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商业建筑分析

商业建筑分析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商业建筑分析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商业建筑分析

商业建筑分析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现代商业; 建筑; 设计; 原理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 our country's modern commercial architecture design should follow the design concept of the in-depth analysis research, in hopes of commercial building design and improve the beneficial.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commercial building is the rise of modern economic development inevitable product, and contemporary mass life has become the most closely related one of public buildings.

Keywords: modern business; Architecture; Design; principle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前言

现代商业建筑与众不同,有自己的特有规律,特有的要求,不同于住宅建筑相对稳定而单一的要求。如果建筑师按照自己的思路闭门造车或单纯依据设计任务书进行不科学、不合理的传统设计方式,那么辛苦设计的建筑项目不仅没有产生效益,还会浪费大量的资源。这就要求建筑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并积极参与商业建筑的建筑策划,配合地产商、策划师、营销师、结构、设备及其他专业人员,了解商业项目的地理、地域条件、社会、人文情况、消费、发展特点和趋势、经济、技术、城市规划发展等各方面基础资料及商业建筑的各种模式,根据建筑策划制定合情、合理、合适的科学建筑设计依据,才能更好地完成商业建筑这种复杂的设计工作。商业建筑设计首先要做好的就是建筑策划,建筑策划主要研究投资立项以后的建设项目的规模、性质、空间内容、使用功能要求、环境、趋势等影响建筑设计和使用的各种因素,从而为建筑师提供建筑设计的科学依据。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商业建筑在城市生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现代商业建筑有其独特的内涵,以惊人的速度,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甚至社会的发展进程。因此,在进行商业建筑设计时对建筑设计师有了更高的要求,下面从几个方面谈一下商业建筑设计过程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要认清建筑师在商业中的角色

建筑师在商业建筑前期策划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建筑师处于核心地位,在项目整体设计过程中应起着引导与修正的作用。设计师在项目方案构思过程中必须充分研究项目投资商、开发商自身的条件,协助开发商对大量市场调研提供的数据和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和整理。这些要素和条件都将成为建筑师开展建筑设计和规划的前提。从商业建筑项目的开发过程上分析,建筑师应把工作重点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从城市规划和商业发展的角度对土地进行分析和研究。从经济价值和商业运营的角度对项目土地价值进行分析,为项目开发决策、资金运作决策提供准确的依据。二是通过消费者行为分析和品牌资源的研究,结合建筑设计专业的知识、商业运营的模拟分析和国内外相似案例的调研,对项目规划提出概念性设计原则。同时对开发的目标、规模、周期、商业运营模式、市场定位进行数量化、标准化提议,提供项目开发的可行性论证。三是在项目业态规划和设施规划的基础上,与各专业及开发团队配合,共同制定项目的开发计划,并对后期的工程管理的重要节点提出工作安排。商业建筑的开发本着土地价值最大化、商业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将各个开发环节进行系统整合,使各环节的增值程度加大,最终确保项目开发和运营的成功。商业建筑项目的前期策划与建筑设计作为商业地产开发增值的主要环节更应重视和加强。这要求建筑师不仅要熟悉各种业态的生存条件和环境,还应对其所依存的建筑空间十分清晰。

二、要掌握现行商业建筑设计规范的尺度

商业地产的设计规范是商业地产建筑策划的主要依据,也是项目市场价值体现的制约条件之一。但我国现行的商业地产建筑规范相对于行业的快速发展显得滞后了。目前,对于我国商业地产领域的设计主要可以参考的设计标准有《商店建筑设计规范》、《饮食建筑设计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有限的设计依据。而上面的准则对于设计日益复杂的商业建筑来讲,已经很难满足市场的需求和发展了,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一定要合理掌握现行商业建筑设计规范的尺度。

三、要抓住商业建筑选址的特点

不同地方的商业建筑有不同的建筑形式,处于城市繁华地段的商业建筑一般为面积庞大呈“凹”型的建筑,东西两边的高层建筑中间夹着低层建筑。此类型建筑通常最低几层用作商场、超市营业用房之类;而较高层则用作办工管理、写字楼、旅业住房等。商业设施选址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一项长期性的投资,直接关系企业经营的战略决策,是影响企业效益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同时也是制定企业经营目标和经营策略的重要依据。商业建筑的选址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交通条件:城市道路交通是联系顾客与商业设施的载体。因此,它是制约商业聚集的又一个重要因素。商业活动的经济原则要求有尽可能大的吸引范围,保证尽可能多的顾客方便地到达商店。因此商业设施的选址必须是交通可达性最佳的地点,使客源有充分的空间来往,购物出行者得到适当交替,保持商城的活力。二是客流规模:选择店址需要调查分析街道两侧的客流量规模,选择客流较多的街道一侧。选择店址要分析街道特点与客流规模的关系,街道交叉路口客流最多,是选址的最好位置。应选择有开发前景的区域,开辟新的道路交通系统,主动地引导客流,制造客流,进而创造新的商业环境。商业建筑选址大都趋向于人们最密集,人流量最大的地段,除了受人流量影响外,信息流也成为决定商业建筑选址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能及时获取有用信息才能使商业建筑得以生存。三是周边商业环境:即商业建筑附近的商店的规模和数量。一定的区域的人们具有区域特有的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一般来说,比较单一的商品,顾客希望有广泛的比较和选择余地,希望有集中的专门店。这种顾客以购买一类商品为目的,对商业气氛、娱乐性、环境没有过多要求,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商品,并比较其质量、价格等因素。也有一类顾客,购物的范围比较杂,也比较随意或完全以休闲为主要目的,当然不会去逛上面提到的结构单一的商业区,而是希望到集购物、娱乐、休闲等需要为一体的综合商场。因此,研究人们不同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水平,适当调整商城的发展战略,有利于吸引和逗留更多的顾客,一定能够满足有不同需求的顾客。

四、要加强交通流线组织

交通组织方面的设计成功与否,体现在对人群活动的引导与集散以及商业场所气氛的营造。为了有效地组织商业建筑的外部交通,应尽量在周围设置足够的人流、车流集散空间和缓冲空间,它作为室内外的一种过渡,可避免同城市道路发生冲突。出入口的设置处理,也是交通组织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商业建筑往往靠近城市干道,这就涉及到其出入口与城市干道交通相协调的问题,处理不当,将影响到商业综合体自身的正常运转和城市干道交通的运行。顾客人流较大,流动频率高,可分设多个出入口,引导人群有序地流动,而卸货停车处,通常设置在较隐蔽处,以免影响交通和环境美感。

五、要合理划分建筑功能与空间

商业建筑本身的功能组合十分复杂,多种业态使用功能的平衡与协调需要充分考虑。对于商业、居住、办公相互混合的综合体项目,处理的难度会更大。商业及公寓部分经常布置于建筑低端,办公和酒店放在高端。这种设计的好处可以便于楼体管线的布置;低端平层中让出的核心筒位置有利于卫生间的设置;高端部分的景观优势更有利于项目高价值的产品

。但在具体项目中,还应充分考虑建筑本身的竖向交通效率对商业产生的影响。在建筑平面布局的设计中,空间的使用效率也要同建筑形式、结构做法相结合。例如很多高层项目在设计时采用了转角的做法,按照经济性的测算,这种做法可以增加大约 30%的经济回报,但在具体的项目中要注意不要对街角形成破坏。

六、结语

商业地产的建筑设计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是多学科、多知识领域相互结合的产物,也是商业地产价值增加过程中的重要途径。因此,对此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对于商业建筑的发展将是十分重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曾坚,陈岚,陈志宏.现代商业建筑的规划与设计[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商业建筑分析范文第2篇

关键词:地下商业建筑;安全疏散;设计;研究

地下商业建筑是城市发展中新型建筑模式,而这种建筑模式会对消防安全造成一定困难,特别是地下商业建筑存在着人群密集以及空间密闭等问题,这给火灾时的排烟以及人员疏散带来了不小的难度。所以,地下商业建筑的安全疏散设计,火灾时人员的顺利逃生变得非常重要。笔者根据地下建筑工程的实际情况,对地下商业建筑安全疏散设计进行了讨论。

1安全出口设计问题

1.1安全出口数量的设计

1.1.1规范要求(1)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建规》)中规定:在地下商业建筑中,一个防火分区内要有2个或2个以上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当设置的安全出口全部直通室外有困难时,可以利用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但建筑面积大于1000m2的防火分区,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个;建筑面积不大于1000m2的防火分区,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1个。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该防火分区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疏散净宽度不应大于其按《建规》第5.5.21条规定计算所需疏散总净宽度的30%,建筑各层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总净宽度不应小于按《建规》第5.5.21条规定计算所需疏散总净宽度。(2)GB50098-2009《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人防规》)中规定:一个防火分区最少设置2个安全出口;当2个或2个以上防火分区相邻时,其安全出口的设计要求和建规基本是一致的,即以1000m2为界限,规定了防火分区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的最少个数。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一个防火分区内,设置通向室外、直通室外的疏散楼梯间或避难走道的安全出口宽度之和,不宜小于《人防规》第5.1.6条规定的安全出口总宽度的70%。1.1.2存在问题对两规范比较后发现,调整后的《建规》对安全出口的设计要求与《人防规》基本一致,但《建规》还增加了一个重要原则,即:虽然相邻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可以互相借用,但各层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总净宽度不得有任何变通.

1.2安全出口宽度的设计

1.2.1规范要求(1)《建规》中规定:地下商业建筑所设置的安全出口的宽度应该用疏散宽度标准数乘以该层可容纳的人数来确定,当每层疏散人数不等时,地下建筑内上层楼梯的总净宽度应按该层及以下疏散人数最多一层的人数计算。(2)《人防规》中规定:地下商业建筑每个防火分区安全出口的总宽度应该用疏散宽度标准数乘以该区可容纳人数来确定。对两规范比较后发现,前者对建筑每层安全出口宽度都有要求,而《人防规》只单一的对防火分区中的安全出口宽度进行了强调。1.2.2存在的问题(1)按照《建规》设计的地下商业建筑,已对各楼层的安全出口宽度做了明确要求,但对各防火分区安全出口的宽度没有具体说明。(2)按照《人防规》对各防火分区中的疏散宽度进行具体设计,大多数都是相邻防火分区共用一个疏散楼梯或借用安全出口,这样安全出口的设计数量就大大减少,总的出口宽度则不符合要求。

2疏散走道宽度与疏散距离设计问题

2.1疏散走道宽度的设计

2.1.1规范要求(1)《建规》与《人防规》中都未规定怎样计算地下建筑疏散走道的具体宽度,只是规定了最小净宽度,如:《建规》第5.5.18条规定商业建筑内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1m,高层商业建筑内单面布房时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3m,双面布房时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4m;《人防规》第5.1.6条规定商业建筑单面布房时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5m,双面布房时疏散走道的净宽度不应小于1.6m。(2)JGJ48-2014《商店建筑设计规范》(以下简称《商规》)规定了联排商场中当通道两侧设置商铺时,主要疏散通道的最小净宽度应该为4m,次要通道的最小净宽度为3m。2.1.2存在的问题因为《建规》与《人防规》都没有明确规定地下建筑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所以建设、设计单位往往忽略《商规》的要求,只考虑商业的利益,在设计过程中通常都不会留过宽的通道,而商业街中的主通道未达到4m的宽度,次要通道宽度也不足3m,这样在日后的营业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拥堵的情况。

2.2疏散距离

2.2.1规范要求《建规》和《人防规》中规定地下商业建筑中的每一个位置30m以内都应该有一个安全出口,假如建筑中安装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可以将疏散距离扩大到37.5m。2.2.2存在的问题(1)未考虑商业建筑内货架的摆放方式,都按照30m与37.5m的要求对疏散距离进行设计。如果商场中布置了货架、展柜等,这时疏散距离不应该按照直线距离来计算,而应该根据步行距离进行设计。(2)疏散距离为30m或者是37.5m考虑的是大空间商业建筑,当建筑中分隔成一间间商铺时,只重视符合30m或者是37.5m的疏散距离,忽略了GA654-2006《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中有关行走距离不大于45m的规定。

3改进措施

3.1对出口数量进行改进

由于《建规》调整后和《人防规》对防火分区所要设置的安全出口规定大致相同,可以考虑相邻两个防火分区同时发生火灾的可能性较小,在每个防火分区必须有符合规定的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的情况下,将防火墙上的防火门作为安全出口的补充,一旦建筑内发生火灾时,在火灾初期,部分人员进入相邻非着火区域,一般是安全的。这种设计方式,既满足了必须设置2个安全出口的要求,也极大地节约了空间,保障了商场使用功能,但是设计时必须要控制该防火分区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疏散宽度不得大于其规定总净宽度的30%。

3.2对出口宽度进行改进

为了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安全疏散人群,除了要设置足够的安全出口,还要设置适当的出口宽度,包括楼梯宽度、走道宽度以及门的宽度。如果安全出口过窄,那么就会影响疏散时间。所以,一定要严格根据疏散标准,对出口总宽度以及最小宽度进行设置。《人防规》中只规定了出口总宽度,对建筑每层出口宽度没有做确切要求,而《建规》中对整个建筑各个楼层的出口宽度都做了要求,笔者认为应该把这两个规范综合到一起对建筑物各楼层、各防火分区的疏散宽度均进行严格设计。同时,《建规》调整后增加了对下沉式广场的规定,如:下沉式广场短边不小于13m、面积不小于169m2;应设置直通地面的疏散楼梯,当连接下沉式广场的防火分区需利用下沉广场进行疏散时,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不应小于任一防火分区通向室外开敞空间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为解决疏散宽度不足这一难题,设置下沉式广场绝对是一个经济合理、行之有效的设计方法。

3.3对疏散走道进行改进

当火灾发生的时候,人员要通过疏散走道逃离火灾现场,所以走道一定不能设置的弯曲、迂回,且应该通过明确计算后再对走道宽度进行设计。笔者认为疏散走道应该符合以下条件:①针对室内、外地面高差在10m之内的商业建筑,走道宽度要大于0.75m;②对于高差超过10m的商业建筑,走道宽度要大于1m;③对于连续排列的商铺之间的公共通道,其最小净宽度应该为4m,次要通道的最小净宽度为3m。《建规》完全可以将这些标准纳入其中,进而更加合理的设计疏散走道。

3.4明确疏散距离

对疏散距离进行明确规定,可以利用最短的时间,让人们安全到达室外。但是有很多的因素都会对疏散距离造成影响,例如:人员多少、人员所具有的活动能力以及建筑物的用途等。地下建筑通常都没有宽广的空间,且人员较为集中,不熟悉具体的疏散路线。当火灾发生时,常常因为惊慌而走错路,所以,应该设计简洁的逃生道路,并尽量将疏散距离设计的最短,这样疏散时间就会相应变短。在《建规》和《人防规》中规定的疏散的最短距离应小于30m,当建筑中安装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可以把距离增加到37.5m,这并没有考虑商场中设置的餐桌情况、营业柜台情况、展板情况等。对于地下商业街而言,通常走道两边都会设置众多相连的店铺,并用实体墙将店铺分隔开,且店铺门都是朝向走道的,此种形式下,笔者认为疏散距离应该符合以下条件:①安全距离应该为店铺内任一点与最近的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当疏散门不能直通室外或疏散楼梯间时,可采用长度不大于10m(12.5m)的疏散走道通至最近的安全出口;②商铺内设置房间时,房间内任一点与最近的疏散门或安全出口的行走距离不应大于45m。

4结束语

商业建筑分析范文第3篇

关键词:商业建筑;空间模型

关于形式的命题是自20世纪初现代建筑运动产生以来最有争议的命题之一,其中路易斯•沙利文(LouisSullivan)的经典语录———“形式追随功能”(Formfollowsfunction),除了对风格的倡导之外,更多的应该被解读为对于设计方法论的高度概括。而今,在讨论当代商业建筑的物理空间形态时,形式、功能、风格都不在是纠结的重点,而一切紧紧围绕的命题只有“商业价值”,博物经济学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因此我们仍然可以借用先贤的经典句式,概括我们的设计方法论———“形式追随价值”。同样,我们的空间模型的建构目标也十分明确:(1)打破空间上的商业价值衰减规律;(2)提供商业运营模式的多元化;(3)创造最极致的产品附加值!

1商业地产的产品空间组合所产生的价值提升

对于建筑师而言,商业地产的物业产品具有两大可用于设计操作的属性,即空间物理属性和价值属性。其中,物理空间属性用以适配不同的用地条件,而各类产品之间明确的价值排序又是其空间组合的基础。在武汉绿地香树花城社区商业中心项目中,我们需要将更多的物理空间容量转化为溢价高易去化的商业街铺类产品。传统的商业模型中,一般将集中式主力业态的大体量空间设置于三四层或更高的地方,消化三层以上商业价值衰减较多的空间,并形成竖向上的人流带动,有时为了配合主力业态的招商甚至需要将其安排在临街甚至是主要人流来向的街角。这样的商业模式很难在商铺价值和主力业态的招商优势之间取得平衡。实际上大体量商业空间的屋面是传统商业模式中往往忽略的商业价值点,于是我们在新的商业模型中将大体量主力业态空间直接放置于首层,仅在临近主要居住社区的界面设置街铺以塑造“次街氛围”,而将临近城市快速路一侧难于形成街铺氛围的沿街界面都释放给主力店,增强主力店的昭示性,给予招商充分的空间。通过对于地形的利用和主要人流来向上的竖向交通拉动,将大空间的屋面转化为“首层”,其上设置街区式商业,甚至是附加值更高的类商墅或者独栋式商墅产品。这种通过商业产品的空间置换,实现了覆盖率的极限利用,并将一栋高层塔楼的空间容量置换为了商业街铺(在实施方案中考虑到商业街区的品质,采取了折中的方式,保留了三栋塔楼的方案),拉高产品货值且易于去化,同时也形成了亲切的街区式商业,更合适大型居住社区商业中心的场所氛围。

2公共空间的形式变化所产生的模式优化

商业建筑中的公共空间可以被理解为剥离了各种商业业态之后的“剩余空间”,它联系着各种类型的物业产品,是建筑师可以进行设计操作的又一重要元素,如组织商业动线、塑造商业环境、提供公共活动场所或城市开放空间。在西安首创北环中心项目中,我们通过公共空间的设计实现了在社区商业中心和奥特莱斯两种商业模式之间的切换,同时还兼顾了所有商铺易于去化的可能性。对于一个东西长约332米,南北进深约113米的狭长的三层商业建筑体量,通常的做法是在东西两个连接城市道路的主要入口处和建筑的中段各设置一个中庭空间,再加上一条内部环线串接外圈的商铺,另外局部还需要增加联通南北的次动线。如此一来,问题有三:一是环中庭商铺和环内街商铺的商业价值差异所带来的招商或去化上的难度,二是南北联系的次动线会造成商业流线的混乱,三是这样的商业模型不能支持作为奥特莱斯运营时,一线大牌独立于其他品牌并获得绝对空间区位优势的可能性。于是,我们尝试将商业中庭空间整合成一个东西长约200米的完整的室内花园,将传统设计手法中商业中庭的概念转化为城市开放空间的概念。带状花园形成中轴线,并在竖向标高上形成立体的花园,由一层逐级升至三层,东侧是商业街区的主入口,西侧则连接酒店和超高层办公空间的大堂。这个公共空间设计策略一旦确定后,紧接着的商业动线的设计、业态的布局以及空间体验感的营造都围绕这个花园展开。由于地块南边地势较高,停车场被直接设置于一层(可不计容),停车后可直接进入带状花园,而将停车位和带状花园之间的界面设计为展示性和可达性最佳的商铺,在未来运营时也可以作为奥特莱斯的一线品牌店。在东西入口处,我们利用竖向交通将人流直接拉动到二层,并形成一条单环线的商业街,商业街的小节点又与中轴线带状花园的大节点相联系,形成互动。如此的商业模型,若在后期作为奥特莱斯运营时,不同的品牌店可通过竖向分布的方式和商业动线的适当分离形成一定程度的区隔;若作为社区商业运营时,则可将一层停车场西侧部分空间转化为集中的主力性业态。另外,带状花园空间及其两侧的商业街氛围都植入了西域风情,希望再现长安繁华西市的情景,在兼顾传统奥特莱斯商业风情化需要的同时,也增添了空间的体验感。

3交通方式的立体组织所产生的动线优化

停车作为积极的动线组织要素介入到商业公共空间的设计之中,可以产生新的立体化的互联互通式商业模型,这种新的停车模式与专业市场型的商业空间有很好的匹配度。在天津华北城商业项目中,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停车场成为核心的商业公共空间。天津华北城的二期作为启动区,被定位为“专业的家居体验MALL”,未来则作为整个大华北城嘉年华的一个主题型商业板块。在这个商业空间中我们希望顾客可以最便捷地找到自己的目标商品区域,同时又能轻松地带走所购物品,甚至在逛街的途中随时可以将淘到的货品放到自己车上,然后接着逛,关键是地下车库也省了。于是,我们将二层屋面最核心的区域作为露台停车场,停车场四周由五个形态鲜明的“次主力店盒子”和围绕,“盒子”的外侧由一条环形的商业街串联。这种围绕停车场的圈层式布置方式,使人流与商业界面之间产生最大的接触面积,所形成的环形商业主动线,简单而明确。“盒子”有很好的视觉引导性,它既是商品分区的标识物,也是绝好的展示体。停车场的中央设计了一处下沉式的露天剧场,既是广场上的趣味空间,也作为沟通停车场和一层商业街区的通道,更是大华北城中轴线的南端节点。我们将室外的庭院空间分散到场地的四个角部,首先是作为步行人流的引导,其次可形成主题空间,再则为提供商业主动线上的广场节点,最后也为后期商业区的建设预留可互联互通的接口。在更远期的规划中,多地块之间的联系方式是多样的,除了二层平台的联通道外,放大的联通空间形成空中广场,其中最大的联系平台将成为真正的屋顶嘉年华广场,丰富的屋面形式构成可容纳多样的城市公共活动场所,也为这片商业综合体提供持续的活力。

4城市资源的挖掘整合所产生的品质提升

对于商业地产而言,城市资源包含自然景观资源、历史文脉资源、公共交通资源及政策导向型资源。中海济南珑城商业中心项目所在的城市片区将以济南华山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再开发为契机,打造可容纳10万人的大型山湖生态新城。规划中近400公顷的华山城市公园和未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布点,将成为建构商业模型的重要切入点。项目由四块用地组成,根据不同的资源配置情况,我们将这个约750米长的商业街区划分成核心业态的主题型商业区,主力业态的街区型商业区,资源型业态的商墅区三大板块。在南边临近城市公园一侧的主题商业区中,城市公共交通被资源引入到商业体量的内部,公交站点直接进入商业的首层,机动车立体车库则布置于商业二层,是人流与不同标高的商业空间无缝对接。内部交通及停车系统所占据的空间将建筑临城市道路侧的体量垫高,形成向华山公园一侧层层跌落的立体式滨水街区,商业的临水界面增加了1.7倍,商业的主体空间围绕滨水主题展开。在主力商业街区一段,我们将与地铁站点结合的商业入口广场和滨水景观带作为两个重要的人流拉动点,之间形成一条两层的立体街区,同时将水系引入街区,提升用地内部的商业价值,也起到了简化商业动线的作用,而线性的滨水商业空间又成为了城市历史文化展示的极佳载体。

5结语

商业建筑分析范文第4篇

【关键词】地下商业建筑;设计要点;问题;解决方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城市人口数量日益膨胀,因此地下建筑就成了拓展人类生存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极为重要的资源。地下商业建筑的数量与规模越来越大,而地下商业建筑设计问题关系到整个地下空间与地上区域的安全问题,只有高质量的设计才能保证高质量的地下商业建筑,吸引足够的顾客,获得相应的经济效益。以下本文就将对地下商业建筑的设计理念、设计原则、设计手法进行介绍,探讨现有的地下商业街设计中的重要方面及建筑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地下商业街设计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1 地下商业建筑的设计理念

设计师在对地下商业建筑的整体内部形态进行设计时,要使得该地下商业建筑的造型与细节都要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与特色,形成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从而吸引大量的顾客,这是是设计师在进行地下商业建筑设计时应当具有的设计理念。通过设计师对色彩、材料、光影、结构、比例等的设计而形成的独特新颖的设计理念,可以使得该地下商业建筑给顾客留以整体的极佳的印象,在购物过程中能够获得视觉上的极佳的体验。在不同商业区域运用不同的设计理念,从而形成不同的环境特征与商业氛围,如儿童功能区的设计要利用鲜艳的色彩元素与可爱的卡通形象进行设计,避免顾客在地下商场进行商品购买时因一成不变的建筑设计而产生视觉疲劳,进而对该商场的经济效益产生较差影响。

2 地下商业建筑的设计原则与设计手法

美观性原则与实用性原则是设计师在对地下商业建筑进行设计时的基本原则。地下商场建筑的设计要符合当代人的审美观点,该设计所产生的空间感与地下商场设计中色彩、空间结构等元素令顾客产生美的享受,增强视野与空间感,增强消费者愉悦的消费体验。要满足实用性的要求,避免了不必要的浪费,节约设计成本材料成本与施工费用。

2.1 地下商业建筑内的局部外观设计手法

地下商业建筑内的局部外观设计手法主要有三种:一是丛结构形式的高科技设计手法,商人们为了炫耀其财力而利用这类高科技手法对最新材料进行较为夸张的艺术手段进行相关设计,这类设计手法下的地下商业建筑一般都具有现代美的特点,并且极具表现力;二是将可爱的动漫角色或卡通元素融入到地下商业建筑之中的设计手法,在地下商业建筑中,主打产品为婴幼儿类或儿童类的店铺外观可以用该设计手法进行相关设计,因其可爱幽默的艺术特点符合儿童审美,可以吸引相应的顾客流;三是传统美学或者古典美学的设计手法,在地下商场的设计中严格遵循和谐统一的美学意境进行建筑设计,实现地下商业建筑美观性与实用性的统一。

2.2 地下商业建筑内空间效果的营造

对建筑内空间的设计要达到室内外化、街区化的视觉效果,使得地下商业建筑内中庭的职能更加完善,变化更加丰富。对地下商业建筑内的店铺进行各种装饰使得街区的制造效果更加丰富,表情更加突出,空间效果更加多变也更加合理。留有相应区域以举办各类大型活动,为加强室内与室外在空间上的渗透,可以考虑建筑顶部采用高硬度透明玻璃的设计,使得视野更加开阔。

要对地下商业建筑的公共设施进行科学合理设计,保证公共设施的安全性,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对公共区域与公共设施进行相关设计,比如设置残疾人方便通道与相关设施,还比如在儿童商业区设置儿童椅,既可以使顾客得到短暂的休息,为顾客提供了各种便利,又可以刺激消费者的消费欲望,产生消费行为。

3 地下商业建筑设计中三个重要方面

3.1 地下商业建筑中的商业业态

根据消费者的购物目的与购物需求对商业业态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并且要保证各个商业区部分设计上的连贯性,如超市购物区业态的连续,餐饮业态的连续等,使得人流量可以较为集中。需要通过商品展示来吸引顾客的商品如服装店、季节性商品店等要设置在较低楼层,以实现盈利的最大化。而家具店等店铺可以适当设置在较高楼层,商业业态和相关设施的配置要完善,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设计时要融入一定的时尚元素,店铺的门面设计与室内装修设计要有足够特点,符合店铺经营主体,从而吸引消费人群。店铺中商品位置的摆放要有相应层次,整洁有序,使得消费者可以轻松找到所需要的商品。

3.2 地下商业建筑中的交通组织

为了提高人们在地下商业建筑中的舒适度,使得购物过程更加方便快捷,可以多设置手扶电梯与垂直电梯,也可以起到引导客流的作用,增加了高层店铺的人流量。在平面交通中,尽量围绕中庭多设置主干道与次级道路,使得顾客的视野较为开阔,尽可能多得注意到周围商店。避免总是让顾客走重复的路,以免重复的店铺降低了顾客的消费额情绪,而且许多次级店面的人流量就过少。可以将收银台,休息座椅等设置在次级店面周围,店铺也可以在两侧都设置出入口,以增加人流量。

3.3 地下商业建筑的火灾防治与疏散

地下商业建筑内必须禁止吸烟,粘贴禁烟标志。装修过程中不使用木质材料或者易燃材料,除去相关餐饮店外,禁止使用明火。地下商业建筑中的疏散楼梯与疏散通道要具有极高的安全性,人员疏散距离要尽可能的短,设置标志清晰的指示牌,并使其作用发挥到最大,节省人员疏散时间,使得人员疏散效率加快,减少人员伤亡。疏散通道要保持通畅,不能设置障碍物,避免设置台阶,排烟口与排烟方式的设置要合理,按要求进行排烟设计,确保排烟措施的有效。做好消防措施,完善火灾感知系统对火灾能够及时发现,并及时报警,要设置足够数量灭火器在有可能发生火灾的地方,并进行定期检查与维护。还要经常进行防火演习,提高商家与消费者的防火意识。

4 现有的地下商业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地下商业建筑入口的设计不合理,入口标志不清晰,不宜辨别,分散人流的功能较差,周围商业环境与该地下商业建筑的存在不相协调。

(2)地下商业建筑内的通风条件与排烟设置不好,空气质量较差。顾客在地下商业建筑内进行购物的过程中会有胸闷现象出现,会对该地下商业建筑留下不好的印象,影响该地下商场的未来发展。

(3)地下商业建筑的出口处虽然有中庭设计,但是中庭的设计一般仅仅是几排简单的座椅,毫无其他特色,无法真正满足顾客娱乐休闲的需求。

(4)地下商业建筑与地面外界空间的互动性较差,并且几乎没有任何绿化。

5 解决现有的地下商业建筑设计中问题的方案

(1)在地下商业建筑入口处进行相关标志的建设或者张贴相关标识,使得入口标识清晰易辨别,加强对人流的分散。

(2)地下商业建筑的设计还要遵循相关规范,科学合理地完善相关功能区域,注意安全消防措施,改善地下商业建筑的通风条件和排烟设置,保证地下商场建筑的质量与顾客的人身财产安全。

(3)在地下商业建筑出口的中庭处建设相关娱乐设施和空调,采用多种设计手法完善该功能区,使得顾客有更好的消费体验。

(4)保证地下商业建筑的景观质量,利用高科技方法建设人工绿化景观。

6 总结

设计人员在对地下商业建筑进行设计时,要坚持合理的设计理念与设计原则,采用合适的设计方法,充分考虑作为地上商业建筑的使用主体即顾客的心理需求,了解顾客的的心理状态,使得地下商业建筑的空间环境与相关设计能够使顾客产生愉悦的体验。

参考文献:

商业建筑分析范文第5篇

关键词:商业建筑 安全疏散 应对措施

1、商业建筑的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对策

1.1商业建筑的安全疏散

安全疏散设计是工程从方案转入实施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实际上是进行人流组织,交通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与方案阶段的交通组织、人流组织有相同之处,也存在一些差别。它的特点在于:(1)安全疏散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人,其交通组织只考虑人流。通常方案阶段的交通组织还要包括功能流线、车流、货流,平衡三者的关系,使流线顺畅是此阶段的重要内容。(2)安全疏散是单向性的活动,其路线简单的表示为:活动区域疏散走道疏散楼梯间室外(其它安全区域),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比较明确。而通常的人流组织是多向性的,它是根据人在这栋建筑中的活动特点及规律来确定的,最终的目的是使交通更为合理,使用更为便捷。(3)平时人流的流向可以依靠电梯、扶梯、以及水平方向通道等多种交通手段,而发生火灾时,除消防电梯以外的所有电梯都将停用,平时使用的某些通道也会停用,如防火分区隔处设置防火卷帘的地方,防火门等,人员只能通过指定的通道进行疏散,以尽快到达安全地带为最终目的。

1.2合理的消防分区

建筑内设置防火分区的意义在于:建筑某部位起火后,能够将火势限定在一定的范围,避免建筑物内火灾发生轰燃,并为人员、物资疏散和救援工作赢得时间,减少和控制火灾所造成的损失。商业建筑的防火分区划分相对于其它功能的建筑要复杂一些,因为使用功能的特殊性,其内部要求尽可能的划分为最大空间。而且空间使用上尽可能的开阔,以使其使用时各个部分任意相通,即使划分为小空间租售也能达到自由分隔。所以工程人员在进行设计时都应把这些因素加以考虑,合理的划分防火分区。

1.3安全出口的设置

疏散走道及楼梯的设置:疏散楼梯是发生火灾时用于人员疏散的唯一通道,它必须是安全可靠的。它和平时使功能楼通过。特别是在有电梯、自动扶梯以后,“功能”楼梯在垂直交通方面己退居次要位置。疏散楼梯是火灾情况下,人们逃生的主要途径。梯平时使用,人流自由的,其数量要根据建筑物实际需要的疏散宽度来设置,其宽度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用途来确定,其间距要根据疏散距离来设计,甚至还有特殊要求,如设置排烟要求等.

1.4其他安全疏散措施

(1)商场的防排烟设计。烟气是造成火灾中人员伤亡最主要的原因。因此控制好的安全性保障人员全尤为重要。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对于高层建筑的防排烟设计有较明确的规定。多层建筑无明确的要求,但规范中明确规定建筑物在有条件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采用自然排烟的方式进行烟控设计。商业建筑具有火荷载大、发烟量大及火灾发展迅速等特点。防火设计应本着安全、实用与经济的方针,尽量采用以自然排烟为主,机械防排烟为辅的防排烟设计方案。(2)设置防火门的部位一般为疏散门或安全出口,它既是保持建筑防火分隔完整的主要物体之一,又是人员疏散经过的疏散出口或安全出口时需要开启的门。(3)自动扶梯出入口附近设置喷水幕帘,它能从不同的方向喷淋建筑内部,这将用于延迟那一层火灾早期阶段的热量、烟气和燃烧体进入电梯,该系统与建筑物内的喷淋系统一起共同延迟火灾的蔓延,并为人员撤离提供时间。

2、商业建筑的防火与安全疏散设计对策

2.1建筑的性质耐火等级建筑在地上部分,为多组多层建筑与一栋高层建筑相邻而建,其间以变形缝来分隔。但是由于地下层全部连在一起,多层与高层部分从结构和交通上并没有完全分开,因此整体建筑为一座高层综合楼。地上多层建筑部分应该属于高层的裙房。由此,本方案的建筑类别为一类,防火等级为一级,设计中采用的相关规范也应以《高层民用建筑设计规范》(以下简称《高规》)为标准。

2.2防火分区的设置

因为是一类建筑,按照规范规定,建筑内部均设有自动火火系统。防火分区的面积按《高规》规定中加倍的面积计算。(1)地下室分为八个防火分区,超市、库房及地下车库为人防部分。超市部分分为4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均小于2000m2。车库部分为一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小于4000 m2。设备用房区分为二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均小于1000 m2。(2)首层及二层共分为七个防火分区,高层部分独立为一个防火分区,面积不大于2000 m2。(3)二层为商场,共分为二个防火分区,高层部分独立为一个防火分区,面积不大于2000 m2。其余部分防火分区面积不大于4000 m2。(4)四层为办公和会所共分为两个防火分区,高层部分独立为一个防火分区,两个防火分区的面积均不大于2000 m2。

2.3疏散楼梯

(1)地下超市部分共设有六部复式楼梯,车库部分设有两部可供人员疏散的楼梯,设备用房部分设有一部复式楼梯,两部楼梯,均为防烟楼梯间,均设有机械加压送风防烟系统。(2)裙房部分。首层一二层北面的独立商铺均有内部的独立封闭疏散楼梯,其它商铺通过十九部室外楼梯疏散;二层共设有五部封闭楼梯间;四层设有两部封闭楼梯间进行人员。这些楼梯均具有火灾疏散和平时的功能。(3)高层部分。首层一二十六层设有四部电梯,其中一部为消防电梯。另设有一部剪刀楼梯,为防烟楼梯。平时主要使用电梯解决交通问题,火灾时人员疏散使用剪刀梯。楼梯间的设置满足建筑疏散距离的要求,即:商业建筑不小于30m,车库人员疏散不小于60m,其他部分不小于20m。

3、结语

总之,进行商业建筑的防火设计要了解商业建筑的特点,根据内部功能要求采取更为适合的防火措施。如:加强商场的防排烟设计,最好采用自然排烟,防火分区要结合内部使用严格按照规范面积要求进行划分,采用防火墙、防火卷帘等措施分隔防火分区等,使人员在陌生的坏境中,能很快地找到疏散出口,赢得自救的时间。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