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单位财务规则

企业单位财务规则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单位财务规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单位财务规则

企业单位财务规则范文第1篇

关键词:企业 单位 财会管理 方法 缺陷

一、企业单位财会管理的现状

(一)没有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

很多的企业没有能够获取准确的财务信息,而且获取信息的通道比较的狭窄,仅仅只是通过财务人员制作的报表来进行获取。而财务报表在制作完成以后,需要一层一层的报给上级领导,最终达到上级管理者手中的时候,出现了财务信息滞后的现象。这也导致了管理者没有在最快的时间内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更没有做出准确的决策,因此给企业带了一定的损失。

(二)财务科目的设置有很大的漏洞

我国的经济改革发生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企业单位的性质、经营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但是大部分企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却还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在一些企业单位当中,财务科目的设置出现了很多的漏洞和缺陷。另外,企业单位的经营范围基本上都是精神消费类的产品,以及劳务服务产品。这些产品因为是无形的,所以很难衡量,如果是按照税收的征管办法进行缴纳税款,会加重企业单位的负担。

(三)资本管理方式不合理

因为国家对资本管理的方法进行了变革,过去的资本管理方式是国库分散支付法,后来转变成了国库集中支付法,也就是说,过去的分配层集中方法渐渐的变成了统一的管理方法。这种方法虽然改善了资金拨付的很多问题,但是对于企业单位而言,仍然无法跟上国家的管理方法,甚至根本无法适应。同时这也使得企业单位的资本管理出现一些不合理的地方,甚至资金的利用率不高,资金常常不明流向。

(四)财快管理工作和其他工作相分离

企业单位的财会管理工作又包括了记账、报账、报税、制作报表等几项,但很多企业单位的财会管理工作与其它部门的工作是互相分离的,根本没有任何的联系。在业务发生以后,财务部从未取得一些需要的凭证,对业务的处理也仅仅是依靠工作人员的凭证处理,这不能够准确的反映企业单位财务状况。同时,财务工作与其它部门的工作相分离,还会使得企业无法控制成本。

二、企业单位财会管理手段方法的改进

(一)细化各项管理措施

要想更好的管理企业单位的财务,就必须实施科学的管理手段,细化各项管理措施。首先要从人力、物力、财力三个方面来进行实施,第一是要适当的调整过去的经营方式,细化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部分。并且还要落实责任制,使财务人员明确自己的职责。第二是要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市场特征以及竞争需要的财务管理办法。在设计管理办法的时候,可以充分的利用信息化技术,这样才能提高管理的水平。

(二)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

财务人员的素质和水平能够决定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企业必须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除了专业技能、知识以外,还有职业道德。首先要让财务人员掌握税务知识、法律知识、会计知识,他们才能更好的适应财务管理工作。其次,财务人员还必须有职业道德,自觉的遵守企业的管理规则,廉洁自律,不为一己之私而损害企业的利益。这样才能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提高自身的筹资能力

筹资指的是通过正当的渠道和方式获取资金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财务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一些企业单位自身的投资不足,可以通过提升其筹资能力来增加其资金周转度,这样可以获得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另外,企业的管理者还要及时的掌握财务信息,以便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同时还要对市场风险进行预测,以最快的速度采取措施来规避风险,将损失降到最小。

(四)变革固定资产会计处理方法

因为现行总预算会计核算重点反映的是企业资金的流向,但却没有明确的反映预算支出形成的资产和投资权益。因此这也导致了企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企业单位可以采取一些特殊的处理方法,比如虚拟折旧法,这种方法可以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另外还要进行详细的记录。还有一种方法可以供企业单位选择,那就是企业会计平均年限法,这种方法既能够反映企业单位的固定资产净值,又能够帮助企业单位更好的进行成本的计算。

三、总结与体会

企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手段非常的重要,关系到其自身的生存、发展,因此,企业单位必须重视这个问题。采取合理而科学的措施来对财务会计进行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单位的发展,并且为企业单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艳芹.企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研究[J].科技致富向导,2012(36):349-349

[2]曾光发.企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的制定与探讨[J].知识经济,2012(14):126-126

企业单位财务规则范文第2篇

关键词:财务内控;风险管理;应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潜在风险和财务危机,这些风险所可能产生的危害对于每个企业而言都是不可忽视的。因而企业相关部门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对风险进行有效管控。作为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制度,企业财务内控体系在财务风险管理中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通过对财务活动的实时监控提升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效果。

一、内控体系对于财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无论企业单位的性质如何,良好的财务内部控制都是企业正常运转、规避风险的重要保障。能够有效的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对风险实现预估和应对,实现财务风险的有效管理,将企业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尽可能降低。

(一)内控体系能够规范企业的财务活动

企业在构建完善的内控制度后,能够把不相同的岗位进行有效协调,促进各环节间的合理运行,同时实现对于财务活动的定期监督控制,规范企业的日常财务管理活动,推动企业的财务活动按照相关准则开展。内控体系能够促使控制活动与管理目标的统一结合,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进一步发展。

(二)内控体系能够帮助识别财务风险

企业内控体系的一大特点就是能够帮助企业实行完整的环境分析和市场预测,并直接作用于企业的风险设别管理。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财务风险往往并不容易及时识别,这就导致了相关的经营管理不能做出合理正常的决策,甚至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损失。而内控体系能够帮助财务管理人员及早发现问题、应对问题。内控体系如果存在缺陷,对于企业的风险识别将产生重大影响。

(三)内控体系能够增强风险管控效力

随着企业的业务发展,内控管理体系能够保证财务管理保持科学性和协调性运行,增加人力支持和各环节管理。因而当财务危机出现时,内控体系能够增强企业财务管理中风险应对的过程控制力。内控体系的能够促进企业内部部门间的相互协调配合,推动财务审计等工作的深入开展,有效提高风险应对的执行力。

二、内控体系中存在的风险管理漏洞

就目前我国的企业单位财务内控体系而言,其存在的风险管理问题与漏洞也是十分明显的。其一是管理结构的不合理性,由于内控观念认识的不到位,不少企业并没有建立合理的内控组织部门,相关规则制度也不完善,进而导致企业部门的严重的内部消耗,甚至出现成本的失控,反而增加大了财务风险。其二是缺少风险的管理应对意识,一些企业尽管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内控体系,但并没有树立相关的财务风险管理与应对意识,进而造成当风险来临时的应对不力,增加了财务经营的风险系数。因而拥有内控体系的同时树立相应的思想意识同样十分重要。其三则是缺乏财务风险管理的配套措施,相关单位既无长远规划,也无财务风险的控制动力,甚至藐视内控体系在财务风险管理中所发挥的作用,进而造成内控体系缺乏风险管理的配套措施,也增大了相应的风险系数,这一点在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的内控体系中普遍存在,也是下文论述的重点。

三、内控体系中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正如前文所述,企业的财务内控体系中往往缺乏对于风险管理的配套措施和应对策略,针对企业财务风险中普遍存在的筹资投资、流动性以及收益分配等方面的风险,应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一)制定完善的内控制度,控制筹资投资风险

筹资风险主要存在于企业的债务融资等环节中出现无力偿还的情况,而投资风险则一般发生在企业的各种资产投资出现投资企业经营不善的状况。针对企业在筹资投资阶段出现的问题,就需要相关的内控制度发挥作用,制定合理的规则章程,规范相应的财务资金活动,做好企业资本结构和债务状况的实时分析,利用财务审计把握企业现有的债务投资等状况,并有针对性的建立相关的财务状况分析部门,确定企业具体的财务资金运行模式,并促进相应的管理控制遵守相应的运行规范。避免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浪费,实现筹资、投资等资金运行阶段的合理运行,增强这两个环节的风险控制力。另一方面,在财务内控体系下,严格管理财务资金,制定并严格遵守有关的投资政策和程序,设立筹资监管和投资决策的项目负责部门,专门专项对筹资风险和投资项目收益性、可行性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发挥内控体系中的决策监督效力,对企业的财务运行做好后续监督和管理。

(二)运用合理的资金管理控制流动性风险

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中,流动性风险往往存在于企业在获取现金和等价物时所采取的各类措施。许多企业在遇到紧急情况时往往不惜成本筹集资金,这就为流动性风险提供了可能。如果不做好相应的风险预估与应对,就可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在企业的财务内控体系中,结合结合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制定相应的资金筹资和资金使用内部控制方案是十分必要的,与此同时,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资产结构,避免出现不结合外部宏观经济状况就进行片面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的情况。在企业的财务内控管理中,要充分的控制好相应的流动性风险,必要时则需要设立现金预算执行监督部门,通过强有力的监督控制保证企业资金的合理使用,防止出现滥用、挪用等情况。构建客户信用分析部门,做好客户信用的调查分析,防范流动性风险。

(三)发挥财务内控的收益分配风险控制作用

在许多企业中,不合理的收益分配策略导致了企业财务的分配风险,在企业的财务的收益分配中。为了满足股东的各类需求,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往往出现内部资金不足、长期分配不合理和员工积极性减弱等问题,甚至导致企业的可用内部资金减少的分配结果。为了保障企业财务管理的收益分配环节能够合理有效的运行,相应的内控体系必须根据企业内部资金的流通情况和利润分成开展合理的收益分配,而上市企业则需要充分考虑股东与员工的各自收益分配情况并开展合理分配,避免出现股价波动。可以采取的具体措施包括成立专门的收益分配制定部门,根据实际收益与未来规划做好资金定项,完善相应的监督管理,做好相应的内部控制。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日益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单位的财务内控体系对于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发挥内部控制对于财务风险的预估、评测和过程应对是企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也是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努力完成的。(作者单位:大连万顺特种车辆制造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郭晓爱.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制的建设和风险防范[J]. 商业经济. 2015(06)

[2]刘琳.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信息化管理――以深圳市光明新区国库支付中心为例[J]. 财务与会计. 2015(18)

[3]范鸿华.会计信息化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及对策[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5(11)

企业单位财务规则范文第3篇

关键词:合同风险 合同管理 分析 防范

引言

合同风险是指在合同订立、生效、履行、变更、终止及违约责任的确定过程中,合同一方或多方利益损害或损失的可能性。随着勘测设计单位由事业单位体制转变为企业管理机制,日渐增多的合同在给单位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潜藏着合同风险。只有提高对合同风险的重视程度,加强合同风险管理,并运用合理措施有效避免合同风险,才能减少因合同纠纷给企业单位带来损失。本文针对合同风险与合同管理相关问题,就企业在合同等各阶段所可能存在的法律和财务风险,合同风险分辨,预防风险措施,合同管理与财务结算的配合关系及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上进行了研究,力求降低合同风险,提高管理效益。

1.合同风险

1.1合同风险的原因

1.1.1客观风险

客观风险是指由客观事物的特点决定的,这种风险是无法避免并且客观存在的,如国家政策的变化、自然灾害的发生、市场价格的波动等等,客观风险可以分为市场风险、时效风险、变更风险等。

1.1.2人为风险

主动放弃自己应有的权利。对于招标工程项目,承包方主动放弃自己的权利,在心理不能平等的与发包商协商,对潜在的合同风险最大限度的予以接受。更有甚者,为了争取中标机会,在放弃自己权利的同时,在公平范围之外提出更为优惠的谈判条件,进而带来巨大风险。

缺乏科学、有效的控制风险方法。承包方不从控制合同风险专业角度出发,不对潜在风险进行预判,没有专业的人员对合同进行仔细、专业的研究及分析,不深入对诸如现场勘察、审查图纸、复核工程量,分析合同条款等重要的基础工作的监督、调查,因此在投标文件中就埋下巨大隐患,并且最终将其转化为合同风险及管理风险。

没有专业、高效的合同谈判、签署团队。在对一些关键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并做到有效处置,进而导致合同中存在巨大合同风险因素;对重要问题,如价格、双方应履行的职责及在合同谈判与签署过程中,没有专业、高效的团队的帮助,使得合同风险可能性增加。

法律知识缺失。由于企业单位人员常常不具备专业的法律知识,在合同制定、谈判过程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

2.合同风险主要形态

2.1合同风险管理

合同风险可以分为合同管理风险和合同法律风险。合同法律风险是显性风险,而合同管理风险则是解释性风险。合同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管理各类合同时,对未来可能产生的后果偏离合同预定时而采取的措施。合同风险管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环节:

(1)合同风险辨识。即对合同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进行判断、归类。

(2)合同风险分析。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的方法,估计风险可能发生的概率、严重程度。

(3)合同风险控制。在合同风险管理中要时刻监控欲采取的措施是否有效地降低和规避了合同风险,并加以改进。

2.2常见的合同风险

合同风险潜藏在勘测设计企业投标、合同谈判、签订合同、合同管理、履行合同等各阶段,在对合同风险辨识中通常采用的方法为:专家辨别法和业务流程法。专家辨别法即通过对法律专家的询问,辨别出在合同管理风险中可能出现的潜在风险;业务流程法即按照业务流程,对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辨识。

合同管理风险:主要包括组织结构风险、人力资源风险、合同管理制度风险、合同业务流程风险、合同信息管理风险。其中,组织结构风险主要是指合同管理体制是否适应单位特点,合同管理机构设置是否健全,合同管理部门功能是否健全,是否具备专业的法律顾问;人力资源风险是指公司人员的法律意识、管理部门人员的法律意识及工作经验、合同管理人员的业务操作能力、单位法律团队是否稳定;合同制度管理风险是指制度的健全程度、制度的明确程度、制度的动态可调性及制度的和谐性;合同业务流程风险是指业务流程的规范性、业务流程的效率性、业务流程的可操作性及业务流程的有效性;合同信息管理风险是指合同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决策的有用性、合同信息网络的安全性。

合同法律风险:合同法律风险存在于业务的整个流程中,按照业务流程主要有:招标风险、签订风险、合同履行风险。其中,合同招标风险是指投标合法性风险、投标规范性风险、投标人风险等,在投标过程中,有些应标项目未按照投标文件明确规定的规则进行,或者暗箱操作、泄露商业秘密等;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合同没有按照规定来进行审查或者审查过于形式,有些合同内容、职责交代不清楚;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双方或者其中一方未履行合同中规定的应当履行的内容,未按照合同规定擅自变更数量、价格等内容,或者未按照合同规定单方解除合同,在合同产生纠纷时,并没有按照合同规定就追究其他人的违约责任。

3.合同风险防范措施

单位应当加强合同风险管理,做到风险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信息化,在合同制定、签署、履行、维权等流程中,提高合同风险管理水平,做到合同风险防范与规避,确保单位利益不受侵害。

3.1加强合同风险管理

建立健全合同管理机构,聘请法律专家担任单位顾问,增强公司人员及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及工作经验,提高单位合同管理人员的操作能力及水平,努力健全合同管理制度、提高管理制度的明确性、动态性及适应性,规范合同业务流程,提高业务流程效率及可操作水平,确保合同信息来源的可靠性、决策的游泳性,增强合同信息网络的安全性,做到合同标准文本全面、明确、使用范围明确。

3.2强化财务监督与合同风险管理的关系

加强财务部门在合同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可以有力促进企业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因此财务人员要掌握合同知识,熟悉合同相关条款,掌握合同风险管理相关技巧,并认真履行好财务监督职能;企业财务部门要规范合同管理,做到每笔经济业务都要签订合同,在签订大的经济合同时,做到上级部门备案,经审查后才能签署合同,否则财务部门不进行结算,在履行合同过程中,财务部门要掌握合同的实际履行情况,亲自监督合同完成质量。

3.3加强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

合同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和加强合同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并且合同信息化管理是现代企业合同管理的必然趋势,对企业单位自身发展意义重大,可以提高合同审批的效率,节约合同管理成本,加强合同透明度,提高管理监控能力。在单位合同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做好功能需求调查工作,完善相关管理制度,确保信息化系统的适用性,要加强相关人员培训力度,针对不同的操作人员编写不同的教程,要及时发现并解决信息化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4.总结

加强合同风险管理对提高企业单位竞争力及经济效益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合同风险管理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对业务流程中可能出现的合同风险进行了辨析,并提出了控制企业合同风险的有效措施,特别是对于财务监督与合同管理的关系及合同信息化建设对合同管理的意义做了详细介绍。随着勘测设计单位的不断发展,只要做好合同风险管理工作,才能提高企业单位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杨辉丽.工程建设项目合同风险管理的分析[J].大众科技,2007,(95).

[2]向飞,陈友春.企业法律风险评估[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1-94.

企业单位财务规则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会计 管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事业单位不能够依靠财政拨款维持基本的生活和办公需要,造成了经费紧缺。因此,如何减少事业单位的浪费现象,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利用事业单位的优势改善办公条件、提高经济效益成为了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改革的重点。

一、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现状分析

在计划经济时代,事业单位就其性质来说,是由国家委派为社会提供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和卫生等方面工作任务的部门,他们并不以盈利为目的,其主要的经费由国家承担。由于这种国家拨款的方式使很多的事业单位都不需要对其本单位进行必要的预算,因为他们只要按照国家要求完成相关任务,就会获得预算内的拨款,因此,对于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考核以及财务的管理并不是他们的重点。各级事业单位由于对其的放任造成了大量的资金浪费,并且使管理呈现混乱局面。

但是,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国家颁布了一系列的措施对其进行改革,而由于事业单位的监管力度不强,财务会计制度本身存在漏洞,使得拨款缺乏监督,资金的裸泳、随意使用、盲目使用是经常发生的事情,这就在无形中加强了财政负担。

二、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管理改革的原因

1、财务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个单位的基础是资金,健全的财务制度是一个单位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保证。无论是企业单位还是事业单位,健全的财务制度,特别是在今天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决定单位兴衰成败的关键性因素。因为现在很多事业单位的性质都正在发生变化,过去依靠政府拨款的全额事业单位正在减少,而相对来说,事业单位要依靠市场生存,所以,如何提高自己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如何使资金发挥最佳效果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水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一整套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成为必然选择。

2、预算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很多在预算阶段就存在着严重的问题:第一,部分事业单位编制预算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实现对资金使用的控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而是因为制度规定不得不编制预算,因而他们对待财务预算编制的态度不认真,完全是应付。第二,很多事业单位在编制单位财政预算的时候都没有采用科学的方法,而是仓促对其编制完成,使其因为缺乏一定科学的方法而降低了准确性。预算编制方法的简单、粗放使其并不能适应事业单位发展速度与规模。第三,事业单位执行预算时,没有严格的审批制度,有的单位相关部门隐瞒开支,而导致各种腐败现象。

3、收入、支出与成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部分事业单位对其本单位的财务管理不及时,常年不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查收,这样即使存在问题,也不能够及时的发现纠正。第一,事业单位的日常开支存在着违规作弊现象,很多单位行政收费、事业收费以及其他性质的收费相互混同,这样就使得资金的来源、使用无处可查。第二,对于各种支出和收入账目计算不清晰,比如当购置了固定资产,采用一次性计入,那么这样就往往会引起当月结余减少。第三,很多的固定资产的附加值减少的情况由于没有进行及时核实而在财务会计账目中得不到充分反映。

三、事业单位财务质素管理创新策略

1、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法制建设

加强事业单位会计法制建设一方面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必然选择,另一方面是保证会计规则秩序的应有之义。首先,相关部门应该很据《会计法》出台系统的法律法规,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进行规范,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活动受到监督,这样就极大的维护了会计法规,有效的保护了国家财产,保障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第二,国家可以设立基金,对于那些保护国家财产的实绩进行宣传并且奖励,而对那些违法行为则追究到底,以打击挪用公款,公款吃喝现象。

2、健全财会管理体制,强化财会控制意识

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现状有着历史根源,所以,对其的管理和纠正就必须从单位内部加强财务管理的控制意识,将各项法规建设全方位的渗透到财会管理工作中,从而有效的帮助事业单位形成财会信息收集、信息归档、信息决策、信息奖惩体系,以最终实现事业单位内部的科学管理。第一,财政部门应该根据事业单位所提交的预算报表,在公共财政政策指导下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使各事业单位内部的管理工作能够有条理,有层次。第二,财务部门对事业单位实行全过程监督,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做到事前论证、始终控制和事后问效的功能。第三,改革财务报告体系。随着社会的发扎,事业单位的投资主体走向多元化,因此,应该使事业单位现行的资产负债表、专项资金收支表、收入支出情况表等与企业单位的财务纰漏制度接轨,以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实效。

3、加强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财务管理工作是想象法规性、技术性和政策性很强的工作,要实现高效的管理就必须依靠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因此,作为事业单位应该选聘懂业务、会管理的高素质人才进行。对于已经进入到工作岗位上的相关软应该加大对其的培训力度,使其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使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四、结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切实可行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绩效考评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建设等方式保证财务管理的各项政策得以实施。

参考文献:

[1]刘艳云.浅析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的管理[J].价值工程,2011(16)

企业单位财务规则范文第5篇

关键词:权责发生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应用

固定资产核算是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对单位今后的运营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以往的会计制度中,通常会采用收付实现制核算固定资产的数量及价值,以此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状况提供信息依据。随着行政事业单位发展规模的逐渐扩大,固定资产的数量日趋增多,其核算工作难度也随之提升。收付实现制在固定资产的核算工作中,无法有效体现折旧的具体状况,致使账目信息与实际使用之间出现了较大的偏差。权责发生制则能够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折旧情况进行准确反映,且对固定资产的使用期限进行了明确规定,让相关人员更好了解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情况。为行政事业单位的今后发展,提供有利的帮助。

1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工作的特征

通过对比我国行政单位与企业单位的会计工作可以发现,前者无需进行成本方面的核算工作,后者需要着重加强成本核算,以此统计企业单位每个会计期间的营业利润。除了在成本核算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在收支核算的工作重点也明显不同。企业单位收支核算的重点在于账款的流动性,行政单位收支核算的重点在于预算管理。由此可见,行政单位的会计工作更倾向于对费用归属时期的把控。除此之外,企业单位和行政单位之间会计工作最大的区别在于盈利性与非盈利性。企业单位的会计工作注重每个核算周期的营业利润、各项成本和账目资金的流向。行政单位的会计工作则注重每个核算周期的资金需求数量、资金使用的合理性及利用率。无论是企业单位,还是行政单位,收付实现制在两者以往的会计工作中均存在着较高的使用频率,为企业单位和行政单位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帮助作用。我国的事业单位中的会计主体是医院、社会公益组织、学校还有一些社会团体,主要的发展方向是非盈利会计。资金的主要来源有社会捐赠、借款收益、政府补助还有社会投资收益等方面,资金的来源渠道比较多,并且具有很好的社会参与度。事业单位的关键职能就是把政府的财政收入以及各种渠道的资金用来支持社会中的各项基础服务,确保社会可以实现健康发展,其目标和政府的目标保持一致,而不是以单纯的短期盈利作为主要的运营目标。

2收付实现制在行政事业单位应用中的缺陷

2.1未能满足管理者的相关要求

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采用收付实现制,管理者仅能够通过会计报表和账目数据查询到收入和费用的增减信息,却无法完全了解到各项钱物的实际收支情况,致使现金流量渠道无法全面反映,财务信息的完整性未被较好地体现。该种现象的发生,对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评估工作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碍,最终导致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人员无法根据账目信息和会计报表准确估算出本单位下个周期的收入支出数额,严重干扰了行政事业单位今后发展。除此之外,现金流量渠道无法全面展现,使行政事业单位业务绩效考评工作面临巨大的难题,对单位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

2.2会计信息可比性和真实性较差

收付实现制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应用,主要是将其他会计期间的收支情况划归为当期的数据信息,以此为会计报表和账目核算提供重要的信息参考。该种做账方法具有操作简便的优势,极大程度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压力,但在盈亏计算方面存在较大弊端。例如,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部门在统计每年房租费用时,通常会依据收付实现制记账的特点,将该笔费用记录在当年的最后一个月,致使会计期间的数据信息缺乏有效的可比性,对行政事业单位今后的决策部署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而且收付实现制是以费用发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账目登记,会导致固定资产折旧无法计入行政事业单位的账目之中,造成前后会计期间的会计信息可比性未能全面体现。虽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采用收付实现制能够直观反映单位内部的现金流量情况,但是无法全面展现每项现金流量的具体收支渠道,进而导致收入与支出反映不真实的情况频繁发生,使行政事业单位实际的资产和负债情况未得到准确体现,对接下来的运营与决策造成了极为严重的阻碍。基于收付实现制会计记账特点编写的财务报表,在反映行政事业单位实际财务状况方面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失真性,甚至会对管理者的决策部署造成误导,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快速有序发展。

2.3会计账目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主要参考该单位当期的资金结余,以此为依据编制下个会计期间的预算内容,为行政事业单位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保障各个活动项目的顺利有序开展。简而言之,就是依赖于当期发生活动的收入数额减去支出数额,参考两者之间的数额之差做出预算,从而实现对各项资金的最大化利用。由于行政事业单位所使用的收付实现制记账方法,在登记账目数据与实际发生情况之间存在着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导致信息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大大降低,对该单位下个会计期间的预算管理工作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某些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为使账面数额保持收支平衡的状态,擅自调整收入费用与支出费用的发生时间,致使各项会计信息失去了原有的时效性,最终造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发生。一旦出现该种现象,会进一步加剧应收未收和应付未付的情况,导致账实不符的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对行政事业单位的下个会计期间的预算管理和今后的决策部署工作均造成极为不利的影响,严重阻碍行政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

3在行政事业单位中使用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

3.1权责发生制有利于防范财政风险

相比于收付实现制,采用权责发生制在提高财政资金风险防控方面具有较为显著的优势。使用权责发生制能够对单位中的实际负债情况进行全方面展示,可以有效揭示并且预防单位中存在的财政风险。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应用,能够准确地反映行政单位的负债情况,对单位内部的管理者和财务人员起到一定程度的警示作用,使其对单位中的财政风险可以做到及时关注,并且采用更加积极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财政风险带来的隐患,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长远有序发展,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

3.2权责发生制可以对资产进行有效管理与监督

权责发生制能够把单位中的资产信息全方面地展示出来,对资金能够实现有效管理与监督。使用权责发生制,能够快速地将经常性支出以及资本性支出进行合理划分,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防止出现资产购置之后不再受到大众监督的情况。将相关的资产信息全方面地展现出来,加强对资产的监督,可以实现有效管理。

3.3权责发生制能够有效避免账实不符的情况

通过在行政事业单位中采用权责发生制的记账规则,可以采用对比观察的方法,详细分析该单位每个会计期间的各项费用收支情况,为行政事业单位今后的决策部署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信息参考。权责发生制按照收益、费用是否归属本期为标准登记各项账目数据,能够有效避免账面不符和信息失真的现象,使账目信息的真实性得以体现,对行政事业单位接下来的运营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4权责发生制在各大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制度中应用策略

4.1创建整合统一的中央到地方的信息化会计系统

在行政事业中合理引入权责发生制以后,政府的会计信息量就会不断增加,会计的操作流程以及操作方式也会更加复杂。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有相应的配套信息系统对其进行支持。这个系统除了具有财政支付、审核、处理功能还有出具报告以及公告的功能。这套系统和各级的行政部门以及公共服务单位之间都有联系,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系统化且整体性的设计。这个系统应该对原始的会计数据进行相应的采集、录入、处理、存储以及输出,而且可以对单位中含有的大量数据信息进行定性以及定量的分析。在具体的处理过程中,需要加入相应的审计元素,处理的结果要确保及时地向使用人员反馈,也可以给上级的管理部门作为辅助参考,让其以此作为依据进行相应的预测、管理以及决策。与此同时,这个信息化系统还需要从中央到地方,一以贯之,改变当前单位中各个部门之间各自为政的管理现状。制定相应的制度以及规范,在此框架下,对数据信息进行整合统一管理。为了提升会计信息系统的速率,政府还可以适当放宽标准和要求,鼓励各大企业和研究机构主动地参与到政府的会计系统研发过程中来。政府可以对各种先进技术进行采购,并以此来吸纳更多的优秀技术资源。

4.2创建“研学用”的机制

要让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获得更好地应用,首先,就需要引进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这些人才需要对权责发生制度有深入的研究,并且能够熟练应用权责发生制度,以此来提升执行者的实际水平。在权责发生制合理引进的基础上,为了保证会计系统能够实现平稳过渡,且高效持续运行,需要大量的专业财务工作人员,对整个运行系统进行支持,以此来保障整个系统中的资金往来还有各项业务事项能够更好地反映出来。其次,加强与社会中的各大专业院校以及科研单位之间的联系,开展对财务人员相应的培训工作,并对会计体系的制定进行深入研究,让更多的专业人员还有研究团队为权责发生制在行政单位中的运用出谋划策。再次,依靠着公众的力量创建独立的外部审计团队。通过外部的审计人员,对政府会计中权责发生制涉及到的复杂系统提出有效建议,这样可以站在更加客观且中立的角度上来确保鉴定结果的真实性以及有效性。外部审计团队从始至终都站在独立且客观的角度进行分析,确保其判断的公正性。这一部分单独的公众力量,是权责发生制进行改革之后的主要鉴定人与建议意见的提出人。可以把这些人邀请过来给政府以及公共的管理部门中的财务人员进行相应培训指导。培训内容不但有权责发生制背景下会计人员在核算时间范围内的跨期核算,同时还包含在核算的范围之内的财务信息、企业财务核算以及运营信息等方面的应用,另外还有会计信息化的应用和具体操作,在经过这种培训之后,可以培养出大量的高素质财务工作人员,给之后的内部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4.3分类型分步骤减少改革的阻力

在当前新制度的背景下,要强化对预算管理,就要不断完善财政制度体系,对政府中的会计体系进行合理规范。运用权责发生制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但是,受到我国政治制度以及经济制度等各个方面的影响,这里面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以及行政单位发展的会计制度,并且可以稳步地将改革进行推进,就需要所有的相关从业工作人员还有管理人员不断研究,在实践中创建出更加适合自身发展财务核算、财务管理制度。除此之外,还可以对其他国家的各种先进经验以及制度进行借鉴,再充分结合我国的国情制定出更加适用的会计制度。只要是经过了国家机构认定的规则,或者是已经在多个国家适应使用的原则或者是制度都可以进行相应的借鉴,其中如果有涉及到特有的政策或者是业务,就要站在自身国情的前提下,对相关的规定进行仔细研究,让两者之间实现互相结合,创建出有自身特色,适合我国长远发展的核算政策。因此,需要我国分布式地将权责发生制不断引入进来,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改革的阻力,进而可以把每一个改革政策都落实到工作中的实处。

4.4对会计的科目进行改变

为了可以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更好地使用权责发生制,各单位就需要对会计的基本职责进行充分了解,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相应改革。权责发生制在会计的核算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各单位需要对自身的会计部门中的会计科目展开相应的调整。在资产类的会计科目中添加了预付账款、应收账款、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其他应收款以及无形资产等,取消将暂付款;在负债类的会计科目中增加了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交税款以及应付行政企业等,对之前的暂存款科目展开更加详细划分;净资产类的会计科目中添加了资产基金、财政拨款结转以及待偿债净资产等,通过这些科目内容可以有效地提升会计工作的整体质量,保证单位中的实际运营情况能够直观地反映出来。

4.5对固定资产核算方式进行改变

在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的核算是会计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在以往收付实现制度下,固定资产无法进行准确衡量,导致实际固定资产价值不能实现真实反映。使用权责发生制度可以改变这种现状,单位中的固定资产折旧以及剩余价值等都可以得到真实且准确的反映,且对固定资产的实际使用期限进行明确,这样方便对其进行更换或者是淘汰处理。

5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进步,行政事业单位中从内到外的自主可持续性改革成为未来的趋势。受到以往经济制度的影响,有很多的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提高对权责发生制度的重视,也没有深入了解,缺乏改革的意识。为了改善这种情况,需要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对当前的会计制度进行系统研究,掌握其中的关键点,指明改革的方向,让行政事业单位能够改变落后思想,激发其改革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徐弘丽.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应用分析[J].财会学习,2020(35):123-124.

[2]常冬.权责发生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的运用[J].时代金融,2020(29):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