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化学实验方法总结

初中化学实验方法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化学实验方法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化学实验方法总结

初中化学实验方法总结范文第1篇

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课程创新完善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化学实验有利于提升化学课程教学质量,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新课程标准不断强调初中化学教学必须要注重实验操作,不重视化学实验将对化学教学效果产生严重影响。伴随着学校硬件条件的不断改善,初中化学教师应将教学方法改变,将初中学生认知水平作为前提和基础来设计每一个化学实验,优化化学实验教学,进而培养初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将学生学习思维拓宽。本文中,笔者就根据自身多年教学经验,探索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创新,提出改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对策。

一、初中化学实验创新的意义

初中化学实验课堂能够培养学生操作能力,保证化学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化学分析能力。

首先,创新初中化学实验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兴趣是一切学习活动最好的教师,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反应,该反应可以激发起中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中学生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主动的探索,将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由于化学实验课程的操作性很强,在开展实验的时候可以促使学生有效利用新知识和旧知识,学生之间分组完成化学实验,能够对学生之间沟通能力与合作能力进行培养,在完成化学实验以后,学生还可以充分体会到成功带来的乐趣,有利于为学生树立起自信心。

其次,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在开展化学实验之前,学生必须亲自设计实验,制定出开展实验的方案,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也必须亲自动手完成。因此,初中学生必须通过努力思考来确定化学实验方案,在实验完成后要对实验的原理和现象进行总结,此外,学生还要通过语言来对实验内容进行整合,这一过程从本质上培养了初中学生的语言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最后,初中化学实验能够提升初中生的综合素养。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学生必须要利用已经学到的化学知识对产生的化学现象加以解释,在化学实验中,学生必须要充分调动嗅觉、听觉、视觉等感官系统来对化学现象进行观察,因此,开展化学实验能够在提升学生化学知识水平的同时,加强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帮助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起严谨的学习态度。

二、人教版初中化学实验创新与改进的对策

(一)创新与改进初中化学实验方法

在人教版初中化学教育教学中,如果只是教师按照教材实施化学实验,就会导致学生不能深刻认识到化学原理,进而不能保证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因此,对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进行创新和改进,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实验和化学知识的印象。比如,在开展溶液组成这一化学实验中,学生难以对溶液的容量、溶剂和溶质的计算和概念进行理解,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增加溶液组成的实验,将铁放在稀硫酸里,这时会冒出大量的气泡,溶液也从无色转变成浅绿色,这时教师可以这样为学生讲解:“同学们,在这一实验中,原来的稀H2SO4中的水就是老师所说的溶剂,而通过反应所生成的FeSO4则是溶质。”这样便可以通过创新和改进化学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区分溶剂、溶质这两个概念。

(二)创新与改进初中化学实验材料

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改进实验材料能够增强化学实验的客观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教师所实施的实验不能仅限制于课本上的实验,很多因素都会使化学实验材料影响到实验的效果,所以,教师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改进化学实验原料,保证化学实验得以顺利开展,最终保证化学实验的准确性。例如,在模拟酸雨危害的实验过程中,实验原本要将石灰石或锌、镁条和清水加入到二氧化硫的集气瓶和空集气瓶里,然后观察和分析产生的反应,该实验旨在为学生展示酸雨的危害和形成。但是,因为采集二氧化硫的难度很大,再加上初中生缺少对煤炭燃烧原理的认知,从本质上将化学教学难度增加。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可以根据实验原理和自身知识,对实验材料进行创新和改进,教师可以通过氧气仿生装置来进行煤的燃烧,进而产生二氧化硫,在水中溶解二氧化硫以后所得到的溶液呈现出酸性,进而形成酸雨。在这一环节的实验结束以后可以在得到的溶液中加入石灰石和树叶等,石灰石和树叶会被溶液腐蚀,这时学生便可以意识到酸雨所具有的危害性。

(三)创新与改进初中化学实验装置

在实施化学实验的过程中,能够用到很多实验装置,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改进和创新实验仪器,将实验操作过程简化,进而提升化学实验效果。例如,在教授分子运动实验的时候,教材中通过烧杯来进行实验,在实际实验过程中,氨水的挥发性太强,教师可以通过滤纸来改进这一实验,首先,教师要将滤纸进行分割,使其宽度为1厘米,以间隔为2厘米的距离将酚酞试液滴落在纸条上面,接着将试管横放在水平位置上,在棉花上滴落浓氨水,再用棉花来密封试管口。这样学生就可以看到试管里的酚酞逐渐转变成为红色。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实施创新能够优化实验教学,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效率。在实施化学实验教学创新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探索、不懈努力,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效率,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歧廷,潘淳,牛富.对人教社新课标教材调整、整合的认识与思考[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11).

[2]张云龙,杨常玲,杨雪霞,杜鹃,邢彦军,赵曙辉.高校普及化学科学素养的窗口――浅析“化学与社会文明”课程的建设[J].纺织服装教育,2013,(04).

初中化学实验方法总结范文第2篇

【关键词】化学素养核心素养;初中化学;化学实验;推理能力;培养策略;证据推理

培养学生能力是教师重要的教学任务之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化学实验的教学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贯穿于化学实验教学的始终,而实验的整个科学探究过程都离不开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化学核心素养一般分为3个维度,分别是化学知识与技能、化学过程与方法、化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笔者经过多年初中化学教学研究和实践,认为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不仅要以化学核心素养为基础,还要掌握一定的教学策略,现总结如下,望能起抛砖引玉之效。

一、夯实学生化学基础知识

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是提高学生证据推理能力的前提,是学生逻辑推理和判断的依据。在化学实验中,只有学生牢固掌握了化学基础知识,才能在推理时思路清晰,进行正确的推理。化学基础知识不仅包括化学概念、原理和性质,还包括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化学基本观念,包括元素观、变化观、守恒观等,这也是学生在推理过程所需要的“证据”,是初中化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教学中,我让学生推测本实验所要使用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在推测制取装置时,学生需要知道自己制取氧气时所使用药品的状态,是液体与液体、固体与固体还是液体与固体,反应条件时加热还是常温,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氧气的药品是KMnO■,反应条件是加热,因此应选择的制取装置是固固加热型,又由于所用药品粉末在受热时易进入导管,所以在导管口还要放一团棉花;在推测收集装置时,学生需要知道氧气的基本物理性质是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可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进行收集。由此可知,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是学生在实验中进行正确推理的前提和保障,只有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牢固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才能让学生的推理有理可依、有理可据,让推理变得顺理成章。

二、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是化学教师实验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学生实验能力的重要体现,更是学生推理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实验探究能力包括: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是科学探究的基础和前提,能让学生的分析、综合和归纳能力得到发展;科学猜想能力,是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所给信息进行的合情推理,为实验探究提供目标,在此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缜密性;设计实验方案能力,是遵循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设计的科学、简易、可行的实验具体步骤,是学生推理能力的具体体现,在此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收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是学生利用实验数据发现规律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锐性和快捷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过程,也是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中不可或缺甚至是关键的组成元素。如在燃烧的条件实验教学中,我们要探究燃烧的条件常用的方法是对比实验法,控制其中一种影响燃烧的条件,保持其他条件一致,逐步总结得出燃烧的必备条件。学生在推理总结实验方案时,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作出合理的猜想,然后通过科学、合理的实验操作验证猜想的正确与否,最后作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提高学生语言表述能力

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还要匹配相应的语言表述能力,否则自己的推理过程只能成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鸡肋”。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学会把“内部信息”转化为外部语言,让其他人感受到自身推理的缜密性、条理性,让化学实验过程变得言之有理、落笔有据。学生在表述自己的证据推理过程时,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表述的语言要准确、严谨、精炼、规范,在细微之处见真章。如在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实验教学中,在实验过程中,我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在使用pH试纸时,若用蒸馏水润湿试纸,则所测溶液的pH会如何变化?大多学生的答案是:因为湿润试纸相当于稀释了溶液,则所测pH会降低。是这样吗?我们来分析下:若用蒸馏水润湿,相当于稀释了待测溶液,导致所测溶液的pH不准。对酸性溶液来讲,测得的pH将偏大;对碱性溶液来讲,测得的pH将偏小;对中性溶液来讲,测得的pH不变。由此可见,在分析推理过程中,语言的严谨性直接关系着答案的准确性,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是初中化学教师实验教学中重要教学目标之一。

四、加强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

证据推理能力的提高还需要学生加强自我反思的能力,在反思中自我监控、自我调节,使获得的知识得到升华,使已学的化学知识系统化、结构化,内化为学生自身的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通过反思,学生可以找出自己对实验认识的缺失,强化化学实验知识,形成实验的自我内化。我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每进行完一个实验后会安排“疑难解答”环节,针对实验中常考点、易错点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反思实验的过程中得到答案,使学生对实验有个更清晰的认识。

聚焦核心素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每一位初中化学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使命。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重视核心素养的形成,提高学生的证据推理能力,是提高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潘嘉燕.加强实验探究 培养学生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2011(05)

[2]公红心.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研究[J].学周刊,2016(08)

初中化学实验方法总结范文第3篇

一、创设实验情景,激发学生的科学意识

初中生面对化学实验是陌生的,他们对实验有着很强的期待感.想要达到实验教学目标就必须结合实验内容构建一定的情景.换句话说就是情景的创设是为实验教学目标的实现服务的.笔者在教学中,立足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去设置教学目标,创设实验情景,促使学生通过实验掌握知识的同时产生一定的科学意识.

如:在学习“燃烧”教学内容时,创设了一个小的实验情景,即:点燃两根火柴,分别将它们竖着放和平着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之后让学生进行观察.从氛围上凸显实验性,再次,引导学生进行尝试实验,反复进行这样点燃,激发学生内心潜在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去思考,很快学生得出实验结论:竖着的火柴燃烧后火焰会熄灭,而平放着的火焰则不会.

这样,结合教材内容,设置一个小小的实验情景,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实验的热情.进而教师再抛出实验,有意识的留有思考空间学生动手操作并观察,自己去分析实验产生的现象等等,诸如上述中火柴放的方式不同,其火焰熄灭的结果不同等等,活跃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多元化的思维,从而为科学素养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指导实验方法,强化学生的科学素养

新课改下一直倡导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的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实验教学也是如此,其主体是学生,教学的关键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并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鉴于学生之前对化学实验的陌生,教师在实验之前很有必要指导实验方法,即:在进行实验前,让学生明白实验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实验用具的使用、实验的优化等等,指导学生严格按照规范的实验进行操作,并填写实验报告、规范记录实验数据、专业性的口语表述等等.

如:在学习“二氧化碳”实验教学时,笔者设计了可操作性强的实验――“雪碧中逸出气体的探究”实验,即:引导学生通过收集到的雪碧中的气体代替教材实验中的二氧化碳;操作要求是:将雪碧中的气体倾倒向阶梯式的燃烧的蜡烛;实验目标是:观察实验,通过实验现象(阶梯状的蜡烛是下层先灭,上层后灭),总结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以及二氧化碳不能够燃烧也不能促使燃烧的化学性质,并延伸到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作用:灭火.在开展这个实验之前,笔者指导学生蜡烛的摆放、蜡烛火焰的高低和强弱怎样处理、烧杯的大小、选择什么样的集气瓶、实验过程中雪碧中气体的倾斜角度是多少、雪碧气体的流动速度、借助玻片进行遮挡等等.之后再让学生进行操作实验:结合教材实验步骤进行实践.在这轮实验之后,笔者结合实际问题趁势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优化处理,诸如:借助漏斗或者自制的塑料瓶漏斗实现雪碧气体的倾倒;二氧化碳溶解性方案的优化等等.这样,教师指导,学生操作,让学生自主的对实验进行选择、制定实验方案、优化实验方案等,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更让学生感受实验的科学性、严谨性等等,从而端正自我的实验态度,从根本强化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拓宽实验教学,深化学生的科学素养

初中化学实验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联性,很多化学中的实验在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原型,生活中包容着各种各样的化学原料和实验工具,诸如:贝壳可以做化学实验中的烧杯、塑料瓶剪一下可以做漏斗等等.在现如今社会发展迅猛的时代,科学实验是必不可少的,从某个角度来说,是有效的科学实验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凸显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可以将其与生活相融合,拓宽实验教学,将其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尝试进行安全性、可操作性的实验,一方面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也有助于锻炼学生的综合技能,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笔者在教学中开展“家庭小实验”的活动,即:结合教学的实验进度,笔者设置课后实验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生活中的物品尝试进行实验,让学生感受实验的生活性,生活的化学性等等,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初中化学实验方法总结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创新思维

实验是化学教学的生命线,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验能力的最好载体。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探究性实验教学的优势,鼓励学生对现有实验进行改进和创新,让学生在思考与实践中有所发现,有所体验,有所收获,有所创新。

一、改进实验方法,增强学生实验探究兴趣

客观的讲,教材是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基础,而初中化学教材中的某些实验虽说具有一定的探究性,但由于其探索性不强,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有必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思维点拔,人为的为探究性实验的开展创造条件,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例如在做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时,学生观察到铜片上的白磷产生白烟开始燃烧时,而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却没有燃烧,学生对此实验现象虽然产生极大兴趣,但由于其探索性不强,没有充分的说服力,学生根据此现象并不很容易得出结论。

此时教师可启发学生思维,当杯中温度已达到80℃时(超过了白磷的着火点)水中还有氧气吗?再联系已学过的知识,氧气不易溶于水,可见水中的白磷不能与足够的氧气接触,是不能燃烧的。这时我们可以给水中的白磷创造一个和氧气充分接触的条件,教师可补充如下实验:将氧气袋中的氧气通过导气管直接通入水中白磷的上方,使足够的氧气和水中的白磷充分接触,结果水中的白磷因燃烧而出现火花,现象非常直观。学生在获得鲜明、丰富的感性认识基础上,很容易归纳总结出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要和氧气充分接触;二是要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知道可燃物燃烧条件后,在实际应用上就不难理解灭火的原理了。通过上面的例子可看出,对于本身具有探索性的实验,我们可以改进实验方法,补充实验内容,增强其探索性,在课堂教学中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掌握实验方法,提高学生实验探究水平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的强调实验结果的正确与否,更要强调实验设计的科学与严谨。任何化学实验都是有章可循的。因此在开展探究性化学实验时,教师要向学生讲清实验的步骤和方法,以此来增强他们的探究技能。

例如,在讲解实验室抽取氧气实验时,教师应向学生明确“气体实验室制法”的四点要求:1.掌握制取气体的实验原理;2.了解实验仪器、装置;3.学会正确操作方法;4.掌握气体的检验方法。这样学生在观察演示实验时学习目的明确,任务清楚,知道“学什么,为什么学”。使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掌握了学习知识的科学方法及应用。实验教学法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知道“是什么”,提出“为什么”,进而解决“做什么”及探索“怎么做”。使知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理论上升到实践,达到质的飞跃。

在实际教学中,根据需要适当补充一些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提高实验的探索性。例如,在“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教学中,我补充了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使小气球变大和产生红色喷泉的两个演示实验,实验现象趣味浓厚,富有思考性。还补充了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实验,先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按要求闻气味,然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闻气味。这些实验不但得出碱溶液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系统化深刻化;又加强了环保教育,调动了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三、自行设计实验,培养学生实验创新思维

实验教学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初中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实践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如果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巧妙的应用于化学实验中,不仅会增强学生的掌心信心,而且也能潜移默化的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在设计探索性实验时,教师不要一包到底,把实验方案、步骤、结论以及实验所需仪器、药品都交待给学生,学生只按老师所讲的去做,验证一下而已。教师应该只提出探索性问题(即实验习题),其它工作放手让学生去做。

例如有如下一个实验习题:怎样用三种最好的方法制取CaCl2溶液?我们提出这个问题后,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人一组,先让学生小组讨论,提出制取CaCl2溶液的可能方法,要求学生对每种方法都要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学生四人一组分头进行实验,对每种实验方案都要进行实验验证。学生在实验探索中自然要舍弃实验步骤复杂的、原料成本高的、产率小的方案,最后找出最好的三种方法:CaO、CaCO3、Ca(OH)2分别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aCl2溶液,这三种方法实验步骤最少,原料成本最低,产率最大。学生通过设计探索性实验,做探索性实验,学会了用实验研究化学问题的方法,掌握了实验基本操作和技能,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独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在高中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实施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加深理解,巩固化学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可以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科学文化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的习惯和能力,使之可持续发展,以适应时代步伐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朱明辉 初中化学实验的探究性教学研究《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2年 第1期

初中化学实验方法总结范文第5篇

一、初中化学实验优化原则

(1)科学性原则。初中化学实验进行优化的时候,要注重科学性原则。教师采取的优化措施符合科学的研究方法,实验的操作过程满足设计的要求。教师不能按照自己想象,随意更改化学实验的过程和药物用品,既要保证化学实验的科学性,又要保证学生的安全性。

(2)可行性原则。教师进行初中化学实验优化设计的过程中,要确保实验过程切实可行,选用的试验方法、实验设备、实验仪器、化学药品等符合实验室的要求。有些学校的实验室基础设施差,药品设备不齐全,教师要进行合理改进,灵活设计化学实验。

(3)安全性原则。化学实验涉及很多的药品、设备,在化学实验中,很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危害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健康。教师在准备实验的时候,要尽量减少使用危险药品、有毒药品、易爆炸药品等,把化学实验的安全放在第一位。教师在进行实验之前,就要把实验所需要的药品使用方法和禁止事项告诉学生,包括实验室发生意外的紧急疏散情况等,让学生了解自身安全的相关知识。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严格控制学生的操作过程,监督学生安全规范地进行操作,力求实验成功。

(4)简易性原则。简单的实验操作简便,实验的效果也好,复杂的实验实验室装配困难,学生失败可能性非常大。所以,教师要尽量选用简单的实验进行操作。教师在进行实验优化的时候,尽量减少仪器的数量,减少仪器之间的转配和连接,减少复杂的实验仪器。简单的化学实验能够满足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实验成功率,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初中化学实验注重基础,教师要多进行简易、基础的实验。

(5)鲜明性原则。初中化学实验种类繁多,学生对常见的实验缺乏兴趣。教师进行实验优化设计的时候,要注重鲜明性原则。为了提高实验效果的鲜明性,教师要减少复杂的知觉背景,避免学生分散注意力,让学生详细地观察实验现象,领会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二、初中化学实验优化策略

(1)教师转变传统思想。传统的化学实验只是流于形式,教师主要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对实验的操作性非常不重视。在新课标下,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思路,在思想上提高对化学实验的重视程度。教师认真学习和研究初中化学实验的相关理论,思考实验的优化措施。教师要把学生放在实验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日常教学中,积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实验热情。教师详细讲述化学实验的要求和相关注意事项,确保学生在实验之前都能够深入了解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教师积极发挥引导作用,给学生展示个性的机会,让学生能够进行创新实验。

(2)提高学生实验兴趣。初中化学实验本身就是很有兴趣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展示化学实验的魅力,提高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积极性。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多多展示化学实验教学,还要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充分了解化学实验。例如,在进行检验酸碱性的实验的时候,教师可以准备酚酞试剂,分别让学生把酸性试剂和碱性试剂滴到酚酞当中,让学生观察酚酞的变化,给出实验结论。让学生参与进去,就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3)使用多种教学设备。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多媒体、计算机等教学设备已经成为化学实验的有力助手。教师要积极使用先进的设备,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多媒体是常见的手段,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很多化学实验的相关视频,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系统,加深学生对化学实验的了解程度。还可以在多媒体上形象反映出各种化学物质之间的关系,例如制取氢气、氧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过程对比,这些气体的化学性质探讨等。教师还可以使用计算机优化实验的过程,比如在计算机上进行化学模拟实验,学生使用计算机就可以进行化学实验仪器装配、过程操作,达到智能化教学,既节约了资源,又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