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商经营策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民国时期 上海 私营电影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1.005
一、民国时期上海电影产业宏观环境
1905年,中国的第一部电影诞生在北京,但在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国电影发展的中心却是上海。根据1927年的《中华电影年鉴》统计,当时全国共有电影公司179家,其中设在上海的有142家,也就是说,上海的电影企业占到了全国的约79%。到1930年代中期,上海电影产业的发展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此时的上海电影企业以资金来源加以划分,主要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外资、私营和官营,其中,私营电影公司占到了90%以上。
在这三十七年中,上海电影产业所处的环境非常复杂。这一时期,上海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同时也是全国交通运输的枢纽,这种国际性和现代性,在客观上成为了上海发展私营电影业的必要条件。
1.地域因素。1912年至1930年代中期,上海不仅是近代中国的贸易中心,也是金融中心及国内最大的轻纺工业基地,此时的上海,可以称得上是当时中国的经济中心。据1935年的资料,当时“全国共有银行164家,总行设在上海的就有58家,占35%。在三十年代中期,在上海的银行、钱庄和信托公司的营业资力总数(己缴资本十存款十公积金+兑换券)共计达327191万元,占全国金融资力总数683920万元的47.8%”[1]。同时,这一时期的上海有着特殊的“租界”环境,这使得上海的人口结构组成非常适合电影业的发展。电影消费是娱乐消费与艺术消费的结合,而“为上海繁华生活或是商业社会发财机会而来的移民,既无清晰民族意识及排外心理,自然乐于接受西方物质文明,”[2]当时的上海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语境,为电影业的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宏观环境。
2.资本因素。资金的储备是民国时期电影产业发展的基础,“资金的来源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实业资本转变而来;二是外国资本的进入。虽然外国资本的进入带有侵略性,但是也推动了当时电影产业资金的积累和流动。”[3]
中国电影诞生之初,海外资本就活跃在中国的电影市场上,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民间资本的抵制及政治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外资电影公司在当时的中国电影市场上所占的比重很小,并且其中的大部分都以合资的面貌出现。
与此同时,当局也意识到了电影这种艺术形式在宣传上的重要意义。政府军事委员会甚至专门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如何抓住电影这武器》,提出了官营电影的中心思想。[4]虽然由于战争和国内形势变化的影响,官营电影的发展并没有像小册子中设想的一样顺利,但仍然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完善的教育、制作及审查机制。
与海外资本和政府支持相比,当时的民族电影企业处在相对弱势的地位,但由于早期影片生产的成本并不十分高昂,且产量有限,“以1927年的物价算,一部影片成本最低4000元足矣,而影片放映收入却是成倍增加。”[5]因此,电影的可见利润使得广大国内的投机商趋之若鹜,民间资本的大量进入,使当时上海的私营电影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这些私营电影公司依靠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以经济利益为基本动力,通过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与外资电影公司进行对抗,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客观上建立起了民族电影工业。到1930年代中期,私营电影公司占到了当时电影企业的90%以上。
3.文化因素。随着的胜利,“春柳社”的成员回国开始投入国内的演出,展开了文明新戏运动。文明新戏不仅培养了中国民众“看戏”的观念和习惯,也为中国电影储备了相当一批演员、编剧、导演等从业人员,为中国电影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此外,通俗文学作品大量涌现,尤其是鸳鸯蝴蝶派和武侠小说浪潮的兴起,也为以此为剧本拍摄的影片提供了良好的观众基础,迎合了中国观众“重故事”的观赏习惯,为电影市场的繁荣提供了一片沃土。据《中国电影发展史》,从1921年到1931年这一时期内,中国各影片公司拍摄了共约六百五十部故事片,其中大多数都由鸳鸯蝴蝶派文人参加创作。[6]还有不少电影公司请鸳鸯蝴蝶派作家做电影的编剧,如包天笑、朱瘦菊、周瘦鹃等。仅二十年代包天笑就为明星公司编写了10个电影剧本,均拍成电影,另有两部小说由郑正秋改编成电影。[7]
二、民国时期上海私营电影公司发展历程
据相关史料记载的数据分析可得,从1910年代至1940年代,上海私营电影公司的数量及出品影片的产量都在不断变化。
根据产品生命周期曲线理论,一个产品从投入市场到被淘汰的这一段时间里,其销量会形成类似倒“S”形曲线,根据曲线的变化可以把产品生命周期分成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投入期,产品刚刚投入市场,销量不大,增长缓慢;第二阶段的成长期,产品逐渐被消费者接受,销量迅速增长;第三阶段的成熟期,产品销量到达最高点;第四阶段的衰退期,产品销量迅速下滑,直至被市场淘汰。
以1913年至1936年这二十三年间的数据(见表一)为例,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上海私营电影企业发展按照以上理论,可以大致分为萌芽期、成长期、鼎盛期和衰退期这四个时期。
1.萌芽期(1912-1922)
在这一时期,上海私营电影公司的数量较少,每家公司的规模相对较小,因此每年出品的影片数量也有限,出品的影片主要是一些时长较短的短片,内容则以新闻、纪录、滑稽为主。
表一:1913年至1936年上海私营电影公司数量及出品数量统计[8]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这些私营电影公司在资金及人才上的短缺,需要依靠拍摄短片来控制成本、加快资金周转;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当时整个社会对电影这一艺术形式的认知仍停留在“是其他娱乐方式的附属品”上,尚未形成专程观影的欣赏习惯。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这一时期,中国电影人尚未完全掌握摄制电影的基本技术,在这些客观条件的共同制约下,此时的上海私营电影产业仍处在萌芽期。
2.成长期(1922-1930)
之所以以1922年为分界,是因为在这一年3月,中国电影史上影响最大的明星影片公司成立了。而以《阎瑞生》、《孤儿救祖记》等长片的放映和轰动为标志,电影业成为新的投资焦点,电影公司大量涌现,影片产量迅速增加。上海影戏公司、新亚公司商务印书馆等电影公司纷纷开始拍摄长故事片,掀起了中国电影长故事片的第一个。
1926年,以天一影片公司的《梁祝痛史》大受欢迎为开端,中国电影界掀起了一股古装片热潮,仅仅一年后,古装片逐渐被武侠片取代,中国电影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显现出了类型化的特征。但是,大多数规模较小的制片公司仍然采取低成本、短周期、大批量的制片和营销策略,因此从数据上来看,私营电影公司数量与影片产量都有大幅提高。
3.鼎盛期(1931-1935)
从1931年开始,联华公司在电影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形成了与老牌的“明星”、“天一”三足鼎立的态势,而在有声电影逐渐取代无声电影的这一历史时期,艺华(1932)、新华(1934)、昆仑(1945)、文华(1946)等电影公司纷纷成立,并拍摄了一些较受欢迎的影片,使得电影业进入了相对有序竞争的状态。
尤其在1934年度,四大电影公司产量都有大幅增长(见表二)。
表二:1934年度四大电影公司产量增长统计[9]
此外,随着左翼电影运动的展开和大批左翼电影人的加入,中国电影开始广泛关注现实,拍摄了许多反映社会中下层工人、农民、市民生活疾苦的影片,这些影片因为关注时事、贴近市民,因此深受好评,在艺术上较有成就,经济上也获得了较好的收益。在这一基础上,各个电影公司不仅大量吸收先进技术和优秀人才,更加开始注重对影片的宣传和营销。
可以看出,在鼎盛时期,私营电影公司之间的竞争,已经从前一阶段单纯的数量竞争转变为更为良性的质量竞争。
4.衰退期(1935-1940)
上海私营电影产业的发展,与当时中国所处的历史环境密不可分。1935年,爆发,直接导致中国电影市场萎缩,电影发展的大环境也随之恶化。同时,政府加大了对文化的审查与控制,利用电影审查制度,对影片从创作到放映的整个过程进行了全面控制,从1934年11月到1935年3月,短短5个月时间,被禁止拍摄的电影剧本就达83个之多。[10]除了加强电影审查,政府还对左翼电影人进行了迫害,导致各大电影公司的创作能力被大大削弱。
从内部原因来看,规模较小的私营电影公司在恶劣的市场环境下难以为继,规模较大的私营电影公司则由于人才流失导致影片质量下滑,直接影响了收入。
三、私营电影公司的经营策略
民国时期上海的私营电影企业根据其资金的来源,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家庭式独资、合伙型、股份型。在规模较大的私营电影公司中,上海影戏公司、天一影片公司是家庭式独资企业的代表;新民公司、幻仙公司、中国影戏研究社等是合伙型公司;明星公司、联华公司这些大公司则是股份型企业的代表。
虽然这些私营电影公司具有以上这些不同的体制和管理模式,但在相同的市场环境和相同的经营目标下,它们的经营策略仍可以被共同加以提炼和总结出来。
1.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平民化营销。
电影从一开始就与娱乐化和商业化紧密相关,因此,中国电影的市场环境决定了最初一批受众是市民阶层,当时对于电影创作的普遍看法是:“第一要明白我们的衣食父母是中下层社会的人,最要紧的是迎和他们的口味,情节一热闹,穿插要多,无理取闹、节外生枝都不妨。只要博得他们的欢心、使得他们高兴、笑、拍手,你就丰衣足食了。你如要顾到自己的名誉,用高尚的思想向艺术上做出,欲博知识界的荣誉,除非你是个仙人,不吃烟火食。否则知识界给你的报酬,只能买些白水喝”[11]。所以,大部分私营电影公司在进行宣传和营销时,十分注重迎合平民的审美和趣味,例如在影片放映过程中进行戏剧表演,以明星或戏剧演出吸引观众等。
2.开辟类型电影市场。
与走平民化营销路线的目的相同,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电影创作者们将目光放在平民的生活中,拍摄出了《孤儿救祖记》这样的“解题式”影片,受到了广泛欢迎。之后,以《梁祝痛史》、《火烧红莲寺》为代表的古装武侠神怪片开始兴起;以《滑稽大王游沪记》、《大闹怪剧场》为代表的滑稽电影也开始出现;直至1930年代,以有声片的出现为契机,更出现了歌唱片这样的新兴电影类型。这些各具特色的类型片拥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带有能够吸引受众的娱乐因素,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类型电影也正是上海私营电影公司采取经营策略的产物之一。
3. 引进人才与技术。
各个私营电影公司为了提高竞争力,都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在民国时期私营电影产业的萌芽期,对人才的重视主要表现在各个电影公司都会开设电影学校,培养可供使用的相关人才。而到了发展期和鼎盛期,各大电影公司都比较注重对现有人才的吸引和争夺,例如1933年10月,天一公司与明星公司的演员聘任之争。
电影从诞生之初就离不开技术的发展,因此,技术是影片质量的重要保证,私营电影公司都非常注重对技术的引进和使用,这一点在有声片出现之后表现得更为明显。尽管当时在资金、环境等许多方面都受到限制,许多私营电影公司还是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有声电影设备的采购和拍摄,1931年8月,明星公司购置了拍摄有声片所需要设备并聘请了技师,将一座无声摄影棚改成了有声摄影棚。1933年,联华公司更赴美购置了有声电影的摄录设备。
4.明星与品牌策略。
1925 年,上海新世界游艺场组织开展了一次评选“电影皇后”的活动,候选人均为当时的一线女演员,包括张织云、阮玲玉、黎明晖、韩云珍、杨耐梅、王汉伦等,最终,张织云票数最高,当选为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由这次活动带来的巨大反响及花边新闻,使得私营电影公司的经营者们看到了明星的巨大号召力和票房保证,为此,各大公司都开始宣传本公司的明星品牌,带动影片的消费。当时较为著名的有明星公司的影后胡蝶及“七小生”,天一公司的陈玉梅,联华公司的阮玲玉和电影皇帝金焰等。
除了明星,各电影公司还力推本公司的著名导演,力图创造出导演品牌。当时较为著名的有明星公司的张石川、郑正秋,天一公司的邵醉翁,联华公司的蔡楚生、等。
在政治环境、资本环境、需求环境等多方面存在不利因素的民国时期,中国电影产业同时面临西方电影的倾轧与当时技术条件局限的双重压力,而上海的私营电影产业却取得了不俗的艺术与商业双赢的成就。产生这一局面,正是因为上海众多的私营电影企业通过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平民化营销、开辟类型电影市场、引进人才与技术、强调品牌效应等诸多策略,探寻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私营电影产业发展道路。哲学家、文学家赵鑫珊曾经说过:“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在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允许国外集团与私人在国内设立电影公司的关键时刻,民国时期上海私营电影企业的经营策略,对目前中国民营电影产业的发展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本论文为南京艺术学院校级重点项目“民国时期上海私营电影产业研究”成果,项目批准号XJ2010027。
注释
[ ]潘君祥、王仰清主编《民国经济》,《上海通史》第8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Pll-14。
[2]叶晓青《上海洋场文人的格调》,《上海:城市、社会与文化》汪晖、余国良编,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98 年版,P127。
[3]沈莹《20世纪30年代中国电影业产业经济学初步分析》,《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年第08期,P25。
[4]杨燕、徐成兵《民国时期官营电影发展史》,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P29。
[5] 杨燕、徐成兵《民国时期官营电影发展史》,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P12。
[6] 程季华、李少白、邢祖文编著《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10月第二版,P56。
[7] 封敏《包天笑与中国早期电影》,《当代电影》1997年第1期。
[8] 数据来源:程季华、李少白、邢祖文编著《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10月版;朱天纬等主编《中国影片大典》(故事片·戏曲片1905-1930),中国电影出版社1996年10月版;《申报》1920-1937年。
[9]卢莳白《提倡国产影片的眼中问题》,载《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第四届年会专刊》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编,1935年8月,P46。
[10] 程季华、李少白、邢祖文编著《中国电影发展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10月版,P304。
[11]《记影片》,《申报》1925年9月24日,本埠增刊P4。
关键词:大数据;电商;精准营销;营销策略
引言
正如研究机构Gartner所定义的那样,以海量多元、高增长率为主要特征的大数据信息资产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更好地加以利用,充分发挥其在制定决策、洞察先机、优化流程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大数据既是企业营销环境的重要变量,也是企业不能忽视的战略资源,对快速兴起,当前发展势头依然猛烈的电子商务企业而言,同样也是如此[1]。在互联网技术普及,网络购物因方便快捷等优势的存在,为大众所普遍接受,甚至慢慢改变了大众日常生活消费模式的情况下,电子商务行业迎来了自身的新发展机遇。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的优势,基于大数据进行精准营销,为电子商务行业改善以往营销推广问题,实现跨越性发展提供了可能。鉴于此,首先就电子商务营销中的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其次对大数据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优势进行研究,最后对基于大数据开展电子商务精准营销的具体策略展开探索,是促使电子商务精准营销活动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有效组织开展,实现长足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电子商务营销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数据支持
众多电子商务企业在进行营销推广时,最常应用邮件、微信等传播渠道进行广告投放。虽然这种营销推广方式简洁高效率,本身的传播成本也相对低廉,但是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弊病,需要予以重视。很多电子商务企业在以此传统方式进行营销推广的时候,往往并不会注重用户的实际需求、意见反馈收集,事前也很少会有企业去实地进行目标受众信息收集与调研,单纯依靠自身意愿进行策略制定,因此很多时候以此途径所开展的营销推广,仅仅停留在单向毫无目标的狂轰滥炸上,很难取得良好实际效果,甚至会因此给用户带来极差的体验感。海量垃圾推广邮件所伴随的是企业品牌形象大打折扣,不仅难以争取潜在顾客青睐,还会进一步导致原有忠实顾客流失。
(二)模式单一低效
电子商务营销往往涉及包括产品信息、消费者产品购买过程以及消费者购物体验反馈等全过程环节在内,只有将在此循环往复的消费购物过程中发生的所有重要事件全部传递给销售制造商,重视消费者在服务评价、产品运输、产品质量等方面的购物体验,才能保证电子商务企业能够实时根据消费者意愿进行服务改善、产品升级,在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相关需求的基础上,达成良好的营销推广效果。在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尚不成熟阶段,这一过程通常会通过市场抑或是价格来予以直接体现,所传递的仅是部分消费者的购买心理,而且一般情况下,很多消费者并不会进行消费购物体验反馈或不会真实地进行消费购物体验反馈,因此电子商务企业很难有效知悉消费者实际需求,信息不对称现象十分严重,给电子商务企业的业务改善增添了极大的难度。即便看似收集了很多产品销售相关信息,却并不具备实际效用,难以满足电子商务企业的营销推广需要。
(三)市场定位不清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同质化异常严重的大环境背景下,企业只有明确自身的市场定位,才能于集中企业资源在某一领域之中进行自身优势深挖,形成自身独具特色的市场竞争优势,于激烈的市场中抢占一定的份额。电子商务企业,同样也是如此。当前很多电子商务企业发展资历尚浅,在对目标市场的细分与掌握上存在有明显的不足,尚未形成自身成熟清晰的市场定位,由此导致了其营销推广或过于笼统没有吸引力,或缺乏自身独特风格,从而影响了其产品形象的塑造,难以培养自身的忠实顾客群体,给电子商务企业相关业务开展带来了极大困难的同时,也不利于电子商务企业未来的长远发展[2]。
(四)产品存量把控难度大
在发展电子商务过程中,运营商通常采用爆炸式营销、去库存等营销策略,而采取这种营销策略的原因是产品积压,这是电商必须承担的市场风险。随着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电商企业实际上很难控制其产品的产能。一旦出现库存积压问题会严重影响其他产品的销售,也会影响电商企业对产品营销策略的选择。随着渠道供应链的优化,电商响应市场寻求变化的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导致需要承担产品留存的风险增加。
二、大数据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优势
(一)有助于提升营销推广精确度
大数据在电子商务企业中进行应用,极大程度上方便了电子商务企业运用大数据技术广泛而全面地进行用户数据信息搜集与整理,在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汇总与理性分析的基础上,电子商务企业能够非常清晰地了解企业受众包括日常消费需求、购买能力以及消费行为习惯等在内的相关信息,并在用以具体指导企业营销推广活动组织开展与具体筹划,目标明确地制定相关广告宣传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广告宣传方式选择的过程中,更加符合消费者现实购物需求,增强广告宣传精确程度的情况下,达成有效提升消费者购物兴趣与消费欲望的目的。
(二)有助于提高电子商务服务水平
大数据在电子商务企业中进行应用,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信息所进行的全方位搜集与深入了解,除了能够对电子商务企业广告宣传推广策略的选择制定以及组织实施产生较大影响以外,还能借助对用户数据、购买需求的深入挖掘,在短时间内较为准确地掌握用户心目中的理想产品,了解用户最为希望的产品升级发展理想状态,针对性地进行产品推荐,或是开展产品升级研究,以此来促使消费者的相关需求得到更好的满足,有效提升电子商务企业的消费者服务水平。如电子商务企业同一种产品往往会搭配多种不同形式的配送方式,就是为了满足受众各异的物流需求,有些更为重视时效性,有些更为强调性价比,有些则会根据自身距离不同物流的远近情况具体指定某一物流公司进行配送。凡此种种,只有利用大数据多加关注消费者购物需求,才能更好地提升消费者对企业服务的认可程度。
(三)有助于提升消费者的让渡价值
所谓让渡价值,实质上指的是总价值与消费总成本之间的差额,消费总成本是消费产品或者体验服务时所实际支付的货币和时间,而消费者选择让渡价值,很大程度上会降低消费总成本,并提升与之相对应的价值。大数据在电子商务企业中进行应用,在有效提升了电子商务企业的营销推广精准程度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为消费者提供差异化服务,进一步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帮助消费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符合自身需要的产品抑或是服务,增强消费者对电子商务企业的信赖与忠实程度,提升消费者的让渡价值[3]。
三、基于大数据的电商精准营销策略
(一)丰富营销推广方式
基于大数据进行电子商务企业精准营销推广,需要丰富营销推广方式。首先可以选择与其他企业进行跨界合作,于不同企业之中寻找相互契合的元素,有效融合起来,推出联名款商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同时,也能借助不同企业各异的企业文化碰撞,引发较大的关注度,造成一定的话题,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在有效吸引受众关注的基础上,收获更高的营销推广效益。“盒马鲜生”可以说是深谙此道,其在与“喜茶”“奈雪的茶”以及“宝藏粽”等品牌的合作中,有效达成了自身提升品牌知名度的目标[4]。其次可以借助与网红合作进行直播营销带货的方式,短时间内极大程度地吸引流量与关注度,在有效控制营销宣传成本的同时,极为高效地将产品推广给观众,推动企业销售金额增长的同时,也能很好地给品牌进行广告宣传。
(二)深度优化个性推荐
满足消费者差异化需求是精准营销推广之所以具备宣传推广优势的关键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基于大数据进行电子商务企业精准营销推广,必须重视个性推荐的深度优化。深度优化电子商务企业营销推广个性推荐,一方面需要升级企业销售平台的个性化推荐系统,可以在充分借鉴唯品会等电商平台营销运营模式的基础上,于首页进行精细搜索模块设置改善,让受众群体更为方便快捷地进行信息搜寻;另一方面可以在加强调研,增强企业数据支持,充分了解企业目标受众相关信息,明确企业市场定位的基础上,利用大数据技术和算法系统,将目标客户最感兴趣的产品信息添加到首页显眼的位置上,方便受众点击,提高受众的购物体验愉悦程度。例如,可以记录消费者搜索历史与点击偏好,在再次查询同类型产品时,进行类似产品的个性化推荐,以便消费者能够及时寻找到符合自身需求的产品[5]。
(三)规范相关法律法规
与我国互联网发展速度异常迅猛相伴而生的是我国法律法规的进步与完善相对较慢,由此不可避免地引发了某些违法行为,需要国家与相关行业予以高度重视。鉴于此,基于大数据进行电子商务企业精准营销推广,除了需要注意迎合消费者需求,方便消费者进行购物以外,还应当重视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等常见问题的规避与研究,借助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的制定与完善,具体规范企业相关业务的开展流程,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安全不受侵犯[6]。
结语
综上所述,精准营销推广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是电子商务企业于当前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有效把握主动性、实现自身突破性发展的关键所在。鉴于此,本文从以往电子商务营销的存在问题出发,就大数据在提升营销推广精确程度、发展电子商务服务水平、提高消费者让渡价值等方面的优势展开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丰富营销方式、优化个性推荐、规范法律法规等的具体电商营销策略展开了探索。
参考文献:
[1]张雅婷.大数据下消费需求分析及企业精准营销研究:以生鲜电商行业为例[J].现代营销(学苑版),2021(5):56-57.
[2]朱鑫宇.浅析大数据背景下的精准营销:以京东为例[J].营销界,2021(8):17-18.
[3]黄维雅.大数据分析在网络平台跨境精准营销中的应用研究:以阿里巴巴国际站为例[J].商场现代化,2021(11):80-82.
关键词: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传统营销
1 电子商务与市场营销的特征
1.1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可以划分为广义的电子商务和狭义的电子商务两种。其中广义的电子商务定义为:使用各种电子工具从事商务活动。这些工具包括了从初级的电报、电话、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到NII(国家信息基础结构-信息高速公路)、GII(全球信息基础结构)和Internet等现代系统。其中的商务活动是从商品的需求活动到商品的合理、合法的消费除去生产过程后的所有活动。然而狭义电子商务定义为,主要利用Internet从事商务或活动。电子商务是在技术、经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里,掌握信息技术和商务规则的人,系统化地运用电子工具,高效率、低成本地从事以商品交换为中心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1.2电子商务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是指在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思想指导下,企业所进行的有关产品生产、流通和售后服务等与市场有关的一系列经营活动。市场营销作为一种计划及执行活动,其过程包括对一个产品,一项服务、或一种思想的开发制作、定价、促销和流通等活动,其目的是经由交换及交易的过程达到满足组织或个人的需求目标。有些学者从宏观角度对市场营销下定义。
1.3网络营销与传统的市场营销
近几年来,有许多的网上零售商发展了实体商店来拓展销售渠道,网络公司并购传统企业的事件也偶尔会有发生。另一方面,传统企业上网的热潮也日益高涨,注资或并购网络公司的案例也在不断增加,网络营销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的重要营销策略,一些小企业对这种成本低廉的网上营销方式甚至比大中型企业表现出更大的热情。以美国为例,无论是网络公司还是传统企业,都将加大网络营销的力度。
看来,网络企业与传统企业、网络营销与传统营销之间也在逐步相互融合。其实,个人觉得传统营销和网络营销之间也并没有严格的界限,网络营销理论也不可能脱离传统营销理论基础,营销理论本身也无所谓新旧之分,理论用以指导实践,只要是有效的,就是正确的。传统营销的理论基础是“4P”,网络营销环境下,被发展演变为“4C”模式,随着网络营销的发展,“C”的数量可能还会不断增加,但是,如果忽略对“P”的重视,多数“C”也就无从谈起。
与传统企业不同,网站代表着网络公司的基本形象,人们甚至不去考虑一个网络公司有多大的办公场所,有多少工作人员,而宁愿从网站的规模和表现来想象,也是就说,在许多人的心目中,网站是一个虚拟的企业,网站就是一个网络公司的全部内容。因此,对于网络企业来说,网站的品牌形象远比传统企业的网站重要。
2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市场营销的优势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市场营销与传统的市场营销相比有许多的优势,对于企业或顾客来说也有很多作用。这些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有利于降低成本
企业采购原材料是一项繁琐、复杂的工作,而运用网络可以使采购产品与制造相结合,简化采购程序。使用EDI(电子数据交换)进行无纸化办公,通常可以为企业节省5%―10%的采购成本。“EDI是通过电子方式,采用标准化的格式,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结构化数据的传输和交换的一种信息技术。
2.2能帮助企业增加销售商机
互联网可以提供给企业全天候的广告及服务,还可以把广告与订购连为一体,促成购买意愿。此外,通过网络,企业与国际接轨,还可以减少市场壁垒,消除不同国家间的公司因时间、地域的障碍而影响销售。
2.2具有高效性
网络具有快捷、方便的特性,电子商务环境下的市场营销结合网络的这个优势,使商家进行营销活动的效率提高了。把这种高效性充分运用到销售活动的各方面,使许多对企业有用的信息综合运用起来,为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指导作用。网络的高效性更有利于进行市场营销,使营销的过程更加快捷和及时适应市场的发展要求。
图2-1 电子商务营销方式
通过上图可以看到,电子商务营销的开展可以借助营销网站进行,企业利用外部网络环境直接上网,展开经营和商务活动,这些活动包括:在线交易,交易撮合等,还可以进行供求信息平台、行业信息平台等,另外可以是针对:消费者个体、上下游企业、目标客户等。更升入展开则借助商务网站营销进行,比如进行营销理念传播,渠道管理等等,相比传统的营销方式没有中间环节,成本低,速度快,范围广,营销效果更为理想。
3万通模式―电子商务在地产市场营销中的应用
3.1万通模式的制定
首先,万通创办了一个网站,ehousing(万通筑屋),通过网络来管理客户的需要,每一幢房子在定制过程中,所有的问题都能通过网络来解决.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心目中“家”的形式,但在几年前人们想住进高品质的个性化住宅,就需要与土地方、设计单位、施工队、金融机构等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而现在,人们可以通过像万通筑屋这样的服务商,将自己心中的理想居所轻松地变为现实。服务商将会帮客户进行土地寻找、建筑设计、施工建造、装修配饰等一系列的服务,而客户甚至可以足不出户,只需在(省略)上监控独立住宅定制的全过程,就能获得一个满意的家。
第二,万通把后台工作加以标准化,并把它的流程合理化,即以最小的代价、最有效的方法把后台组织好。大家知道房屋的门窗就有儿万种,每个客户的要求也不一样。在这种情况下,万通这几年花了相当大的精力,到目前为止,已经能够做到顺利地提供整套服务的供应,不仅是独立式的住宅,也包括独立式的其他物业。比如,研发中心、公司的总部、包括大型卖场等。只要是独立式的物业,万通在后台的管理都已经能做到有效地提供这样的服务。
第三,在市场营销方面,万通采取独立的物业定制,以往的营销只要你打广告,然后守株待兔,在家里等,或者搞一些活动,就可以带来客户。但万通的营销幕本上是点对点网络营销在房地产翎域的应用研究的营销,掌握客户的需要,个别地去和他们做沟通、推介、做案例讲解。这种方式相对有效,广告成本很低,但是人工的时间会花得很长。所以,做定制服务最重要的就是客户前期的沟通工作。这是万通整个营销当中最重要的,同时也是最难的一项工作。这与日本的
大和公司很相似,该公司也是采取独立住宅定制的方式。根据该公司的经验,沟通的大概时间是6个月到一年,但做的时间最多三个月,快的话一个月,所以定制这样一种服务方式,在前期沟通的时间上非常重要。沟通本身就是营销,这是和传统的房地产最大的不同之处。万通筑屋的业绩从2007年到2008年10月是百分之百的增长,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拥有一批大机构的客户,比如公司总部、学校、研发中心等。目前私人住宅的份额还不是太多,其原因并不是消费这方面的需求不多,而是与政府有关部门的交道难打,如立项、土地、规划、审批等方面的沟通需要花去大量的时间、精力与成本,这样使私人独立住宅的定制不合算。不过,从前景来看,房产定制的潜力是很大的。到目前为止,万通筑屋成功地实施了一系列独立定制的项目,获得了社会与经济两个方面的效益。
3.2网上定制的可行性
通过筑巢网,用户可以参与从“先风水宝地”至“售后服务”9个环节的工作:先选风水宝地,再定建筑风格,加上审房屋结构,挑户型平面,这些都是用户自己来做。一切都满意了,最要紧的是要咨询投资预算。这五项完成之后,就可以实现在线定购了。订好房子后,还需要离线去签一份购买合同,从此,这位用户就荣幸地成为了筑巢公社的“高级社员”。不过,在线服务并非就到此结束了,其实,他真正的享受才刚刚开始一半,在房子动工后,不论是任何时间,也不论在任何地点,他都可以使用自己的购房合同号和密码享受“我看我家”服务。随时查询自己房子的施工进度。当然质量监督恐怕还谈不上。等房了建好住进去后,他还可以通过筑巢网享受“i家服务”里的各种家庭服务。而更不可思议的是,他住踏实后,还可以在售后服务一项中享受一种叫做“二手房服务”的服务,
总之.筑巢网的创意十分独特.在国内还没有利用网络将房屋建造相给合的概念。
当然,这9个环节都不是单独可以在网上能拍板的,都需要用户与“全程陪同”的万通专家以及各种专业人士多次到现场或面对面沟通,应该说在目前阶段筑巢网的软件环境还不是非常的优越,还很难全面满足客户各种各样的,甚至是含混不清的需求。但一方面随着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这一瓶颈也会不断的改善,另一方面住宅设计规范、购房知识等不断的普及和标准化,实现网上定制的可行性还是非常大的,当然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曲折前进的过程,应该说万通筑屋在网上定制方面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对房地产在网络营销方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结束语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IT技术发展特别是Internet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社会将从过去的工业经济时代进入到电子商务时代。电子商务不但可以降低经营成本,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管理服务水平,还加快了企业实体的市场适应能力。电子商务时代是一个“以顾客为中心”的时代,它要求企业的市场营销工作必须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一个致力于提高顾客满意率、回头率和客户忠诚度,体现对客户的关怀并实现对客户个性化需求快速响应的企业,才使这个时代最有活力的企业,最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只有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才能真正实现以客户为中心,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和人性化经营, 真正满足客户的需求, 也最终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未来企业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发展,应该结合实际,将电子商务和市场营销各自的优势整合起来,通过整合形成的新型营销模式,将为企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李琪.电子商务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屈云波、勒丽敏.网络营销[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
张合军.电子商务在房地产营销中的应用[J],企业天地.2004(6).
周盛世.现代物流学导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R.W.Jackson,R .D.Hisrich.Sales and Sales Management. New Jersey:Prentice-Hall,Inc.,1996.
W.D.Perreault, D.J.McCarthy.Basic Manketing. 13th ed. New Jersey:McGrawHill,1999.
关键词:共享经济;电信运营商;大数据;流量经营
中图分类号:F632.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7-000-02
引言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新常态”,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转型发展需求迫切。共享经济给中国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对于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以创新驱动推进供给侧改革、建设网络强国、构建信息时代国家新优势等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共享经济是一种新的资源整合与匹配的经济模式,通过搭建平台使资源所有者与使用者之间的供需信息低成本、高效率、快速地流动,以实现资源充分利用、经济效率最大化的目的。
近年来,网络宽带化、宽带业务互联网化给通信业务结构带来深刻变化,原有电信运营商业务收入、利润水平的增幅逐年下滑,2015年电信运营商务收入增长仅为0.8%。整体信息消费高速增长,而电信运营商收入增幅下降的矛盾,充分反映出电信运营商在产业结构、服务方式、适应市场需求上的变化,必须尽快转型和调整与之适应。
随着Uber、Airbnb等公司席卷全球,以及滴滴出行、小猪短租等O2O企业在中国的普及,“共享经济”已经从起步阶段过渡到快速发展阶段,预计未来五年共享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在40%左右,到2020年市场规模占GDP比重将达到10%以上。“十三五”时期,共享经济给电信运营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能在共享经济中实现成功转型并寻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是值得电信运营商思考的问题。
一、共享经济的内涵
共享经济也称分享经济,是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全新经济形态,是利用宽带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闲置资源,满足多样化需求的经济活动总和。为解决资源短缺和资源闲散浪费共存的问题,共享经济借助互联网技术迅速实现多样化需求和分散闲散资源的衔接,优化资源有效配置,并大幅降低交易成本。
共享经济体现了以人为本、物尽其用、可持续发展的全新消费观和发展观。对于共享经济内在发展需要,闲置资源是前提,信任是基础,用户体验是核心,信息技术是支撑,大众参与是条件,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是目标诉求。
共享经济具有三个特点:一是由第三方搭建平台并提供相关技术,形成资源、信息交流的基础;二是用户基于现有资源,将闲置部分或特有技能等拿出来与别人共享,这种共享的内容可以是有形的物品(如汽车、房子等),也可以是无形的资产(如知识、劳动力、时间等),既可以是免费的,也可以收取一定费用;三是共享经济对市场的影响并不是资源或商品数量的拓展,而是对已有资源的充分利用。在挖掘资源利用潜能的同时,也在对现有经济结构和商业逻辑做出颠覆性变革,以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和经济形态改变传统市场。
二、共享经济的价值
1.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共享经济在今天中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总理在201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指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共享经济让“双创”的门槛降低,让每一个拥有闲散资源与闲暇时间的个体,不用新增投入,便可以轻松参与到“双创”活动中来。共享经济以其成本低、灵活快捷的特点,不断向传统行业渗透,倒逼传统行业进行转型创新。随着共享经济不断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更加活跃,从而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2.塑造新的商业关系
在共享经济模式下,每一个个体既是产品服务的供应者,也是使用者。供需双方通过互联网平台有效对接,从而消除信息不对称,打破传统商业架构中的分销和渠道等中间环节,使供需双方拥有更加高效的沟通方式。去中心化和完全分布式的组织体系中交易双方都是平等的,这种典型的互联网下的组织形式,能够消除垄断,形成公平、平等的交易氛围。
3.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经济学家杰里米.里夫金在他的书籍《零边际成本社会》中提到,“互联网+共享经济”所带来的经济价值在于买卖双方的交易最终使得边际成本为零。在未来,社会协同与科技进步将共同打造零边际成本社会,产品边际成本无限降低、市场价格趋近于零,这是最具生态效益的发展模式,也是最佳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模式。同时,共享经济在减少商品的生产和消费、减少碳排放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根据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一辆充分发挥效用的“共享汽车”可以替代4~10辆私家车,人均减少约40%的行驶公里数。
4.实现经济的帕累托最优
共享经济有助于创造一个更加开放、多元与合作的共享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整个经济体系的权力变得更加分散,而不再集中于少数供货商、生产商和政府手中。通过共享经济,人们有条件、有能力满足自己更多的需求,创造出更多的合作模式。在共享经济中,人们满足彼此的需求可以是赠送、交换、临时借用、循环利用、共同创造,也可以是共同使用,彼此的利益关系是共享的,可以实现经济学上的帕累托最优。
三、共享经济与电信运营商的发展关系
1.电信运营商是共享经济的发展基础
通信网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在经济转型和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围绕实施“宽带中国”战略,我国电信运营商积极推动通信基础网络的发展,已建成了高速畅通、覆盖城乡、服务便捷的宽带网络基础设施,同时电信运营商为促进网络提速降费以及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型信息服务的普及而不断努力开拓创新。截至2016年7月,我国电信运营商已覆盖宽带接入用户2.8亿户和移动互联网用户10.5亿户,成为全球最大宽带用户接入国。
正是由于电信基础网络设施的发展,为共享经济奠定了良好的互联网基础,使得海量的供给与需求能实现快速有效连接。此外,电信网的用户接入规模,为共享经济提供了网民红利,既有利于拉动投资和促进信息消费,又可降低创业成本,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2.共享经济促进电信运营商转型
共享经济的发展给电信运营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促进电信运营商进一步加快转型升级。共享经济的内在特点要求电信运营商提供覆盖广的网络连接和智能连接,一方面促进电信运营商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大幅提高网络速率,有效降低网络资费,提升服务水平;另一方面促进电信运营商加强智能网、云计算、物联网等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向智能管道转变。
此外,共享经济模式将改变传统电信运营商的业务模式,对电信市场形成挑战。共享经济时代,电信运营商需与时俱进,将共享经济模式与行业优势相结合,重视带宽资源、流量资源、计算资源、数据资源的充分挖掘,致力于模式创新、平台创新和产品创新,使电信运营商能灵活、高效地服务于共享经济,构建共享经济互联网新生态。
四、共享经济时代电信运营商的发展策略
1.继续推进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共享经济发展基础
一是加快推进全光纤网络城市和4G网络建设。推进光纤到户进程,加快城镇小区光纤化改造,加大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宽带网络建设力度。扩大移动通信覆盖范围,鼓励移动用户向4G迁移,提升移动宽带速率。
二是提升骨干网络容量和网间互通能力。适度超前建设高速大容量波分传输系统,持续提升骨干传输网络容量。优化电信骨干网络结构,大幅增加网间互联带宽。加快互联网国际出入口带宽扩容,全面提升国际互联网带宽和流量转接能力。
三是加强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升级。提升网站服务能力,增加主要业务应用带宽配置,持续改善用户上网体验。
四是加强资费创新,优化资费结构,简化资费方案,增强资费透明度,积极开展网络提速降费行动,有效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2.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搭建共享经济平台
在共享经济时代,电信运营商可以采用创建共享经济平台这一新模式,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依托,有效对接供给方与需求方,提供更多个性化、有创造力的服务。
共享经济平台需要聚集多领域的能力和资源,整合大量信息、内容和应用,将不同主体提供的各种业务和服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电信运营商可以充分利用网络承载、ICT运营服务两大能力,以及在信息化建设领域的建设与运营经验,合理构建共享经济平台。电信运营商还可以结合自身资源和能力与互联网公司开展合作,将各自独立的应用结合起来,通过统一的入口进行访问,在一个平台内高效整合各种资源,深层次利用,让用户与用户之间资源共享更加便捷。
3.挖掘大数据资源,构建共享经济信用体系
信用体系构建是共享经济能够顺畅运转的前提,健全的社会征信体系能使商业模式更易创新。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社会及经济发展不匹配、不适用的矛盾比较突出,为促进共享经济进一步发展,应以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起点,逐步建立起政府、行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健全社会信用评价体系。大数据以其海量数据的处理分析能力为共享经济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基础和能力支撑。
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电信运营商应结合自身资源及能力,推动信用信息的建设与共享,通过数据标准建立数据融合,实现数据应用创新,扩大数据信息的公共服务,形成信用约束机制,引导公众参与,开展征信评估,实现信用信息的开放,使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的监管模式参与进来,力争实现信用融合,提升协同监管能力。
4.优化流量经营模式,为共享经济注入新活力
流量是共享经济运行的血液,既是互联网企业业务发展的驱动力,又是电信运营商转型期业务增长的重要因素。流量经营是电信服务的升级,是在通信技术发展、用户需求提升、信息沟通模式转变的情况下为满足市场需求而采取的新的经营模式。
流量后向经营模式是转型期电信运营商流量运营的主要方向之一,通过后向收费模式,电信运营商为用户提供免费业务,有利于吸引新用户,增加用户黏性,拓展后向收入来源,有利于利用网络和数据优势,探索互联网化转型道路,同时可以为后向流量购买企业提供大数据经营分析和大数据精准营销等新兴业务。
为提升流量使用效率,集群捆绑用户和降低用户离网风险,流量共享将在共享经济时代成为电信运营商流量经营的主流。现阶段,电信运营商已广泛开展以家庭为单位的流量共享模式,未来流量共享范围会进一步扩大,打破家庭成员范畴,给用户流量共享更大的自由度,使用户能向更广泛的人群共享闲置流量、语音、短信以降低自己的通信成本。
5.加强创新合作,开创共享经济新局面
共享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企业间和行业间的合作,让市场合作效应不断加深。企业若要立足于市场,必须具备良好的合作能力,才能让自身具备竞争力。通过加深彼此间的合作,可促使集中资源专业化,让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同时,企业之间可形成能力互补,有效的合作关系能让合作双方共同降低风险,并降低管理成本。
共享经济时代,电信运营商转型应向融合发展、协调发展方向转变,加强与创新型企业合作,扩展电信服务边界,丰富电信服务内容,不断促进电信业务与共享经济相关产品融合创新。推动电信服务价值延伸,通过网络能力开放,创新业务模式、合作模式和商业模式,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广泛拓展潜在共享经济市场空间。
五、结论
共享经济将成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将融合改变现有商业形态,颠覆大多数传统行业的经营模式,重新定位供需关系,重新定义商业价值。电信运营商身处共享经济时代,应充分认识共享经济带来的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创新转型发展模式,采取合理策略适应并积极参与共享经济,获得新的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倪云华,虞仲轶.共享经济大趋势[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1).
[2]陈颖.大数据技术下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研究――以建设企业信用大数据平台为例[J].2015(23):14-17.
[3]汤天波,吴晓隽.共享经济:“互联网+”下的颠覆性经济模式.科学发展,2015(85):78-84.
(一)农村地区网络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难以发展电子商务
相比较城市而言,农村地区的信息化基础较为薄弱,很多偏远地区尚处于网络“盲区”。我国目前还有3%的偏远地区尚未实现全区域网络覆盖。农村地区要想发展电子商务面临的阻力较大。此外,农村地区的网络使用成本太大,大多数村民并不具备使用网络设施这一购买力,无力支付高昂的网络费用。因此,在农村地区发展电子商务难上加难。
(二)缺乏农产品网络营销人才
农村村民学历层次普遍较低,特别是在偏远山区,村民的学历水平有限,大多数村民从未了解过网络,缺少学习和电子商务有关的知识和机会。农村地区村民的网龄普遍比城市居民低。在农村地区使用网络较多的人员还是一些年轻人,但是大多数年轻人并没有从事农产品销售的意愿。因此,在农村地区开展电子商务知识教育及使用电子商务进行农产品营销是十分困难的。村民未听说过电子商务,没有计算机基础,从未接触过网络知识,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网上支付及购物等较为典型的和电子商务有关的知识。在农村地区普及电子商务是十分困难的,而且收效较小。
(三)农产品流通效率低
利用电子商务实现农产品营销,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物流。由于农产品销售和一般的产品销售不同,农产品在物流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物品变质这一风险。农产品线上销售对物流行业提出了十分高的要求。因为农产品销售需要做到保鲜,但是由于农产品极难保鲜,很容易发生腐烂等特点,配送农产品需要做到及时、快速。从当前我国农产品线上销售实际情况做出分析,我国大部分地区并未充分实现农产品线上销售,农产品销售物流配送效率十分低。有数据统计显示,农产品在初期的采摘和物流环节的损失率超过了40%,但是西方发达国家的这一数据仅为4%。相比较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农村地区要想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网络销售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三、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对策及建议
(一)完善农村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历经数十年的努力,我国政府和网络运营商在众多偏远的农村地区铺设了网络设施,在网络工程建设和网络运营管理等方面都迈进了一大步,实现了较大成效。我国很多农村地区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网络实施条件都得到了较大改善,获得了一定成效。从整体上看,我国还有很多农村地区尚未建立完善的网络设施,网络设施建设并不到位,还有很多地区特别是一些偏远地区的网络设施条件较差,网络速度非常慢,部分村民真正实现使用网络实现农产品销售。这次情况都有效降低了村民使用网络进行农产品销售的积极性。另外,我国政府也给部分偏远的农村地区铺设了网络设施,使得村民的上网速度更快,效率更高,为村民提供了十分优越的条件,进一步降低上网费用,提升网络服务能力,扩大农村地区网络覆盖面,为发展农产品网上销售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培养专业的电子商务人才,全面提升农民素质
在农村地区普及网络设施,加速农村地区网络信息化建设,投入更大的财力、物力,实现农产品线上销售,培养更多网络专业人才及高端电子商务人才。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网络信息化设施建设,积极培养销售精英,扩大电子商务队伍,吸纳更多年轻人加入到电子商务发展队伍中,转变观念,紧跟时展脚步,尤其是要转变销售观念,全面提升农村地区的资源利用率,高效利用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资源,有效促进我国农村地区实现农产品网上销售,加速农产品销售速度。
(三)通过不同手段进行网络销售
实现农产品网络销售的手段有很多种,主要的办法是将农产品信息上传至网络,还可以在网上先做调研,针对反响较好,需求较大的农产品,将其信息上传至网络上实现销售,另外还可以通过网络促销或者是直销的方式。此外,也可以加入到较为专业的大型的农产品销售市场和一些经贸网站上,例如专业的农产品行业网站。充分利用电子商务,高效使用电子商务,整合多方信息,高效利用各方资源,全面实现农产品线上销售,将线下传统的农产品销售方式放到网上,扩大销售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