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烘焙学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山东青岛,一个现代与传统结合的美丽城市。
四方区,是青岛的老工业区。走在街道上,你经常能看到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低矮厂房和民居,与海边那些崭新富丽的高层建筑形成强烈的反差。
四方区的教育,由于历史的原因,也是老校多、偏远校多、厂办校多,校际间办学水平和学生素质都差别较大。而近年来,四方区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比重不断增加,目前已占到中小学生总数的37%,他们来自全国各地,教育背景各不相同,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带来新的课题。
2009年,当过6年小学教师、离开教育界15年的司文被任命为四方区教育体育局局长。
“为了把教育搞好,区委、区政府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司文说:“虽然区财力并不雄厚,但3年来区教育投入由2.7亿元增加到4.5亿元,2011年占到区财政支出比例的32%。2012年,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达到900元和1100元。”
“教育投入增加了,我们要做好教育应该做的事。”他说:“我们要以最大的责任心,从解决实际问题人手,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切实提高教育质量。”
从接受爱,到学会爱、传递爱
在四方区的34所公办中小学中,有14所学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学生总数的比例超过50%。湖岛小学就是其中之一。这所学校地处四方区的最西面,在469名学生中,有379名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比超过80%。
在这379名学生当中,有7%来自特困家庭,68%的家长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如何让这些学生融入当地文化并健康成长,是校长马晖和教师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我们是从12年前开始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从那时我们就提出‘关爱教育’,提倡对这样的学生要格外关心、爱护。”马晖说,“但是,当我在路上遇到学生,看到他们躲闪胆怯的眼神,我都要问自己:为什么关爱之下,学生还是这样自卑敏感?”
她在学校里展开了“弱势群体教育研究”,向学生家长发放了一批调查问卷,结果发现,家长最为关心的事情,不是学校为他们的孩子捐款捐物,而是“消除歧视,享受平等的教育机会”,这个比例,是惊人的100%。
要怎样做,才能消除学生的“被歧视感”,真正提高学生的精气神,让他们走向自尊、自信、自强?
马晖和同事们对学校的“关爱教育”进行了反思:只强调对学生的关爱,学生只是一味的接受,会不会强化他的“弱者”心态?
“由此我们提出了‘爱心文化’,强调教育要从俯视到平视,不仅让学生接受爱,还要让他们学会爱、传递爱。”马晖说,“只有让学生学会爱别人、帮助别人,为社会做力所能及的事,他才能真正消除自卑,他的内心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他们与有关慈善组织和科研机构合作,推出了“我爱我家”学校课程。这门特殊的课,分为“我与自己”、“我与家庭”、“我与学校”、“我与自然”、“我与社会”五大部分,旨在让学生对自己、对家庭、对学校、对自然、对社会形成客观平和的认识。
其中,在“我与社会”中,特别设置了“认识城市”、“认识乡村”,告诉学生祖辈生活的乡村跟自己生活的城市有哪些不同;而“服务他人”、“助人自助”等内容,则教给学生如何做一名有爱心的新城市人。
这样的课,学生们每周一节,名为“幸福学堂”。老师们想了很多办法,让这门课脱离说教,生动自然。
有一位老师,为了让学生明白“换位思考”的道理,在她的课堂上组织了一场辩论。辩论围绕孩子们熟悉的故事“三只小猪”展开。学生根据观点的不同分成两个阵营,一个不支持狼吃小猪,一个支持。他们各自举出自己的理由,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好不热闹。
就在这时,老师喊停,请两个阵营的同学换位置,正方变反方,反方变正方。辩论再次开始,学生刚说了几句,自己都笑了——刚才还在极力驳斥的观点,现在却要极力为它找理由。
然而很快他们就发现,虽然是自己反对过的观点,但要找到支持它的理由也不难。原来自己那么反感的观点,也有它存在的道理啊。
由此,老师告诉学生:许多问题的产生,是因为大家都只从自己的角度考虑,没有从别人的角度考虑。如果大家都能学会换位思考,就可以消除很多敌意和冲突。
再由此延伸,老师又告诉学生:爱人爱己、自信自强,应当以不偏激的、多角度的思考为基础,唯有如此,才能包容友善,拥有宽广博大的心胸。
马晖和老师们特意把一个充满童趣的形象——葫芦娃介绍给学生,这个被赋予了友爱、善良、包容、勇敢等品质的可爱形象,孩子们非常喜欢。葫芦娃的故事感动着他们,也让他们不知不觉地按葫芦娃的样子去做事情、去帮助别人。
学校里成立了“爱心葫芦娃志愿团”,有105名学生参加,下设7个团队。其中的“环保小卫士”,每周都到各班去收集废纸,卖掉后把钱集中到学校的“爱心基金”,到期末用来帮助特困的同学,或者给敬老院的老人们买东西。
“我闷闷不乐,因为我少了一双鞋,直到有一天,我看到街上有人少了一双脚。”马晖对这句话深表赞同,她说:“我们教学生关注比自己更困难的人,让他们学习帮助别人。这让他们克服自卑,更自信地融入社会。”
在另一所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占多数的学校——郑州路小学,校长袁云和老师们以武术、登山等方式,让孩子们强身健体,磨炼意志。他们针对家长忙于生计、疏于照顾孩子的问题,着手培养学生基本的自理能力,教给学生择菜、下面条、热馒头、蒸米饭、做凉拌菜,即使父母不在家,学生也能吃上饭菜。
在四方区,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入学安排上“零拒绝”,让这些孩子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不仅如此,四方区还注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本地学生的融合,坚持“同城待遇、同班学习、同步发展”原则,不单独设校编班,不给学生“贴标签”,让他们积极融入本地生活。
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能够平等入学、快乐成长,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标志。向激情自主的课堂迈进
2009年,司文刚回到教育体育局工作,就去学校里听课。
有一次他听了一节语文课——老舍的《养花》。碰巧他当年做教师的时候也讲过这篇课文,因而感触很深:“这位老师讲得不错。但说实话,与15年前相比,除了增加了一点现代化手段,课堂教学形式基本没有变化,仍然是老师费心费力地讲,学生老老实实地听。”
“我们的课堂需要变化。”司文说,“唯有课堂上真实地调动了学生,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才不是一句空话。”
2010年,他们开始调研、摸索,大力提倡教学改革。2012年3月,经反复讨论确认的《四方区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意见》正式下发,为教学改革绘制了一幅看得到、够得着的蓝图。
其中关键的一点,是要求学校打造“激情自主”课堂,树立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关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能力的提高。
这样的课堂,要求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角色,在与学生的平等对话、沟通、交流与和谐分享中完成教学任务;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每节新授课至少要有一个学生自学内容,至少有一个学生自己找问题的环节,至少有一个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
“我们没有给各学校规定统一的教学改革模式,只是提出了大致的原则。”司文说,“不同的学校,师生情况各有不同,他们有权利寻找最适合自己的课堂改革形式。”
如今,四方区的大多数学校已经行动起来,走出了百花齐放的教学改革之路。如,青岛市第四十四中学的“亦生亦师”自主合作学习、嘉定路小学的“教师助导、四轮驱动”语文教学模式、北山二小的“情智小先生”课堂文化等。
青岛第四十中学,地处偏远,前几年还是一所相对薄弱的学校,教学工作“整体上处于全区后位”。面对苦教的教师、厌学的学生,校长张内心煎熬:适合学校的改革之路,到底该怎么走?
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到潍坊出差,在书店发现了一本《道尔顿教育计划》。“我被它的教育理念深深吸引住了,花了一晚上时间,一口气把它看完。”第二天,她跑去这家书店,把这本书全部买回来,回校就分发给学校的中层干部。
“这个实验非常大胆,它在我们中间引起了不小的思想冲撞。”张说,“但穷则思变,我们想,把它加以改造后,能不能运用于我们的学校?”
在随后的一个校长培训班上,司文来到张所在的小组参加讨论。她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司文当即表态:“你做吧!一切后果我来承担。”
2011年秋,改造后的“道尔顿实验”开始在四十中实施。
初二年级的学生们,每周都有一天不再进班上课,各个教室都变成了各学科实验室。学生早晨8点钟来到学校,领一张“学习计划表”,上面有这一天6~7门课的学习任务,他们可以自己决定何时开始哪一门课的学习。
比如,如果一个学生打算先学习数学,他可以走进数学实验室,在那里,有数学老师在等候。向老师领取学习任务后,他就开始自学。学习任务一般都设计了3~4个层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
任务完成后交给老师,老师当面批改习题,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完成得很好,这一门课的任务就算完成。如果完成得不好,学生还要返工,或再行思考,或向同学、老师请教,直到完成为止。
如果这一门课是学生的“拿手戏”,他可能30分钟就完成任务;如果是他的弱项。可能需要一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提前完成全部任务的学生,可以到多功能厅看电影——这是学校对他们的奖励。
“开始我们都担心,没有了班级授课,没有了上课铃,学生会不会‘放了羊’?”张说,“事实打消了我们的顾虑,学生一旦获得了自由,他们的责任心和荣誉感让我们肃然起敬。我们没有发现一个学生在外面闲逛,他们进发出空前的学习热情和好胜心。”
在这一天之内,要基本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6~7门课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老师们,不但要设计出适合学生的学习任务,还要面对两个班甚至几个班学生的当面请教和沟通,也是个不小的考验。
但是,实验带来了大家渴盼已久的效率。
以地理为例,某一天给学生的学习任务是3个问题:一是在政区图上指出长江流域西气东输经过的省份,二是在地形图上指出全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和走向,三是老师在空白地图上任意指出两个省,让学生说出它的名称、简称、省会。
地理教师刘超说:“这三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涵盖了前后三周的教学内容。尤其是全国各省区的名称、简称、省会,以前要安排3个课时,效果还不好。可现在学生基本能够当堂过关。”
“以前是我一个省一个省地讲,反复强调,学生听不进去。现在我不讲了,他们用自己的方式来记忆,反而掌握得更快更好。”她曾留意两个学生的学习过程,发现他们快乐地又说又笑,不像在学习。一个学生记不起安徽的省会了,另一个提醒说:“哈哈,你忘啦,两个大胖子!”于是他恍然大悟:“哦——是合肥!”
“我们以前总抱怨学生学不会,是因为我们忽视了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刘超说,“现在我们亲眼看到了学生的本领。”
半年之后,实验的效果让大家很振奋。尽管每周少上一节课,可是语数外等科目与其他学校的差距在缩小,而那些起始于初中的学科,如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甚至排在了全区的前三名。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有一次,张问一个学生:“你觉得道尔顿怎么样?”学生说:“校长,要是咱们天天道尔顿就好啦!”
2012年秋季开学,四十中学的道尔顿实验已经扩展到所有年级。“这是适合我们的道路,我们决心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张说。
唯有流动,才能均衡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难在师资的均衡。与许多地方一样,四方区也面临着这个难题。
“为了解决优质师资的数量问题,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包括建立名师培养梯队等,效果很好,现在获得区级以上教学荣誉的教师已经占到教师总数的40%。”司文说,“但是,优秀师资数量的增加,并不能使学校间师资力量自动达到均衡。这需要我们有实质性的大胆突破,唯有流动,才能均衡。”
2010年,四方区的教师流动制度走出了第一步。这一年,他们组织了一批优秀骨干教师到相对薄弱学校挂职工作,带动了这些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
2011年,教师流动的层面和数量都大大增加。除了优秀骨干教师,还有在同一学校连续工作年满15年的教师、在同一学校担任中层干部年满9年的教师等共5个层面的流动。学校和教师之间,还可以双向选择,自愿流动。这一年,共有130名教师参与了流动,占全区教师总数的6%。
2012年,参与流动的教师人数达到160多人,占全区教师总数的7%。
这在四方区教育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事情。“一开始,大家难免有些抵触情绪。”司文说,“但一段时间之后,大家就逐渐体会到教师交流的好处。我们曾召开了多次校长和流动教师座谈会,反映非常好,总体上比较成功。”
“这头三年,是在实践中摸索的三年。今后要建立常规性的教师交流制度,让师资均衡这个难题,切实得到解决。”
英语教师刘青,是第一批流动的教师之一。交流前,她在四方实验小学工作了16年。她是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也是青岛市的教学能手。她所在的英语教研组,是青岛市优秀教研组,9位同事中有4位是市教学能手。
2010年8月底,她交流到重庆路第三小学。这里的英语师资力量比较弱,5位同事埋头苦干,但苦于缺少名师指点,多年来教学成绩并不突出。
刘青来到学校之后,与老师们一起展开了对学生和家长的调查研究。她深入课堂听课,帮助同事做课堂观察和记录,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与他们一起寻找解决的办法。
“这是我在以前的学校用的教研方法,用在这里也同样有效。”刘青说。第二年,四方区举行优质课比赛,刘青有两位同事获得一等奖。
2011年9月初,结束了一年交流的刘青刚刚回到实验小学,又接到了去嘉定路小学报到的通知。“这一次是正式的调动,人事关系也要转过去。”
在这所学校,刘青的任务仍然是“带动整个教研组的发展”。她承担了一门“快乐英语”课,三个年级的各个班级每周都有一节。“这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英语课,以轻松活跃的互动为主,比如唱歌、游戏、说话。”刘青说,“这是一个新尝试,我的目标是让学生感受到学英语的快乐,让他们学到在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同事们来听她的课,感觉很新鲜——这很像外教的课啊,学生们一点也不拘谨,很放松活泼,学习效果相当好……有同事告诉刘青,这对他们启发很大,他们会尝试在自己的课堂上加以借鉴。
没过多久,刘青又接到一个新任务。四方区新建成一所学校——博文小学,那里共有2位英语教师,都是新老师,她要担负起指导她们的工作。于是,刘青每周抽出三天到博文小学,来听两位老师的课,为她们答疑、点拨、传授经验,与她们一起开展教研工作。
“以前还以为自己会在实验小学干到退休,现在来到不同的学校工作,给我带来了不同的体会和新的体验。”刘青说,“大家说我带动了几个教研组的发展,可我觉得我的收获可能更大。”
在开平路小学工作了7年的青年教师孙杰,2012年9月也参与了教师流动。与刘青不同的是,她是从一所相对薄弱的学校交流到一所优质学校——北山二路小学。
这位29岁的年轻教师,在几年前就获得过区优质课比赛一等奖,但后来就感觉自己“停滞在那个阶段,不知道该怎样往下走”。“我渴望有一个更大的空间和平台,在专业上能有更好的发展。”孙杰说,“所以我自己主动提出申请,要求交流到现在的学校。”
刚到学校,第一次开全体教师大会,孙杰心里很忐忑:“大家会不会瞧不起我啊?”但是没想到,开会前校长特地来跟她聊天,问她有什么需求?想在哪些方面发展?这让孙杰很感动。而后来同事们的主动帮助,更让她感觉“像是一家人一样”,就这样,她很快融入了自己的新学校。
“以前教研员听我的课,总说我基本功扎实,但对学生不够放手。我也很困惑,到底怎样才算放手呢?一旦放手学生学不会怎么办呢?”孙杰说,“在现在的学校里,我多年的困惑终于有了答案。”
北山二路小学近年来一直在进行“情智小先生”课堂文化的推广,核心理念就是让学生当小先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是孙杰从未接触过的新的课堂形式,给了她很大的触动。
“同事、教研组长和校长都来听过我的课,手把手地教。刚来一个月,我的课堂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状态活跃,都有很强的表达欲望,这是我以前想也想不到的。我终于找到了突破自己的那个关键点。”
这个令人惊喜的变化,让孙杰进发出新教师一样的工作激情。她决心珍惜这个机会,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水流动起来,才成为有活力、有生命的水。教师流动起来,不仅使学校间师资配备趋向均衡,而且让各个层次的教师都得到新的发展,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学生的健康成长高于一切
教师出身的司文在与校长、老师们谈话时,常常说到这一点:“我们做教育工作的,事实上不需要太深厚的理论功底,但最基本的一定要做到:这就是要爱学生。”
“只有我们以父母之心爱学生,才能把学生的健康成长看得高于一切,以最大的责任心办教育。”
有一次他去一所学校,发现那里的学生“不跑不动、过于文静”,仔细一问才知道,这所学校为防止学生受伤,竟然规定下课一律不准跑,不准进操场活动。
“这怎么行?这样学生体质能不下降吗?”司文说,“学生健康成长是比学习成绩还要重要的事情,我们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2010年,四方区教育体育局出台政策,首次把学生体质监测结果和近视率作为考核学校的重要指标,凡是学生体质整体水平比上年下降的、近视率比上年上升的,学校的评优选先一律否决。
近几年,四方区各学校对学生体育锻炼日益重视,中小学生体质状况逐年向好。在青岛市中小学生运动会上,他们连续几年在12个区市中获得第一,足球、篮球、排球等比赛都能包揽前几名。2012年,学生的近视率比上年下降了7个百分点。
为了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四方区各校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在宜阳路小学,校长隋永明提出,要“让足球成为我们人生发展的最好伙伴”,每个班级每周都有一节专门的足球课,让孩子们学足球、爱足球。
在这所学校,班班都成立了男女足球队,每年春季,学校都会组织盛大的“校长杯”足球赛,主要在同年级的班级之间展开,比赛多达七八十场,历时一个半月。到秋季则有“超级杯”,即低年级的学生组队,挑战高年级的班级队。各种花样的比赛一年到头都不间断。
2010年,他们在四方区“区长杯”足球赛中夺冠;2011年,他们又在青岛市“市长杯”足球赛中夺冠。
“仅仅是5年之前,我们的学生体质状况还相当脆弱,2007年在四方区学生运动会上,我们仅有一名学生得了一个第7名,全校仅得2分。”隋永明说,“我们坚持搞了5年足球,学生体质水平逐年改善,体质监测成绩也大幅提高。”
“全校800多名学生,每天都有很多学生在足球场上奔跑、对抗,小的磕磕碰碰是有的,但并没有发生我们所担心的、较大的伤害事故。一方面是防护措施到位,另一方面,是学生在大量运动之下变得强壮和灵巧,天天保持大运动量的孩子是不容易受伤的。”
在长沙路小学,根据男孩女孩的不同兴趣和特点,分别开设了“男生课堂”、“女生课堂”。“男生课堂”有舞狮、攀岩、军事武器、木工等课程,着重提高男孩的体能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坚忍、执著、敢于担当的阳刚之气。“女生课堂”则有发艺、插花、烘焙、茶艺等课程,让女孩们学会审美,培养她们文雅娴静的气质。
在青岛第五十中学,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开设了每周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叫作“成长课堂”。初一年级,针对新生对中学的各种不适应情况,进行入学适应教育;初二年级,针对学生生理快速发育与心理发育相对滞后之间的不平衡问题,开展青春期教育;初三年级,学生面临人生中第一次重大选择,学校专门设计了职业规划课程,让他们认识和了解自己,为他们介绍社会上可供选择的职业和机会,教他们如何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加以选择。
“在四方区,很多学校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设了独特的课程,或者发展了独特的项目。”司文说,“他们的目标一致,那就是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在这个共同的目标下,他们走出了不同的道路,发展成不同的特色文化。”
“我们大力倡导学校发展不同的特色,不同的文化,这是从每个学校的特有土壤中自然生长出来的,千姿百态,各有千秋。这使各个学校在不同方面取得优势,缩小了学校间的差距,让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可能。”
从2009年起,四方区教育体育局在学生家长中开展满意度调查,连续3年,满意度都超过98%。
“这不仅是因为我们在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上做了一些事情,更是因为我们诚恳地向社会开放,让民众了解学校、了解教育,在民众与学校之间建立了畅通的沟通渠道。”司文说,“我们愿意虚心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在四方区,各校普遍建立了校级、年级、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家长通过“驻校办公”、“听证议事”等形式参与学校管理,以义工等形式参与教育教学。在四方小学等学校,正在进行“全面开放”试点,邀请家长随时走进学校,与教师和校长交流,以促进家校间的理解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