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危害的认识

职业危害的认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危害的认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职业危害的认识

职业危害的认识范文第1篇

【摘要】:由于医疗工作的特殊性,其职业危害广泛地存在于日常医疗工作中,如放射线、紫外线、化学消毒荆、电磁波、铅污染等都可以随时随地损害着医务人员的健康。了解职业危害,正视工作中潜在的危险,能提高对自身职业的防护意识。从而采取积极效的防护措施,可避免或减少遭受疾病的侵袭。

【关键词】 医护人员;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由于医疗工作的特殊性,其职业危害广泛地存在于日常医疗工作中,如放射线、紫外线、化学消毒荆、电磁波、铅污染等都可以随时随地损害着医务人员的健康。了解职业危害,正视工作中潜在的危险,能提高对自身职业的防护意识。从而采取积极效的防护措施,可避免或减少遭受疾病的侵袭。因此,加强防护意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护措施来保护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显得越来越重要。

1. 危害的类型

1.1 化学消毒剂的危害 各种化学消毒剂如甲醛、戊二醛、过氧乙酸、环氧乙烷、碘、含氯消毒剂等的广泛应用可造成空气污染,对人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神经系统等都有损害,可导致过敏性皮炎、结膜炎、鼻炎、气管炎、变态反应甚至损害肝、肾及造血系统。长期暴露于微量麻醉废气的污染环境,有引起自发性流产、胎儿畸变和生育力降低的可能。

1.2 物理性危害 高科技的医疗仪器如CT,核磁共振、激光、放射性核素等广泛应用虽提高了对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但医务人员长期接触如防护不当引起蓄积可抑制骨髓造血、使白细胞减少、甚至致畸或致癌;臭氧的强氧化性对眼睛私膜和肺组织都具有很强的刺激性,能破坏肺表面的活性物质引起肺水肿和哮喘;医院的空调、各种机器设备的运行及报警声、病人的、电话铃声、物品及仪器的搬动声、人们的谈话声等噪声对人体的听觉系统有明显损害可导致听力下降;乳胶、橡胶制品及其滑石粉等经皮肤接触、呼吸道吸人、日积月累反复长期刺激可引起皮疹、麻疹、痰痒、哮喘等;洗衣房、供应科的高温、湿热环境导致人们体力消耗;医院使用的过氧乙酸、环氧乙烷、酒精等属于易燃易爆的液体或气体使用不当可导致烧伤、灼伤等;锐器损伤是物理性危害的一种常见损伤。在医院工作的医生、护士、实验室人员和清洁工都是创伤的高危人群,年创伤率为1%-2%、创伤后的感染率高达3%。

1.3 生物因素性危害 肝炎、结核、出血热等传染病科的医务人员不小心感染后,细菌、病毒、真菌检验室医务人员不知不觉中感染等。有报道,在2003年SARS流行期间,医务人员数百人染病,竞高达总人数的17.66%,在各行业中居首位,现医务人员的生物因素职业危害也不容忽视。

1.4 运动功能性危害 医务人员在工作中移动或搬动病人或其他医疗用品时,如搬动姿势不正确,常使他们的脊柱损伤,另外有些医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必须保持某种姿势,时间过长也易造成脊柱损伤。

1.5 心理及工作压力 医务人员作为一个特殊的职业群体,在职业活动中受到职业紧张的影响。医院护理人员以女性为主,其生理特点如经期、孕期、哺乳期、以及家庭重担、工作繁重、身体疲劳,加上每天面对各种疾病、意外伤害(交通事故、自杀、他杀及暴力事件等)以及死亡,这些特殊情况和紧张情绪影响她们的精神状态,如得不到释放很容易出现心理方面的疾患。倒班不仅对医务人员正常生物节律有所影响,而且可导致睡眠和饮食习惯改变,影响其工作情绪与工作效率。

2. 各种危害的防护对策

2.1 实行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适用于与所有病人接触时的措施,其内容包括:① 接触感染物品后立即洗手;进行各项操作前后均应洗手,洗手时特别注意指尖、指缝、指关节等处。②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赫膜和污染物品时戴手套,脱手套后立即洗手。体液等体内物质飞散污染到医务人员的眼、鼻、口中时应使用防护口罩、眼罩等。

③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处理针头时不要太匆忙,手持针头或锐器时不要让锐器面对着他人,以免刺伤他人。④使用后的围裙、隔离衣应立即脱去并进行洗手;一旦被血液污染就不能长时间穿着,被感染性物质污染的被服应先选择化学消毒剂浸泡或高压灭菌后用洗衣机洗,否则被服应煮沸处理。

2.2 化疗药物防护原则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与化疗药物接触,有条件的医院对化疗药物应实行集中化管理、配备生物安全柜并严格按照配药操作规程执行,即配药前洗手穿防护衣,佩戴一次性口罩、帽子、聚氯乙烯手套,操作台面应覆盖一次性防护垫,操作时尽可能避免药液溢出防止污染、安瓶划伤皮肤;稀释及抽取药液时,应排除瓶内压力以防针栓脱出造成的污染。护士必须戴一次性口罩、帽子、手套等个人防护后方可处理污染区;处理时严格按照化疗药物污染处理程序进行。

2.3 物理性伤害的防护 定期监测空气中的臭氧浓度。重视麻醉气体的排放,建立良好的排放系统,使用密闭性良好的麻醉机,防止泄露。使用电刀时要及时吸尽烟雾,定期开窗换气,加强手术室空气流通。对于噪声的防护,各科室应加强管理、保持工作环境安静,不许在工作场所嬉戏打闹,严格限制闲杂人员进人工作环境;定期对各种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检修。保证医务人员的合理配置,避免在过度疲劳操作下发生事故及意外。

2.4 正确掌握消毒剂的使用 合理使用化学消毒剂,缩小其使用范围。根据消毒剂作用水平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消毒剂,防止滥用消毒剂造成环境污染。如配制化学消毒剂时要仔细,不要将药液外溢,戴眼罩和乳胶手套,以免引起接触性皮炎;刺激性强、易挥发的消毒剂,应加盖保存,注意通风换气,降低空气中的浓度,减少对呼吸道刺激。

2.5 加强医学职业安全教育 医院管理者应高度重视,把职业安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作为上岗培训和在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改变其不安全行为,教育如何避免针刺伤?针刺伤后如何处理?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进行各种诊疗、护理操作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执行;教育医务人员持正确的移动或搬动病人及重物的姿势,避免脊柱损伤;开展必要的心理咨询,使医务人员有倾诉的地方,以缓解心理压力。

综上所述,通过对职业危害的剖析,所有医疗从业人员均应充分认识到职业危害的严重性,高度重视职业防护,从预防抓起,通过防护知识的学习,安全规范的操作,保护自身健康,将职业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参考文献

职业危害的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 手术室环境;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新的化学物质及高科技技术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各种手术的普遍开展,艾滋病(AIDS)病例的增多,给我们的临床带来了挑战,工作量的明显加重,工作节奏加快,致使手术室工作人员长期工作在空气污染、生物感染、电离辐射、心理危害的环境里,他们的健康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已引起人

们的关注。

1 职业危害

1.1 空气污染 包括化学消毒剂的挥发,高频电刀使用时散发出的气味及吸入性物在空气中的弥散。手术室内空气污染有特殊的一面,与麻醉方法、麻醉机的防漏质量、麻醉持续时间及室内有无通风设备,手术器械、仪器使用、消毒剂浓度有效时间和使用方法有关。用于吸入麻醉的安氟醚、异氟醚含乙烯基,是一种潜在的致突致癌物质,其化学性质稳定,对呼吸道无刺激作用[1]。由于面罩接触不严密或麻醉机管道衔接不紧可发生外漏,污染手术室的空气。吸入麻醉废气可对听力和记忆力产生影响,孕妇可引起自发性流产[2]。

1.2 化学制剂 过氧乙酸、甲醛、84消毒液、戊二醛、臭氧等都是手术室常用的挥发性化学灭菌剂[3],均为刺激性物质,对皮肤黏膜、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达到0.1%时,空气状况开始恶化,出现不良气味。

1.3 感染因素 由于手术室特殊的工作环境,工作人员经常直接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等,受感染的机会很多。针刺损伤是最常见的职业事故,其危害不仅限于针刺损伤的本身,还可传播疾病,易感染甲、乙、丙肝病毒,尤其是目前尚无特效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TV),肿瘤的种植生长和败血症发生的危害。

1.4 电离辐射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术中摄片及电透直视下手术的不断开展,手术室工作人员接触射线的机会越来越多。射线对人体损害很大,可致造血功能低下。据有关文献报道,少量多次接触放射线,可因蓄积作用致癌或使胎儿畸形。

1.5 身体疲劳与心理危害 手术室工作的医护人员的心理危害主要是精神紧张,压力感所致。他们长期处于思想高度集中、精神过度紧张、工作不定时,加班加点的环境中,工作性质是细致的脑力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工作。工作人员易患溃疡病、心脏病、偏头痛病、慢性腰腿痛、慢性肝胆病等。

2 防护措施

2.1 加强室内空气流通,定时通风换气 手术房间空气消毒不宜使用甲醛熏蒸和臭氧消毒器进行消毒,紫外线照射消毒应严格掌握消毒时间,消毒过程中严禁入内。目前手术室最好设置空气净化层流装置。对接触麻醉剂的医护人员,在使用吸入性物时,现配现用。在对病员进行麻醉时,应首先检查麻醉机是否密闭,以减少空气中的挥发性麻醉气体的浓度,减轻污染。

2.2 选择高效、广谱、低毒的化学消毒剂 消毒剂的配制浓度要准确,现配现用,改变用量越多消毒效果越好的错误概念,防止过量,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和对人体的危害,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操作前后正确洗手,严格无菌操作。

2.3 为了避免生物感染,术前必须了解患者的病史,肝功、两对半的检查结果是很重要的预防措施。对阳性患者要提前做好预防准备,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注意保护皮肤黏膜,术中手术台上正确放置刀、剪、针、钩等锐器,熟练掌握手术步骤及手术所用特殊器械,同时并加强心理素质培养。

2.4 对电离辐射要尽量避免X线照射,对于术中需要X线透视的手术,手术人员应在术前穿好防护铅衣,戴铅帽,手术间可配置铅屏。排班时要注意合理安排工作,避免短时间内大量接触X线。妊娠期禁止与X线接触。

2.5 防止身体疲劳 工作人员除了有过硬的业务素质要求外,还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矫正一般职业性紧张预防过久站立及走动产生的危害,设法改善站立和走动的强制,注意保持良好的操作姿势和习惯。因此,必须加强锻炼加强自身修养,使自己重视加强心理素质的锻炼,使自己保持精力旺盛,精神集中,心情愉快,处于最佳心理状态,对发挥最佳运转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手术室工作人员只有加强防护教育与培训,加强科学管理,建立完善的防护措施,不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才能以健康的身体高质量的完成各项工作。

参考文献

[1] 刘俊杰.现代麻醉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64:4.

职业危害的认识范文第3篇

1 危险因素

1.1来自生物因素的危害 生物感染因素主要是致病性微生物及传染性媒介物。我国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的高发区,随着人群的流动性增加及的泛滥,艾滋病人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手术室护士由于手术中精神高度紧张,常常会受到针、刀、剪等其它锐器的伤害。上述病人的血液、体液就会通过伤口进入体液或溅到皮肤和眼镜上而受到感染。

1.2 来自物理因素的危害

1.2.1 随着已型壁等放射仪器在手术过程中的应用,手术室护士手术中也会频繁受到X射线的影响,从而影响机体的造血系统、生殖系统,有的甚至可导致急性放射疾病的发生。

1.2.2 各种噪音和电损伤 手术室噪音主要来源有电钻、电锯、心电监护、电动吸引装置、空调。如果这些噪音超过分频时,就可使手术人员出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严重的导致头疼、失眠、听力下降、高血压等症状。

1.3 来自化学因素的危害

1.3.1 手术室是一个密闭的空间,气体交换差,甲醛、戊二醛、氢氯消毒剂等易挥发化学制剂,气体浓度较高,长期接触甲醛可致咽喉炎、眼结膜炎,严重可致癌。接触戊二醛可引起咽喉炎、眼结膜炎、头痛、胸闷、虚喘、过敏性皮炎,注意力不集中以及生殖系统疾病。

1.3.2 应用高端手术仪器如电凝镊、电刀,术中产生的烟雾、焦味也对人体有伤害。关节置换时骨水泥的味道,可使头疼、心烦。

1.3.3 长期吸入静吸复合全麻中的麻醉废气,如七氟醚、安氟醚的残余气体可引起心、肝、肾功能的损害,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孕妇可造成胎儿畸形。

2 职业危害的防护措施

2.1 预防血液污染 术前做好病人的乙肝、丙肝及艾滋病的检测,对阳性患者手术时要加强防护。术中严格操作规程,传递器械时要注意力高度集中、忙而不乱,避免锐器损伤。必要时戴眼罩,防止血液溅到眼镜和面部皮肤上。若不慎受伤应用0.5%过氧乙酸液冲洗。盐水反复冲洗。术后手术中所用器械也应先用0.5%过氧乙酸液浸泡后再清洗,高压消毒。对急诊或未确诊病人也应按阳性对待。

2.2尽量减少产生噪音仪器的使用 如有条件电动吸引器可改装中心负压装置吗,心电监护报警调低音量,减少电钻、电锯等使用时间和次数。护士也要做到操作轻、说话轻,保持手术室一个安静的环境。

2.3 术前准备好病人,尽量减少摄片次数,摄片时要穿戴防护工具,患者情况允许时可暂时回避,孕期护士避免接触

2.4从甲醛熏中取物品时要迅速、准确,及时关闭熏 盖子,取物品尽量集中,减少开关熏笼的次数。

2.5 取戊二醛浸泡的器械要戴手套,取出物品时及时关闭盖子,用生理盐水冲洗器械表面残留的消毒剂。

2.6 对电刀、电凝术中使用所产生的烟雾、焦味,采用吸引装置及时吸取、搅拌骨水泥时尽量在密闭的空间内进行。

2.7 加强手术室的空气流通,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毒前可每天定时通风换气,对空调防护网每周清洗消毒一次,减少因空调的使用而造成的空气污染。空气净化器应每天定时开设。

职业危害的认识范文第4篇

【摘要】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存在工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欠缺;工作流程中存在下收下发、清洗、包装、存放等;护理记录不规范等风险,针对上述风险应加加强护理风险教育,提高安全意识,规范各种医疗记录,加强专科知识培训等防范打措施,以降低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的风险,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危害;防范措施

【 Abstract 】in sterilization and supply center staff in the day-to-day work of the existing staff awareness of self protection, legal idea is thin; the staff of professional knowledge; work flow in the presence of hair, washing, packing, it deposited; nursing records of risk, the risk should be added to strengthen the nursing risk education, enhance the consciousness of safety, standard all sorts of medical records, to strengthen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raining and other preventive measures to reduce the hit, in sterilization and supply center in risk, to prevent nursing disputes.

【Key words 】disinfection supply room; staff; occupation hazards; preventive measures

随着近年国家卫生法规的不断完善,人们的维权意识也不断增强,因此护理模式也发生了转变。在消毒供应室工作的护理人员也应该意识到护理风险始终 贯穿在护理操作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中,因此我们应正确认识风险,增强法制观念,树立正确、以避免风险发生。笔者现结合临床工作情况就消毒供应室存在的职业危害及防护对策分析如下:

1 消毒供应室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

1.1 工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 长期以来人们形了一个误区,认为消毒供应室一般情况下接触不到患者,因此不会发生护患纠纷。这一认识是非常错误的,这是缺乏对法律知识的认识体现,这种认识是很危险的[1]。实际情况是,虽然供应室工作人员不直接接触患者,但其负责着全院的医疗用品的消毒灭菌工作,经其消毒灭菌的无菌物品直接或间接地用于患者身上,如在消毒灭菌工作中稍有处理不发就可酿成大错,造成纠纷,所以供应室的每个工作人员应改变思想认识,学习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操作规程作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1.2 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欠缺 消毒供应室的相关工作人员,专业人员相关较少,大多都是从其他岗位上调过来的,加之在上岗前未经严格的专业培训,因此消母灭菌方面的专业知识不足,在清毒灭菌过程中存在物品摆放方式、摆放位置、摆放空间不规范等问题,导致灭菌失败。

1.3 工作流程中存在风险 ①下收下发:下收下发这个环节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直接接触未经处理的污染医疗用品与处理过的无污染医疗用品,这一环节中存在最大的隐患就是下发和回收由一人完成,无菌物品、污染物品集于一车内[2-3]。②清洗:在清洗这个环节中存在的隐患主要是消毒液或酶洗液浓度不够、化学消毒剂使用不当、物品浸泡时间不足、刷洗不认真、漂洗不干净等问题,从而影响灭菌效果,导致灭菌不彻底或灭菌失败,引发医院交叉感染。③包装:在包装这个环节中常存在漏装器械、化学指示卡,这样所造成的后果是延误治疗[4]。④存放:这里的存放主要指的是无菌物品的存放,主要存在储存无菌物品的环境不洁,有孔容器未打开或灭菌完毕未及时关闭侧孔。

1.4 护理记录不规范 消毒供应室制未制定消毒灭菌护理记录,或者虽然制定了但由于部分工作人员对这些记录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从思想、行动上都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因此对消毒灭菌护理记录的书写不重视,导致记录过程中出现记录不及时、漏记、早记等现象,使护理记录缺乏真实性。

2 防范措施

2.1 加强护理风险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在日常工作中定其不定期的开展法制教育,加强工作人员护理风险教育,增强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法规意识,在工作人员中形成“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意识,以提升工作人员对护理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认识[5]。此外,就院内入发生的一些医疗纠纷在科内开展讨论,就产生纠纷的原因结合本科的实际工作情况进行分析,从中吸取教训,改进本科工作中的缺陷和足。

2.2 规范各种医疗记录 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加强思想认识,强化证据意识,认真做好各项医疗记录,同时应建立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制定,由护士长或专职护士进行督促检查,这样在保证患者切身利益的前提下也很好的法保护了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自身利益。

2.3 加强专科知识培训 针对消毒供应室从业人员专业知识不足的现象,有针对性地开展消毒、灭菌方面的专科业务知识的培训,定期不定期的组织科内工作人员系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消毒技术规范》等专业法规[6]。此外要制定相关的操作规程,如医疗用品下收下送,以及污染物的清洗、包装、灭菌、储存等,要求工作人员在工作严格按照上述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在各项操作中将法律意识贯穿到底,把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

3 小结

综上所述,消毒供应室的工作人员的责任重大,在工作实践中要强化法制观念,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意识,要有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此外还应充分认识到供应室护理工作中存在工作人员自我保护意识差,法制观念淡薄;工作人员专业知识欠缺;工作流程中存在下收下发、清洗、包装、存放等;护理记录不规范等风险,针对上述风险应加加强护理风险教育,提高安全意识,规范各种医疗记录,加强专科知识培训等防范打措施,以降低在消毒供应中心工作中的风险,杜绝护理纠纷的发生,为临床各科室提供高效、安全、满意的服务。

参考文献

[1] 杨明,孙哲.医院消毒供应室职业危害防护对策.当代医学,2009,15(12): 26.

[2] 周锐,王满荣.加强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预防医院内感染.中国医学创新,2009,6(5):111.

[3] 付波.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配置及管理.中国医学创新,2010,7(7):112-113.

[4] 阎成美,翁庐英,李妮-护理不安全 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7):547-549.

[5] 方明.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对策.中国医学创新,2010,7(10):102-103.

职业危害的认识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供应室人员;职业危害;规范化培训;防护

【中图分类号】R124.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4-0158-02

供应室是医院最大的医疗污染物的聚集地,承担了医院大量的后勤工作,主要包括医疗器械使用后的回收、清洗、消毒以及包装、灭菌、存取、发放等任务[1],由于存在大量的污染物品及工作环境的恶劣,供应室人员的安全受到了各方面的密切关注。对供应室人员实施正确的防护对策,如采取人性化管理模式和普及防护知识,可以减少职业危害对工作人员的影响,提高部门的工作效率,使医院的医疗、护理能够正常进行[2]。我院对供应室人员的职业危害来源进行实际调查,并探讨安全的防护对策,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我院14名供应室人员进行调查研究,分为两个不同研究阶段,在施行新型管理前为传统组,施行后为观察组,观察期分别为6个月,然后对其进行评价对比。其中,男2名,女12名;年龄在20~46岁,平均年龄为(29.5±2.3)岁;专科学历2人,本科及以上学历12人;在编制人员5人,其它人员9人;供应室工作年限1~12年,平均年限6.1年;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防护措施 观察组针对供应室存在的各种危险因素,施行严格的人性化培训和管理方案,包括完善的监测制度、消毒管理制度、各种防护措施和协调作息制度。①监测内容:包括对消毒剂浓度监测、环境噪音监测、空气细菌监测以及物体表面监测等;②消毒管理制度:严格管理粘附血迹的器械,加大消毒灭菌力度,选派每天的值日代表,对消毒效果进行检查;③防护措施:包括供应室人员处理器械时的防护措施、被锐器刺伤的防护措施、对化学试剂的防护措施、高温的防护措施和各种突发危险因素的防护;④协调作息制度:以合理安排员工工作和休息时间为基准,统筹协调,以人为本,科学分配时间。

1.3 评价方式

1.3.1 职业危害因素的调查 为掌握供应室人员的职业危害来源,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问卷中若涉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以不记名的方式进行。我院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的内容、发放形式,对所有参与人员随机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心理、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四个方面主要危害因素,以及管理人员的防护行为和知识水平。

1.3.2 防护措施的评价 考核方式同样采用自行设计的考试卷,内容涉及医院设备配置情况、专业基础、管理知识、系统运行及相关法律法规知识等项目。试卷分为5大内容,每项内容为20分,满分共100分。一共出两套试卷,内容均符合上述要求,所选题目不类同,无相关性,难度相近,所得分数具有参考价值。每个观察期结束,即开始试卷考试。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供应室职业危害的调查分析 职业危害来源主要有工作压力大、噪音污染、环境温度高于常温和配制消毒剂中产生的不适。详见表1。

2.2 供应室人员的防护行为分析 其中:全体人员都能做到的防护行为:摘掉一次性手套后必须洗手、配置化学消毒剂时必须戴口罩和手套,血液或体液喷溅后必须清洗。详见表2。

2.3 防护培训后,各项专业知识的影响 培训后,观察组各项专业素质得分均比传统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4 培训前后理论考核成绩对比 观察组理论知识成绩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当今,医院的护理人员较为关心职业危害对自身的影响。员工身体健康是正常工作的保证,而供应室人员却处在特殊的工作环境中,对污染物品进行采集收取、清洗下放、灭菌消毒等劳动,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恶劣,极易被高温、噪音、病菌、锐器损伤,尤其是被污染物感染的机会较多,这些危险因素直接影响供应室人员的健康水平和工作效率[3]。因此,必须提高供应室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促使他们学习专业安全知识,做好职业防护措施,防止直接接触并感染污染器械上的艾滋病、性病、肝炎及各种传染性疾病。

在实际调查分析后,发现供应室的确存在多种职业危害因素,来源主要有心理、物理、化学和生物四个方面的职业危害因素[4]。供应室人员极易受到各种危害因素的影响,威胁护理人员的安全,应对供应室人员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进行规范化培训,提高职业素养和安全意识。培训后,员工的专业知识明显高于培训前,确保员工在工作中,能有效避免不必要的伤害。

有效的培训措施应以员工的切身利益出发,在保证员工身体健康的前提下,增强安全意识及专业知识,提高工作效率,提供健全的安全保障[5,6]。我院施行的防护措施,使供应室人员自身应对各种职业危害的能力大幅提高,既改善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条件,又增强了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为员工提供人性化管理方式,对医院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徐艳梅.基层医院供应室人员个性化培训的实践与体会[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4):835.

[2]李倩.消毒供应中心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与干预措施[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4,31(4):425-426.

[3]蔡兰英,耿藏缺,苏月巧,等.供应室医护人员职业危害防护现状调查[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2,29(12):1090-1092.

[4]柴树花,朱海玲,宋翠侠,等.不同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室护士防护意识的影响比较[J].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3018-3019,3024.

[5]徐珍荣, 房桂华, 崔振玲. 医院供应室人员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对策[J].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2012,25(3):237-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