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危害的因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为调查对象,其中接触射线46人,接触射线工龄1~25年,接触苯系化合物12人,接触苯系化合物工龄1~20年,接触甲醛2人,接触甲醛工龄1~21年;多种有机物18人,接触汞的口腔科医务人员18人,接触汞工龄1~26年。
1.2方法根据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参照《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中《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的规定检查项目。
2结果
2.1根据《放射工作人员健康标准》(GBZ 98-2002)及《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总则)》(GBZ 112-2002),检出实验室检查各项异常5人,其中发现1人白细胞计数减少+红细胞计数减低, 1人白细胞计数减少+血红蛋白定量减低, 1人白细胞计数减少+红细胞计数减低+血红蛋白定量减低+血小板计数减低同时眼科检查检出晶状体周边点状混浊;1人红细胞计数减低同时检查晶状体周边状混浊, 1人血小板计数减低。2项或2项以上实验室检查异常者射线作业工龄均在10年以上。由于条件所限,未对接触射线作业的医务人员生殖系统进行检查。
2.2根据《职业性苯中毒诊断标准》(GBZ 68-2002),检出血常规异常3人。其中1人白细胞计数减少+血红蛋白定量减低, 1人白细胞计数减少+红细胞计数减低+血红蛋白定量减低+血小板计数减低, 1人红细胞计数减低。2项或2项以上检查异常者苯系化合物作业工龄均在10年以上。
2.3此次检查接触甲醛人员均无吸烟史。检出各项异常2人,其中工龄≥10年有1例,咽炎、鼻炎,工龄≥20年有1例双肺纹理紊乱和肺通气功能异常。
2.4根据《职业性汞中毒诊断标准》(GBZ 89-2002),共发现尿汞增高1人,工龄均为10年以上。
2.5此次检查的接触苯酚、多种有机物、砷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未发现异常检出。
3讨论
职业损伤包括职业危害因素导致的损伤和与工作有关的疾病。医院是患病人群的聚集点,是病原微生物活动猖獗、疾病传播活跃的场所,尤其是近几年新的化学药物和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医务人员暴露于多种职业危害因素之中。
常见的医务人员职业性损伤危险因素包括:机械性损伤、物理性损伤、化学性损伤、生物性损伤、心理性损伤。虽然各级医疗机构对射线的危害有比较明确的认识,对于接触射线作业人员的健康监护的重视程度也较高,但是对于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认识远远低于射线对人体损伤的认识,因素,提高医务人员自身对接触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认识非常必要的。
3.1电离辐射会给医务人员造成机体损伤,如白细胞减少、不良生育结构、放射病、致癌、致畸等[1]。采用激光手术的方法也会对皮肤,眼球有光化效应损害[2]。同时传统的X线、同位素产生的α射线,β射线r射线及其他高能射线均可对人体产生损害。因此,每年定期进行职业体检是必要的。同时个体防护用品的佩戴及工作场所的防护会对接触人员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3.2病理科医务人员主要接触苯系化合物、甲醛、苯酚和其他多种有机化合物。接触苯系化合物10年以上人员的白细胞异常率明显高于接触苯系化合物10年以下的人员,说明随着接触工龄的增加,苯系化合物对血液系统的影响也在相应的增加,同时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的匮乏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接触苯系化合物的医务人员每年定期进行职业体检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个体防护及接触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也需急待加强。本次调查结果表明,体检异常者均为接触10年以上人员,说明随着工龄的延长,甲醛对人体的危害逐步显现出来。因此,加强个体防护及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验对于减少甲醛对人体的危害是有意义的。苯酚对皮肤(褐黄病、白斑病)黏膜、呼吸道(哮喘)、神经系统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此次调查未发现苯酚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这可能与此次接受调查人员过少有关。从体检结果可以看出,汞对口腔科医务人员存在职业损害。
我们认为,各医院应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采取适当、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或避免职业性危害因素对医务人员健康的损害。
参考文献
关键词:药师;医院感染;职业防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 X799 文献标识码: A
2003年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疫情中,医务人员的高感染率不仅表明医务人员的职业存在较大危险性,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从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到各级医疗机构以及医务工作者尤其是一线工作人员与患者直接接触的机会多、时间长,受各种危险因素的影响大,健康潜在威胁不容忽视。医院药房作为与患者接触的一线窗口,药师的工作环境潜伏着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及心理性因素造成的职业危害,威胁着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本文即对药房工作人员面临的职业危害因素加以分析,旨在提高药师的防护意识,在工作中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避免职业危害的发生。
一、危及药师身体健康的因素
1.1噪声
为更好地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医院药房建立了“零距离”的药学服务模式,将门诊药房取药窗口改为柜台式服务。门诊大厅的嘈杂、患者的咨询、各个发药窗口呼叫患者姓名造成的噪声,不仅对药师的听觉系统产生损伤,对心血管系统同样也有损害,使血管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同时,对内分泌系统也会产生影响,使人烦躁、精力分散,易导致工作出错。
1.2视屏显示终端
现在医院药房大部分都使用计算机对库存药品、处方医嘱等进行管理,药师每天有大量时间接触视屏显示终端(VTD)。据研究,VTD作业可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眼睛和肌肉骨骼等损害,并可能引起先兆流产和自发流产,甚至畸胎。
1.3生物因素
医院是各种微生物聚集的场所。医院环境空气的主要污染源是患者的呕吐物和排泄物。通过物品的更换,污染微生物形成气溶胶散布到室内空气中,人员流动加速了气悬微生物的传播,对患者和工作人员呼吸道感染形成威胁。敞开式柜台服务使药师与患者进行面对面地交流、接收处方,增加了药师受感染的几率。此外,药师在回收患者使用的芬太尼透皮贴剂时,如未进行防护,也易被贴剂上残留的病毒感染。
1.4被动吸收药物
大多数化疗药物已在实验室被证明可致癌、致畸、致突变。抗肿瘤药物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常会刺激皮肤和黏膜,还能引起局部的毒性反应(静脉炎、过敏反应、组织坏疽)和全身的中毒反应(过敏反应和器官毒性)。药师在发药过程中有时会接触到破损的化疗药品,若未及时进行防护将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同时,药师在日常工作中,如分装药品时,也易通过呼吸道和皮肤吸入药物粉尘,从而引起过敏反应或导致内分泌失调等。
1.5消毒剂
医院药房常用的消毒剂有过氧乙酸、戊二醛等。皮肤是最易受伤的部位,消毒剂可引起皮肤刺激和过敏性皮炎等病理性改变,主要发生于手部、腕部和前臂。此外,消毒剂还可致支气管哮喘、诱导机体突变和致癌等。
1.6心理因素
药师作为窗口服务的一线人员,不仅承担着为患者迅速、正确地调配处方的责任,还需具有丰富的药学知识,既要判断医师不合理用药处方,又要对患者安全用药进行指导。长时间精神高度紧张和较大的工作压力会对药师的心理健康造成伤害,导致心理、生理疲劳,自身免疫力下降。
1.7意外伤害
药师在调配处方时,常常会被各种尖利物如药柜上的玻璃门割伤。住院药房的药师在每日拆分口服药品时,也常被锋利的外包装铝膜割伤。药房使用紫外灯进行空气消毒时,工作人员有可能被紫外灯光灼伤,引起皮肤红斑、角膜炎。
二、控制和预防措施
2.1全面重视职业危害
药剂科应从上至下加强对职业危害的重视,提高防护意识。药师应充分认识工作环境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作好积极的预防,以保护自身健康。
2.2加强教育和培训
很多药师对工作环境中的危害因素除不够重视外,往往并不清楚这些因素对健康的影响,甚至忽略这些因素的存在。对此,药剂科可对所有员工进行全面的健康教育,在职业危害因素认知、有效的防护设施、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等方面进行培训,对新上岗的人员进行职业危害认识的考核,以提高药师的自我保护能力。
2.3规范操作程序
药剂科应从细微处建立严格的操作规范,如药师在分装药品时,必须戴口罩、帽子、手套,皮肤一概不得直接接触药品;工作环境要保持安静,严禁高声喧哗;回收患者使用过的芬太尼透皮贴剂时,应戴乳胶手套,并将回收的贴剂放在密封袋中保存,集中销毁;处理过期、破损药品应穿防护衣,戴口罩、护目镜、圆顶帽子、乳胶手套,动作要轻柔,避免药物粉尘逸出造成空气污染,并将处理过的药品连同安瓿装入医疗垃圾袋中,上交医院医疗垃圾回收处统一销毁。
2.4改进部分硬件设施及工作流程
为减少噪声污染和病原体感染的几率,以及降低窗口药师心理压力,医院药房在设计柜台式窗口时,应建宽为1米的台面。每个窗口设电子显示屏显示该处取药人员名单,避免用话筒呼喊患者姓名带来的噪声;住院药房的口服摆药台应与发药窗口保持一定距离,使药师能在安静、有序的环境下摆药;医院应为药房安装必要的通风设施,保证空气的流通。药房的紫外灯开关应设在室外,待灯熄灭后10~15分钟进入,开窗通风换气。在发药流程上,一可利用全院计算机联网的特点,在患者划价交费时,将药品信息同时传递到药房,药师可根据信息先行审方及调配处方;二可引进自动叫号系统,患者在收费室交费后即可得知在药房的几号窗口取药。我院门诊药房于2006年采用上述新的发药流程后,大大减少了患者取药时间,减少了医患纠纷并降低了窗口药师的心理压力。
2.5药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心理因素是实现自我保护的基础。药剂科可每2周组织1次全科业务学习,由从事临床药学的药师介绍相关的专业知识。此外,药师应经常性参加医院各项业务学习和不定期地参加学术交流会等,并利用业余时间学期刊杂志和专业书籍,掌握最新药学信息。同时,药师还应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及与人沟通的能力;从患者角度出发,急患者之所急,体现人文关怀;面对患者的一些过激语言,以平和心对待,给予耐心解释,切莫与患者发生争执。
2.6营造和谐的科室环境
药剂科的全体人员应在科室主任的领导下,营造一个和谐的科室环境,保持团结向上的工作氛围,这将有利于药师的身心健康。
结束语
处于亚健康状态药房药师应引起医院管理层的重视,这类人群通过有效的健康指导和干预,能避免职业伤害的进一步加重。当医务人员发生工作相关性损伤时,相关人员应严格对职业危险因素进行有效识别和管理,加强相关职业危险因素的防护,减少职业疾病的发生。而一旦有员工发生工作相关性疾病,医院管理决策层应充分认识到职业伤害对他们的健康危害,并及时给予适当的补偿,给予人性化关怀,使工作相关性疾病所造成的伤害和损失减少到最小。通过本次研究调查所获得的结果和信息,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和关注,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为药房药师创造良好的从业环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药房药师职业伤害防护和职业健康管理机制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杨冬,郝子成,杨东. 医务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与管理[J].中国辐射杂志,2006,15(2):1791
[2]乔赐彬,乔建华.医务人员职业卫生研究进展[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1,27(6):3761
[3]王秋枫,赵树芬,张秀池,等.职业接触抗癌药的发育毒性作用研究[J].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1996,14(6): 3271
[4]费平霞,魏世杰,文友民,等.我院门诊药房开展药学服务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药房,2006,17(20):1 5931
【摘要】 目的探讨手术室工作环境对工作人员的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方法通过临床观察和分析,认识到手术室工作人员长期工作在受心理危害、噪声、电离辐射、化学消毒灭菌剂、生物感染、麻醉废气的环境中,采用了防止身体疲劳、避免电离辐射、避免感染、加强室内空气流通等一系列防范措施。结果增强了手术室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保护了工作人员的健康,减少了环境污染。结论减少或消除造成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是防范措施的关键。笔者作为这一特殊群体中的一员,现浅谈一下影响手术室护士健康的一些职业危害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防范措施
手术室是为病人施行手术治疗、诊断以及担负抢救危重病人工作的重要场所,医院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和抢救的主要场所,也是各种病原体最集中的场所。手术室是职业损伤的高危科室,手术室护士由于工作的特殊性长期工作在“密闭”环境里,处于多种有害因素中,因职业压力所致的紧张、疲劳和生物节律的改变以及受到噪声、电离辐射、化学消毒灭菌剂、生物感染和麻醉废气等因素的侵袭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因此,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充分了解存在于职业中的危害因素,增强自我防护意识,维护自身健康。
1 临床资料
回顾性总结分析影响笔者所在医院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采取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2 手术室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
2.1 身体疲劳与心理危害手术室工作的医护人员的心理危害主要是精神紧张压力过大所致,手术室是一个特殊的科室,工作很不规律,工作量大,急诊手术特别多,时刻处于备战状态,随时准备抢救危重患者,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加班加点更是常见,工作中又需要长时间站立,频繁走动等,不仅易引起心脏病、溃疡病、胃下垂、下肢静脉曲张、慢性腰腿背痛、颈椎病等疾病(1);同时也会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轻度表现为厌恶、逃避工作、学习、生活、重度表现为感觉体力不支、注意不集中,思维迟缓、情绪低落,工作协调性差,动作急促或过分迟缓、思维和判断失误增多,差错事故就会发生。
2.2 噪声电动吸引器、无影灯、麻醉机、电刀、空调、电钻、患者的等是手术室噪声的主要来源(2)。医院病房的国际噪音标准容许声压级为38dB,而手术室噪音强度在50dB-60dB时,可产生相当大的干扰,长时间在90dB以上的噪音环境中可出现内分泌、心血管和听力系统的生理变化,能引起头痛、头晕、失眠、听力下降等,严重影响了手术室护士的身心健康。
2.3 电离辐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术中应用C行臂X线机定位摄片及直视下手术和激光手术等,手术室工作人员接触射线的机会越来越多。手术室如无防射线设备,就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受射线照射的可能,据有关文献报道,少量多次接触放射线可因蓄积作用致癌。此外,在泌尿外科、神经外科、以及矫形外科需要采用激光手术的治疗方法,对皮肤和视网膜可产生光化效应损害。
2.4 化学消毒灭菌剂甲醛、煤酚皂、戊二醛、臭氧、碘伏都是手术室常用的挥发性化学灭菌剂,它们用于手术室的消毒、浸泡标本、器械消毒等,均为刺激性物质,对皮肤粘膜、上呼吸道、神经系统均有一定程度的刺激作用。其中甲醛对人体的毒性很大,当甲醛尝试达20mg/m3时,接触者出现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持续性头痛、心悸及失眠等(3),长期接触可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及染色体异常,有致敏、致癌、诱变作用;戊二醛的使用是引起职业性哮喘的主要原因,会引起皮炎、过敏、结膜炎、头痛、胸闷、气喘等;手术室空气消毒时使用的紫外线灯管和臭氧消毒器可放出臭氧,它是眼和肺最危险的刺激剂之一;可引起过敏性哮喘、急性肺水肿、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碘伏造成器械护士手部皮肤皲裂,为各种病原微生物的侵犯创造途径。
2.5 生物感染由于手术室特殊的工作环境,工作人员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呕吐物等,受感染的机会较多。手术过程中,锐利器械如剪刀、刀片针等的使用非常频繁、术中传递、术后清洗循环往复在各个环节中,容易误伤他人或自己,也会将传染性疾病的病原体带人体内引起感染,其中最具威胁性的感染性疾病是乙肝、丙肝、艾滋病。它们通过血液感染的效率极高,往往一次即可感染。
2.6 麻醉废气麻醉过程中使用的氨氟醚、异氟醚等可从麻醉剂的面罩、活瓣、螺纹管等衔接处漏出,污染手术室的空气。微量的麻醉废气可对手术室护士的听力、记忆力、理解力、操作能力产生影响,甚至可引起自发性流产、胎儿畸形等(4)。骨科手术中应用的骨水泥等,它们以气雾状或分子形式漂浮于空中,易引起皮肤、呼吸道及神经系统的损害,让人感到胸闷、气短、头痛、甚至发生过敏反应。
3 预防措施
3.1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不断改善工作条件,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工作中注意保持良好的操作姿势和习惯,预防过久站立及走动产生的危害。养成良好的早餐习惯,安排合理的膳食营养,促进体力恢复。设法改善站立和走动的强制体力和姿势,平时可穿平底鞋和弹力袜,休息时可抬高下肢促进血液回流并注意腰背部肌肉锻炼,以防下肢静脉曲张和腰背损伤。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和缓解职业性紧张,重视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工作之余尽量参加各种文体活动并保证充足的睡眠,做到劳逸结合以消除身心疲劳使自己保持精力旺盛、精神集中、心情愉快,能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工作中。
3.2 噪音防护电动吸引器、麻醉机、推车等定期维修、
活动部件上油,吸引器不用时及时关闭。整理手术器械用物时,动作要轻、稳、准,各种手术推车、器械台的轮子要使用多方向可转动的静音轮子。工作人员要做到四轻:即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禁止在手术间大声喧哗或跑到,禁止携带手机等电子通讯设备进入手术室。
3.3 对电离辐射要尽量避免X射线照射,在无法躲避时尽量使身体不进入直射线中,现代化的手术室应设置防X射线穿透的手术室,参加手术的人员在X射线操作或做激光手术时应穿铅衣,并在手术间安全范围内放置铅屏风,戴防X射线和激光的防护面具。妊娠期禁止与X线接触。对于人员安排要合理适当,次数均摊,避免短期内大剂量接受X线照射。
3.4 化学消毒灭菌剂的防护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定时开窗换气,手术后对器械、污水、房间的处理严格按规章制度执行,甲醛熏箱安放在有排风扇的房间,从里面取物时尽量集中操作,戴好防护镜和口罩帽子。用高压灭菌的干式持物钳代替传统的湿式持物钳以减少消毒液的挥发,减少对人体的影响。接触戊二醛时戴好橡胶手套,防止液体溅入眼中或吸入。选择高效、广谱、低毒的化学消毒剂,消毒剂的配制浓度要准确,防止过量,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配置过程中,操作人员要戴好帽子、口罩、手套和护目镜。紫外线照射消毒应严格掌握消毒时间,消毒过程中严禁入内,必须进入时要中断消毒,消毒后通风。
3.5 为了避免生物感染,术前必须了解患者的病史以及肝功能、两对半的检查结果,对阳性患者要提前做好准备,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手套如有破损应立即重新更换消毒手套,避免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手术台上正确放置刀、剪、针等锐器,需把锐器放在盘中传递,严防刺伤皮肤。如有损伤应立即将伤口用清水冲洗,挤出残血,用碘酊消毒。若患者HBV阳性则应在受伤24h内注射乙肝疫苗和乙肝病毒高价抗体。如果患者HIV阳性设法在暴露后24h内尽快服药预防。
3.6 麻醉废气的管理,选择质量好的麻醉机,添加麻醉机时要注意防漏,全麻过程中用二氧化碳吸附剂,管道连接要紧密,防止漏气,室内要有通风设备。
手术室护士作为感染的高危人群,一定要高度重视职业预防的重要性,增强自我防护意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使职业损伤的危害性降低到最低限度,维护自身健康,不断提高身体素质,业务素质和护理质量,以适应现代医学和护理学科的不断发展,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映兰,罗贞.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03,19(1):67-68
[2] 何振慧.手术室危险因素及防护的进展【J】.广西医药,2003.25(6);973.
关键词:造船厂;职业病危害;识别;分析;控制
1 背景
为了分析、评价“某公司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措施的现状,并在现场检测数据的基础上提出综合评价意见和进一步合理、可行的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等规定,某单位委托我公司对其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2 主要危害因素
(1)生产工艺与所用原辅料。生产工艺说明:按船体分段各模块的设计结构要求,带涂层的钢板在加工车间的加工平台上进行定位和切割,然后进行卷板、板块拼装焊接,同时进行型材钢条的切割与拼接。完成钢材板块切割拼装后,接着进行分层制作、小组装、板块大组装和船体分段组装。在分段堆场与预舾装场完成船体各个分段建造和预舾装。预舾装后的船体分段,吊上船台,拼接合拢成为船舶前段,完成水线以下部分面漆工序。船体前段下水后拖入船坞,在船坞内与船尾段、驾驶台合拢安装后,部分机舱舾装、甲板舾装后出坞,继续靠泊在舾装码头上完成水线以上部位面漆工序和船体内部的舾装工序,最后通过试航、调整,新船即可出港。使用的原料:钢材、焊条、焊丝、铁矿砂、氧气、二氧化碳、丙烷、油漆、有机溶剂等。(2)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性质及危害。1)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氧化铁粉尘、电焊烟尘、砂轮磨尘、甲苯、二甲苯、乙苯、乙酸乙酯、丁酮、异丙醇、丁醇、酚、臭氧、一氧化碳、二氧化氮、X射线、工频电场、电焊弧光、噪声和手传振动等。2)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的健康影响:锰:长期接触会损害人体的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头晕、头痛、心动过速、记忆减退、嗜睡、多汗、两腿沉重等症状。重者会出现“锰性帕金森氏综合征”。
电焊烟尘:吸入这类烟尘会引起头晕、头痛、咳嗽、胸闷气短等,长期吸入造成肺组织纤维性病变,常伴随锰中毒和金属烟热等并发症。
氧化铁粉尘、砂轮磨尘:长期吸入某些生产性粉尘可引起以肺组织纤维性病变为主的全身性慢性疾病,尘肺。
二甲苯:短时间内吸入较高浓度二甲苯可出现眼及上呼吸道明显的刺激症状、恶心、呕吐、头晕、胸闷、四肢无力。重者可有躁动、抽搐或昏迷。长时间接触有神经衰弱综合征,女工有月经异常,工人常发生皮肤干燥、皮炎。
高温:作业人员因体内热平衡和水盐代谢紊乱,可导致职业性中暑,严重时可发生重症中暑。
噪声:长期接触工业噪声可引起操作工人耳鸣、耳痛、烦躁、失眠、头晕、记忆力减退,也可引起暂时性听阈位移、语频听力损失、高频听力损伤、永久性位移,更严重者出现噪声聋。
3 现场检测浓度及结果分析
(1)现场检测浓度判定:电焊烟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砂轮磨尘、二甲苯和噪声均有不同程度超标。(2)检测结果分析。毒物超标原因:1)舱室有限空间作业,全面通风装置及换气装置未能及时将焊接过程产生的危害排出;2)大组立工场(车间)对大型部件内部进行焊接时,通风效果差;3)电焊作业密度大,未设置局部的抽排风装置。噪声超标原因:1)作业密度大,金属碰撞;2)调漆作业气动装置进行排气时,未设置消音器;3)生产工艺受限。
4 采取措施
(1)工艺先进性:1)采用低尘、低毒、低氢型焊条,降低焊材的发尘量;引进自动焊接操作机,减少焊接烟尘产生量及工人接触时间;2)选择不含苯的油漆,以低毒替换高毒;采用环保型无气喷涂机,以控制喷涂过程中漆雾的飞散。(2)工程防护措施:1)船台、船坞、舾装码头均露天布置,自然通风良好;组立工场(车间)、加工工场等生产厂房四面敞开,屋顶采用气楼建筑结构,自然通风良好,毒物、粉尘不易积聚;2)车间设独立的全室通风系统,采用二次喷涂房,全喷全涂工艺。3)在船体工程配备大量的鼓风机及全新风送风空调机,舱室放置送风机,通过软质塑料管把新鲜空气送到狭窄工作位附近,同时在工位另一出口处放置轴流排风机,把狭窄空间内受污染的空气排出有限空间外。(3)个人防护用品:为工人配备防护眼镜、电焊皮手套、电焊面罩、帆布手套、防尘口罩、防毒面罩、防护耳塞、工作服、安全帽、三防劳保鞋、安全带等。(4)职业卫生管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5)职业健康检查:进行了在岗期间的职业健康检查。
5 结束语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企业应在船体工程各大、小组立工场以及加工工场加设全面机械通风设施,针对部件的大、小组装场所的焊接、打磨等操作位设置可移动式的焊烟除尘器;根据标准要求制定并实施听力和呼吸保护计划;建立并完善应急救援设施以及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台帐,并着手实际开展相关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作业工人在进入舱室或管道内作业前,应进行足够通风以排除蓄积的化学毒物,符合要求才能进入,还应佩戴齐全个人防护用品,并安排专人在外看护,避免作业工人发生急性中毒;监督工人正确使用、存放及更换个人防护用品。
参考文献:
[1]聂云峰,彭仁河,董吉良等.造船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及其控制[J].湖南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2010.
[2]周建.我国造船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及防控[J].南通中远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2012.
[3]GBZ T 189-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S].
[4]GBZ 159-2004.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S].
[5]GBZ 1-201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S].
[6]GBZ/T 194-2007.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S].
[7]GBZ 188-2014.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S].
【关键词】: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防护对策
手术室护士从事手术护理配合的过程中,存在诸多职业危害因素,笔者通过分析与探讨,提出针对性的措施,增强职业防护意识,确保自身的职业安全,杜绝或减少职业危害。
1职业危害因素
1.1物理性危害因素
1.1.1空气消毒产生的臭氧对人体呼吸道有明显的刺激作用,严重者可导致肺气肿、肺水肿等。
1.1.2噪声的危害机器的噪声会导致头昏、耳鸣、听力下降,精神疲劳、烦躁,从而降低工作效率。
1.1.3辐射的危害包括放射性、激光、电磁波等可导致人体白细胞减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造血功能障碍,也可因蓄积作用致癌、致畸。
1.1.4烟雾的危害由于手术过程中频繁的使用各类电刀进行电凝和切割产生刺鼻的烟雾,这些烟雾中含有有毒的物质,可引起人体器官的不良反应。
1.1.5皮肤粘膜的暴露特别是外伤失血性休克的患者护士实行紧急抢救的情况下,徒手暴露于患者的血液和体液中,存在着双相传播血液疾病的危险。
1、2化学性危害因素
1、2.1消毒剂甲醛、过氧乙酸、戊二醛、手消毒剂等多具有挥发性、腐蚀性、对人体器官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眼部烧灼感、恶心、头昏、头痛、胸闷、咳嗽、皮肤过敏等。
1、2、2麻醉废气长期吸入弥散在空气中的物可引起肝肾疾病,降低神经细胞的活性,增加自然流产率和后代先天畸形的发生率等。
1.3生物性危害因素
1.3.1呼吸道感染:麻醉过程中气道内结核杆菌暴露于空气中,护士抵抗力低下时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1.3.2血液感染:没有正确采取防护措施,特别是有破损的皮肤粘膜的情况下,容易感染艾滋病、梅毒、肝炎等。
1.4人体因素由于在搬运病人和器械的过程中用力不当或负荷过重,可引起腰背扭伤、拉伤、压伤等;长时间的处于一个姿势也会引起颈椎病、肩周炎等。
1.5心理性危害因素由于手术室工作忙、任务重、人数少,工作压力大,长期处于思想高度集中,精神过度紧张的状态,久日久之就会出现一系列异常的心理与生理反应,如高血压、胃溃疡、焦虑等。
2、防护对策
2.1物理性因素的防护工作环境有通风设施、良好的排气系统和消音设备,接触辐射等有条件穿防护服,操作时做好自身防护如戴口罩、手套等。
2.2化学因素的防护熟练掌握各种消毒剂的性能、作用范围、副作用、避免滥用和使用过浓的消毒剂,配置时戴口罩、护目镜和手套,若在操作中不慎将消毒剂溅入眼内或皮肤,立即用清水反复冲洗,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皮肤粘膜的伤害。要保持室内通风,以降低空气中消毒液的浓度,若感觉不适时要立即脱离工作环境,到空气新鲜的场所。
2.3生物因素的防护工作中注意戴口罩,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时一定要戴手套。每年定期体检1—2次。建立健康档案,必要时接种疫苗。
2.4人体因素的防护护理人员在搬运病人或重物时应正确运用人体力学原理、借助辅助工具或多人搬运的方法,避免手臂、腰部损伤和关节扭伤。操作时避免长期处于一种姿势,适当活动一下身体,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