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财务共享中心实施与服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共享服务的理念就是将管理机关的战略决策与操作执行职能相分离,对操作执行职能实施统一、集中管理,实施共享服务管理,使得执行力提升,同时管理者更加关注战略研究和决策。共享服务中心是伴随着跨国公司业务的全球化,基于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和管理专业化、标准化,并结合共享理念而诞生的。中心是一个综合性的业务处理和服务中心,其实质是将过去分散在各个地区公司的某些业务,按照一定规则集中,由共享中心统一提供专业化、标准化、自动化服务。中心通常建立在低成本地区,业务范围涵盖财务与会计、人力资源、IT、采购、客服、内控、审计等服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设没有行业限制,公司与公司之间由于业务性质和结构的区别,中心的职能设计可能有所不同,但是只要有大量的、不断重复的流程和操作,中心的设计就存在必要性。
大型跨国集团公司通常采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下简称FSSC)的管理模式,尤其是海外项目多的企业,使海外业务单元能够共享专业化和标准化服务,减轻海外派驻人员的财务职能负担,降低风险,有效提升海外财务管理的水平。目前全球70%以上的财富500强企业正在应用财务共享服务,90%的跨国公司正在实施共享服务。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优势
FSSC业务通常包括财务应付、应收、总账、资产、存货、工程费用、报销、资金支付、档案集中管理、财务报告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优势在于其规模效应下的财务管理水平提升、成本降低及效率提高等。具体表现为:
(一)整合能力
基础财务业务统一由FSSC中专业化的财务会计完成,将财务管理人员从繁杂的基础业务工作中解放出来,更集中精力于经营分析和战略规划。同时,FSSC能为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核算和经营决策分析等,提供全方位的数据支撑。
(二)加强监控
各基层单位内部的环境和人际关系对基层单位财务会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当会计准则或总部政策和基层单位意愿发生冲突时,财务人员有时候会选择向基层单位妥协。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后,FSSC直接隶属总部管理,而且基于流程和业务分工的财务作业模式使单据随机分配到每个业务处理人员手中,业务人员面对的不再是固定的财务人员,而是经过封装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串通舞弊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三)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
FSSC集中处理业务,在公司规模不断扩大财务业务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财务人员规模能够维持相对固定。公司在新的地区建立子公司或收购其它公司,FSSC能马上为这些新建的子公司提供财务支持。集中还能减少审计成本,节省培训费用等。
(四)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FSSC中人员的总体专业技能较高,提供的服务更专业。FSSC严格遵守企业会计准则和公司财务规定,有效提高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二、国际大型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具体模式
大型跨国企业及政府部门都开展了共享服务中心建设,包括通用电气、微软、强生、花旗银行、IBM、普华等。壳牌集团公司是世界著名的大型跨国石油公司,在世界 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2 000多个子公司,现有员工10多万人,他们从1992年开始采用共享服务中心模式管理海外财务业务。壳牌分别在克拉科夫(波兰)、钦奈(印度)、吉隆坡(马来西亚)、马尼拉(菲律宾)、新加坡、格拉斯哥(英国)六个城市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统一提供财务服务与监管。他们将财务业务中能固化的流程全部进行统一集中设计,建立了全球统一的会计核算标准、统一的财务报告、全球统一的报销流程、全球统一的资金支付审核流程,各中心各司其职,功能尽量不重叠,中心内部机构设置简洁高效。中心整套财务管理体系基于SAP系统建立,财务审批流程全部定制开发,资金授权额度固化在SAP系统中,财务管理流程严密。
花旗集团是当今世界资产规模最大、利润最多、全球连锁性最高、业务门类最齐全的金融服务集团之一。他们在中国、日本等亚洲地区都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他们不但将会计、资金付款等财务业务纳入共享中心,还将物资采购纳入共享中心,采用全球集中采购模式,小到办公用品大到大宗建筑材料的采购全部纳入统一管理和统一支付,非常节省成本。
三、大型跨国集团公司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构建模式设计
目前国际大型跨国公司的财务流程和会计核算基本都已经达到公司级统一,而且生产业务部门也都建成了ERP系统,为构建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如果国际跨国公司希望进一步变革财务处理流程,建议采用共享服务方式,成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由一个专业的队伍同时为若干个单元提供财务服务,以实现专业化、规模化、高效化的协同效应,从而达到进一步加强管控、规范管理、防范风险和提高管理效率的目的。
(一)FSSC总体架构
FSSC的总体架构设计见图1:
一级为总部共享服务中心。二级按公司主要业务类型分为海外共享服务中心、主营业务一共享服务中心、主营业务二共享服务中心、标准化共享服务中心、信息共享服务中心。如果公司业务部门已经统一推广ERP系统,那么每个二级中心下可以再根据ERP中各业务模块分类,下设各三级子中心,如物资、工程项目、生产成本、资产、报销、资金、会计、预算、股权、风险控制。FSSC中负责各业务模块的财务人员对自己所提供支持的业务领域有着深入的了解,有效支持业务和财务管理人员进行经营决策,同时,借助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总部的各项战略和财务管理需求直接地传递至各单位内部。
【关键词】海外企业财务管理共享中心汇率风险信用保险优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5
一、引言
当今世界正发生着复杂深刻的变化,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主要经济形势下,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发展缓慢,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大背景下,国家进一步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决策。随着《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出台以及战略的实施,中国对外投资企业必然要进行战略上的转型来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集团企业如何建设、管理海外公司,配合集团企业战略转型的实施,使之成为可以长期依靠的重要竞争优势就变得尤为重要。如何低成本、高效率地整合全球资源,进行资源的最优配置,建立一套有效的海外财务管理模式是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问题。
海外财务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分支,其基本内涵与企业财务管理一致。但是由于公司面临的海外环境更为复杂,在税务政策、会计制度、法律法规上差异较大,决定了海外财务管理与一般的财务管理相比有着更加复杂的特点,也对海外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外企业财务管理必须保证其整体性和一致性,并且在经营和管理中要全面考虑法律、制度、汇率、税率、国家风险等方面的差异。
二、海外财务管理的现状和挑战
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海外企业的发展与成败。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海外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也对海外财务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海外财务管理最为关键的环节是资金管理。为了满足海外业务的资金需求,最大化资金使用效率,集团企业需要对境外资金实行集中管理,然而海外机构所在国金融环境各异,母公司和东道国各项制度及监管体制不同,这些都给资金的集中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对各海外机构建立适应本机构的资金内控体系,在保证资金管控的同时又保证机构的高效运营,成为了资金管理中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对于拥有众多海外机构的企业来说,采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对所属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每个业务单元设置相应的财务部门,这样导致大量的人力和资源浪费在交易处理上,无疑是一种低效的财务管理模式。因此对于海外财务管理来说,降低财务管理成本,进行财务管理转型迫在眉睫。
另一方面,对于海外企业来说,外汇风险更是海外财务管理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2015年外汇市场出现大幅波动,给不少企业的海外财务管理造成了巨大的挑战。迈入2016年以来,外汇市场的波动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纵观企业,许多海外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还存在很多问题,综合风险观念不强,因此建立一套完善合理的风险管理体制是海外企业财务管理的当务之急。
随着海外业务的快速发展,也对财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来看,我国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严重不足,需求和供给之间存在巨大的缺口,人才的短缺严重制约着海外企业的扩张和发展。因此,加快国际化财务人才队伍建设是海外财务管理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三、海外财务管理的优化措施与途径
(一)财务共享中心
面对日益严峻的竞争,对于集团企业来说,建立“财务共享中心”成为了降低企业营运成本的必然选择。共享中心可以通过集中处理各个地区的财务和业务流程,减少财务职能的重复设置,把复杂的工作变得简单,并且可以全盘掌握、快速处理整个企业的财务信息,降低企业营运成本,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通过信息的共享可以提高财务信息透明度,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效率。同时,也可以加强对财务的控制。财务共享中心作为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能够带来巨大的成本节约,但是实施财务共享中心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项重大变革,企业需要在战略、组织与人员、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这四个方面加以关注和改造,才能保障共享中心实施成功。
1.战略
转向共享服务是公司的一项重要战略,企业实施共享服务,首先需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并且制定符合实际情况、切实可行的战略计划。公司的管理者应当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团队进行调查,综合公司现有规模和现实状况判断是否适合财务共享模式,是否具备了实施条件以及实施后可能带来的价值和风险。同时,可以通过介绍成功案例,与员工细致沟通,让整个企业组织和员工充分了解到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增强员工信心。
2.组织与人员
实施共享服务意味着组织变革和人员重组。将原有业务单元的一些部门重新整合到共享服务中心,不仅形成了一个新的内部组织,而且使得企业原有组织结构、人员和业务流程发生了巨大改变。在实施过程中,人员需要重组和调动,员工情绪可能会因此发生波动,公司领导应该加强与员工沟通,妥善安置员工并对员工进行培训,使所有的员工都能及时分享到项目实施带来的成果。通过以上方式增强员工对共享服务的认知感和认同感,使其积极参与和支持项目实施建立新的服务导向的企业文化,确保共享服务实施顺利进行。
3.业务流程
传统模式下,各个子公司都有自己专门的一套业务流程,而建立财务共享模式需要整合、优化业务流程,使业务流程标准化,保证共享服务中心的有效运行。标准化的业务流程既要满足各子公司的实际业务需要,同时也要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整合、规范各部门间的信息传递流程;整合海外报销流程;整合财务报告编制中关键事项确认控制流程;建立统一标准化的财务报告数据模板,通过上述业务流程的改造,可以统一数据口径,从而整合出一套完整的报表数据,满足公司内外部多方监管机构对信息披露的要求。
由于公司海外机构众多,各机构情况不同,需求也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建立标准化流程的同时也要不断优化流程。
4.信息系统
财务共享中心的运作,需要各部门业务系统的协调配合,将包括会计系统、资金系统、报销系统和ERP等在内的多个业务系统进行整合。这必然需要完善的信息系统作为纽带,这不仅为财务共享服务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更为充分发挥财务共享系统的高效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同时集团公司还面临着各子公司系统、功能和流程的不统一,甚至有些海外子公司所使用的ERP系统都不一样,为了实现共享的目的,需要海外各子公司在统一的系统平台上运营财务核算业务,因此集团企业必须具备很强的二次开发能力。
(二)资金集中管理
资金集中管理是近几年国际大型集团公司提高竞争力,增加效益的主要做法。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实现资金集中管理的公司高达80%。国际大型石油公司通过借助先进的信息手段和金融体系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在资金、债务、投资等方面采用高度统一的管理模式,这种集中管控能力是公司全球化经营的保障。然而实施集中管理并非易事,本文针对目前海外公司资金管理方法、控制手段和资金运营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1.资金内控体系建设
对于海外资金的有效管控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基本要求。目前大部分集团公司利用网银及授权制度对境外机构的资金进行管控,在此基础上集团公司还应该继续加强对子公司资金内控体系的建设,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管理,如通过授权控制、文件记录控制、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资产与文件保护控制、内部稽查、定期轮岗等多位一体的方法保证资金内控制度的执行。对于授权控制,公司应设计多层级的授权管理体系,建立适合各发展阶段子公司适用的管理模式,保证公司在管控资金安全的同时,也不会因管理的尺度造成运营效率的降低。
2.海外融资平台
集团公司可以在香港、新加坡等金融中心设立全资子公司,充分发挥这类公司在资金运作中的优势,同时利用香港等公司设立海外融资平台,如可以利用合同条款,将资金缺口体现在香港公司,利用香港公司的金融优势开展融资,以便获得更多的融资方式以及享受境外较低的融资成本。
在内源融资有限的前提下,外源融资对企业的扩张和发展有及其重要的意义。集团公司未来的融资工作中应走多角度多层次的融资策略,将多项长短期融资方式(如票据贴现、融资租赁等)结合,继续丰富公司的融资渠道,合理调整长短期融资比例,实施有效的融资策略。
3.信用保险
海外经营风险较多,时有欠款难以回收的问题,为了规避资金回笼风险,海外企业可为符合条件的公司或项目通过采用信用保险的方式来保障企业应收账款的安全。信用保险把债务人的保证责任转移给了保险人,由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当投保企业的欠款遭到延付时,仍然可以从信用保险公司获得赔款。
(三)外汇风险管控
外汇风险是每个海外企业经营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风险,这也是海外业务财务管理区别于一般财务管理的最大特点。集团企业不断扩展海外经营的同时,应不断提高外汇管理水平,从更宽的视角审视外汇风险的管理。
1.注意签约币种的选择,减少风险敞口
海外企业在合同谈判及签约阶段,应注重对合同签约币种的选择,原则为“收硬付软”。实际操作中尽量做到“收、付、借、还”币种一致,将外币风险敞口降到最小。另外,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逐步推进,在项目谈判阶段,可积极向客户推荐使用人民币跨境结算。
在项目谈判中,充分预估货币波动风险,并在报价中予以考虑,将部分风险转移至客户。另外,在合同中争取签订保值条款,约定当计价货币波动超过一定的范围时,改用参照货币计价结算或要求补充一定程度的汇率损失。
2.充分利用多种避险金融工具,防范外汇风险
海外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国际形势,选择适当的外汇风险管理方法。首先企业在财务管理活动中要纳入外汇风险管理理念,通过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全过程的管理外汇风险。财务部门作为汇率风险管理的主要部门,应建立专门的外汇风险管控体系,落实外汇风险管理政策。负责外汇核算的人员不仅要清楚了解本企业外汇业务部门的交易币种、外币汇率情况,而且要不断地研究、探索国内外先进的外汇风险管理的技术和方法,积极向公司高层提供规避外汇风险的信息。
在规避外汇风险时,可以充分利用多种避险金融工具,在外汇市场中,如远期合约套期保值、外汇期货套期保值、外汇期权套期保值等。
(四)税务风险管控
当前各国纷纷加强税收监管,中国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的同时,也面临者一定的税务风险。对于海外公司较多的集团来说,国别不同、制度体系差异及文化差异等加大了税务风险管理难度,再加上不同的国家税制结构的差异以及会计核算体系的不同,对于海外税务管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海外投资过程的税务风险,企业首先需要提高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对涉税人员的风险教育,依法诚信纳税,将风险防范意识渗透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其次,海外企业应当注重投资运营过程中的关键风险点管理,从项目招投标、谈判、启动到运营各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控。对于突发性以及非常规性的风险,则应该引导企业加强预防性控制;最后,企业应当加强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税收协定保护企业权益,有效协调国内外税收法律体系差异,完善海外合同管理,最终将企业税务风险降到最低。
(五)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
海外经营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应该具有全球视野,了解主要国家的会计准则和法律体系之间的差异,并且需要掌握国际经济和金融等相关知识,可以在越来越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战略性财务管理规划。
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不仅需要高校调整学科结构设置,还需要企业提供多种途径满足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后续教育的需求。企业应注重人才培养,搭建公司内部的业务学习交流平台,并且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海外企业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
四、结语
经济全球化、全球市场一体化的趋势不可逆转,海外公司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需要不断学习,在借鉴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建立财务共享中心,集中管理海外资金,防范、控制外汇风险,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不断加强集团管控水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形成一套适合我国企业现实情况的财务管理模式,并与集团海外发展战略相匹配,促进集团企业快速发展壮大。
主要参考文献:
[1]李刚,余佩琨.加快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迫在眉睫[J].中国人才,2008,13:56-57.
[2]杭州市国家税务局课题组,张积康.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国际经验及其借鉴[J].涉外税务,2011,06:34-39.
[3]胡齐.跨国公司外汇风险管理初探[D].东北财经大学, 2007.
[4]陈皓.跨国公司的外汇风险管理[D].东北师范大学, 2011.
[5]陈可.财务管理革命:财务共享模式研究及应用[D].厦门大学,2008.
[6]刘华光.我国企业海外公司财务管理制度体系优化[J].财会通讯,2013,20:65-66.
【关键词】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联合办学; 职业教育; 办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3-0095-02
进入21世纪,随着中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范围的不断扩大,职业教育越来越需要与国际接轨,因此,国家更加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2002年以来的一系列政策,如《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3—2007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都提出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的改革,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确立了以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和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明确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宗旨的人才培养目标。2005年11月,《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为适应和静县经济发展的需求,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和静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营运而生。那么, 如何经营管理好这所新成立的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呢?经过一年多的不断探索与经验的交流,结合我县县情和培训中心实情,我个人初浅地认为应该把握好多元办学体制。
1和静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成立背景分析
人口多、劳动力多,特别是农民多,是和静县的基本县情。而每年我县都有很多初中毕业生不能升入高中,高中毕业生不能升入大学;同时,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尤其是近几年,和静县经济的飞越发展,招商引资驻进和静县的各大企业、矿业对各类技能型人才需求量非常大,一直供不应求。为了解决“企业用工难,学生求学难、就业难”和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出来的突出问题。2010年9月,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和静县最终成立一所职业技术教育学校。该校是一所集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考证、就业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因此,和静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的成立,正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行教育合理分流营运而生。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的求学愿望,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层次人才和劳动力的需求,也才能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2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概况
和静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于2011年秋季正式面向社会招生。职业技术培训中心现有学生91名,教职员工20名,其中领导岗位3名,后勤人员2名,专任教师9名,财务人员2名,河北援疆女教师1名。培训中心的职业教育在曲折中生存与发展,要想扩大办学规模,只有寻求多元办学体制。
3探索多元办学体制的重要意义
2002年《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形成以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鼓励和支持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鼓励公办学校引入民办机制,并且提出要积极引进国(境)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鼓励国(境)外组织和个人依照我国法律和办学资格要求,同我国境内职业教育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合作举办高水平的职业学校或职业培训机构;2005年又再次强调要形成多元办学格局,增加了公办与民办相结合。
从这两年的政策可以看出,无论中职教育还是高职教育,多元办学格局已成为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主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是改革和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方针。因此,为了扩大办学规模,为我县企业、矿业培养技能型人才,力争使学校职业教育工作有个高起点,我校积极探索多元办学体制。
4加强“校校合作”的策略
鉴于我培训中心职业教育工作起步晚,为了缩短与周边县城职业学校办学规模的距离,促进职业教育教学得到质的飞越。我校积极推进“校校联合”办学模式。与内蒙古工业职业学院联合办学,成立了内蒙古工业职业学院和静分院,可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和内蒙古工业职业学院的师资力量,以开展普通教育,职业资格证书培训,非学历研究生教育,大学后继续教育及中、高层次人才培训等为主,为企业培养所需要的人才,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有利于我校的办学观念的更新,加快办学节奏。
4.1联合办学的优势
4.1.1联合办学的发展空间较大: 目前内蒙古工业职业学院与我校联合办学的发展空间较大,可充分利用现有设备,开办各种办学项目,如:短期培训班、职业培训、大专函授教育、本科函授教育以及在职研究生培养。其办学性质为民营企业,民办职业教育与市场结合最紧密,更贴近市场,办学机制更灵活。加强合作交流后,可以促进我校教育观念、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对职业教育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我们学校开民校校合作,一方面增加了学校的生源,使优质资源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另一方面解决我校实训基地建设上的诸多问题。虽然实训基地不为我校所有,却能充分利用,因而实现了“双羸”的局面。学生的接触面扩大,能开阔眼界,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4.1.2可观的社会效益: 办好学校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我校地处和静县城中心,随着县域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具有不断创造巨大社会效益的潜力。我们将立足现状,稳步发展,把握机遇,通过联合办学,逐步把学校建设成在本地区具有一定影响的综合性学校,更好的为国家建设培养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
4.1.3分析其风险性: 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刚开始建立,内蒙古工业职业学院与县人民政府除了共同承担大型教学设备的投入外(具体事项另议),还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搞好职工队伍的稳定,同时还有可能遇到政策变化等问题;同时,也存在着不可抗拒的因素(地震等自然现象),所以,具有一定的风险性。但经过多方面论证,从与内蒙古工业职业学院领导一行的接洽、《招生简章》等相关信息中不难看出,他们的办学有特色,市场开拓能力较强,有一定的经济积累,生源也较稳定(即有一定的经济收入),有一支稳定且经验丰富、学术气氛浓厚的师资队伍,针对我县的经济发展现状,学生毕业后就业市场广阔,双方的合作,职教中心的资源优势能得以充分利用。
4.2加强对口专业学校的合作交流,提高升学率: 如何构架起合理顺畅的教育“立交桥”,使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沟通与衔接,已经成为时代对中等职业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中等职业教育必须保证在实现自身基本培养目标的前提下,努力实现向高等职业教育输送合格人才的高层次培养目标,以便很好满足学生的两种不同需求,即就业需求和升学需求。
2005年5月,国务院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议》以后,我县与河北省邯郸市开展了对口支援及合作交流。邯郸市的钢铁产业结构与我县钢铁产业结构相似,我校在为新兴铸管公司培养技能型人才时,需要借鉴邯郸职业技工院校的管理模式。因此,我们意识到对于经济基础薄弱,自然条件落后的西部地区的职业培训中心来说,实施对口支援,开展联合办学与合作交流是促进发展,缩小差距的有效途径。我们紧紧抓住这个机遇,主动贴进,寻求支援,谋求发展,与邯郸职业技工院校的合作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支持和促进西部和本地职业教育,推动应用人才培养工作。从邯郸职业技工院校引进优势专业的教师到我校任教,这些老师对我校的课程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学生管理模式等等各方面情况以意见和建议的形式提出来,对我们不断改进教学和工作方法,提高办学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真正实现了师资共享,促进教师教学质量提高。
通过开展寻求对口支援、合作交流、联合办学以及请进来、走出去的交流方式,有效地促进了我们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使老师们开阔了视野,及时了解和掌握了新的知识和信息,好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同时也有效地加强了专业建设和实训室建设。
5加速校企办学的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训的过程。“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的有效途径。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使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人才提供有力的保证。校企合作为学校和企业搭建了平台,学生到企业实习,既接受专业知识与技能实操的训练 ,同时又能接受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准职业人岗位素质要求、技能质量标准的学习,实现了学生由会考试型向学做人做事型的方向转变。
5.1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 2012年5月,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从学校实际出发,积极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发展职业教育的新思路、新举措,开展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研究和尝试,与新兴铸管新疆有限公司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为公司培养技能型人才,深刻地理解“面向企业着眼未来服务经济”这一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通过与新兴铸管的“校企合作”,我校感受到了合作办学的几点优势:一是能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对招用技术人才的要求,二是提高职业学校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缩短成长周期,三是学校培养与企业直接挂钩,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四是破解了教学“硬件”滞后于生产应用的“瓶颈”,解决长期以来技工教育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没有足够资金投入,就无法做到培训教学设备设施与生产现场应用同步,就无法满足企业对培训的需求,培养学生也就无法做到有针对性和主动性,而校企合作真正实现了专业设置与用工需求零距离,课程设置与职业活动零距离,教育内容与培养目标零距离,达到培养与就业的统一。
5.2提高政府推动校企合作的战略意识: 我校与新兴铸管新疆有限公司的合作,得到了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在县政府统筹和支持下, 我校才能在校企合作上建立有效的合作模式与机制,校企合作才能够真正实现,达到双赢的目的。县政府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规划我培训中心和新兴铸管新疆有限公司的发展,统筹校企合作,将校企合作任务作为推动和静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建立了政府主导、学校和企业为主体、行业协会为中介的校企合作发展新机制。坚持教产合作、校企一体和工学结合的改革方向,提升了我校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能力。
5.3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5.3.1“校企联合”订单办学模式。 我培训吣与新兴铸管新疆有限公司开办“企业冠名班”的“订单培训”模式,成立“新兴铸管新疆有限公司技能型人才培训基地”,以企业需要定课程,为企业“量体裁衣”,企业成立“和静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实训基地”,提前为学生铺好就业路。合作过程中,企业专家到学校兼职授课,学校教师定期到企业顶岗进修,让教师成为“专家型职业人”, 教师在企业中了解新技术,新工艺,改进教学,培养更贴近企业人才,学生毕业即可上岗的工作,大大缩短企业用人成长周期。另外,联合办学后,企业还可向我校提供实习设备,实训场地,改善学校的实习条件。
“企业向学校订单培养”模式,学校的学生就是企业的准员工,学校与企业共同管理,共同制定培养方案,企业的技术骨干人员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针对性培养适合该企业需求的员工。企业根据人才的需求,人力资源配置计划,与学校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对学生实行量身定制,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企业和学校商定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操标准,实行企业冠名制,实现招工与招生同步,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同步。“订单教育”有效地保障了学生就业,使学生进校后就有归宿感,也使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实现以就业促招生,以招生促发展的格局。
5.3.2建立生产实习基地+顶岗实习式培养模式: 按照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基本办学思路,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我校与新兴铸管新疆有限公司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立工业自动化仪表及应用、钢铁装备运行及维护实习基地;实训基地由双方共同参与建设和管理。
第一阶段:我们让这两个专业学生尝试了入校后先到企业进行见习,然后返校学习。尽管学生没有岗位生产技能,甚至不会工作,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学习,他们对工厂的生产环境、生产状况、从事的工作有了一定了解,产生了好奇心和许多疑问,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坚定了他们学技能的信心。这一目的达到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解决他们的所有疑惑,这样学生知道为什么学习,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被调动起来,学技能的热情高涨。
第二阶段:经过在校专业知识培训和技能训练,学生有一定实战基础了,开设技能课题,第二学年抽一个月时间,再到实习基地进行岗位训练,让所学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在实践中得以检验,查找不足,有针对性地弥补。通过实战训练,学生们为今后努力找到了方向,学着做人做事了,学会了为别人着想。回学校学习,学生自理能力明显增强,自觉自愿的学习,苦练基本功。
第三阶段:顶岗实习,即学生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掌握了基本的岗位技能后,第三学年到用人单位进行顶岗实习。既可缓解学校里设备少的压力,又可满足用人单位岗位用工需求,学生去就能帮着干活,学校可派专业教师进行跟踪管理,共同完成培养计划。这种培养模式,可以让教师与技术工人和身怀绝技的能工巧匠在一起,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教师的实践技能得到强化,专业知识水平上也得到提高。
总之,“校校·校企”合作需要学校和企业共同经营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从而实现校企双方真正意义上的互惠共赢。只要我们在“校校·校企”合作的道路上不断“上下求索”,认识 “校校·校企”合作对于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深刻意义,努力转变教育观念,继续探索“校校·校企”合作之路,努力壮大校校合作、校企合作队伍,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为我校长期稳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