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2.在十八世纪的近代普通教育初期,自然学科、人文学科被逐步纳入课程,形成近代的智育,后发展到体育、美育。但在总体上说,这种教育基本上属于“文化知识”教育。本世纪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生产与各种社会职能的技术性质发生变化,技术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以“文化知识”教育为主体的普通教育模式,面临着越来越严重的挑战。
当今社会在一定意义上可算是技术社会。现代技术不仅广泛渗透在生产、各种工作职能与管理之中,而且已经不可阻挡地进入家庭生活圈子。虽有知识而缺乏足够技术、技能的人,不仅越来越难以胜任工作和参与社会交往,甚至面临生活与生存的困难。因此,把以劳动技术为主体的技术教育引进课程,这是学校教改的趋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也有这种情况)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不同类型的教学-----普通的、科学的技术的和专业的教学------之间的那种严格的区别必须加以废除;而教育,从初等阶段到中等阶段必须同时成为理论的、技术的、实践的和手工的教育。”许多国家在小学开设劳动课、手工课,或创建综合中学,本世纪上半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合格人才和劳动者。
我国中小学教育在旧经济体制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始终没有突破应试模式,存在着脱离经济、脱离社会、脱离实际的弊端。培养的学生无论是心理素质、知识结构还是实践能力,都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把劳动、技术教育引进教育领域,可以促使年轻一代手脑并用,学用结合,既懂科学知识,又具有一定的技术技能,从根本上改善一代人的劳动素质,以推动物质生产的发展,为现代经济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可见,劳动、技术教育正是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轨道转轨的不可缺少的运行机制。
3.在初等学校里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是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目标的重要途径。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要源泉,是人的神圣义务和培养个性的基础。学生只有通过亲身劳动,体验创业的艰苦,才能养成热爱劳动和尊重劳动人民的品质以及自觉的创造性的劳动态度。
为了使未来一代体力和智力得到充分发展,还必须通过劳动、技术教育,使青少年学生掌握现代生产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懂得现代生产过程的基本原理。对小学生来说,主要是能学会一些最基本、最初步的生产知识和技能,受到现代化的启蒙。值得重视的是,现代生产的发展要求新一代人不仅具有科学文化知识,而且具有一定的基本技术和技能。技术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技术教育与人文教育割裂是错误的,非人文的技术教育和非技术的人文教育都不完全,教育应该是既传授技术又启迪智慧和理性的。
21世纪的学校教育应该在加强科学教育的同时,加强技术教育,正如《学会生存》一书在谈到传统的科学教育存在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所指出:“传统的科学教学很少致力于把课堂知识和科学实践联系起来”,“这种旧的课程计划很难启发科学活动中的创造性、直观、想象、激动与怀疑的态度,而观察、搜集数据、归类以及证明结论的能力都不应只是科学家的任务”。该书还指出,传统的科学教育存在同技术教学脱离的倾向,科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是强调知识与行为相互依赖的关系,促使科学教学和技术教学两相结合,就应注重科学研究与实际发展及应用之间的关系。当前“教育体系往往引起了这两者之间的严重分离-----这种分离既损害科学研究,又损害实际发展”,“在普通教育方面,课程计划过分倾向于重视科学,而忽视技术。”而使科学教育与劳动,技术教育相互补充,可促进手脑并用,充分发挥大脑两半球的作用,使左脑型教育与右脑型教育结合,理性思维与感性直观结合,基本理论与应用实践并重;有助于扩展眼界培养整体思维能力,锻炼身心的灵活性;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造意识和创造思维能力。
一、改革的背景
在全球竞争的、知识经济的时代,职业技术教育在确保美国在国际竞争中居于领先地位方面起着关键作用。最近的一份世界经济论坛报告显示,美国在2009~2010全球竞争指标的排名中从第一位降到第二位,瑞士超过美国位居榜首。这为美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改革敲醒了警钟。未来10年,在美国30个快速增长的职业类型中,2/3的职业需要从业者接受过高等教育和技能培训。研究表明,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收入是高中毕业生收入的两倍。在这种情况下,高等教育和技能培训成为美国人迈向中产阶级及继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基于此,奥巴马政府为美国教育发展设立了新目标:2020年前重新成为世界上大学毕业生比例最高的国家。这对美国的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如果能够成功地改革职业技术教育,就能确保每个学生高中毕业时为进入大学和事业成功做好准备,使年轻人和成年人有通过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获得从业资格证书、学位的途径。
奥巴马政府重视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并投入大量资金来推动改革。美国教育和劳动部通过贸易调整资助拨款配发20亿美元来强化社区学院项目和劳动力合作。奥巴马政府2013年度财政预算建议增加10亿美元来帮助50万中学生参与中学提供的职业学院项目。同时,2013年度财政预算建议给社区学院提供80亿美元资金来为高增长行业训练200万工人。这为实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提供了资金保障。
但是,美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从全球知识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传统的职业技术教育必须向终身学习转变。其不再是帮助学生中学毕业后获得文凭并找到工作,而应该致力于使学生获得从业资格证书和高等教育学位,以获得实现人生成功的职业。而目前的现状是,美国高质量的职业技术教育项目很少,造成较为严重的结构性失业局面。一方面,美国失业率很高;另一方面,医疗保健和高技术制造业等领域招聘技术工人困难。数据显示,由于技能短缺造成美国300万工作岗位空缺,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有效的、高质量的职业技术教育项目既要符合学生获得更高学历、更好工作的需求,还要与雇主、企业和劳动力的需求对接,要为学生提供基于整合学术和技术内容及适应性强的就业技能课程,也要提供把学生正在学的东西和真实生活的职业情境联系在一起的、基于工作的学习机会。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美国制定《投资美国的未来》这一政策,旨在确保教育系统提供高质量的就业训练机会来降低技能短缺、加速商业发展、鼓励新兴投资及雇佣机会,强化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该政策围绕这一宗旨,依据四个核心原则对2006年的《帕金斯法》进行了修订。
(一)职业技术教育和劳动力市场要实现有效结合
政策提出了职业技术教育和劳动力市场要实现有效结合的改革原则,以确保职业技术教育传授给学生的技能可以反映出劳动市场真正所需的能力和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都能够适应职业的需求。
一是对高质量职业技术教育项目提出更明确的要求。包括:高质量职业技术教育项目必须提供改进的和合理的系列课程。其跨越中等和高等教育,使毕业生获得从业资格证书和高等教育证书后,能够在高增长的行业就业。高质量职业技术教育项目必须有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成绩的优秀教师。高质量职业技术教育项目必须创造为学生开发和增强技能的机会。
二是各州政府要发挥更积极的作用。联邦政府授权各州政府确定哪些高增长行业的高需求职业是职业技术教育项目的焦点。包括:各州政府应当协调教育部门同劳动力和经济发展部门共同识别本州哪些工业快速发展,有劳动力需要。州政府应当建立起有效的信息平台,将用工需求信息及时传递给当地的职业技术教育管理者,确保教育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相适应,与当地经济增长的优先项目相结合。学生及其家长也要共享这些信息,熟悉职业技术教育项目并做出明智的职业选择。
(二)加强中等和高等教育机构、雇主、工业伙伴之间的合作
该政策提出了强化中等和高等教育机构、雇主、工业伙伴之间合作的改革原则。包括:只允许地方教育部门、高等教育机构和工业伙伴组成的联盟向州政府申请资金。联盟的其他伙伴可能是雇主、工业协会、劳动组织、公立和私立劳动力实体、企业组织和其他机构。鼓励申请联盟内的重要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合作,以便创造高质量的职业技术教育项目。
(三)强化基于确定指标的问责和奖励
这一政策还提出,要依据共同确定的绩效指标来进行问责和奖励,以提高参与职业技术教育项目学生的学术成绩、技术和就业技巧。
一是通过州内竞争拨款方式,对当地联盟实现资金分配。这将给各州政府更大的自由选择度来资助高质量职业技术教育项目,保障所投资的项目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和地区经济增长的优先发展项目相对应。
二是用统一的定义来强化数据系统,缩小不平等差距。各州要把当前职业技术教育数据与过往纵向数据系统结合在一起。要求当地联盟和州依据性别、种族、社会经济地位和英语水平等分解项目数据来确定中等和高等教育学生的参与度和成绩差距的因素。
三是奖励高质量职业技术教育项目。要求州政府使用州内基于绩效的资金来奖励有效项目。为了获得奖励资格,当地联盟必须满足州政府确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将包括改善学生的成绩和成功地缩小学生群体之间的参与和成绩差距。
(四)增加对项目实施和创新的支持
该政策还提出,要强化州政府政策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系统改革,以支持职业技术教育在地方层面的有效实践。一是强调州政府在支持严格的项目和系统的改革中所起的作用。二是建议通过由教育部管理的竞争性职业技术教育创新和转型资金来刺激当地创新和支持州层面的系统改革。
三、改革的突出特点
与《帕金斯法》相比,新出台的《投资美国的未来》具有一些突出的特点。
(一)促进教育公平
这主要体现在:更加关注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和农村学生。该政策要求通过联盟将企业等与高等教育机构联系在一起,并确保农村经济需求被考虑在创设的职业技术教育项目中。对于英语非母语学习者,要求州政府给予提供学术服务等支持,以便为他们在职业技术教育项目中取得成功,并在毕业后成功获得体面职业打下基础。对于残疾学生,要求每个州的计划和每个当地联盟申请必须包括这样的行动描述——确保没有给这类学生参与职业技术教育项目设置机会、参与、质量或成绩等方面的障碍。对于美国印度安人、阿拉斯加本地人和夏威夷人,继续支持这类学生的职业技术教育项目。
(二)追求卓越
追求卓越是这一政策的核心精神。这主要体现在:一是为了创造高质量的职业技术教育项目,满足私有部门提供的配套资源是获得政府投资的必要条件。二是资助申请联盟,不再分别资助当地教育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这将鼓励合作和使联盟更具竞争力,加强联盟可以购买充足的资源和使资源获得更有效的利用,从而创设优质的职业技术教育项目。三是为了确保资助使所有学生都能参与高质量的职业技术教育项目,把原来的公式化的拨款改为州内竞争拨款。四是支持州政府用州内基于绩效的资金奖励高效职业技术教育项目。五是为提高教育质量,原有拨款的数额得到大幅提高。六是设立竞争性的职业技术教育创新和转型基金来促进地方层面的创新和州层面的系统改革。这笔资金将占投资总量的10%。
关键词:社会转型;职业技术教育;理念
一、变革的背景分析
我们国家正处在一个快速转型的过程当中,“社会转型”是一个容易引起歧义的概念,在这里,“社会转型”的基本涵义是指社会的整体性变动,即由传统的、整合型社会向现代的、分化型社会转变。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我们国家正从农业的、封闭半封闭的传统社会,向工业的、城镇的、开放的现代社会转型,这是社会结构的转型;二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这是经济体制的转轨。这种转型有波及面广、延续时间长、影响深远等特点,在转型时期,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法律、人的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等都受到震撼和冲击,社会的各种现象无不带有转型期的特点。
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社会成员其行为和思想观念也都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和制约,社会的各个领域和方面都出现了有别于以往社会的高度分化和异质化。比如经济结构中单纯的国有、集体的局面被打破,出现了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外资、合资、独资多元化经济主体并存的格局。长期以来,我们国家中主要存在以工人、农民、干部为主体的三大身份阶层,在转型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分化和融合,出现了农民身份的工人和农民身份的干部等多元化的利益群体和阶层(私营业主、中产阶级)。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不同社会群体和阶层的利益意识会不断被唤醒和强化,这必然会导致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的升级造成区域(东西部、内陆与边缘)经济发展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大,当前和未来的一段时期内,我们国家将是一个农业经济方式、工业经济方式和知识经济方式并存的局面,经济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给传统的劳动力市场带来了令人注目的变化,致使大量的失业工人的再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消化问题变得非常突出,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又增加了这种转型的复杂性。更应该引起人们注意的是社会的这种转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还会有许多人们料想不到的问题发生,所有这些都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为职业技术教育是一个完全不同于普通教育的领域,两者有着不同的目的、参与者、方法和手段。与普通教育比较,职业技术教育与社会经济生活关系更为密切,尤其是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职业技术教育结构的变化,经济发展所引起的产业结构的变化,直接影响了职业教育横向的专业门类结构和课程结构的变化,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层次的结构的变化,又决定着职业教育纵向的层次结构和人才规格结构。处在急剧社会转型的中国社会面临的重要任务是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就需要建立以提高生产率和灵活性的新技术为基础的生产制度,为此要求劳动者具有宽厚的职业知识准备和灵活的应变能力,以及接受继续教育和自我学习的能力。
但是,目前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状况是无法满足转型期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的。这几年接受职业技术教育的学生人数一再减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错误认识,经济滑坡造成企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下降,迅速扩展的高中教育和社会对高等教育的更高需求,家庭无力支付学费等,都影响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其中最关键的是职业技术教育质量不高,学习内容和目标过于具体和狭隘,职业技术教育在培养目标、学习时间、课程编排、专业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与现实社会、与受教育者的生活脱节的缺点,授课时间太长,不必要的内容过多,资源的浪费和闲置现象严重,毕业生在培训的深度和适应性上存在着严重不足,引起人们对职业技术教育的不满。人们一般认为,职业技术教育应该服务于非常明确的目的——与人们为谋生而从事或可能从事的职业明显相关的目的。
当前,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不能很好地使受教育者学习某种技能,不能很好地推动其增加收入和实现平等,不能很好地对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作出充分的应对。尤其是处在社会急剧转型时期的职业技术教育,不能密切关注社会经济的迅速变革。而我国从发展中国家向成熟的工业经济实体过渡的主要障碍是严重缺乏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职业技术教育在消除这个障碍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前提是必须对现行的职业技术教育进行改革。
二、职业技术教育改革的理念
(一)职业技术教育的终身化
现代社会出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需要,新技术正渗透到社会每一个工业部门,包括适合我国国情的劳动密集型工业。技术的迅速变革使得技能很快变得陈旧过时,要求劳动者有更高层次的首创精神和更经常地进修学习,所以终身教育应运而生。
终身教育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包括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根据这个观点来看,职业技术教育绝不是终结性的教育,一招鲜吃遍天、一门专业定终身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据研究,从传授的教育内容的适用期来看,职业教育只能用五年甚至更少的时间。所以加强职前、职后教育的衔接,构建一个职业技术教育基础之上的职业继续教育体系,已成为职教改革的关键。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全民教育会议上强调的:必须把技术和职业教育看作是一个终生过程,是全民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具体的思路是:
1.完善职业进修教育制度,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准入制度。国家负责将数量众多的由行业协会举办的职业进修机构进行分析和综合,制定出在全国统一的,数量少、覆盖性强且更加灵活的职业进修法规条例,在原来《职业教育法》的基础上,对职业继续教育进行立法,在经费上、机制上保障那些未受到职业技术教育和已受过职业技术教育还想继续接受培训和进修的人都能受到职业进修教育。
2.职业技术教育的形式要更加灵活。除了正式的公共教育机构以外,社会要提供无数的职业继续教育和培训机会。举行多种非正规的职业技术教育(如多媒体网络和远距离教育可以提供任何一种需要的专业课程和大众教育),使各种非正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和正规职业技术教育一样,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3.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为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吸引力,并且为了适应知识社会和信息社会对高素质的职业人才的需求,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使之与中等职业教育衔接,为接受过职业教育的青年提供进入高等学校深造的机会,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为终身职业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4.把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种意识贯穿到基础教育中。学校教育是重要的社会化过程,学校社会化的主要内容就是培养受教育者在社会上生存的基本技能。据此不仅要有专门的职业学校教育,而且在普通教育课程教学中都要体现出鼓励学生思考人生道路、测查职业意向、培养职业兴趣和职业意识。
(二)职业生涯的流动性
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不仅导致了资本的流动,也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变化和各种人员的流动,职业的变迁性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在一个变化迅速的世界里,让一个人为某一特定行业作好准备是不够的,他们现在必须准备好在一生中进行数次的工作变换。一个人在劳动市场中的流动能力,将为其开辟更广阔的就业前景,因此,现在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一个人的职业迁移能力,那种一劳永逸的职教方式已经行不通了。
如何在职业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呢?这起码应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一是体力上的,现代快节奏的生活需要人有健康的身体,不容易疲劳,能适应频繁的出差,克服旅途的疲劳以致时差的不适,能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投入工作;二是心理上的,包括能适应反差极大的工作环境与生活条件,对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的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有认同感甚至有融入、接受的意愿;三是能力上的,包括与职业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跨职业的能力,如创造性、解决问题和作出决定的思维技能,以及社交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学生掌握这一系列能力就可以成为富有创造性和可再培训的工人,他们具有灵活性,可以随时调整自己,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
同时,职业技术教育还要为职业迁移创造条件。例如,职业技术教育要帮助学生掌握以数学、外语和计算机等基本技能为基础的能力,这是从事任何一种工作都应该具备的能力;要向企业和用人单位介绍职业技术教育的专业设置,对学习年限、学习内容、将要获得的职业技能和能力、典型的职业领域予以详细的说明,以增加职业教育的透明度。还要加强作为职业技术教育计划一部分的职业指导与咨询服务,因为这有助于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针对性和效果。要想了解和评估学生的才能和职业意向,帮助他们探索各种职业机会,制订教育和职业培训计划,有效地同他人建立关系并顺利地进入社会和劳动力市场,提供咨询是必不可少的。
(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主体的多元化
办学主体的多元化是国际上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重要特征,只由教育管理部门举办职业技术教育的单一办学模式过于封闭,不能使职业技术教育与企业、与现实社会保持沟通。单一的办学主体无力承担过重的办学负担,很难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对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要求,不利于发挥职业技术教育的作用。所以说,在发挥国家举办职业技术教育的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应该鼓励社会力量、企业、个人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
我们国家在行业办学方面(行业开办的中专和技工学校)有多年的历史,也积累了很多经验,这些经验值得借鉴。当然,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这些学校也存在办学质量的问题,是需要改革的。国家在对职业教育进行管理时,宜采取“辅干预”的原则,这种干预突出表现在:国家应为职业技术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最主要的是建立相应的法律基础,以保证企业等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办学主体地位。应建立职业学校与劳动力市场沟通的桥梁,增加职业技术学校学生在企业的培训时间,通过强化职业实践来提高其实际的职业能力,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为了调动企业办学的积极性,应该减轻开展职业技术教育企业的培训成本负担,立法规定承担职业技术教育的企业与未承担职业技术教育的企业共同分担办学成本,对积极开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单位,在财政税收方面提供相对宽松的环境和优惠。根据实际情况,修订职业技术教育的法律法规,使其更加灵活,更适应实际生产结构和劳动组织的变化。
职业技术教育办学主体多元化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职业技术教育经费来源的多元化,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国家,教育经费由国家全部负担是不可能的,以往的情况也证明是不可行的,应该本着“成本分担、利益分享”、“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多方筹集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经费,形成一个国家预算、企业雇主投资、学员缴费、自愿捐款、自筹资金等多元筹资格局。
(四)职业技术教育计划和途径的多样化
由于职业技术教育的对象,在社会地位、家庭背景、文化水平、身体与生理发育等方面不尽相同,其对职业技术教育学习内容的理解、对职业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在进一步学习的发展潜力方面,必然存在很大差异。因此职业技术教育的学习年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至考试形式,不应该也不可能采取“千人一面”的大一统的方式,而应该在满足职业技术教育大纲和教学计划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政策和措施,多样性应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灵魂和趋势。
对象的差异性决定着政策和途径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由于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结构布局不一样,对劳动者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就不一样,国家在规划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时候不能“一刀切”,应因地制宜,根据经济学上的“比较优势”的原则发展区域职业技术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知识和人力支撑。
第二,对一些群体,包括残疾人(身残、智残)、下岗工人、农村妇女等采取职业技术教育促进措施,给他们提供适合他们自身条件的职业技术教育。如对那些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确有困难的青少年,可以适当放宽要求,只要求他们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即可。
第三,要重视“职业精英”教育,对那些在职业实践中具有较高悟性的学生,实行重点培养,使他们成为“行家”、“里手”,具有“绝活”的职业人才。如对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可指导他们选择需要更多精湛技能的培训项目,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第四,对发展较为全面的学生,即对专业理论的理解及职业技能的掌握都比较好的青少年,则采取更高层次的促进措施,使其具备进一步发展的基础,给他们增加提高性的培训内容,鼓励他们参加各种证书考试,为他们顺利就业创造条件。
(五)职业技术教育专业设置的现代性
为了适应转型期的要求,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对职业人才的更高要求,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专业设置要更具现代性,为此要坚持以下原则:企业需求原则、相对稳定原则、广泛适应原则、能力培养原则和职业发展原则,还应重点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在迅速增长的就业领域里开发新的专业。目前,国际公认的在下述领域将产生许多新兴职业,它们是与媒体相关的工业领域:多媒体、计算机、远距离通讯、数据处理等;与环境有关的工业领域,如环境保护、污水处理等;与产品相关的服务领域,如休闲、旅游、体育、健康与老年护理等。职业技术教育要根据上述领域的要求,设置和开发新的专业,如与信息与通讯领域有关的电工、信息与通讯系统商务员、专业电子信息处理员、电子信息处理商务员等。对上述专业安排学习内容时,可采用渗透式模块结构,专业基础课是电子技术、数据处理和企业经济三个方面内容的集成,应占职业中学三年学习时间的一半,适用于上述四个专业。剩下的时间则在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实施职业专业教育,突出其专业特点,这种做法的优点是促进理论向实践转换,构建跨专业思维,培养跨职业能力。
第二,要加速现有专业的现代化。现代社会对职业人才的新要求在职业技术教育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目标的四个“导向”:用户(用人机构)导向、过程(经营和生产过程)导向、服务(售后成套服务)导向、项目导向(非批量与个性化)。教学培训的四种内容:技术(创新及高技术)内容、商务内容、信息(计算机)内容、通讯(网络)内容。教学过程的四种联系:企业培训与学校教学、职业体系与学科体系、整体性计划与过程性观察、职业活动的综合性与职业领域的专业性。要据此对现有专业进行调整,使其更加现代化,更具有时代性。如建筑行业,从劳动形式来看,由于建筑机械与建工仪表的使用增多,对劳动者专业知识的要求增强,相应的体力劳动却逐步减少、脑力劳动增加,要求劳动者的判断力以及责任心更强,应该根据这种情况对原有的建筑专业进行充实调整。
(六)课程方案的开放性
科学技术进步导致产业结构与劳动组织的变化,其显著的特点是生产与服务的结合,生产管理由金字塔型向扁平式结构转变,这就淡化了管理阶层的作用,要求每一个劳动者都是管理者,能够独立地进行计划、实施、控制和评估工作。所以除了精湛的职业本领以外,劳动者还应具有许多原先只有管理者才具有的本领,如善于与人打交道、联想思维、团队精神、责任心等“软能力”或称关键能力。因此,专业内容的传授与关键能力的培养应该成为我们对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进行设计的核心目标。同时由于结构性的转变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要随时跟踪科学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与劳动组织的变化,这就要求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目标应不断变化,为了达到培养目标而设计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时应
具有更大的开放性。这种开放性的特征除了使课程成为一个对社会、对企业开放的体系外,还包括吸收其他国家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设计的优点。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职业技术教育的课程设置也应是一个不断适应社会的变化的动态过程,及时充分地反映经济结构性调整和劳动力市场变化的情况。
〔参考文献〕
〔1〕文军,朱士群.社会化、社会整合与转型期社会稳定〔J〕.社会学(人大复印资料)2000,(8):82.
〔2〕郑杭生.从传统向现代化快速转型过程中的中国社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4.5.
关键词:初中 劳动技术 课堂教学 管理
劳动技术课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必修课,是实施劳动技术教育、贯彻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根据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做到合理施教,组织好劳技课的实践活动,加强劳动技能训练,通过形式多样的的劳动技术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劳动技术课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有关部门的调查分析表明,“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初中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一个薄弱环节,而劳动技术课则是薄弱环节中的薄弱科目。”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对劳动技术课的意义认识不足;(2)教材内容与实际需要脱节;(3)忽视培养学生操作能力;(4)教学设备、实习场地条件差;(5)缺少高水平的劳动技术课专任教师。因此,要切实加强初中劳动技术课的教学与管理。
一、正确理解劳技课教学基本要求和特点
劳动技能的培养是劳技课教学的核心,在劳动技能的培养中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劳技课教学有以下的特点:
1.理论联系实际。教师要注重学生所从事的劳动项目和内容,组织有关知识的教学,做到手脑并用,知识和技能并进。
2.注重思想教育。劳技课选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组织,要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有利于思想教育的全过程渗透。
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劳动技术教育受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性别、认知水平和能力,选择学生力所能及的项目和内容。
4.注重综合性。把有关学科的知识技能有机地渗透到劳技课教学中,把劳技课教学与参加校办厂、校外工农业生产的劳动,以及参加社会和学校的公益劳动,自我脑力劳动、家务劳动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课内与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二、认真钻研教材,优化课堂结构
遵循劳技课教学的特点和基本要求,结合现行教材、学校实际、学生实际及教师个人特长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然后设计课堂教学,组织教学,提高教学实效。
1.激趣导入。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常用的方法有:讲故事、猜谜语、实物展示、设疑、谈话等方法。例如,在讲授初中第一册第四章第三节《刨削》时,可利用谜语“一只猫顺板跑,吃木头拉皮条。”学生们跃跃欲试,情绪高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接着导入课题。
2.突破重点和难点。做好技术操作示范是劳动技术课的一项重要任务,完成好这一教学任务,教师的操作示范至关重要,要求教师示范动作要规范、娴熟,步骤要清晰、明了;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有些动作可以夸张、放大一些,尽量让学生看清楚。因受教学内容限制,有的动作不宜演示清楚,可选用电化教学的手段进行演示。
3.加强课堂练习,促进学生劳动技能的形成。
劳动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堂练习尤为重要。如《简易木制品的制作》一节,让学生在规定时间里每人完成一个粉笔盒时,就比较困难。因此,可以小组为单位制作,这样,教师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在社会劳动中的合作精神。
4.注重成果评价,引入竞赛机制。教师对学生的劳动成果要及时做出评价,对好的作品要给以充分的肯定,进行表扬。还可以开展劳动竞赛,通过同学与同学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劳动技术竞赛,既能检查教学效果,又能促进技能的形成,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自信、自强、团结协作的品质。
三、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良好技术习惯的养成
初中劳动技术课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劳动技能为主要任务的课程,其特点主要在于它的实践性、基础性和通用性。它不同于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一般的文化课,主要是通过劳动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虽然它也有传授生产技术基本知识的任务,但那是为技能训练服务的。它也不同于以培养学生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的一般劳动课,而是使学生通过劳动过程把书本知识和实际劳动结合起来,掌握基本的生产知识和使用简单劳动工具的技巧。它更不同于为从事某种职业所进行的专门技术培训,而是给学生打下从事生产劳动的一般基础;即使在实际教学中把某一职业技术项目作为教学内容,也不能以这个职业的需要为目标,而应该使之成为培养学生通用技术的“载体”。因此,劳动技术课必须以操作训练为中心,采用“手脑并用,操作为主”的教学方法,绝不能把它变成劳动知识课。
四、注重引导学生创新意识的和创新能力的形成
1.创设良好教学情境,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中引入、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其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使他们在特定的客观情境中获得丰富而强烈的感受、体验乃至情感,激发其思考与探究的冲动和激情,发展其创新能力,要注重师生的共同参与,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思考权、讨论权、质疑权和总结升华权交给学生,提倡学生在做、思、疑、综中发展,呵护学生每一个具有创意的冲动和念头,珍惜他们每一个带有创新性的言行萌芽。
【关键词】职业教育,作用,改革
一、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人才差距造成产业差距。美国总统奥巴马强调,对职业教育进行投资,是对未来长期经济发展进行投资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增强美国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劳动者素质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主要是依靠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只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才能培养大批适应各种岗位的高技能高技术人才。职业技术教育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纵观国外职业教育
在美国,职业教育被称为“职业生涯与技术教育”;在日本,他们之所以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与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是分不开的;法国的通才教育是一种一脉相承的教育理念,在职业教育中,避免按某个特定岗位培养人。法国的职业教育序列十分完整,一方面,职业教育体系与主流的普通教育体系,两个渠道互相补充,另一方面,从初中后到职校到大学再到硕士,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 路路相通。
1.由行业根据全国统一的框架体系负责制定本行业的具体能力标准。较为完善的培训体系,他们称他为培训包,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国家认证部分,这是培训包的主体包括能力标准、资格证书、评估指南三方面内容。第二部分为非国家认证部分,由学习方法指导、评估资料、职业发展资料三方面组成。培训包是澳洲国家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制度的重要官方文件,是学院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培训指南。
2.根据实际制定课程标准。在课程安排方面,提供有阶段性的、但又是可连续的教育与培训课程,使学生可以在不同时期、针对不同需求决定所修课程。学生可以通过课程学分认证灵活地在证书,文凭或者只是提高个人品位等方面自由选择。在教学组织方面,针对不同的学习对象和课程类型,采取各种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工作。为一切愿意接受教育或培训的人员提供有效的服务。
3.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中心。各学院和培训机构严把课程设置。教学工作落实到实处,培训学习有明确的培养目标、能力要求和学习时间。并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考核,只有考核合格者方可获得全国通用的等级证书,凭此资格证书可参加不同层次的工作或进入更高层次的学习,这样使培养的学生到工作岗位后能很快地胜任工作,这充分反映了澳洲的职业技术教育而是以职业岗位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正是由于这种职业技术教育的灵活性。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学生,使职业教育与社会贴得更加紧密,甚至一半以上是业余时间学习,他们真正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到了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中心。
4.以行业主导作用,强化产学合作教育。澳洲国家由政府行业教育界的代表组成,其中大部分成员来自澳洲的支柱行业。企业首先提出员工培训的需求和目标,职教学院等培训机构派人与企业的专职培训教师共同研讨。如适应就业市场、满足企业需求、争取经费投入等做出的宏观决策,充分体现了行业的主导作用。行业直接参与学校管理,充实学院教师队伍,支持实训基地建设等四个方面。开展产学合作教育是澳洲职业技术继续教育立足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三、现行职业教育现状,加强职业教育的改革
1.我国职业教育现状。我国的工业化进程加快,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产品周期和技术周期缩短,城市化进程加快,对一线劳动者培训需求量大大增加;(1)从教育公平角度,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仅次于九年义务教育;(2)教育形式上,我国的职业教育主要包括职业学校教育、职业培训和民间学徒制三种。前者是学历教育,属于国民教育体系范畴,后两者是非学历教育,属于职业培训范畴。职业学校教育就目前而言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的主要形式,主要由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承担。(3)依据职业技能标准,培训的层次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和其它适应性培训。在办学形式上,有公办与民办两种。但从整体说,我国职业教育办学形式以公办为主,民办等其他形式并存。(4)培训机构主要由技工学校、就业培训中心、社会和各方面(包括个人)举办的培训机构承担。我国现行的职业教育体系反映是工业社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是传统的职业教育体系。从类型看,我国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已基本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专业门类齐全,专业设置多样化。多元办学的机制逐步形成。
2.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一些建议
(1)转变教育观念和职业理念。从认识上提高职业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人才。通过结构布局调整和资源重组,打造一批职业教育的精品品牌,进行规模化、集团化经营,利用规模优势和办学特色开拓国际市场。(2)以改革的思路办好职业教育,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教学手段,提供优质的教育、培训、服务,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力资源开发的需求。强调职业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职业学院的专业设置、课程教学都要根据所从事的职业岗位要求来设计,课程设置必须从学科体系向以职业导向和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式转变。(3)职业教育主体还应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和职业教育的特点,根据行业或产业岗位群对人才规格、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设定专业培养方向、能力素质标准、教育内容、教育模式。(4)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加大依法治教力度;优化教育资源结构,实现办学主体社会化、多元化,建立与市场经济条件下融资体制相适应的多渠道筹资办学的教育资本投入机制。(5)调整师资结构,完善教师社会实践制度。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在企业中建立职工教育和培训体系。(6)确立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和完善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机制。
参考文献:
[1]李春林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年
[2]戴斌. 《市场转型、产业升级与旅游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