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校品牌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中国的民办高校缺乏品牌效应
在世界上,有许多的民办、私立高校是人们所心仪向往的,如美国的哈佛大学、日本的早稻田大学等,这些学校享誉世界,世界各地的学子都以进入这些大学为荣,这些名校从未担心生源问题。这就是品牌效应所起的作用,是一种巨大的无形资产。而在我国国内,说出一个国家家喻户晓的民办高校的名字就有些困难了,更不用说国际知名的了。在我国目前的阶段,民办高校的地位仍是逊于公办高校的。原因之一就是由于缺乏品牌效应,争取不到经费,申请不了大的科研项目,吸引不了高层次的人才,拿不出标志性的成果,关注的目光自然也就少了。所以我国民办高校的第一大劣势就是缺少品牌效应,没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
(二)民办高校往往对品牌的理解出现偏差
品牌是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民办高校既要加强竞争力也要注重品牌建设。不少民办高校已认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但对品牌的理解却出现偏差,认为加强了师资力量、拓宽了专业设置、解决了学生就业就是品牌。由于政策的导向、现实的需求和生存的压力,当前民办高校普遍存在专业设置实用化、市场化的现象,忽视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的建设。其实,民办高校是否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否确立一个科学的、个性化的办学理念,这才是品牌建设的关键所在。
(三)品牌塑造——吸引市场的“招牌”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受到更好的教育,对优质学校和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公办、民办学校的竞争也将日益激烈。因此,学校品牌建设已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的高度重视,成为民办学校竞争教育市场资源的重要砝码,是教育资源再重组的动力所在。成功的民办学校无一不是把品牌开发视同学校的生命,制定与实施各具特色的品牌战略,采取各种综合配套措施,树立学校品牌形象,以扩大品牌效应,促进品牌增值。
(四)品牌化经营是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各家教育机构的宣传页都很多,差异化的策略很少。突出的重要方式大多是套印核心宣传语。一个成功的品牌意味着良好的品牌关系,它不仅获得服务对象的信赖和忠诚,还能赢得员工的努力支持和社会的广泛认可。经过连续几年的扩招,中国各高校在生源上的竞争、在师资力量上的竞赛以及在学生就业等方面的较量已趋白热化。如果把高校比作企业,那么高校的核心顾客是学生和社会。从供应链角度看,生源如同原材料,教师如同生产设备,毕业生好比是产成品。以上任何一个环节都是高校竞争的焦点,这些焦点在社会上则总体聚焦为一个点——包装品牌。
2、创建民办高校品牌的思路
(一)准确的品牌定位(办学思想)
在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的指导下,各所高等学校准确定位,合理选择自己的发展空间和方向,正确确定发展目标,这关系到学校的长远发展。民办高校品牌定位,就是根据教育消费者对于教育服务产品属性的重视程度,给本院校的教育服务产品确定一个市场位置,让它在特定的时间、地点,对某一层面的教育消费者进行营销,以利于与其它院校进行竞争。简单的说就是要明确告诉目标对象(包括学生、家长在内的社会大众)你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有什么突出的性能,与目标对象能产生哪些共鸣之处,目的在于为自己的教育产品创造和培养一定的特色,富有鲜明的个性,树立独特的市场形象,以区别于竞争对手,从而满足教育消费者的某种需要和偏爱。对于资源有限的高校,最佳也最易成功的路线就是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选择一个恰当的定位,在有限的特定领域建设专业化的品牌。总之,只要能恰当准确地定位专业优势,长足发展,必定能成长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业品牌。
(二)特色教育塑造个性化品牌
民办学校的优势之一在于办学自主、机制灵活,既要看其是否能充分体现、产生效益、促进发展,又要看能否办出特色。如果没有特色,提供不了可供选择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条件,那么民办学校的竞争力就会减弱。所以说,特色教育是民办学校的生命线。比如世界一流大学各具特色:哈佛大学以培养政治家而闻名,麻省理工学院以培养工程师而闻名,耶鲁大学以教授治校、思想开放、人文一流、培养总统而引以为骄傲。对于任何一个民办高校,要想长远发展,必须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张扬高校个性,熔炼品牌精髓,打造品牌高校,要在“创新”上求发展,在“特色”上做文章。
(三)优质的教学质量是品牌建设最重要最可靠的保证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民办学校发展之根本,品牌传播需要一定的办学基础作为前提,民办学校自身教学质量的提高成为品牌传播的基础。品牌之所以被信赖,是因为其受制于严格的过程约束和规范限定。品牌的建设者要时时刻刻恪守自己的承诺,无论何时何地,以何等代价,这是世界级成功品牌必须遵守的不二法则。因为品牌实质是一种承诺,民办高校建立品牌的过程就是孜孜不倦实践其诺言的过程。教学质量是所有教育机构的生命线。在北京,曾有过一个投入大量资金、在形象建设和媒体宣传方面做得极为成功的教育实体,因为教学质量赶不上来,大批学员要求退学,结果虽然事情最后以校方践诺退款为结束,但媒体渲染和社会议论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对其品牌建设已经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四)品牌传播——走品牌可持续发展之路
传播的目标是为了将民办高校建设成品牌高校,而远离世俗对民办高校的偏见与不认同,最终以高形象、高品牌、高信誉的姿态印烙在人们的心中,“招生瓶颈”的问题自然而然就不再是问题。和公办教育拥有雄厚的资金、优质的资源不同,民办各类教育发展首先依赖于市场的发展,在竞争充分的情况下,各民办教育机构的市场营销策划能力就面临着严峻考验,这也是诸如“十大民办高校”之类的评比风行的内因所在。
当然,对于民办高校如何建立品牌,形成品牌效应,还需要其经营者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摸索、实践,以便总结更多的经验,在探索过程中逐渐成为一流的民办高校。
【摘要】目前,民办高校越来越多,教育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谁先把品牌塑造好,谁就会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坐收其利,成为市场的主导;否则,就可能会被无情的淘汰。本文主要以民办高校品牌建设的必要性为出发点,谈了几点创建民办高校品牌的思路。
【关键词】民办高校品牌建设必要性创建思路
参考文献:
[1]吴绍芬.民办学校办学模式的思考[J].温州大学学报,2004.
[2]叶沈良.中国民办学校发展轨迹[J].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关键词] 恩来精神; 高校育人品牌
品牌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是衡量企业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高校育人品牌是高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积累的一种优质教育资源,事关高校自身的长足发展,是高校软实力的体现。我国高校的发展已经进入转型发展、品牌建设的阶段,育人品牌的实质就是社会大众对高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质量和社会服务等方面的综合认可程度,建立育人品牌就是要树立有特色的育人理念,通过有区别的育人策略和方式,建设起有重要价值和形成明显的受益群体,从而形成独特的育人模式。
淮阴师范学院是总理故乡办学历史最悠久的高校之一。长期以来,学院依托故乡这一红色资源,坚持用精神办学育人的工作传统和文化特色,将精神作为学校建设和发展的核心精神动力,不断掀起精神进校园的新。近年来,随着打造特色品牌专业,建设育人品牌等系列活动的开展,学校致力于突出精神办学育人特色,恩来精神育人的品牌建设。
一、恩来精神育人品牌建设的必要性
1、传承伟人精神、建立办学特色
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一生最求真理崇尚理想、求真务实、用于创新,他的很多思想更是成为后人学习的精神宝库。精神内涵极为丰富,包括积极进取、刻苦好学、甘当公仆、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唯物辩证、勇于创新、严于自律、宽厚平等、无私奉献等精神。学习和弘扬精神具有极为丰富的现实意义,大学生,尤其是恩来故里的大学生在学习和传承伟人精神上,更应该积极主动,当仁不让。
通观世界高校发展历程,任何一所成功的、一流的大学都是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淮阴师范学院是一所服务地方发展的高校,主要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如何有特色的办法是解决学校生存发展的大问题。学校地处恩来故里,既深受恩来精神的影响又担负着传承伟人精神的使命,用恩来精神育人成为学校办学育人的主要特色。
2、塑造高校形象、存储高校声誉
高校育人品牌的建设直接影响了社会大众,包括用人单位、合作单位、学生家长、学生个体等对学校的品牌印象。育人品牌建设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高校局部知名度是否能转化为广域的美誉度,即通常所说的高校声誉。而学校的形象和声誉是学校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淮阴师范学院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师范类院校,在长期的发展中祭奠了较好的基础。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深入发展,进一步深化改革势在必行,将恩来精神育人品牌夯实并进行创新发展,可以进一步塑造学校的形象,存储学校的声誉。
3、提升学校竞争力、建立社会信任度
《2014年高招调查报告》指出“生源危机”席卷全国,“全民择校”心理加剧,高校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报告表明缺乏特色与定位是全国2000多所高校的普遍问题。没有特色和品牌,恐怕难以为继!淮阴师范学院在高校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在于树立良好的育人品牌,以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更优秀的师资甚至政府的政策倾斜, 吸引更多的家长和学生投考,吸引更多的社会企业和单位招用。一个能吸引社会各方面关注的成功品牌, 对提高学校信誉度所起的作用可能比任何营销手段都更为有效。
二、创建恩来精神育人品牌的途径
1、以良好的校园环境为依托,营造恩来精神育人的氛围
育人环境直接体现了高校的文化氛围。硬环境是学校的“门脸”,营造恩来精神育人需要将恩来精神展现在校园中,如在校园广场、图书馆、道路名称、教室、宿舍、绿化地等树立恩来精神宣传牌和题写宣传语,打造居住、学习、工作、交流、休闲良好育人氛围。同时也要将恩来精神融入校园软环境中,秉承伟人的敬业精神提升学校机构的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使学校依法办学、创新办学、特色办学。经调查,在淮阴师范学院有23块大幅展板、431项中小宣传点体现恩来精神,占学校文化宣传的87.6%,较为明显地展示出学校的办学指引。
2、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开展恩来精神育人教育活动
学生是学校各项教学活动的主体,也自然而然是恩来精神育人教育活动的主体。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精神,开展诚信、文明教育,营造良好学风,用恩来同志的光辉事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调查表明,学生对恩来精神的认可度高,主动学习动力强。淮阴师范学院每生每年参加精神专题学习平均为26次,累计学习笔记和感想达人均1.4万字,形成了良好的学习风气。同时,教师要发挥主导的作用,提升教师素质、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育质量。在科研方面,提升课题申报的数量和质量,坚持自主创新,自觉维护学术自由、学术独立、学术真实的科研氛围。
3、以特色活动为入口,推进恩来精神育人
精神育人不仅体现在教师教、学生学的模式里,更要延伸至师生实践活动和日常行为中,那么就必须寻找切合的入口,搭建合适的平台,精神育人特色活动很好地承担起这一任务。目前,淮阴师范学院已经举办的各项相关活动中,受到学生好评的是班建设、读书会和事迹研讨会,好评率分别为86.3%、83.2%和79.1%。班建设是从学生入校开始进行一系列地主题教育,打造环境和谐、学风浓郁、成绩斐然、优秀人才频出的班集体,再经过全校的汇报、评比,最终确定5-8个班级为“班”,全部过程均由学生自主完成。读书会和事迹研讨会则是有组织地,有计划地开展大学生主题学术学习活动,升华教育层次,形成研究论文。
4、以传媒为辅助,扩大恩来精神育人品牌美誉度
恩来精神育人品牌形成后,必须进行相关的营销,高校品牌营销与传播是联接政府、市场、社会、高校管理者及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桥梁。妥善利用自身资源和相关传媒,找准学校亮点,快速打响学校声誉,提升学校的知晓度。
用恩来精神育人要突破平庸,要在繁杂的工作中找到自身的优势和亮点,从淮安地方特色、从学校历史积淀、应用型师范院校的专业特色、淮师学生的特点、队伍素质等实际情况出发,以开阔的视野全面,深刻地进行审视和分析。挖掘、利用学校最有利的地方名人优势,创建恩来精神育人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王国平.试论高校品牌建设的过程管理[J].江苏高教,2005.(1):52-54.
[2] 张锐,张.高校品牌形成的驱动机理及塑造方法研究[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29-37.
[3] 刘贵富.大学品牌创建与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6( 7).
[4] 张伏力.创新精神和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7):128-130.
关键词: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民办高校;品牌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8.7 文献标志码:A?摇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268-02
一、国内民办高校发展现状
民办教育是我们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以来,各级各类民办教育快速发展,自2009年起,国家已经把民办高校中的非独立院校纳入普通高校之中,显示其对民办高校一视同仁的进步态度,随着民办高校不断改革,约束管理,改进教学,将得到国家更加全面的支持。到2010年全国有民办学校近12万所,占全国学校数的22%。在校生3400万左右,占在校生总数13.1%。其中高等院校,占了20.9%。同时,民办高校已经不再是10年、20年前的“三无”(无资金、无师资、无校舍)状态,而是越来越注重校园文化建设,提高育人质量。与公办高校相比,民办高校更注重自身办学特色,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此,民办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如何通过品牌建设凸显特色赢取优势地位,已成为学校未来办学的重要发展目标。因此,品牌建设已成为民办高校突破原有发展的重要途径。面对来自不同方面的竞争,民办高校要加强自身的实力,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创造体现自身特色的品牌,这不仅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民办高校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高校品牌建造中的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系统构成
1.民办高校进行品牌建设的意义。所谓品牌通常是由精神、物质、行为三者有机融合的统一整体。它以精神文化为核心和灵魂,以一定物质为载体,以行为、实践为通路,实行三者的统一整合,这一切构成了完整的品牌概念。任何品牌都是基于上述三者的不同的结合而形成的客观存在物。学校品牌是指,一所学校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逐步积淀下来的、凝结在学校名称中、体现为学校产品——教育服务的质量与水平的社会认可度与美誉度。它是教育产品质量的集中体现。学生和家长一般都是通过学校教育及教学质量来认识学校的。因此,学校品牌是一种无形资产,也是学校各方面综合实力的一种反映。通常,高校品牌建设可以反映在一所学校的办学规模大小、师资力量高低、办学条件的优劣,以及文化理念、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及专业设置等诸多方面。民办高校要经营,要突破,要发展,就必须从上述方面加强建设,塑造自身特有的教育品牌,积极推动民办高校获得长足发展。
2.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的构成。在民办高校品牌建设中,我们可以另辟蹊径,引入CIS系统。无论是外在形象还是内在文化,通过理念识别、视觉识别、行为识别使学校形象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学校形象的树立意味着学校知名度的提升,能够产生社会和经济双重效益。这种双重效益又具有累加性和发散性特点,使得学校的形象进入品牌化阶段,赢得社会关注和理解,即学生和家长的忠诚度。CIS即企业形象识别系统,是指一个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的标志和特征,它是企业在社会公众中占据的特定位置和确定的独特形象。企业形象是企业的相关者对企业的整体感觉、印象和认知。那么民办高校的形象是学校的相关者即学生、家长、投资者、竞争者、学校教职工、大众媒体、政府机构和社会公共团体对学校的整体感觉和认知。CIS是个整体系统,它由MIS(理念识别系统)、BIS(行为识别系统)、VIS(视觉识别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相互作用,共同塑造具有特点的企业形象。企业的理念识别系统包括:企业的经营方向、经营思想、经营作风、进取精神和风险意识等。企业的理念识别系统是CIS的灵魂。是导入企业识别系统的原动力。企业的行为识别系统包括:对内行为与对外行为。对内行为主要指干部教育、员工培训、生活福利、工作环境、内部营销、研究发展、环境保护等管理活动。对外行为主要指市场调查、产品开发、公关活动、股市对策、公益性资助、文化性赞助等。BIS表现为动态识别形式。企业的视觉识别系统包括:企业的物质设备形象、企业员工形象、产品质量形象、品牌包装形象等。VIS表现为静态识别符号,是具体化、视觉化的传达形式。企业识别系统的子系统互相交融、彼此烘托而构筑美好的企业形象,展现企业魅力。企业识别系统的作用,是让企业能有效地创造价值,同时也提升成本运作的效用。因此,为品牌创造特色的主要手段,就是设计识别各种识别系统。首先可通过视觉系统工作创造并赋予物载系统以视觉形象及某种象征意义,使其具备艺术性、差异性和可识别性。并通过标志的创造实现传播效率和达成品牌信誉、忠诚度在视觉上的积累。其次,语言系统完成了对物载系统的诠释,使消费者明确它的属性、功能、特点和附加值等,清晰消费者利益所在,实现有效沟通。
三、民办高校企业形象识别系统(CIS)的设计
民办高校建立了灵敏的市场反应机制,相对于公办体制民办体制有更大的自,适应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及时决策;同时,民办高校专业建设的市场化和办学的特色化是民办高校的优势,在专业设置上有较大的自由度,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及时变化,及时设置和调整专业。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民办高校完全有建立品牌的条件和可能,并且在办学实践中已经有一些民办高校因其出色的品牌建设在众多学校中脱颖而出成为民办院校中的佼佼者。所以,在民办高校这种特殊的办学体制下,引入CIS会比较容易开展和落实下去。并能更有效地展示CIS的成果。
1.民办高校理念识别系统的设计。通常,企业的理念识别系统包括企业的经营方向、经营思想、经营道德、经营作风、经营风格等具体内容。作为民办高校,其经营理念是影响学校向什么方向发展的核心所在,一个学校采取何种发展模式取决于它的办学理念。办学理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推出新的理念。办学理念是学校建设的原动力。它体现一个学校不断创新的思路和力量的凝聚。其理念的源泉应该建立在学校的科学职能定位及学生和家长对学校认知的基础上,这种认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汇集学校整体的力量。通过将理念视觉化,并在形成学校对外传播上,全面、细致地进行调研,了解学校特征、状况、发展前景及社会期待,确定理念的诉求方向。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理念初步定位并在相近意义领域提供若干可选择的语言表达方式。
2.民办高校行为识别系统的设计。行为识别系统四CIS策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行为包括对内管理行为和对外宣传行为。具体表现为策划企业管理制度,设计企业组织,制定目标,确定组织结构、劳动分工和责权范围。还要策划企业员工的工作规范,包括员工行为准则、工作环境的设计。同时还要进行企业的文化活动策划,包括文艺演出、书画展览、印刷精美宣传画册,组织庆典活动等。
3.民办高校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视觉识别系统是企业整体形象系统的子系统,它是最直接向消费者传递企业信息的企业形象组成部分。企业视觉形象设计是以商标造型与企业色彩设计为核心,将企业的营销理念、企业管理、产品特色及广告宣传融为一体的视觉沟通技术。企业视觉形象设计的内容包括对企业视觉形象基本要素的设计和六大应用系统要素的设计。企业形象基本要素设计包括企业标志、标准字体、象征图形及其组合方式、企业标准色等。在民办高校引入VIS,即通过学校视觉系统的引导及传达,实现学校传播视觉化,使学校品牌更为清晰、明了,直接影响消费市场,形成学校美誉度及学生和家长的忠诚度,实现学校品牌的有效传播。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进一步强化学校的内在素质、竞争实力、品牌战略及市场化概念,使学校文化,办学理念、教师风范、学校生态环境形成整体,在开展学校内外交流活动中凸显学校的个性特征,以此塑造值得信赖、优质的教学育人学校形象。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民办学校以崭新的精神状态面对竞争对手,这就需要通过树立良好的学校形象,运用视觉系统将学校一切可以利用的视觉要素、公共传媒传递给公众,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认可,它是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的总要手段。视觉系统的形成,是实施学校战略所必备的途径;它用多种视觉符号,将学校视觉化、形象化、概念化,改变以往媒体宣传的单一做法。通过视觉文化传播等造就投资环境及形象一体化的策略,全面推出富有个性的民办高校品牌。
民办高校品牌建设的关键在于要根据实际,因地、因时、因校制宜地制定大学的发展目标规划。在确定民办高校品牌引入CIS建设中,应根据民办高校的定位即“教学型”大学,着重于为中小型企业培养“实用、适用人才”。因地制宜地开展CIS规划工作,把CIS建设作为学校发展和个人行为共同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叶万春.营销策划[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2]斯科特.戴维斯.品牌驱动力[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3]年小山.品牌时代[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4]韦天文.基于民办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04).
[5]刘炳.我国私营建筑经济的对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
[6]王丽秋.民办高校品牌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7]郑丽君.民办高校品牌经营与策略[J].民办教育研究,2010-01-15.
关键词:辅导员发展 应用技术大学 个人职业品牌
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使许多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南宁学院是一所民办本科院校,2013年被教育部遴选为全国应用技术大学试点高校,这给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应用与技术成了学校工作的重点,导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被弱化。社会大环境的各种新元素不断冲击当代大学生,而辅导员又是高校思政教育的中坚力量,为大学生指引方向。所以辅导员队伍发展问题备受关注。个人职业品牌是指在相关专业领域(党团建设、职业规划和心理咨询等)中有突出工作表现。
一、个人职业品牌建设是辅导员团队发展的趋势
个人职业品牌建设能为辅导员团队建设带来新思路与发展契机。定期开展优秀辅导员表彰活动,树立先进典型,有助于提升辅导员责任感、使命感和自豪感。
(一)个人职业品牌建设能提升辅导员归属感与认同感
如今,辅导员普遍缺乏归属感、认同感,易产生职业惰性,加上新建本科院校基础薄弱,这一现象更为明显。要改变这一现状,需得到领导重视、支持和各业务部门的配合,以及社会对思政教育的关注,使辅导员在思政教育和学生日常管理中树立信心,体现自我价值。
(二)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发展方向为树立个人职业品牌提供客观条件
专业化和职业化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目标。这一目标推动辅导员需要在特定领域具备相关知识和职业素养。这些内在需求为辅导员树立个人职业品牌提供客观条件。
(三)个人职业品牌建设是辅导员团队建设和发展的需求
近些年,国家颁布诸多政策使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以及辅导员队伍建设有了强有力保障。辅导员队伍结构逐渐呈现年轻化和高学历化,但也遇到了些问题。初涉职场的他们对入职动机和职业发展比较彷徨,且在转型期的应用技术大学辅导员队伍常受到学生工作之外的多方因素影响。自身前途和发展方向是最他们感觉压力的主要根源。据此,许多高校通过一系列举措促使辅导员队伍良性发展,带动团队发展,体现职业价值。
二、以个人职业品牌建设视角审视应用技术大学辅导员团队建设不足
(一)辅导员队伍建设中个体与团队发展的理念有待转变
团队成员互相认同和相互协作是一支队伍有集体意识的表现,有助于提升团队向心力和战斗力。许多高校的辅导员队伍缺乏团队文化熏陶,并且学校在转型发展中教师有诸多机遇,使部分辅导员为个人追求而脱离集体。致使团队凝聚力不强,难以形成团结协作的工作氛围。
(二)高校辅导员团队建设制度存在不足
许多高校在招聘辅导员时欠缺长远规划。转型发展期的高校由于资金薄弱、底子单薄和人事制度不健全易造成辅导员队伍专业构成和年龄层次不协调,这成了限制团队发展的根源。且很多高校以个人业绩而不是集体成绩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这样的评价制度使辅导员都想争“第一”而忽略了团队荣誉。此外,辅导员外出学习机会相对其他教师而言很少,开展学习交流活动缺乏政策与经费支持。
三、以个人职业品牌建设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途径
建设应用技术大学辅导员队伍,需依托实际情况,并与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要求紧密结合,不断改进工作思路,提高队伍战斗力。作者认为,带动辅导员队伍建设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学校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发展,为团队提供人才保障
W校要重视和支持,人事招聘时选出一批有经验的辅导员为核心组成团队,指导队伍开展工作。在专业结构上互补,在年龄层次上避免差异过大。辅导员不一定要科班出身,但需尽快提升基本功。同时发挥自身本专业特长,一支多样化的队伍有利于在学生工作上开拓创新。
(二)辅导员队伍建设应注重团队培训和团队文化建设
团队领导者的角色须从“指挥者”转变为“教练员”,通过团队培训提高工作效率,在合作中相互适应,形成良好的团队文化。辅导员作为一支特殊队伍,把共同信仰、价值观联系在一起,对学生工作彼此理解和认同,便于形成有特色的团队文化。
(三)队伍建设应注重个人职业品牌建设服务队伍发展
在实践中,辅导员所面临的不是单一模块的学生工作,因此在不同领域中发挥辅导员个人优势,有助于体现个人价值。在团队中发挥个体优势,以个人职业品牌建设服务团队发展能提高团队的向心力和战斗力,有利于品牌创新。辅导员队伍作为一种知识型团队,创新是本质特征,实现品牌创新是团队任务。
(四)队伍建设管理应重视目标管理和长效机制
进行科学的目标管理,收集对队伍建设的建议,制订共同目标。要实现共同目标,必须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同时用目标量化的方式根据成员各自优势分配任务,准时保质完成任务。在该过程中激发辅导员潜能,在特定领域中创造个人职业品牌。应用技术大学辅导员队伍流动性大,易出现短时间人员不足或新成员快速上手难的问题。因此,塑造一支出色的辅导员队伍,重视目标管理和制定长效机制避免人才流动很有必要。
(五)个人激励与团队激励两并重
传统的激励方式为重视个人典型,突出个人业绩。该模式在人员缺乏、工作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有效。但在新形势下该模式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个人激励应与团队激励紧密结合,开展工作评价。工作制度应当体现人本管理和科学管理的统一,给辅导员的空间同时又责任到人,对执行力做到有效控制。个人激励和团队激励两并重能体现辅导员个人优势,增强队伍向心力,推动队伍整体提高。
在建设应用技术大学的背景下,个人职业品牌建设对辅导员队伍发展有促进作用。而培养一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队伍,是快速实现其品牌价值的有效方式。队伍的成长促进个人的成长,培养出一批辅导员“专家”,在思想教育、党团组织建设、职业规划、和心理咨询等方面为队伍的品牌创新提供源动力,是应用技术大学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长远之计。
参考文献:
[1]谢宏忠.文化多样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回应[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1,(02).
[2]赵怀斋,季建国.应用型本科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初探[J].黑龙江教育,2016,(03).
[关键词]:高职院校 品牌化建设 识别系统
品牌建设是经济发展、市场竞争的产物,普遍应用于工商领域。随着高等教育的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高校之间的竞争日益加剧,拥有强势品牌逐渐成为争夺生源巩固地位的重要筹码,特别是在根基薄弱、发展快速、竞争激烈的高职院校中,面临着更为严重的招生问题和更为激烈的竞争局面。要赢得这场无时不在的竞争必须构建品牌。
一、高职院校品牌化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从现实发展来看,高等教育已经正经历着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过程,必然导致教育模式与教育理念的转变,而高等职业院校则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重要领域,也是竞争最为惨烈的领域。高职院校因为办学数量庞大,办学时间短暂,尚没有形成像普通高校那样的品牌影响力,普遍不能产生由内而外的吸引力,因此高等职业院校构建品牌化建设不仅有着白纸上画画的便利,也有利于学校的长远发展。
从理论来看,首先高等职业院校发展时间短暂,学界主观上对学院品牌建设重视不够,导致对它的研究成果不多,理论不成熟。其次,高职院校品牌化建设实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以及品牌经营的衔接,在探索建设品牌之路的同时也扩大了研究领域。在研究中进一步揭示高等职业教育这一特殊的在品牌建设上应该遵循的规律和所能开辟的道路,将以崭新的视角重新审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丰富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建设方面的理论。
我国高职教育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1999年随着对外开放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些中心城市提出要培养地方经济急需的高等应用型人才,高职高专院校得到了迅猛的发展。2003年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已经达到1374所,在数量上占据了中国全部高校的半壁江山,招生规模也有所扩大。因为起步较晚,高等职业院校没有普通高等院校的资源优势和办学实力,但因其专业特色、注重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凸显出优势,培养了大量高级技能、服务人才,有力的支持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在办学模式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如加强了校企之间的合作、建立顶岗实习制度、加强学校之间的互动交流、学科建设更具灵活性等。但快速增长的高职院校数量与逐年严峻的形势和学生就业形势,加剧了高职院校之间、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之间,特别是三本与一专类院校之间的竞争。处于夹缝中的高职院校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品牌化建设势在必行。
二、高职院校品牌化建设的意义和现状
第一、高职院校品牌化建设的意义。高职院校品牌化建设是广告学中品牌建设原理在高等职业教育中的应用,注重的是高校之间的差异化优势,具有强烈的排他性,是多种要素的复合承载体,是一种具有强大力量的无形资产,能够产生一种精神指引、心理攻势和行为诱导。有助于塑造学校形象、凸显识别性、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增强学校的竞争力、打造学校的无形资产,从而产生一种综合影响力。
首先,高职院校品牌化建设可以促进学校办学理念的转变,强调自主办学、改革创新,重视人才资源,致力研究和创建现代大学制度;其次,可以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提高办学质量,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再次,可以有效促进现行高职教育政策及建设思路的改革;最后,可以转变高职院校发展模式,有效探索长远发展的路径。
第二,高等职业院校品牌化建设的现状。2002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要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各地方高职院校纷纷引进先进的办学理念与办学方法,获得了较大发展,有的已经初具品牌化建设的模型,如根据就业市场行情及时设置、调整专业结构,强化特色专业,加强校企合作,构建实训基地,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学校视觉标识,提高在媒体上的曝光度等。虽然在品牌化建设的道路上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凸显出明显的不足,如品牌意识淡薄,办学特色不鲜明,盲目扩展数量而轻视质量提高,缺乏系统性与长期战略规划,与媒体互动不足、传播渠道不畅通等等,从而制约了高职院校的进一步发展。其主要原因既有政府投入不足的制度因素,也有学校自身发展的主观局限,还有市场无序竞争的影响。
三、高职院校品牌化建设的层面
第一、打造优质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打造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才能够推动学校的快速健康发展。高职院校因为办学时间短暂,师资结构相对单一,大多由前身中专阶段的老教师和新招聘的高学历教师构成,没有形成一定的梯次。此外师资力量薄弱,在老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和副高级职称的人数较少,且继续晋升的后劲不足,而新进教师虽然学历较高,但在科研成果和教学成绩方面仍有较远的距离要走。因此提高教师队伍的教学能力和职称水平不仅是教师自身发展的问题,更是关系学校前途命运的重要任务。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针对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积极引进、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特别是有一线工作经验的教师将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各专业、各课程都要培养选拔出思想、业务、科研都优秀的品牌老师,并以他们为核心形成一支数量、结构、层次、素质诸方面能适应学校事业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以增强学校和专业的吸引力。
首先,在教师引进方面,下大力度引进具有高级技能和紧缺专业的教师,积极聘请一批具有高、中级职称的兼职教师和专家,构建兼职教师网络,尤其要注意逐步建立校外企业技术人员的兼职模式建设,在加强学科建设的同时提高师资水平。
其次,在继续培养方面,安排教师到专业相关或者相近的企业、公司顶岗实习,以化解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矛盾。在设备和技术的不断更新的今天,加强的教师实践操作能力以改善学校实习实训设备和条件不足的矛盾。有计划的组织专业任课教师深入行业一线,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环节和操作工艺,了解本行业最新的技术信息,不断拓宽教师知识面、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步伐和力度。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自办企业或者工厂,以此促进“以产带学,以学促研,以研促产”。
第二、优化专业建设
专业建设是学校与社会、企业维系的纽带,是教学工作的根据地。高职院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终极目标,更应创建品牌专业,做好学校的专业建设工作,特别是特色专业建设工作。特色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品牌构建的生命线。正如前教育部部长周济所说,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高职教育应该以就业为导向,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直接面向社会,面向毕业生就业的职业岗位,以岗位的要求来设置专业和课程。
专业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而就业问题又制约着招生及学科和学校的长远发展以及社会的认可程度。所以品牌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创立品牌的重点,高职院校品牌专业建设需要将就业作为终极目标,根据学校师资力量、办学条件、社会需求等针对性、前瞻性的建设和调整专业,强化特色专业、形成优势专业,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与学校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尽可能减少专业设置与未来职业发展的错位。特别注意专业设置的特色性,尽量避免雷同的弊端,结合学校师资力量和社会需求,办出特色强势专业,从而形成一定的品牌带动学校整体声誉的提高。
第三、培养品牌学生
学生的形象是高职院校品牌形象最生动、最直接的体现。校风校纪的好坏、教育质量的高低都表现在学生身上。学生在校期间和走向社会之后的言谈举止、精神风貌都诠释着学校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特别是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最能彰显学生以及学校的形象。
就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而言,在学习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采取产学合作、开放式办学的方式,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所谓产学结合、开放式办学就是教学全过程不仅校内开放还向社会开放,学校与有关用人企业、单位建立产学合作、专业指导模式和制度,聘请企业优秀技术人员到学校任兼职教师,将企业经营和生产引入学校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和教师推向企业和社会。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学生走出去,参与企业生产实践、科技服务、培训、实习、兼职等,以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其动手操作能力,以便学生走向社会时能顺利过渡,胜任工作任务。
就教育教学而言应围绕学生职业必需的能力开展,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收集和选择信息的能力;在规划和决策中运用这些信息和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以及爱岗敬业、忠于职守、诚信协作的品质和艰苦创业的奉献、创新精神。
总而言之,学生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工作能力、职业道德是影响学校品牌建设的最长远的影响力,只有加强对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以及工作技能的提高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为学生搭建企业兼职、实习、打工平台等,打造具有品牌影响力的学生,才能在激烈的生源竞争中赢得长久而稳定的筹码。
第四、识别系统层面
品牌的初衷和宗旨是差异化,差异化最有价值的财富。对品牌的识别也依赖于有形无形的差异化识别系统。
首先是理念识别,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管理理念和教育理念、办学模式方面与普通高等院校以及民办院校有相同之处,但其差异也比较明显,而这种差异正是高职院校品牌建设的核心。用奋发向上、勤奋刻苦、科学理性、竞争有序的理念贯彻到校园文化建设上,形成学校的灵魂。
其次是行为识别。行为识别是理念识别的延伸和外在表现,是开展品牌化建设的动态表现。加强对教师行为、行政管理行为、学生行为等的管理和提高,建立规范、有效、积极的行为准则和激励、惩罚制度,开展丰富多彩别开生面的校园活动,如运动会、捐赠会、各种节日仪式、开放接待日,以及学生实习、兼职的出征、交流、汇报等活动,从更深的层面引导舆论,强化学校的良好品牌形象。
最后是视觉识别。高职院校视觉识别系统是学校形象的可视化内容,主要包括学校名称、校徽、校门、校训、用品规格与标志、建筑布局与主体色调,以及学校的文化设施、校园环境等学校视觉识别系统等,可以静态地展现学校独特的品牌形象,学校视觉识别系统的设计要注意承载理念、体现美感、展现个性。①用能够彰显办学理念、协调美观、富有个性的可视化内容加强高职院校的识别性。
第五,品牌宣传层面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要善于运用多种形式,把握有利时机,做好宣传引导工作,及时告知公众,有效推广学校品牌形象。②首先,通过大众媒介与社会公众密切沟通,建立高职院校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联系,提高在媒体中的曝光度,以获得公众对高职院校的认识、信赖和支持,从而树立起强势品牌。其次,通过各种公关活动展示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的成就和理念,增进公众其对高职院校的了解。巧妙利用各种公关活动,如外界社会来访参观、成果展览、学习交流、捐赠奖励等,内部活动如运动会或者其他竞技比赛,科技、文化、艺术活动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同时增强校园内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学校的品牌认知和形象。
再次,利用内部媒体进行整合。校内内部媒体指学校对外发行的学术杂志、报纸以及网站和内部有线电视、广播等,以及展板、板报、LED、海报等。通过这些媒体,对外宣传自身情况,宣传学校的办学理念、规划和设想,从而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知名度。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品牌化建设是一项多维度,需要在现实的基础上调查分析、合理规划、尊重规律的条件下,综合利用各种媒体和活动传播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办学成绩的长期工程,更需要业界和学界的继续关注和探索。
参考文献:
[1]陈放谢宏著,品牌策划,北京:时事出版社,2000,1.
[2]王保华等著,高等学校设置理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族,学校品牌及其经营策略研究,[博士论文],北京:北京师范大学,2006
[4]王国平,品牌战略:中国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3)
[5]徐高明,高校品牌理念的内涵及其规定性,中国高教研究,2006,(12)
[6]马必学郭沙,论高等职业教育品牌战略,中国高等教育,2004,(10)
[7]吕景良,借鉴德国职教经验,打造中国高职品牌,天津成人高等学校联合学报,2004,(9)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