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销售利润分析

销售利润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销售利润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销售利润分析

销售利润分析范文第1篇

(2006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题)某产品每件的成本是120元,为了解市场规律,试销阶段按两种方法进行销售,结果如下:

方案甲:保持每件150元的售价不变,此时日销售量为50件;

方案乙:不断地调整售价,此时发现日销售量y(件)是售价x(元)的一次函数,且前三天的销售情况如下表:

(1)如果方案乙中的第四天、第五天售价均为180元,那么前五天中,哪种方案的销售总利润大?

(2)分析两种方案,为获得最大日销售利润,每件产品的售价应为多少元?此时,最大日销售利润S是多少?

(注:销售利润=销售额一成本额,销售额=售价×销售量)

分析此题是一道充满时代气息的商品销售问题,解答此题,需构造函数模型,解答第(1)问时,需先分别计算出前五天甲、乙两种方案的销售利润,再进行比较,在求乙种方案的销售利润时,又得先求出日销售量y(件)与售价x(元)之间的一次函数关系式,解答第(2)问时,需先分别计算出甲、乙两种方案的日销售的最大利润,在求乙种方案的最大日销售利润时,需计算二次函数的最大值。

解 (1)设方案乙中的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Kx+b,则有70=130k+b,50=150k+b,解得k=-1,b=200,所以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x+200。

因为第四天、第五天售价均为180元,所以第四天、第五天的销售量均为-180+200=20(件)。

所以方案乙的前五天的销售总利润为130×70+150×50+160×40+180×20+180×20―120×(70+50+40+20+20)=6200(元)。

方案甲的前五天的销售总利润为(150―120)×50×5=7500(元)。

显然,6200<7500,所以前五天中,方案甲的销售总利润最大。

(2)甲方案中,每日销售利润均为(150一120)×50=1500(元)。

乙方案中,日销售利润S=xy-120y=x(-x+200)-120(-x+200)=-x2+320x-24000=-(x-160)2+1600。

所以当x=160时,S取得最大值,且S的最大值为1600(元),

因为1600>1500,所以将产品的销售价定为160元/件时,日销售利润最大,最大利润为1600元。

练习:(2006年湖南省湘潭市中考题)某产品每件成本价20元,试销阶段产品的日销售量y(件)与每件产品的销售价x(元)之间的关系如下表:

(1)若日销售量y f件)是每件产品的销售价x(元)的一次函数,求日销售量y(件)与每件产品的销售价x(元)的函数关系式;

销售利润分析范文第2篇

一、解决存货合并抵销问题的关键

笔者认为,无论是购销当期的合并抵销,还是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的合并抵销,都应该首先解决主营业务成本项目应抵销的金额问题。因为存货的其他各抵销项目应抵销的金额都是已知的或显而易见的,若解决了主营业务成本项目应抵销的金额问题,那么整个存货的合并抵销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1.主营业务成本项目应抵销金额的组成部分。无论是购销当期的合并抵销,还是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的合并抵销,主营业务成本项目应抵销的金额实际上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第一,内部存货交易的销售方确认的对内销售成本。因为这部分销售成本是因对内销售而实现的,从集团的角度来说,不能作销售处理,因此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将这部分对内销售成本予以抵销。第二,内部存货交易的购入方对外销售内部交易存货时虚增的对外销售成本。由于对外销售的内部交易存货价值中包含有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从集团的角度来说,这部分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虚增了该部分存货的成本,进而必然虚增该部分存货的对外销售成本。因此,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还必须将内部存货交易的购入方因对外销售内部交易存货而虚增的对外销售成本予以抵销。

2.购销当期主营业务成本项目应抵销的具体金额。购销当期主营业务成本项目应抵销的金额由两部分组成:第一,当期内部存货交易的销售方确认的对内销售成本等于“当期内部存货交易的销售方的对内销售收入-当期内部销售利润”。第二,当期内部存货交易的购入方对外销售内部交易存货而虚增的对外销售成本等于“当期内部销售利润-期末存货价值中包含的内部销售利润”,即对外销售的内部交易存货价值中包含的内部销售利润。

合计这两部分应抵销的金额,即得:购销当期主营业务成本项目应抵销的金额=当期内部存货交易的销售方的对内销售收入-期末存货价值中包含的内部销售利润。

3.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主营业务成本项目应抵销的具体金额。在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主营业务成本项目应抵销的金额由两部分组成:第一,本期内部存货交易的销售方对内销售确认的销售成本等于“本期内部存货交易的销售方的对内销售收入-本期内部销售利润”。第二,本期内部存货交易的购入方对外销售内部交易存货而虚增的对外销售成本等于“本期内部销售利润+期初存货价值中包含的内部销售利润-期末存货价值中包含的内部销售利润”,即本期对外销售的存货价值中包含的内部销售利润。

合计这两部分应抵销的金额,即得:本期主营业务成本项目应抵销的金额=本期内部存货交易的销售方的对内销售收入+期初存货价值中包含的内部销售利润-期末存货价值中包含的内部销售利润。

二、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的内部存货交易的简易合并抵销方法

(一)购销当期的简易合并抵销方法

在内部存货交易的购销当期,应抵销的项目共有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存货等三个项目。其中,主营业务收入项目应抵销的金额为当期内部存货交易的销售方确认的对内销售收入;存货项目应抵销的金额为期末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而从前面的分析中已知,购销当期主营业务成本应抵销的金额正好等于 “当期内部存货交易的销售方的对内销售收入-期末存货价值中包含的内部销售利润”,那么,购销当期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作的抵销分录为:借:主营业务收入(当期内部存货交易的销售方的对内销售收入①);贷:主营业务成本(③=①-②),存货(期末存货价值中包含的内部销售利润②)。

(二)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的简易合并抵销方法

在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内部存货交易的抵销项目共四个,分别是期初未分配利润、存货、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等项目。其中,期初未分配利润项目应抵销的金额为上期期末内部交易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对期初未分配利润项目的影响额,也即等于期初内部交易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存货项目应抵销的金额为本期期末内部交易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主营业务收入项目应抵销的金额为本期内部存货交易的销售方实现的对内销售收入。

而从前面的分析中已知,在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主营业务成本项目应抵销的金额正好等于“本期内部存货交易的销售方的对内销售收入+期初存货价值中包含的内部销售利润-期末存货价值中包含的内部销售利润”。那么,在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应作的抵销分录为:借:期初未分配利润(期初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①),主营业务收入(本期内部存货交易的销售方的对内销售收入②);贷:主营业务成本(④=①+②-③),存货(期末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③)。

三、内部交易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后的简易合并抵销方法

在内部交易存货计提跌价准备之后,除了要完成前面所介绍的内部存货交易的合并抵销分录之外,还会涉及多计提跌价准备的抵销问题。因为在内部交易存货计提跌价准备的情况下,由于内部交易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虚增了集团内该部分存货的成本,则以此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相比较而计提的跌价准备就会大于该部分存货原在卖方的成本与可变现净值相比较而计提的跌价准备,即会多计提跌价准备。因此,在内部交易存货计提跌价准备的情况下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除了要完成前面所介绍的合并抵销分录外,还需要将多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予以确认并抵销。

(一)各期期末多计提存货跌价准备金额的简单确认方法

由于内部交易存货多计提的跌价准备是由其中包含的内部销售利润所引起的,反过来看,其多计提的跌价准备的金额则一定不可能超过其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金额。由此可知,各期期末内部交易存货多计提的跌价准备金额必然等于其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金额与其跌价准备余额两者孰低额。因此,笔者认为,各期期末多计提的跌价准备应该根据期末内部交易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金额与其跌价准备余额两者孰低的方法予以确认,即:各期期末多计提的跌价准备等于期末内部交易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金额与其跌价准备余额两者孰低额。

(二)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后购销当期的简易合并抵销方法

1.将内部存货交易的销售方实现的内部销售收入、期末存货价值中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以及相应的销售成本予以抵销。应作的抵销分录为:借:主营业务收入(当期内部存货交易的销售方的对内销售收入 ①);贷:主营业务成本(③=①-②),存货(期末存货价值中包含的内部销售利润②)。

2.将期末内部交易存货多计提的跌价准备予以抵销。应作的抵销分录为:借:存货跌价准备(期末多计提的跌价准备);贷:管理费用。

(三)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后连续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的简易合并抵销方法

销售利润分析范文第3篇

另外,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每年年度终了,企业要对无形资产进行全面清查,预计各项无形资产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对预计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要计提减值准备。而清查的范围既包括从企业集团外部取得的无形资产,也包括从集团内部取得的无形资产,当内部交易的购买企业对取得的无形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在编制合并报表时,也要将计提的减值准备进行抵销,但不是全额抵销,而是要通过分析计算确定。比如母公司从子公司购入一项专利技术转让,买价100万元,其成本60万元,年末预计可收回金额70万元,那么从购入方母公司来说,该专利预计可收回金额70万元低于其成本100万元(假定不考虑摊销额),应该计提减值准备30万元;但从集团整体来看,这项专利的实际成本就是60万元,与预计可收回金额70万元相比,并没有发生减值,是不需要计提减值准备的,所以应将计提的30万元减值全额抵销;假如年末该专利预计可收回金额为40万元,与其实际成本60万元相比,确实发生了减值,实际减值20万元,而不是母公司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60万元,所以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只应将多计提的减值准备40万元抵销。当然,判断无形资产是否发生减值是以其预计可收回金额与它的账面摊余价值相比得到的,但原理与上述相同。另外,还由于无形资产是一项长期资产,为企业长期使用,所以和固定资产一样,也存在连续编制合并报表抵销分录的问题。下面以一个例子来分析各年内部交易的无形资产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及多计摊销额和减值准备的抵销。

例:2003年1月,子公司从母公司购入一项专利技术,该专利在母公司的账面摊余价值是800万元,出售转让价格为1000万元,双方合同约定有效期为十年;子公司购入后,每年年度终了预计该技术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能力,估计第一到第七年预计可收回金额分别为950万元、820万元、420万元、360万元、450万元、340万元、180万元,第八年由于该技术已被其他新技术所代替,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子公司全额计提了减值准备。假定无形资产按年摊销,不考虑相关税费。

分析:该笔交易属于集团内部交易,母公司以高于成本(账面摊余价值)的价格转让该专利,则子公司购入的无形资产中就包含了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200万元。又由于子公司每年按购入价格进行摊销和计提减值准备,会导致企业集团每年都多摊销无形资产的价值及多计提减值准备,因此在编制合并报表时,应将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和多摊销的无形资产及多计提的减值准备进行抵销。

为了更清楚反映各年该专利技术的账面摊余价值和净值,下面以两表分别列示该无形资产各年年初账面摊余价值和年末净值及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抵销情况。

第一年及第二年由于没有计提减值准备,所以只需做两笔正常抵销分录。(略)

第三年末计提减值前,该无形资产在子公司的账面摊余价值为700万元,预计可收回金额420万元,子公司计提了280万元的减值准备,但却不能将这280万元全额抵销。因为站在企业整体来看,该无形资产是否发生减值应与其最初实际成本的摊余价值相比,其最初实际成本的摊余价值=800-800/10×3=560(万元),高于可收回金额140万元,所以发生真正意义上的减值应是140万元,而应抵销的多计提的减值准备是140万元。抵销后,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年末净值为0。则第三年应编制的抵销分录有:(1)将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对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抵销。借:期初未分配利润200万元,贷:无形资产200万元;(2)抵销当年及以前年度多计无形资产摊销额。借:无形资产60万元,贷:期初未分配利润40万元,贷:管理费用20万元;(3)抵销当年多计提的减值准备。借:无形资产减值准备140万元,贷:营业外支出140万元。

第四年,由于第三年末编制合并报表的抵销分录时,通过抵销无形资产的多计摊销额和减值准备,已将内部交易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全部抵销,所以第四年。既不会发生集团内部多计无形资产摊销额的情况,也没有发生多计减值准备的情况,故当年编制的抵销分录有:(1)将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对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抵销。借:期初未分配利润200元,贷:无形资产200万元;(2)抵销以前年度多计无形资产摊销额。借:无形资产60万元,贷:期初未分配利润60万元;(3)抵销以前年度多计提的减值准备。借:无形资产减值准备140万元,贷:期初未分配利润140万元。

第五年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期初净值为0,所以不会发生多计无形资产摊销额问题,也无须编制多计摊销额的抵销分录;但由于子公司当年预计可收回金额450万元,高于账面摊余价值300万元,转回了150万元的减值准备,所以要编制转回减值准备抵销分录,但却不能把转回的150万元减值准备全部抵销掉,因为该内部交易包含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200万元按10年摊销,第五年末未摊销的净值应该是100万元,而转回减值准备就是增加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价值,所以只要抵销转回的减值100万元,年末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净值就能达到100万元。则第五年的抵消分录有:(1)将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对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抵销。借:期初未分配利润200万元,贷:无形资产200万元;(2)抵销以前年度多计无形资产摊销。借:无形资产60万元,贷:期初未分配利润60万元;(3)抵销以前年度多计提的减值准备。借:无形资产减值准备140万元,贷:期初未分配利润140万元;(4)抵销当年多转回的减值准备。借:营业外支出100万元,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100万元。

第六年末,计提减值前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账面净值为80万元,当年子公司计提了20万元的减值准备,小于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净值,所以可以全额抵销。(1)将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对期初未分配利润的影响抵销。借:期初未分配利润200万元,贷:无形资产200万元;(2)抵销以前年度和当年多计无形资产摊销额。借:无形资产80万元,贷:期初未分配利润60万元,贷:管理费用20万无;(3)抵销以前年度多计提的减值准备。借:无形资产减值准备40万元,贷:期初未分配利润40万元;(4)抵销当年多计提的减值准备。借:无形资产减值准备20万元,贷:营业外支出20万元。

销售利润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最优现金周期;企业业绩;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

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07(2013)02-0076-06

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用现金购买原材料和设备、支付工人工资,经过加工制造和销售,最终将应收账款收回,这段从现金支付到收回所用的时间,被称为现金周期。具体来说,现金周期等于存货期间加应收账款期间减应付账款期间。现金周期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所需的营运资本的数量。企业的存货期间和应收账款期间越长、应付账款期间越短,则营运资本的需求量就越大。同时,现金周期也反映企业资产的使用效率,绩优企业一般表现为快的资产周转速度和短的现金周期,通过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获得更高的收益。因此普遍观点认为,较长的现金周期会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营运资本的需求量,企业管理者应尽量缩短现金周期。但现实中我们注意到,缩短现金周期在降低企业对营运资本需求、加速资产周转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企业努力减少库存必然导致采购成本的上升,减少应收账款将直接影响销售价格,增加应付账款周期供货价格将会上升,等等。因此,本文认为现金周期不是越短越好,从企业业绩的角度看,应该存在一个使企业业绩最大化的现金周期,即最优现金周期。

一、文献综述

现有理论认为,现金周期是反映企业营运资本的重要指标,一个企业的营运资本越小,说明该企业能更有效地实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从而使企业业绩显著上升。国内外现有研究基本都是以这种理论为基础的。

国外很多学者对企业业绩与现金周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Jimmy D.Moss[1]等对美国公司1971~1990年的数据运用非参数性检验方法进行了研究,发现规模较小的公司比规模较大的公司更可能存在现金流动性问题,而这是由于小公司相比大公司更难进入资本市场和信贷市场所致,因此小企业需要更短的现金周期。Deloof[2]选取了1992~1996年比利时1 009家非金融企业,对其营运资本管理和盈利能力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通过运用Pearson和普通最小二乘法研究发现企业盈利能力与现金周期显著负相关,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显示盈利能力与现金周期负相关,但不显著,这可能与应付账款期间在现金周期计算中被减去有关。Dr Ioannis Lazaridis[3]等对2001~2004年希腊131家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研究,发现营业总利润与现金周期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且通过对现金周期及其组成部分进行有效地管理,可以增加公司的营业总利润。Abdul Raheman[4]等对2001~2004年94家巴基斯坦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研究,发现现金周期的增加降低公司价值,并且管理者可以通过尽可能地缩短现金周期增加公司价值。Meg Mi Luo[5]等对美国企业1980~2006年的数据运用线性回归模型进行研究,发现现金周期的缩短可以增加公司价值,对于债务能力有限的公司来讲,现金周期与公司价值的关系更加显著。Uyar[6]选取了2007年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证券市场上市的166家上市公司,研究企业规模及业绩与现金周期的关系,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现金周期与资产收益率显著负相关、与权益收益率负相关但不显著,而方差分析则证明现金周期短的企业的收益高于现金周期长的企业的收益。

国内很少有文献单独对现金周期与企业业绩的关系进行研究,更多是将现金周期作为反映企业营运资本管理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来研究企业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业绩和盈利能力的关系。辜玉璞[7]32,33选取了我国上市公司1999~2004年的数据,对现金周期与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进行相关性研究,发现企业业绩与现金周期呈负相关关系,缩短现金周期,提高营运资本的流转速度,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宋艳[8]研究了2001~2006年沪深两市的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与企业业绩的关系,以主营业务资产收益率、资产收益率和托宾Q作为企业业绩的变量,现金周期作为营运资金管理效率的变量,发现企业业绩与现金周期显著负相关,并对制造业和零售业现金周期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了具体讨论。高飞[9]4348通过对我国上市公司1998~2007年的数据进行研究,发现企业盈利能力与现金周期显著负相关,但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与现金周期显著正相关。孔宁宁等[10]对我国沪深两市519家制造业上市公司2004~2006年数据进行研究,以经营资产核心利润率作为企业业绩指标,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混合普通最小二乘估计模型,发现企业盈利能力与现金周期显著负相关。张宁[11]3943对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1999~2008年数据进行研究,以托宾Q和ROE作为企业业绩指标,发现企业业绩与现金周期呈负相关关系。刘飞[12]2731以总资产现金回收率作为企业业绩指标,研究结果显示企业业绩与现金周期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即现金周期越短,企业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越强。安青菊、赵书东[13]以沪深两市全部上市公司2002~2006年数据为样本,以净经营资产利润率作为企业业绩指标,得出随着企业盈利能力的增加,现金周期及存货期间、应收账款期间、应付账款期间呈下降趋势的结论。

通过文献综述我们可以发现,现有文献主要研究企业业绩与现金周期的之间线性关系,而且得到的结论基本一致,即两者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本文认为,缩短现金周期对企业业绩存在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前人研究过多关注正向影响而忽略负向影响,本文通过分析缩短现金周期对资产周转率的正向影响和对销售利润率的负向影响,构建以企业业绩最大化为目标的最优现金周期模型,证明最优现金周期的存在性,讨论影响最优现金周期的因素,并进一步以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企业业绩与现金周期之间的倒U型关系,以说明现金周期并不是越短越好,而是存在一个最优现金周期的问题,以期为企业现金周期管理提供更合理的建议。

二、最优现金周期模型构建及假设提出

(一)现金周期影响分析

本文以资产收益率(ROA)作为衡量企业业绩的指标,其不仅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最主要指标之一,也是综合性很强的指标,能够综合反映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对企业业绩的影响。资产收益率ROA=销售利润率×资产周转率。

现金周期受存货、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管理三方面的影响。采用先进生产管理方法、加快销售等可以降低存货,减少存货期间;减少应收账款存量,加快应收账款回收,可以减少应收账款期间;增加对上游供应商的资金占用,延缓货款支付,可以增加应付账款期间。缩短现金周期可以有效提高现金周转速度,增强产品变现能力,加速资产周转,但同时也导致采购成本上升、销售价格下降等,降低销售利润率。因此,缩短现金周期一方面可提高资产周转率,对企业业绩产生正向影响,另一方面又会降低销售利润率,对企业业绩产生负向影响。资产周转率和销售利润率与现金周期的关系见图1。因此存在一个最优现金周期,通过平衡现金周期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使企业业绩达到最大。

图1 资产周转率和销售利润率与现金周期的关系

(二)最优现金周期模型构建

通过上文分析我们认为,缩短现金周期会压缩流动资产占用,提高资产周转率,但也影响销售价格和生产成本,降低销售利润率。因此,企业业绩ROA关于现金周期k的函数为:

R(k)=S(k)·A(k)

(1)

其中,S(k)、A(k)分别为销售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关于现金周期k的函数。S(k)随着现金周期k的增加而增加,A(k)随着现金周期k的增加而减少。

由(1)式可得:

(k)=(k)+(k)

(2)

其中,(k)、(k)、(k)分别为企业业绩R(k)、销售利润率S(k)和资产周转率A(k)的变化率。

由上分析可得,压缩现金周期k时,(k)0,(k)的符号则取决于(k)和(k)的相对大小。具体分析如下:

1.当现金周期较大时,缩短现金周期,对销售利润率负向影响较小,对资产周转率正向影响较大,即|(k)|

2.当现金周期较小时,缩短现金周期,对销售利润率负向影响较大、对资产周转率正向影响较小,即|(k)|>|(k)|,则(k)为负,此时缩短现金周期将降低企业业绩。

3.当现金周期为某一特定值k*时,缩短现金周期,对销售利润率负向影响和对资产周转率正向影响相当,即|(k)|=|(k)|,则(k)=0,此时现金周期最佳。

本文假设:

销售利润率S(k)=m1k+n1 m1>0

(3)

资产周转率A(k)=m2k+n2 m2

(4)

其中,m1、m2为销售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对现金周期k的弹性系数,m1k,m2k为销售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受现金周期k影响的部分,n1、n2为销售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中不受现金周期k影响的部分。则企业业绩ROA关于现金周期k的函数R(k)可以写为:

R(k)=(m1k+n1)·(m2k+n2)

(5)

对(5)求导,得:

R′(k)=2m1m2k+m1n2+m2n1

(6)

令R′(k)=0,得最优现金周期k*:

k*=-12n1m1+n2m2

(7)

则最优现金周期受m1、m2、n1、n2影响。具体结论如下:

1.若销售利润率中与现金周期无关的部分n1较大,与现金周期有关的部分对现金周期敏感性m1较小,即现金周期对销售利润率的负向影响较小,则最优现金周期较小;反之,则最优现金周期较大;

2.若资产周转率中与现金周期无关的部分n2较大,与现金周期有关的部分对现金周期敏感性m2较小,即现金周期对资产周转率的正向影响较小,则最优现金周期较大;反之,则最优现金周期较小。

(三)假设提出

根据上文模型分析,企业存在最优现金周期。即当现金周期较长时,缩短现金周期,资产周转率上升幅度大于销售利润率下降幅度,正向影响突出,企业业绩上升,但当现金周期缩短到一定程度后,即短于最优现金周期时,缩短现金周期,销售利润率下降幅度大于资产周转率上升幅度,负向影响突出,企业业绩下降。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企业业绩与现金周期之间的关系为倒U型关系。

三、最优现金周期实证检验

(一)样本及指标选取

由于不同行业m1、m2、n1、n2差异很大,不能笼统进行现金周期研究,因此本文仅选取在沪深两市上市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剔除现金周期奇异的公司,如现金周期大于900天和小于-150天,共计得到784家上市公司,时间跨度为2008年至2010年,共计1 765个样本。数据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

因变量为企业业绩,考虑到会计政策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本文选取资产收益率(ROA)作为企业业绩的变量。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

自变量为现金周期。现金周期(k)=存货期间(INV)+应收账款期间(AR)-应付账款期间(AP)。考虑到量纲问题,本文对现金周期标准化,标准化现金周期kT=k/365。

控制变量:影响企业业绩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发展能力、风险状况等。本文选取以下指标作为控制变量:销售净利率、流动资产净利润率、固定资产净利润率和销售期间费用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和股东权益周转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负债率、长期负债比率、流动资产比率和固定资产比率;固定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收益率增长率、利润总额增长率和营业利润增长率;财务杠杆系数、经营杠杆系数、综合杠杆。

由于各指标之间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本文首先对控制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以方差大于1为标准,共提取8个因子,累积贡献度为75.455%,能够较好地替代原始变量(8个因子矩阵略)。根据因子矩阵可以发现:因子1代表企业的综合偿债能力;因子2代表企业的盈利能力;因子3代表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因子4代表企业的风险水平;因子5代表企业的固定资产使用效率;因子6代表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因子7代表企业的营运资本使用效率;因子8代表企业的发展能力。

(二)描述性统计

可以看出,样本期间,现金周期的极小值与极大值分别接近于-130天和819天,说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现金周期差别比较大。同时从四分位点可以看出,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现金周期大多集中在40~160天之间,并且均值为110~125天之间。

从图2可以看出,资产收益率ROA的变动与现金周期的变动是不一致的,企业业绩与现金周期之间的关系是非线性的,这与前文研究结论一致。

从表2和图3可以看出,现金周期处于0~200之间的共有1 393个样本,占总样本的78.92%;现金周期大于0的共有1 668个样本,占总样本的94.50%。这说明我国制造业的现金周期总体为正,这与制造业的行业特征有关,作为制造业需要有大量的存货,并且由于行业竞争激烈,会产生大量的应收账款。现金周期的均值为116.34天,且现金周期大于100天的共有766个样本,占总样本的43.40%,这一现象除与行业特征有关外,可能还与制造业上市公司对现金周期关注不够有关,导致制造业上市公司现金周期普遍较高。

(三)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为了检验企业业绩与现金周期之间的倒U型关系,本文在回归模型中加入现金周期的二次方项。回归模型为:

ROA=β0+β1k2T+β2kT+β3FAC1+β4FAC2+β5FAC3+β6FAC4+β7FAC5+β8FAC6+β9FAC7+β10FAC8+ε

(8)

其中,β0为常数项,βi为回归系数(i=1,2,3,4,5,6,7,8,9,10),FACj(j=1,2,3,4,5,6,7,8)为控制变量提取的8个因子,ε为残差项。企业业绩与现金周期的关系主要通过β1和β2反映。如果β1估计值显著且为负,则说明企业业绩与现金周期存在倒U型关系;如果β1估计值显著且为正,则说明企业业绩与现金周期存在U型关系;如果β1估计值不显著,则不能说明企业业绩与现金周期存在非线性的二次关系。β2估计值的大小和正负号只反映企业业绩与现金周期倒U型关系的水平位置,其显著与否不影响倒U型关系的存在性,此处主要检验最优现金周期的存在性,所以主要关注β1的正负号和显著性。

根据建立的回归模型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得到表3的回归结果。

注:***表示在1%水平下显著

回归结果显示:方程F检验为703.002,并在0.01水平上显著,R2为0.800,说明方程通过检验,且拟合度较好。标准化现金流周期的二次方的回归系数为-0.009,并在0.01 水平上显著,说明企业业绩与现金周期存在倒U型关系,即存在一个最优现金周期,此时企业业绩最大。

从回归模型(8)式和表3可以解得最优标准化现金周期k*T:

k*T=0.0042×0.009≈0.22

则最优现金周期k*=0.22×365=80.3(天)。

即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最优现金周期为80.3天。而样本公司的平均现金周期为116.34天,说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现金周期普遍偏长,需要压缩现金周期以提高企业业绩。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通过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

1.缩短现金周期一方面可以提高资产周转率、对企业业绩产生正面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加大经营成本、降低销售价格,对销售利润率和企业业绩产生负面影响,考虑到这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企业应在存在一个最优现金周期,在平衡资产周转率的正向影响和销售利润率的负向影响后,使企业业绩达到最大。

2.最优现金周期受销售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对现金周期的敏感性系数影响,也受与现金周期无关的部分影响。若销售利润率中与现金周期无关的部分较大,对现金周期的敏感性系数较小时,最优现金周期较小,反之则较大;若资产周转率中与现金周期无关的部分较大,对现金周期的敏感性系数较小时,最优现金周期较大,反之则较小。

3.实证检验发现,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企业业绩与现金周期存在倒U型关系,即存在最优现金周期,最优现金周期为80.3天。考虑到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平均现金周期为116.34天,则说明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现金周期普遍偏长,对大多数企业需要压缩现金周期,以提高资产周转率、提升企业业绩,而对少部分现金周期短于最优现金周期的上市公司,则建议增加现金周期,以降低成本,提高价格,提升企业业绩。其中现金周期小于50天的占到总样本的30.54%,这些企业应该通过增加存货,并给有良好信誉的顾客放宽贷款期限,进而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销售价格,以提高销售利润率和企业业绩。

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主要实证研究了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现金周期和最优现金周期问题,对于其他行业,也应该存在最优现金周期,由于不同行业差异较大,因此最优现金周期应当不同,对于不同行业的最优现金周期,应该进行专门研究。

参考文献:

[1] Jimmy D Moss,Bert Stine.Cash Conversion Cycle and Firm Size:A Study of Retail Firms[J].Managerial Finance,1993,19(8):2534.

[2] Marc Deloof.Does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Affect Profitability of Belgian Firms[J].Journal of Business Finance and Accounting,2003,30:573588.

[3] Dr Ioannis Lazaridis,MSc Dimitrios Tryfonidis.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and Profitability of Listed Companies in the Athens Stock Exchange[J].Journal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Analysis,2006,19(1):2636.

[4] Abdul Raheman, Mohamed Nasr.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and Profitability Case of Pakistani Firms[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Business Research Papers,2007,3(1):279300.

[5] Meg Mi Luo,Johnny JiungYee Lee,Yuhchang Hwang.Cash Conversion Cycle,Firm Performance and Stock Value[R].Working Paper,2009.

[6] Ali Uyar.The Relationship of Cash Conversion Cycle With Firm Size and Profitability: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in Turkey[J].Intern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2009,24:186193.

[7] 辜玉璞.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本政策的实证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3233.

[8] 逄咏梅,宋艳.营运资金管理效率与公司经营绩效分析[J].财会通讯,2009(5):68.

[9] 高飞.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盈利能力研究[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0] 孔宁宁,张新民,吕娟.营运资本管理效率对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南开管理评论,2009(12):121126.

[11] 张宁.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与公司绩效分析——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D].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3943.

销售利润分析范文第5篇

“百强”出炉 评价体系将更完善

6月30日,中国服装协会正式“2010年服装行业百强企业”名单。2010年中国服装行业百强企业沿用往年评选方式,根据“会员参与、自愿申报”的原则,分别对“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和“销售利润率”三项指标进行排序。全国共有143家企业榜上有名,其中:浙江41家、江苏24家、山东18家、广东13家、福建10家、上海8家、北京湖南各4家、河北3家、安徽辽宁江西吉林四川山西湖北各2家,陕西云南重庆河南各1家。所有上榜企业中,有27家为首次上榜企业,占全部上榜企业的18.75%。

中国服装协会开展百强活动已历时十六年。在这十六年中,1999年将“利税百强”改为“利润总额百强”,并于2006年增加了“销售利润率百强”,将原来的“双百强排序活动”改为目前的“三百强排序活动”。

“尽管我们一直都在改进,但是现在的评选体系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2012年,中国服装协会将在现有‘百强’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尝试新的企业评价标准、建立新的企业评价体系。”中国服装协会副会长冯德虎说。据了解,新的评价体系一方面,在综合排序的基础上推进男装、女装、童装等分专业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另一方面,中国服装协会将集合业内、外经济、产业、金融等各领域专家意见,利用科学手段,建立对企业综合竞争力的评价体系,从而使中国服装企业评价体系更加完善、更加符合行业发展要求、满足企业发展全面需求。

中国服装协会开展百强互动以来,百强上榜企业均是在行业内名列前茅的优势企业,百强活动从一个侧面记录了中国服装产业发展壮大的历程,在一定程度上见证了中国服装优秀企业的发展轨迹。据了解,2010年中国服装行业“产品销售收入”百强企业合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237.05亿元,同比提高31.88%,约占规模以上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26.65%,比去年增加1.33个百分点;“利润总额”百强企业合计实现利润总额309.01亿元,同比提高了50.75%,约占规模以上企业利润总额的50.75%,比去年增加5.58个百分点;“销售利润率”百强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达12.93%,比去年提高2.8个百分点,约比规模以上企业平均销售利润率高出7.92个百分点。

数据分析 透视行业的喜与忧

2010年服装百强企业各项指标同比都有所增长,而从整个“十一五”期间的数据来分析,更能说明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的状况。从2010年和2005年服装行业百强企业数据的对比来看,呈现三大特点:

第一,2010年各项指标增幅远远高于2005-2010年的复合增长率,利润总额增幅明显大于产品销售收入增幅。这两项指标同比分别提高37.96%和54.25%,高于2005-2010年复合增长率23.13和36.35个百分点;第二,百强前十名企业发展潜力巨大,中流砥柱后劲十足。前10名企业三项指标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7.5%、26.02%和12%,第11至第50名企业虽然年复合增长率略低于前10名企业,但与2009年同比增幅分别比前10名企业高出11.04、3284和0.21个百分点;第三,大规模企业连年增加,利润率品牌企业领跑。产品销售收入超过30亿的企业从2005年的7家增至2010年的26家,其中过百亿的企业有5家;利润总额超过2亿的企业从2005年的12家增至2010年的35家,其中过10亿的企业有6家;2010年销售利润率前10名均超过20%,前50名企业均超过10%,大多是男装、女装、童装和内衣品牌企业。

冯德虎说:“这些指标的变化印证了行业、企业以品牌为核心、以价值增长为目标的发展方向,同时可以看出,近五年,产业资源加速向大企业、优势企业集聚。而在‘销售利润率百强’的榜单上,我们也看到一批时装品牌企业名列榜首,尤其是女装品牌表现最为突出,这说明一些以模式创新为先导的女装品牌企业已开始以品牌为核心,凸显了品牌贡献率在企业运作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