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利率

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利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利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利率

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利率范文第1篇

半开放条件下,利率与汇率和价格的联动程度将直接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所谓半开放经济条件,可以理解为国际收支资本账户处于开放过程中,这种设定正是我国所处的经济阶段。而如何抑制2003年末延续至今的投资膨胀,这是对半开放条件下货币政策有效性的一次实证考察。

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中,本文集中于利率这一种政策工具的有效性讨论。按照经典,提高利率是抑制经济过度膨胀的有力工具;然而,在经济环境日渐开放,利率汇率制度处于管制和市场化变革边缘的复杂背景下,这种机制是否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需要综合更多的因素考察和论证。

由于我国特殊的宏观经济态势限制,能够调整运用的利率指标仅限于贷款利率。(关于存款利率为何刚性,本文也做出了)为了判断提高贷款利率能否有效抑制投资过热,本文将贷款利率传导机制进行了分解,找出了三种传导渠道的分支,分别是:增加融资成本,增大存贷款利差以及增大本外币利差。它们分别会对企业融资和银行信贷产生影响,从而影响固定资产扩建所需资金的扩张或紧缩。

分别考察以上三种传导渠道的有效性,能够大致判断利率政策总体的有效性。本文首先论证并否定了第一种渠道(增加企业融资成本)的实际作用,国有企业成本约束的特殊性使得提高贷款利率本来应该发挥的微观层面影响被制约。为了判断第二种渠道(增大存贷款利差)的有效性,本文选择了1985-1998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利用统计软件SPSS的相关系数结果,本文测算出存贷利差对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直接影响,同时还测算出存贷利差对利率传导机制的间接影响。实证表明,增大存贷利差能提高信贷规模对利率调整的敏感度,有助于利率政策效果的实现。最后,为判断第三种渠道(增大本外币利差)的有效性,本文对2002-2004年的外汇贷款情况进行了观察和分析,认为该渠道的传导作用非常微弱。综合上述分析,本出判断,认为提高贷款利率能够一定程度的抑制投资过热。

为了探讨发挥贷款利率有效性的最佳方案,本文对所有涉及的经济指标做出筛选,得到最有影响力的两个指标:广义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实际利率。利用统计软件SPSS测算得出的标准回归方程形象的描述了这两个指标怎样影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广义货币供应量与投资规模同方向接近等比变动,而贷款利率与投资规模反相变动。因此,提高贷款利率和收缩广义货币供应量并举,能比较有效的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热。

本文的结论是,在特定政策工具的配合下,半开放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仍然存在有效性。为此,我国目前的投资过热可以考虑适当提高贷款利率。

关键词

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利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利率 传导机制 面板数据 投资

引言

凯恩斯学派认为利率是通过人们的流动性偏好心理影响人们的投资、消费和储蓄行为,影响有效需求,进而影响物价、收入和就业水平,利率是整个国民经济中至关重要的经济变量。从微观角度看,利率一方面通过与资本边际效率进行比较,对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决策起决定性作用;汉森、希克斯赞同并坚持凯恩斯关于利率作用的观点,不仅强调利率对经济的作用,而且还把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中介目标。从IS-LM模型中可以看出,利率对货币需求、投资和储蓄都有影响,央行可以根据利率来调节经济。凯恩斯学派认为,当利率下降时,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下降,人们会更多地进行实物投资,从而导致产出的增加;反之,当利率上升时,实物投资就会下降,从而导致产出的下降。

我国的利率并未完全市场化,中央银行对于利率变动具有较强的调控能力,如果利率能够很好地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那么利率首先要对投资产生显著的影响。然而,从现有文献来看,我国的利率政策效果似乎不太明显。比如宋旺、钟正生(2006),方先明(2005),江春(2006),谢平(2003),刘莉君(2006),乔婕(2006),陈屹立(2011),刘春林(2009),杨江娜、戚浩、谭君荃(2007),梁安琪(2011)等都进行了直接或间接的实证分析,所用的数据既包括年度数据,也包括高频的季度和月度数据,采用的方法有协整、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及基于VAR模型的方差分解和脉冲响应方法,得出的结论较为一致,即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存在障碍,利率未能发挥较有效的传导作用。

已有文献对于利率传导机制效果的研究几乎都是以全国为样本,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虽然从全国范围来看,利率机制的传导作用并不明显,但根据金融深化理论,经济发达地区利率更能反映资金供需状况,利率传导作用应该越显著。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验证利率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是否能够有效发挥传导作用,如果利率在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能够有效发挥传导作用,则我们可以从该地区的经济状况、产业结构、金融体系等方面寻找借鉴之道;反之,如果在经济较发达地区,利率的传导作用都不明显,这说明我国利率体制还存在深层次问题,需要进一步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对于投资以及产出影响的理论分析

利率对于投资以及产出的影响,不同的经济学派有不同的分析理论,此处仅对凯恩斯学派理论做一简要分析。

(一)利率对于投资的影响

根据汉森-希克斯(IS-LM)模型,投资指的是实物投资而不是金融投资,利率是金融资产的收益率,在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中,金融资产仅仅是债券。当利率上升时,意味着债券的收益率上升,人们更愿意用货币进行金融投资而不是实物投资;当利率下降时,金融资产的收益率下降,人们会用实物投资来替代金融投资。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厂商的投资资金来源于金融机构的贷款(或债券),在利率水平较高时,厂商的投资成本会相应提高,如果其他条件不变,利润水平就会降低,这会降低厂商投资的积极性,从而使投资需求减少;反之,在利率水平较低时,由于投资成本的降低和厂商利润的相应增加,自然会刺激投资需求的增加。因此,在汉森-希克斯模型中,利率和投资是负相关的,投资会随着利率的下降而增加。

需要说明的是,凯恩斯学派的IS-LM模型并未区分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这可能和凯恩斯所处的年代有关。凯恩斯理论是在经济大萧条中发展出来的,凯恩斯经济学因此也被称为萧条经济学。在经济大萧条中,由于总需求不足,当采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人们持有的货币增加时,并不会立即导致物价的上涨,因此在凯恩斯理论中的物价是具有刚性的,这也就意味着没有通货膨胀,实际利率和名义利率是一致的。

(二)利率对于产出的影响

从支出角度看,国民收入由投资、消费、政府支出和净出口构成,利率对产出的影响是通过投资来实现的。当利率降低时,投资增加,由于投资具有乘数效应,这导致产出以乘数增加。凯恩斯学派的IS-LM模型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如果货币当局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这将使得LM线向右移动,形成新的均衡时,利率降低,产出增加。

利率变动对于苏锡常固定投资不同影响的实证分析

(一)基本模型

由于本文研究的是利率机制的传导作用,我们主要分析利率变动对投资的传导作用。根据汉森-希克斯模型,投资不仅由利率决定,还由国民收入决定,这样的逻辑显然是合理的。一方面,当人们自身的收入越高时,可以用于投资的额度才会越高,投资和收入是正相关的;另一方面,根据前文所述,利率和投资是负相关的。因此,我们可以把投资描述成如下函数:

I=I0+ar+bY (1)

在(1)式中,I0表示自发性投资,r表示利率,a表示投资对利率的敏感系数,Y表示国民收入,b表示投资对国民收入的敏感系数,I表示总的投资水平。

显然,如果利率传导机制是有效的,a应该是一个负数,且显著不等于0,验证利率传导机制的有效性就转变为验证a是否显著小于0。

(二)模型验证的方法与数据的选取

1.模型验证方法。对于(1)的验证,本文不打算采用时间序列模型或ARIMA模型,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利率对经济的变动或经济状况对于利率的变动应该比较敏感,短期就会产生效应;二是凯恩斯学派的经济理论是一种短期分析理论,如果经济数据以年为样本,利率对经济的影响采用时间序列分析也不是太合适。因此,本文对(1)的验证拟对苏锡常三个地区分别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然后再采用面板数据进行回归,以验证a是否显著小于0。

在此基本思路下,对(1)的验证就变为:

It=I0+art+bYt-1+ε (2)

在(2)中,It为t期的投资水平,rt为t期的利率水平,Yt-1为t-1期的国民收入水平。

2.数据的选取。为了验证发达地区的利率传导效应,我们以苏锡常地区1992-2011年共20年的历史经济数据作为样本。限于数据的可得性,我们以固定资产的投资水平来代替总投资水平。利率水平、国民生产总值(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都是名义变量,未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这并不意味着名义变量能够代替实际变量,而是因为如果用实际变量对(2)式进行回归分析,只需用名义变量除以各期的物价指数,对a和b的回归结果不会产生影响。所选取的数据参见表1。

(三)实证结果

1.苏、锡、常三地区普通最小二乘法回归结果。我们首先对苏、锡、常三个地区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的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三个地区b的估计值均大于0,P值均小于0.05,这表明固定资产投资和国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固定资产投资随着国民收入的增长而增长。而利率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我们需要对这三个地区具体分析:

对于苏州,a的估计值为-113.883,这似乎表明随着利率的降低固定投资会增加,利率传导机制能够产生相应的作用,但由于p值为0.923,这说明在苏州利率变动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是不显著的。

对于无锡而言,a的估计值大于0,这表明利率似乎未能发挥相应的传导作用,而P值(0.406)大于0.05,这表明利率变动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也是不显著的。

对于常州而言,a的估计值大于0,且P值仅为0.009,这意味着利率和固定资产投资表现出显著的正相关性,这是一个相当令人费解的结论,没有任何理论支持这一点。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笔者认为可能在于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利率的传导机制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在经济运行的特定时期,在利率传导机制失灵的前提下,常州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利率变动刚好表现出正相关变化。但为了进一步确定利率传导机制是否有效,还是有必要对苏州、无锡、常州的数据进行面板分析。

2.苏、锡、常三地区面板分析结果。我们对苏锡常三个地区1992-2011年的经济数据进行面板分析,对于面板数据的回归分为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我们通过STATA9.0简单编程,分别做固定效应和随机效应回归。

随机效应回归结果。随机效应回归的各系数如表3所示。

从随机效应回归结果来看,a的估计值为-1527.851,但p值为0.172,因此利率虽然和固定资产投资表现出一定的负相关性,但利率的变动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是不显著的;而国民收入的回归系数b的估计值为0.421,p值为0.000,这表明国民收入对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是显著的。由于随机效应的Wald统计量为1013.56,p值为0.000,这表明我们应该拒绝个体效应和解释变量不相关的原假设,即随机效应模型是不合适的,因此下面我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回归。

固定效应回归结果。固定效应回归的各系数如表4所示。

由于“当随机效应模型正确时,固定效应估计量仍将产生可识别参数的一致估计值”,“固定效应估计量一般优于随机效应估计量”,或者我们也可以认为如果个体效应与解释变量相关时,固定效应模型的估计量是一致且有效的,但随机效应估计量是非一致性的。

在固定效应模型下,参数联合检验的F统计量以及相应的P值分别为F=560.08和P=0.000,因此整体拟合效果较好。解释变量和个体效应的相关系数为-0.3983,这表明个体效应和解释变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进一步,检验固定效应是否显著(原假设为个体效应和解释变量不相关)的F统计量以及相应的P值分别为F=6.59和P=0.0027,这表明我们应该拒绝个体效应和解释变量不相关的原假设,即固定效应模型是合适的。在固定效应模型下,利率变动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仍旧是不显著的(p值为0.464);而国民收入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是显著的(p值为0.000)。

根据实证的结果,我们可以认为:利率的变动不会对固定资产投资产生显著的影响,而国民收入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是显著的,当国民收入每增加1元时,固定资产投资将增加0.445元。

综上分析,在江苏省发达地区,利率的传导机制作用是存在障碍的。

利率政策在我国缺乏效果的原因分析

通过对发达地区的样本分析,可以认为我国的利率政策未能起到应有的传导机制作用,这表明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还不够,具体来看,可能是以下几方面原因导致的:

(一)利率市场化程度不够

利率发挥调节资金流向的作用前提是利率能够反映资金的供求状况,这只有通过市场的价格机制才能做到这一点。这也意味着,市场化的利率是利率有效传导机制的前提。我国自1996年就启动了利率市场化改革,但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是以人民银行的公布的基准利率为前提的,虽然可以根据市场状况做出一些浮动,但总的来说我国的利率市场化程度不够,不能完全反映真实的社会资金供求状况,难以灵活有效地带动经济主体对其行为进行调整,这就使得我国利率政策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商业银行、企业、居民的信贷行为所受约束较多

除了利率市场化以外,利率机制要能够发挥作用,还要求在此利率下银行和企业、居民能够自愿进行借贷行为。我国的商业银行除了借贷款利率受中央银行基准利率指引外,贷款的数量也受到诸多的政策限制,这就意味着即使贷款利率较低,企业和居民也想要得到贷款,但仍旧很难按照现有利率获得贷款支持,此时的贷款利率即使接近市场利率,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流通,利率机制的传导作用仍旧很难发挥。

(三)实体经济对于利率变动可能缺乏相应的弹性

利率机制作用的发挥除了依赖市场化的利率以外,还和实体经济对于利率变化的敏感性有关。笔者认为,经过三十多年的市场化改革,我国的企业在市场中获得了一定的经验,对于利率的变动是相对敏感的;但从居民角度来看,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储蓄是最主要的资产保存方式,即使银行降低利率,储蓄并不会随利率的下降而下降,从这个意义上看,我国的居民储蓄对利率变动是缺乏弹性的,我国商业银行的居民储蓄连年增加也说明了这一点。这就意味着利率变化对于居民的资金流向调节作用是有限的,这也可能是利率机制缺乏传导作用的原因之一。

发挥利率机制传导作用的政策建议

针对利率政策在我国缺乏效果的现状和原因,本文认为只有在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下,央行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影响市场化的利率才能更好地发挥利率机制的传导作用。具体来看,有以下两方面的建议:

(一)进行较彻底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利率市场化是利率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进行较彻底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央行应该减少对于商业银行存贷款利率的直接干预,在现阶段,如果不能放弃基准利率指导,那么可以加大商业银行根据基准利率的波动范围,同时减少对商业银行贷款数量的限制;另一方面,政府应该使民间金融合法化,以形成充分的市场竞争态势,只有市场竞争下形成的利率才是市场化利率。

(二)央行对利率的影响应采用市场化的手段

利率政策首先意味着央行通过某些手段干预市场利率以达到特定的政策目的,但货币当局如果进行直接干预,指定基准利率,利率的市场化就难以实现,因此央行应该采用市场化的手段。比如,人民银行可以通过再贴现率来表明自身调控的目标,可以通过市场公开业务影响货币供给量从而影响市场利率,对于较长期的经济调整可以通过准备金率来影响市场利率进而影响实体经济。总之,央行只有通过市场化手段来影响市场化的利率,利率机制的传导作用才能实现。

1.宋旺,钟正生.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的存在性及原因[J].经济研究,2006(3)

2.方先明,孙镟,熊鹏,张谊诰.中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5(7)

3.江春,刘春华.货币政策的利率效应:来自中国过去20年的实证[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2006(2)

4.谢平,袁沁 .我国近年利率政策的效果分析[J].金融研究,2003(5).

5.陈屹立.经济波动中的利率政策有效性探究[J].岭南学刊,2011(5)

6.刘春林.利率政策对固定资产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J].管理观察,2009(21)

7.杨江娜,戚浩,谭君荃.我国贷款利率对固定资产投资影响的实证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6)

8.高山,黄杨,王超.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效性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7)

9.陈勇.我国利率政策有效性研究[R].厦门大学,2009

10.盛朝晖.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效应分析:1994-2004[J].金融研究,2006(7)

11.楚尔鸣.中国货币政策传导系统有效性的实证研究[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12.孙敬祥.我国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的分析与检验[J].经济师,2008(8)

13.江群,曾令华,黄泽先.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动态分析:1993-2007[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4)

14.柳明花,李虹墨.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实证分析[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

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利率范文第3篇

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不少投资决策成功的项目,但也存在一些严重失误的投资决策,其造成的损失让人触目惊心。主要表现在:一些建设项目管理上存在较大的漏洞,“三边”工作较多,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方面超过资金筹资能力,盲目上项目,造成半拉子工程使上千万、甚至上亿元的投资无法发挥经济效益,一些项目投资可研深度不够,项目一建成就开始亏损,造成较大的投资损失。

为提高固定资产投资效益,节约工程建设资金,减少建设过程中的损失和浪费,作为项目的投资方必须加强对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和项目投运后的效益评估与分析,正确评价项目的盈利能力和经营风险水平。下面我就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效益评估与分析谈谈个人的一些体会:

一、进行投资审计效益评估与分析的必要性。

固定资产投资效益就是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所取得的有效成果与所消耗和所占用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之间的比例关系,即固定资产投资的“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效益评估与分析,对于提高项目决策科学化水平,促进投资活动规范,改进项目管理和提高投资效益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1、有利于促使投资方加强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提高项目的决策水平;2、有利于控制项目投资造价,通过对批准概算审计、概算执行情况审计、投资效益评估,分析存在差异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对于控制工程造价起到积极的作用;3、通过对项目投资效益的评估与分析,全面评价项目投资决策的可行性,评价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预测正确性。4、总结建设管理和经验,通过投资审计效益评估与分析,找出在建设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和差距,提出改进的意见或建设。有利于改进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二、投资审计效益评估与分析的原则。

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投资项目,其风险程度、外部环境和不确定因素也不同,应当采取相应的效益评估与分析方法。真实反映项目的投资效益是项目投资效益分析与评估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在项目评估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投入与产出的观念。评价时不能只考虑项目的直接投资,还要考虑相关投资,大型项目还需考虑主体项目的配套是否同步建设,以发挥综合效益,产出必须大于投入,获取最大的投资效益是项目投资的最终目的,

2、建立资金的时间价值观念。资金是有时间价值的,不同时段其资金的时间价值是不同的,可参照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及行业平均收益率来计算项目的投资净现值和投资收益率,以正确反映项目的盈利能力,评估其投资风险。

3、建立项目机会成本及边际收益的观念。机会成本就是投资本项目放弃其他项目投资的损失,边际收益就是考虑项目建设所需材料和设备及生产稀缺的主要原材料和主要产品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引起的价格波动对投资成本和经营效益的影响,这对于选择投资项目决策时十分重要。

4、建立合理的判断标准。在进行投资审计效益分析与评估投入与产出时,应以国内现行市场价格为基础,同时还应考虑供求关系、销售运输方式、建贷利率、营销方式等因素对投资收益的影响程度。

5、要考虑投资风险。任何投资决策都有风险,一般来说项目投资风险越大,投资收益率越高,我们要通过趋势分析进行概率测算,估算项目投资实际存在的风险水平。

三、投资审计效益评估与分析。

运用专门的投资效益评估与分析方法,对项目投资经济指标、批准根据的合理合规、概算执行情况、建设进度及综合生产能力、投资收益率及投资控制效果等进行全面的分析与评价,分析其产生差异的原因,提出相关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以促使全面提高项目决策水平和管理水平。

(一)、项目投资经济指标审计。

通过计算项目净现值、现值指数、内含报酬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利税率及投资偿还期等经济指标,审查投资效果是否可研报告中预测的经济指标值,来判断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可研报告编制的正确性。

1、复核净现值。根据已完项目投产后现金流入量和实际投资额,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或同行业收益率计算该项目实际净现值,如果净现值为正数,该投资项目的现金流入量现值大于现金流出量现值,表明该项目投资实际报酬率大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或同行业收益率。

2、复核现值指数。根据已完项目投产后现金流入量与实际投资额,按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或同行业收益率计算其现值指数,如果现值指数大于1,该投资项目的现金流入量现值大于现金流出量现值,表明该项目投资实际报酬率大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或同行业收益率。

3、审核内含报酬率。内含报酬率是指使投资项目的净现值为零的贴现率。根据已完项目投产后现金流入量现值与实际投资额现值,计算其实际报酬率,判断实际报酬率是否大于同期银行贷款利率和同行业投资收益率。

4、审核投资利润率和投资利税率。在不考虑现值的情况下计算投资利润率和投资利税率。投资利润率为税后净利润与实际投资额之比,投资利税率为税前利润加其他应上交税之和与实际投资额之比。

5、审核投资贷款偿还期。一般投资项目大部分的资金来源为银行融资,项目投运后,财务现金流量的大小直接影响项目的贷款偿还能力,通过对财务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流量在考虑贷款利息的情况下如实计算项目贷款实际偿还期。

上述五项目经济指标是评价项目投资效益的重要方面,净现值和现值指数反映项目方案的可行程度,内含报酬率、投资利润率和投资利税率反映项目的盈利能力,贷款偿还期反映项目偿还贷款的能力。通过上述审核和计算,并与项目可研报告所预测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项目实际投资效益与预期效益的差异所产生的原因,并评价可研报告的编制水平和预测能力。(二)、项目批准概算合理合规性审计。

批准概算是按照国家规定的定额、指标、价格指数和费用标准,根据建设内容在项目开工前计算编制的,它是确定项目投资规模,控制项目投资的重要依据。对批准概算合理合规性审计可以用好管好建设资金,购置适合的设备,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同时还有利于项目建设单位改善管理,防止损失浪费,提高投资效益。概算的合理合规性审计主要内容:

1、概算合规性审查。审查批准概算是否经有权部门批准,概算的编制是否与批准的计划任务书规定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相符,有无人为压低或抬高概算的现象,概算编制所依据的定额、指标、收费标准及设备价格是否符合规定。

2、概算经济合理性审查。审查项目设计是否按生产和工艺的要求作了合理的全面规划,在建设过程中大的设计变更对投资造价和建设工期的影响,主要生产车间与辅助生产车间的生产能力是否配套,对“三废“的处理是否达到规定的要求,项目建成后是否形成综合生产能力。

3、概算调整合法性审查。批准概算在实施过程中往往由于材料设备的调价、汇率的变动等原因,需对原批准概算进行必要的调整,对调整概算的审查,重点把握调整的理由是否充足,调整概算的范围、幅度、金额是否适当。

加强概算的审计,核减高估多算部分,可以促进施工企业加强施工成本核算,同时合理的概算加上必须的考核措施能调动建设单位的积极性,批准概算合理合规性的审查,对于控制项目投资总额,提高投资效益起到直接作用。

(三)、概算执行情况审计。

批准概算是控制项目投资造价的基本依据,国家审计署关于《建设项目概算执行情况审计实施办法》规定,重点对建设成本、资金使用、设备材料的领用、其他费用的列支等对照批准概算,审查其开支的合理性和合规性。

1、审查建设资金的到位情况及使用。重点把握建设资金的来源是否合法、是否按投资计划及时到位,建设资金是否存在转移、侵占的挪用的问题。

2、审查已安装设备和不需安装设备(含辅助生产设备)。根据批准概算的设备清册,逐项核对已安装设备与设备清册和一致性,对多列支的生产设备要作调整,审查设备价格是否按中标价加合理的运杂费列入决算,有无存在乱加价的问题;对辅助生产设备按台数和金额两个方面进行控制,重点关注以套为单位进入决算设备的明细,防止夹带便携机等个人用品。

3、审查建设成本及收支的合规性。重点在建设成本的归集是否按规定执行,计算是否正确,有无将不合理费用挤入建设成本,重点审查往来款项是否真实和合法,有无存在“帐外帐”和损失浪费的问题,清点剩余物资,评价物资采购计划的正确性和物资管理水平。

4、审查其他费用列支的合理合规性。重点把握建设单位的费用开支、前期工程费、生产准备费的列支手续及标准是否合理合规,建贷利息的分配是否按规定分摊,动用基本预备费是否有充分的理由及相关手续等。

通过概算执行情况审计,可审减不合理和不合规的费用,达到控制工程造价,提高投资效益的目的。

(四)、建设进度及综合生产能力审计。

建设进度及综合生产能力会影响投资效果,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其结果将有利于加快资金周转,减少建贷利息支出,迅速形成生产能力,控制工程造价。而综合生产能力的形成对项目的盈利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建设进度的审计主要注重如下几个方面:

1、建设工期的审查。应将实际建设工期与计划工期、同类型项目建设工期相比较,并分析单项工程计划进度的执行情况,分析原因,作出公正的评价。

2、未完工程的审查。它反映项目建设进度和投资效果,应将在建项目累计投资额与已完项目累计投资额相比。

上述二个指标分别从不同角度反映项目建设的速度和效益,审计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作出较为客观全面的评价。

综合生产能力审计主要侧重于以下两个方面:

1、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水平的审查。生产是指项目投运后新增生产能力与设计生产能力相比,它反映项目建设形成的生产能力和是否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要求。

2、这到设计生产能力时间的审查。大型项目投运后一般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和消缺完善,是否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到设计生产能力水平,若在时间上提前达到设计能力,这说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项目盈利能力提前。

对达不到设计能力的项目,审计要查明其原因,并计算因此而带来的经济损失,提出相应的审计建议。

(五)、项目投资风险的审查。

由于固定资产投资金额大,时间长,涉及方方面面,建设过程中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或建成投产后外部环境发生较大的变化,因此需对项目的风险进行评估与分析。

我们在对项目投资效益进行评估与分析时,除了考虑货币时间价值、投资机会成本、物价指数等因素外,还需考虑如市场供求关系、供货及运输方式、贷款利率、营销管理机制等一些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会对我们计算的一些基础数据产生影响。因此在进行投资效益评估与分析时需对不确定因素进行计算。

1、盈亏平衡分析。即项目投运后,对产品产量、销售价格、变动成本、国定成本及利润进行盈亏平衡分析,确定其盈亏平衡点的产量,分析项目创利能力和抗市场波动风险能力。

2、敏感性分析。工程实施过程中和投产后,受到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销售价格和利率的变化因素影响,由此而造成对项目投资收益的影响等进行敏感性分析,计算其变动对项目投资效益的影响程度。

四、结束语。

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利率范文第4篇

今年第一季度各项宏观经济数据近期相继出炉,与去年第一季度相比,国内生产总值增长9.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3.0%,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8%。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通货膨胀压力未有缓解,社会上对于央行可能进一步采用加息等货币紧缩政策的猜测甚嚣尘上。

笔者以为,央行是否加息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物价、美联储动向、投资。

首先看物价。导致居民消费价格增长的主要因素仍是粮价,住房、医疗、教育也是增长较快的项目,衣着、耐用消费品、交通工具、通信工具的价格仍在下跌,这也验证了商务部“多数商品供大于求”的调查。与固定资产投资激增相比,第一季度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7%。就笔者了解,在社会保障不足、子女教育费用高企的情况下,由于对工资收入增长不乐观,普通工薪阶层将增加储蓄比例,减少或不增加非吃住类的消费。物价的长期上涨也因此缺乏基础。另外,国家对粮食问题高度重视,今年接下来几个月粮价继续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随着部分地区限制投机性“炒房”政策的实施,今年房价的增幅也有望减小。

其次看美联储动向。近期,关于美联储最早将于今夏加息的预期愈发强烈。有分析认为,美联储加息后,中国央行可以同幅加息,美元和人民币的套利空间不变。然而笔者更倾向美国于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加息的判断,因为就业数据是美联储需要考虑的重要标准,11月美国大选的影响也必须考虑在内。

第三看投资。从理论上来说,加息可以增加投资成本,从而抑制投资。然而分析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构成,就会发现其影响有限。以钢铁行业为例,在利益的驱动下,目前一些民资进入的势头十分强劲。有数据表明,2003年市场钢铁企业结算价格比上年增长了16.77%。与高利润预期相比,小幅加息不可能使新开工项目下马。加息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助推投机人民币升值、增加银行改革负担等已是老生常谈,增加债券融资成本也是要考虑的因素。在加息预期下,期限5年的2004年记账式(三期)国债的票面年利率为4.42%,同期限的定期存款利率为2.79%,同期限的贷款利率下限为5.022%,而今年还有大量国债要发行,金融债和企业债的融资成本也将水涨船高。截至2003年末,我国个人住房贷款已经超过1万亿元,加息将如何影响房地产业,如何对整个经济产生影响也亟需研究测算。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投资增速已经开始回落。这其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信贷的控制可能非常重要。工行明确表示,要均衡、审慎地增加贷款投放,严格控制对过热行业和国家限制行业的授信,严禁对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项目贷款。农行表示,对整体上处于过热的钢铁、水泥、电解铝等三大行业的信贷审批权一律上收到总行,对出现过热苗头的房地产、汽车行业的信贷审批权要上收到一级分行以上。中行、建行也强调严控热点行业信贷过快增长,收紧对部分投资过热行业项目的审批。由于四大行的贷款占大头,只要上述措施落到实处,部分行业投资过热的情况就有望得到有效控制。(摘自2004年4月22日《国际金融报》)

固定资产投资贷款利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南昌市;房地产市场;泡沫

中图分类号:F127.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161(2011)03-0052-03

一、房地产泡沫及其成因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Charles P.Kindleberger认为:房地产泡沫可以理解为房地产价格在一个连续的过程中保持持续上涨,这种价格的上涨使人们产生价格会进一步上涨的预期,并不断吸引新的买者――随着价格的不断上涨与投机资本的持续增加,房地产的价格远远高于与之对应的实体价格,由此导致房地产泡沫。简言之,房地产泡沫就是房地产由于过度投机而产生虚伪的需求从而使房地产的价格虚高。

一般来说,房地产泡沫的成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土地稀缺

众所周知,土地是一切经济活动的载体,而土地的最大经济特征就是稀缺性,与其他生产要素相比,土地的供给弹性最小。土地的稀缺性是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基础。房地产与人们和企事业单位的生产生活等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由于土地的有限性,且房地产兼有资产和消费品两重性,从而使人们对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存在着很乐观的预期,导致土地价格的上扬,从而使房地产价格偏离资产的实际价值,为泡沫的生成提供了基础条件。

(二)投机需求膨胀

投机需求膨胀是房地产泡沫产生的直接诱因。对房地产出于投机目的的需求,即人们买楼不是为了居住,而只是为了转手倒卖。而市场上总有一批从众参与者,他们没有足够的信息来源,也观测不到准确的信息,他们对未来预期的形成主要依赖于市场上其他人的行为来选择自己的行为策略。由于从众行为的出现,导致当有少数人预期房价上升而购房投资时,有更多的人也会增加对房地产的投机需求,使房地产的价格上升。这种行为一旦形成你追我赶的态势,就很难抑制,房地产泡沫随之产生。

(三)过度放贷

金融机构过度放贷是房地产泡沫产生的直接助燃剂。由于房地产价值量大的特点,房地产泡沫能否出现,一个根本的条件是市场上有没有大量的资金存在。由于房地产是不动产,容易查封、保管和变卖,使银行部门认为这种贷款风险很小,在利润的驱动下银行也非常愿意向房地产投资者发放以房地产作抵押的贷款。此外,银行部门还会过于乐观地估计抵押物的价值,从而加强了借款人投资于房地产的融资能力,大量银行资金的介入,进一步地加剧了房地产价格的膨胀和泡沫的产生。

(四)投资渠道狭窄

随着南昌市经济发展,市民手中积累了一些财富,让这些资金保值增值是他们日思夜想的问题。老百姓的资金没有地方投资,钱放在银行储蓄,大家不甘心,因为相对于通货膨胀来说,利率很低。目前,南昌市实体经济的投资渠道明显偏窄,很多行业都是国有资本在垄断,民间资本难以进入。由于实体行业投资渠道受限,且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行业利润下降,于是股市和楼市变成了他们寻求的有效投资通道。相对于股市,房地产这种固定资产更具有保值增值的效果,大量资金自然涌入房地产市场。

二、房地产泡沫的危害

(一)造成经济结构失衡

房地产泡沫的存在意味着投资于房地产有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在泡沫经济期间,大量的资金向房地产行业集聚,意味着生产性企业缺乏足够的资金,或者说难以用正常的成本获得生产所必需的资金。但每个行业都是社会必不可少的,而且作为经济发展的龙头也不一定就只有房地产一个行业。房地产只是一个阶段经济发展的龙头,良性发展时龙头作用显著;然而房地产不可能成为永远的龙头,如果一旦失去控制,那就可能成为危害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祸首。房地产泡沫把经济发展引向崩溃的边缘,重蹈日本、中国香港、美国、迪拜等房地产泡沫带来的严重经济危机。

(二)导致金融危机

房地产业与银行的关系非常密切,这主要是由房地产业投入大、价值高的特点决定的。有资料表明,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项目投入资金中约20%-30%是银行贷款;建筑公司往往要对项目垫付约占总投入30%-40%的资金,这部分资金也多是向银行贷款。此外,至少一半以上的购房者申请了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这几项累加,房地产项目中来自于银行的资金高达61%。房地产泡沫把银行变成了房贷银行,使得银行资产骤然增高风险,而一些需要资金的生产企业贷款大量减少,长此下去,随着房地产泡沫的破裂,银行也将风险大增,危害国家的金融安全,并引起连锁反应。比如2008年美国房地产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

(三)引发政治和社会危机

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往往伴随着经济萧条,企业财务营运逐渐陷入困境,大量的工厂倒闭,失业人数剧增,居民实际收入下降。由于经济不景气和个人收入水平的下降,居民对未来怀有不同程度的忧心,因此会减少当期的消费,扩大收入中的储蓄部分,以防不测。个人消费的萎缩又使生产消费品的产业部门陷入困境,进入经济危机的恶性循环。在经济危机下,犯罪案件会激增。马来西亚1997年房地产泡沫破灭以后,当年的犯罪率比1996年增加了38%。由于人们对日益恶化的经济危机感到不满,社会危机将逐渐加剧。

三、南昌市房地产市场泡沫分析

目前,判断房地产市场是否存在泡沫,国际上通用的指标有房价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房地产投资额与固定资产投资额之比、房价收入比、租售比。其他的一些指标还有空置率、施工面积与竣工面积比等等。我们将运用房价上升幅度与GDP增幅之比、房地产投资额与固定资产投资额之比、房价收入比三项指标,采用数据对比法来分析评价南昌市房地产市场2007年至2010年期间的泡沫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希望有助于南昌市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房价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

房价上升幅度与GDP增幅之比是测量房地产相对于实体经济(GDP)增长速度的动态相对指标。GDP增长率反映的是用货币表示的居民可供最终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实际增长程度。其中,该年的当年价国内生产总值与该年不变价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即为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既反映了私人消费品,也反映了公共部门、生产资料和成本、进出口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动程度,比一般的物价指数吏综合。房屋及相关的建材等行业的商品和劳务作为其中一部分,其价格走势当然与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具有相当的一致性。房价增长幅度与GDP增长速度的对比度,经常被人们作为房地产泡沫的判断尺度。该指标值越大,房地产泡沫的程度就越大;一般认为,当房价上涨幅度是

GDP增幅的2倍以上时,认为房价很不正常,有较大泡沫;只要前者的增长速度不超过后者,就可以认为不存在房地产泡沫。因而,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只要将房屋价格的上涨率与反映全部商品及劳务价格变动的GDP平减指数比照,就可以测定房地产在全部商品体系中价格的走向,从而为房地产业的冷热判断提供依据。

2007年,南昌市GDP为139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5.5%,房屋均价为4256.8元/m2,房价增长率为17%:2008年,南昌市GDP为166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5%,房屋均价为4990元/m2,房价增长率为17.2%;2009年,南昌市GDP为1837,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3.1%,房屋均价为4645元/m2,房价增长率为-6.9%;2010年,南昌市GDP为220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房屋均价为5573元/m2,房价增长率为19.98%。可以计算出,南昌市2007年房价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比值为1.1;2008年为1.15;2009年为-0.53;2010年为1.43。从这一指标来看,都未达到“2”的警戒线,说明南昌市房地产投资在2009年至2010年之间还是处于安全线内的。但我们也看到,除了2009年因国家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房价出现负增长外,其他各年房价上涨速度都超过了GDP增长速度,且呈增速加快态势,这说明南昌房地产市场出现一定的过热现象。

(二)房地产投资额与固定资产投资额之比

房地产投资额与固定资产投资额之比。这一指标可以反映用于房地产业的投资占某一地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例,用来说明某一地区当年有多少资金投入到房地产业。国际公认是不宜超讨10%。

2007年,南昌市房地产投资额为125.6亿元,投资增长率为13.4%,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809.92亿元,增长率为26.23%:2008年,南昌市房地产投资额为163.3亿元,投资增长率为30%,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086.05亿元,增长率为34.09%:2009年,南昌市房地产投资额为198.25亿元,投资增长率为21.4%,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464.9亿元,增长率为34.88%;2010年南昌市房地产投资总额为230.15亿元,投资增长率为16.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1935.6亿元,增长率为32%,可以算出2007年南昌市房地产投资额与固定资产投资额之比为16%;2008年为15%;2009年为14%;2010年为12.3%。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该比例超过了国际公认是否存在泡沫的临界点10%,但在2009年至2010年期间南昌市房地产投资额与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值是呈现下降趋势的,说明还没有出现全局性的房地产泡沫现象。

(三)房价收入比

房价收入比是指城市的平均住房价格与每户家庭可支配收入之比。房价收入比反映了居民家庭对住房的支付能力和承担能力,比值越高,支付能力就越低。国际比较通行的说法认为,房价收入比在3-6倍之间为合理区间。

从表2可以计算出南昌市2007年的房价收入比为9.77;2008年为9.9l;2009年为8.46;2010年为9.15。从这个结果可以看出,南昌市商品房房价收入比较高,且呈放大现象,说明南昌市房地产市场存在着一定的泡沫。

四、南昌市房地产市场未来发展的建议

通过对南昌市房地产泡沫指标的数据对比分析,我们认为:近年来,南昌市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了轻度泡沫。结合上述对南昌市房地产市场的分析,就未来南昌市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加快南昌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步伐

按照“政府保障基本需求,市场提高住房水平”的思路,扩大有效供给,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步伐。在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方式上,南昌市应将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建设向更加合理化和人性化方向推进。一要合理规划商品房建设用地范围,不应在离市中心较远的位置建设经济适用住房,这样是变相的拉平房价,使得经济适用住房的价格和周边商品房价格持平。而应在配套设施较为齐全的区域建设保障性住房小区,有助于城市资源合理利用。二应采取多租少售模式。南昌市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未来,部分进城务工农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将日益严峻,他们没有能力去支付房价和银行贷款利率,只能靠租房来解决问题。保障性住房采取多租少售模式可以让更多的进城务工农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生活安定。

(二)加强南昌市房地产市场监管,保证市场运行的稳定性

政府应抓好南昌市闲置土地的清理和利用,严格执行闲置土地的开发期限,打击开发商囤积土地的行为。加强对南昌市商品住房预售行为的监管,未取得预售许可的商品住房项目,房地产开发企业不得进行预售,不得以认购、预订、排号、发放VIP卡等方式向买受人收取或变相收取定金、预定款等性质的费用。加大对捂盘惜售、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对开发商限期生产、限价销售、限融资渠道、限信贷规模,对已取得预售许可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在规定时间内一次性公开全部房源,严格按照申报价格,明码标价对外销售,销售的价格不得超过申报价格。以控制价格短期内的波动变化,确保房地产销售的市场秩序。

(三)保持南昌市房贷的稳定,限制投机性购房需求

近期,国家采取了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房地产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贷款额大幅度下跌,这会导致投资在房地产市场中的资金突然减少,部分开发商资金链断裂,使得楼盘停工、建筑工人失业、商品住房供应减少,这样的结果可能会导致恶性循环。因此,南昌市不应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政策而急剧减少房贷额,而应采取逐渐递减的方式进行,从而维护南昌市房贷的平稳。另外,银行要密切关注放贷对象的信用等级,认真核实贷款申请人信息,采用差别信贷政策,提高居民家庭购买第二套及以上住房贷款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如果住房投机炒作者的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上升到一定程度,其购买住房贷款风险也会立刻显现出来。信贷政策的收紧与成本的提高会限制投机购房需求。

(四)改善投资环境,拓宽南昌市民投资渠道

南昌市应该着眼于拓宽私人投资渠道,打破管制和垄断,让民营企业可以进入更多行业投资。降低行业进入门槛,降低高管制的一些行业的投资门槛,比如公用事业、基础设施建设、金融、旅游等,通过改善投资环境,让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实体行业,让投资实业经济的民间资本获利。只有这样,才能疏导拥积在房地产市场的资金,维持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木祥,中国房地产泡沫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2]李延喜,次贷危机与房地产泡沫[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

[3]何毅,王春玺,关于江西房地产市场的实证分析与发展建议[J],江西社会科学,2009

[4]李涛,伍建平,房地产泡沫的成因及防范措施探讨[J],山东理工大学学报,2004,(02)

[5]华伟,房地产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6]包宗华,房地产先导产业与泡沫经济[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4

[7]南昌市统计局,nctj.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