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固定资产投资的好处

固定资产投资的好处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固定资产投资的好处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固定资产投资的好处

固定资产投资的好处范文第1篇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运输设备、工具器具等。(《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作为企业主要的劳动工具是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标志,对企业资金运行效率与效益发挥着基础作用。特别是煤炭企业、由于自身条件的要求,固定资产上的投入较大,巨额的投资在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

1、固定资产的相对过剩。固定资产的相对过剩表现为:其一,没有量力而行,固定资产购入后续流动资金不足,不能形成配套,致使固定资产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其二,煤炭企业生产条件恶劣固定资产周转速度慢,使用效率低,因此而降低了总资产的收益率。

2、固定资产的绝对过剩。固定资产的绝对过剩通常由以下几种情况引起:

(1)对销售的期望过于乐观,盲目扩大开采量,造成井巷、设备的投入过大,当市场发生逆变时造成企业部分停产。

(2)由于技术进步,新的性能更好的设备取代旧设备,造成旧设备闲置。

(3)企业在并购过程中形成的闲置资产。

3、固定资产占用资金成本过高。固定资产上的巨额投资,无论是固定资产的相对过剩或绝对过剩,还是规模适当,都表现为大量的资金占用,其成本是相当高的。尤其我国目前资本市场不健全,融资渠道不很畅道,资金十分稀缺,企业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这种资金占用的代价是非常昂贵的。除此之外,巨额的固定资产意味着巨额的折旧费用,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利润减少。同时,也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这一方面表现为折旧费用作为固定成本,会增大经营杠杆率;另一方面,也表现在固定资产价值补偿时间长,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很可能被自然淘汰或国家强制淘汰,使企业招致巨大损失。

因此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投资中的这些问题,不仅使企业短期收益难以增长,而且在长期发展中显现负担沉重。固定资产投资的合理化就是在不影响生产能力的同时,尽量减少固定资产占用,以在既定的销售额上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二.如何实现固定资产投资的合理化

1、出售固定资产。一是出售闲置固定资产。处理企业闲置不用或不需用的机器设备,尤其对于闲置的土地和楼房进行处置应引起足够重视。因为,地产虽有较强的保值作用,但是,首先应该看到:一方面,这方面的资源占用不但不能产生收益还占用资金成本;另一方面企业可能还需为维持日常经营活动而筹资,如果将这些沉淀的资金用在经营活动中,其效益是显而易见的。其次,应该分清主业,是经营活动还是不动产投资?企业应该做的是抓住主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再次,只有在通货膨胀时期不动产才能保值,而将来是否会通货膨胀、何时通货膨胀,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最后,企业业务扩展时,可以异地购置。二是出售或出租非盈利部门。出售或出租非盈利部门,不仅可以减少亏损,还可以将盘活的资源用在其他生产急需或偿还债务,以进一步加强企业的竞争能力。

2、对外投资。将企业闲置的固定资产或不包括在集团整体战略之内的资产作价对外投资。这种方式没有减少总资产,但可以使资产得到有效利用。

3、租赁。固定资产投资需要先付大量现金,其成本补偿需要很长时间,其风险是很大的。而租赁不仅可以解决资产使用问题,还能使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同步,降低了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同时从固定资产投资上解放出来的资源可以弥补流动资金的不足。

5、合理制定生产规模及生产工序。使固定资产的投入降低到最低。

三、固定资产投资为企业带来的的好处

1、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可以降低经营风险。经营杠杆率是指息税前利润变化率为销售利润变化率的倍数,经营杠杆率越大,企业经营风险越大。根据经营杠杆系数的简化公式:

经营杠杆率=贡献毛益/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固定成本)/息税前利润

可见,经营杠杆率的高低取决于固定成本的高低。固定资产投资最低,同时也就是折旧费用最低,折旧费用是典型的固定成本。因此固定资产投资最合理化,可以降低经营风险。

2、可以通过加速资产周转,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化就是要通过挖掘内部潜力,实现以最低的固定资金占用,推动最多的流动资充分运转,以保证原有销售规模不变。

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固定资产平均占用额

可见,固定资产投资合理化,可以通过加速资产周转,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效率。

3、减少对外融资,提高收益能力。通过将闲置的固定资产变卖,就可以将沉淀的资金转换成流动资金,减少对外融资,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收益能力。

4、提高了资产质量。通过处置固定资产,可以将沉淀的资金转换成可用资金,将不盈利的资产转换为盈利资产,提高了资产质量。

5、用于偿还债务,可以优化资本结构,降低财务风险。在负债比率较高的情况下,处置固定资产形成的现金流入,还可以用于偿还债务,降低了负债比率和财务杠杆系数。这样既优化了资本结构又降低了财务风险。

6、改善了相关收益指标。固定资产投资的合理化,一方面保持或增加利润,一方面又减少了资产占用,这就使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报酬率有明显的改善。

固定资产投资的好处范文第2篇

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在维持现行增值税税率不变的前提下,允许全国范围内的所有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抵扣其新购进设备所含的进项税额,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结转下期继续抵扣。同时,作为转型改革的配套措施,相应取消进口设备增值税免税政策和外商投资企业采购国产设备增值税退税政策,将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统一调低至3%,将矿产品增值税税率恢复到17%。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预计将减轻企业税负1233亿元。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影响显现的背景下,中央推出了增值税转型改革。那么,谁将是这一改革的最大受益者?企业又该如何提前谋划才能最大限度地从增值税转型改革中获益?

机械设备、石化业、电燃水业等行业将获得较大抵扣额

“现行增值税覆盖的所有行业都将从增值税转型改革中获益,只是程度不同。”海通证券公司的研究人员说。他们统计了全部上市公司2006年-2007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包括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和工程物资等)情况,结果显示,电力、钢铁、石油化工等行业每年新增的固定资产投资在各行业中位居前列。这几个行业在增值税转型后,受益将十分明显。

海通证券公司的研究人员介绍,从大类行业来看,增值税转型对利润增速影响最大的前类行业是: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石油、化学、塑胶、塑料业,金属非金属加工制造业,造纸和印刷业,木材加工家具制造业,纺织、服装、皮毛加工业,日用电子器具制造业,采掘业。从细分行业来看,增值税转型对利润增速影响最大的前十位的行业是炼油业、金属丝绳及其制品业、造纸业、陶瓷制品业、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其他生物制品业、乳制品制造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棉纺织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

平安证券公司的研究人员介绍,我国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行业中属于增值税征税范围的行业有农林牧渔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批发和零售5大行业。由于农林牧渔业基本实行增值税免税政策,因此直接受益于增值税转型的是其他4大行业。

根据平安证券公司的统计,上述四大行业2007年设备、工具投资额庞大,采矿业为1292.59亿元,制造业为15540.759亿元,电力燃气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为3223.92亿元,批发和零售业为310.25亿元。如果明年还继续保持这种状态,则制造业、电力燃气自来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会从增值税转型中获得更多的好处。按他们的测算,如果2009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增值税转型,企业将减负4400亿元。比有关部门测算的1233亿元多得多。

国泰君安的一位分析人士告诉记者:“从增值税转型中获利最大的将是机械、电子、通信设备等设备制造业和固定资产投资较大的行业,比如电力、钢铁等行业。从退税规模来看,电力、热力、化工、钢铁、通用设备、纺织和农副食品加工业退税规模将是最大的。”

综合以上三家证券公司分析人士的意见,记者发现,分析人士都认为设备、工具类固定资产投资额较大的机械设备、石化业、电燃水业、建材业、钢铁和食品饮料业等行业将获得较大的抵扣税额。而现在没有开征增值税的行业,比如交通运输、仓储业、建筑安装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增值税转型对其没有直接影响。

中央财经大学税务学院副院长刘桓教授告诉记者,增值税转型对缴纳增值税的不同行业、同一行业中的不同企业影响也不同。总的来说,对于需要进行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购进大量机器、机械等设备的行业和企业,增值税减负效应会非常明显。而对于不需要购进大量机器、机械等设备的行业和企业,比如商业行业,增值税税负就不会有明显变化。他说:“至于增值税转型到底能减轻企业多少税收负担,无论是1000亿元,1200亿元,2000亿元还是4000亿元,都是不同的测算者依据不同的测算方法进行的,不可能非常准确。具体数额取决于转型后纳税人固定资产投资数额,以及政府采取的具体抵扣方法。”

刘桓还表示,我国存在大量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因为对这些纳税人的增值税采取简易征税办法,所以它们不涉及进项税金抵扣问题。但作为转型改革的配套措施,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已统一调低至3%,与此前的6%和4%相比,增值税征收率分别降低了3个百分点和1个百分点。因此,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税负也在降低。

企业应统筹考虑整体税负,合理选择购进设备时机

1月1日,全面实行增值税转型后,专家提醒,在此历史性时刻,纳税人需要在思想和行动两方面做好充分准备,按消费型增值税的要求开展投融资,统筹考虑企业的整体税负,合理选择购进设备时机,才能从增值税转型改革中获得最大的税收收益。

增值税转型改革从2009年1月1日起实施,则意味着2009年1月1日后购入设备取得的进项税金,可以抵扣;1月1日前购入设备取得的进项税金则不能抵扣。因此,纳税人再进行购进固定资产的投资,最好在1月1日后进行。

按以前试点政策的规定看,比如《中部地区扩大增值税抵扣范围暂行办法》从2007年7月1日起执行,其规定可以抵扣的购进固定资产进项税金是指纳税人自2007年7月1日起(含)实际发生,并取得2007年7月1日(含)以后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交通运输发票以及海关进口增值税缴款书合法扣税凭证的进项税额。因此,可以抵扣的固定资产进项税金,应该是1月1日后购入并取得1月1日后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固定资产。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专家提醒,即使在2009年1月1日后购入设备,也需要统筹考虑购进设备的时机。企业购入设备的进项税金也只有在其小于当期销项税金的前提下才能全部得到抵扣,否则只能结转以后月份抵扣。

东北一家企业的财务经理告诉记者,按他们的经验,通过合理安排购进固定资产的时间,以及控制购进固定资产专用发票认证时间,企业在增值税税额较多的月份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可以减少当月缴纳的增值税和附加,减轻企业税负。

国家税务总局扬州税务进修学院教授高金平指出,实施增值税转型,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增值税税负,对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税负也会产生影响。增值税税负降低了,理论上企业的税前利润会增加。但购进固定资产所含进项税金抵扣后,不再进入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会减少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费,从而影响企业所得税税负。同时,一些企业还可能享受其他的一些增值税优惠、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因此,企业需要统筹考虑各项税收政策对企业的税负影响,把税收安排与财务管理两者结合起来通盘考虑,并根据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及长远发展的需要,在税收政策允许范围内进行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购进设备直接抵扣,企业受益更明显

增值税转型的核心内容是允许企业购进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金可以在销项税金中抵扣。如何抵扣,抵扣多少,是企业获益的关键。因此,在增值税转型消息刚时,纳税人最关注的问题是可以抵扣的固定资产范围包括哪些?是采取“增量抵扣”的办法还是采取直接抵扣的办法?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介绍,与在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6省26城市和内蒙古5市盟所实施的改革试点办法相比,此次全国增值税转型改革方案明确,企业新购进设备所含进项税额不再采用退税办法,而是采取规范的抵扣办法,企业购进设备和原材料一样,按正常办法直接抵扣其进项税额。

据了解,此前在东北地区、中部6省试点增值税转型时,对固定资产进项税金的抵扣采取了先征后退、增量抵扣的办法。增量抵扣是指纳税人当年新购进固定资产所含的进项税金,只能在纳税人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增值税税额中抵扣,没有新增增值税税额的,不允许抵扣。而直接抵扣办法与此不同,纳税人当年新购进固定资产所含的进项税金,可以抵扣其应缴纳的增值税,抵扣不完的结转以后年度抵扣。

比如,假定某纳税人2009年购进机器设备,取得进项税金1000万元,其当年在未抵扣机器设备进项税金的前提下,应缴纳的增值税为2000万元,2008年其缴纳的增值税税额为1500万元。如果采取增量抵扣的方式,该企业2009年新增的增值税税额为500万元,企业1000万元的机器设备进项税金只能抵扣500万元,企业应缴纳1500万元的增值税。如果采取直接抵扣的办法,1000万元的机器设备进项税金全部可抵扣,企业只需缴纳1000万元的增值税。

对此,刘桓认为,取消增量抵扣,采取规范的直接抵扣的办法,使购进固定资产进项税金的抵扣办法与购进原材料的抵扣办法相同,方便了征纳双方的操作。他说:“不管是先征后退,还是增量抵扣,都要占用企业资金。同时,企业还要为了通过相关审批而耗用不少人力。现在实行购进设备直接抵扣的办法,减少了企业的资金占用时间,减少了涉税程序,企业受益会更加明显。”

在抵扣范围方面,东北地区和中部6省试点时规定,可抵扣的固定资产包括:购进(包括接受捐赠和实物投资)固定资产,用于自制(含改扩建、安装)固定资产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取得的出租方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融资租赁业务征收流转税问题的通知》规定缴纳了增值税的固定资产,为固定资产所支付的运输费用。纳税人外购和自制的不动产不在扣除范围之内。固定资产的范围限于《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十九条的规定。该条规定,固定资产是指:使用期限超过一年的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工具、器具,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两年的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

固定资产投资的好处范文第3篇

一、“投资决策抵押奖惩制”的具体内容

1.企业在对某项目进行投资时,其直接决策者必须预先交付一定数量的抵押金,以防止投资决策者的盲目行为,增强投资效益。当对某项目作出决策以后,只有该项目达到了预期效益,方能取出抵押金,并可获得一定的奖励。若投资效果不好,非但没有奖金,抵押金亦不得退付。

2.抵押金额大小的确定,原则是要让投资决策者承担风险,使其产生压力。由于我国区域和部门的发展水平不同,投资项目有大有小,生产能力有高有低,因此投资决策抵押金的大小亦应有别。

3.以投资效果为中心,建立投资决策风险抵押奖惩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固定资金利润率,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投资项目生产能力形成率,投资回收期,建设工期。

4.奖惩额的多少应和投资效果联系在一起。对于在高利产品方面的投资,如烟、酒等,奖低惩高;而对于生产社会必需品的薄利企业,如生产钮扣、卫生纸、钢笔等的厂家,则奖高惩低。还有诸如设备生产能力、外部配套环境等因素,均应在考虑之列。奖惩额要联系“指标体系”中的五个指标加以计算,不能有所偏废。

5.固定资产的价值补偿和实物更新是分年度进行的,抵押金的取出亦应分年度进行。如果各项指标均达到预期目标,则可退付当年抵押金,否则不能退付。

6.投资决策风险抵押金只是对投资项目承担风险,固定资产的所有权应属于国家或集体.投资决策者可以对投资项目的经营状况,报废、维修、更新、租赁等参与决策或管理,但不能认为该固定资产或其中某一部分属于自己。

7.企业的投资决策者调离工作岗位时,应该把投资决策风险抵押金的有关事项纳人交接内容.新的厂长(经理)同意以前决策者的投资决策,或由有关部门(如企业主管部门)鉴定认可以前项目投资决策者的行为,则可退付剩余的抵押金。新的厂长(经理)还需重新补偿投资决策风险抵押金,‘二者应该相等。如果新任厂长(经理)不同意以前的投资决策,原决策者应将投资项目的设备进行处理,比如租赁、出卖等,直至完全报废。如果该固定资金租赁、出卖不成,表明该项目投资决策有一定程度的失误,.该决策者应负经济责任,剩余抵押金不得全部或部分退付.若平时投资效果显著,但又未到回收期,主管部门可酌情处理。

8.若发生意外,如地震、水灾、台风等自然灾害,以及火灾、爆炸等事故,又并非投资决策者本身所造成,而投资项目不能继续正常运行,则应按损失程度退还抵押金,并按国家的银行利率支付利息.

9.对于由国家补贴而生产社会必需品的企业,其投资效果应以固定资金产值率为核心来考核,鼓励企业多为社会生产必需产品。

二、实行“投资决策抵押奖惩制”的好处

1.从微观上增强了对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盲目性的约束力。以前,我们对固定资产投资的约束都是偏重于宏观控制,而对数以万计的企业,很难区分哪些项目的效益好应该投资,哪些项目的效益差应该压缩,只得采用“一刀切”的方法,最终给国家、企业造成巨大损失。“投资决策抵押奖惩制”克服了宏观控制的弱点。它把投资效益和决策者自身的利益相互联系在一起,决策者为了收回抵押金,在进行投资时,不得不从资金、原材料供应、产品销售以及职工素质等方面进行可行性研究。那种不顾盈亏,盲目争夺原材料和资金的投资将大大减少,盲目使用国家拨款、将购回的设备闲置的情况将会得到控制,按经济规律的要求来引导投资,解决了宏观控制的不足。

2.促进企业走内涵为主扩大再生产的道路.实行“投资决策抵押奖惩制”后,决策者为了少担风险,就会千方百计寻找投资省、工期短、投产早、见效快的项目。而这正是对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走内涵为主扩大再生产道路之所在。

3,可以提高企业对固定资金的利用率。我国目前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存在着固定资产为部门占有的一种僵化格局,对于闲置的、使用效益不高的机器设备,很少用来出租和出卖。闲置的机器设备犹如一堆废铁,造成极大浪费.据有关统计,每年大约有200亿元的固定资产处于闲置状态。实行“投资决策抵押奖惩制”之后,将使这种不注重投资效果的状况有所改贰为了提高资金利润率、缩短工期和投资期,投资决策者不得不提高固定资金的利用效果。

4.改变消极对待设备维修与保养的状况。维修与保养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生产设备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否则,机器设备就会提前报废,这对投资决策者是一个不小的损失。

5.提高企业对自有资金的利用效果。有一些企业盲目使用自有资金,如用来建设楼堂馆所,购买豪华轿车,致使企业内部的积累越来越少,严重影响设备的更新改造.到需要资金时,往往依赖银行.‘投资决策抵押奖惩制”可以促进这种状况的改变,把自有资金用于设备的更新改造.至于有人认为实行“投资决策抵押奖惩制”而给予投资决策者奖金,必将造成国家税收的减少、企业积累的降低和归还投资借款速度的减慢,我们认为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因为.实行“投资决策抵押奖惩制”,既增大了对投资决策者盲目行为的约束力,又增强了决策者投资的积极性.随着生产设备效率的提高和适销对路产品的增多,企业利税无疑会有所增加,还贷速度也不会减慢,即使有所减慢,从长远看,随着企业自有资金的增加,将会减少对投资借款的需求。另外,投资决策者的抵押金的数额终究不是很大的。

三、必须配套解决的几个问题

实行“投资决策抵押奖惩制’是深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种方法.在改革过程中,下述几个主要问题必须配套解决:

1.主管部门、金融部门、计划部门要认真按投资建设程序办事,严格把好项目前期论证工作关,根据决策者提交的可行性论证报告慎重审批,特别是与奖惩挂钩的指标体系,要严肃认真地审定。2.项目一经审批,决策者即交抵押金并与有关部门签订建设合同.银行、物资、建筑、施工、设备供应与检测等有关部门应按合同规定的时间、数量等提供资金、建材和设备.

3.项目在建成投入生产时,如因国家重大经济政策调整而提价带来的超额利润及降价带来的损失等,不应作为计算奖惩额的依据.

固定资产投资的好处范文第4篇

中国燃气行业目前特点一方面是高利润行业,按国内燃气公司在香港联交所公布的数据是年销售净利润率20%以上,有人形象比喻:燃气行业是中国行业利润丰厚的最后一块大蛋糕了;另一方面是资本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管网及燃气设施投资资金。

一般而言,一个城市燃气专营权只给一家燃气公司。城市管道燃气公司主要业务是管网敷设、燃气分销、管网运营维护、客户服务。国内某大燃气集团公司目前在经营方面主要面对两个难题:一是公司内部成本意识淡漠,职务消费、内部浪费严重;二是每年投资规模巨大,投资效率不高。如何加强企业内部的成本管理已成为燃气公司的管理重心。

产生上述两个问题的原因很多,有管理不善、人员素质不高等原因,但认真分析,公司目前的会计核算方法才是带来诸多难题的根本原因。本文站在集团公司层面对加强成本管理的方法作一探讨。

一、存在问题分析

1、成本费用膨胀的问题,源于燃气行业的高利润;而高利润由燃气公司会计核算政策和方法算出。

燃气企业在一个城市内一般只有一家,是垄断性的。一直以来,各燃气企业,包括总公司形成了大手大脚的习惯,没有成本意识,现在总公司虽然三令五申,要大力提倡节约,加强成本控制,也请了咨询公司等外脑想办法。效果并不理想。综合分析,高利润的行业难以形成成本意识。高利润的行业更注重开源而不是节流,因为挣10块钱比省l块钱要容易。领导干部在高利润的滋养下已经形成了这样典型的意识:有个老总在请燃气公司中层吃饭时曾经说,大家辛苦了,请大家吃个饭,别看花了两三千块钱,他们一努力,一个项目就是几十万的利润。举这个例子只是为了说明总经理开源胜于节流的思想比较严重。而在一些经营和市场情况不太好的燃气企业,成本费用控制的就很好,与该城市市场空间小,接驳费收入少有直接关系。

深入分析,可以说该行业虚高利润。高额利润一方面得益于经营,但更重要的是目前我们所采用的会计核算方法和政策。会计核算上采取了将接驳费收入确认为当期公司收入和将当期投资按三十年摊销的会计政策,使当期收入和利润很高。对外信息披露以及财务报表采用现行的会计核算政策应该说为公司在资本市场上赢得了很好的形象,也为公司融资铺平的道路,但在内部管理方面,按照现行的会计政策却带来了包括成本费用膨胀等在内的诸多管理问题。

2、投资规模大,投资成本高,投资收益低的问题,源于将当期投资按三十年摊销的会计政策,和投资预算逐一评审方法。

各公司每年投资规模巨大,形成很大资金缺口。同时,投资收益率却相对较低,对当期收益的贡献不大。目前的控制方法是由总公司年度预算评审小组根据成员企业上报投资计划进行评审和筛选,砍掉部分投资收益较低的项目,这种方法一是不合理,二是没效果。由于子公司众多,总公司不知道企业的实际情况,在家里乱砍;成员企业为了获得投资资金,不论好坏的乱报,形成了恶性循环。部分公司为了当期利益而不惜投入巨资建设长期收益并不看好的项目等现象时有发生。

综合分析,也是公司投资会计政策带来的弊病。各燃气公司投资按照30年摊销,对当期的利润影响极小,因此,各成员企业为了获得当期收入就会用大额的投资换取小额的收入,只要摊入当年的投资折旧低于该项目带来的当期利润即可,具体明年甚至后年会不会带来收入就不会关心了。

由于缺乏有效的评价和管理手段,无法对成员企业的投资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因此就造成了部分企业和项目的投资收益率较低。

二、对策

1、在内部管理上绩效考核利润的核算中,要减少固定资产折旧的年限。期望多长时间收回管网投资,就应该设定几年的折旧年限。

比如将折旧年限设定为10年,那么当期的收益如果不能大于项目投资的十分之一,燃气公司就会放弃;而按照现在的折旧年限,只要当期的收益能大于项目投资的三十分之一,燃气公司就会考虑选择。

由于投资折旧的加快,在作投资决策时,就会放弃当期收益不能弥补投资折旧的项目,从而提高投资效率。因此折旧年限的设定会对投资效率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加大了当期投资对利润的影响,促使经营者考虑近期投资收益率的问题,可以有效控制投资规模,关于跟路等市政工程,要通过检查予以约束。

2、改变会计核算上收入和成本不配比,满足内部管理的考核需要。

从内部成本管理需要出发,使收入和成本费用形成配比。一是接驳费收入不完全在当期确认收入,分10年进行确认。其主要目的是为了降低当期利润,有利于提高成本意识;二是当期投资按10年摊销,而不是现在的30年。其主要目的是与接驳费收入形成配比,同时加大投资折旧,降低当期利润,有利于提高成本意识。

内部管理上改变核算办法带来的好处:

(1)大大降低当期考核利润,使开源和节约对利润的影响处于均衡状态,培育成本意识,打造燃气公司低成本运营的核心能力;

(2)利润的大大缩水,会促使经营者审视市场开发的有效性,对应收账款额度较大或回款较难的项目,会采取谨慎态度,可以有效控制应收账款规模。

3、严格固定资产的核算和结转,防止将费用纳入投资的行为发生。

由于目前管网资产按照30年进行摊销,对当期的利润影响很小,因此不同程度的存在将一些其它的成本和费用纳入投资总额的事情,从而增加投资成本。为减少该类事件的发生,一是要加强会计核算的管理,二是对超预算投资要直接冲减当期利润,使增加投资与增加费用的效果趋于一致。可以有效避免将费用纳入投资的行为发生。

4、投资管理采取预算管理,总额控制;做好投资预算分析、考核。

固定资产投资一定要根据公司的资金实力确定规模,避免盲目投资,一是固定资产投资会给公司现金带来很大压力,造成融资成本增加;二是无节制的投资会造成大量的投资浪费,降低投资收益率。

(1)对公司当期投资要采取预算管理,总额控制的方法,严格控制投资规模。年初在制定计划预算时就要根据总公司的经营情况和融资计划确定年度的投资规模,各燃气公司的固定资产投资再次额度内分配。

(2)项目投资要按照优先次序进行。要首先确定长输管道、场站等重点项目的建设计划,优先满足这些项目的投资需求;常规管网及其它固定资产投资在剩余额度内按照各公司上报计划的一定比例予以分配;各公司在内部投资计划的安排方面要优先考虑市政管网投资,特别是跟路工程要优先于一般管网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的好处范文第5篇

摘要:房地产业成熟发展的核心和枢纽环节是房地产的开发投资,它是在此流程中,位于最核心的地位。文章第一步介绍了2014年山西省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其次,依次分析了山西省房地产开发投资从促进和阻碍两方面对当地GDP的作用,得出要抑制房地产泡沫的结论。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内容,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和对2015年山西省房地产市场的展望,便于政府加强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保持房地产业和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房地产开发投资;GDP;房地产泡沫;宏观调控

一、山西省房地产市场现状

2005-2014年,山西省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4年,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为1403.55亿元,在全国排第22位,在中部六省位列第5位,在周边五省(区)位列第4位。从增长速度来看,近十年一直稳定增长,2014年同比增长7.3%,在全国排第24位,在中部六省位于末位,在周边五省(区)位列第4位,超过了 GDP的增长速度,有利于推进相关产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2014年,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长幅度比同一时期固定资产增幅低4.2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比例的11.7%。

2014,预计全省商品房施工面积为15476.89万平方米,同比增幅为10.2%,商品房新开工面积达3887.5万平方米,同比增幅为5.8%。在房屋的销售面积,销售额和新开工面积一并增长的同时,然而,住宅用房和商品房的空置程度却仍然没有明显的改观,房屋空置率有增无减。

从房屋销售面积情况来看,山西省为1576.2万平方米,同比减少4.1%。全省商品房销售额746.1亿元,同比增长2.5%。

二、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

(一)促进作用

1.作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一个成分,房地产投资的增长速度快,由2000年的39.46亿元提升到2014年的1403.6亿元,15年间提高35.57倍,年均提高28.58%,明显高于同期国民生产总值10.74%的年均水平。

2.房地产开发投资一直迅猛增长,其占整个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由2000年的2.14%提高到2014年的11.72%,投资效应大幅提升,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成为决定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和水平的中流砥柱。

3.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在2000年为39.46亿元,2014年提高到1403.6亿元,在2000年对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贡献率为3.38%,为最低值。随后逐年增高,在2005年出现小幅波动,贡献率降低,在2005-2009年贡献率大幅增长,在2009年达到最高值,为37.09%。但在2010年贡献率再次出现大幅滑坡,只占11.22%,在2010年至2014年,贡献率小幅提高,2015年贡献率再一次降至15.1%。

因为房地产市场和国内生产总值都存在起落,那么就不能显著地辨别出存在哪种稳定的增加或降低的趋势,于此同时,投资对 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逐年发生改变的因素之一是人们对房地产投资有迫切要求,这就是盲目性。GDP贡献率和当时所处的时段也有着很大的相关性。现在,山西省在房地产业方面出现一个低潮时段。所以,在未来可以看到,我省房地产发展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会呈增长态势。

从全局角度思考我省房地产业的发展情况和居民的年龄分布情况,能够发现,由于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九零后”的年轻一代由于有了稳定的收入,再加上面临婚姻的压力,将对房地产有很大需求,房地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会显著提高。其次,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实际购买力不断增强,生活水平也有大幅提高,对房地产的消费能力有增无减。在现阶段,房地产业虽然面临漫长的低谷期,但由于房地产业的周期性和价值规律的作用,不会出现永久萧条的情况。政府要增强信心,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手段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保持对GDP的促进作用。

(二)阻碍作用

当房地产发展速度和结构超出市场可承受的最大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速度,经济过热的现象是无法避免的。就会导致房地产和国内生产总值无法和谐发展。将会出现房地产泡沫,泡沫破灭时,造成资源浪费,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甚至造成市场的持续低迷。

三、结论

(一)提高资金管理力度,,避免投资过度

房地产泡沫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政府对投资过度疏于监管而造成的投资膨胀,如果在膨胀的开始阶段就实行管理整治,既能满足人们对房地产的需求,还能对国民生产总值有相当程度的促进,结果会使房地产业和国民经济协调稳定健康发展。

(二)加强引导,减少投机行为

恰当的投机对市场的活跃有一定好处,然而过度的投机会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在房屋的流转和出售中进行引导,能够有效减少投机行为的产生,杜绝资源浪费,促进房地产市场和经济稳定发展。

四、政策建议及展望

(一)加强宏观调控,稳定房价

目前,我省居民多为中低收入者。房价过低或过高都会给房地产市场带来不良影响。放假过低会影响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收益,挫伤其积极性。房价过高会使大多数人买不起房,影响社会稳定。所以,政府应减少高档商品房的投资,建设规模,促使企业加强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投资和建设,稳定民生。

(二)做好土地储备及供应,为房地产开发创造稳定的环境

稳定的土地储备是房地产开发得以持续进行的基础。今年,太原市计划将城中村,棚户区进行改造,同时完成对此地区拆迁及以后土地建设的工作,保障了土地的持续供给,调整了土地利用结构,使土地利用率有了大幅提高。

优质房地产开发环境需要与之相配套的法律文件相呼应。如今,在城中村改造方向缺乏足够的法律来进行规范土地市场,各个主体的意见也存在分歧,需要改善。

(三)提高房地产信贷资金的审批要求,加强审核程序的管理

我国对房地产的投资大部分是通过银行贷款或自筹资金,银行或者相应的金融机构同时也在承担着房地产市场的风险。如房地产市场萎靡不振,带动金融相关产业也受之影响,银行存在大量呆坏账,所以,企业应采用多渠道融资方式,来降低相关风险。(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山西省统计年鉴,2000一2014