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国内财务共享服务现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目前来看,由于在将哪些财务职能进行共享、何时财务共享以及实施步骤等问题上的考虑不周,能充分挖掘财务共享服务全部潜力的国内集团公司却不是很多。由于企业在制定共享服务计划时做出非最优选择的例子屡见不鲜,因而管理层应该反思这些关键的计划决策。当然,财务共享计划的某些要素是个别公司独有的,但许多要素对几乎所有财务共享来说都是相同的。这些要素是任何单独财务职能向共享服务转型的基石。
一、 建立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路径:先共享后改进
很多国内企业高管认为,相关流程及支持这些流程的 IT 软件必须经完善的优化后才可进行集中运营。例如,许多国内大型企业集团已着手开发旨在应用财务系统或商业企业资源规划 (ERP) 软件的项目,但却错误地认为在这些项目还未完成之前就对相关流程进行共享运营非明智之举。有些公司希望等到所有的财务业务或流程都完全转移到新的 ERP 系统为止,而其他公司则想等到总账得到完全整合为止。
而一般来说,先将某个流程集中运营再不断加以改进的“先共享后改进”模式所带来的净现值一般是“先改进后共享”模式的1.5倍到2倍。流程重新设计和自动化这些巨大工程通常要三四年时间才能产生持续收益,与此相比,集中运营能够更快节约更多成本。在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等庞大的高成本市场,这种收益差异尤为明显。这些市场中的公司一般都拥有稳定独立的 IT 系统,规模也较大,足以形成一定的共享服务规模,并且得益于对共享服务有利的劳动法规。从国内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共享服务也将会帮助其从执行新《劳动合同法》后受益。
即使规模较小的国内公司,同样也能受益于“先共享后改进”的模式。我们看到,虽然一些公司实施了重大的集中计划,但通过大幅减少对外部合同工和临时工的雇用、对财务人员进行再培训并调到其他职能部门,以及利用提前退休等方式,内部工作机会并未因此减少。如果这些方法不适用,或者因为市场上财务专业人员太少或公司在该市场中的业务规模太小,那么一种更为循序渐进的“先改进后共享”模式也许更可取。当然,对于已经形成清晰具体的过渡方案的国内集团公司来讲,它们完全可以在这两种模式之间取得平衡,一方面将业务转移到新的系统平台,另一方面把财务和会计资源转移到共享服务中心。
二、 集团财务共享的内容:超越基础性财务职能
鉴于不同财务业务重要性及实施难度的不同,我们认为财务职能一分为三,分阶段实行会取得更好的效果。这三种职能分别是:
(1)基础性职能:应付账款管理职能,包括数据处理、付款、产品/服务提供商账款对账、合规审核;应收账款管理职能,包括现金运用、债务掌控数据库管理;账单和发票管理职能,包括发票制作与发送、质量检查;工资管理职能;固定资产和折旧管理职能。
(2)管控性职能: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分析、为外部报告、合规和内部控制准备财务信息、控制与合规的监控和执行、法人实体控制;财务会计,包括总会计事项记录与登记、总帐会计维护、合并与结算;管理报告,包括企业盈利能力、成本分配与管理、标准化报告编制、管理报告生成、审核与分发、预算、特别预测。
(3)战略性职能:规划分析,包括基本成本分析、集团财务计划与分析的合并、战略规划和预算;税收,包括季度报告、税务会计、企业税申报、交易税;财务和成本管理,包括现金优化、管理风险敞口和等额配比基金、公司内部经常账户监控、监督出资实体的资产、投资和收入、财务报告、货币敞口会计、资本模式报告等。
很多财务主管将财务共享限于商品和交易活动,认为只有此类基础性任务才能集中执行,其他对公司业务具有重大战略性意义的职能,必须在当地执行。但有些公司的做法则更为开明:例如,中兴通讯公司旗下的一些分公司已经成功地将多达45%到70%的财务业务集中运营。
集中运营的财务业务不仅包括与应收、应付账款、工时和费用有关的典型财务工作,而且包括全部的会计和控制职能、决策支持和监管活动以及税务合规和财务现金管理等专门职能。此外,一些有远见的财务总监正逐渐使关注的焦点超越零碎的任务级集中运营。他们把集中运营作为从根本上重新设计财务运营模式的一种手段,重新思考哪些财务职能必须完全在公司总部内部或附近执行。美国一家全球性高科技公司的CFO走得更远,他将公司所有财务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性地进行离岸运营,包括从采购到付款、订单到现金、记录到报告的流程、以及财务报告、规划与分析、资金、固定资产管理和税务。他相信凭借先进的通讯和工作流程技术,他的这种“终极”模式有可能使75%以上的财务业务在远离公司总部或国家总部的地方执行。如今,该公司已为其所在行业设立了很低的财务成本基准。
三、 财务共享服务业务地点应高度协同
许多公司仍然视集团总部所在地为符合其共享服务条件的唯一地点,虽然就集团管控及业务量内容来讲,完全合情合理,但对于真正寻求扩展共享业务的公司来说,显然是不够的。区域内人力成本、税收、网络资源、高校支撑及区域业务发展前景都应该成为国内企业选择共享服务中心地点的比较因素,甚至是可能的破坏性事件也应当予以考虑,以保证业务不中断。
建立起一套共享服务中心计分卡的评估模型,可以保证选址更为周全。当共享服务业务地点不止一处的时候,企业应当注意保持其财务流程不受地域限制,而依然高度协同。中兴通讯在国内的共享服务中心分别在深圳和西安,其深圳中心负责公司内的商旅管理、数据处理业务,并对西安远程提供高端流程优化、制度管理、标准化管理、服务管理等各方面的管理支撑;而西安的共享服务中心主要以基础、重复性高的业务运营为主,同时配备管理人员,负责公司内的会计服务、会计档案管理和集团子公司业务。这样的定位和分配是在考虑了业务现状、特点及公司整体管控要求后,做出的成功实践。
四、 启动并维持集团财务共享服务的关键要素
共享运营可以成为公司财务职能彻底转型的基础。成功的转型可能要数年时间才能完成,这一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资本和资源。开展此项工作的高管应密切关注执行计划中至少三个关键要素。
(1)新的考核文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一方面会降低日常基础设施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需要企业不断地为这种创新而投资。因此,企业需要将在创新上的投资与降低运营成本的目标区分开来,以消除片面注重成本可能影响业务能力建设的风险。传统的业务单元可以用利润率、销售量和市场份额来衡量业绩,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对企业财务贡献的对应指标则应是服务水平和价值创造,这将是企业考核文化的一次重大变革。但管理者们须牢记,企业文化是组织设计、各种技能和能力建设以及对优秀员工进行奖励的产物,不能强行改变企业文化。此时,就需要财务共享服务的推动者们激发突破性创意并设定目标;在工作开始时就目的明确,然后努力实现目标;创建能使组织完成任务并能自我激励、自我完善的支持系统。
(2)风险分析。适当规模和广度的转型计划并非没有风险:财权共享的范围涉及到集团内部敏感的利益划分,给项目带来内部阻力;集中运营的消息会增加公司的员工流失率,降低士气,导致服务水平下降;信息在传播过程中的安全问题、ERP系统的选择与集成会直接影响财务共享服务的运作效率。即会使企业面临管理风险、战略风险和技术风险。公司应将这些风险作为共享服务计划的一部分进行审慎评估。这种方法有助于形成本土客户的合适预期,使公司得以制定适当的风险减缓计划。
(3)治理与变革管理。共享服务从来都不是简单依赖于组织的偏好。对于任何转型工作,高管们都应不断地强化自身的投入,尤其是首席财务官个人应在整个财务职能转型的高度传达共享服务的远景目标,并负责为集中计划配备最优秀的内外部人才。在所有共享服务工作中,都应在现有治理结构上开展工作而不是增加更多的官僚机构,这一点至关重要。财务职能被集中后,管理者需打破现有结构,打造更专注于核心能力的新结构,建立与实施共享服务计划协调一致的激励机制和报告结构。但涉及集中运营的具体问题对金融组织来说经常是新问题。例如,公司必须设计新的治理流程,以定期检查共享服务中心的业务活动,评估服务水平并采取纠正措施,审查国内业务部门与共享业务部门的财务费用,通过基准评测等方式发掘共享服务中心进一步提升业绩的机会,以保证实现预期的成本削减目标。
【关键词】施工企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管理方法论
【中图分类号】F234.3
财务共享中心所建立的模型可以提高效率,控制成本,加强内部控制,信息共享,提高客户满意度,给资源管理带来显著效果,是施工企业集中式管理模式在财务管理上的最新应用,正不断在众多跨国公司和国内大型企业中推广。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以解决施工企业所面临的共性问题,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公司的经营范围,使施工企业专注于扩大其核心业务为目的。
一、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在施工企业中运用的优势
(一)降低成本
运用共享服务中心处理,施工企业资源可高度集中。财务人员可以来自不同的业务单位或项目,但涉及的业务是相同的,施工企业就可以相对减少相同工作内容的财务人员,即便在工作业务量增加的情况下仍然可以保持业务人员数量不变。共享服务中心使业务细化、标准化、简化,一些职位较低级别的员工也能胜任,节约员工的培训费用。
(二)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使复杂的会计工作变得相对简单和轻松,工作效率上升,工作质量提高,工作分工进一步规范,从而使会计部门不再是传统的“会计工厂”。
(三)促进施工企业核心业务的发展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使得每名财务人员专注于自己所涉及到的业务单元的非核心业务(后台服务共享中心操作)的操作,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四)加快施工企业的标准化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可以将原来分散的活动资源不同的业务部门进行整合,为内部服务流程的标准化和统一管理各种数据提供了一个平台,帮助提高工作效率和提升服务水平。
(五)增强扩大施工企业规模的潜力
财务共享服务施工企业、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等功能都集中在客户服务中心,可以帮助施工企业快速建立新的公司,增加了施工企业的柔性能力,增强了施工企业扩大规模的潜力。
二、构建财务共享中心模式的方法
(一)规范财务管理系统
财务管理体制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施工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建设标准,这也是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构建基础。首先,根据集团层面的标准制定业务规范,对业务规范的标准化审核是财务共享服务实施的基础。其次,在充分把握新标准的基础上,组织各部门实施集中培训。再次,连续监测以保证标准化的安全实施。
(二)从分散管理模式向集中管理模式转变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是一种典型的集中组织模式,它将通过服务器(共享服务中心)和客户(施工企业会员单位)的分离模式,重新定位组和基本业务(子)公司的业务接口和业务之间的关系,并将从事本单位的财务人员的工作标准化,实现集中式的财务人员管理。集中的组织模式可以使服务器为多个客户端提供服务,实现客户到服务器的资源共享。
(三)以财务流程再造,业务和数据的集成来实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流程再造应遵循六个原则,即:施工企业的整体财务数据;数据共享;财务流程标准化;财务处理模块;综合财务信息系统;基本业务分离;财务分析。各派出机构统一加工可以使施工企业提高财务数据传输的时效性和准确性,使拥有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背景的总部更专注于财务分析和报告,为金融政策的制定、预算编制提供更多的依据。
(四)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提升整体能力和效率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平台,集金融系统所有的数据库固化,包括财务流程;将信息系统中的成员单位固化,不得随意变更,以确保总部的战略政策获得有效执行和实施。
三、利用财务共享中心提高会计反映职能
财务共享中心主要是通过改进内部成员单位核算的服务质量,进而提升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服务来提高反映职能。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施工企业依据现行财务会计制度建设,重新梳理相关的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基于共享中心人员特点的能力,分为不同的专业职业岗位。
(二)根据提出纠正其成员要求的建议,确保会计核算原始数据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从而增加了中心反映功能的份额。
(三)加强审查单位成员的工作,保证列支费用的合理性、真实性、完整性,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四、利用财务共享中心提高会计监督职能
财务共享中心应以整体的预算和财务管理系统为基础,在成员单位经济行为的监督下,提高会计制度的合规性、合法性、完整性,并确保原始数据执行的一致性。
(一)财务部门是直接独立核算的成员单位,单位为免费服务的所有成员中,共享中心的工作人员工资支出由局来承担,而不是与会员单位有经济交流,通过该系统的设计,保证了共享服务中心顶层中央监督职能的有效性。
(二)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实施财务流程再造,开发适合本单位财务部门使用的资金系统、费用报销系统等,和所有会计成员单位实现线上共享,标准化的业务审批流程的实施加强了施工企业对项目成员单位的监督,从而有效地控制了业务风险。
(三)通过使用管理会计系统对成员单位之间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比较的手段,将收集到的劳动分包单价、材料采购价格、设备租赁价格等数据进行纵向、横向比较分析,为领导提供决策支持。
五、施工企业共享中心运行初尝试
施工企业共享中心组织架构:以笔者所在的一航局为例,依据分子公司、项目部地域集中情况、运营成本、财务管理模式等因素的综合考量,中交一航局将在局财务部下建设四个共享中心,分别为天津财务共享中心、大连财务共享中心、青岛财务共享中心、秦皇岛财务共享中心。这四个财务共享中心在服务辐射性、沟通管理便捷度上均具优势。
系统应用整体框架:财务共享系统应用整体分为三个层面,一是通过网上报账平台、资金系统、财务核算系统的应用及集成,实现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务的全面支撑,并借助运营支撑平台、运营管理平台来管理财务共享中心运营情况。
二是通过主数据应用管理往来单位等基础平台数据,为共享中心业务运营提供统一的数据口径。
三是财务共享中心报账系统和业务系统集成应用。这也是中交一航局系统应用整体框架中的重要部分。以业务系统为起点,利用网上报账系统、资金收付的管理等实现与业务系统的协同,财务信息的采集来源于业务,真正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的管理应用。
目前,一航局业务部门应用的业务系统主要为用友项目管理系统。将项目管理系统的业务单据信息通过系统接口传递到网上报账平台,形成报账单,以保证数出一门,信息共享。
为确保启动后工作的正常、顺利运行,试点单位一航局三公司选取了机关、第六项目部和船舶分公司三个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了软件测试,并总结了测试过程中操作系统和业务层面中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与项目组进行了沟通交流。
在筹备期间,由公司财务管理部负责完成非资金类业务流程与规范指引34项;完成备用金、上划下拨5项;现金、银行付款核算流程3项;会计档案流程9项;其他应收、付款(内部银行类)内部往来资金类业务核算4项。
2015年11月初开始,组织大连周边地区部分财务主管及财务管理部部分成员对软件平台进行上线前最后一次测试,各测试成员认真将日常发生的每一笔会计业务在平台上进行操作,以确保测试业务的全面性、精确性。期间,测试成员共提出25项核算业务需求和优化建议,45条系统运行问题,并反馈给项目组。
截至目前,共建立部门规章制度9项,新研发报账单2项,反馈各类问题112项,已解决68项,解决率达61%。首批17个成员单位28个账套纳入了共享中心任务池。
六、施工企业财务共享中心存在的不足
(一)金融焦点使财务和业务完全分离,财务人员只需处理大量的数据,一些财务人员没有任何商业经验,对关键数据不敏感,这对于施工企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害的。
(二)共享服务中心建立初期所需要的成本是巨大的,其中包括:金融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和财务人员的人员需求,掌握各主要部门的财政状况并进行不断沟通;第二,之前独立运行的财务部门仍然需要保留,以保证完成日常财务工作,这使工资支出没有减少反而增加显著。
(三)需要花费大力气建设大量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和系统成本。财务共享的前提是让原来的数据中心去处理庞大的原始数据信息,以达到专业化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的开发,经营者和管理者都需要大量的成本,无疑会给施工企业增添额外的经济负担。
(四)财务共享中心其出发点是要创建更详细的财务工作,财务人员也许并不知道财务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只尽自己的本分责任。因此总是重复一个简单的业务操作,进行大量的重复性的工作,最终会导致财务人员流动性增大,进而影响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随着国内施工企业集团不断的发展壮大,市场竞争国际化的日趋激烈,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将会成为中国财务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因此该管理模式也必然会成为跨国施工企业集团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利器。同时,财务共享中心以其专业化的特性来提高工作效率、核算质量、核算规范性、统一性等诸多特点,既发挥了财务共享的优势,又防止了财务管理与现场脱节,也是施工行业财务管理模式的一种创新。
主要参考文献:
[1]蒋晓端.中小施工企业实施财务信息化的困难与对策[A].2008(9):1-3.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企业以迅猛的速度实现着产业发展和市场扩张,产业集约化和集团化逐步显现,在参与市场竞争中提升企业市场核心竞争力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的主要内容。财务部门作为企业进行经济业务的核心部门在企业日常经营和战略发展中扮演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其职能就是真实的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并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客观、详实的企业经营数据。笔者对于多年基层财务工作中面临的企业在财务职能建设中的重复投入、效率低下和成本增加等问题进行了梳理、分析,并提出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设想。
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及运作机理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其标准的学术概念是将不同国家、地点的实体的会计业务拿到一个共享服务中心(SSC)来记账和报告。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原理就是将一个集团所属的所有分公司、分支机构或其进行统一管理的公司的财务管理中具有事务性并具有统一模式的业务进行集中处理,从而达到集中管理,加强对财务资源整合,实现会计流程的标准化和简单化,保证会计政策执行的统一和业务处理的规范性,提升财务内控管理水平的目的。
三、大型集团公司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基础条件分析
虽然财务共享服务在西方国家已经得到了普遍的认同和应用。但是国外的经验并不适合中国企业的需要。中国企业无论在文化思维还是规章制度上均与国外存在较大差异,“拿来主义”并不能解决中国企业的实际问题。根据国内、外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发展经验北方公司具备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基础条件如下:
1.企业规模大,分支机构众多
规模较大、分支机构较多的企业使对于集中管控分支机构发挥整体协同效应的诉求很高,分支机构众多各自为阵的财务小流程使公司统一协调财务业务愈加困难。财务共享服务机构的建立能够发挥集中效应。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业务集中处理,实现了职能分工,管理和财务会计权责分离,总公司财务人员可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市场分析和产业分析上来。
2.业务较为单一、流程统一且可复制
大型专门化集团公司主营业务同质性高,财务业务流程固定,执行统一的财会政策和业务规则,无差异化。大部分集团公司财务人员经验丰富,现代化技术掌握娴熟,整体财务人员相对集中和专业化,使公司在构建共享中心时较易获得专业人才和业务支持。极大的缩短共享中心筹建时间,减少由此带来的对公司财务业务的冲击。
3.财务信息化集中管理需求强烈
通过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进一步推进ERP系统在企业经营管理当中的应用,将现有企业信息化系统与ERP系统进行有效对接。全面整合公司现有的资金集中管理和预算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模式,形成各系统业务集成和数据共享。实现内部信息无障碍传输,更利于对公司经营现状的全面管控。
4.强化风控、加强内控诉求较高
按照目前市场经济环境要求,大型集团公司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应坚持“紧扣效益核心、立足转型发展、重点提升管理、全面协同推进”的工作思路,紧密结合公司发展和生产经营实际,以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和完成绩效任务为核心,以管理提升、全面对标为载体,以提高市场应对能力、企业盈利能力和科学发展能力为重点,管理提升和内部风险管控已经成为大型集团公司管理变革方面的主推动力,也是新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内部挖潜、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四、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面临的问题及对策1.问题
(1)机构调整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模式是企业财务组织结构的深度变革,必将对企业财务管理的思想观念、行事作风带来冲击。将原来的财务管理层级大幅压缩,人员缩减,必将触及分、子公司和部分财务人员的根本利益,对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和推广产生巨大阻力。
(2)流程再造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后将彻底改变旧有财务工作管理模式,通过该模式促使财务人员转型、核算和管理职能彻底分离,对人员职责、审批环节设定到业务操作流程都有着颠覆性的变革,流程再造和制度的修订工作量较大。
(3)偏离实际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执行统一的财务政策和会计规则,难以准确把握分子公司的实际情况,难免偏离分、子公司经营实际。
2.对策
(1)分步实施
应建立积极有效、筹划到位的分步实施方案,明确企业目标和需求,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扎实推进实施进度,加大财务人员理论培训和宣传,通过修订制度进行组织架构逐渐转变,逐步推进模式变革。
(2)共同推进
筹备初期,提前修订和下达全公司统一规范的财务作业标准和流程制度,保证公司统一的制度全面应用到一线企业的业务中去,取消各分支机构的小制度。将流程再造和制度修订与共享中心筹建合为一体,相辅相成,共同推进。
财务管理模式应与企业战略、公司治理结构和资源配置水平相适应。本文介绍W集团企业财务集约化现状,通过对财务管控模式进行分析,探索有效进行财务管理,提升财务管控水平的方法。
【关键词】
集团企业;财务共享服务;财务管理
企业集团是现代化企业为顺应现代化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市场环境下形成的联合体,企业集团中有众多的子公司和分公司。企业集团一般都是分布在规模经济、资金密集型、高新技术等行业。纵观世界500强中,企业集团集中在石油、电器、汽车、化工、食品烟草、办公设备等领域。面对行业改革和转瞬即逝的机遇,企业集团需要建立及时、准确、完整的以企业资源管理为核心的信息系统才能有效地掌握集团的信息。现以W企业集团为例,介绍该集团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
1 W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概述
W企业集团是国内大型的能源企业。该集团自2009年开始部署ERP成套软件和财务管控系统。自上线初期,推行会计政策统一,即统一会计政策、会计科目、信息标准、成本标准、业务流程、组织体系。集中了财务资源即会计集中核算、资金集中管理、资本集中运作、预算集约调控、风险在线监控。财务管理整体规划,分布实施。目前,该企业集团已运行ERP成套软件和财务管控系统四年多,有效提升了企业财务管理水平和信息化水平。
W企业集团在各地市、县均有分公司设立财务部门,单独进行财务业务报销和资金支付。同时,也有一些子公司为企业集团提供服务。
2 目前财务管理模式下存在的问题
2.1 在线监控有待加强
随着集团依法治企、风险内控管理的不断深入,对企业集团在线监控要求不断加强,必须提升在线监控的实用性。为了有效防控经营中的财务风险,企业必须从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制定防控体系。集团总部可以通过信息平台对所属企业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查证和分析工作。但是目前的在线监控系统,对风险的识别相对较弱,主要原因在于稽核规则事项不够实用和有效。财务集约化后,财务相关的数据成几何倍数增加,同时,财务机构和人员大幅减少,因此,提升在线稽核水平尤为重要。
2.2 业务流程冗长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按照目前的管理方式,集团内成员企业在采购、合同、付款等环节进行层层审批,流程过于复杂,有的流程经过6-7个部门进行流转,有的审批在同一部门4-5人审批,过于冗长的业务流程不仅不能加强内部控制,反而使得很多审批流于形式,审批人希望下一步审批人把关,当前的审批人认为上一步审批人已经认真审核。最长的单份合同审批流转时间达到几个月。
2.3 各业务部门协同效应比较弱
最近几年建立了企业级的信息化系统,方便各业务部门共享信息。在企业信息化平台中,系统集成度比较高,财务管理与电力企业的重要工作环节工作流程密切融合。但是,每到月末,各业务部门还需要和财务核对数据,比如人力资源部、客户服务中心、发展策划部、运营监控中心等。信息共享程度有待提升,方便各业务部门在权限内查询相关数据信息,有效加强各部门及时了解信息,推进前端业务部门对所属单位的管理。
2.4 财务定位模糊,财务管理理念有待加强
基础能源行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行业,安全生产是企业经营的生命线。工业企业普遍存在“重安全生产,轻经营管理”的现象。财务在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中发挥着保障、支持、控制、反映和监督等作用。由于集团企业推行财务管控的要求,财务报销业务大幅增加,但是受到定员影响,企业的财务部主要精力放在会计核算上,对财务的管理职能体现较少。虽然信息化系统高度集成,但是随着业务量的大幅增加,财务人员疲于应对,财务管理职能履行有待加强。
3 W企业集团适应战略管理和经营理念的财务管理方式选择
3.1 财务管理理论支撑
财务管理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财务运营管理,包括销售收款、采购付款、费用管理、税务管理、资金管理、关联交易;第二个层次是企业绩效管理,包括预算管理、投资管理、成本控制、财务分析、绩效考核;第三层次是决策支持,包括财务战略、财务管控模式、财务政策制定、财务信息化、财务合规性。三个层次财务管理职能不断加强,附加值由低到高。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三层次
目前,财务资产部在财务运营管理中花费大量时间,业务类型相似,工作量非常大。由于人员和精力有限,企业绩效管理方面部分关注,财务战略管理就更少涉及。
为了解决以上出现的问题,W集团公司需要重新调整财务管理方式和定位财务部门职能。财务管理方式由财务集约化转变为财务共享服务,缩短会计核算链条,拓宽财务管理领域,相对分离财务核算职能和财务管理职能,提升财务核算质量和水平,强化财务管理的广度和深度,搭建共享服务平台。
3.2 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基础
W集团选择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在实施上有一定的基础优势。主要表现在:
集团引导。W集团的母公司建议各下属成员推行财务共享服务模式。
系统保证。企业级的ERP系统运营近五年,集团内部的核算规则和参数设都已经统一,企业员工能熟练使用信息系统,为建立财务共享服务奠定了有利条件。
人员保障。近几年进行财务集约化,财务管理人员集中办公,统一培训,熟练使用ERP系统。
组织调整。W集团近两年,进行了组织机构调整,管理层级大幅减少,机构更加规范。人力资源、财务、物资管理都已经集约管理,专业化分工。
3.3 财务共享服务运用
财务共享服务是依托信息技术以财务业务流程为基础,以优化组织结构、规范流程、提升流程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或创造价值为目的,将集团内部各成员单位的财务职能中能够共享的服务划分出来。在企业集团层面进行合并,作为一个独立的专门运营组织为集团各成员单位提供共享服务。财务共享服务通过在总部财务部中设立财务专业职能中心,为整个企业提供更有效专业化服务和标准化的流程管理,优化审批流程提升财务管控力度的目的,同时,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依托全面的信息为财务管控持续改进提供决策依据。成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大幅提升企业集团整合企业财务资源的能力。
集团公司财务资产部从具体的会计核算职责脱离出来,更名为计划财务部,专注进行财务战略管理,根据财务共享中心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决策,对共享中心进行考核和管理,指导各单位财务改进工作;共享中心面向基层单位提供业务支持,为所属单位提供会计核算、总账管理、资产管理等。
实现财务共享服务,需要实现“四个透明”:财务流程透明化、财务制度透明化、财务系统透明化、财务结果透明化,有效支撑财务管理向价值管理转变。财务共享是建立在企业ERP建设的基础上,借助系统在业务流程中融入内部控制活动,使得财务模块和其他业务模块更有效衔接起来。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使得财务处理标准化、规范化。集团统一的财务系统建设,使得集团实现财务共享,会计资料在规定的权限范围内实现共享。
当今世界正发生着复杂深刻的变化,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主要经济形势下,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继续显现,世界经济发展缓慢,各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问题。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大背景下,国家进一步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战略决策。随着《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的出台以及战略的实施,中国对外投资企业必然要进行战略上的转型来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潮流。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集团企业如何建设、管理海外公司,配合集团企业战略转型的实施,使之成为可以长期依靠的重要竞争优势就变得尤为重要。如何低成本、高效率地整合全球资源,进行资源的最优配置,建立一套有效的海外财务管理模式是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问题。海外财务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分支,其基本内涵与企业财务管理一致。但是由于公司面临的海外环境更为复杂,在税务政策、会计制度、法律法规上差异较大,决定了海外财务管理与一般的财务管理相比有着更加复杂的特点,也对海外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海外企业财务管理必须保证其整体性和一致性,并且在经营和管理中要全面考虑法律、制度、汇率、税率、国家风险等方面的差异。
二、海外财务管理的现状和挑战
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海外企业的发展与成败。国际环境复杂多变,海外企业在经营管理中仍然面临着很多问题,也对海外财务管理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海外财务管理最为关键的环节是资金管理。为了满足海外业务的资金需求,最大化资金使用效率,集团企业需要对境外资金实行集中管理,然而海外机构所在国金融环境各异,母公司和东道国各项制度及监管体制不同,这些都给资金的集中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对各海外机构建立适应本机构的资金内控体系,在保证资金管控的同时又保证机构的高效运营,成为了资金管理中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对于拥有众多海外机构的企业来说,采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对所属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和管理,每个业务单元设置相应的财务部门,这样导致大量的人力和资源浪费在交易处理上,无疑是一种低效的财务管理模式。因此对于海外财务管理来说,降低财务管理成本,进行财务管理转型迫在眉睫。另一方面,对于海外企业来说,外汇风险更是海外财务管理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2015 年外汇市场出现大幅波动,给不少企业的海外财务管理造成了巨大的挑战。迈入2016 年以来,外汇市场的波动更是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纵观企业,许多海外公司财务风险控制还存在很多问题,综合风险观念不强,因此建立一套完善合理的风险管理体制是海外企业财务管理的当务之急。随着海外业务的快速发展,也对财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来看,我国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严重不足,需求和供给之间存在巨大的缺口,人才的短缺严重制约着海外企业的扩张和发展。因此,加快国际化财务人才队伍建设是海外财务管理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三、海外财务管理的优化措施与途径
(一)财务共享中心
面对日益严峻的竞争,对于集团企业来说,建立财务共享中心成为了降低企业营运成本的必然选择。共享中心可以通过集中处理各个地区的财务和业务流程,减少财务职能的重复设置,把复杂的工作变得简单,并且可以全盘掌握、快速处理整个企业的财务信息,降低企业营运成本,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通过信息的共享可以提高财务信息透明度,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效率。同时,也可以加强对财务的控制。财务共享中心作为一种新型的财务管理模式,能够带来巨大的成本节约,但是实施财务共享中心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项重大变革,企业需要在战略、组织与人员、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这四个方面加以关注和改造,才能保障共享中心实施成功。
1.战略
转向共享服务是公司的一项重要战略,企业实施共享服务,首先需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并且制定符合实际情况、切实可行的战略计划。公司的管理者应当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团队进行调查,综合公司现有规模和现实状况判断是否适合财务共享模式,是否具备了实施条件以及实施后可能带来的价值和风险。同时,可以通过介绍成功案例,与员工细致沟通,让整个企业组织和员工充分了解到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重要性和必然性,增强员工信心。
2.组织与人员
实施共享服务意味着组织变革和人员重组。将原有业务单元的一些部门重新整合到共享服务中心,不仅形成了一个新的内部组织,而且使得企业原有组织结构、人员和业务流程发生了巨大改变。在实施过程中,人员需要重组和调动,员工情绪可能会因此发生波动,公司领导应该加强与员工沟通,妥善安置员工并对员工进行培训,使所有的员工都能及时分享到项目实施带来的成果。通过以上方式增强员工对共享服务的认知感和认同感,使其积极参与和支持项目实施建立新的服务导向的企业文化,确保共享服务实施顺利进行。
3.业务流程
传统模式下,各个子公司都有自己专门的一套业务流程,而建立财务共享模式需要整合、优化业务流程,使业务流程标准化,保证共享服务中心的有效运行。标准化的业务流程既要满足各子公司的实际业务需要,同时也要具备较强的可操作性,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整合、规范各部门间的信息传递流程;整合海外报销流程;整合财务报告编制中关键事项确认控制流程;建立统一标准化的财务报告数据模板,通过上述业务流程的改造,可以统一数据口径,从而整合出一套完整的报表数据,满足公司内外部多方监管机构对信息披露的要求。由于公司海外机构众多,各机构情况不同,需求也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建立标准化流程的同时也要不断优化流程。
4.信息系统
财务共享中心的运作,需要各部门业务系统的协调配合,将包括会计系统、资金系统、报销系统和ERP 等在内的多个业务系统进行整合。这必然需要完善的信息系统作为纽带,这不仅为财务共享服务的实现提供了技术支持,更为充分发挥财务共享系统的高效率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同时集团公司还面临着各子公司系统、功能和流程的不统一,甚至有些海外子公司所使用的ERP 系统都不一样,为了实现共享的目的,需要海外各子公司在统一的系统平台上运营财务核算业务,因此集团企业必须具备很强的二次开发能力。
(二)资金集中管理
资金集中管理是近几年国际大型集团公司提高竞争力,增加效益的主要做法。在世界500 强企业中,实现资金集中管理的公司高达80%。国际大型石油公司通过借助先进的信息手段和金融体系加强资金的集中管理,在资金、债务、投资等方面采用高度统一的管理模式,这种集中管控能力是公司全球化经营的保障。然而实施集中管理并非易事,本文针对目前海外公司资金管理方法、控制手段和资金运营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
1.资金内控体系建设
对于海外资金的有效管控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转的基本要求。目前大部分集团公司利用网银及授权制度对境外机构的资金进行管控,在此基础上集团公司还应该继续加强对子公司资金内控体系的建设,通过多种方式进行管理,如通过授权控制、文件记录控制、不相容岗位分离控制、资产与文件保护控制、内部稽查、定期轮岗等多位一体的方法保证资金内控制度的执行。对于授权控制,公司应设计多层级的授权管理体系,建立适合各发展阶段子公司适用的管理模式,保证公司在管控资金安全的同时,也不会因管理的尺度造成运营效率的降低。
2.海外融资平台
集团公司可以在香港、新加坡等金融中心设立全资子公司,充分发挥这类公司在资金运作中的优势,同时利用香港等公司设立海外融资平台,如可以利用合同条款,将资金缺口体现在香港公司,利用香港公司的金融优势开展融资,以便获得更多的融资方式以及享受境外较低的融资成本。在内源融资有限的前提下,外源融资对企业的扩张和发展有及其重要的意义。集团公司未来的融资工作中应走多角度多层次的融资策略,将多项长短期融资方式(如票据贴现、融资租赁等)结合,继续丰富公司的融资渠道,合理调整长短期融资比例,实施有效的融资策略。
3.信用保险
海外经营风险较多,时有欠款难以回收的问题,为了规避资金回笼风险,海外企业可为符合条件的公司或项目通过采用信用保险的方式来保障企业应收账款的安全。信用保险把债务人的保证责任转移给了保险人,由保险人承担赔偿责任,当投保企业的欠款遭到延付时,仍然可以从信用保险公司获得赔款。
(三)外汇风险管控
外汇风险是每个海外企业经营中必须面对的现实风险,这也是海外业务财务管理区别于一般财务管理的最大特点。集团企业不断扩展海外经营的同时,应不断提高外汇管理水平,从更宽的视角审视外汇风险的管理。
1.注意签约币种的选择,减少风险敞口
海外企业在合同谈判及签约阶段,应注重对合同签约币种的选择,原则为收硬付软。实际操作中尽量做到收、付、借、还币种一致,将外币风险敞口降到最小。另外,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逐步推进,在项目谈判阶段,可积极向客户推荐使用人民币跨境结算。在项目谈判中,充分预估货币波动风险,并在报价中予以考虑,将部分风险转移至客户。另外,在合同中争取签订保值条款,约定当计价货币波动超过一定的范围时,改用参照货币计价结算或要求补充一定程度的汇率损失。
2.充分利用多种避险金融工具,防范外汇风险
海外企业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国际形势,选择适当的外汇风险管理方法。首先企业在财务管理活动中要纳入外汇风险管理理念,通过各部门的协调配合,全过程的管理外汇风险。财务部门作为汇率风险管理的主要部门,应建立专门的外汇风险管控体系,落实外汇风险管理政策。负责外汇核算的人员不仅要清楚了解本企业外汇业务部门的交易币种、外币汇率情况,而且要不断地研究、探索国内外先进的外汇风险管理的技术和方法,积极向公司高层提供规避外汇风险的信息。在规避外汇风险时,可以充分利用多种避险金融工具,在外汇市场中,如远期合约套期保值、外汇期货套期保值、外汇期权套期保值等。
(四)税务风险管控
当前各国纷纷加强税收监管,中国企业在拓展海外市场的同时,也面临者一定的税务风险。对于海外公司较多的集团来说,国别不同、制度体系差异及文化差异等加大了税务风险管理难度,再加上不同的国家税制结构的差异以及会计核算体系的不同,对于海外税务管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海外投资过程的税务风险,企业首先需要提高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对涉税人员的风险教育,依法诚信纳税,将风险防范意识渗透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其次,海外企业应当注重投资运营过程中的关键风险点管理,从项目招投标、谈判、启动到运营各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把控。对于突发性以及非常规性的风险,则应该引导企业加强预防性控制;最后,企业应当加强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税收协定保护企业权益,有效协调国内外税收法律体系差异,完善海外合同管理,最终将企业税务风险降到最低。
(五)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
海外经营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应该具有全球视野,了解主要国家的会计准则和法律体系之间的差异,并且需要掌握国际经济和金融等相关知识,可以在越来越复杂的经济环境下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战略性财务管理规划。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不仅需要高校调整学科结构设置,还需要企业提供多种途径满足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后续教育的需求。企业应注重人才培养,搭建公司内部的业务学习交流平台,并且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交流活动,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海外企业培养一批高素质、高水平的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