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信息技术教育的作用

信息技术教育的作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信息技术教育的作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信息技术教育的作用

信息技术教育的作用范文第1篇

一、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

传统计算机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导致计算机课变成单纯的打字课、枯燥的培训课等。只有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将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提高教与学的效率,增强教与学的效果,才能逐步掌握更新的信息技术,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二、信息技术课与学校教育活动课整合的思考

整合型的教育活动强调信息技术要应用于教育中,而不是立足于计算机。计算机成为学生开展自我教育活动的工具。整合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它当做一种学习和生活的基本工具。此外,整合还会使人感到,信息技术虽在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却和铅笔或计算机技术一样无痕迹地融合在课程之中。这意味着,我们不会特别意识到信息技术的存在,我们关心的不是信息技术,而是教育活动本身。

三、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实施的过程

1.准备阶段——不断学习、更新知识与信息技术技能。

教师是实施“整合”的主体,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有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都能根据所教学科内容在互联网上查阅教育教学资料、制作课件,懂得在校园网BBS论坛中征求学生和老师的意见、建议。所以首先应该进行培训,鼓励能者为师,互教互学地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教师平时应花费时间收集本学科的资料、信息和课件,形成自己的资源库,为以后的教学整合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2.分析阶段——密切结合学科特点,寻找最佳整合点。

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是简单地把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而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机融合”,最终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资料的来源、认知的工具和交流的平台。所以,教师应该分析将要教授的学科知识与学生的认知情况,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那些常规教学手段难以解决的问题,即寻找到整合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通过信息化手段,激发学生钻研知识、深化知识、融合知识,进而成为自己智慧的一部分。在寻找整合点的过程中,应该考虑授课对象的个体差异,以及学生的自主发展。

3.整合实践阶段——处理信息、制作课件、探究学习、深化课堂。

(1)整合视频、动画、图片。在选择视频、动画、图片的时候,注意它们反映的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不同侧面、宏观与微观的内容,鼓励学生多角度地观察和思考问题,鼓励学生创新思维。

(2)整合信息。在信息资料的处理上,应注意资料与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首先注意资料的原汁原味,这有助于培养他们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学生还领悟到所学知识的时代感和有效性;注意资料与知识的有机交融,比如当思想品德学科涉及当代国际社会及国际关系的时候,可以收集和利用美国和伊拉克的战争的有关材料,设置悬疑,引导学生分析,使抽象变形象、微观变常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3)挖掘学生中的佼佼者参与课程整合。学生通过收集资料,养成“处处留心皆学问”的良好习惯,在这一过程中明白知识的渊源、掌握学习的能力。同时还锻炼学生掌握的信息技术的各种基本技能,提高动手能力、参与能力和合作能力。比如在思想品德教学中,采用课前时事报道的方式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有的学生收集的信息构成体系,有的学生通过自制课件,仿照新闻联播的形式,在学生中反应很好,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

(4)信息的使用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教师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分析信息、处理信息。通过信息技术把信息传递给学生,设置“圈套”让学生发问。教学不是将学生教得没问题,而是使他们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这样学生才有成就感,才能更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探索学习。

(5)整合课件。在编排、组织课件的过程中,要将课件和学科教学的重点、难点相结合。如在学习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时,语言解释显得力不从心,而用Flash制作动画进行教学,学生既容易理解,又容易掌握,这时信息技术转变成认知工具,通过信息技术动画演示模拟事物的运动发展过程,帮助学生理解、领会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正确把握动静的关系。

(6)总结提高。对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与经验、做法要及时总结,在总结的过程中形成比较完整的课程整合材料,为以后的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四、改进教学方法,营造理想环境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这样的环境能有效地改进教学,开阔学生的视野,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的推动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计算机专家谭浩强教授说:“学生主要是‘玩电脑’,要消除电脑的神秘感,培养学生对电脑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勤奋学习的巨大动力。这是学生身上最宝贵的求知火花,教师应该给予保护,有意识地加以引导、激发,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必须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其获得有效的认知。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提供了多种主动参与活动的机会,从而真正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让学生发现问题、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多媒体计算机有利于知识的获取。

多媒体计算机能传递信息,我们可以用它听音乐、看电影、写文章……多媒体计算机提供了图像、声音、配乐、动画等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知识的获取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多种感官刺激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听老师的讲课获得要多得多。只有通过学生的视、听等感官的刺激,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兴趣、获取更多的知识。

4.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信息技术教育的作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整合; 整合作用; 整合意义

计算机网络创设的智能化学习环境,是实现主体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理想环境,是学生智力、能力、心理发展的一种理想环境。在计算机网络学习环境中,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而这种能力是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通过独立探索或者和同伴协作交流而获得和提高的。

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恰当地创设情境,科学地组织学生的活动,确立科学、全面、具体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利用多媒体展示的集成性,超文本链接的选取性,大容量存储的丰富性,高速传输的便捷性,超时空交流的共享性等特点,让学生带着任务和目标进行资料查询、协作交流,模拟操作多媒体情景创设以及动态模拟展示等,使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汇报过程中,完成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的多向交流,教师在交流过程中完成对学生的学习成果的评价、反馈和指导,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和网络教学大大增加了学生的视觉和信息接收量,有利于信息加工,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运用和处理信息的现代化素质。

1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培养与养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孔于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创设情境的最佳途径。学校校园网的建立,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为教学创造了优异条件。现代信息技术以播音员朗读范文的动人声音,不但为学生创设一个多姿多彩的阅读世界,更激起学生的写作欲望。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处于愉快的教学情境之中,产生积极的情绪与愉悦的心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能够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传统语文教学偏重知识系统和能力训练体系,注重传授语法词汇知识,语言教材中收录的少量文字只是作为传授知识的范文。网络情境的语文教学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网络教学的理论基础是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理论和建构主义的“学与教”理论二者的结合。当前有人提出了一种用于设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最新模型,它由问题、相关的实例或各案、信息资源、认知工具、会话与协作工具、社会背景支持六部分组成。

需要强调的是: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动态的,可根据具体内容灵活变动时间跨度和环节,并不意味着某一节课一定要具备所有环节。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可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方面进行整合,教师更多地是一名向导和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 ,而学生是对信息进行选择性的主体,具有充分的自主性。

3 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能够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中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同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起,构成了学生进行知识创新和学会如何学习的基础。信息素养不仅是一定阶段的目标,而且是每个社会成员终生追求的目标,是信息时代每个社会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培养学生信息获取、分析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要求,主动地、有目的地去发现信息,并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及鉴别,对真实有用的信息进行分类。

3.1 重视“探究”能力的培养。一个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具备宽广而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视野,以及获取知识进行整理、分析、综合、开拓的能力。“探究性学习”为我们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探究性学习”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施瓦布教授提出来的。他认为学生应该像“小科学家”一样,以主人的身份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发展技能培养能力。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就必须煞费苦心的告诉学生怎样思考问题,教会学生面对陌生领域去寻找答案的方法。而现代教育基础就恰好具备了大容量存储教学信息的优势,它可以穿越时空的界限,为学生提供探究所需的丰富的学习资料,有助于培养学生通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信息以及发现问题、利用资源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探究过程中,不仅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网络,提高认知水平,更能激发其创新意识,发掘其创造的潜能。

3.2 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新离不开“想象力”。英国诗人雪莱说:“想象是创造力”。信息技术从多方面为想象力的发挥创造了条件。首先,通过交互式学习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网络真正的力量在互动性,互动性创造了社区并且联合社区内的使用者,让人们对作品、主题、趋势和当中的想法产生兴趣。电脑网络交互式小说的兴起,大大激发了学生创作的欲望,学生置身其中,可以充分驰骋自己的想象,随意改变作品的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命运和结局。人机对话的互动性,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活了学生潜在的创造力;其次,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画、声音等各种教学信息交融在一起,又将影视艺术中时空跳跃、时间倒置、蒙太奇等手法运用于电子文本的合成中,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激发想象,使学生思维高度活跃,从而引发学生创新的火花。

总之,教师教育思想、教学手段的变化,必然导致教学模式的变化,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或采用单机教学,或采用多机教学,或多种教学手段同时使用,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对教材的挖掘,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注意引导学生自学,组织学生深入到学习过程中去思考探究,使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愉快而自觉主动地学习,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

参考文献

[1] 《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议上的报告》陈至立

[2]《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何克抗

[3] 《关于网络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思考》何克抗

信息技术教育的作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 创新

当前,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普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人类社会带入到了一个创新教育的信息时代。为了紧跟时代的脚步,我们必须重视应用信息技术教育,特别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对学生的教育尤其重要,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起步越早,受益越高。因此,在学生中推广信息技术教育势在必行。下面是我谈谈信息技术在创新教育中发挥的几方面作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教育质疑问难,激活思维,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所以,培养创新思维要从培养质疑问难开始,教师应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注意激发学生求异思维的兴趣,引导他们多角度地思考问题,逐步养成质疑问难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营造有利于创新的教学环境,给学生提供创新的条件,教师应启发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给予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使学生逐步具有创新的意识。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某个学生提出了与教师截然不同的见解,教师不应只是简单的否定学生,而应引导学生审视其观点,并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及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

二、运用信息技术发展学生思维,提升课堂效率。

教学设计再好,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忽略了一些环节,整节课也会随之失去它的魅力,它的意义。在公开课教学活动中,你会感觉到有些老师太注重形式,为了追求课堂表面的"活跃",却"冷落"了知识本身,而实际上学生真正掌握多少知识呢?教师只顾把精美的教学设计和课件设计展示出来,却忘记了教学的本色。学生只是在机械地参与着教学活动,教师并没有激发他们的思维的火花。我们在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时,同样不能忽略了对学生思维的训练,要把完成"任务"的操作过程进行提炼,让学生懂得当自己遇到问题时,先要做什么,然后要做什么。因此,学生的思维锻炼就显得非常重要。

三、运用信息技术为实现创新教育的合作方式多元化创设了良好的条件。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影响,教师很难做到和班里的每一个学生进行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也局限于四人小组等小范围内,另外教师因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因素的影响也很难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而网络教学所具备的强大的交互功能恰恰解决了这些问题。网络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首先在网络教学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对于自己理解的知识,可以用较少的时间,对于自己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可以多花点时间,不再需要跟着全班统一的教学进度;其次,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向计算机寻求直接的帮助,可以通过BBS寻求他人的指点,还可以邀请老师,同学共同参与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实现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甚至还可以通过Internet向远在千里之外的教授寻求指导,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在网络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得以充分发挥,探究的时间更充分,空间更广阔,合作也可以通过Netmeeting、视频会议、聊天室、留言板等多种方式进行,从而实现合作方式的多元化。

四、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在创新教育学习方式的转变。

在过去的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只能用简单的"授--受"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教师注重的是传授知识,关注的是如何把结论准确无误地给学生讲清楚;而学生的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记忆--练习--机械的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及学习能力的提高。我们试图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的途径和方法等各方面的改革,帮助学生改变这种单纯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探究如何在开展有效地接受学习的同时,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究,并注重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对基础教育带来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加速了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进程,而网络教学成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催化剂。

五、运用信息技术使教学资源的丰富实现了教育的社会化,学习的生活化。

在当今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是不可想象的,信息的来源更为广泛,信息量也更为丰富,这就使得今后的学习必须由学校的一次性学习向终身学习转变。这是一个教育社会化、信息化的时代,互联网为教育走出校园,迈向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小到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商品的价钱,交通工具的速度,大到现代数学知识的最新研究成果,国际社会时事,在互联网上都能查到,互联网上的内容包罗万象,应有尽有。我们说"数学来源生活,反映生活的需要,也必将运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网络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社会,接近生活的窗口。相信在未来的若干年内,教育将从学校走向家庭、走向社区、走向乡村,走向任何信息技术普及的地方。互联网将成为真正的没有围墙的学校,网络化学习将成为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日常生活乐趣的一部分。

在信息高速变化发展的今天,面临教育信息化的挑战,要真正、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不断地努力探索各种更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懂得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的因素,大胆地让学生自由发挥,挖掘其潜在的创造因子,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的能力。以先进理论来展现全新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创新思维与个性特色长足进步,从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探索出"创新"教育的崭新天地。

信息技术教育的作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信息技术、数学课堂

教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对教学活动进行创造性设计,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有功能,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多媒体信息技术应用于数学教学课堂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而传统的教学和现在的许多教学都是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把学生封闭在枯燥的教材和单调的课堂内,使其和丰富的资源、现实完全隔离,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日益衰减。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可激起学生的各种感官的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这充分说明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探索和发现

数学教学过程,事实上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进行研究,探索的过程,继而对其进行延拓,创新的过程。于是,教师如何设计数学问题,选择数学问题就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而问题又产生于情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设情景就是组织课堂教学的核心。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如网络信息,多媒体教学软件等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情景资源。例如:我在《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教学中,利用Powerpoint制作动态的平面向量课件,学生通过探索,发现了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深刻的理解了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的意义和作用。在讲解与《空间四边形》有关的问题时,如果只利用模型让学生观察,在黑板上作出空间四边形的平面直观图,大部分学生在课后解决相关的问题的时候,总自然而然的认为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是相交的。

我在教学中利用三维立体几何画板导入基本图形,现场制作旋转运动的空间四边形图形,现场添加线条,在旋转运动过程中让学生感受空间立体图形的形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和思维能力,从而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留下空间四边形两条对角线不相交的深刻印象,在解决其它有关问题时不致出错,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异面直线的概念,为后面的《异面直线》的教学奠定了基础。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三、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有利于帮助学生获取技能和经验

数学是集严密性、逻辑性、精确性、创造性与想象力与一身的科学,数学教学则要求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或提供的环境中通过积极的思维不断了解、理解和掌握这门科学,于是揭示思维过程、促进学生思考就成为数学教育的特殊要求。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教育中存在深藏的潜力,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学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获取技能和经验的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我在讲解《极限的概念》这一节内容之前,先要求学生自己利用网络查询并收集有关极限的资料,通过整理资料,提出与极限有关的实际问题,在通过我的动画课件,学生归纳出了极限的概念,同时揭示了极限的概念的内涵。更重要的是学生在通过网络查询并收集有关极限的资料的过程中,深深的体会到网络互动交流式的学习环境,视眼开阔,多彩多资,浩瀚无穷。

四、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教学课堂,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信息技术教育的作用范文第5篇

在参与体育活动时所经历的成功和失败、痛苦和快乐都是最直接和纯粹的,可以最直观地体验丰富的情感和锻炼人的承受能力,常言说“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大学生的人生伊始,还没有经历过许多坎坷和磨难,通过体育锻炼也是磨砺学生心志的一种手段,促使学生学会调节自我情绪,增强其抗压能力,变得成熟稳重。学校体育教育的任务指标大多都落在高校的体育教学上面,学生要完成这一教学任务,足够强度和频率的训练必不可少。通过反复练习,学生才能真正走出课本,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对体育技术与技能达到实质性的掌握。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多媒体教室是高校体育信息教学必不可缺的重要硬件设施。该功能教室附有投影机、录像机等具备视听演示功能的系统,将网络重心的教学软件与各个具备视像功能的信息接收终端进行数据连接,从而将网络课件信息以音频、视频、图片、录像等各种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与此同时,在锻炼的过程中,身体素质和体质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一、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

其实不仅仅是体育教学,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长期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禁锢,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将学生当成知识信息的受体,教师成了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焦点人物,以教为主,学围绕教转。而事实上,教学的主体其实是学生,传统的黑板教学显然忽略这一点。长期以来,教师都是灌输知识的主动施教者,学生则非常的被动。学生与教师之间永远存在一个授与被授的不平等的立场高度。因此,在授课过程中,信息的传递并非能有效的交互。教师在讲台上自顾自的授课,学生在课堂下完全靠个人理解努力跟随教师的节奏,但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以及自我反应和理解能力的差异,再加上不同教师也会因为年龄、知识、阅历以及性格等方面的不同,因此传统的课堂授课是很难保证所有学生能充分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技能。

由于传统课堂教学信息传递交互的严重不对称性,因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有限,教师一味的照本宣科,教条死板授课,学生无法及时反馈自己的疑问和意见,教师也不能充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堂气氛压抑,学生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有些同学在课堂上睡觉、聊天等。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也不知道怎么问的麻烦习惯。对教师的据而远之,也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鸿沟越拉越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逆向思维被束缚、被禁锢,敢于冲破传统、藐视权威的新思想、新观念被贬斥和扼杀。计算机信息技术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渗透融合恰恰将课堂教学的重心转向学生,关注学生的身心两方面的共同发展。即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不仅仅要给学生传递必要的体育知识,更要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形象的操作步骤,以及通过计算机多媒体实现人机互动,加深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变抽象复杂的体育知识为具体形象,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而且,形象的多媒体画面也更能够加深学生对体育技能动作的印象。学生的困难疑虑在得到教师的尊重和解答的同时,对学生的身心愉悦无疑也是有极大帮助的。

二、优化体育教学环境,有利于体育教学重点及难点的突破

体育信息技术主要体现在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录像等多种形式的信息有技巧妙的结合在一起,使得教学内容脱离时间及空间的限制,如此一来,学生无论身处何地,无论什么时间,只需要通过计算机互联网都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网上教学视频观摩,网上教学课件信息查询和阅读,网上教学习题的练习等。与此同时,也正是由于计算机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信息多元化这一强大优势,因此在与传统体育课堂教学相结合时候,更是极大的调动的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兴趣和学习动力。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通过灵活运用声音、图像及影像等载体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开拓学生的思维,使抽象难懂的体育教学内容形象具体化。学生在接受教学信息时,也容易被生动形象的画面、音频、视频等所吸引,注意力高度集中,能够充分的使自身融入到多媒体技术所营造的教学环境中,教师的授课效果明显好转。

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教学任务就在于使学生通过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后,自己可以灵活的运用并积极的加以创新。那么这就对要求学生必须首先要对知识技能有足够的理解。在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往往是以自身作为示范,将动作大领展示和讲解给学生,学生通过观看老师的动作来进行模仿。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反复示范,加大了教师的运动量,而且也占用了较大一部分课堂教学时间。不仅如此,在体育教学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难度系数较大或比较迅速的动作,仅依靠学生的肉眼观察,无法看清其中的动作细节。更何况,由于体育教师年龄、体质、性别等一些客观因素,一些必要动作无法完整的示范给学生看。因此,学生很难较快的理解和掌握体育技能的要领。

体育信息技术能够将抽象枯燥的书本知识信息转化为生动形象具体的动画或视频,教师在播放过程中可随时操作开始、暂停或反复循环。这样一来就将枯燥的文字信息以视觉冲击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遇到难度较大或较快的动作,也可以进行暂行来定格,或是对播放速度调整放慢,来更清晰的观看每一个动作的细节之处,同时还可以对视像内容进行循环播放。所以说,信息技术提供的视像内容,较之单纯的视觉及听觉媒体具有涉及内容更加广泛、更加直观反映事物现象和运动变化特征等方面的优势。三、有利于师生互动及交流

信息技术中网络的互动性能极大的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这对于拉近教师与学生心理距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助于和谐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计算机信息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课堂的渗入,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固有的以教师为主题、学生围绕教师、照本宣科的教条主义教学模式,其凭借强大的信息交互功能,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处于被动面的问题,学生能及时向教师反映自己对教学课件的疑惑以及对教师授课的建议和意见,并且能较快的得到解决,通过师生交流,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及自身潜能的挖掘。因此,学生对课件的理解掌握效果事半功倍。除此以外,海量的网络教学资源,也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课件教材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阅读,如此一来也极好的提高了学生的上进心和学习的动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对体育理论及技能的理解掌握。

三、提高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传统体育教学,教师对某个体育技能动作的讲解主要是通过亲身示范、学生模仿的形式完成。学习动机作为现实中活跃的因素主要体现在认识事物的兴趣上,只有当学生对某一特定技能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有较强的动机去试图尝试学习,也唯有此才能把该项技能掌握的更加牢固,运用的更加灵活。但由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往往是一个教师面对多个学生示范和讲解,因此无法顾及到每个学生具体个人,学生的学习立场变得相当被动。当个别人对某一动作不能理解和掌握时,教师也因为要顾全大局而很少将课堂时间用于对某个学生的单独辅导。而学生一旦某个动作有疑问却得不到及时解答时,其对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便大受影响,甚至会破罐子破摔。多媒体技术与网络环境的构建是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技术领域,尤其适用于国内各大高校。信息时代的到来使高校逐渐淡化传统的纸质信息管理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依托而建立高校网络校园环境,从而进行日常的信息管理与资源共享等。

目前,加快引进计算机信息技术,推进信息化教学已成为国内高校体育管理者的普遍共识,其对高校体育教学效率的提高以及教学人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的培养都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对我国未来体育事业的发展也是意义重大。可以说,体育教育的信息化,不仅是信息时代对体育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课程,更是现代信息技术与体育教育的全新结合。

参考文献:

[1]倪隽.多媒体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践性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14):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