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品牌管理的理解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此,整合营销大师唐·舒尔茨显然有相同的看法。他说:“显然,接触点方法正好和大部分品牌妄语者解决问题的方法相反。这就是为什么接触点方法常常更有效而花费又更少的原因”
顾客的每一次消费体验从开始到结束都包含了一系列与品牌的接触点,而每一个接触点所传达的品牌的讯息,都有影响顾客购买决策的作用。如果找不到关键性的接触点,品牌就会变成了半盲半聋的“弱智者”。而在关键性接触点上与顾客进行积极的具有实际意义的互动,是维系品牌与顾客关系,增进顾客对品牌的忠诚度的根本手段。因为在顾客的眼里,互动代表了他们与公司接触的难易程度,更反映了品牌兑现承诺的能力。同时,也是反映了公司的反应快慢和在公众人际关系或商业关系上的可信度。
在进行品牌传播时,我们一般都会根据对市场的初始理解和定位,设计一些广告、公关、渠道、促销讯息。于是,许多品牌便认为这些讯息足够令到顾客“心悦诚服”了。但是却时常忘记了大部分接触点属于顾客以及关系利益人与品牌的自发性接触点,品牌管理者如果不知道这些接触点分布在哪些地方,更不知道关键性接触点是什么的话,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因此,这就需要企业的品牌经营者
深入地研究和发掘,准确地找出要害的。此时,“接触点漏斗”工具为我们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
“接触点漏斗”工具的强力支撑来自于科学的“消费者洞察”。众多强势品牌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只有一个最了解顾客的品牌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倍受顾客喜爱的强势品牌。因为正确的“消费者洞察”结果可以使得我们的“接触点漏斗”工具发挥出最大化的效用来。
关于什么是消费者洞察呢?奥美对此的阐释是——“发现消费者对品牌或产品或该类别的习惯、态度,可在广告传播中运用来激发消费者,使他/她动心”。而在系统的品牌接触点管理体系中,我们对“消费者洞察”的解释是——透过消费者对某个产品的购买决策过程的研究,发掘出对其购买决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所谓“关键时刻”(关于品牌接触点管理体系中的“消费者洞察”,我们将利用另外的篇幅来具体阐释,在此就不再赘述了)这就是我们的“消费者洞察法”
“接触点漏斗”
“接触点漏斗”由三个矩阵图、两次测试、一次写真和反馈修正六个部分组成。参加接触点工具使用的机构为由企业的市场、销售、客户、企划、财务、公关和一些渠道和终端的客户、消费者组成的跨职能小组(或称品牌董事会)来进行。这样的组织突破了以往只由市场或者是销售部门组成的小组来解决问题的弊端。将企业内部的几乎所有职能部门列队成一个排面,共同担负起品牌营销的责任。
三个矩阵
1 摊牌矩阵:我们可能只是在脑子里充满了许许多多来自见闻的接触点信息,究竟哪些算是,哪些不是,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哪些会产生的影响力大,哪些影响力小一概不清晰。所以在这时,我们需要把它们统统倒出来,摊在阳光下接受检验。注意,一定要倒得干干净净,一点不留,直到你的脑子绞尽脑汁都没有了为止。不要过多地考虑是与不是,甚至一些不很关联的概念都倒出来,把它们写在矩阵图里,这叫清空大脑,资源汇总。
最后,我们需要把这些倒出来的接触点按照矩阵中的四个象限初步归类,对于个别存在争议的可由赞成和反对双方进行陈词后确定,确定其优先级,并排序。
2 反馈矩阵:根据会前收集的汇总讯息,把第一个矩阵中的四个象限的项目按照下图中的象限进行归类,对于个别存在争议的可由赞成和反对双方进行陈词后确定,确定其优先级,并排序。
3 入瓮矩阵:进行这个矩阵归类时,可邀请非公司员工的有关人员(如广告商、公关商、私人朋友等)、经销商代表、卖场营业员(清洁工、保安、收银员也可考虑)以及消费者代表数名参加。分组,跨职能小组一组,如广告商、公关商、私人朋友等一组;经销商代表、卖场营业员(清洁工、保安、收银员)为一组。首先由跨职能小组陈述准备把哪些项目放进下面的(已投入 已改善;已投入 未改善;未投入 未改善;未投入 已改善)四个象限内,之后,其他两组均可提出异议,并陈述理由。对于个别存在争议的可由赞成和反对双方进行陈词后确定,确定其优先级,并排序。
归类结束,经过现场一致通过后,将归纳出的接触点状况写成“接触点素描”并交由跨职能小组制定应对和改善策略。
两次测试
1 明测:将改善策略拿到接触点进行实施,派驻专人实地向顾客提示,我们现在在进行某某测试,你感觉比以前有什么变化或者不同,你有什么建议和意见请向我们提出。事后将各接触点的这些数据反馈回跨职能小组进行分析。
2 盲测:通过顾客数据库调集经常购买的老顾客进行调查,可采用DM、电话、电子邮件进行,条件是事先不告诉对方企业为了什么,只是分项询问最近的体验感受如何。与渠道经销商以及终端卖场合作的实地观察暗访同时进行,调查指数为:销售量与以往的对比;(要注意排除促销打折和自然旺季期间的增长)成交的速度对比;愉悦指数对比;方便性对比;以及其他相对应改善的接触点属性的对比等。结束后,将数据反馈给跨职能小组汇总。
接触点写真
做完上述事情之后,我们就需要实施接触点写真了。
当我们按照以上数据对品牌发展和市场影响力程度的不同,将各接触点进行优先级排序后,我们将要以策略性语句将接触点属性、理想的接触点管理目标和现在的解决之道写真出来。该文案将成为公司品牌管理的核心机密。这就是接触点写真的过程。
譬如3M公司发现,博伊斯联电公司与他们交易的自发性接触点居然是博伊斯的货仓里,这一接触点的满意与否,将直接影响到今后的交易,为了便于策略执行人员的操作以及公司进行客户研究,于是跨职能小组用策略性的语句将这个接触点写成了“接触点写真”:
“对于博伊斯公司来说,货仓效率是直接可以影响其成本支出和增加收益的地方;由于缺乏有效的货仓管理方案,他们经常难以有效地消化和吞吐我们运去的产品;导致的结果是我们的产品被结构性积压,甚至造成终端假脱销的现象。所以,这个接触点是我们与博伊斯生意的‘关键时刻’,我们应当为我们自己解决这个问题!”
于是,3M公司的跨职能小组,立即研究出了一种可以使博伊斯减少存货和货仓运营成本50万美元的方案,此举博得了客户的高度赞誉,从而成为3M公司的忠实客户。
再譬如,当海飞丝的品牌管理者发现,随着顾客从期望产品基本功能满足向更高层面的“完美体验” 的延伸,海飞丝突然意识到自己遇到了与顾客深度沟通的鸿沟。海飞丝品牌的管理者开始寻觅新的品牌与顾客的心理接触点,透过消费者洞察后,海飞丝得出了如下的品牌接触点写真:
原来顾客检验使用去屑洗发水是否有效的标尺,除了洗完后照镜子看见干净和让别人帮忙你看是否干净了之外,洗完后“感觉比较清爽”也是其检视是否满意的重要指标。因此,我们发现,今后海飞丝品牌与目标顾客沟通的“关键性接触点”是“使他们感觉头皮清爽和轻松”!
接触点反馈性修正
最后,我们需要对明测和盲测的结果进行反馈性修正,以最终确定可大规模实施的接触点策略。
对于接触点解决之道的修正,以渠道客户和顾客反馈为主:
1 对于讯息设计和的策略与正确性的修正,以传播商的检核为主。
2 对于改善策略的实施和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情况修正,以检核公司内部各职能部门投入资源的适度和有否重复投入,避免出现资源浪费为主。
一、品牌接触点管理将成为品牌传播的“真爱”
路边卖西瓜的摊位上挂着大牌子,上书:西瓜7毛/斤,自选6毛/斤。看到这样的情景我非常不解,就问瓜农为什么这样,这位上了年纪的瓜农对我说:“现在买东西的人太难缠了。”
其实,他另外一层意思表达了现在消费者越来越挑剔,的确,在当前这个产品极大丰富的时代,消费者确实越来越挑剔,维护客户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关于这方面的抱怨不仅仅是瓜农,众多企业的老板也在抱怨,在与众多企业家的接触中和培训的间隙,没少听见企业家们类似的抱怨。
在顾客难维护的同时,企业基业常青的法则却没有变化,毋庸置疑,对顾客忠诚度的良好维护,是企业获取利润、发展企业的基本保障。
我听到很多企业家在抱怨,我们的企业投入了大量的促销费用、奖励措施,却依然得不到顾客的忠诚,甚至他们得了好处还是离我们而去。殊不知,这些企业试图用利益来换取消费者的忠诚,却在与消费者接触的各个环节上下功夫,争取消费者的满意。
笔者所在的城市,中国电信进入这个市场时间不长,由于基础设施还没有建设好,因此在前两年我所在生活小区没有布线,因此无法使用中国电信的宽带,而我一直对中国电信的品牌印象不错,欲成为它的用户。今年5月份的一天,中国电信在我们小区搞起促销活动,于是我决定换中国电信的宽带和电话,当然,我也在他的这次活动中得到了非常大的优惠(在我自己看来),这时候还对中国电信的品牌充满信心。
然而到了安装的时候,却让我不得不重新审视我原来一直“高看”的品牌。它们承诺7天之内给我上门装好,可是第八天才在我的一再催促之下来人安装,但电话是在第九天可以接电话,不能外拨,又过了三四天之后,宽带和电话的安装才竣工。而且在安装的过程中,与他们的安装人员联系,和他们预约时间,没有一次能够按时到达或回复。当我打10000号投诉的时候,并没有得到那边的重视。就是这些细节让我对中国电信的品牌彻底失望,他们也会损失我这个客户。
这就是投入了大量的促销费用,讨好消费者、刺激消费者的体验,最后却得不到消费者忠诚的根本原因。
这些企业看似很小的事情,其实就是隐藏起来的品牌接触点,使只能注意到广告宣传、促销活动、终端推销的企业,流失了大量的顾客。
其实,我们在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中,不管是哪一个行业,在企业抱怨的同时,消费者也在抱怨,为什么我们想要的服务却得不到?为什么他们的促销活动总是包含着那么多“模棱两可”的语言?为什么他们的服务总是不能令我满意。
我想,我们的企业还是应该好好的检讨一下自己,为什么不能维护好顾客的忠诚,是不是有哪些工作影响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
而IBM笔记本电脑的服务就让我非常满意,也因此得到我的忠诚。一次我用的IBM笔记本电脑出现了一点程序上的小问题,于是我拨通了IBM的售后服务电话,很快问题解决了,因此,这件事情马上在我脑中就消失了,结果在我电话咨询后一周左右的时间,我突然接到了IBM的电话,那边亲切的询问我问题解决了没有,对工程师的解答有没有什么不满意的,并征求我对IBM有没有什么建议。试想,如果你接到了这样的电话是什么样的感觉?一定会对这个品牌非常满意,成为他的忠诚客户。
还有很多企业家跟我讲,他们投入不少的品牌宣传费用,品牌已经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可是销量却总是徘徊不前。事实上,他们在很多与消费者接触的关键点上并没有下足功夫。
以婴幼儿食品为例,在我进入超市购买婴幼儿奶粉的时候,只要你认准一个品牌,其他促销员只会看着你选购,不会有任何的“行为”,最多也就上前问一句:“你们一直吃这个牌子?”当得到肯定的回答时,就“撤走”了。在同一个区域的米粉也是一样的方式,因此,我认为这个行业的促销员应该都这样。
可以,雀巢的促销员改变了我这个观点,当时我正在挑选“贝因美”的米粉,这时雀巢的促销员走过来,向我推销雀巢的米粉,我习惯性的说了一句:“我们一直吃的是‘贝因美’!”
“雀巢是135年的大品牌,品质有保障,”她顺手拿起了一袋试用装的米粉,接着说:“这是我们新开发的产品,特别添加了DHA,对孩子的智力有好处,… …”最后,我拿走了试用装产品,表示试用后购买。
这就是在终端这个接触点上表现,那么多品牌的促销员都相当于“摆设”,而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同时,也正是这些点上的工作,影响了品牌的建设和销量的提升。
通过这些分析,不难发现,没有有效的寻找、规划品牌接触点的企业,都在不断的流失着顾客,而那些有效管理各个品牌接触点的企业却不断的“网络”着顾客。
事实上,我们研究发现,管理这么多品牌接触点,看似需要投入很多费用和资源,实际上却在不断的降低企业建设品牌、维护顾客忠诚的营销成本。试想,多打一个电话能增加多少成本,在促销员的培训上多下些功夫,与他们每天“戳在”超市中,你照样支付他们工资相比哪个成本更低。
因此,创建品牌小处不可小视!
低成本维护品牌忠诚,品牌接触点管理已经迫在眉睫!
二、品牌核心内涵是接触点管理的轴心
建设品牌必然面临建立消费者对品牌内涵的认识和体验,无论是通过产品广告、促销活动以及其他方式表现和演绎品牌内涵,都要经得住体验,如果不能让消费者认可,或是体验后不满意。那么,这个品牌就会出现危机。
要想让品牌内涵快速在消费者心智中传播,让他们从多个角度、不同侧面、立体的得到品牌信息,并且提高品牌传播的效率,就要摒弃传统的品牌传播方式,采取品牌接触点管理的品牌信息传播模式。
通过品牌接触点可以释放一致性的品牌内涵,人能够消费者接触到的所有品牌信息,都传达同样的价值观与核心概念。
只有在所有品牌接触点上传播一致的品牌信息,才能提高品牌传播的效率,快速、有效的建立起品牌个性与联想。比如,一个品牌要塑造“关爱”的品牌形象,在电视广告、平面广告传播上都体现了这样的信息,可是到了终端,却遭到了促销员的冷遇。那么,前边所有的广告传播就都功亏一篑了,也正因为如此大大降低了品牌传播效率。
再如,保鲜奶品牌,诉求的是“新鲜”,新颖、独特的广告让消费者心动,美仑美奂的终端展示让消费者不由自主地伸出了手,可是拿起来一看,又放下了。为什么呢?生产日期不是当天的,如何与其它接触点上的“新鲜”呼应呢!
在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和体验过程中,哪怕就是一个细节问题,都可能改变消费者对品牌的态度和购买行为,尤其是那些关键性的细节。因此,品牌接触点管理对消费者认可品牌内涵尤为重要。
三、品牌接触点管理的本质
事实上,在我们生活中,每一次消费体验都包含了一个或者一系列品牌的接触点,而每一个品牌接触点都在传播着品牌信息,同时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着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一般而言,对于复杂程度比较高的产品,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接触到的品牌接触点就会比较多,因此,这类产品的品牌传播难度就相应的增大;而对于复杂程度比较低的产品,接触点就会相对比较少,但是在有限的接触点上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其难度也是不言而喻。这就要求品牌管理者,必须找到关键的品牌接触点,然后释放品牌识别等方面的信息,以完成树立品牌形象和提升销售的目的。
因此,针对不同的接触点,要有目的的释放能够影响品牌认可和购买行为的品牌识别内容,并做好品牌接触点管理工作。
那么,品牌接触点管理的重点是什么呢?
品牌接触点管理就是要重点管理好那些能够直接影响品牌形象,或者为消费者带来美好体验,以及提升销售的“关键”品牌识别。
拿到品牌与产品的关系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品牌创建与产品营销能够有效配合,可以让产品在成功推广的过程中,提升品牌影响力,让品牌在发展、升级后,确保产品的推广难度、费用上降到最小;反之,则浪费企业的营销资源。
也就是说,创建品牌与产品营销是相辅相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企业要善于把握品牌创建不同阶段,产品推广与品牌提升的组合操作。
一般而言,在品牌创建初期应该以产品带动品牌的发展,这个时候以推广产品为主,在产品推广成功的同时带动品牌影响力(通常会形成品牌知名度、品牌定位、消费者对品牌的一些利性认知等);而当消费者对品牌有了较好的认可之后,则要不断地提升品牌内涵,形成品牌带动产品推广的作用,为推出更多成功的新产品做铺垫。
(一)品牌创建初期,以产品带动品牌的快速发展
在品牌创建的初期,企业容易出现两种品牌观,导致品牌不能低成本、高效的建立起来:
一种是,有些人对品牌过分迷信,他们认为只要我先把品牌宣传出去,然后再跟上产品的铺市就可以把品牌建立起来,实际上这是企图通过品牌的宣传带动产品销售的提升,可结果却是不但产品没有得到提升,品牌也只积累了一些知名度资产,由于缺少消费者的体验,其他资产几乎为零。
任何事物都需要一个过程,消费者对新品牌的认知、接受与认可也同样需要不断的体验、满意、认可的过程。对于一个新品牌,消费者首先是要认可其产品,然后才会在对产品认知的基础上接受品牌内涵的建设。
另一种是,有些企业对存在很多偏见或者错误的认知,在品牌初创时排斥品牌战略规划,认为我只要把产品做好了就能够成功,品牌建设那是以后的事。
可是,结果呢?
在产品上下了很大功夫,产品推广也获得了成功,却没有通过产品推广而提升品牌的影响力或认知,甚至产品定位的成功给品牌定位提升和品牌延伸带来诸多麻烦。
这样的案例也是屡见不鲜,有专家研究,凡是在市场上品牌知名度很高,但麾下只有一两个畅销产品的品牌,均属于这一类型。
在品牌初创期,做好产品营销是发展品牌的关键。从众多成功品牌创建的历程上看,每一个品牌在起步的时候都有一个成功的产品,通过产品推广的成功来提升品牌的整体影响力。
像海尔、康师傅、惠普这些企业,他们都是先通过产品的成功,建立起产品品牌,然后再通过众多产品品牌的成功成就了企业品牌。
试想,如果这些品牌在创建之初,只是将目光盯在单个产品上,而不是着眼于产品品牌,甚至考虑到企业品牌,能成为今天各自行业的佼佼者吗?
因此,品牌在初创期应该有意识的对品牌进行规划,然后对产品进行科学的定位,既能符合消费者的需求特征,又能保证产品定位将来能够反映或者提升到品牌的核心价值上。
在进行推广时,将资源的焦点集中在产品定位上,品牌内涵的推广只作为一个附属(如果使用20/80原则,产品推广要集中80%的资源,而在品牌推广上使用20%的资源)。
这样操作,可以保证产品在市场上获得成功后,自然的把品牌核心、个性等内涵带出来,即便消费者需要的品牌个性或内涵没有体现在产品定位中,也可以在产品知名度、认可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在产品定位基础上进行有效提升,即可使品牌的核心差异不断借助已经成功地老产品和新产品推广之力,在消费者的心智中加深记忆。
品牌初创期协调品牌与产品关系需要注意的是,产品定位与品牌核心差异点的方向要保持高度一致。
最佳的做法是将品牌的核心价值定位在功能利益上,与产品定位一致,以保证产品和品牌快速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当然,这种以功能利益为主体的品牌核心价值还要保留一定得提升空间,待品牌已被消费者认可,形成可信赖形象后,适时提升品牌核心价值,为品牌带动多个产品销售做铺垫。
在产品带动品牌发展阶段,要禁忌用多个产品带动一个品牌发展,这样就会使产品丧失了冲击力,消费者很难弄明白这个产品给他带来了什么?如果企业同时存在多个产品,一定要突出主力产品进行运作。
实践证明,此类操作很难使产品在市场上获得成功,更谈不上品牌得到消费者的认可。
比如第五季在2002年做品牌推广的时候,企图借助世界杯通过高空广告轰炸,用多个品类几十个产品来带动“第五季”品牌的发展,可是,由于多个产品无法一致性的表达品牌核心差异,更难形成产品定位上的冲击力,而且“第五季”这个品牌也无法包容或承载这些产品,最后以失败告终。
试想,如果娃哈哈当年也向第五季这样,将现在这些产品一起推向市场,那我们今天可能就见不到这个响当当的品牌了。 (二)品牌建立起来后,以产品活化品牌
当品牌在消费者心智中建立起认知后,必然要向其他品类或行业进行延伸,借助品牌的影响力向其他市场拓展。
那么,这时候就必须提升品牌内涵,要将原来停留在理性层面上的品牌内涵,提升到感性层面,要使新的品牌内涵能够包罗更多的产品,为新产品的市场推广奠定基础。
比如,娃哈哈最早通过“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广告口号赢得了家长的“心”,它的品牌定位围绕家长和孩子的需求展开,而在产品成功之后,娃哈哈不失时机地提升自己的品牌内涵,将品牌内涵延展到“品质保证、安全”的宽泛层面上,才有了今天无所不能的、从矿泉水到茶饮料到八宝粥的饮料王国形象。
在这一阶段品牌还要不断地推出麾下新产品,尤其是对于快速消费品而言尤为重要,新产品在市场上不断获得成功,除了能够使企业获得利润之外,更重要的是增加品牌活力。
否则,在品牌旗下一个产品成功之后,再无新产品上市,那么消费者就会认为这个品牌活力不足,出现品牌老化的状态。
(湖北经济学院物流与工程管理学院,武汉430200)
摘 要:本文将品牌管理放在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大背景下,以小米手机为例,分析小米手机运用社会化媒体进行品牌管理的现状,通过对其成功经验的总结和问题的分析,提出了适应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企业品牌管理的新策略即通过社会化媒体营销建立品牌、利用新媒体工具维护品牌、实施品牌提升战略巩固品牌。意在提出具有实践性的意见,以期为其他企业实施品牌管理战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 :社会化媒体;品牌;小米手机;品牌管理
中图分类号:F713.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4)10-0092-02
近几年来,随着通信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革新,数字媒体也得到了日新月异地发展,它使得常用的传播环境和传播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媒体形式不断出现,从早期的门户网站、搜索引擎、论坛,到如今的博客、贴吧、社交网站、微博,社会化媒体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场重要的媒体革命,社会化媒体的平台价值日益显现,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的加剧,众多的企业纷纷开始实施品牌管理战略。品牌经营管理的本体就是营销(孔繁任,2009年),传统的营销方案通过电视广告、公关关系、促销、人员推销等品牌传播工具对消费者施加影响,时刻面临着品牌传播费用高,传播难度增大的困境。而社会化媒体的出现和发展,改变了传统的营销模式,给企业带来了的新的选择。小米手机是应用社会化媒体营销进行品牌管理成功的案例。本文将品牌管理放到了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大背景下,以小米手机为例,分析其运用社会化媒体进行品牌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应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企业品牌管理的新策略:通过社会化媒体营销建立品牌、利用新媒体工具维护品牌、实施品牌提升战略巩固品牌。希望本文能为其他企业进行品牌管理提供参考。
基于社会化媒体下品牌管理的策略问题是一个新兴的课题,国内外对此有多个方面的研究。方冰在《基于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品牌内容传播》(2010)中提出了基于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品牌内容传播发展模型。薛雯雯在《社会化媒体营销创新模式研究》(2011)提出了P(产品)C(消费者)C(沟通)R(渠道)的社会化媒体营销创新模式。刘文博《基于社会网络理论的社会化媒体营销创新模式研究》(2012)基于社会网络理论构建了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创新模式。以上理论研究更多是从模型构建角度,更偏重于宏观方面的理论体系构建,而本文将社会化媒体营销与品牌管理理论结合起来,意在提出更具针对性和实践性的品牌管理策略,以期能够对企业的实践起到帮助。
一、小米手机进行品牌管理的现状
(一)利用互联网通过社会化营销获得了较高关注度,建立较高的品牌知名度。
社会化媒体是指给予用户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其特点是在社会化媒体发展背景下,任何人都可以是受众,也可以是传播者,有极强的参与性。目前在我国新浪微博是用户量最大、活跃程度最高的社会化媒体之一,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网络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消费者获取信息和购买商品的的习惯,微博营销以其低成本、长尾效应、高传播性成为企业营销的利器。在小米手机品牌知名度建立的过程中,对微博准确、灵活的运用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2012年8月16日前后京东、苏宁、国美三家展开疯狂的降价之争时,小米利用微博进行顺势营销,将小米一进行降价,同时小米公司的官方微博也发出相应的活动,此举激起了网友极高的热情,使小米公司的微博粉丝大增,“小米”这个全新的手机品牌也开始被人们所熟知。小米通过和微博进行营销的同时还善于使用它们来维护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小米建立了15分钟快速响应机制,不管是用户的建议还是投诉都会在15分钟内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进行回复和解答。
(二)通过运营新媒体获得了忠实的粉丝团体,拥有较高的品牌忠诚度。
由于小米手机以低价高配的极高性价比为主要卖点,消费者选择余地较大,于是品牌忠诚度对于小米就显得尤为重要。小米手机使用的MIUI是基于Android进行深度定制的第三方Android系统ROM,拥有简洁、易用的特点。MIUI研发推广的过程充分利用了社会化媒体工具,即通过论坛做品牌口碑。在早期,小米公司雇人注册了上百个账号,每天在各大论坛发帖宣传,然后找到了对MIUI有浓厚兴趣的1000名网友,从中选出100人作为超级用户参与MIUI的设计、研发和反馈。通过这样的方式,小米手机完成了病毒式的口碑营销,积累了一批忠实的粉丝。这些人中后来大部分成为了众多“米粉”的核心力量,拥有较高的影响力和发言权,属于小米手机最忠实的发烧友。
二、小米手机品牌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品牌定位相对落后。
小米手机的口号是“为发烧而生”,其品牌定位是为发烧友生产的高配低价手机。这个品牌定位在当时是很成功的,它突出了小米的品牌特征同时在粉丝中也具有极强的号召力,但是现在它已经不能适应小米手机目前的品牌发展了,因为通过三年多的迅速发展小米的品牌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的市场的预期,现在购买小米手机的人群早已不限于发烧友,越来越多的对手机硬件并不了解的用户也开始购买小米手机。同时随着手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和同行竞争的加剧,小米手机的配置已不属于“发烧级”。可以预见,小米以后再以“发烧级”的硬件配置作为自己的品牌定位已不现实。因此小米有必要进行品牌定位升级,以适应更为广大的潜在消费群体。
(二)大众对小米手机品牌核心价值理解不深,品牌认知度较低。
品牌认知度不等同于品牌知名度。品牌知名度只是反应了顾客对品牌的知晓程度,但并不代表顾客对品牌的理解。消费者是通过看、听,并通过对产品感觉和思维来认知品牌的,建立品牌认知,不仅仅是让顾客熟悉其品牌名称、标记或设计,更进一步地是要使顾客理解品牌的特性。目前消费者对小米品牌的认识大多是“发烧级的硬件配置”和“超低价格”,但绝大多数消费者对小米品牌的核心价值并不了解,低的品牌认知度不易形成持久的品牌忠诚度,这对小米手机未来品牌的发展是不利的。
(三)竞争对手增多,竞争形势严峻。
小米手机发明了通过互联网售卖手机的新模式,开创了低价高配手机的新市场,2011年小米手机刚推出时这还属于蓝海市场,2012年起华为中兴联想酷派等厂商也开始模仿小米的互联网模式,如今这个市场已经成为红海。从供应链角度来看,小米手机作为最终产品的生产商,是其所处的整个供应链的核心,处于上游的原材料供应与消费者构成了供应链的两端。随着原材料的上涨,原材料供应价格也不断上涨,同时又由于消费者对同类产品会寻找质优价廉的商品,因此小米手机也同样面临着发展的挑战。从市场角度来看,小米公司所在的手机市场,竞争对手较多,替代品较多,客户的选择余地较大,尤其是对价格与售后敏感的客户,如果竞争对手实行优惠策略,极有可能选择竞争对手的产品。近年来,手机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加剧了手机市场竞争,形势不容乐观。
三、小米手机进行品牌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一)立足用户体验进行新的品牌定位。
准确的品牌定位可以扩大目标消费群体,提高品牌影响力,增加销量。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发烧而生”的品牌定位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小米应该淡化产品的“发烧”特性,而将“易使用”和“人性化”作为品牌新的定位。这是因为作为小米核心价值的MIUI是一个方便易用、极具人文关怀的操作系统,它拥有200多项针对中国人使用习惯的改进。易使用和人性化的MIUI将是未来小米手机吸引消费者的最重要因素。同时随着一线安卓厂商硬件竞赛愈演愈烈,厂商过分重视硬件指标而不重视软件优化,使安卓手机的配置普遍过剩,而用户体验却相对较差。在这样的市场大环境下,单纯提升硬件配置已经失去了意义。综上所述,小米应以用户体验为核心对现有品牌定位进行升级,建议定位为“最懂你的智能手机 ”。
(二)突出品牌核心价值,提升品牌认知度,走独立化、开放化道路。
在小米手机的品牌价值里,MIUI是其核心的竞争力,小米手机关于移动互联网的布局都必须依托于MIUI平台。加大对MIUI的宣传力度,应以优异的用户体验为宣传重点,使更多的消费者了解这一系统的优势。(1)走独立化道路。将MIUI独立运营,将其作为一个独立的品牌进行包装和宣传,增强在消费者心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走开放化道路。与国内其他安卓手机厂商展开合作,将MIUI作为其默认的操作系统,同时允许用其他品牌厂商的云账号登陆MIUI并内置其自身应用,在扩大MIUI自身影响力的同时保障了其他厂商的利益,实现互利共赢。
(三)拓展产品线,走副品牌道路,进行差异化竞争,避免价格战。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小米手机可以通过拓展产品线,走副品牌道路与竞争对手进行差异化竞争。(1)拓展产品线。积极研发新的产品可以使公司找到新的利润来源点,为竞争提供持久动力。小米的社会化营销模式在拓展新产品线时有天然的成本优势,在新产品研发时可以在论坛上发起针对新产品功能的投票,以了解消费者对于新产品的心理需求,新产品上市前在官网及微博发起购买预约,以估算新产品的实际需求量从而控制库存节约成本。(2)走副品牌道路。2013年小米推出副品牌“红米”,主打千元以下的低端手机市场。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小米应该将副品牌道路进一步深化,推出主打高端手机市场的品牌如“黑米”。黑米定价2499元,主打超大屏幕、全金属材质和顶级的硬件配置。通过走副品牌道路,有利于在各个层次的市场与竞争对手展开竞争。
四、结语
社会化媒体的发展使得现代企业品牌管理方法与传统的品牌管理有了巨大的变化,企业在新环境下需要寻找一条与以往不同的品牌管理之路。本文以小米手机为例,分析其运用社会化媒体进行品牌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应社会化媒体环境下的企业品牌管理的新策略:通过社会化媒体营销建立品牌、利用新媒体工具维护品牌、实施品牌提升战略巩固品牌。当然,社会化媒体仍处于不断发展进化的阶段,因此本文关于品牌管理的研究只是停留在现有的理论基础上,仍有许多需要完善与发展,未来的研究应该融合最新的发展成果和实践经验。
参考文献:
[1] 王永龙.21 世纪品牌运营方略[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 王元勇,王增明.如何打造品牌[M].北京:工商出版社,2002.
[3] 王晴.小米手机自主创新的决胜之路[J].现代营销,2012,(5):24-26.
[4] 方冰.基于社会化媒体营销的品牌内容传播[D].屮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4):7.
从这个意义上讲,品牌管理就变得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这也决定了品牌管理是全程的、多层次的、立体的和动态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以这样的观点,采取相应的手段对品牌实施管理,就是全程品牌管理。它主要有以下几层含义。
1.全程的
全程的就意味着品牌管理是从材料到服务的全过程。首先要有一个管理计划,对品牌管理的全部过程进行设计,把每一个阶段和环节都考虑进去。实施管理时也要抓好环节,分清主次,突出重点,放眼全程,不能虎头蛇尾,或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要跟进检查,客观评估,看看计划是否落实,工作是否到位,成效是否显著,正确的要继续坚持,不断完善,不足的和错误的要加以改进和纠正。新品牌要树立形象,老品牌要保持形象。一些企业只重视为新品牌树形象,刚有起色,以为大功告成,可以高枕无忧,一劳永逸,于是不再投入,结果任品牌自生自灭,或被其他优势品牌挤垮。品牌的保持是一项持久的工作,是全程品牌管理的一部分,要常抓不懈。
品牌会随时随地吸收任何积极或消极的因素。有人根据这一原理提出了品牌环保主义的概念,要求在品牌发展的各个阶段,要不断完善和保护与品牌相关的一切环节的完整性与综合价值。其中涉及产品的设计、制作、展示与销售等各个方面。就是说,要利用一切机会讲述一个更完整、更独特、更具吸引力的品牌故事。
2.多层次的
多层次是说品牌管理涉及品牌经营的各个层次,我们可以把这个系统简单地划分为战略层、执行层、操作层、消费层和边缘层5个层次。
战略层也可以称为决策层,其主要任务是确立品牌理念,制定品牌管理计划和发展战略。有些企业采用品牌经理制,有些企业成立了品牌管理委员会,国内更多的企业成立了市场部或广告部来完成战略层的任务。不管以什么组织形式实施管理,都必须有企业的最高层领导参与其中。这样,所确立的品牌理念就会和企业的经营理念相一致,品牌管理计划和企业管理计划相兼容,品牌发展战略和企业发展战略相吻合。
执行层具体执行品牌管理计划,贯彻品牌理念。在企业内部,上有决策层,下有操作层,中间层承上启下。计划能否落实,理念能否传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执行层的工作成效。执行品牌管理计划的任务除了专设的组织机构如市场部、品牌管理小组等外,还有各职能部门以及营销、客户服务等部门。职能部门执行品牌管理计划,除了对下属员工进行宣传之外,就是规范自己的工作和言行,以身作则,以可识别的实际行动诠释品牌理念,塑造品牌形象。
操作层主要指下属员工。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企业成员的大多数。员工的价值观念和精神风貌最能代表企业形象,给社会公众留下深刻印象,进而影响品牌形象。因此,树品牌形象要先树员工形象,规范员工行为,搞好企业行为识别。
消费层即企业产品的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这一部分人是企业的上帝,产品的上帝。品牌是为这一部分人打造的,形象也是为这一部分人树立的。因而企业要面向消费者,以消费者为核心,热心公益事业,搞好公关和广告。品牌形象是通过消费者的认知、理解和联想而形成的,所以消费者的心理变化也决定了品牌形象的生死存亡。企业要懂心理学,要研究心理学,尤其是要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用各种办法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提高消费者的信任度、忠诚度和追随度。
边缘层即消费者和潜在消费者以外的社会公众。他们虽然不会成为消费者,但他们会对消费者产生影响,因而也不能忽略他们。
3.立体的
品牌管理的多层次、多环节、多系统、多要素形成了品牌管理纵横交错的立体结构。各层次、环节、系统与要素之间要相互协调,相互照应,相互配合,不能顾此失彼,相互干扰。现实中更多的情况是,在错综复杂的管理压力下,品牌会陷入混乱而平庸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