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职业安全的概念

职业安全的概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安全的概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职业安全的概念

职业安全的概念范文第1篇

生物安全防护是指在实验室环境下处理和保存感染性物质的过程中采用一系列的防护措施,包括个人防护装备、实验室防护设施、相关仪器设备、物品和管理体系[1,2]。近年来实验室SARS感染事件的发生[3~5],再一次给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敲响了警钟。医学检验专业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去向是各级医院临床实验室,是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标本集中场所,也是医院重要的污染源和传染源,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6,7]。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生物安全防护知识进行调查,分析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了解现状,探讨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专题教育的可行性。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医学院校高职3年制医学检验专业二年级学生90名,其中男生29名,女生61名,年龄为19~24岁,平均21岁。

1.2 调查方式

设计统一的调查问卷。调查前,先向学生说明调查目的和要求,以无记名答卷的形式当场填写并回收问卷。共发放问卷90份,回收90份,回收率100%。对回收的问卷逐一检查,剔除2份不合格问卷。

2 结果

结果显示,学生仅对医院感染的概念有较好的掌握,认知率为85.2%;对标准预防的概念、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概念、生物安全柜的使用范围、哪些操作可以产生气溶胶、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等这些知识的认知率极低,见表1。表1 90名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对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认知情况

3 讨论

医学实验室的主要生物危害因子是病原微生物,如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菌等[1],这些因子是造成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主要因素[4],尤其是检验科室工作人员必须频繁接触各种危险生物因子,如HIV、乙肝病毒、各种细菌等,所以加强生物安全防护就显得尤为重要[7~9]。近年来所发生的严重实验室感染事件,无一不与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有关。因此,医学院校作为医学实验室工作者的培养、输出机构,更应该加强生物安全防护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强化生物安全防护意识,降低实验室工作人员感染率。

调查结果说明,学生对医院感染的概念有较好的掌握(85.2%),但对以下几个方面的认知情况很差。(1)关于标准预防概念的认识仅有1.1%。标准预防的含义是: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有传染性,无论何时接触都必须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研究显示,检验科实验台面、试管架、盛血盘等工作设施HBsAg检出率分别高达40.0%或58.3%[10]。一些学者认为,标准预防在医院未得到有效落实,标准预防执行不力是导致实验室工作者感染的重要因素[6]。(2)有53.4%的同学没有接受过生物安全防范教育,这直接导致对生物安全防护所涉及的具体事务及操作认知率较低,如检验科生物安全防护的级别、生物安全柜的使用范围、哪些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哪些操作可产生气溶胶、哪些操作应穿防护衣、职业暴露后的处理等,清楚者仅为0~14.8%。(3)对实验室日常工作中涉及的具体事务,如六步洗手法、实验室废物的正确处理,相对于生物安全防护所涉及的具体事务被调查者的认知率较高,不了解的仅占23.9%、34.1%。

本次调查表明,学校和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增强预防意识,强化生物安全防护教育,将生物安全防护知识作为检验专业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本专业素质进行培养,对教师亦需要进行系统的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培训。此外,虽然教学活动是学生获得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主要途径,但在现行的教学中,授课时老师对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只言片语,或者实验课教师对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强调不够。调查结果表明,有必要开展生物安全防护教育的第二课堂,让学生到临床检验科见习规范的样本处理过程及重视各种法规文件的学习。总之,如何在学校有效展开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是摆在医学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丛玉隆. 临床实验室管理[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4:231-257.

[2]申子瑜. 浅谈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4(3): 134.

[3]孙巍, 许欣. 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发展现状[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5(9):1147-1149.

[4]王鲜平, 侯世科, 高进,等. 重视医务人员职业感染的预防[J]. 中国医院管理, 2004(12): 56-57.

[5]张正. 检验操作感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二例报告及建议[J].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3(6): 383-384.

[6]邓云清, 罗碧茹, 李艳华. 医院实验室工作人员生物安全防护中存在的问题和措施[J]. 现代预防医学, 2005(6): 670-672.

[7]梁建群, 宾利. 加强检验科生物安全的思考[J]. 临床检验杂志, 2006(2): 148.

[8]ZielińiskaJankiewicz K, Kozajda A, SzadkowskaStańczyk I. Protection of hospital workers from risks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to biological agents[J]. Medycyna pracy, 2005(5): 367-373.

职业安全的概念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程思政;信息安全;教学方法

现阶段专业课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存在“两张皮”的现象在国家教育改革的引领下,专业课教师积极促进课程思政入课堂,但由于有的教师刻意地加入相关内容,为了思政而思政,造成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两张皮”的现象,内容的过度生硬,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思政内容的接受。因此,高校应研究如何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由“两层皮”向“一盘棋”转化,以真正达到育人效果。2.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比较随机当前,各科教师在融入思政元素的过程中存在较强的随机性,多是依靠专业课程教师自我发掘与发挥,这就有可能导致思政内容重复,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对此,高校应从整体专业规划出发,针对每门课的特点确定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以及思政元素的融入方式,使其形成课程体系的一部分。

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改革

1.紧扣毕业要求,明确教学目标与育人目标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重点在于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定位,为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高校应结合毕业要求,以课程教学大纲为抓手,明确并落实课程育人目标。以信息安全这门课为例,可通过理论教学与实验环节,使学生具备密码学、计算机系统安全、网络攻击技术与防御基础、病毒分析与防范、防火墙技术与VPN、安全扫描与入侵检测等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及综合应用,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在确定育人目标时,应让学生通过熟悉信息安全领域的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追求科学真理,牢固树立热爱祖国、“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不能损害国家和合法个人的利益”的理念,明确合法行为与非法行为的界限,理解诚实、公正、诚信的职业操守和职业规范,并在实际生活、学习与工作中自觉遵守。另外,还要面向国际科学应用前沿、国家重大需求及经济主战场,将前沿科技渗透到课程实践中,教育学生努力学习,破解“卡脖子”难题。2.坚持问题导向,改革教学方法信息安全主要采用理论教学、课堂讨论和上机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注重启发式教学,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独立设计信息安全框架,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勇于创新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指引学生开展团队协作和课堂讨论,并及时分析、评价学生的讨论结果。另外,要从课程内容、实验环节、互动交流、分组讨论中进行专业课程的思政教学体系设计,促使学生产生学习内动力。

具体案例研究

将课程的教学目标及育人目标,深入渗透到教学大纲的具体内容中,使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效融合。以信息安全课程为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掌握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设计和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基本手段和常用方法,能够利用理论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思政育人目标是培养出能够肩负历史使命,勇担强国重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主战场,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的高端信息安全人才。

思政育人案例

1教学内容:第一章,信息安全概述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信息安全的发展方向,掌握信息安全的主要技术及解决方案。思政元素切入点:针对美国政府在拿不出任何真凭实据的情况下,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国家力量,以列入实体清单、技术封锁、投资设障等手段,加大对中国企业的打压力度,让中国在芯片领域面临较为被动的局面。针对这一案例,要明确信息安全的真实含义,牢固树立“信息安全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不能损害国家和合法个人的利益”的理念,强调中国人的命运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绝对不容许被任何势力“卡脖子”。育人目标: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培养新一代科技人才,使其能潜心关键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关键技术的开发;引导青年学生发挥“两弹一星”的艰苦创业精神,为国家培养彻底解决“卡脖子”问题的技术人才;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家国意识与主人翁意识,将个人的聪明才智和未来发展与国家需求相结合。实施过程:(1)教师授课。讲授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信息安全的解决方案、信息安全的主要技术、信息安全的发展方向等,从中穿插思政元素。(2)师生研讨。学生针对信息安全的案例分组展开研讨,每组委派一名学生进行总结发言;教师和学生进行点评,在整个研讨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政氛围。(3)课后拓展。教师可适当给学生提供与国家战略相关的新闻报道和重大成果视频,增强思政权威性,引发学生思考。思政育人案例2教学内容:第二章,密码技术基础与公钥基础设施教学目的与要求:掌握密码学基本概念、了解传统密码技术,掌握公钥密码技术、公钥基础设施。思政元素切入点:对传统密码技术及公钥密码技术进行阐述,引入量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已有密码学方案的冲击。在量子计算模型下,经典数论密码体系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如何在量子时代保障数据安全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Regev提出基于格的密码体系可以抵抗这种量子算法的攻击。格密码作为备受关注的抗量子密码体制,吸引了研究人员的目光。格自身有完整的理论体系,相较于其他密码体制有独特的优势:困难问题存在从一般情况到最坏情况的规约,具有较高的算法效率和并行性等。通过知识拓展,引导学生从基于格困难问题的密码体制设计进行思考、探索,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钻研精神。育人目标:让学生通过了解传统密码技术及公钥密码技术,知晓量子技术的发展对已有技术的冲击,引导其发挥工匠精神及钻研精神,勇于探索行业难题。实施过程:(1)教师授课。讲授密码学数学基础、密码学基本概念、对称密码技术、公钥基础设施等知识,从中穿插思政元素。(2)师生研讨。针对“我们是否可以在标准模型下构造一个抗量子攻击的基于位置的服务方案?这样的方案是否可以做到避免密钥滥用?”这两个问题进行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提升其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3)课后拓展。课后对量子算法技术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了解两字算法技术的发展对现有技术的推动,并引入相关思政素材,增强思政权威性,引发学生思考及探索。思政育人案例3教学内容:第四章,网络攻击技术与防御基础教学目的与要求:了解黑客的概念及黑客的攻击模式,掌握网络攻击的技术与原理、网络攻击工具、攻击防范。思政元素切入点:2014年3月22日,国内漏洞研究平台曝光称,携程系统开启了用户支付服务接口的调试功能,使所有向银行验证持卡所有者接口传输的数据包均直接保存在本地服务器,包括信用卡用户的身份证、卡号、CVV码等信息均可能被黑客任意窃取,导致大量用户银行卡信息泄露,该漏洞引发了关于“电商网站存储用户信息,并存在泄露风险”等问题的热议。针对携程漏洞事件,教师引导学生熟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以下简称《网络安全法》)要求网络运营者对网络安全运营负有责任,对产品的漏洞及时补救,怠于履行法律义务,导致个人信息泄露的,将面临最高五十万元的罚款,如果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将面临最高一百万元的罚款。2014年12月25日,第三方漏洞研究平台发现大量12306用户数据在互联网流传,内容包含用户账户、明文密码、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等,这次事件是黑客通过收集其他网站泄露的用户名和密码,通过撞库的方式利用12306网站安全机制的缺失来获取13万多条用户数据。针对12306用户数据泄露事件,引导学生熟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网络运营者不仅有一般网络运营者应该履行的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义务,还有更高层次的网络安全保护义务,如对重要系统和数据库进行容灾备份,制定网络安全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若没有每年进行一次安全检测评估,拒不改正或导致网络安全严重后果的,将面临最高一百万元的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处一万至十万元以下的罚款。育人目标:通过“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向学生介绍网络攻击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结合具体案例自然融入《网络安全法》的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网络安全和防御技术,严格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维护好个人、企业、组织、国家的信息安全,积极构建网络安全。实施过程:(1)教师授课。讲授关于黑客、网络攻击技术与原理、网络攻击工具、网络攻击防范等知识,从中穿插思政元素。(2)师生研讨。学生针对《网络安全法》的案例分组展开研讨,研讨之后,每组委派一名学生进行总结发言;教师和学生点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整个研讨过程中让学生构建网络安全意识。(3)课后拓展。课后可适当给学生提供《网络安全法》的相关报道视频,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使其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

总结

职业安全的概念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网络安全;应用探讨

一方面,计算机网络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网络安全的问题也一直层出不穷。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同时也带动了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逐渐崛起,所以如何运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来提高网络环境的安全性无疑是一件非常值得重视的事情。

一、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与网络安全

1、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概念及重要性

计算机的发展才七十多年,但随着计算机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用户也从专业人员到面向大众,实现了计算机的普及。所以这些计算机存在着巨量的数据,所以人们就必须对这些计算机内的数据进行有效的组织、管理,才能迅速找到所需要的数据,这就是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使得原本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数据在网络中进行流通,因此在网络中如何使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对数据进行管理和组织就显得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网络信息管理工作可划分为:服务器传输、服务器信息、基础运行信息、用户信息、网络信息资源等几个方面。

2、网络安全的概念及重要性

网络安全主要就是指在互联网之上所传输数据自身具有的安全性,但也指计算机系统硬件、系统软件等所具有的安全性。而信息管理主要是针对网络信息进行管理,也就是对互联网信息以及信息服务等多个方面的信息进行安全的管理。随着网络的广泛运用,使得网络环境将会成为人类的第二个世界。那么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中,其安全性自然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所以,人们对于网络环境安全的要求必然会越来越重视。

二、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应用所存在的问题

1、对网络安全问题不够重视,操作人员的自身水平不过硬

在当前社会虽然网络已经非常普及,但还是有很多人对于网络安全及相关的问题并不重视,这也就使得一些安全隐患被黑客有机可乘。最常出现的就是密码的安全性,仍然有用户将自己(家人)的姓名、生日、身份证号码等作为登录的密码,导致网络安全从内部被攻破。还有操作人员的自身水平不够,也同样会导致网络环境中的不安全隐患被利用。例如,计算机IP地址规划、杀毒、防火墙的、操作系统的定期更新补丁、禁止使用盗版软件等。

2、在信息安全监测、信息访问控制方面的问题

信息访问控制主要是用户在互联网活动的过程中,对其访问的信息资源进行把控,在随着网络中的用户数量以及访问流量几乎成指数程度增加,是的在信息访问控制方面的压力骤增。同时再加上人们在访问时对安全问题的不重视,以及黑客同样不停得寻找网络的漏洞,导致了在信息访问控制方面不可能做得面面俱到,使得一些网络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改善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应用的建议

1、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以及个人职业素养和操作水平

首先,提升对于网络安全的理解以及防范意识是最为重要的第一步。网络的普及让人们清楚的它所能带来的便利,但也带来安全隐患,一旦爆发出来将会对国家、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应加大在此方面的宣传,例如有政府相关部门做一些公益宣传片,实际案例剖析节目等,使人们加强对网络安全的了解和重视。其次,提升操作者的技术水平也是很重要的。操作者不仅是指专业的网络安全人员,同时还包括普通用户。提升普通用户对于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了解掌握计算机安全和网络安全相关基本技,这样不仅对用户的工作都会带来便利,也对网络安全构建提供良好基础。最后,还应该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现阶段网络上的出售个人信息、通过手机号码能对用户进行定位、甚至能个人私密信息等。很大一部分都是银行、电商和电信等行业对从业人员管理不善、不重视员工的职业道德所导致的。

2、优化管理体系,提升信息安全监测、信息访问控制方面的能力

首先,当前网络安全环境之所以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信息管理体系的不完善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对于目前的网络环境构建和发展中,有效的优化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管理体系无疑是非常有必要的作为。虽然现阶段我国的管理体系还不够完善,但有理由相关通过进一步的技术积累和技术人员的持续培养,最终能让网络环境的变得更安全。其次,提升信息安全监测、信息访问控制方面的能力也成为重点。利用技术控制措施来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体系进行加强,并增加在研发方面的力度,为网络安全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像前面提到的中、小学校都有自己的网站,但是管理员为非专业人员,为解决这一问题,网络安全厂商通过软硬件设备结合的办法实时对网络进行监控、自动管理。当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不良信息时,设备会根据事先设定好的处理办法进行干预,并将事件记录在日志。这样即使管理人员不够专业也能对网络进行自动管理,从而提升信息安全监测、信息访问控制能力。最后,高校加强相关人才的培养,例如在课程设置和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这样,不仅能增加专业人才数量,从而适应社会需求。人才技术的提升,后辈人才的培养才是整个行业未来发展的核心,也是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维护网络安全的必经之路。

结束语

网络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了巨大的便利,在现代社会网络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所以网络安全问题值得人们去关注和重视。有效的运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针对其目前在网络安全中应用所存在的问题做出针对性的解决,才能更好的确保网络环境的健康安全,让人民的利益得到充分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莹.数据加密技术在计算机网络安全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无线互联科技,2015,21:36-37.

职业安全的概念范文第4篇

要运用农业职业资格证抑制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就要了解农业职业资格证是什么,其对于食品安全有何意义,它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改善食品安机制的。

(一)农业职业资格证概念

农业职业资格证,是指经过政府认定的审核鉴定机构审核,并按照国家所设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者就职资格,对劳动者拥有的技能或职业资格进行客观、科学的审核及鉴定,是劳动者从事某种职业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及技能的证明。职业资格证代表着一种职业能力,映射着职业的工作标准和规范,以及从业者所要达到的能力水平。我国农业职业资格证有五种,分别为“初级技能”、“中级技能”、“高级技能”、“技师”及“高级技师”,由劳动保障部统一印制,由农业部授权的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核发。

(二)农业职业资格证对食品安全的意义

1.农业职业资格证可以从食品产业链源头有效保障食品安全。食品安全首先是“产”出来的。农业生产者是食品行业原材料的供给者,农业是市场中大部分食品的供给源头,因此农业生产者生产的产品质量状况如何对将来流入到市场中的食品安全与否起着基础性作用。农业生产者的行为可以说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首要因素。所以,有效解决农业生产者食品原材料不安全的生产行为,就为从田间遏制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提供了可能。由于我国的农业生产者的素质普遍不高,这就严重制约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使用。由于农业生产者自身的素质不高,无法使先进的农业科技得到利用;因为农业生产者已习惯传统的耕种模式,自然会抵制先进农业科技的应用。最终导致其不安全的生产行为难以得到解决。而农业职业资格证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这是因为考取相关的农业职业资格证需要有一定的知识水平,这不仅直接提高了农业生产者自身的素质,而且也要求农业生产者要按一定的标准进行生产,这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生产的不安全行为。可见农业职业资格证提供了一个从食品产业链源头即田间保障食品安全的可能。

2.农业职业资格证可以从食品产业链生产及销售环节保障食品安全。从事食品行业的工作者拥有与工作相关的职业证书,而职业证书对证书拥有者的工作行为有一定的要求,要求他们按职业标准工作,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工作人员按生产标准进行操作,因此就在食品产业链的生产或销售环节防止了不安全生产行为的发生。如要求从事进货检验、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安全检验及出厂检验的人员要有相关的农业职业资格证,并建立工作档案,若产品出现质量问题,可以根据出现问题的环节查找相关从业人员责任,并进行相应的惩罚,这就从食品产业的生产和销售环节降低了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概率。此外,要求食品企业建立产品信息档案,以促使企业在原材料进货、生产及产品出厂环节严格把关。通过建立原材料采购、生产、出厂检验、销售记录的档案,把食品生产和销售不同环节的职责划归到个人,促使其严守自己的职责,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3.农业职业资格证是食品安全长治久安的保障。食品安全的长治久安不仅是政府追求的目标,也是亿万人民的夙愿,但保障食品安全的长治久安又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把食品产业各环节责任到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治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但不能完全解决问题,需要一个监督检查的工具来强化监管,农业职业资格证就可以作为这样的工具,通过加强职业资格证的监管来保证食品安全质量。这是因为职业资格证书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诸如若从业人员负责的环节出现问题可以吊销证书,若干年或终身不得从事与食品生产有关的工作,工作人员要保住这份工作,就要保证食品质量。

二、农业职业资格证对食品行业的作用机理

针对目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现象,通过职业准入制度从食品行业产业链的始端就严格把关。根据员工从事的具体工作不同,对职业资格证种类的要求也不同,并且持有证书的类别要与其所从事的工作一致,通过职业资格证来预防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这一机理表明,进入食品生产企业就必须进行安全生产,没有农业职业资格证,就不能从事这项工作。应用机理是针对食品原材料工作来说的,是进入机理的延伸,是作用机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食品的生产加工(包括检验检疫)过程中进行安全生产、符合进入机理的原材料则属于正常的应用机理,但是若利用不良或来路不明的原材料进行生产加工则属于非正常应用机理。正常应用机理和非正常应用机理一般不会同时出现在生产过程中,但可能会出现在生产加工环节的某个阶段。为了防止安全问题的发生,需要各个生产环节的工作人员拥有所从事工作的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如从事乳品加工的工作人员要拥有乳品检验工、乳品加工工等其中一项资格证书,动物饲料加工人员也要有相关的资格证书才能上岗工作,以确保食用动物的质量。作用机理主要作用于食品的包装储运环节,是防止食品在销售流通环节出现问题的,主要保证在食用期内食品不变质。终结机理主要作用于食品的销售环节,是防止食品安全问题发生的终点。

三、抑制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对策

(一)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控制

通过提高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文化素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来自控。这是因为培养职业农民不仅能够有效解决“谁来种地”的问题,还能解决“怎样种地”的问题,而教育是培养职业农民的有效手段,因而有必要通过资金及政策的扶持来构建涵盖基础教育、中高等农业教育及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的农业教育系统。通过大力发展农民职业教育来实现传统农民向现代的转型。建立农业生产经营资格准入制度,硬性规定农业从业人员农业生产经营的门槛。

(二)强化食品行业从业人员的道德治理

道德是由经济关系所决定的,通过善恶准则去评价,并凭借社会舆论及传统文化的力量是能够抑制非道德行为发生的。近年来爆发的恶性食品安全事件,性质非常恶劣,社会影响极坏,但究其根由都与道德有关。因此,要预防食品安全问题从源头发生,就必须强化食品行业人员的道德治理。首先,强化道德教育,培养正确的食品安全道德。通过加强道德教育来治理食品安全,可以在食品生产、流通、销售及监管的各个环节建成一道道德防火墙。其次,构建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并完善对食品生产经营者的管理体制。我国食品行业个别生产经营者的道德滑坡,主要源于经济诚信的缺失。诚信是一种道德要求,其履行不仅需要经济主体的自觉,更需要将诚信道德制度化,即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的诚信体系,通过制度的外在强制性来促进食品安全诚信信念的形成。再次,凭借政府、消费者和媒体的力量,为食品安全的道德治理营造舆论监管氛围。食品生产经营者违犯道德的成本比较低廉,得不到应有的惩罚是我国食品领域失德的一个诱因。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道德监督机制,使守德者利益得到保障,悖德者遭受损失。

(三)加强对农业职业资格人员的培训和鉴定

职业安全的概念范文第5篇

一、安全的概念

《现代汉语词典》:安全就是没有危险,不受威胁,不出事故;《劳动大词典》:安全是指不发生导致人身伤亡、职业病、设备和财产损失的状态。笔者理解为安全是人类生存的一种保证,是人类与生俱有的概念。人类要生存就要克服、避免威胁生命的种种不利因素及危险,争取安全的生存环境,以保证社会生活的正常进行。所以说安全与人的生命、财富、幸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是社会生活、生产中必须面对的现实,是保存自己,延续生命的手段。

二、树立"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观点

技能训练中心的安全分为两部分,一是教师正常教学的安全措施,安全技能及安全教育。二是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培训。他们都必须遵循"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原则。

1、预防为主。要高质量地完成技能训练及教学任务,必须走预防为主之路,这是实践证明的科学真理。进行任何的教学和训练,从理论和客观上讲,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都可以通过各种防范措施来消除隐患,或把事故的发生降到最低限度。

2、安全第一。"安全第一"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具体体现在:在思想上安全高于其它工作;在工作中安全重于其它工作;在安全知识更新上,安全知识学习优先于其它知识学习;在考评上安全严于其它考核工作;当安全与教学和训练发生矛盾时,安全优先。因为安全是我们教学和训练工作的基础。

三、加强安全教育

所谓安全教育是对教师和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安全知识教育,安全技能培训。

1、思想教育。思想上的安全认识并不是天生就有的,需要长期安全学习和安全理念知识灌输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我们现行的只对学生进行短期安全教育的方法需要改进,要让安全教育贯彻整个实习教学和技能训练的始终。最终达到"要我安全我要安全我懂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形成一种安全风气。

2、安全知识教育。安全知识的教育除掌握一些普遍性的安全知识外,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学习安全知识。例如要掌握一些日常的安全防范知识,防震知识,防水,防电以及意外伤害的知识,一旦发生危险应采取什么样的应急措施等等。这些安全知识的获得都需要安全教育这条途径。

3、应急措施及逃生的训练就是很好的安全技能训练,受到上级领导和有关技术部门的一致肯定。而校园事故,如果广大师生训练过成中的应急措施,也许就不会造成那么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四、搞好安全教育的措施

1、安全教育要从习惯抓起。习惯一旦形成具有很大的惯性,好的习惯有助于我们的工作,而坏的习惯就很危险了。。

2、有计划地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做好安全教育培训计划,要做好年、月、周、课时的计划。计划中要有学习时间、有主讲人,并按照计划逐项实施,杜绝学习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