、机械的传统教学方式已经忽视了激发学生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阻碍了创造才能的培养。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的操作学习,我把其简单称为“先仿后创”型教学模式。
二、“先仿后创”型教学模式研究
“先仿后创”型教学模式可以分为“范例模仿―设计改进―创新制作―优化提高”四个环节。首先让学生模仿制作教材作品,然后对范例进行设计和创新,接着对设计的作品进行优化,最后鼓励学生设计类似的作品。
三、“先仿后创”型教学模式的实践
在学习《铁皮畚箕的制作》的激趣导入环节,先发给学生一个铁皮畚箕,让学生将课本中的“畚箕平面展开图”和铁皮畚箕范例结合起来观察,分析、讨论:畚箕是由哪几个面组成的?这几个面是怎样弯折的?每个接口处的边缘是怎样接口咬缝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适当的补充,使学生对铁皮畚箕有了感性的认识。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在制作过程中都遇到了困难,有学生用铁皮剪剪出的切口或凹口不平;有学生卷边的时候,没有将折线严格地对住硬木的棱角线上,使得卷边卷歪。这些现象和我课前预想的一样,我让学生停下来,先让学生组内讨论这些问题,然后让个别做得好的同学上讲台讲解示范,经过讲解示范,学生已经领会其中的奥秘,顺利完成了铁皮畚箕的制作。
“总结”的意义在于“提升”,将学会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在课堂教学中,我不但重视教给学生劳动知识,而且更注重引导学生努力地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大胆创作出更具有创意的佳作。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阶段的技术教育由小学阶段的“品德与生活”课(1~2年级)和“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信息技术和劳动技术课(3~6年级)以及高中阶段的“技术”课程组成。由此可见,总体上我国的中小学技术教育是不连贯、不统一的。要想全面推进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实现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目标,必须构建连贯的中小学技术教育体系。
科学技术已经成为影响我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的客观存在。一个现代公民无论是否从事与技术相关的职业,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要有技术语言的阅读能力(如家电使用说明书)以及技术与技术产品的选择、使用和维护能力,如摄影、摄影器材、电脑配置与维护,复印机、打印机的使用,家用照明设备故障的诊断,电器产品的使用与维护等。此外,对技术自身的理解以及对技术与社会文化等关系的理解也构成了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由此可见,技术教育是当今青少年人人必须经历的教育,是青少年适应未来社会生产与生活,提高社会适应性的必备素养。
从新的历史条件分析,随着当代技术特征的变化,中小学技术教育也应与时俱进,回归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在兼顾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础上,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和个性发展。针对当今科技发展变化特征,选择对未来生活有用,对学生发展有益,与当代科技发展有关的教育内容,着重以技术的工具使用、材料认识、作品设计、工艺制作、技术试验、作品评价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的技术理解能力、操作能力、管理能力、探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建构中小学技术教育的内容体系。与此同时,应当建立小学、初中、高中技术课程相衔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相协调,校内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配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小学技术教育的结构体系。另外,在提高中小学技术教育实施的有效性和社会认同感的基础上,着力避免单一的专业化技能训练,强调学生在学习中技能的形成、思想方法的掌握和文化的领悟三者之间的统一,在注重拓展学生技术意识、技术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智慧的提高、个性的增强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在教育实施和学习方式上,力求改变机械的技能训练,结合技术设计、技术试验、技术探究、技术反思、技术评价等多元化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技术活动。
总之,随着国际上中小学技术教育的蓬勃发展,我国建构以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的中小学技术教育体系势在必行。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根据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的意见》和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县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已初步建成。县教育局将有计划、有步骤地集中组织学生到县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地址在石桥中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技术教育,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对象
对中小学生实施综合素质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对学校评价制度的重大改革。文要求各地要确保中小学生参加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活动的时间,按照新的课程计划,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和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实施,每学期安排一定时间到实践基地参加必要的实践活动。文要求各地要集中时间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参加实践活动,初二、高二学生集中参加实践活动时间不少于5天。根据我县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目前的实际接待能力,经教育局研究决定,在2011-2012学年度首先安排全县初中二年级学生集中到素质教育基地开展活动,每期活动时间5天。其他各年级学生的社会实践和劳动技术教育的时间由各学校按国家课程规定安排。
二、活动要求
集中组织学生参加素质教育实践活动由县教育局勤工俭学办公室统一协调管理。素质教育基地要不断加强特色项目建设,针对中小学生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分别开设不同的活动课程,努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增强体质;要大力改善素质教育基地的饮食、住宿、卫生条件,积极为参加活动的师生创设良好的生活环境,努力使素质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家长及社会满意。
各学校要把组织学生到素质教育实践基地活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时间、内容及评价将如实记入学生成长记录册,并将之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各中小学要认真组织,积极配合素质教育基地进行培训前的对接,加强对学生入营前的纪律教育和文明教育,加强对学生培训期间的管理,班主任要和本班学生一起参加培训活动,协助基地指导教师组织好本班的纪律。
各中小学在组织学生到素质教育基地活动过程中,要制定周详的接送方案,要特别重视接送学生的交通安全,选择车况良好、证照齐全的车辆,安排技术熟练、责任心强的驾驶员接送学生。学生在基地活动期间,各校要安排带队领导、教师和相关人员全程跟踪管理,确保学生在活动期间的安全。
三、人员安排及收费标准
按照县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基地的接待能力,各中小学每次安排600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及劳动技术教育。按照县物价局核准的收费标准收费,各中小学本着学生及家长自愿的原则,大力宣传,积极发动,稳妥组织活动开展,要充分讲明政策及活动意义,并将收费情况予以公示,对特困生、孤儿等无力交纳活动费用的,由学生所在学校承担相关费用。
关键词:素质教育;学校;学生
Abstract: This paper is to analyze the quality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the overall quality of students, from a practical point of view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quality and high level education activities in schools and students
Keywords: quality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中图分类号: D2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促进人的素质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教育活动。从广义上讲,凡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活动都是素质教育。学校的素质教育主要指学校(尤其是中小学)的素质教育,其涵义是学校为完成一定阶段学生素质培养目标所规定的任务而进行的一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使我们的受教育者在走向社会前具备必要的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基本素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 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在于使人的素质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就是设计出一个阶段特征明显、连续的素质培养目标体系,这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最后结果,是学生素质发展的质量标准,是实施素质教育、安排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评价素质教育工作的基本依据。因此,素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中小学素质培养目标体系是素质全面发展在中小学生成长阶段的具体化,是学生个体的素质发展目标。
中小学素质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理论性、技术性都非常强的工作,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工程。在目前,中小学素质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必须从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提出的要求,结合各个特定的地区的实际进行。在价值取向上,要坚持促进学生个人发展与促进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在目标水平的把握上,要坚持全面自由发展的方向性与现实社会条件下人的具体发展的可能性的统一;在发展的内容上,既要重视先天潜能的开发,更要重视后天素质的开发,中小学素质培养目标体系的构建还必须坚持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发展这个总目标。在构建具体的素质培养目标时,必须坚持全面性,即必须包括学生将来适应社会要求和自身发展所必需的各个方面,同时必须注意各个方面素质的相互协调、和谐统一,以保证每个学生个体的整体最佳发展。
身体素质:较强的体质,健康的身体。包括健康卫生概况、形态、生理机能、运动素质四项二级指标。健康卫生概况除一般健康要求外,还包括体育与卫生知识、锻炼身体的方法、健身和卫生习惯等要求。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和工作的保证,也是获得个人幸福的必要条件。身体素质是整个素质结构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载体和物质基础心理素质:良好的心理品质,健全的个性。它包括认知、情感、意志、个性、健康人格五项二级指标。健康人格是指为预防人们在高科技、高竞争、高速度的现代社会中易患的各种心理疾病,而必须打好的早年心理素质基础心理素质是适应环境,赢得学习和生活成功的必要条件,是形成和发展人的智能素质、品德素质、审美素质。
智能素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初步能力。包括语文、数学、社会(历史、地理),自然(物理、化学、生物)、思想品德(政治)、音乐、体育、美术、英语、劳动等二级指标。这是学生将来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迎接科学技术高速度发展的挑战的必备素质,是他们将来获得谋生手殷和发
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取得了巨大发展成就。与此同时,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也随着市场就业形势的变化,人们就业观念的转变,获得空前发展。不仅学校数量增多,规模扩大,在高等教育中所占的比重增强,而且办学质量和效益也越来越高。高职教育正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青睐。
高职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诸多现实的难题。比如院校间总体发展还很不平衡,不少高职院校还是新近由学校合并、转制或升格而来,办学历史较短,经验相对不足,硬件和软件建设需要加强,办学质量有待提高等。其中,有的高职院校还保留师范教育,它们在高职教育新的环境如何发展,怎样协调与其它职业技术教育的关系,是摆在当前高职教育发展面前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
一、高职院校中师范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高职师范教育,主要是指存在于当前高职院校中的师范教育。它是一种专科层次的教育。目前这种层次的师范教育,除一部分集中在本科师范院校和独立设置的师范专科学校外,其余多集中在高职院校中。例如广东现有14处师范专科教育,有9处就在高职院校中。高职院校中的师范教育在现实办学过程中,由于受内外环境因素的制约,其发展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阻力。具体表现是:
(一)本科师范院校迅速发展带来的压力
众所周知,我国师范专科教育长期以来主要是面向中小学、尤其是小学培养合格师资的。随着二十多年来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近些年高校扩大招生,成人学历教育加强,教师资格证系列面向社会开放,大大缓解我国中小学师资紧缺的状况。与此同时,一些地方开始生源减少,进行资源整合,合并学校,不少地方因此相继出现中小学师资饱和现象,城区和发达地区甚至出现严重供大于求的情况。伴随这种变化,小学教师学历本科化也正成为一种普遍趋势。不少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招用师资时,借此抬高应聘者的学历层次,对师范本科毕业生往往不加限制,对专科毕业生则设置专门考试和进行录用名额上的限制。因此,作为专科培养层次的高职师范教育,正日益受到本科师范教育及其扩招带来巨大竞争上的压力,同时也受到同类院校及师范专科院校竞争上的压力。
(二)对“师范教育非职业技术教育”的不当理解
有高职院校在看待内部师范教育与其它职业技术教育的关系时,存在有师范教育非职业技术教育的不当认识。受此影响,在对待二者发展时,往往把学校发展重心放在非师范教育上,将大部分资源和精力投放在其相关专业的发展。究其原因,一是当前市场上技术型应用型高级蓝领人才奇缺,在其相关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进行投资,不仅见效快、效果好、效益高、影响大,还能给学校办学带来一定经济上的实惠。二是高职院校确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走技术立校发展的道路,在此办学思想指导下,过分追求办学的经济效益,眼前利益,追求功利化原则。师范教育因不具备这些特点和优势,就因此被置于高职院校发展中的劣势地位,显然是不妥的。这与把师范教育看成非职业技术教育的不当认识有很大关系。
(三)高校扩招,师范生质量下降,教学质量不高,培养质量偏低
近几年高校扩大招生,一定程度上带来生源质量的下降,师范教育面临同样情况,专科师范教育更是这样。这一方面是因为城区和经济发达地区中小学师资早已饱和,就业岗位有限,竞争激烈,专科毕业生难以在此觅到就业发展的时机;另一方面是因为农村和偏远地区经济相对落后,教师工作状况、收入情况尚不够理想。这两方面情况,使得高职院校难以吸引到优秀生源报读师范教育。既加大高职院校师范教育培养的难度,其毕业生也受自身原有条件限制难以达到较高的素质。高职师范教育缺少针对基础教育进行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仍采用旧的传统培养模式,教学方式,重理论学习,轻实践锻炼。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也存在专业思想不牢,不太安心于专业学习,这一切还会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专业素质的偏低。不仅给学校办学带来不好的社会声誉,也直接影响学生就业,给师范教育进一步发展带来困难和阻力。
(四)与基础教育改革不相适宜
目前的基础教育改革,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可谓如火如荼,方兴未艾。新方法、新实践层出不穷,新理论、新观念不断涌现。而与之相对应专为其培养师资的高职师范教育,情况则不尽然。不仅教育的理论、内容相对陈旧与落后,而且培养的模式、方法较为死板和滞后,与轰轰烈烈的基础教育改革相比,还显得很不相适宜。体现在教学上,高职中的师范教育学制虽有三年,但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实际只有两年,学生在两年时间内要完成全部三年的学业课程,每天只能是加班加点,无暇思考问题,更无时间接触中小学教育实际,有限的教育实习又不能根本解决问题。教师从高校到高校,整天忙于教学,缺少下派到中小学进行学习锻炼的机制,也很少或根本不了解中小学教育的实际。体现在办学上,高职中的师范教育缺少与地方性教育行政部门必要的沟通和联系,其发展规划、办学规模、学生就业等,也难以与基础教育发展要求保持协调和一致。这两方面的脱节,使得培养师资的高职师范教育与使用师资的基础教育成了不相关的两张皮。
二、高职中师范教育发展的出路
针对当前高职中师范教育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难题,只有采相应取措施和进行必要的努力,才会突破困境,使之发展呈现出新的活力,进而长久立于不败之地。
(一)正确认识高职院校中师范教育与其它职业技术教育的关系
尽管师范教育只是在少数高职院校中存在,但却与高职院校中的其它职业技术教育一样,同样是职业技术教育,并且是学校整个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其它职业技术教育相比,师范教育只是对象和任务不同,性质却完全一致。它的主要任务是育人,对象和领域较为单一,其它职业技术教育则涉及企业、管理、服务等广泛的职业劳动技术领域。师范教育不仅是一种职业技术教育,而且是一种技术性更高、难度更大、也更为复杂的职业技术教育,是一种需要讲究高超艺术性和灵活性的教育。它虽然不可能象其它职业技术教育那样,能够立竿见影短期内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却有着非同一般的社会效益。两者互有特点和优势,相互借鉴学习对方,可以整体推进学院发展,给学院发展带来活力。高职院校应当深刻认识这一点,把师范教育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等同看待,给予必要的重视和支持。
(二)把师范教育看成高职院校中的特色和亮点
正因为只有少数的高职院校存在有师范教育,这些师范教育在其原办学过程中形成有一定的基础,有着较丰富的办学经验和历史,有着有别于其它高职技术教育独特的风格,因而在高职院校新的教育中,完全可以把它作为一种特色和亮点来发展、来认识。原因还在于,一是我国中小学师资总体需求虽呈供大于需之势,但发达与欠发达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不均衡情况极为明显。即便是发达地区,那些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边远山区等,师资需求依然存在困难,说明高职师范教育还有不少发展空间。二是中小学师资队伍不断更新,学校办学逐步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每年仍需新补充大量的师资到教学第一线。三是民办教育不断发展壮大,存在巨大的师资需求,同样为高职中的师范教育发展带来空间。四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正逐步走向制度化,这为高职中的师范教育利用自身优势,面向市场开展服务、拓展业务提供契机。五是师范教育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对营造高职校园文化,构建和谐校园,丰富文化生活,促进师生身心健康,作用非同一般。
(三)加强与基础教育的联系
高职中的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存在着极其密切关系,这是不依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无论是从双方的性质看,还是从双方的职责分工看,情况都是如此。高职师范教育必须主动加强与基础教育的联系。这是因为,目前高职中的师范教育,作为中小学师资来源的供方,与基础教育这个中小学师资需求方之间,已经成为一种市场化的关系,选择和使用师范毕业生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需求者一方手里。由于本专科师范毕业生数量大增,教师资格面向社会开放,基础教育招用师资有着很大选择上的余地。显然,对于包括高职中的师范教育而言,谁能在这方面做的更好,与基础教育联系更多、更紧密,最能了解和贴近基础教育师资培养要求的实际,那么谁就会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优势。还因为,从另一层面看,两者又是一种利益共同体关系,互为依存,相互都需要对方的支持。高职中的师范教育办学和发展离不开基础教育为依据,基础教育同样有赖于高职中的师范教育提供人力、智力和技术上的支持。高职中的师范教育要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就应积极与基础教育建立联系,并形成互利双赢一体化联系的新机制。
(四)全力打造高职师范教育发展的内涵
高职中的师范教育面临现实多方面竞争的压力,想要解决问题和取得好的发展,就必须确立正确的发展方向和选准突破点,其中全力打造好高职师范教育自身发展的内涵是关键。目前中小学师资虽然相对饱和,但对高素质师资的需求,农村和边远地区对师资的需求还有较大空间。中小学办学竞争日趋激烈,学校用人不再仅仅看重应聘者的学历,而是更重视实际的工作能力。教师队伍也逐步推行聘任制动态管理。所有这些,为中小学师资队伍实现优胜劣汰,良性发展,为优秀师范毕业生顺利就业创造有利条件。高职中的师范教育只有抓住时机,全力打造自身发展内涵,才会在激烈竞争的压力面前,以过硬的人才素质赢得市场,赢得发展空间。高职中的师范教育,一方面要紧紧围绕中小学基础教育的实际,大力进行相关专业课程改革,增强针对性,使之更加切合于中小学师资培养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教育技术、教育技能的锻炼与学习,增强他们的教育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高职中的师范教育还可以与本科院校开展合作,借助他们的优势来发展壮大自己。
(五)兼顾学生多元化就业需要,适度拓宽相关专业发展
高职中的师范教育尽管主要是面向中小学培养合格师资的,但在新形势下,尤其是在校园职业技术教育新的氛围下,却不能把它视为学校办学目标的唯一。因为就实际情况看,师范学生不仅同样有多元化就业的需要,而且也存在多样化就业的现实。他们并不局限于教师职业,而且也不见得就一定有机会从事这种事业。针对这种现实,高职中的师范教育除牢牢把握师范教育发展方向的大局,大力加强专业建设发展外,还应与时俱进,兼顾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和就业实际。在不影响专业主体性发展及在适当范围内,可适度拓宽专业发展口径和路子,为学生将来有更多更广就业发展的机会提供便利。比如中文专业可适当向文秘、写作方向拓展,数学专业可适当向计算机、会计方向拓展等,以此培养学生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素质和优势。这样,既带动和促进本专业相关学科的发展,给专业发展带来生机和活力,也较好应对和解决师范毕业生一定程度上就业的困难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