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会计准确性原则的要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确认计量比较
一、会计相关性原则的比较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围绕会计相关性原则在确认计量上有着比较大的区别,相关性原则作为会计确认计量的基础,就是要进一步约束和规范企业会计信息,在减少和规避错误、虚假会计信息的基础上,提升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只有按照相关性要求进行会计计量,才能保障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了解到真实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强调相关性也是为了满足企业会计信息核算的要求,实现财务会计信息和决策管理、企业财务报告之间的关联,在强调彼此之间会计信息一致性的基础上,依靠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提高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为财务会计管理的预测和决策工作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而税务会计在相关性原则上和财务会计有着很大的区别,税务会计在相关性原则的使用上主要是为了满足税务检查中会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要表现出其收入和支出之间的相关性。按照税法规定,企业收入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的相关支出都必须是围绕经济利益开展的,跟经济利益无关事项发生的支出不能税前扣除;另一方面企业为了提高经济利益所支出的相关成本,按照规定为了规避企业偷税漏税行为,在税法中对此类成本设置了相应的扣除标准。也就是说在税务会计中进行扣除成本支出时,应当确保其支出必须跟收入具有直接的关联关系,否则不得税前扣除。从上述分析可以发现,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在相关性原则的使用上是一样的,在确认计量过程中具有比较大的差异。我们要准确理解和把握相关性原则在上述这两种会计确认计量中的差异,提高确认计量的准确性,保障企业经营活动顺利开展。
二、会计权责发生制原则的比较
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会计核算中都是将会计准则作为基本依据,权责发生制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过程中会计核算业务的基础,能够保证会计核算工作的及时性和完整性。企业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工作,要实现会计核算和确认主要是在两个方面有所体现:一是要保障企业在收入的会计核算及计量是在收入发生当期进行的,不允许出现提前开展或延后开展的情况。二是在税务会计中,也是根据权责发生制来确认企业应当缴纳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工作。但是就税法中的会计权责发生制而言,这一会计原则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具有一系列的问题。
三、会计重要性原则的比较
重要性原则就是企业财务管理者在选择会计核算方法的会计核算程序时,围绕企业经济业务的性质和内容,根据特定经济业务的内容以及其对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影响,对影响因素进行合理的排序和选择,确保企业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减少核算的偏差。一般情况下,企业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和计量都是根据重要性原则来进行的,因此在会计确认和计量方法的选择上,应当尽量确保其不影响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对于财务会计来讲,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首先应当保障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和财务管理状况真实完整,通过其财务会计信息可以得以全面地反映。除此之外,企业在财务管理活动过程中,相关的经营决策信息、管理成果信息等有效信息也应当充分运用到会计确认计量方法中,切实发挥财务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跟财务会计的重要性原则不同,税务会计在进行会计确认和计量时,不仅要确保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真实完整,通过会计财务报告得以反映。同时更应当尊重税法的相关规定,在税法规定的基础上进行会计的确认和计量。在税法规定上,会计的确认和计量并不会考虑企业的性质、规模大小以及业务情况,对任何企业都是平等的,这也使得税务会计对于重要性原则的考量比较小。这也是财务会计和税务会计在会计重要性原则方面的差异,企业财务管理应当在实际的会计确认和计量中,准确把握两者之间的区别,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减少企业税务风险和财务管理风险。
参考文献:
[1]陈立弘.财务会计确认若干问题探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
关键词:集团公司;合并会计报表;母公司
一、引言
合并会计报表是指由母公司及其所有控股子公司组成会计主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个别会计报表为基础,由母公司编制的反映抵消了集团内部往来账项后的集团合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包括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等。企业规模越大,业态越复杂,合并会计报表出现的问题越多,为决策层提供的依据就越不可靠。因此,能否及时发现并解决核心问题,不仅关系到合并报表本身的质量,更关系到企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二、合并会计报表对集团公司的作用
合并会计报表是集团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客观真实的反映,也是评价集团战略落实程度的重要依据,对企业的投资人、债权人、经营者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合并会计报表是投资人作出科学决策的重要基础
合并会计报表可以反映企业整体的经营状况,相较于单体报表来说,矫正了企业内部交易活动带来的核算偏差,能够有效防止和避免控股公司人为操纵利润、粉饰财务报表现象的发生,并且为投资者提供更加准确和公允的会计信息。比如,通过比较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现金流量、盈利等,揭示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客观规律和企业未来发展趋势,帮助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二)合并会计报表是债权人判断资金风险的重要来源
尽管集团公司中每一个单体成员都是独立的融资主体,但是由于母公司可以通过集团管控触角,在成员企业间进行资源调配,从而影响母子公司、子公司之间的资金流动。单个成员财务报表上表现的偿债能力实际上不能完全等同于该企业实际的偿债能力,还要受表外融资能力和连带偿债能力的影响。因此,母、子公司的债权人在判断资金风险时,以个别会计报表反映的偿债能力为主,同时,更要关注合并会计报表提供的表内、表外信息的决策价值。比如,在子公司财务状况不佳、偿债能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只要母公司仍将其视为战略发展重点或支持对象,债权人可以适当观望并延缓退出时间。
(三)合并会计报表是管理者作出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
合并会计报表是对一定时期内母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的经营成果的反映,大部分集团公司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还要求与外部同类企业同期数据对标、与集团公司历史数据对比。管理者通过不同维度的对比分析,能够准确判断企业经营情况在行业内的地位和水平,经营业绩是否符合战略导向,及时发现经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管理者提供后续集团公司管控的重点,帮助管理者及时调整预算目标,促进企业发展。
三、集团公司合并会计报表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合并范围不完整、不准确
企业编制合并会计报表,首先应保证合并范围准确、完整,同时严格执行会计准则,确保合并会计报表能够真正体现企业的经济利益。合并会计报表的范围是指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要求,满足控制这一必要条件的、能够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控股子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合并会计报表范围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概念性指导不够明晰。尽管会计准则对控制进行了全面说明,控制的范围有一定延展,但是仍然没有明确间接控制的表决权比例,而通常采用加法原则或乘法原则两种计量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最终是否纳入合并范围很大程度上依靠财务人员的判断;二是利益驱动下的人为调整。有些企业为了向投资人、债权人、政府主管部门释放经营业绩良好的信号,使财务报表数据好看,避免亏损子企业对集团公司整体经济效益的侵蚀,人为将亏损子企业排除在合并范围之外,特别是一些规模较大的跨国集团公司,股权层级多、交叉持股复杂,一些应纳入未纳入合并范围的子企业很难被发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外部信息使用者对集团公司经营情况的判断,甚至做出错误决策。
(二)母公司和子公司会计政策不统一
会计政策是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基础。根据会计准则规定,集团公司母、子公司的会计政策应当保持一致,如果存在不一致的情况,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过程中,需要将子公司的财务报表转换为按照母公司会计政策编制的财务报表后再进行合并。实际上,很多大中型集团公司所属的子企业部分是通过并购、重组而来,可能存在子公司成立时间较母公司早的情况,如果子公司本身也是一个集团公司,情形就更为复杂,这种情况下要求子公司采取与母公司一致的会计政策困难较大,并且可能会对当期损益产生巨大影响,因此,母公司通常不会强制要求母、子公司必须使用统一的会计政策。但是,母、子公司会计政策不统一,会对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财务人员专业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目前很多集团公司财务人员更迭频繁,财务人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过度依赖财务人员的专业判断,导致合并会计报表的准确性不高。
(三)合并规则更新不及时,合并抵消不充分
合并规则是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依据,包括一般规则和特殊交易处理。一般规则主要有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抵消、母子公司内部债权债务往来的抵消、母子公司内部交易的抵消等;特殊交易处理如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母公司处置部分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等。在实际工作中,随着集团公司产业链条逐步向上下游拓展,规模不断扩大,产权变动、内部交易的发生频率和复杂程度也随之增加,实时更新合并规则、正确编制合并抵消分录的难度也逐步加大,主要受两个方面问题的影响:一是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协同不力。由于合并规则的更新通常需要业务和财务部门共同完成,比如,产权的变化调整需要负责投资管理的业务部门及时向财务部门反馈相关信息后,财务部门根据相关依据更新合并规则,部门间的工作协同效率直接影响合并规则更新的及时性;二是关联交易和往来数据不够准确。目前很多集团公司合并会计报表还没有实现通过信息化手段逐层合并、一键出表,大多仍是手工合并,为了保证及时出具合并报表,母公司往往依靠子公司提供的关联交易和往来数据编制合并抵消分录,由于子公司提供的相关数据不是一手的基础数据,可能会出现数据不完整、抵消错误、抵消不充分的情况,从而导致合并会计报表失真。
(四)财务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合并会计报表数字不准确
人才是集团公司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资源,懂财务、懂业务、懂管理、懂技术的财务人才更是集团公司管理体系的核心资源。现在很多大中型的集团公司都面临着财务人员梯队培养落后、人才队伍严重断层的情况,导致财务能力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务人员内部分工各自为政,工作衔接断档。集团公司的财务人员一般分为基础财务和管理财务,基础财务主要负责资金结算、会计核算,管理财务主要负责资金管理、预算管理、税务管理以及经营分析,一些集团公司长期以来不开展基础财务和管理财务交流轮岗,导致基础财务不懂财务管理、管理财务不懂会计核算,甚至出现合并会计报表分析和经营情况分析结果截然相反的情况,为管理层决策带来困惑;二是财务人员晋升通道不明确,财务骨干流失严重。近年来一些集团公司纷纷探索财务共享建设,旨在通过信息化技术代替人工处理可以标准化的财务工作,以达到减员增效的目的,但是缺乏共享财务、业务财务和战略财务梯队建设的顶层设计,也没有建立起完善可行的晋升通道,财务人员个人的职业规划与企业的人力发展规划无法对应,致使一些财务骨干纷纷选择转岗或离职,财务队伍呈现哑铃型分布,再加上传帮带机制不健全,人才青黄不接,合并会计报表的质量缺乏人力保障。三是不注重培训充电,财务人员专业能力提升缓慢。一些集团公司不重视对财务人员的专业培养,认为财务工作就是简单的记账、出报表,不愿意安排经费投入,财务人员自身还习惯于沿用过去的经验开展工作,不愿意主动汲取新知识、接受新变化,导致核算和报表的处理违背新会计准则规定,合并抵消规则长久不变,合并会计报表数据错漏百出,无法为管理层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四、解决集团合并会计报表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全面清理合并范围,确保应并尽并
为了使合并会计报表数据真实、准确,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更有力的决策依据,集团公司必须充分重视合并范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合并范围的准确性:一是制定统一的控制标准,加强对子公司是否应纳入合并范围的指导。集团公司应当按照会计准则要求谨慎制定统一的控制标准,控制标准尽可能细化并具有可操作性,规范合并报表范围的界定。二是定期梳理合并报表范围,保证合并范围的实时性。集团公司应当加强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工作协同,共同对合并报表范围进行管理,可以采取定期梳理、定期核对、及时调整的方式,保证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子公司范围实时准确。三是建立检查监督机制,加大对人为调整合并报表范围的惩处力度。集团公司应组织监督部门、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对合并报表范围进行专项检查,对应纳入合并范围未纳入合并范围、应清算出表但实际仍纳入合并范围的情况予以纠正,并提出惩罚措施,对情节严重或者影响巨大的事项应加大处罚力度,严肃合并会计报表的编报纪律,为合并会计报表的准确性保驾护航。
(二)统一母子公司会计政策,降低差异影响
为了减少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母子公司不同的会计政策间进行转换而带来的错误风险,提高编制效率,集团公司应当统一母子公司的会计政策,保证母子公司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程序、方法和原则相对统一,具体包括:标准化的会计科目体系和调整原则、固定资产计量和折旧原则、应收款项坏账准备的计量原则、存货减值准备的计量原则等。母公司应当要求子公司严格按照统一的会计规则编制会计报表,不得随意变更会计政策,对于国外的子公司,一方面需要按照国外会计相关规定进行账务处理并出具会计报表,另一方面需要按照国内会计准则和母公司会计政策进行调整转换并出具会计报表,可以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技术进行会计规则的自动转换,减少人为出错的几率,保证合并会计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三)及时更新调整合并规则,核实编制基础
集团公司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梳理确定合并规则,特别是关联交易的抵消,主要包括集团公司内部股权投资和所有者权益的抵消、债权和债务的抵消、固定资产交易的抵消、无形资产交易的抵消、关联方收入和成本、存货等的抵消等。合并抵消的规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集团公司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合并抵消规则更新管理:一是全面梳理集团公司股权架构,并根据新设、注销、调整持股比例等变化情况及时调整更新;二是全面梳理集团公司关联方清单,除了集团内部各公司,还包括各公司所涉及的股东、合营公司、联营公司以及关键管理者可以直接控制或间接控制的其他公司,并根据实际情况定期对关联方清单进行更新;三是定期收集集团公司关联交易明细,包括关联交易业务发生时间、交易方名称、合同金额、实际发生金额、结算及入账金额、入账时间等,统计计算关联交易的收入、成本、未实现的对外利润,一些央企还可以据此监控关联交易占全部交易的比例,确保关联交易实质和金额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四)强化财务人员专业能力培养,提高报表质量和效率
为了提高合并会计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拥有一批专业能力和职业操守“双过硬”的财务人员,专业能力过硬能保证将个人对会计准则的正确理解和具体实际工作有机统一,职业操守过硬能保证不为了任何人的授意做出违背准则的行为,二者兼而有之可以从主观层面很大程度保证合并会计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建设一支“双过硬”的财务人员队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搭建“金字塔”人员梯队。塔基由校招生、转岗人员等新手组成,对人员门槛的要求较低;塔身由具备一定业务能力和工作经验的业务骨干组成,属于财务人员队伍的中流砥柱;塔尖由业务能力和工作能力超强的精英组成,这部分人员大部分已经处于财务领导岗位,集团公司应当高度重视财务人员队伍的队形,以人为本,不断强“基”固“身”,防止中坚力量流失造成队伍变成青黄不接的“哑铃型”。二是以培训、交流、轮岗等形式提升财务人员专业水平。集团公司应当每年安排一定的职工教育预算,组织开展专家讲座、职称辅导等多种形式的培训,结合奖惩措施,鼓励财务人员不断通过学习提升个人的专业能力,也可以安排财务人员参加一些外部优秀企业的财务经验交流和调研活动,开拓视野,增强实战能力,此外,还可以在集团公司内部开展人员交流、轮岗,加强经验学习借鉴,不断提高工作能力。
五、结语
为了实现更好的收益目标,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业务逐步复杂化和规模化已经是集团公司的发展趋势,集团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的复杂程度和编报难度随之增加,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也更多、更复杂、更难解决。因此,必须建设一支专业能力强、职业操守好的财务人员队伍,在深入理解并贯彻执行新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充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确定合并范围和规则,加强会计信息质量控制,不断提升合并会计报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内外部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依据,提高企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宋秀明.集团公司合并报表研究[J].财经界,2019(11):131-132.
[2]李灏.集团公司财务会计报表合并问题探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7):148-149.
[3]郭林艳.企业合并报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9(35):107-109.
[4]朱宁.关于企业合并会计报表问题对策的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9(15):148-149.
[5]陈玉纯.关于企业集团合并报表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及提升策略探讨[J].财经界,2021(3):114-115.
关键词:财务会计信息;可靠性;特征
0引言
我国在进行改革开放以后,转变原有的经济体制而实行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使得我国经济焕发出了巨大的活力,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更大程度的与世界进行联系,更高程度的加入全球化的进程,我国经济跨入了一个新的台阶,迎来了更加跨越式的发展进程。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会计信息的价值作用越发突出,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备受各方关注,而可靠性是进行信息评价和评判的关键性因素和标准。我国会计核算工作的核心原则就是可靠性原则,进而使得可靠性原则成为会计工作的核心。现阶段出现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主要是因为其自身质量难以达到客观要求,信息的规范性弱化。只有切实提升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才能提升信息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展开相关研究符合当前财务会计工作规范化开展的必然要求,获取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借鉴性。
1财务会计信息的相关概念
1.1财务会计的概念与内涵
通常来说,财务会计主要是指在已有变动的资金运动中,所进行的系统的、全面的监督与核算,为参与到经济利害的参与者,比如债权人、投资人以及政府部门所提供的财务状况以及其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经济信息来作为目标进行经济管理活动。财务会计一般被视为企业的基础性工作,其职业设置的地位比较重要,其工作内容主要是借助于相关的会计程序以及软件,为决策着的财务工作提供较为有用的信息与支持,并且可以使自身积极的参与到企业的经济的决策中去,财务会计在企业以及单位中所具备的作用和地位是极其重要的。财务会计具有一定的规范形式,并且在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中发挥着有利的作用,对企业单位的财务有着重要影响。
1.2财务会计的发展过程
从开始出现到现在,财务会计的历史已经非常久远。总的来说,财务会计的发展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三个阶段:商业经济时代的会计、工业经济时代的会计以及现代的会计。处于商业经济时代,会计一般被称为簿记,还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会计;在工业经济时代的会计,由于工业革命大爆发的发生,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促使现代会计的雏形开始出现和进一步发展;从现代经济的视角来看,在这个阶段中,会计的规范和准则都得到了发展和完善,进而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会计在核算方面的质量水平,也进一步推进了传统会计走向现代会计的步伐。
2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特征分析
财务会计信息具有普遍的可靠性特征,正是因为这些特征的存在才使得会计信息能够具有更强的应用价值。
2.1信息具有可核性
随着国际会计准则标准逐步细化,可核性信息主要源自于不同计量者使用一致性信息,进而实现对其需求信息的有效反映,获取到相关结果。在实际的反映程序当中,所应用到的计量方式存在差别,进而就使得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存在偏差,如果能够确保计量方式一致,同时计量标准统一,则能够保持其稳定性,不出现偏差。总体来看,会计信息可靠性具体体现在计量者对于同一计量事项所采取的计量方式获取的结论内容。简而言之,具有可核性的财务会计信息必须要依靠行之有效的核算方法和相应的技术手段才能得到预期结果。
2.2市场中立性背景下产生的信息
市场必须保持中立性,在此基础上所生成的信息才能被称之为可靠性财务信息。而可靠性财务信息需要兼具科学性,同时具有准确性,不能存在任何企图取得反映结果的种种偏差或者偏向问题。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财务会计信息可能会被部分人主观控制,进而产生偏差,因此需要通过必要手段加以约束和控制,进而才能更为客观和公正对经济业务进行反映和描述,使事实更加清晰和清楚。
2.3突出财务会计内容的真实性
要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必然需要确保会计内容具有真实、规范的基本特征,进而才能获取准确和及时的财务会计信息,客观、全面和完整对经济业务进行反映。真实性是财务会计信息后续种种原则和要求能够达成的基础和必然条件。真实性得到保证的财务会计信息可以生成具体数据,继而为相关人提供决策和投资依据。而真实性也是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保证真实性才能保证财务信息的完整性和整体性。
3确保财务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原则分析
确保财务会计信息可靠性是遵循相关强制性规定,满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规范性等客观要求的必然举措,在实际操作当中,应坚持相关性等基本原则,才能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使得财务会计信息更具应用性。以下内容主要针对财务会计在信息可靠性原则方面的内容进行分析,分别从相关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以及重要性原则来具体探讨分析。
3.1坚持相关性原则
在实际的财务会计信息使用过程中,必须坚持相关性原则,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决策或者投资过程中,财务会计信息具有客观性影响。遵循基本的会计准则要求,要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相关性得到保证,这类信息的基本标志就是能够有效预测和反馈价值。预测方面主要是指信息获取和使用者能够运用信息对过往进行评价、对现阶段进行指导;同时,可预测未来事项。反馈价值则表现为信息获取和使用者能够通过信息的运用,对评价结果及相应的决策事项进行调整和优化,确保其准确性得到提升。财务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其可靠性密不可分,两者都是财务会计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相关性和可靠性并不平衡,可靠性提升后,相关性就会弱化。两者之间有对接,同时存在矛盾,只有结合实际加以判断和抉择,才能确保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达到预期标准,还可以有效规范会计核算等具体事项,使准则等要求得到落实。
3.2坚持全面性原则
财务会计信息的全面性原则在实际的会计核算等具体工作当中需要得到有效体现。全面性原则重点体现在两个具体方面,既要对有利信息进行反映,同样要对不利信息进行反映。才能全方位的呈现出财务会计信息的整体情况。坚持全面性原则可以确保会计信息不会被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而改变,进而确保其真实可靠。部分企业存在的报喜不报忧情况,导致会计信息全面性弱化,影响到财务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使得会计信息脱离企业实际,导致信息价值明显弱化。
3.3坚持重要性原则
在实际的会计核算工作当中,需要注重于事项的重要性问题,根据其重要程度划分核算的范围,执行相应标准和要求,采用不同的核算方法。对于重要的会计事项,如资产等事项,需要严格按照会计法、准则等要求进行核算。对于次要事项,则可以采取更加直接和简化的方式加以处理,但需要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只有这样获取的会计处理结果才能符合强制性要求,且对于使用者而言,其价值意义才更加有保证。
4结论
综上所述。在实际操作当中可见,财务会计信息最为重要的特征就是可靠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得到保证,才能确保其内容更加真实有效,进而突出其准确性和完整性。随着企业对会计职位的重视,财务会计可以为相关的企业利益者提供其所需要的重要信息,并且可以对他们起到很重要的辅助作用。在具体运行过程中,财务会计信息可靠性使得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能够更好掌握企业基本财务状况,进而科学进行决策,提升整体决策的实效性,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相关利益者的利益,并且可以对其决策和科学性和合理性起到一定的影响,因此,把握好财务会计的可靠性以及其特征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李宏波.浅析会计信息质量重要特征[J].财经界(学术版),2015,(1).
[2]彭钰.关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4,(2)
[3]李萍.财务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的关联分析[J].经贸实践,2016,(3).
[4]何远祯.新形势下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研究[J].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15,(3).
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浅析
会计电算化是通过电子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实现的,其实质是将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当代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工作中,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与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的过程。其具有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数据高度共享、检索查询速度快捷、编制报表简单、数据分析准确等特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也得到了普及和应用,这不仅是会计核算工作的现代化过程,也是促进会计工作标准化、制度化、规模化的过程,更是促进会计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会计电算化对会计工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使会计数据的处理方式发生了改变 在手工条件下,会计核算工作要由许多人共同完成,实现会计电算化后, 会计数据的处理过程被分为输入、处理、输出三个环节,只要在数据输入环节加大其准确性控制,会计工作人员只要输入一张会计凭证,会计电算化系统可自动进行记账、汇总、转账、结账、出报表等一系列工作;对于大量重复出现的业务,系统可以按模式凭证自动生成记账凭证。对于编制会计报表、运用移动平均法进行成本计算等非常复杂和时间性要求很高的会计核算工作,会计电算化系统毫不畏惧,它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由计算机不厌其烦地计算,及时抽取数据,随时输出报表,复杂的会计核算工作不仅变得简单、迅速,而且大大提高了会计资料的准确性。与手工会计相比,数据处理无论在准确性上还是在处理速度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和会计数据处理的集中化、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账务处理程序也趋于简单。从而使会计核算工作做得更细、更深,更好地发挥其参与管理的职能。
二、使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能和知识结构发生了改变 会计电算化的实现,能有效地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和负担,使他们从简单重复而又枯燥乏味的记账算账中解放出来,把工作的重点和主要精力放在对经济活动的分析、预测和日常管理方面,从而更好地完成会计反映和监督生产经营活动的各项任务,提高了会计人员的地位。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既要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又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信息管理知识等。因此,会计电算化将促进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向既博又专的方向发展,使其计算机知识和会计工作经验实现有机结合,从而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三、使会计数据的修改技术与内部控制制度发生了改变 会计电算化实现后,手工条件下对账簿记录错误的划线更正法将不再适应,取而代之的是修改权限、修改标志、凭证冲销等方法。对于经过审核、记账、甚至结账后发现的错误记录,还可以利用电算化系统提供的反结账、反过账取消审核等功能进行修正,这在手工条件下是不可想象的。
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目标和手工操作是一致的,手工内部控制制度一部分被保留,一部分被取消或更正。例如,账、钱、物三分管的原则不变,处理每一项业务必须有明确的职责分工的原则不变,但平行登记的原则会有所转变,记账、结账则转化为计算机程序控制;再如,原来通过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的控制方式,基本已不复存在了,代之以更加严密的输入控制。
四、将重新定位会计的本质
会计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随着现代经济与科学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加深对会计本质的认识,即会计是一项对会计信息、处理、输出的经济信息系统,其主要职能是为人们提供经济活动(价值运动)的状态、结构、历史及未来趋势的画面。伴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应用,人们对会计职能的认识和对会计本质的揭示,从最初定位于纯粹的服务性工作,到现在将会计作为控制体制,使会计信息从幕后走向前台。这是因为会计信息不仅仅是客观事实的真实反映,更重要的是它们能够指导和控制人们的行为
五、将建立定期报告和实时报告结合的财务报告制度
传统的会计是按月、季度、年编制的定期报告,这种报告在经济较为稳定的情况下对决策是有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企业下一年度甚至今后几年的业绩。但在市场千变万化,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产品使用周期不断缩短,创新技术不断加速,经营活动的不稳定性日益显著,这时仅依靠定期报告是难以准确预测企业未来、把握企业命脉的,因此,建立一套既能够提供定期报告又提供适时信息的财务报告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会计电算化为此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
六、更加重视会计信息分析 在各种信息高速发展时代,会计信息对社会经济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会计电算化能将社会经济活动的细枝末节精确地记录、保存和传播,会计信息的分类、提炼、再加工将成为极其重要的工作。因为人们需要的不是不分轻重缓急不断涌现的信息垃圾,而是系统化、条理化、有针对性的精品信息,只有经过加工整理、分析,才能满足这种需要。会计电算化的实现,必然带动会计核算对象、内容、方法等会计理论和会计技术的发展,促进会计制度的改革。
总之,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应用,对会计工作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也是十分深刻的。这种影响推动了会计技术、方法、理论的创新和观念的更新,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使我国的会计电算化事业终于走上了快车道,向着浓度和广度发展。为适应形势要求,我们应该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快会计核算软件的开发进程,使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进程尽快与国际接轨。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会计信息披露;规范性管理;思考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社会经济逐步实现了稳定发展,企业会计信息管理真实性对企业的经济投资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如果企业内部会计信息管理信息准确无误,企业经济投资与运行体系将实现科学化管理;如果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则会出现企业财务运行管理数据失真,使企业经济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结合现代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管理的碧必要性,对其管理措施进行全面性剖析。
二、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问题的思考研究必要性
会计信息披露是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管理漏洞的重要体现,对企业的经济稳定性运行具有较大的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逐步稳定发展,企业会计经济信息管理在企业经济管理中发挥的作用也来越重要,也使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中部分管理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问题的研究,可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资源结构逐步实现管理问题的综合性分析,对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管理问题的进行合理的总结分析,完善企业财务管理结构,为降低企业财务管理运行风险提供了可靠地参考依据。因此,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问题的思考研究是促进企业经济稳定性发展的必然性选择。
三、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管理的措施
1.实现企业内部会计科学管理意识
提升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促进会计信息披露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为企业内部途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企业可以将科学管理意识融入会计人员的管理制度中,通过强化要求的方式,提升会计人员的科学管理水平。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利用奖惩措施对会计人员进行激励与约束。在奖励措施的影响下,会计人员会不由自主地利用科学管理理念和模式要求自己,以此促进会计信息披露目的的实现。而惩罚措施则可以显著降低会计人员不科学处理会计信息问题的发生概率。
2.完善会计信息管理制度
会计信息管理制度是影响会计信息披露规范管理质量的主要因素。为了实现规范管理目的,企业需要对会计信息管理制度的完善加以重视。在完善管理制度的过程中,需要事先了解前会计人员处理会计信息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将解决问题的措施合理融入在管理制度中,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完成会计信息管理制度的科学完善。对于会计人员而言,会计信息管理制度的完善可以大大减少工作失误的可能性。
3.实现会计信息管理流程全面化开展
会计信息管理流程是保证会计信息披露过程规范性的主要机制,流程本身的完善性和贯彻执行的力度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和准确性,具体而言从会计信息收集的源头开始,开机信息管理流程的作用即在发挥,首先要保证会计基础信息收集的准确性同时要反复核验基础信息计算的严谨性,包括基础会计信息计算是用方法的科学性和基础会计信息计算结果的匡算和取值。其次,在披露会计信息的甄别上,要保证甄别人员对信息披露的主观意识正确性,不能恶意夸大、隐瞒部分数据,误导受众。
4.会计信息的信息管理双重性监督
从保证会计信息披露准确性的角度出发,双重监督制度是极为必要的,首先内部监督能够发挥监督人员对企业和企业会计信息熟悉的优势,充分了解企业的会计信息,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披露。其次外部监督的作用,在于保证披露会计信息本身的公正性,按照相关规定,对必须要披露的会计信息要做到严抓实查,及时公布,对于可能对受众提供帮助的会计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甄别,并秉承公正、公平、公开的理念进行有选择的披露。
5.会计信息披露法律法规逐步完善
当前会计信息披露领域存在的乱象,绝大部分是因为会计信息披露法律法规不完善导致的,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没有硬性的法律要求,就让部分不法分子有机可乘。针对这一问题,立法和司法机关,首先要为企业内部信息和披露会计信息划线,具体而微的区分哪些是必须披露的会计信息,哪些是可以披露的,哪些是可以不披露的,在必须披露的信息中进一步,细分起收集、计算、统计的方式方法要求,在可以披露的会计信息和可以不披露的会计信息之间确定完善的划分标准。
四、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管理实施原则
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管理与企业内部经济运行具有直接性关联,结合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管理的实施措施,提出相应的管理原则:其一,真实性原则,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管理是实现企业内部财务规划管理的直接体现,企业会计的信息披露问题治理必须是针对企业内部存在的真实性问题开展,不能为了提升企业的内部形象,进行企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虚假性开展,或者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管理必须对会计的信息进行从严治理,彻底性根除,才能够发挥会计信息披露治理措施的实际作用;其二,层次性原则,我国实施会计信息披露管理,逐步在企业内部形成财务会计信息审核管理体系,使管理措施深入到企业会计财务信息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中,例如:企业财务审计的信息审核具有层次性管理,提升会计信息真实性的全面性检验,发挥会计信息审核的实际作用,降低企业会计信息披露带来的危机性问题;其三,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的实施管理具有可持续性,企业会计信息管理与企业经济发展的每一个环节存在必然性联系,为了保障企业整体经济长期运行处于良性信息管理体系中,必须保障企业会计信息披露管理融合在企业未来发展规划中,从而实现企业未来财务管理结构体系追捕优化与完善。
五、结论
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问题的分析研究,是企业经济资源优化管理的重要途径,本文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管理的分析主要从问题解决的具体措施进行探究,同时提出应对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管理的相关性问题,促进我国现代企业经济资源管理与经济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合理的管理理论作为参考。
参考文献:
[1]李亚云.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规范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
[2]夏向军.对中小企业会计信息披露规范的思考[J].金融经济,2009,(10):19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