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固定资产投资的分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油田运输设备
固定资产投资是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一项经济活动,也就是说固定资产的投资和建造是固定资产的再生产活动。固定资产的再生产过程包括固定资产更新、改建、扩建、新建等活动。固定资产投资是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主要手段。随着现代物流业的迅猛发展,运输设备的投资决策与管理越来越成为管理层关注的焦点。由于石油资源易燃、易爆、易挥发等特点,对于油品运输设备的投资决策与管理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1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与管理
1.1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作为企业的一项重要决策,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综合了投资决策的基本程序、整个投资决策过程中各种不同的评价方法以及决策的不确定性分析。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程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提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评价、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决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执行以及固定资产投资再评价。
1.2 固定资产投资的分类
(1)按照投资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分类。可以把固定资产的投资分为新建企业投资、简单再生产投资和扩大再生产投资。其中新建企业投资指的是为了一个新企业建立生产、经营、生活条件所进行的投资;简单再生产投资是指为了更新生产经营中已经老化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所进行的投资。扩大再生产投资是指为了扩大企业现有的生产经营规模而进行的投资。
(2)按照对企业前景的影响进行分类。固定资产投资可以分成战术性投资和战略性投资两大类。所谓战术性投资是指不牵涉整个企业前景或对企业前景影响甚小的投资。所谓战略性投资是指对企业的全局有着重大影响的投资。
(3)按照投资项目之间的关系进行分类。企业固定资产的投资可以分成两大类:相关性投资和非相关性投资。非相关性投资是指:如果采纳或放弃某一项目并不显著地影响另一项目的投资,则可以说这两个项目在经济上是不相关的;相反如果采纳或放弃某个投资项目,可以显著地影响到另外一个投资项目,那么这两个项目在经济上则是相关的。
1.3 固定资产投资的特点
固定资产投资具有回收时间较长、变现能力较差、资金占用数量相对稳定、实物形态与价值形态可以分离以及投资次数相对较少等特点。
1.4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需要考虑的因素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时除了要考虑其财务上的可行性之外,还应当考虑市场因素,比如当前的市场周期、国内经济环境的影响以及人力资源,投资后的管理、成本等。总的来说即需要考虑投资的风险与报酬。
2 油田运输设备的特殊性
由于石油资源具有易燃、易爆、易挥发等特点,在石油资源的运输过程中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带来损失甚至灭绝性的危险。正是由于托运物的这些特殊性,决定了油田运输设备的特殊性。油田运输设备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①必须选用防爆型的运输设备。②必须具有满足使用环境要求的防腐性能。环境中腐蚀性物质不仅会影响石油的质量甚至还会带来严重的防爆隐患。③必须满足相应的户外等环境条件要求。④必须具有满足较长周期的免维护或少维护的高可靠性要求。⑤为了满足发展需要,对油田运输设备还提出了高电压、大容量、高效率、节能源和环保型的要求。
3 油田运输设备投资决策与管理
随着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油田运输也开始从设备老化、包袱重、经营困难等的落后形态向现代物流发展。物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汽车运输投入受资金限制较小;个体、集体、合资、外资等运输公司为油田运输提供了较为优越的条件。而这又进一步加大了油田运输业的竞争。与其他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一样,油田运输设备的投资决策与管理也需要考虑该项投资的可行性、风险与报酬因素。只是不同的是,为了能够保证运输质量,在油田运输设备的管理中需要定期进行维修检测。下面举个例子加以说明: 转贴于
假设考虑投入一辆新款运油车,吨位12.9吨、容量18立方米,原值28.55万元、折旧年限(油田)6年、年折旧额(按无残值)4.76万元,五年内分别可带来现金流入为20万元、20万元、18万元、15万元、10万元、8万元。年利率按6%。下面分别进行讨论:
(1)不考虑每年维修报检情况下(单位:万元)
(2)考虑到每年需要支付一定的维修报检费用(单位:万元)
在这个简单的假设前提下,考虑维修报检费用与不考虑维修报检费用两种情况下的净现值相差很大。事实上,基于石油的特殊性,我们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当考虑到维修报检费用。另外,在实务中我们还应当考虑折现率的影响。
油田运输设备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从油田物流的角度来考虑,主要以运油车辆为例,对于油田物流的发展有以下几点建议:
(1)开展全员规范化维修活动。在工作中,司机作为车辆的操作者和直接的设备管理员,发挥其工作的主动性,是提高车辆技术状况的最好途径。开展全员规范化生产维修活动就是要达到以设备为手段、创造技术服务的最佳效益。其做法主要有:在全体员工中开展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活动;工段岗位的工人每天对工作场地进行整理、清洁;司机对所驾驶的车辆在执行出车前、行车中的检查中也要及时进行整理、清洁工作。
(2)对运输设备认真进行回场检查、月度检查、季度检查工作。对于油田运输设备实行公司全员规范化生产维修的预防手段:通过驾驶员、公司专职人员对车辆的日常维修、点检等预防手段对车辆的性能状态进行检查,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问题,预防和防止设备发生技术故障。对于检查出的大问题及时反馈到公司全员规范化维修小组,全员规范化维修小组再根据车辆具体问题来制定车辆修复方案和设备管理措施以督促实施部门(保养工段和外协修理单位)及时修复解决。
(3)规范化修理,提高工段修理质量。通过对车辆的强制进检,并采取外部督导队检查,极大地提高了车辆技术状况。
(4)完善车辆手续办理。①新车入户手续。在决定了对一项运输设备的投资以后,为了使车辆及早地投入使用,应当积极办理新车入户等手续。②办理市政部门运输管理处的资质检查和办理企业资质申请。③办理车辆报废手续。随着新车的增加,原有车辆必然会到报废年限,对于通过检测显示车辆技术状况差的车辆应当予以停用、报废。④及时、合理的部署车辆审验工作。⑤办理车辆保险。对于车辆保险的办理,应当结合历次投保的经验和车辆索赔的结果,提前对车辆保险进行预算管理,并多次与保险公司协商,结合车辆的运行、性质、车状等特点在投保统一的前提下再购买特殊险,以降低风险。
综上所述,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与管理历来是管理人员关注的焦点,随着企业现代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又加之油田运输设备的特殊性,对于油田运输设备的投资决策与管理也相应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就需要我们针对特殊问题进行特殊处理。
参考文献
[1]江超群,董威.现代物流运营管理[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
关键词:固定资产投资;融资渠道;投资方向;投资构成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06-0006-02
固定资产投资是企业和国家最为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一直是党和国家关注的重要问题,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我国经济发展明确提出了“完善投资体制机制,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的要求。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研究发现,微观层面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状况并不令人满意,效率低下。辛清泉、林斌和杨德明(2007)发现,我国上市公司1999一2004年5年累计新增投资收益率仅为2.6%,远低于资本成本;张功富、宋献中(2009)发现,2001-2006年间,沪深301家工业类上市公司最优投资率平均为年初固定资产净值的24.4%,39.26%的公司投资过度,实际投资平均水平超出其最优投资的100.66%;其中有60.74%的公司投资不足,实际投资平均水平仅达到其最优投资的46.31%,周伟贤(2010)研究表明,在2004-2008年度,我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发生非效率投资行为现象较为普遍,且投资不足比投资过度更为严重。
以上学者的研究表明: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问题十分突出,已严重影响到国家经济的健康有效运行。但是,学术界从微观层面对我国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状况的讨论,还不足以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状况的整体和全面的认识,本文拟从我国统计局公布的公开数据,采用相应统计方法,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构成及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分布等方面从宏观层面来讨论我国企业的投资状况。
1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投资资金来源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来源是认识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现状首先必须研究的问题。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分析有助于对微观层面企业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的认识,对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来源的分析则有助于了解微观层面企业的融资渠道,以解决企业投资过度和投资不足的问题。为了对此问题有所认识,本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的相关数据,对我国2000年到2009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进行了相应的统计分析。
1.1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总体呈增长趋势
根据统计数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从2000年的32917.7亿元增加到了2009年的250229.7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逐年增长率分别为:11.54%、14.45%、21.72%,21.16%,20.61%,19.30%,19.90%,20.54%,30.93%;2000年到2009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平均增长比率为20%,增长最快的一年为2009年,为30.93%。图1是固定资产总投资逐年增长比率的曲线图。从图1可以看到:2001年到2003年我国固定资产总投资是快速上升趋势,在2003年到2008年固定资产总投资较为平稳,而在2008年到2009年固定资产总投资又出现了快速增长趋势。
图1 .2001年-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总投资增长率1.2 固定资产投资资金主要源于自筹和其他资金
从2000年到2009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的情况来看,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资金主要源于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和其他资金,在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来源中,自筹和其他资金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主要来源渠道,且具有逐年递增的趋势,通过计算,可以看得自筹和其他资金从2000年到2009年,每年占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率分别为:68.59%、71.13%、71.13%、74.30%、76.96%、79%、82.15%、85%,82.85%,77.73%;平均为76.85%,国内贷款为第二,每年占到全社会投资总额比率分别为:20.44%、19.45%、20.37%、21.68%、19.57%、18.38%、17.81%、16.78%,15.3%,15.70%;平均为18.55%。图2是2000年-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自筹和其他资金来源、国内贷款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构成比例的曲线图,从图2可以看到,以上两种资金的来源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从2000-2009年均比较平稳。图2 2000年-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构成比例1-3 国家预算内资金逐年增长比率的波动较大,自筹和他资金逐年增长比率较为平稳
从投资资金来源的变化方面来看,国家预算内资金逐年增长比率为:17.16%、19.44%、-17.60%、17.43%、21.65%、11.08%、20.23%、26.37%、37.29%;国内贷款逐年增长比率为:7.1%、18.28%、26.45%、12.65%、15.51%、16.70%、14.99%、12.86%、32.72%;利用外资逐年增长比率为:2%、17%、19.79%、26.40%、20.89%、8.2%、15.56%、3%、-14.88%;自筹和他资金逐年增长比率为:14.71%、14.45%、25.1%、23.88%、22.67%、22.38%、22.62%、18.46%、26.04%。图3是各种投资资金来源的变化的曲线图,从图3可以看到:国家预算内资金逐年增长比率的波动较大,自筹和他资金逐年增长比率较为平稳。
投资资金来源增长比例通过对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和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的来源的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体上经历了一个不断上升的过程。(2)在企业现实的投资行为中,企业拥有了多种融资渠道,同时,政府逐步退出了企业投资资金供应者的角色,企业通过自身能力融通到相应的投资资金决定了企业投资行为,而企业是否能够应用好这些资金进行正确的投资则决定了出资者的利益。
2 固定资产投资构成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构成的宏观层面分析,能够从总体上洞察微观层面的企业投资的投向。从2000年到2009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构成的统计数据看到,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投向主要为建筑安装工程、设备工具器具购置和其他费用三个方面。
2.1 建筑安装工程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投向
图4为2000年-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构成分布图,可以看到,建筑安装工程为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投向,每年占到全社会投资总额的比率为:62.39%、61.69%、61.10%、60.19%、60.73%、60.13%、60.71%、60.82%、60.73%、55.45%。平均为:60.39%。以上数据表明,我国企业在投资中更加注重的是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
图4 2000年-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构成图2
2 建筑安装工程增长幅度较快,其他费用增长较平缓
图5为2001年-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构成分布增长变化图,从图中可以看到2001年到2009年中,前三年各项工程增长相对都较快,2003年到2008年增长相对较平稳,2008年后建筑安装工程又出现大幅度的增长。从整个图的趋势来看,建筑安装工程在近十年的变化中更突出,增长趋势超过其他各项工程,具体增长比例为
10.54%、13.63%、20.53%、21.86%、19.82%、20.06%、20.05%、20.43%、24.36%,结合上述图4中数据,进一步表明我国企业的增长依赖的是量上的扩张,而非内在实力的提升。图5 2001年-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
投资构成分布增长变化图3 固定资产投资分布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在行业中的分布研究是分析我国各行业发展分布的基础,是了解我国未来各行业发展的关键。
3.1 制造业是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主要行业
经过计算,2003到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制造业占各年比例为:制造业占全年的比例为26.4%、27.8%、30%、31%、32.4%、32.81%、31.44%;房地产业占各年的比例为:23.65%、23.66%、22.97%、22.3%、23.62%、23.4%、21.98%;教育占各年的比例为:3%、2.9%、2.5%、2.1%、1.7%、1.5%、1.6%;以上数据说明,制造业是我国投资行为发生的首要行业。
3.2 除制造业和房地产外的其他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在逐年增长且增速较快
经过计算得到从2003年到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长比例分别为: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长比例33.33%、35.69%、28.27%、30.55%、27.41%、24.53;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长比例26.9%、16.95%、25.73%、32.27%、24.67%、22.05%;其他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长比例23.36%、24.78%、20.36%、17v51%、25.35%。从图7可见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比例较大,但整体趋势在下降,说明制造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在减缓,而除制造业和房地产外的其他行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增幅基础较低,但从2006年开始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其增长比例的绝对值已超过制造业和房地产业。
基金项目:本文上海电机学院重点学科资助(07XKJ02)。
图6 2003年-2009年全社会
固定资产投资行业分布图从上文对我国2000年到2009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固定资产投资资金来源、固定资产投资构成和行业分布的相关统计数据及分析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总体呈增长趋势,投资资金来源中国家预算内资金投资波动较大,自筹和他筹资金相对较为平稳且规模在扩大;在固定资产投资构成中主要是投资规模的扩大,也就是说增长是依赖于量的扩张,而非技术的更新与改造;在固定资产投资的行业分布中,制造业和房地产业外的其他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在增速,这表明我国经济正在缓慢的转型,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图7 2003年-2009年全社会各行业
固定资产投资逐年增长比例图
参考文献
[1]辛清泉,林斌,王彦超 政府控制、经理薪酬与资本投资[J]经济研究,2007,(8)
[关键词] 国防科技工业;军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投资风险
[作者简介] 贾守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安徽 合肥,230088
[中图分类号] F27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6-0061-0003
为提高国防科技工业的整体水平,“九五”以来,国家对国防科技工业的投入大幅增加,各单位军工固定资产投资也大幅增加。多年来,在国防科工局的领导下,军工固定资产投资成效显著,经过管理的“整顿年”、“规范年”、“模范年”之后,军工固定资产投资越来越规范和高效,进而有力地保障了军工科研生产任务的完成。但是随着军工固定资产投资的逐年增加,投资目标能否实现,实施过程是否规范、实施结束后能否通过验收等投资过程中的各种风险一直存在,需要我们在投资过程中进行识别、分析并加以防范。
一、军工固定资产投资的定义及其风险的特点
军工固定资产投资是指由国防科工局负责审批(项目总投资低于5亿元人民币)或审批后报国务院审批(总投资大于5亿元人民币)的使用或部分使用政府资金的各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
军工固定资产投资的目的是为先进的武器装备这一特殊产品的研制、生产搭建与之相适应支撑保障条件,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投资目的具有战略性;
第二,建设目标明确,体现国家意志;
第三,项目立项依赖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计划,具有明显的计划性;
第四,建设方案具有明显的前瞻性和不确定性。
军工固定资产投资风险是指在特定条件下和特定时间内实现建设目标的可能性。在立项阶段,其风险的主要特点是项目能否符合国家军事发展战略规划,能否顺利争取国家投资;在实施阶段,其风险主要存在于执行层面,实施过程能否规范进行,资金能否合理使用,配套条件能否满足;在竣工阶段,其风险主要体现在能否实现项目建设目标,最大程度发挥军工固定资产投资效益。
二、军工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风险来源
(一)立项风险
军工固定资产投资是在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其立项实施不仅要符合国防科技工业能力布局,还高度依赖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计划。军工单位在进行军工固定资产投资时,要紧紧围绕自身能力定位,确保自己的核心专业在军工行业处于核心地位,这样更有利于得到国家的重点投入。此外,还要主动承揽军工任务,不论你所在单位有多重要,专业技术水平有多高,综合实力有多强,如果没有承接新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就不具备申报军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前提条件。
军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申报需要在国防科技工业总体规划的框架下进行,要围绕各自的核心能力,切忌定位不清,大而全,重复投资。如果不能顺应国防科技工业总体布局,将会造成项目难以立项,或难以达到预期目标。
(二)实施风险
由于军工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的支撑对象是先进武器装备的科研与生产,建设方案具有明显的前瞻性和不确定性,甚至部分建设内容与科研活动紧密结合。因此,在项目策划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由这些高技术带来的风险,并加以回避。一旦在实施过程中出现这类问题,应依据相关程序及时予以调整。
另外,国外对部分高端的设备、仪器及软件实施禁运,增加了项目实施过程的风险。因此,在选型时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三)计划风险
计划风险指在规定的周期内完成项目实施的可能性。这种风险主要体现在方案设计阶段和实施阶段。军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动工之前,由于判断失误、整体布局及规划设计上的不合理容易导致后期实施与目标存在差距。施工组织不当,缺乏项目实施经验,或主观随意性大,不断变更要求,都会造成工期拖延。
(四)法律风险
一方面,军工固定资产投资全过程涉及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办法、细则、标准等多达几百项,其中国家大法就多达20个,这些法律、法规的共同特点就是强制性,法律语言称之为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因此在项目全过程管理中必须坚持依法办事,避免相关的法律风险。
另一方面,法律风险还体现在对承建单位实施管理,使其履行合同,确保投资达到预期目标。
(五)资金风险
军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要科学安排投资计划,确保申报的国家投资、配套资金以及贷款能及时足额到位,避免影响投资的进度。
军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要求设立专门账户,由专人管理,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挪用、挤占。
(六)运营风险
军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主要是为先进武器装备的科研与生产做好保障,建设目标明确。由于投资目标的单一性和投资内容的先进性,相比一般的固定资产投资,在运营过程中存在较大风险。一是形成的固定资产如何进行正常的维护、维修;二是如何发挥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使投资效益最大化。
三、军工固定资产投资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建立完整、科学的管理机构,把队伍建设当成首要基础性工作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利用协整模型,检验税收收入与固定资产投资的联动效应,并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得出税收收入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短期和长期均衡关系,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验证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以及因果关系的方向。最后根据研究结果为国家协调好税收收入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税收收入 固定资产投资 协整 误差修正模型 格兰杰检验
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是国家实施经济建设职能的一个重要手段,固定资产投资作为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拉动经济和税收增长的过程中作用举足轻重。陈润华、吕松(2012)指出固定资产投资与税收收入有很强的联动作用,搞好固定资产投资,是增加税收收入的重要途径。固定资产投资与税收收入互动关系的研究为国家制定积极财税政策理论依据的同时,也为改善投资结构、提高固定资产收益提供方向。
文献综述
国内学者关于税收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及国民收入增长这三者及各两者之间的关系已有研究。大部分学者认为税收收入与固定资产投资均与经济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固定资产投资对国民收入增长有促进作用,国民收入增长有利于税收的增加。陈意新(2009)通过对固定资产投资与国民收入关系进行协整分析,得出国民收入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带动作用要大于投资对国民收入的促进作用。唐雁(2010)通过计量模型分析了税收收入的影响因素,并解释了这些因素和税收收入之间存在的关系以及其对税收收入影响程度的大小。王悦然(2010)以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理论为依据,对上海市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固定资产投资是刺激经济的主要手段,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国外一些学者也分析了不确定的税收政策与投资的关系。Feldstein and Flemming(1971)、Dixit and Pindyck(1994)、Hassett and etcalf(1999)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税收政策对投资价格、投资回报以及投资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Hassett and Hubbard(1998)、Whelan(1999)的一些研究认为税收政策(激励)不仅影响投资量,而且影响资本品的价格。
由上述分析可知,国内学者对税收收入影响因素以及固定资产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关系的研究进行了较多研究;国外学者对具体税收政策与投资要素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而对税收收入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不多,本文以此为视角,对税收收入与固定资产投资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实证过程及结果
我国自1978年开始经济体制和税收体制改革,考虑到政策变革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本文选取中国统计年鉴1980-2011年的数据。我国的税收体制改革总共经历了4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期、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和21世纪的近几年。由于本文研究的是固定资产投资与税收收入的长期均衡关系,因此对各个阶段并不进行区分。
(一)变量选择
根据本文的研究主题,选择税收收入(Y)和固定资产投资额(X)作为变量进行分析。税收收入与固定资产投资额均是经济变量,可能存在很严重的非平稳性,取对数处理,使数据变得相对平稳,分别为LNY、LNX,以便于建立模型。
(二)建立模型
1.对变量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采用ADF检验法对税收收入序列和固定资产投资额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
首先,对税收收入平稳性检验:由表1可知,p值为1.0000,非常大,在1%、5%、10%三个显著性水平下均通过了检验,不能拒绝原假设,税收收入序列为非平稳的。
其次,对固定资产投资平稳性检验:由表2可知,p值为0.9368,比较大,在1%、5%、10%三个显著性水平下均通过了检验,也不能拒绝原假设,固定资产投资额序列为非平稳的。
由上述分析得知税收收入序列和固定资产投资额序列均为非平稳的,因此对其一阶差分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
首先,对税收收入一阶差分序列作平稳性检验:由表3可以看出,p值为0.0001,足够小,t统计量值为-5.375868,小于相应临界值,所以拒绝原假设,税收收入的一阶差分序列为平稳的。
其次,对固定资产投资额一阶差分序列作平稳性检验:从表4可知,p值为0.0000,比较小,t统计量值为-6.402126,小于相应临界值,所以拒绝原假设,固定资产投资额的一阶差分序列是平稳的。
2.协整检验。税收收入与固定资产投资额一阶差分序列的平稳性是两变量存在协整关系的前提。因此可用税收收入对固定资产投资额作线性回归,并检验其残差序列是否平稳。
首先,以税收收入(LNY)为被解释变量,固定资产投资额(LNX)为解释变量,用OLS回归方法估计回归模型。
由表5得出估计的回归模型为:
LNYt=0.612096+0.846043LNXt+et
其次,对残差序列作平稳性检验:
由表6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t检验统计量值为-2.656768,小于相应临界值,拒绝原假设。表明残差序列不存在单位根,是平稳序列,说明税收收入(LNY)和固定资产投资额(LNX)之间存在协整关系。
3.建立误差修正模型。税收收入(LNY)和固定资产投资额(LNX)之间存在协整,表明两者之间有长期均衡关系。但从短期来看,可能会出现均衡误差,为了增强模型的精度,可把协整回归中的误差项et看作均衡误差,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把税收收入的短期行为与长期变化联系起来。误差修正模型的结构如下:
LNYt=α+βLNXt+γet-1+εt
生成税收收入(LNY)和固定资产投资额(LNX)的差分序列:
LNY1t=LNYt=LNYt-LNYt-1
LNX1t=LNXt=LNXt-LNXt-1
以LNY1t作为被解释变量,以LNX1t 和et-1作为解释变量,估计回归模型,如表7所示。
误差修正模型的估计结果:
LNY1t=0.098+0.3488LNX1t-0.2949et-1
t=(2.91) (2.49) (-2.25)
R2=0.2492 DW=1.8610
从t值可以可知,模型中各变量均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上述估计结果表明,我国税收收入的变化不仅仅取决于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变化,而且还取决于上一期税收收入对均衡水平的偏离。误差项et-1估计的系数为-0.2949,体现了对偏离的修正,上一期偏离越远,本期修正的量就越大,若上期税收收入高于均衡值,本期的税收收入涨幅会下降;若上期税收收入低于均衡值,本期的税收收入涨幅会上升,即系统存在误差修正机制。误差项et-1的系数表明29.49%的偏离均衡部分会在一年之内得到调整,调整幅度不算很大。
4.格兰杰检验。格兰杰检验的前提条件是变量序列必须是平稳的,否则可能出现伪回归,因此选取税收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额的一阶差分序列来作格兰杰因果检验。检验结果如表8所示。
对税收收入不是固定资产投资额原因的原假设,p值为0.0260,在95%的置信水平下,当滞后阶数为7时,税收收入对固定资产投资额有显著影响,是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格兰杰原因,但78%的P值说明固定资产投资不是税收收入的格兰杰原因。因此可知,税收收入与固定资产投资额有明显的单向因果关系,税收收入对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变化有滞后效应。
(三)模型结果解释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税收收入与固定资产投资额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它们有长期均衡关系。从所建立的误差修正模型中可以看出,两者在短期动态波动中,存在误差修正体制。当税收收入高于均衡水平时,会有一种力量将其本期值往下拉;从模型上看,若税收收入高于均衡水平一个单位,在本期得到下调修正的部分为29.49%。当税收收入低于均衡水平时,会有一种力量将其本期值往上提;从模型上看,若税收收入低于均衡水平一个单位,那么在本期得到上调修正的本分为29.49%。在格兰杰检验中,可以看出税收收入是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格兰杰原因,即税收收入的增加或减少会引起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增加或减少,直观分析可知,当税收收入减少,即宽松的财政政策,投资环境良好,投资力度便会加大;当税收收入增加,即紧缩的财政政策,由于税收的加重,导致投资热情减少,固定资产投资额随之下降。这种结果只能作为真正因果关系的一种支持,但不能作为最终根据。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1.税收收入与固定资产投资额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它们有长期均衡关系。从税收收入与固定资产投资额长期均衡模型中可以看出,当固定资产投资额增加一个单位,税收收入增加0.85个单位,足以见得固定资产投资对税收收入的贡献。
2.格兰杰检验结果得知,税收收入是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格兰杰原因,即税收收入的增加或减少会引起固定资产投资额的增加或减少。虽然格兰杰检验只是真正因果关系的一种支持,不能作为最终根据,但检验结果也能为政策提供一定依据。
(二)政策建议
1.重视固定资产投资管理,发挥固定资产投资的带动作用。加强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依据国家相关政策和区域发展优势策略,积极推进重点项目投资和建设,重视固定资产投资质量管理。
2.制定合理的税收政策,调动税收政策对固定资产的引导作用。依据不同税种,发挥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不同税种对固定资产投资具有不同的影响,国家应依据具体的经济形式,适时调整税收政策,积极推动分区域税收政策的实施。
参考文献:
1.陈意新.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与国民收入的协整分析[J].金融经济,2009(6)
2.唐雁.诠析中国税收收入影响因素[J].企业导报,2010(11)
3.王悦然.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关系[J].现代商业,2010(9)
4.Feldstein,M. and J.Flemming.Tax Policy,Corporate Saving and Investment Behavior in Britain.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71,38(4)
5.Dixit,A and R. Pindyck,Investment under Uncertainty,Published b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4,66(3)
6.Hassett,K.and G.Metcalf.Investment with Uncertain Tax Policy:Does Random Tax Policy Discourage Investment ?.Economic Journal,1999,109(457)
摘 要 随着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不断加大,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较高增长速度,但是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作用却不断下降,固定资产投资的经济效率也越来越低。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控制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协调投资结构等方面入手,探讨如何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率,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增长的有效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固定资产 GDP 经济增长
一、前言
固定资产投资是指建造、购置固定资产的相关经济活动,即固定资产的再生产活动。固定资产的再生产,由固定资产更新、改建、和新建等活动组成。固定资产投资是我国社会固定资产再生产的重要手段。通过建造、购置固定资产的活动,采用先进技术设备,建立新兴部门,进一步调整地区经济结构和生产力的分布,增强我国经济实力,为改善人民物质生活创造有利条件。所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增长。
二、当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
(一)从投资规模来看,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效应在逐年降低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大小,始终是一个关键的问题。规模太小,不能很好适应国民经济自身发展的需要,影响经济发展的速度。规模太大,超过了现在生产所提供的追加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就必然导致挤生产、挤生活,积压建设资金,降低投资效果。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如果背离了生产基础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这里我们用GDP增长速度与固定资产增长幅度的对比关系来说明最近20年来我国固定资产对GDP的拉动效应及其效果,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1991年,我国的固定资产投资只有5595亿元,到2010 年就增加到278121.9亿元,20年间增长了49.7倍,年均增长22.6%。从增长的幅度来说,除1997年、1999年年期间增长率不足10%以外,其余年份均在10%以上, 1993年甚至高达61.8%,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同期,我国GDP由21781.5 亿元增长到401202亿元,增长了18.4倍,年均增长10.5%(可比价)。从历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与GDP 增长对照来分析,我国在1991年~2000年提高固定资产投资率,的确起到了促进经济增长的显著作用,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幅度远远大于GDP 增长的速度,特别是我国在进入21 世纪以来,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不断提升的情况下,GDP增幅却降低了速度,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出现了逐步下降的趋势。
(二)从投资结构来看
1、从投资主体的经济类型看,国有投资与非国有投资之间存在一种不正常的“挤出效应”。据统计数据显示,在2003 年之前,国有投资年增长幅度达到了25%—40%。在国家不断控制国有资产投资,鼓励个人投资的背景下,非国有投资仍然增长较慢,两者之间呈现出一种非正常的挤出效应。根据经济学原理,挤出效应就是因为政府投资不断加大,导致银行利率上升,上升的利率不断排挤个人投资,使其最终退出投资市场。非国有经济虽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但它们很难从国有银行得到贷款,其主要资金来源于自有资金、利润的再投资等,而来自国有及其控股银行的资金所占的比例偏低,故而其投资的利率弹性不显著。此外,民间投资的趋势带有很强的不稳定性,加上通货紧缩时期经济相对不景气,所以,即使在正确的货币政策协助下连续降低银行利率,民间投资规模还是没有得到提升。国有投资与非国有投资并不是此消彼长的经济关系,而是一种不正常的“挤出效应”。
2、从投资的产业结构看,无论是在投资的规模还是投资比例的增长速度上,第一产业投资均落后于第二产业。以2003-2010期间的数据为例,在此期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从1652.2亿元增加到7923.1亿元,7年间的年均增幅为25.1%。而第二产业从21351.5亿增加到118102.1亿元,10年间的年均增幅为27.7%,高于第一产业的增长幅度,占总投资的比重也远远高于第一产业。
3、从投资的区域结构看,由于投资资金的有限性,出现区域投资结构失衡。近三十年来,东部地区投资额占全国的半数以上,西部和中部地区投资额相对较小。
(三)从投资和消费的比例来看
投资和消费比例严重失衡。投资和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与其它国家相比,中国的投资率长期偏高,而消费率又长期偏低。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投资率过高、投资增长速度偏快,以致投资与消费的结构失衡问题日益严重。“十五”期间,按国民经济核算口径,我国投资率从38%逐年提高到43.36%,消费率从59.77%逐年下降到52.14%,投资消费比例关系不协调的问题逐步凸现。按照固定资产投资占支出法GDP比重计算,2005年我国投资率为48.37%,比“十五”初期提高了近15个百分点,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0%左右)1倍多,不仅创下我国投资率新高,而且远远超出其他国家所达到的最高水平。而消费增长始终是无源之水,幅度是十分有限的,要依靠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还缺乏基本的条件,因为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太低。长期实行的“高投资、低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难以维持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三、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率、促进经济增长的对策
(一)合理确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合理确定投资规模是提高投资效益的基础。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应该与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与国家阶段性的财力物力相适应,保持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动态平衡,才能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从经济理论上分析,社会固定资产规模太大或太小,都会因国家财力物力不足、未完工程数量增加、能够使用的固定资产空闲或相关资源过剩等,从而导致投资效益下降,影响经济的稳定发展。现当前的问题是增加固定资产投资以满足提升内需要求的同时,还必须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大小,防止固定资产投资过大导致的通货膨胀。因固定资产投资过大所导致的通货膨胀,其本质实际上就是效益产出低于投资总量。所以,我们要时刻注重投资效率、投资“有效收益”这两个关键点,从而改变投资体制,有效控制投资规模。
(二)不断优化投资结构。确定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合理协调投资结构。首先,在投资产业结构方面。鉴于在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中,财政资金在管理中的“越位”和“缺位”的两种现象,在明确了国有固定资产投资的范围时,应该始终把非生产性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作为重点,特别是应该把科学研究、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的投资作为核心,在规模上减少生产性固定资产的投资。同时应加大对第一产业投资力度特别是农业的投入,全面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有关的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经济投资环境,最终提高农民收入。通过一系列的国家投资,促进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将会推动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次,在投资的主体结构方面。应通过制定各项经济政策,逐步降低国有经济投资尤其是在经营性领域的投资比重,采取多种措施鼓励非国有经济扩大投资,促进资本市场的规范运作,为民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这是提高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有效途径。再次,在投资的区域结构方面。应缩小地区投资差距,大力提高中部、西部地区的投资效益,解决固定资产投资在区域、城乡、行业等方面的不平衡现象,以合理利用地区资源,提高国民经济整体效益。
(三)减少重复建设。减少重复建设是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的基本措施。在我国建设领域内普遍存在的重复投资现象造成了大量的无效生产力,在预算“软约束”的体制下,大量投资只集中在短期市场中紧俏的少数行业和产品上,不合理的重复建设层出不穷。因此,在以后的建设中,国家应采取经济调控为主,运用有效经济手段,如财政、税收等引导和调节投资,减少低水平重复建设水平。
四、总结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消费需求是最终的决定因素,任何投资都是从消费当中演变出来的,所以在我国投资经济效率不断降低的情况下,应通过积极地调整收入分配政策,使不断扩大的消费建立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相匹配的基础上,使消费增长真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改革开放的经验证明,提高消费水平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是有效拉动经济增长、促进需求平衡的重要经济手段之一,而且只有当消费和投资两者在比例充分协调时才能有效的促进经济增长。因此在固定资产和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中,应加大消费力度,促进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到消费拉动的最终转变。
注:本文的数据除非特别指明,均来自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
参考文献:
[1]汪祥春.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韩丽蛟,代俊秋.固定资产投资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8.
[3]沈坤荣.体制转型期间的中国经济增长.南京大学出版.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